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商城遗址列表
⑴ 郑州商城遗址属于哪个君王在位时期
根据文献记载与前人考证,不少学者认为它是商代中期“仲丁迁于”敖的敖都,属商代中期;也有人认为是商汤所都的毫,属商代早期。
⑵ 为什么说河南省郑州商城遗址是我国最大的一处商代中期遗址
河南省郑州商城遗址是我国最大的一处商代中期遗址,在其西墙外发现一处烧制陶器的手工作坊遗址,分布面积约达10000多平方米,其中有十几座残破的烧陶窑炉,显然是窑炉的集中场地。
另外还发现有经过淘洗的陶泥原料,制造陶器的用具和带有方格纹的陶印模。这些说明商代已有专门的陶器手工作坊。
⑶ 郑州商城遗址的城内布局
城平面为长方形。城墙周长6960米,有11个缺口,其中有的可能是城门,城内东北部有宫殿区,发现宫殿基址多处,其中心有用石板砌筑的人工蓄水设施。城中还有小型房址和水井遗址。城外有居民区、墓地、铸铜遗址及制陶制骨作坊址等。小型墓的随葬品以陶器为主;中型墓多随葬青铜礼器、玉石器及象牙器,一座墓中有殉人。在南城外侧还发现一段外郭城墙。此外,发现两处铜器窖藏,内有杜岭方鼎及圆鼎、提梁卣、牛首尊等,被认为是商王宣的礼器。遗址中还出土原始瓷器和刻辞卜骨等。考古学家安金槐认为该城是商代中期仲丁所迁之隞都;而北京大学的邹衡先生认为是商汤所都之亳。大多数专家认为郑州商城应为亳都。
河南省的郑州商城遗址为商代二里岗期,距今约3600年。商城近似长方形,北城墙长约1690米,西墙长约1870米,南墙和东墙长度均为1700米,周长近7公里。城墙底宽20米左右,顶宽5米多,其高度复原后约10米。以全部的城墙长、宽、高计算,郑州商城约用夯土量为87万立方米,夯前挖土量约174万立方米。
郑州商城内中部偏东和东北部一带,约占郑州商城1/6左右的范围内,遗存有各类高低不平的夯土台基,台基排列不甚规整,但靠近东北隅的较密,而西南部则较为稀疏,其中东北隅就先后发现了20多处商代夯土建筑基址,大的面积达2000多平方米,小的仅100多平方米。有的夯土基面上还保存着柱子洞、柱基槽和石柱础,表明这里是商代的宫殿区。中部偏南处,发现一处商代夯土建筑基址,应是奴隶主居住的地方。在城区内还发现一些形制较小的房基建筑,可能是平民居住区。
城内还发现许多农业生产工作,由此推测,在郑州商城内可能有若干空地进行农业种植,这正是早期城市的特点。
郑州商城城外,发现一批按一定布局建立起的手工业作坊遗址。北城墙外300多米处,为铸铜作坊遗址,在铸铜作坊遗址北部发现一处制骨作坊遗址。南城墙外约600米处发现一处铸铜作坊遗址,西城墙外约1300米处发现一处制陶作坊遗址。商代墓葬区多分布在城外。
郑州商城内出土数以万计的文物,其中最珍贵者如玉戈、玉铲、玉璋、玛瑙等玉器,反映了制玉工艺有相当高的水平。城址内东北角1个祭祀坑内出土1件夔龙纹金箔,十分罕见;城址西墙外出土两件大型铜方鼎,通高分别为14米和0.87米;城址西墙外1座商代墓内出土一件完整的原始青釉瓷尊,高27厘米,轮制,饰席纹和篮纹,胎质呈灰白色,细腻坚硬,器表遍施光亮晶莹的黄绿色釉,这件原始瓷尊的出土把我国的制瓷历史上溯到3000年前;在商代墓内还出土有制作精致的象牙觚和象牙梳;还出土460多枚穿孔贝,这是当时使用的货币;出土的吹奏乐器枣石埙和陶埙,展示了我国古代音乐源远流长。
此图是2005年中国考古学院的最新测年结果,其中郑州商城的外城始建年代相当于二里岗下层一期的开始年代,约前1500年,可以推算内城大约建于洛达庙晚期,要比前1500年早,为亳都的可能性非常大。
⑷ 郑州商城遗址的都城性质
