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游记遗址 » 天主教遗址

天主教遗址

发布时间: 2020-12-31 11:14:15

⑴ 沧州 天津 北京 有哪些旅游资源

沧州:铁狮子、献县汉墓群、泊头清真寺、海丰镇遗址、纪晓岚墓地、献县单桥
天津:霍元甲纪念馆、天津中华医圣文化苑、杨村小世界游乐园、宝成奇石园、华石园
北京: 南堂 天主教东堂 东岳庙 通教寺

⑵ 北京的名胜古迹有哪些

1,故宫

北京故宫是中国明清两代的皇家宫殿,旧称为紫禁城,位于北京中轴线的中心,是中国古代宫廷建筑之精华。北京故宫以三大殿为中心,占地面积7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有大小宫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余间。

2,长城

长城(Great Wall),又称万里长城,是中国古代的军事防御工程,是一道高大、坚固而连绵不断的长垣,用以限隔敌骑的行动。长城不是一道单纯孤立的城墙,而是以城墙为主体,同大量的城、障、亭、标相结合的防御体系。

3,颐和园

颐和园,中国清朝时期皇家园林,前身为清漪园,坐落在北京西郊,距城区15公里,占地约290公顷,与圆明园毗邻。它是以昆明湖、万寿山为基址,以杭州西湖为蓝本,汲取江南园林的设计手法而建成的一座大型山水园林,也是保存最完整的一座皇家行宫御苑,被誉为“皇家园林博物馆”,也是国家重点旅游景点。

4,明十三陵

明十三陵,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明十三陵坐落于北京市昌平区天寿山麓,总面积一百二十余平方公里,距离天安门约五十公里。

5,恭王府

恭王府(Prince kung’s Mansion),位于北京市西城区柳荫街,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一级博物馆,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为清代规模最大的一座王府,曾先后作为和珅、永璘的宅邸。

⑶ 我国有哪些著名的天主教教堂及遗迹

北京市宣武门内大街的南堂,是明万历年间(1573—1619年)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创建的,当时乃一间小堂、称“宣武门天主堂”,又称“圣母无染原罪堂”,建造在首善书院内,它是我国现存历史最久的天主堂。
明末清初,北京东堂,北堂相继落成,才改称南堂。清顺治七年(1650年),德国传教士汤若望在旧址上重建。除了新建大堂外,据说还有天文台,藏书楼,仪器室和传教人员的住宅等,规模很大。因此南堂实际上是和汤若望的名字连在一起的。汤若望1622年被耶稣会委派到中国,在北京学习汉语,后被派往西安等地传教。1630年,经徐光启推荐参加《崇祯历书》的编纂工作、并受命管理历局,修造天文仪器。以后,又奉旨为明朝政府设厂铸造大炮,很受崇祯皇帝的信任。清兵入关后,他又受命掌钦天监印信。1646年,将徐光启主编的《崇祯历书》进行修改进呈,清政府将之命名为《时宪历》。1650年,清政府为表彰他修历有功,赐黄金一千两,并赐地在宣武门内原天主堂一侧建造大堂。这就是当年汤若望重建南堂的由来。两年后,南堂竣工,汤若望便立石碑记述了受赐建造这座天主教堂的经过。
其后一百多年中,该堂一直是天主教北京教区的主教座堂。经历了清朝时期的两次地震,和乾隆四十年(公元1775年)的火灾,损毁严重。直到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才重新开放。1900年在义和团运动中,南堂又一次被烧毁。南堂现存建筑为清朝光绪三十年(公元1904年)修建。教堂堂顶为拱形,正面有精致砖雕,柱顶有木刻浮雕镏金花纹,彩色玻璃镶嵌门窗,堂内有描绘耶稣受难的巨幅油画和圣母像,富丽堂皇,祭台上高高地立着圣像,整个教堂建筑颇为壮观。
景点特色 为北京市重点保护文物。
地理位置 南堂在西城区前门西大街141号
西什库教堂,也称北堂,位于北京西城区西什库大街33号在中南海湖畔蚕池口(今旧北京图书馆斜对面)。西什库天主教堂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康熙四十二年。由于两位天主教耶稣会教士洪若、刘应治愈了康熙皇帝的疾病,因而获赐皇城西安门内蚕池口一代的一块地皮,得以建筑教堂,这所教堂便是今天西什库教堂的前身,名为救世堂。清朝中叶,民间反对天主教的势力与天主教会不断发生摩擦,清政府于道光七年查封了蚕池口天主教堂,并没收了全部教产。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向教会归还了教堂的土地,同治三年,主教孟振生主持在北堂原址建立了一座高大的哥特式建筑,由于蚕池口临近皇家禁地,高大的教堂钟楼引起了慈禧太后和同治皇帝的不悦,经过与罗马教廷和法国政府的交涉,教会同意将教堂迁往西什库,由清政府出资修建新的教堂建筑,光绪十四年新建筑正式落成。1703年开堂。1887年因中南海扩建,将其拆除,后来清政府拨银四十五万两,于西安门内西什库易地而建;1900年整修时加高一层,成为今日所见之庄严秀丽的北堂。北堂是典型的哥特式建筑。它的四个高高的尖塔,三个尖拱券入口及主跨正中圆形的玫瑰花窗,塑造出端庄而绮丽的立面,在青松翠柏环绕之中越发显得洁白挺拔。大堂平面呈十字架形状,建筑面积约2200平方米,高16.5米,钟楼塔尖高约31米。堂前左右两侧各有一中式四角攒尖黄色琉璃瓦顶的亭子,亭内是乾隆亲笔题写的石碑。一西一中、一高一矮,巧妙搭配,令人叫绝。主入口两侧的圣者雕像是北京各教堂中绝无仅有的。堂内的300根巨柱撑起的金色拱顶和80扇镶彩玻璃的花窗总能让人联想到巴黎圣母院。整体建筑风格中西结合。1985年修缮北堂,重修了大堂正前方的耶稣主祭台和东西两侧的圣母玛利亚和圣父若瑟的祭台。1985年12月24日举行了开堂典礼。西什库教堂成为北京最绚丽的教堂。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期间,,义和团与清军曾联合围攻此教堂。
2006年05月25日,西什库教堂作为清代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西什库教堂在西城区西什库大街33号。又称北堂。最初在中南海紫光阁以西,羊房夹道(即养蜂夹道)以南名叫蚕池口的地方,因此也叫蚕池口教堂。康熙四十二年(1703)建成。光绪十二年(1886)蚕池口天主教堂迁移到西什库内重建。
北堂属哥特式建筑,大堂平面呈十字架形状,建筑面积约2200平方米,高16.5米,钟楼塔尖高约31米。堂前有月台,三面有汉白玉石栏杆,大堂内有主祭台、苦难堂和唱经楼。大堂正门两旁,有中国式建筑碑亭两座。北堂所属建筑包括修道院、图书馆、后花园、印刷厂、孤儿院、医院、光华女中、以及神甫宿舍等。

