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哥一游记
Ⅰ 唐代第一位写山水游记的诗人是
文学史家喜欢将文学家分派,比如诗人,就被分成不同的派别,其中有一个被叫做山水田园诗派。被归入这一派的诗人有王维、孟浩然、韦应物、柳宗元等人。其实,这一派的诗人未必个个都特别喜欢游山玩水,与此同时,不是这一派的诗人也决非人人足不出户。相反,属于山水田园诗派的诗人有一些并不见得特别爱游山玩水,而不属于这一派的诗人,有一些却是山水风景的狂热爱好者。
王维应该说是比较喜欢欣赏山水田园景致的,但是,他对于游历名山大川似乎并没有特别的兴趣。王维的兴趣偏于安静,关心景色的情调与意蕴,对于那些名声显赫的山水,他没有什么好奇心。自从得到宋之问的辋川别业之后,他喜欢邀请裴迪等若干诗友,流连其间,诗歌唱和。别业中的景点,华子冈、欹湖、竹里馆、柳浪、茱萸沜、辛夷坞等等,都曾被写入诗篇。王维早年也曾经奉派出使塞上,写出过“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样的名句。但是,他一生的大部分时间是在长安的半官半隐中度过的,辋川别业是他的主要游玩之地。
孟浩然一生都在求官与归隐之间徘徊,壮年时期曾漫游吴越,所到过的山水名胜比王维肯定要多得多。他的笔下,也留下了一些描写他游历过的山水胜景的作品。孟浩然可能是唐代山水田园诗派诗人中专门游历山水最多的诗人。
韦应物、柳宗元跟山水田园结缘,都与他们的仕途经历有关,他们都曾在地方上担任刺史一类的官职。韦应物曾经担任滁州(今天安徽省滁县)、江州(今天江西省九江市)、苏州(在今天江苏省)等地刺史,因而写过《滁州西涧》等著名山水诗篇。柳宗元在参加王叔文改革遭到失败之后,先被贬为永州司马,十年之后改为柳州刺史。因此,他的诗文里描写了一些永州、柳州一带的山水景致。很可能,论性情,韦应物、柳宗元都是对山水没有特别爱好的人。
唐代当然有特别爱好山水的诗人,而且为数不少。根据我们的一时搜检,简单罗列如下:
宋之问,虢州弘农(今天河南省灵宝县)或者汾州(今天山西省汾阳县)人,曾经因为谄附张易之,被贬为泷州(今天广东省罗定县)参军,到过岭南地区。后来又因罪被贬为越州(今天浙江省绍兴市)长史。再后来,又被流放到钦州(今天广西钦县),在那里被勒令自杀。可见,这位人品低下的诗人一生到过的地方着实不少。岭南地区不是他愿意去的地方,他也不像宋代的苏轼那样能够随遇而安,遍游岭南山水。不过,史书记载,宋之问在越州期间,却是曾经登山临水、饮酒赋诗的。《新唐书》本传记载,他曾“穷历剡溪山,置酒赋诗”。剡溪在今天浙江省嵊州市,即曹娥江上游,那一带曾经是一些东晋名士的活动场所。
李端,赵州(今天河北省赵县)人,进士及第,做了一阵子京官之后,因为身体有病辞去官职,一度居住于终南山草堂寺。后来出任杭州司马,曾经在虎丘山下买了一些田地,经营庄园。据说,后来李端又曾移家衡山,自号“衡山幽人”。其间,“弹琴读《易》,登高望远,神意泊然”。
张谓,河内(今天河南省泌阳县)人,十分喜欢欣赏湖山景色,其《湖上对酒行》诗云:“夜坐不厌湖上月,昼行不厌湖上山。眼前一尊又长满,心中万事如等闲。”
姚系,河中(今天山西省永济县)人,韦应物同时诗人,“好游名山”,“与林栖谷隐之士往还酬酢,兴趣超然”(《唐才子传》卷五)。
殷尧藩,秀州(今天浙江省嘉兴市)人,他一生到过不少地方,足迹所至,包括了今天陕西、山西、湖北、湖南、江西、江苏、浙江、福建等地。《唐才子传》卷第六说他“耽丘壑之趣”,据说他自己曾讲过这样一番话:“吾一日不见山水,与俗人谈,便觉胸次尘土堆积,急呼浊醪浇之,聊解秽耳。”