郑州商城达25平方千米,是先周时期仅次于殷墟的庞大都城遗址,根据文献记载与考证,大部分学者认为是“汤始居亳”的亳都,属商代早中期;不过也有很多学者认为它是商代中期“仲丁迁隞”的隞都,属商代中期。据中国考古学院的最新碳14数据显示,郑州商城外城墙的始建年代为前1500年左右,可以推算内城和宫城的时间年代要不晚于前1500年,外城墙始筑于商代中期的二里冈期下层一期,使用到二里冈期上层二期,如果郑州商城只是一个陪都性质的城市,很显然与如此庞大的规模根本不相称,以郑州商城的规模没有数十年的经营是无法修成的,试看先周遗址,神木遗址425万平方米、陶寺遗址280万平方米、良渚古城遗址290万平方米、二里头遗址300多万平方米,偃师商城190万平方米,而郑州商城达2500万平方米,这是多么庞大的工程,只能是殷商将大量物力、人力投到这上面才可以修建成功,当然有人认为郑州商城只是商朝打东夷部落的军事重镇,但是谁又会修建如此庞大的边防重镇,如何防守啊!很显然郑州商城就是商汤的亳都,历五代十王不少于150年,对于偃师商城小城的始建年代虽然不晚于前1550年,但是绝不能达到前1600年,并且小城不过80万平方米,规模太小,根本无法确定是不是商汤所建,更无法与汤灭夏之后的都城相称,但是偃师大城和郑州商城外城墙始建年代基本同时或者略有先后,这个应该是商朝所建,综上,郑州商城已经是汤始居亳的亳都,有小到大,有部落民居到内城再到外城的建造顺序,最终建成了如此庞大的都城。
⑸ 郑州商城遗址的城市标志
在商城周围发现有与商城同时的铸铜、制陶、制骨等作坊遗址4处、铜器窖藏2处及100多座中版、小型墓葬。出土的遗权物以陶器最多,青铜器、石器、骨器次之,并有蚌器、玉器、原始瓷器、印纹硬陶、白陶器、象牙器等。而杜岭铜器窖藏中出土的一件方鼎,高100厘米,重86.4公斤,已成为郑州市的象征。
1961年3月4日,国务院公布郑州商代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⑹ 郑州商城遗址的发掘过程
1950年由考古学家韩维周发现并报告文物部门。1951年春天,中科院考古所河南调查发掘团,来到郑州对该遗址进行调查,他们根据采集到的标本,进一步推断这里为重要的商代遗址,时代要比安阳殷墟更早。1952年,第一届考古工作人员训练班在郑州二里冈和洛阳东郊进行田野考古实习,开始了郑州商城遗址的第一次正式考古发掘。1954年春,郑州市城市基本建设工程全面开展,考古学家安金槐带领郑州市文管会的工作人员在二里岗一带开展了大规模的考古发掘工作。1955年发现城墙遗址确定此为商代城市。可以断定郑州商城东北部,就是商代二里岗时期王室贵族的宫殿区。
郑州商城的发掘工作正待进一步展开时,“文化大革命”爆发了,郑州商城的发掘也被迫告一段落。直到1971年,考古学家安金槐才有机会回到郑州,他再度组织文物工作队的全部人力,准备展开一次大规模的郑州商城考古发掘。1973年,为了寻找郑州商代宫殿遗迹,考古队在郑州商城内展开了全面的考古钻探与试掘。他们在城东北部发现了许多大小不等的商代夯土建筑基址。其中有多处规模宏大,不同于一般的建筑房基,被确定为宫殿基址所在地。到1979年,考古队在郑州商城内相继发现宫殿基址20多处,宫殿区的范围不断扩大,约占城内总面积的一半。通过发掘探明,城址东北部的宫殿区建筑物分布密集,已形成规模宏大,结构复杂的宫殿建筑群。可以断定郑州商城东北部,就是商代二里岗时期王室贵族的宫殿区。
⑺ 郑州商城遗址的基本简介
中国商代中期的都城。遗址在河南郑州。郑州商城是商代早中期的都城遗址,坐落在内郑州商代遗址中容部,即今河南省郑州市区偏东部的郑县旧城及北关一带。陈运和诗称“七公里长的商代古城墙 一根能挑起郑州历史的扁担 3500多年的延绵不断 3500多页的树碑立传”、“考古价值无法估量 现代的目光莫轻视这残壁残垣”。
⑻ 郑州商代遗址的千年商都
北临黄河,西依嵩山,东南为广阔的黄淮平原。 3600年前,一个王朝就从这里起步,迈向历史的深处。3600年后的今天,这里成了后人朝圣历史的必经之路。
这就是千古郑州,3600年前的商朝都城。
