当前位置:首页 » 游记遗址 » 函谷关游记作文500

函谷关游记作文500

发布时间: 2020-12-30 10:20:02

『壹』 游函谷关作文七百字(现状历史)我的感受

大年初一这天,我们一行七人去函谷关旅游。我早向往去函谷关了,因为我从《战国故事》书中,知道函谷关是我国历史上建置最早的雄关要塞之一,曾是战马嘶鸣的古战场,有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称,是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著作的《道德经》的发源地。
透过车窗,看到快速通道两旁停满了车,不用说,都是到函谷关旅游的,费了好大劲儿才找到一个空车位。下车后,放眼望去,人山人海,我们随着人流挤到了函谷关。
鸡鸣台:鸣叫不歇
刚入关,边走边听到雄鸡的鸣叫声。奇怪,这里难道还有养鸡场?于是,我拉上大家,闻声跑去。到了山脚下,看到牌子上写着一首诗:
鸡鸣台
鸡鸣一声天地间,
田园脱险函谷关。
集祯纳祥神奇地,
千古轶事成美谈。
我哩个亲娘四舅奶奶呀!这讲的不就是战国时期孟尝君“鸡鸣狗盗”的故事吗?我立即带上大家,边上台阶边给他们讲述这个故事:“大家听我说,这个地方是战国时期孟尝君逃离秦国的一个重要的地方,他们用‘鸡鸣狗盗’的方法逃离秦国……”等到到了山顶,我的故事就讲完了,大家也就知道了“鸡鸣狗盗”的故事了。
到了鸡鸣台,我看到鸡鸣台的楼亭,亭台中间矗立着一块石碑,石碑上写着鸡鸣狗盗的故事,亭台上面画着一幅幅鸡鸣狗盗故事的图画,让我再一次回顾了鸡鸣狗盗的故事,又燃起了我对《战国故事》的迷恋,决定回家后,再次品读春秋战国故事。
我的耳朵边不停响起鸡叫声,我跑到那只“雄鸡”雕像前,它可不能声源,雄鸡鸣叫声究竟是从哪儿发出来的呢?最后在一棵树上很隐蔽的地方找到了喇叭,原来在这里,让我找的好苦呀!又听妈妈说,人们在“雄鸡”旁边的庙里,向一个小孔里投一元硬币,投进一枚,雄鸡就鸣叫一次,因为一直有人投进,所以一直有鸡叫声。哈哈!因为鸡鸣狗盗这个故事,才有了鸡叫声,也就吸引了很多游客,真是雄鸡一唱天下白呀!
太初宫:道家之源
之后,我们来到了太初宫。传说,尹喜迎候老子到函谷关,行以师礼,恳求老子为其著书,老子便在此写下了《道德经》五千言。原来,人们是为了纪念这件事,就在这里修建了太初宫,因此,太初宫的外墙壁上,写满了《道德经》。远看太初宫,屋檐边上有麒麟、狮子、老虎、雄鸡、猎狗等珍禽异兽,它们神态各异。走进主殿里,我看见了老子、八仙过海图和各路神仙,都非常逼真,让人流连忘返,所以,这个地方也让我难忘。
入关楼:雄关要塞
出了太初宫,经过藏经阁,我们径直来到了关楼,共有四座,两边是两座两层的关楼,中间是两座三层的关楼,它可是这一带唯一的东西通道。站在第三层关楼上,我向西方望去,看到一个山谷,山谷两旁绝壁陡起,峰岩林立,真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呀!妈妈告诉我,函谷关是东去洛阳,西达长安的咽喉,素有“天开函谷壮关中,万谷惊尘向北空”之称。
在函谷关内,我最喜爱的就是鸡鸣台和太初宫,这两个地方不仅让我想起了战国时期的故事,又让深刻理解了“鸡鸣狗盗”的这个故事;太初宫让我想起来我们学过的《道德经》,见识了老子的真面目。这次大年初一游函谷关,真是受益匪浅!
函谷关,你就像灵宝的外交官,是你让世界了解灵宝;你就像灵宝的一件大宝,是你引领灵宝走向世界。美丽的函谷关,我爱你!

