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交遗址怎么去
㈠ 在古交市去介休怎么坐车。
古交市到介休全程157.7公里,大约2小时7分钟,过路费约75元。
古交市
太古高速22.3公里
太原绕专城高速16.6公里
京昆高属速108.0公里
介休
㈡ 山西省古交有什么好玩的对方
古交遗址
古交遗址(第二批省保)
时代:旧石器时代
地址:太原市古交市古交镇后梁村
古交遗址分为王家沟和后梁两个遗址点,为汾河流经区域,在其河流堆积的阶地上,目前已发现有旧石器时代早、中、晚三期文化遗存多处。早期遗存2处,是太原地区发现最早的文化遗存。一处在王家沟,1990年3月发现石制品18件,均以角岩砾石作原料,器形甚大,有石核、砍砸器等。石核多数为单台面,砍砸器多由扁平砾石制作,刃缘最长者有80毫米。另一处是后梁,1983年7月发现石制品459件,有石核、砍砸器、刮削器、尖状器等。其中砍砸器、刮削器最多。砍砸器器型颇具地方特色。
中期遗存2处,一处在古交镇以东的长峪沟,1983年发现石制品8件;一处在古交钢厂附近,1959年12月采集12件石制品,原料均为角页岩。其类型有石核、石片、砍砸器、尖状器。
晚期遗存1处,属于石器制造场性质。分布在东起古交镇、西至屯村、北到西曲、南达李家社的南北长约7公里。东西宽约4公里的范围内。1983年7月采得石制品205件,原料以角页岩为主,类型有石核、石片、砍砸器、刮削器、尖状器等。器形普遍硕大,打制风格粗犷。其中1件石核长、宽、厚分别为51、45、14厘米,重21500克,是目前山西石核类中最大的1件。古交旧石器遗存,不但地点多,而且内涵丰富,加之从原料到类型乃至形态,都有着较多的一致性,说明它们之间有着一定的传承关系。
古交遗址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千佛寺是古交市有名的古刹。它座落于古交市区南端,两川相夹,背山临水,左有钟楼壮其威,右有井泉毓其利,面对寨亭,庙貌庄严古朴,距今约有千年历史。因共有石雕像千余尊,故名千佛寺。
据寺中遗留石雕小佛和历代续修碑记推测该寺创自唐代,中华民国二十一年曾多次增补修缮。当时有大雄宝殿三楹;罗汉殿于左,十五殿于右,天王殿山门于前,各三楹,中设佛事饰以金碧旁修钟鼓二楼及乐台。扩建关帝、伽蓝、龙王、马王殿和禅房院内之讲堂、禅室、斋厅、厨传次第毕具。焚修有所,-有堂,朝钟暮鼓,声应岩谷,岿然一大招提也。
千佛寺除腹地寺院外,据说西靠土山,上有七级浮屠,谷名寺塔梁,东临大川河,面对水泉寨玉皇庙,北有木结构寺楼一座,上有木雕罗汉殿与三官庙,下有五道与灯山,南临石崖,上建山神小庙,庙前崖畔有古柏一株,映入井泉之中,井沿俯视,可鉴须眉,并见树影随波耀彩,引人入胜。
可惜,千佛寺几经兴废,饱经989年风霜,现在,外景俱失,主建寺院亦受严重侵蚀。为保护这一重点文物在一九九一年古交市委、市政府拨款80万元,对其进行了搬迁,搬迁复原后的千佛寺不但保持了以往具有古朴神奇的风采,在建筑手法上恢复了明代风格,摒弃了清代加建的前廊、套房、耳房等不协调的部分。经过再次迁建的千佛寺,巍峨壮丽,座南朝北,后靠杨家坡,前有凤鸣楼文化市场。相呼为应构成古交一处风景点。
复原后的千佛寺寺基有二层平台,第一层平台高2.5米,出一陛19级,第二层高1米,出三陛4级。中有山门三间,旁有四角钻尖顶钟鼓二楼,后部设置汉白玉台阶可判盘旋而上。院内两庑扩大成五间,便于开展文物陈列。大殿五楹,悬山式青灰筒瓦,檐下施五铺作斗拱,六抹格子三大门,涂金绘彩,秀丽壮观,宏恢俊巧。两侧各有三间耳房,与大殿高低参差,前后有序,更突出了大殿的雄伟之势。极赋特色的是在大殿后壁嵌有石雕小佛千余尊,这是本寺文物的精华之所在,也是得名的缘由。它共有79块同一高度的石雕条石用9排长方形排列法拼接成长10.0米,高2.85米的镏金佛像1084尊。每一尊佛像都一式跌坐在高13厘米,宽10厘米的佛龛内,用压地法以突出佛像。佛像高8厘米左右,面目端庄,风度潇洒,衣纹流畅,手印有成道印,说法印,双手合掌,更多的是双手重叠,手心向上,手放在膝上的禅定手印。各有名叫,数之难尽。总之千佛像的雕法技巧不一,以墙面的右上角为佳。佛像形体为束腰、宽肩、圆脸应为隋唐风格。从技法上看。尚有唐以下的五代、宋代等朝遗物,至今仍然放射着不朽的艺术之光。从中不难看出石佛艺术发展的趋势,是研究太原地区佛教艺术的重要历史实物资料。
如今的千佛寺,明丽壮观,耸立在山腰上,红墙青瓦十分醒目,成为古交市的明显标帜,在矿区鳞次栉比的高楼丛中,依然闪烁着古老文化的光彩。1983年,该寺被列为太原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古交市金牛东大街杨家坡
交通:从太原没有正规的班车前往古交,建议乘坐每天下午5:52开往古交的火车,车票8元,车程1个半小时。千佛寺就在市内,很好找。
千佛寺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真能和尚灵塔,古交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古交市邢家社乡刘庄村东1公里。六角单层幢式石塔,通高3.2米。据塔碣记载,建于明成化十五年(1479年)。塔基平面六边形,为束腰仰覆莲座,高0.6米,径1.2米。塔身单层,六边形,上刻造塔题记。塔檐下设仿木构椽飞、平板枋、额枋,六角攒尖顶,上承三层圆形仰莲塔刹。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古交市邢家社乡刘庄村东1公里
㈢ 太原火车站怎么去古交市
太原火车站乘坐859路公交到终点站迎泽西大街客运西站下车,
然后乘长途车到古交汽车站,
再转乘到交城或古交矿区小巴即可到达高升村华润煤业第二焦化厂。
㈣ 古交去庞泉沟怎么走
1.走常安进入交城
2‘走娄烦水库,楼岚高速口进入太佳线,方山下高速,往西4KM做有路标进入
㈤ 从山东聊城到山西古交怎么去
我出差去过古交一次。我在临清做的去太原的车,是早上7点半的,下午到的。古交里太原很近了。
记不清了票价大约是90左右吧。
㈥ 晋中去古交在西环哪个口下
根本不用下的,看见兴华街出口,不要停,往前500米,有个古交方向的路标,
而且 地面上也写着 古交方向,顺匝道走就到 太古高速 了,一直走,过了隧道就到古交了!