公元2003年11月28日下午,郑州商朝古城墙遗址。夕阳的余辉洒在古老的城墙之上,一派沧桑、宁静。站在这里,历史的书页从封面翻开,一个王朝也开始起步。3600年过去了,历史风云变幻,沧桑如歌。然而,随着历史回溯,一个疑问渐渐浮现在记者脑海中:这里为何成为了商朝的王都?历经千年之后,它又是怎样呈现在世人面前? 郑州曾是帝王霸业的亳都
3600年前,这里叫亳都,是商朝前期最重要的都邑。
商代是继夏代之后,中国历史上第二个世袭制王朝。自太乙(汤)至帝辛(纣),共十七世、三十一王,前后经历了将近六百年。关于商初成汤建国,几乎所有的史书都是这样记载:商乃兴起于黄河下游的古老部族,到成汤时才居于亳?今山东曹县南。大约夏朝建立后不久,商族就一直臣服于夏,成了夏的一个属国。
夏末,商部落强大起来,积极准备灭夏。汤任用贤人伊尹做助手,谋划灭夏大计,并且先后灭掉夏的同盟者韦、顾、昆吾。从夏朝本身的情况看,夏末,危及夏政权存亡的,一是国内阶级矛盾尖锐,二是与周围各国、部落矛盾激化。而夏统治集团内部混乱,“君臣乖而不亲,骨肉疏而不附”,离心离德。夏桀为了转移人民的反抗情绪,对外发动征伐战争。他在有仍大会诸侯,有缗氏反对,中途逃归,他便大兴问罪之师,灭掉有缗。接着又出兵讨伐岷山。夏桀奢侈腐化,残害异己,征伐邻国,宠信妹喜,人民对他的统治痛恨至极。商部落首领成汤?即商汤?乘机以讨伐夏桀的暴政为号令,发动了灭夏战争。双方大战于鸣条之野(今河南封丘东),夏桀大败,退守三(zōng,今山东定陶)。成汤追击,夏桀再败,向东南逃窜,最后死于南巢?今安徽巢县西南?。夏亡。成汤回师亳邑,即位为王,以亳为国都。各方部落首领前来朝贺,商王朝正式建立,时间约在公元前1600年。
中原腹地缘何成了商都?
郑州商城遗址为商初都城的概念在专家和考古工作者的脑海中越来越明晰,然而,位于中原腹地的郑州、当时的亳都为何会成为商代的第一个王都?郑州当时都有哪些优势?
国家“夏商周断代工程”的参与者、河南省社科院研究员郑杰祥认为,“天时地利人和”是郑州成为商都的主要原因。 首先从地理位置上说,亳都北临黄河;西依嵩山,有两个大片的沼泽地,是天然的军事屏障;南为广阔的黄淮平原,物产丰盈,有着可靠的后勤保障;东边也是大平原,成为粮食基地。这些优越的自然环境给当时的商王成汤推翻夏王朝,建立自己的政权,打下了坚实的经济基础。
其次,从政治形势上分析,居此不远的洛阳偃师境内的夏王朝,政权在握,不易进入。而要想推翻它,必须建立自己的政治中心,因此,作为商人建立起来的商邑亳都无论在距离还是财力上,都是建立政治中心的首选之地。
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历史因素。商部落很早以前就在这里居住,据史书记载,商兴起于黄河下游的古老部族,相传其始祖名契,因佐禹治水有功,被舜封于商?今河南商丘南?,赐姓子氏。商族在早期经常迁徙居地,自契至成汤共十四世,都邑凡八迁,到成汤时才居于亳今山东曹县南,亳是商部落的一个最重要的城邑。大约夏朝建立后不久,商族就一直臣服于夏,成了夏的一个属国。长期以来,商部落在这里建立了根深蒂固的政治中心,为后来推翻夏王朝奠定了政治基础。
郑杰祥认为,商王朝的胜利除了占尽地理优势外,还有人的因素。自古中原人就有团结、同仇敌忾、不肯屈服的优良传统,夏朝末年,国王桀的淫暴无道让居住在亳都的中原人民怨沸腾,因此,在商部落成汤的号召下,一呼百应,使推翻夏王朝的斗争势如破竹。
郑杰祥的观点得到了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学会名誉会长许顺湛的赞同。许认为,一个王都的选择和确定,是由地理、经济、政治等多个因素共同决定的。商代第一个王都选在郑州,这同时也说明了郑州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历史上商人曾多次迁都,因而商人曾在不同地方建立过都城,并因此留下过多个都城遗址。因此,郑州商城遗址是商人在何时修建的,具体是哪一个都城,学术界历来说法不一,有商王仲丁建立的隞都说,有商王汤建国时所修筑的亳都说。