『贰』 函谷关一日游作文560字

8月2日随着导游阿姨,我们来到了函谷关。很早,我就听过“一夫当关,万夫莫克”这个句子,今天我总算是领略收到了,函谷关的大门上由一个很大的八卦,看其来说不上壮观,但又有一种气势。
看了这气势汹汹的大门后,便迫不及待的走了进去,刚走进去,就有一种复古的感觉迎面而来.迎面看到一幅似鹤非鹤似鸟非鸟似雀非雀似凰非凰的“怪物”听导游说“这幅画代表着吉祥如意”。跟着导游的脚步,我们有来到了灵符碑面前,这个碑看起来就像经过了许多的风风雨雨,上面的东西已经模糊不清了。导游阿姨说:“着块碑是唐朝的时候挖的,所以可以说是历史悠久了,就是因为这块碑,唐玄宗才开始重视农业发展。”
随后,我们便来到了中间,中间有一个很大的许愿树,上面挂满了红似火的许愿绳,于是,我便去拜了个许愿绳,我许了一个美美的愿望,真希望那个它会实现(呵呵…很遗憾,我不能告诉你们我许了什么,因为听别人说,那样就不灵了)
一路听导游解说,原来老子就是在函谷关写下的著名作品《老子》一书。这部著作在国外仅次于《圣经》。函谷关里还圣奉着老子的列像。起初,我还以为老子长的一定很严肃,谁之看后觉得他是一个挺亲切的人!
接下来,我们便看了老子的书桌,他的书桌只是一块石头,那块石头看起来很光滑,看来,老子一定很用功吧!这里有个风俗就是:“顺着石头的圈摸,摸一圈是圆圆美美。顺着石头从下往上摸就象征着步步高升!”于是,我便开始沾喜气了,把石头都摸了个遍!
后来,我们又去了鸡鸣狗盗台,关头,城墙,兵器库,老子像……真可谓是大饱风光了!
游览了函谷关,真是让我收获不小啊!咱们这悠久的历史可真没白说!学习老子那谦逊的作风!