⑷ 谁知道南阳各县市天主教堂遗址

1、靳岗大教堂
2、南阳天主教府(宛城区民权街中段东33-34号)
明崇祯十七年(1644年),法国传教士安恩利格首次流动到南阳靳岗传播天主教并设立教堂,南阳始有天主教活动。
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又有外籍传教士到南阳城内传教。清康熙五年(1666年)下令没收教堂,南阳天主教活动中断。雍正十二年(1734年)、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嘉庆二十三年(1818年)、道光十四年(1834年),法国传教士又先后间断地到靳岗活动,均因受到当地宫民的缉捕而中止。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南京条约》签订后,河南省内天主教发展很快,教徒达到2000人左右。是时,罗马教廷为进一步扩大传教范围,派法国传教士安巴都(安西满)来靳岗,筹划成立天主教河南教区。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以靳岗为“总堂府”的河南天主教区正式成立,安巴都任首届主教,河南省内的教徒由2000多人骤增至3500多人。同治八年(1869年),罗马教廷令法国遣使会撤离南阳,教务由意大利米兰外方传教会派人接替。翌年,由意籍传教士安化成借用原法国主教安西满的护照,受命来靳岗接管河南教务,成为第二任主教。安西满这个名字在教会中影响较深,后来教会开办的学校常用他命名。安化成于1904年2月死于鹿邑县,葬于南阳靳岗。民国6年(1917年),意大利传教士包海容接任南阳主教,曾在靳岗创办圣母无原罪修女会及西满中、小学各一所,到1936年因病回国。所遗主教一职,由副主教梅岭南接任。1948年梅逃往汉口,南阳教务交副主教孔宪章负责,直至1953年。
河南教区自1844年从江南教区划出后,陆续将全省划分为九个小教区,直到抗日战争胜利后的1946年,才将原设在靳岗的河南教区“主教座堂”迁往省政府所在地开封,靳岗遂变为南阳教区总堂所在地。
南阳教区成立于民国27年(1938年),下辖9县(分堂)、44个堂口。
民国36年(1947年),南阳教区管辖的南阳、唐河、方城、南召、镇平、内乡、淅川、邓县、新野9个县中,有大小堂口44个,念经处109个,神职人员371人(外国传教士24人、修士32人,中国神甫8人、传教先生172人、代洗先生10人、教员83人、修道42人),教徒26355人,未受洗教友7542人。靳岗天主教堂的主要设施有:大经堂、女经堂、司铎楼、教学楼和神职人员墓地等。其经济收入,除接受罗马教廷资助外,还有土地3000多亩、出租房屋近千间(包括上海、武汉两地88栋楼房)等不动产;在市内尚有医院、商号和兼办汇兑等经营,以及教徒们的各项捐献。