11月28日,许顺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对郑州商城的不同指认并不影响这座城址的重要性,因为我们从这个遗址上看到的不仅仅是一个都城,商代前期的文化与历史。还有一点可能比郑州巨大的城址、雄伟的宫殿和壮观的青铜器更为重要,那就是在商人以郑州为都城的时期内,从北方地区到长江以南,从甘青地区到东部海滨,在极其广阔的范围内都出现了青铜文化。由于在以上地区内发现的考古资料都与郑州商城内出土的遗迹和遗物完全相同或大体相近,因而可以认为以郑州商城为中心的青铜文明曾大规模地向四周传播。这一先进文明的强有力扩展,不仅使得中原商王朝的领域前所未有地扩大了,而且让更为广阔的地区从此迈进了青铜时代。
郑杰祥告诉记者,商都遗址是迄今为止全国第一座具有王都性质的城址,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带有王都性质的城址之一。“它既是商王朝第一国都,也是同时期最大的都城,这在省会城市中是独一无二的”。 遗址发掘掀开3600年历史
过去人们并不知道郑州在商代早期是商朝的都城,商都遗址的“横空出世”有些偶然的因素。著名考古学家施劲松在《早期青铜文明之都》一文中记录了商城遗址的“出世”前后。
1928年考古专家在安阳的挖掘,不仅找到了商代晚期的都城?认识了一个高度繁荣的青铜文明,而且引发了更多思考:既然史书上记载的商代晚期历史已被考古学证明为信史,那么商代早期的历史呢?商代早期的文化面貌又是怎样的?正是带着这样一些思考,考古工作者在20世纪50年代发现了郑州商城遗址。从这个遗址上?人们看到了一段中国青铜文化产生和发展的历史缩影,并找到了商代的早期都城。 1950年秋,郑州市一个小学教员首先在郑州城东南郊一个名叫二里岗的高地上发现了商代的陶器和石器。随后中央和省、市文化部门的文物机构以及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对二里岗和郑州的其他地方进行了考古调查,这是对郑州商城进行发掘的开端。
1953年?考古工作者再次到二里岗进行发掘,二里岗遗址的重要性就在此时显现了出来。此次发掘使人们认识到这是一个时代比殷墟更早、范围也更大的遗址;从出土的釉陶、白陶和刻字骨片等判断这不是一般的小村落?而是一个大城市。这次发掘按地层的上下堆积关系将二里岗遗址分为上下两层,从此,人们便习惯用“二里岗”、“二里同上层”或“二里同下层”来指称这一文化、这一文明或这一时期。1955年,在这个宽广的遗址上,又发现了1座略呈长方形的南北向的商代城址。城墙周长近7公里,残存高度l~5米,墙底宽20~30米。这在当时成为我国发现最早和保存较好的一座商城。
11月28日,该遗址面积达25平方公里,遗址中部是城墙环绕的城址,城墙上有11个缺口,可能是当时的城门。城内北部和东北部为宫殿区,现已发掘出3座大型宫殿的夯土基址,宫殿区东部还有蓄水池和输水管道等贮水设施。当时的手工业作坊主要分布在城外。比如在商城南城墙外有一处以铸造青铜工具为主的作坊遗址,在西墙外有一处烧制陶器的作坊遗址,在北城墙外有一处制造骨器和一处以铸造青铜兵器为主的作坊遗址。除上世纪50年代发现的城墙外,在商城南墙外700~900米处又发现一段长5000米的夯土城墙,这很可能是商城的外城墙。在所有这些发现中,最为重要的当数在遗址上发现了3个埋藏铜器的窖藏。