张祜,大约出生于姑苏(今天江苏省苏州市),多种文献记载,这位晚唐著名诗人十分喜爱山水风景,喜欢游览寺庙,而且每到一处,往往即兴题诗。杭州的灵隐、天竺,苏州的灵岩、楞伽,常州的惠山、善卷,润州(镇江)的甘露、招隐,他都曾留下过诗篇。诗人李涉在岳阳曾经赠诗给他,诗曰:“岳阳西南湖上寺,水阁松房遍文字。新钉张生一首诗,自余吟著皆无味。”可见,张祜的题咏诗歌是受到同时代诗人的好评的。为了更加直观地了解一下他的题咏诗,随便举几个例子。《万道人禅房》有两句云:“残阳过远水,落叶满疏钟。”《题金山寺》有两句云:“寺影中流见,钟声两岸闻。”《题孤山寺》有这样四句:“不雨山长润,无风水自阴。断桥荒藓涩,空院落花深。”
陈陶,剑浦(今天福建省漳州市)人,屡次落第之后,不求进达,“恣游名山,自称‘三教布衣’。”
从诗人们保存至今的诗集中看,唐代诗人中曾经游览过各地名山大川的数量就更大了。比如,伟大诗人李白、杜甫,虽然不曾有文献专门强调他们的喜欢山水,也没有被文学史家归入山水田园诗派。但实际上,他们游历过的名山大川之数量,是一般山水田园诗派的诗人们所望尘莫及的;他们描写山水的诗歌作品,不但数量不比那些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诗人少,质量也不比他们差。
李白曾宣言,“一生好入名山游,五岳寻仙不辞远”,为了寻仙学道,为了欣赏山水风景,他不辞路途遥远,不惧山岭崇峻。在家乡四川,他到过成都,游览过峨眉山;离开家乡,乘船东出,到了湖北,他以安陆为中心,除了漫游湖北各地之外,他到过洛阳、山东东部、吴越一带,泰山、、南京、各处吴越名胜,都留下了他的足迹;离开长安之后,又进入了以梁园、东鲁为中心的漫游时期,足迹遍及今天的山东、河北、安徽,真是屐痕处处;安史之乱爆发,先后避居剡中、庐山;因为参加永王李璘幕府被定为叛乱,又遭流放夜郎的惩罚,半路遇赦,沿江东下,最后定居于安徽当涂。性情加上坎坷的命运,李白几乎成了一个旅行家。
杜甫早年游览过今天的江苏、浙江,在山东、河北一带两次漫游,前后历八九年;求官期间,主要在长安一带活动;为官期间,曾往来于今天的甘肃天水、陕西西安、河南洛阳之间;辞官之后,在甘肃作短暂停留之后,携家带口翻越秦岭、大巴山,到了四川成都,定居成都的四五年里,往来于川东北的梓州、绵州、阆中一带,到过剑门、青城山等地;乘船离开成都之后,沿江东下,在今天的奉节居住过两年,沿途不少城镇都曾逗留过;最后到了湖北、湖南一带。可以说,杜甫到过小半个中国,用宋人王安石的话说,杜甫是“饿走半九州”。论名山,五岳杜甫到过并且留下诗篇的有三座,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论大川,黄河、长江、湘江,杜甫都到过,其中,长江更是曾经长距离、长时间举家乘船旅行过。赞同12| 评论
Ⅱ 郦道元的《一一一游记》
1.前者是文言文,后者是白话文2.前者写客观景物,后者是游记3.前者写了几个季节,后者只是一天的不同时间4.前者是为了介绍地势,后者是介绍景色
Ⅲ 以xx游记写一篇文章,600字以上
1、爱山的犷野,爱山的秀美,爱山的陡峭。而今日在费县所见的山,是我从未见过的。你可以想象的到吗,在那连绵不尽的山群表面,覆盖着的是数不尽的露天的奇石和耸立其间的树木,群山之下流淌着碧波荡漾的山涧水,与头上的蓝天相应成辉。是否有一种犹如画中来的感觉?