『叁』 函谷关游记作文500堵车

永远的汉函谷关
我的家乡是新安,对,就是那个拥有千年历史的新安,就是那个命存秦史的新安。
我爱她,我爱她那优美的风景,爱她那淳朴的民风,但我更爱她那沉淀千年的文化深韵和历史遗迹。
新安城东许里,有汉关明函谷,为汉武帝元鼎三年(公元前114年)所建。 “函”就是匣子,“谷”就是山谷,那么“函谷”的意思,就是以山谷为匣,遏其要冲,所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大概就是这个意思了。
公元前一一四年,那个位于灵宝市的函谷关,那个当年刘邦西入咸阳,兵守此关以拒诸侯军的函谷关迁往了我的家乡——新安。函谷关迁关后仍用着原名,这不是为了纪念,而是新安她拥有的环境可以使此关被名副其实地称为函谷关。迁往新安,它西有奎楼山,东有八徒山,南有青龙山,北有凤凰山,四山环抱;更有涧河、皂河之水,绕其奔流。正如《水经注》所说:汉函谷关“自南山横洛水,北属黄河,皆关塞也。”
说起来你可能就有疑问了,函谷关为什么要迁关呢?在《汉书·武帝纪》中有记载:西汉元鼎三年冬,“徙函谷关于新安”。东汉人应劭对此进行了注解:“时楼船将军杨仆数有大功,耻为关外民,上书乞徙东关,以家产给用度。武帝意亦好广阔,于是徙于新安,去弘农三百里。”
原来,汉函谷关是楼船将军杨仆移来的。杨仆是西汉名将,老家在宜阳南湾村,今属新安县铁门镇(其实我也是铁门镇人)。当时国都在陕西,函谷关或潼关以西被称为关中或关内,以东则被称为关东或关外。杨仆只因是“关外民”,战功再显赫,也不能获得关中的封地,这本身就够让人难受的了,汉武帝还调侃他:“关内的土地分完了,要不,你就做一个„关外侯‟吧。”
杨仆不干,他心里清楚,如果自己接受“关外侯”的封号,一定会惹人耻笑的。那怎么办?他想来想去,有了一个主意:既然关内和关外这么分明,那么,何不把函谷关迁到自己老家以东?那样自己就是名正言顺的“关内侯”了!
很快,杨仆上书汉武帝,提出了东移函谷关的请求。本来这事儿不太靠谱,但是,“武帝意亦好广阔”,两人竟想到一块儿去了!于是,这个方案获得批准。杨仆很高兴,自掏腰包,带领部下和门人迅速行动,硬是将函谷关东移300里,“复制”到了今天的新安县城附近。 于是,这座巍峨的汉函谷关就成为了古代洛阳前往西安的交通要道,至今已经矗立两千多年。大家于右任有联“送千年客去,移一个关来”说的就是这件事。 那么汉函谷关长什么样呢? 据《水经注》载,汉关即所谓散关障,初建时仿照秦关形制,关楼高耸,两侧鸡鸣、望气二台相对而立,左右关塞横亘,南贯洛水,连接宜阳散关,北越丘陵,直抵滔滔黄河,宛若绵延百里的长城,规模宏大,气势甚为壮观。汉关以北有通往黄河渡口的要道,水陆运输十分繁忙。汉后数百年,汉关一直是各朝统治者的重要军事要塞,古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 门洞东西两侧,各有楹联一副,东门为“功始将粱今附骥,我为尹喜谁牵牛”;西门为“胜迹漫询周柱史,雄关重睹汉楼船”。关上四周有护关寨墙,中间是两层关楼,飞檐画栋,气势磅礴。关楼四门均有对联,东门为:“四面青山三面水,一层紫气万层烟”;西门为:“佑彼周室,宏我汉京”;南门为:“紫气犹存贤令尹,青牛重度古函关”;北门为:“巍乎直同百二险,焕然重筑一丸泥”。正门上方嵌有“汉函谷关”四个大字,据传为变法名士康有为所书,字体雄浑,笔力遒劲,与汉关浑然一体,相映生辉。
冷兵器时代的战争,十分倚重关隘的防护作用。汉函谷关处于青龙山和凤凰山两山的狭谷地带,险关据要,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不失为保护家园的屏障,是历代兵家必争和控守
要地。可惜的是,随着冷兵器时代的结束,关塞也逐渐退出原有的历史舞台,而成为一种文物古迹保留下来。
“暗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争鸣”,汉函谷关作为军事要塞的作用逐渐淡去,也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宋代以后的八百多年间,汉函谷关或毁于天灾,或毁于战乱,风雨剥蚀,屡遭破坏,其间多有修复和重建。今存汉函谷关遗址为1923
年张钫重修后保留,残高\15米,底部关坛高9米,南北长25米,东西宽20米,坛上有两层楼阁,一层为四面相同拱式门洞,且四面门洞均有楹联,可惜已残破不可寻,呜呼哀哉!
如今,走过两千余年历史烟尘的汉函谷关成了一张新安悲凉的历史名片,门洞的巨型条石上的钢钎凿痕经风剥雨蚀而逐渐平滑,平垛上方青苔斑驳衰草稀疏的残垣断壁,都在显示它的沧桑变化。汉函谷关又陷入了新的包围,城市扩张的汹汹脚步,火车汽车呼啸而过的轮番夹击,小农经济下鸡飞狗跳的践踏,曾经见证几千年历史沧桑的汉函谷关只能在排山倒海的轰鸣中战栗,只能在野树横生、杂草密布中呻吟,并正在走向似乎要更加彻底的破败。
岁月流逝,汉关犹存,丝绸之路作为古贸易之路、文化交流之路,是中国古代文明的象征,是新安历史进程的见证,汉函谷关的修复和保护得到了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极大关怀。
历经千年的风雨沧桑,汉函谷关依然雄风犹存。作为两京故道上重要的组成部分,作为洛阳西行的第一门户,作为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建筑,汉函谷关成了新安古老文明的象征。我相信,随着丝绸之路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的不断深入,不久的将来,我们一定重睹这座千年谷关的雄风,一定让汉函谷关成为新安走向世界的名片。
经历了千年历史的风霜,昔日的“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置千军于雄关”的金戈铁马,早已随着历史的硝烟成了无尽的追思。如今,雄关仍在,那见证沧桑巨变的关墙,那渗透着中国历史的关门,依然向我们诉说着过去的悠悠岁月。
我爱你,我永远的汉函谷关!