1974年,人们在西北段城墙外挖防空洞时发现了1个窖藏,其中共埋藏有12件铜器,包括大方鼎4件,爵和戈各2件,簋和钺各1件,方鼎中有2件套放在一起,其余较小的铜器也都放在方鼎内。1982年,郑州市向阳回族食品厂在基建过程中,在城墙东南角外发现了第2个窖藏,埋藏铜器13件,其中有大方鼎2件,大圆鼎1件,小圆鼎、樽和觚各2件,罍、卣、盂和盘各1件。1996年,一家房地产公司在施工时于西城墙南段外侧发现了第3个窖藏。这个窖藏中只有2件东西并列放置的大方鼎,最大的1件竟高达100厘米。这些铜器都被埋在城外距城墙很近的高地上,放置有一定规律,窖藏内的地面经过加工,有的还铺有木板和朱砂。有的窖藏附近还发现埋有牛骨架的灰坑,因而推测这些窖藏具有祭扫坑的性质。但也有人认为这些铜器是因商上朝内部发生动乱而埋藏起来的。但不论怎样,这三批铜器器类齐全,包括了炊器、食器、酒器、水器和兵器;同时,铜器形体高大雄伟,铸造精美,纹饰讲究,它们的主人无疑只能是商王。
亳都曾是世界上最大城市之一
在郑州商城西北20公里处的小双桥,又发现了年代相当于郑州商城晚期的王室祭祀遗址,出土了大型夯土建筑、青铜建筑构件、丛葬坑和大量人骨架,以及埋有牛头或牛角的祭祀坑等。小双桥的发现曾被评为1995年“中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有人认为小双桥遗址应当是郑州商城遗址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如果确实是这样,那么郑州商城遗址的规模应更为巨大。
郑杰祥说,考古界已形成了比较统一的认识,根据我国1996年5月16日启动的“夏商周断代工程”以及考古学界多年的研究成果,已基本确认,郑州商城应是第一代商王太乙(汤)所居的亳都,距今大约3600年。当时郑州商城的面积计70多平方公里,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 城垣剖面为梯形,下面挖有基槽,两侧有护坡,全部用土分段分层夯筑。每层面上有密集的圆形尖底或圆形圆底的夯杵印痕,城墙还留有版筑的痕迹。周长近 7公里,其中北墙长约1690米,西墙长约1870米,南墙和东墙均长约1700米。墙基宽20~32米,地面残存最高为 5米左右。
城周共发现11个缺口,有些是城墙废弃后损毁的,有些可能是城门。
城内为宫殿区和一般居住区。城郊有手工业作坊区和墓葬区。宫殿区在城内中部偏北和东北一带,发现夯土建筑基址20多处,面积 100~2000平方米不等。已发掘 3处,其中最大的东西长65米多,南北宽13.6米,房基用黄土夯筑,现存厚度为1~1.5米,房基面上存在两排长方形柱础槽,大体可以复原为一座九室重檐顶并带有回廊的大型寝殿。其余两处较小,破坏严重。
铸造铜器作坊发现 2处,一处在南墙外,一处在北墙外。作坊发现有操作的硬土面,面上有铜渣和可能是放。
墓葬区分布在城东北、城东南、城南和城西等处。已发掘 100多座墓。大部分是小型墓,随葬有鬲、盆、豆、爵等陶器。一部分稍大的墓葬,随葬有鼎、鬲、斝、爵、觚、尊、盘等青铜器以及玉器、象牙器、原始瓷器等。在白家庄一座中型墓中,出土10余件铜器,墓内二层台上,还殉葬有一个奴隶。
在城西的杜岭和东南城角外,各发现一处铜器窖藏,共出铜器 16 种。有大型方鼎、圆鼎和鬲、觚、牛首尊、羊首罍、提梁卣、盂、盘等。
⑼ 郑州商城遗址的考古高峰
到了20世纪八九十年代,郑州商城外城郭的发现,把郑州商城考古推向了历史的高峰。1986年6月,文物考古部门发现了一段南北走向的夯土墙。这消息立刻引起郑州商城工作站的重视,随即组织人力对夯土墙进行了解剖性发掘,并验证了外城墙的存在。在郑州商城内城和外城之间,考古队还发现了多处商代青铜冶炼、骨器制作、陶器制作的作坊遗址,并有大量的墓葬区;城池内外,还发现了青铜窖藏和祭祀场地。截至目前,商代遗址出土的文物数以万计,其中有很多都是稀世珍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