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金沙遗址出土
『壹』 求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导游词 5分钟以内主要讲太阳神鸟
金沙遗址博物馆导游词
刚才大家在参观过程中,已看到我们的考古工作人员田野工作的情形,现在请随我来看看考古后期整理工作的情况。
刚刚看到的那些器物在现场经过测绘、照相、登记、装袋等一系列工作后,就会送到这里来进行清洗,筛选、拼接、修复、绘图、拓片、整理、分析、研究编写报告等一系列后期工作。每一个过程都需要极其的细致与极大的耐心。
技术人员常常要在一大堆器物的碎片中,寻找探索,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他们就像福尔摩斯一样,把各种不同形状的碎片根据它们的形状、颜色、质地来进行拼接,最大可能的恢复它们的原貌。
在器物最大可能的修理复原后,就要分门别类地进行绘图工作、有纹饰、图案的器物还要做拓片工作,考古工作者会详细精确地描绘与记录下每件遗物的细部特征,最后根据这些特征编写出科学的考古发掘报告。
(走出遗迹馆)
在我们的对面就是金沙遗址博物馆的陈列馆。陈列馆是一座斜坡式的方形全钢结构建筑,建筑面积16000平方米。它与遗迹馆的外形一方一圆,一起构成博物馆内的两个主体建筑。各具特色,相得益彰。它们均采用斜坡的方式,喻示着金沙遗址从大地上冉冉升起。其顶上的方格就像考古发掘中的一个个探方,显示着金沙遗址的大量遗迹尚未发掘,神秘的宝藏还未彻底探明。两座建筑就象两片叶子飘落在摸底河两岸的大地上,建筑在这里与地界充分的交融,在交界处模糊了彼此,让我们不要去惊扰这片神圣的土地和那些沉睡了千年的精灵,而那些已经被破译的远古信息却在清晰地再现与表达。
我们面前这条静静流淌的河流被称为摸底河,她由西向东把金沙遗址分成了南北两个部分。几千年来她默默无闻的陪伴着金沙遗址,但是它到底源于何时,却不得而知了。而“金沙”这个美丽的名字,启用于何时,我们也不得而知。在金沙遗址范围内发掘的一座五代后蜀时期墓葬出土的墓碑上,将此处称为“金沙乡”,隶属当时的犀浦县,说明至少在五代时期“金沙”这一名称就已存在了,并一直沿用到现在。金沙遗址的命名则是在2001年。早在1995年~2000年间,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曾在该遗址范围内的黄忠小区、三合花园、金都花园等地点进行过考古勘探与发掘,发现有商周时期的大型房址、窑址、灰坑、墓葬等遗存,其文化特征主要是以陶尖底盏、尖底杯、圈足罐、高领罐、簋形器等为代表,其性质为成都平原先秦文化序列中的“十二桥文化”,时代约当商代晚期至西周早期。当时的发现主要集中于黄忠村区域,因此将遗址定名为“黄忠村遗址”。(考古学遗址的定名常以发现地的小地名来命名)2001年2月初,一建筑公司在“三合花园”以南隔摸底河相望约800米处的成都青羊区苏坡乡金沙村一组(现在遗迹馆的位置)开挖小区下水管道,施工中发现了大量象牙、金器、铜器、玉器、石器等珍贵文物,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立即组织人力,对这一区域进行了大面积的勘探与发掘工作。并开始把金沙村的遗存与黄忠村遗址联系起来,认识到它们应是同一大型遗址的不同组成部分,考虑到发现大量珍贵文物的金沙村地点特别引人关注,就把包括黄忠村在内的遗址命名为“金沙遗址”。
(过摸底河后)