『肆』 有关函谷关的名胜古迹的作文400字

有关函谷关的名胜古迹的作文示例(来自网络搜索):

函谷关坐落于河南省灵宝市境内,包含着古代遗留下来的各种和名胜古迹,景色优美,因关在谷中,深险如函,故称函谷关。

一次,我和妈妈去函谷关游玩。坐车至函谷关王垛村地界,看见一处宽阔的大门楼,中间有一个大大的太极。我又顺着两旁翠柏鲜花走了一会,抬头看见一座老子像,大约高28米,神情庄重。再往前去,有一座老子庙,庙里人虽多,却井然有序。继续往前,行至人字路口处,往路左及函关大院,里面有“紫气东来”、“望气台”、“太初宫”和“鸡鸣台”等人文典故。

据史书中记载,三千多年前古春秋战国时期,函谷关关令尹喜善观天象,精通易经。一天尹喜站在土台上,发现东方有一团紫气升起,知道有圣人经过此地,于是沐浴更衣,静静等候。不久,果然有一位皓首长鬓的老者,骑着青牛,从东方徐徐而来。他就是周朝的注下史老子因见周室衰微,朝政废弛,便决定经函谷关到西域隐居。尹喜盛情款待了老子,恳请著书立说,老子接受了挽留,著就了彪炳后世的五千言《道德经》。后人为了纪念此事而修建了望气台。