在山下,我见到了一种难以解释的奇观--指动石。一块风化亿年的巨石竟能被人的一根小小的手指头晃动。当我看到眼前的这个石头是如此庞大时,怀疑占据了我的心头,可当我真正用手指去指它的时候,却不得不相信了。它的确动了。当然,这并不说明我的力气大,而是因为一种我理解不了的物理原理。看来真的是"生活处处皆学问"。
登山是一件愉快的运动,虽然它很耗费体力。但不得不承认,登山运动锻炼人的勇气和胆量。烈日当头的感觉真的不好受,而且我有点太相信自己的体力了。眼前的这座"石山"看起来似乎并不很高,可真正攀登起来真不比其他高山容易。有的地方仅能单行通过,有的地方需要个子稍高一些的人蹲着慢慢走过,有些地方的台阶是与地面成水平的,这就为登山者带来了许多困难,但同时又带给人刺激与惊险的精神上的享受。刚走到半山腰,我已累得气喘吁吁了,不得不坐在一块光滑的山石上小憩一会儿。但这点困难怎能阻挡的了我前进的脚步,我们又开始向山顶进发。终于,在不停歇的脚步中我们来到了山顶,此时我已是体力透支,满头是汗了。站在山顶,真有一种"一览众山小"的感觉。眺望远方,看到的是高高矮矮,起伏不定的青山。呼吸着山中的新鲜空气,仿佛身上的每根神经都变的放松起来。也许,这就是登山的乐趣所在,
青山,绿水,这些大自然的产物,带给了我们视觉上的享受和身心上的放松
2.
黄山游记
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黄山旅游。
一路上,我往窗外望去,哇!人可真多啊!到了黄山的山脚下时,向上一看,啊!山顶直插入云端。我想:这么高,而且向上看什么也没有,哪像什么名胜古迹呀!导游姐姐告诉我:“上山了,你就知道了!风景名胜全在云上哩!”
我听了,奋力向上爬,爬了一会儿,心想:这要多久才能爬到山顶呢?导游姐姐说:“我们要去坐缆车了。”我开心极了,心想:“太好了,刚刚还吓了个半死呢!”谁知我这个出了名的大胆小孩,坐上缆车后居然吓得躲进了妈妈的怀里,头都不敢抬。妈妈说:“起来看看,风景非常美的!”我将信将疑地站了起来,可惜啊!缆车已经钻到云里了,到处白茫茫的,什么也看不见!
在山上,我发现了一个像手一样的大石块,我好奇地问导游姐姐:“姐姐,那是什么?”导游姐姐见了,说:“请大家过来集合,猜猜看那是什么?”有人说是手机,有人说是海豚,,大姐姐问我:“小朋友,你说是什么?”我想到书上讲过黄山的奇石中有“仙人指路”,就说:“好像是‘仙人指路’。”大姐姐说:“你猜对啦,你怎么知道的?”我说:“在书上看到的。”“哦,看来你还是个爱看书的小姑娘呢!”我听了非常高兴。接下来,导游姐姐又给我们介绍了很多有趣的景点。
黄山真美呀!直到今天我还想着黄山呢!
3、 清晨,太阳打着哈欠,伸着懒腰徐徐的爬到半空中,普照着沉寂的大地,我们悄悄地爬上车,马达发出轻快的轰鸣,迫不及待的向原野冲去。
七转八折,我们在混凝土的世界里穿梭着,但心中有一个明确的方向:向西,向西!西边有美丽的田野,有祥和的农家!