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帮到您
㈦ 古交名字的由来古交遗址又是什么
隋开皇十六年(596),析晋阳西境置交城县,县置在古交镇。
唐天授二年(691),交城县治徙却波村(今交城县城),以就驿道。先天二年(713),析交城县北境于今古交境域置卢川县,县治在今炉峪口。开元二年(714),撤卢川县复并入交城县。此后直到民国初年的1200多年中,古交境内无县级建置
。
民国26年(1937)11月,日军先后侵占了太原和交城县城。随着抗日战争形势的发展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晋绥边区(晋绥革命根据地)的开创,古交境内的建置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民国26年(1937)11月至翌年3月八路军一二零师三五八旅挺进古交,发动群众组建了半政权性质的阳(曲)交(城)边区民族革命战争战地总动员委员会,初创了革命根据地。
民国27年(1938)3月至翌年,山西省第八行政督察员公署在河口镇成立,后移驻狮子河一带,同时,山西省阳曲县政府驻河口一带,交城县政府驻屯兰川一带。
从民国29至34年(1940-1945)8月抗日战争胜利,晋绥边区第八分区专员公署(原山西省第二游击区第八分区专员公署,1941年8月改称为晋西北第八分区专员公署,1943年11月该称上名)先是游动,后长驻在屯兰川关头村一带。交城县抗日民主政府驻屯兰川、原平川一带,阳曲县抗日民主政府驻狮子河一带。
民国35年(1946)冬,阎军进占古交镇、河口等地,并主建了古交行政管理区(县级),旋即被根据地军民摧垮。
民国35年至37年(1946-1948)7月,阳曲县政府驻河口、曹坪、大南坪一带。
新中国成立后,1958年8月划阳曲县的嘉乐泉、阁上、梭峪、曹坪、杏林坪、大南坪、河口与交城县的河南、古交9个乡,初置太原市河口工矿区、区领导机关驻河口镇。同年11月上旬,又划交城县的岔口、营立、姬家庄、镇城底、原相、南头、草庄头、刑家社8个乡,连前共17个乡,改制太原市古交工矿区。1971年8月,娄烦县的长足上大队和雁门大队划归本区。
1988年,经国务院批准,古交撤区建市。
古交遗址
时代:旧石器时代
地址:太原市古交市古交镇后梁村
简介: 古交遗址分为王家沟和后梁两个遗址点,这一带为汾河流经区域,系一较宽阔的山谷,在其河流堆积的阶地上,目前已发现有旧石器时代早、中、晚3期文化遗存多处。早期遗存2处,是太原地区发现最早的文化遗存,1处在王家沟,1990年3月发现石制品18件,均以角岩砾石作原料,器形甚大,有石核、砍砸器等。石核多数为单台面,砍砸器多由扁平砾石制作,刃缘最长者有80毫米。另一处是后梁,1983年7月发现石制品459件,有石核、砍砸器、刮削器、尖状器等。其中砍砸器、刮削器最多。砍砸器器形颇具地方特色。
中期遗存2处,一处在古交镇以东的长峪沟,1983年发现石制品8件;一处在古交钢厂附近,1959年12月采集12件石制品,原料均为角页岩。其类型有石核、石片、砍砸器、尖状器。
晚期遗存1处,属于石器制造场性质。分布在东起古交镇、西至屯村、北到西曲、南达李家社的南北长约7公里,东西宽约4公里的范围内。1983年7月采得石制品205件,原料以角页岩为主,类型有石核、石片、砍砸器、刮削器、尖状器等。器形普遍硕大,打制风格粗扩。其中1件石核长、宽、厚分别为51,45,14厘米,重21500克,是目前山西石核类中最大的1件。古交旧石器遗存,不但地点多,而且内涵丰富,加之从原料到类型乃至形态,都有着较多的一致性,说明它们之间有着一定的传承关系。同时,也说明了汾河流域的古交,在整个旧石器时代,曾是远古人类集中从事劳动和生息的场所。
㈧ 交城到古交怎么坐车去
交城汽车站有大巴到古交;22块钱。不走高速大概2个半小时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