这里也曾是战马嘶鸣的古战场。由道观的后院一侧木桥走过去,便直接来到古关墙上面,俯看城墙下广场,似乎听到了金戈铁马声,看到了两国大军互相厮杀的场景。

函谷关的故事自然不止这一点,景色也不止这些,讲是讲不完了,只有亲自去一趟,才能真正的看到那些美丽的景色。

『伍』 关于函谷关遗迹的作文500字

你好!这边有一篇文章可以供你参考一下。

我家乡的遗迹——函谷关
函谷关位于灵宝市函谷关镇王垛村,距离三门峡市区45公里。因关在峡谷,深险如函而得名。
想必,你们对函谷关都不陌生吧!陶冶了千千万万个炎黄子孙精神内涵的《道德经》就是老子在函谷关著编的。函谷关的地理位置也给函谷关增添了一丝美丽。函谷关靠山靠水,不管春夏秋冬四季怎样变化,函谷关的景色都别有一番风韵,再加上那层层叠叠古式的亭台楼阁,把函谷关装点的威严而又不失优雅。
函谷关不仅风景秀美,而且函谷关的故事也很多。
函谷关始建于西周时期,是我国历史上建制最早的雄关要塞之一。原关楼在楚汉相争时,被楚霸王项羽手下的大将黥布一把火给烧了。后来曾多次修复,又多次被毁于战争的硝烟之中。现在的关楼是1992年由灵宝灵化集团投资修建的。它承袭了秦汉的建筑风格,上部城楼都是本质结构。东门城楼因其两主楼顶端各饰有一只丹凤,故俗称"丹凤楼",也有人叫她"双凤楼"。
在函谷关右侧,就是被称作“道家之源”的太初宫。太初宫是为了纪念老子当年在此著写五千言《道德经》而修建的。所谓太初在道教中指天地最初形成的元气或最初形成的状态。据史书记载,当年函谷关关令尹喜善观天象,精通易经。一天,尹喜登上一个土台,发现东方有一团紫气升起,知道有圣人要从函谷关经过,于是沐浴更衣,静静等候。不久果然有一位皓首长髯的老者,骑着青牛,从东方徐徐而来。他就是周朝的柱下史老子,姓李名耳,又名老聃,因为看到周室衰微,朝政废弛,便决定经函谷关到西域隐居。尹喜盛情款待了老子,恳请其著书立说,老子很高兴的接受了尹喜的挽留,著就了彪炳后世的五千言《道德经》。“紫气东来”的成语就源于此。后人为了纪念此事而修建了瞻紫楼,又名望气台。
沿主殿左侧台阶拾级而上,就是“鸡鸣台”。战国时期有四君子,他们分别是齐国的孟尝君、楚国的春申君、魏国的信陵君、赵国的平原君。四君子中以孟尝君的名气最大,据说他门下养有食客三千人。秦昭襄王为了成就霸业,就请孟尝君来做丞相。秦国的大臣因怕孟尝君的到来而影响了自己的地位,就千方百计在秦王面前说孟尝君的坏话,本想重用孟尝君的秦王,一时拿不定主意,只好将孟尝君暂时软禁起来。秦王的弟弟泾阳君,在齐国作人质时和孟尝君成了好朋友,他看到孟尝君有难,便出面去求秦王的宠妃燕姬。燕姬对孟尝君献上的玉璧不屑一顾,只想要白狐裘。可是白狐裘只有一件,孟尝君入关时已经将它献给了秦王。孟尝君左右为难,不知如何是好。这时一位门客自告奋勇,学狗叫瞒过看库人,从狗洞进入王宫库房,盗出白狐裘,献给了燕姬。得到白狐裘后的燕姬,趁着夜宴的机会,劝说秦王放了孟尝君。秦王经不起燕妃的软磨硬缠,便下令放了孟尝君。得到 过关文书的孟尝君,害怕秦王反悔,率领一帮人急奔函谷关。赶到函谷关,正是半夜。按秦的法律,“鸡鸣开关,日落闭关”,孟尝君一时没了主意,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突然传来一阵嘹亮的鸡鸣,引得关内外的鸡全都叫了起来。原来是孟尝君门下的一位食客,跑到高台处学鸡叫,守关人员不辨真伪,听到鸡鸣便迷迷糊糊爬起来开了关门,验了过关文书,放孟尝君一行出了关。秦王果然反悔,派兵来追,但是为时已晚,孟尝君一行泛起的灰尘,已经落下许久了。后人据此在高台上建了鸡鸣台,以示纪念。
函谷关地势险峻,“车不分轨,马不并鞍”,易守难攻,被喻为“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一泥丸而东封函谷”。函谷关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期间曾有16次大战役在这里发生,不少战役可以说影响了中国历史的进程,听妈妈说,在过去曾有这样的说法:谁拥有了函谷关,谁就拥有了战争的主动权。
公元前206年,项羽,刘邦约定,“先入关者为王”。刘邦选择秦国兵力较弱的线路进攻,从陕西的商洛经武关提前进入关中。而项羽以兵力强大一路走大道,等他攻打到函谷关时,听说刘邦等人已在关中,随之大怒,名大将黥布强行攻关,并把关楼烧毁,演出了千古绝唱“鸿门宴
现在,我就站在这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悠久而光辉的函谷关,我不禁思绪万千。回眸过去,这里曾是战马嘶鸣的古战场,如今,这里是鸟语花香,书香溢满院,为我们这些炎黄子孙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希望可以对你有所帮助!