不知走了多久,楼房突然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片茂密的树林。一条小路穿过树林,蜿蜒而去。周围的世界里充满了绿色,土地是绿的,小溪是绿的,连空气仿佛也是绿的。树上好客的鸟儿,见我们进了树林,立刻变得的兴奋起来,叽叽喳喳的叫着,呼朋引伴的从密林深处飞到路旁的树杈上亢奋的鸣唱,用它们特有的清脆喉咙来迎接远道而来的客人。鸟儿的大树朋友也似乎有意捧场,一阵南风拂过,“哗哗”的歌声便由远及近,不一会便到了我们头顶上。树上,叶子们两两一起互相拥抱着,奏出了优美动听的“叶子交响曲”,与鸟儿们的大合唱呼应着。接着便是一阵沁人心脾的奇异香气,土壤的清香,树叶的芬芳,小溪的气息,都完美的融进了这湿润的空气中。我闭上眼睛,倾听着,呼吸着,感谢着树林的慷慨。
当我睁开眼时,眼前的景象更加令我震撼。这是一片无边的麦田,是一片无边的嫩绿,一片无边的希望!太阳柔柔地洒下一片阳光,麦芒透出了点点金光,整个田野被笼罩在一片辉煌中。轻风拂过,掀起了万丈狂澜,麦浪翻滚着,奔腾着,欢笑着由远及近扑了过来,发出“哗哗”的震撼人心的巨响。万里长野,千里麦浪,一幅多么壮观的景象埃麦田里劳作的农民停下了手中的农活,双眸注视着麦浪,任凭浪花冲刷自己,拍打自己,拥抱自己。他的双手爱怜的抚摸着浪尖,好像在抚摸自己调皮的孩子。麦浩浩荡荡的浪滚滚而来,仿佛要淹没一切。突然戛然而止,好像是海浪撞击到了礁石,哗哗的四散退去。随之而来的是一阵美妙的麦香,这香气入一股清流钻如体内,洗刷着沉积了太多烟尘废气的身体,我顿时感到神清气爽,一路的疲倦也消失殆荆
刚刚走过麦田,一阵浓香再次扑鼻而来,原来是一亩玫瑰。花农们正在其中忙碌着。玫瑰花刚刚结出花苞,微微透出点点鲜红。一个个鼓鼓的花苞装满了生命的能量,正要释放,却被花农摘下,永远无法开放。这好像是一个悲剧,但却拥有一个令人欣慰的结局:无法开放更无从凋零,整朵花在含苞欲放时成为了永恒。车还在前行。田野中,不时闪现出一块小树林,一丛玫瑰,一片散发着泥土清香的农田,一条清澈的小河……嫩绿,墨绿,青色,红色,浅褐,淡蓝……共同织就了一块五彩缤纷,凹凸有致的花毯,我不禁深深的陶醉着美景中。
天渐渐黑了下来,我依依不舍的离开乡村,回到了家里。空气中充斥着烟尘与噪音。我厌恶的闭上了眼睛……
希望能帮到你,满意请采纳。
Ⅳ 游记怎么写
1.首先游记可以有日记的方式,就是流水账的表达,至少要把游的地方的事情给大致描述出来,先把人物,时间,地点,交通,和背景等介绍在前面,要让读者(读者也可以是自己)知道有一个框架,就是一群人或者一个人,在什么时候通过什么样的方式去了什么地方,有个这个框架,一切就会很清楚,然后就可以开始正文了。
2.游记的地方经常是自然景观,也可以是非自然景观,但是如果去参观可口可乐工厂,也是可以写成一篇游记的形式,就是对象可以是很多东西,也可以把旅游的过程描述成游记。
3.一定需要介绍此次出行的目的,可以是因为天气好,或者因为有空,或者因为一个什么原因而有了这次出行的计划,这样才可以清楚地渲染整个框架,而不至于很唐突的说就是一次出行,会显得更加真实。
游记,可以叙述多议论少,可以夹叙夹议等,但是如果议论占了全部篇幅就不太好,去玩了什么,看到了什么是必须要先说清楚的,不一定非得要按照时间顺序,但是一定要描绘好景点,比如一次去爬山为例,就要说看到的景色,路上遇到的故事,看到的山、树什么的。尽量要描述清楚那个地方,让读者有代入感,知道去了哪里,就好像读者也看到了一样。