清道光二十五年(1846年)开办一所培训神职人员的圣心修道院,先后培训出的修士,升为神甫的47人。继而又增设圣母无原罪修女会、仁爱会、炼狱会、圣衣会等各类善会15种组织,其附属机构先后有西满幼稚园一所、西满小学一所、德星女子小学一所,民国25年(1936年)又开办西满中学一所。1946年改德星女小为西满女中,全区共有教会开办的中学2所、小学18所,医院诊所1l处,孤儿院2所,孤老残废院1所。
自靳岗建立教堂起,南阳人民与教会的斗争连年不断。同治五年(1866年),桐柏县人民愤怒捣毁平氏教堂。光绪年间,泌阳、唐县、桐柏三县人民组织“齐心会”,焚烧乌金沟教堂,南阳县人民围攻靳岗教堂等,列入教案的就有13次。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教案涉及的南阳、南召、泌阳、桐柏、镇平、唐县六县和裕州,由地方官员与安西满主教共同议定,共赔偿天主教损失白银75348两,铜钱29083串。
1951年,靳岗天主教徒率先实现了独立自主自办教会,并建立起三自革新筹备委员会,不久更名为靳岗天主教反帝爱国爱教委员会,1953年又改称靳岗天主教反帝爱国运动委员会。其他教徒较多的县也分别建有这一组织。同年,公安部门发出通告,取缔圣母军。1957~1958年,区内教会派代表到北京、郑州两地出席全国天主教代表会议和河南省天主教代表会议,张宛祥神甫和南阳市天主教爱国会主席张雨汝、委员吴子奇被选为省天主教爱国委员会委员。1960年教徒由原来的6660人减少为4325人。
“文化大革命”期间,党的宗教政策遭到破坏,宗教活动基本中止,大部分宗教界上层人士也受到冲击。粉碎“四人帮”后经过拨乱反正,靳岗天主教堂于1980年8月15日首先恢复了爱国会组织和正常的宗教活动。1981年,南阳市内、南阳县李家湾、唐河县官庄和桐河四个堂口也得到恢复,对蒙受委屈的6位上层人士亦分别情况一一正名,全区已成立南阳市、唐河县天主教爱国委员会。为培养后继神职人员,1984年和1985年选派青年教徒4人分赴北京、武汉两地神学院学习。到1985年恢复活动的大小教堂5座,有神职人员5人,教徒4129人,圣诞节进堂诵经者5000多人。
1951年至1953年,人民政府将外国传教士孔宪章、何树基、刘尚义、撒思光、法式典 、穆聂蒂、彭士沛等人逮捕审判并驱逐出境。 其它外国传教士也相继申请离境。到1954年5月,外国人直接控制南阳天主教和基督教的局面告终。同时南阳各县分别建立起天主教反帝爱国爱教委员会和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实现了独立自主、自办教会。

⑸ 如何评价长崎的天主教历史遗迹入选世界遗产

6月30日,在第42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中,日本提交的遗产候补“长崎与天草地区的潜伏切支丹(天主教徒)关联遗产”顺利通过审议,以原城遗址、大浦天主堂为中心的十二处遗迹成功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一时间长崎成了世界的焦点。在江户时代,由于幕府厉行禁止天主教的措施,长崎等地的天主教徒不得不转入地下活动,成为“潜伏切支丹”,在没有外来传教士的状况之下维持自己的宗教信仰。然而,16世纪一度盛极一时的日本天主教为何会遭到禁止?最近,日本史学界平川新新著《戦国日本と大航海时代(战国日本与大航海时代)》出版,这为我们揭开十七世纪日本禁教之谜提供了钥匙。

英王詹姆斯一世

此后经过长时间的推移,禁止天主教成为了幕府的基本方针。直到明治维新以后逐步开放天主教活动前,日本的天主教徒都处于地下活动状态,这就是“潜伏切支丹”。现在长崎“潜伏切支丹”的历史遗迹得以被列入世界遗产,势必掀起一轮新的观光热潮,同时,世界遗产的认定也可以视作对禁教期间遇难者的一种告慰。

文章来自澎湃新闻

热点内容
一部国外电影,一个老男人骑个摩托车 发布:2024-08-19 09:13:10 浏览: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么电影 发布:2024-08-19 09:03:17 浏览:374
变形金刚撒谁家的 发布:2024-08-19 08:43:06 浏览:478
美国男电影双胞胎 发布:2024-08-19 08:42:20 浏览:764
黑人橄榄球少年收养电影 发布:2024-08-19 08:25:26 浏览:918
夏目哉大片 发布:2024-08-19 08:09:22 浏览: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电视剧是,的英语 发布:2024-08-19 08:07:54 浏览:654
电影检索 发布:2024-08-19 07:48:52 浏览:198
谁有视频 发布:2024-08-19 07:41:55 浏览:141
成龙香港鬼片电影大全 发布:2024-08-19 07:39:46 浏览: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