『陆』 函谷关作文

览胜函谷关

作者:李丹阳 来源:函谷关镇中心小学 六(1)班

览胜函谷关

周末,几位同学相约,同游函谷关。

下车伊始,映入眼帘的是雄伟、庄严的山门,山门上“道家之源”几个字在冬日的阳光照射下熠熠生辉,古典的建筑,古色古香的装饰,蕴含哲理的楹联,这一切似乎在提醒游客,这里不仅是一座军事要塞,更是老子著述《道德经》的一处道家文化圣地。

拾级而上,青石铺地的通道直至太初宫。宫前香烟缭绕,松柏苍翠,静谧中透露出肃穆。进入殿堂,老子塑像端坐正中,慈眉善目,鹤发童颜,右手执笔,左手伏案,凝眉深思,神态庄严,让人一看便觉肃然起敬。据导游介绍,当年函谷关令尹喜,一日登关楼,望见东方紫气直冲斗牛,便知有贵人来临。一日果见老子骑青牛自东方而来,随沐浴更衣,恳求著书。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得之意五千言而去。一座雄关,一个老人和一个关令。就这样在两千年因缘聚会。成就了一部千古经典,谱写了中国思想文化史上的一段传奇佳话,留下了脍炙人口的五千真言。

徐徐而行,途径“碑林”、“大道院”、“杏林”、“藏经阁”等景点,我们来到雄伟壮丽的函谷关关楼。虽是依图重建,仍不失雄伟壮观。关楼中间一座主楼左右各有一偏楼,楼与楼之间的城墙上边有无数垛口。沿楼而上,登楼远望,视野开阔,浮想联翩,耳际隐隐传来古战场上金戈铁马,呐喊厮杀之声。既令人兴奋,又令人赞叹,顿发思古之幽情,感受“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美称。

函谷关南依秦岭,北临黄河,是我国历史上建置最早的雄关要塞之一,因关在谷中,深险如函,故称函谷关,至今还流传着“紫气东来”“鸡鸣狗盗”等历史典故,弥漫着神奇色彩,这里曾是战马嘶鸣的古战场,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沧海桑田,风云变幻,作为军事要塞函谷关早已退出历史舞台,但它悠久的历史渊源,厚重的文化底蕴,在当今仍不失为一处让人敬仰的旅游胜地。

辅导教师:刘金霞

『柒』 函谷关作文600字(写出它的以前和现在)

河南灵宝函谷关镇有一个关楼,叫函谷关。函谷关是古代的军事要塞,军家必争之地,因其关在谷中,深险如函,古时函谷关的道路是不规则的长方形,,用圆夯夯(hang)成的,南城墙长1800米,北城墙长1300米,东城墙长180多米,我们现在看到的关楼是1992年修复的,这关楼坐西向东,南北长71.2米,高21.米,关楼上的楼梯是用木头做的,上下时会发出咯吱咯吱的声音,让我心惊胆寒。
到灵宝来的人都要来看函谷关,那天,我又和爸爸来到了这里,我在这城楼上来回走了几趟,看到下面东面宽阔平坦,西面是函关古道,充分地感受到了“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感觉。我站在关楼上,望见了老子著经的太初宫,想到了举世闻名的《道德经》就是老子在此留下的不朽杰作。
我来到太初宫,看着那古老的殿堂和三尊雕塑,我想到了几千年前老子著经时的种种困难,可老子却依然坚持为后代写下了不朽杰作——《道德经》,由此,我想到了正在景区外扩建的人们,他们不正是为了纪念老子,为了我们的后代能欣赏到更美的景色,能了解更多丰富的知识,能感受到《道德经》中“上善若水”的魅力,正在克服种种困难,夜以继日地在修建“太极圣湖”。
望着太初宫,看着望气台,我不禁想到了“紫气东来”的故事。
函谷关关令尹喜在一个早晨看到东边紫气腾腾、霞光万道,便想会有圣人经过,便命人打扫街道,恭迎圣人,次日老子骑着青牛来到了函谷关,尹喜便好生招待老子,并求老子著下了造福万代的《道德经》,所以现在函谷关及其附近的居民都以紫气东来作为门楣或对联的横批,就是认为紫气东来会给人们带来好运。
函谷关,这不仅是我国古代的军事要塞,也是博大精深的道家文化的发源地。