(4)唐哥一游记扩展阅读:
写游记,最重要的是写出自己内心的想法,而不是将其他人的东西东拼西凑地搬过来。这样并没有什么意义。如何将自己内心中的想法准确表达出来,这是小编下面与大家讨论的主要问题。
一篇对人们有意义的游记应该是包括了出行前,出行中,出行后三个部分。很多人写游记都只会写出行时发生的事情。但是,出行前的准备也是很重要的。出行前所考虑的东西要更多,要了解出游地的天气状况,了解风景区及其路线,还有了解一些风土人情等等。但也不必写得太过于详细,简单交代如何制定自己出行线路就好,毕竟文章主要部分在出行时。
现在说出行时,来到一个地方,免不了吃吃吃,把好吃的东西拍下来,分享给读者,文章也很有吸引力。看见风景,不要只上传照片,让人们了解这个地方的最好方式,是告诉人们这个地方曾经发生了什么。比如说广西桂林市兴安的灵渠,就是秦始皇开凿运河时留存下来的。景区里面的飞来石,相传是白鹤大仙飞石镇妖。虽然只是个传说,但也为人们了解景区提供了更多的资料。
参考资料网络-游记
Ⅳ 写一篇游记作文
游世茂桃园又是一年春暖花开,我们全家组织去奉化的世茂桃园去踏春,一路上大家嬉笑颜开……一下车,我们便兴致勃地踏上山间小路,往桃园走去。大路旁早已停满了密密麻麻的车辆,犹如长龙。游人三个一群,五个一伙,有的像是全家出动,正急匆匆地往桃园走。远处的山坡上,栽满了桃树,迎面扑来的是桃花的清香,仿佛走进了粉色的花海。桃树很矮,但很整齐,爸爸说,这样矮的桃树,等到桃子成熟的时候,农民伯伯一伸手就能摘到,很方便。我们走到桃园的中间,大家忙着拍照,我用鼻子闻了闻花香,那粉红色的桃花,躲在翠绿的叶子下,像个害羞的小女孩。有的还是个花骨朵,虽含苞未放,但却昂着头,那么高傲。时不时的还会飞来几只蜜蜂,停在花朵上,给这片桃林增添几分姿色。不知不觉,已经到了晌午,我们怀着依依不舍得心情,离开了这片世外桃源,明年的这个时候我还会再来。我爱美丽的桃园。
Ⅵ 写一篇游记,400字左右
登黄山的前一天,那种期盼以久事情马上就要实现的兴奋劲儿是难以名状的。虽然天气预报第二天黄山会下雨,看不到云海,许多同行的朋友更是在纷纷惋惜,却丝毫不能降低我的游性。苏公曾有诗云:“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沫总相宜”。我坚信,名川大山不是浪得虚名的,想必黄山也如西子湖一般罢,晴天会有晴的美,雨天自有雨中的秀,怪石奇松的美景在纷纷的雨雾中不知是什么样子。但如果在细雨蔼雾中的黄山漫步、品景,岂不是别有一番情趣。我窃喜、期待。
第二天果然阴阴沉沉,牛毛细雨飘飘散散,又惹来不少朋友阵阵埋怨。车行黄山脚下,抬头远望,山巅雾气缭绕,层林尽染,朦胧雨雾中的黄山像笼着一层薄纱,如少女一般欲遮还羞,仿佛在等着小伙子来挑开心扉。此时此刻,这座让多少人在梦里才能见到的奇山近在咫尺,另大伙先未登,已神往,那些埋怨天公的朋友也是满脸的兴奋。为了节约时间,导游安排我们乘座缆车上山,只是无法用自己的脚步去感触黄山的一景一石,不禁有丝丝遗憾。缆车越来越高,从车窗望去,周身苍茫茫一片,如腾云驾雾。偶而间,或一丛丛奇特的松林或几块褐色的山石从缭绕的雾气中映入眼帘,后又一晃而过,与碧空晴天的景致大不一样,仿佛进入天境一般,不时引来大家一阵阵的惊喜和唏虚声。还未正式登山,大家已被这似真似幻景致陶醉了。
下得缆车,首先来到了丹霞峰。小雨也知人意,不知几时悄悄的走了,只是雾气更大更重了。黄山真是名不虚传,虽然雾气遮掩了远处的磅薄美景,但眼前的奇山怪石就足以大饱游人的眼福,青松穿崖破石,巧石如雕如塑,山峰刀削斧壁,云雾迷漫缭绕,称之阆苑仙境,真是名符其实。丹霞峰在黄山诸峰中是较为宽阔厚重的,满山的苍松翠柏,一条山路平缓弯延地通向松林深处,两旁的松树郁郁葱葱,错落有致,高大修直,朴实稳健,松林里的枝干都是向着同一方向笔直地伸展,如眉清目秀的小伙,又似帅气精干的后生一手贴背,一手伸开,欢迎游人的到来。行走其间,虽不能远眺黄山诸峰,但耳闻山间瀑水哄鸣,目睹路旁山花烂漫,手触那一根根松针上的晶莹露珠,只觉的俯拾即景,如诗如画。
一路行去,山路渐陡,顺着台阶攀行而上,不少同行朋友已是汗流浃背。黄山大小峰共80多座,千峰竞秀,层峦起伏,诸峰山路或曲折弯延,或笔直钻天,或逶迤入地,攀行在这些山路上游览黄不仅是观赏美景,更是对游人勇气、意志的磨练和考验。我们一行人登上气势宽阔的光明顶,又穿过险象环生的“一线天”,几巅几伏的走下来,竟又有不少朋友掉队了。我们一行只剩6人了,大家稍作休息,便要攀登黄山第一高峰——莲花峰。该峰海拔1864米,远观如同一支莲子,因此得名。上山的台阶依山开筑,陡峭峥嵘,险峻异常,踏上又窄又密的石阶,心里麻麻的,再不敢说话,只是闷着头往上走,到得最后,索性手脚并用,奋力爬行。经过一番大汗淋漓的拼搏,我们终于站在了这座很少人能到达的莲花顶!举目眺望,浓雾迷蒙,白云浮生,顿感红俗世皆如浮云苍狗。20多个学生在为登高而欢呼和拍影留念,和峰下人群熙熙攘攘的气氛相比,这里清静了许多。爬上一块石,天地间苍苍茫茫一片,周身云雾行走,触手可及,一股一股的雾气从山谷卷起,扑面而来,清新舒畅,直使人如入梦幻之境,来到了太虚,禁不住忘情地闭上眼睛。突名,朋友的一声呼叫,把我从梦幻中拉了回来,小心翼翼地握住栏杆铁链向下望去,云雾缭绕,不知深邃,高处不胜寒的感觉顿时袭上心头,上山这前,导游说黄山积泰山的雄伟,峨嵋的秀丽,衡山的云雾,华山的险峻于一体,而此时险和华山的险是绝对不同的,明明很安全,但大家每走一步还是紧紧抓住栏杆或是扶住山石,不敢松手,仿佛一松手,身体就会飘融到这茫茫云雾中,惹得众人既惊恐又兴奋,发出一阵一阵的尖叫声。
下山的路上游客甚多,见面便是会心的相对一笑,大家全没了陌生感,新朋故知,一起谈对黄山的观感。累了时有的便三五成群的坐在石阶上歇歇脚,有的却结伴去戏那山涧的泉水,手指触到那清冽冽的山泉,疲惫全消。
下得山来,“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回望那一行行的台阶,竟有一种恍如隔世的感觉。
Ⅶ 一篇500字左右的游记作文
游华山
今年暑假,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西安,洛阳旅游.我们参观了秦始皇兵马俑,开封府,游览了华清池,嵩山少林寺,还攀登了华山.
"自古华山一条路",说得就是华山的险.大客车把我们载到山脚下,我们就得换坐小型中巴车上山.山路蜿蜒曲折,一边是壁立的山崖,一边是看不见底的深渊,汽车稍有不慎,就会坠入深渊.一路上,我都紧紧攥住妈妈的手,把心提到了嗓子口.幸好开车的叔叔驾驶技术好,把我们平安送到了索道站.
我们坐上了缆车,缆车把我们带到了半空中.导游阿姨说:"这是亚洲最长的一条索道,上下落差高达750米."我大着胆子向下看,下面是万丈深渊,当年"杨志荣智取华山"的那一条小道就像是一条游蛇.我又环视四周,仰望上面,仿佛华山上覆盖着积雪,因为华山上最多的不是树木,而是白色的裸露的陡峭的山崖.