『捌』 函谷关游记作文大全450字

游函谷关

自古素有“天开函谷壮关中,万谷惊尘向北空”的函谷关位于河南省灵宝市北15公里处地王垛村。函谷关是中国历史上建筑最早的雄关要塞之一。因关在谷中,深险入函,故称函谷关。这里又是我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老子著述五千言 的地方。今天,我慕名而来,终于见到了有着千百年历史的函谷关。

刚到门口,我就看见了一个高28米的老子金像,这个金像重60吨,为紫铜锻造贴金,总投资达2588万元。金像上的老子面向严厉,但又不失和蔼,左手持,右手背后,长发披肩,胡子都有一人多高。

函谷关的西面,就是被称作“道家之源”的太初宫,太初宫就是为了纪念老子当年在此著写五千言|《道德经》而修建的。关于太初宫,还有一个有趣的故事呢:当年函谷关关主善观天像,一天,他看见东方有一团紫气升起,便知道有圣人要来。果不其然,老子就真的骑着青牛从东方走来,后来老子就留了下来,写成了《道德经》“紫气东来”的成语就源于此。

鸡鸣台又名的田文台,成语“鸡鸣狗盗”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你只要向上走几个台阶,就能听到鸡的鸣叫声,再想想“鸡鸣狗盗”这个故事,就好像身临其境一般,别有一番韵味。

现在,我就站在这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悠久而光辉的函谷关,我不禁思绪万千。回忆过去,这里曾是战马嘶鸣的古战场。如今,这里是鸟语花香,书香溢满院,我们这些炎黄子孙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玖』 函谷关见闻作文400字

函谷关位于河南省灵宝市北15公里处,是我国历史上简直最早的雄版关要塞之一这里曾权经是战马嘶鸣的古战场,这里又是我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哲学家老子著述五千言《道德经》的地方,今天,我有幸参观这个神奇而又美丽的地方首先映入我眼帘的是老子像,这里今年新修的老子像神态逼真、气势宏伟,让我不禁想起了发生在这里的故事:紫气东来步入大门,看到了一排排整齐的树,并且长的很茂盛,每一棵都是郁郁葱葱,后面的建筑在树缝里若隐若现,给这个地方添上了几丝神秘的色彩。接着,我们来到了鸡鸣台,时不时还传来几声几名的声音,使我想起了同样发生在这里的故事:鸡鸣狗盗,在这里,这个故事就好像发生在我眼前。看了这么多,我不得不佩服古代的人,他们修筑的庙、城楼等经过长时间依然坚固,想必修建时一定花费了“移山心力”啊函谷关还有精彩的表演,一幕幕历史呈现在我眼前,让我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当然,函谷关还有许多美丽的风景等你来欣赏,我到了这里,得到许多美好的东西,如果谁要到这里走一趟,一定会得到比我得到的更美更好的东西。

热点内容
一部国外电影,一个老男人骑个摩托车 发布:2024-08-19 09:13:10 浏览: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么电影 发布:2024-08-19 09:03:17 浏览:374
变形金刚撒谁家的 发布:2024-08-19 08:43:06 浏览:478
美国男电影双胞胎 发布:2024-08-19 08:42:20 浏览:764
黑人橄榄球少年收养电影 发布:2024-08-19 08:25:26 浏览:918
夏目哉大片 发布:2024-08-19 08:09:22 浏览: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电视剧是,的英语 发布:2024-08-19 08:07:54 浏览:654
电影检索 发布:2024-08-19 07:48:52 浏览:198
谁有视频 发布:2024-08-19 07:41:55 浏览:141
成龙香港鬼片电影大全 发布:2024-08-19 07:39:46 浏览: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