缆车把我们送到了半山腰.爬山就开始了.导游阿姨说:"华山有东,西,南,北,中五个主峰,其中北峰最低,西峰最高最美,传说沉香劈山救母的故事就发生在西峰."我连忙说:"爸爸,我们爬西峰."爸爸说:"好啊!只要儿子肯攀登,老爸一定奉陪到底."
我们一家人整装出发.我们脚踩石梯,手攀铁链,爬过了连绵起伏的五云峰,爬过了险象环生的龟背石,来到了苍龙岭.苍龙岭就像龙的脊背,一条极其陡峭的石梯向上延伸,石梯的两旁则是云雾缭绕的悬崖,一看保管你吓得腿肚子发抖.妈妈爬了没几级,就打退堂鼓了.我和爸爸则是知难而进.我攀着铁链,像狗一样伏在石梯上,眼望着高高的西峰,一步一步踩实石阶,一步一步前进,心里只有一个念头:一定要爬上西峰,一定要征服华山!也不知爬了多少时间,也不知流了多少汗水,终于闯过了鬼门关——苍龙岭.我和爸爸稍作休息,就一鼓作气爬上了西峰.
华山的西峰太美了!我来到了云的上面,登山途中的那些面目狰狞的山峰全成了云雾缭绕的矮子,阵阵清风吹来,真叫人感到心旷神怡,鸟儿和一些不知名的虫儿一起演奏着动听的音乐,突然一只小松鼠跃过林间……爸爸说:"无限风光在险峰嘛!"我说:"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
"
暑假旅游不但让我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而且锻炼了我的意志.我爱旅游
Ⅷ 写一篇游记
“老舍茶馆”
到老舍茶馆喝茶是我们北京之行前的既定项目。老北京人爱喝茶,我们每年到北京过年,临回来时,亲戚们都要送给我们一些好茶叶,从来不买礼品装,都是从茶店自己挑选打包。我以前不喝茶,结婚后,开始溜茶根儿,后来一点一点也爱喝茶了。老伴嘴刁,什么等级的茶叶他一喝就能喝出来。所以我们家的茶叶大都是好茶。常常别人送来的礼品茶,包装很好看,但是打开包装茶叶不怎么样,又不好转送人,于是就放着,直到第二年,没法喝了,就用它换枕头芯。
按说,老舍茶馆的前身就是老北京大碗茶,对于老伴他们家人,那是不屑光顾的地方。但是,随着社会的进步,老舍茶馆的创始人与时俱近,把它作成一个品牌、一种文化。据说创始人去世后,他的受过高等教育的女儿继承,使得茶馆更上一层楼。作为一个品牌,已经和早年前门大碗茶的品质、概念有了很大的区别,它既是传统的,又是前卫的;它既是通俗的,又是高雅的。但是究竟怎么样,不去不知道,还需要坐在里面去品味它。所以这也是我们北京之行希望能到老舍茶馆一坐的原因。
不用找,吃完饭,沿着前门大街向北走几步,向左拐到前门西大街,散散步、消消食,顺路拍了几张前门楼子和前门的街景。再往西走,就见到“老舍茶馆”的楼牌了。这时已经下午三点了。
进到茶馆,门口的服务员和桌前的服务员都很热情。引导我们就座后,拿来一个类似竹简样的茶单,很有特色。由于茶馆下午五点有活动,一楼大厅要布置,同时我们六点钟也要赶到大剧院,所以我们只简单要了一壶茶、一碟各色茶点拼盘。一边喝着茶,一边环视着茶馆的设施环境,以及服务员们娴熟的服务技能。
说不出什么感觉,好象既没有十八茶院的幽静典雅,也找不出老舍《茶馆》里的茶馆气氛。当然,我们是带着期望,却又把时间安排的太紧凑,如果我们能够在这里坐上半天,或者再看一场民俗表演,就多少能体验出什么了。不过我们还是很高兴,费用适中,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歇歇脚、解解渴的地方,服务员欣然接受我们的邀请,与老伴拍了个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