金沙遗址博物馆的陈列馆展览面积约6000平方米。分为五个展厅,主要以金沙遗址所发掘的重要遗迹和遗物为主要内容,通过现代科技手段,以科学、通俗、生动、活泼的方式,从古蜀金沙王国的生态环境、建筑形态、生产生活、丧葬习俗、宗教祭祀等方面,全面展示金沙文明的辉煌与灿烂。我们接下来的参观将从二楼走下一楼,再从一楼走到地下一层。在地下一层里,不仅有我们的最后一个展厅《金沙之谜》,还有我们的4D影院,每隔20分钟(暂定)会放映精彩的四维特效影片《金沙传奇》(暂名),那里还有许多参与互动项目,它们将会诱发你的思古之情,让你重温古蜀文化的传统智慧,而各项有趣的游戏更会为你增添一份快乐与惊喜。在地下一层中还设有书吧、礼品商店、咖啡厅、快餐店等休闲设施。有兴趣和时间的朋友,在我们的发现金沙之旅结束后,可以到这些地方去看看、坐坐。
第一厅 《远古家园》
(介绍半景画) 现在呈现在大家面前的是故国家园远古时期的某一时刻:
碧野蓝天,万物萌发,薄雾淡烟,白云飘浮。茂密的森林由近至远,直达天边;重叠的建筑自大而小,横陈眼前。伴随着林间禽鸟的高唱,摸底河清波潋滟,流水淙淙,自然天籁之中,还夹杂着几声驯畜家禽的鸣叫。纵目天际,大气涌动。放眼春野,生机盎然。近处农田中,有人精耕细作,远方森林里,有人狩猎捕获,河中的独木舟上,有人放鱼鹰捕鱼,村寨院落边,有人进行手工制作,还有小孩在玩耍嬉戏,稚情欢歌……
当朝霞出来,西北远处的雪山在灿烂的阳光下开始散发出神圣的光辉。传说中古蜀族的祖先蚕丛、柏灌就是从这西北的高山中一步步走进了成都平原。而后来鱼凫王田于湔山时仙去,杜宇王最后归于西山。蜀族的兴起与山有着特殊的关系,因此西北的高山对于蜀人有着特殊的意义。她是古蜀人心里的神(圣)山,是古蜀文明的发祥地,也是古蜀先民的福地。她开创了古蜀王朝流淌不息的文脉,护佑着古蜀人在这一片沃土上繁衍生息。
这是一首田园的牧歌,一派祥和的气氛,好一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共存相亲的美好画景。其实这是一幅虚构的场景,但却来源于众多考古学材料的学术支撑。金沙遗址及同时期其他遗存中出土的大量建筑遗迹与丰富器物,还有众多的动物植物标本等,都为我们复原这一场景提供了坚实的依据。
大量考古学资料证明,金沙时代成都地区的生态环境,曾是一个自然森林密布、野生动物繁多的天地。遗址中,出土了数以吨计的象牙,还有大量野猪犬齿、鹿角、麂骨、犀牛骨、马牙等,并埋藏有大量乌木。遗址中还发现了大量的人类遗存现象(脚下的陶器套箱),这一切,都向人们昭示出,数千年前成都平原气候温暖湿润,河渠纵横,植物繁盛,动物成群。在这舒适宜人的环境中,金沙先民繁衍生息,辛勤劳作,从事着农业、狩猎、渔捞、家畜饲养以及手工业等生产活动,世世代代过着平静而充实的生活。
而大量的古代文献资料也为我们描述出了成都平原的美丽图景:
《汉书&S226;地理志》说:“土地肥美,有江水沃野,山林竹木,蔬食果实之饶。……”
《后汉书&S226;公孙述传》记:“蜀地沃野千里,土壤膏腴,果实所生,无谷而饱……”
《华阳国志&S226;蜀志》叙:“其宝,则有璧玉,金、银、珠、碧、铜、铁、铅、锡、赭、垩、锦、绣、罽、牦、犀、象、毡、毦,丹、黄、空青之饶……”。
在周围的这几个展柜里,展出的是金沙遗址及其附近同时期考古遗址中出土的一些动植物标本,有象的臼齿、鹿角、野猪的犬齿、黑熊的臼齿、马骨、狗骨、还有灵芝等。这一件件珍贵的标本正是金沙时期成都平原生态环境的真实写照。
金沙遗址位于北纬30。41,,东经104。,所处的地理位置也是非常特别的。这个纬度线具有神奇的魄力。在这条线上,有地球上最丰富的动植物资源,也有地球上最荒凉的流浪的沙漠;这里有众多古代文明留下了的深刻烙印(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河文明、古希腊、苏美尔、玛雅、巨石、河姆渡、良渚、大溪等),这里有佛教的圣地,伊斯兰教的故乡,基督教的中心、道教的仙境,还有最高的山峰、最深的海沟、最奇怪的湖泊、最瑰丽的山体、最壮观的大潮、最汹涌的海流……,璀璨金沙是这条神奇线条上又一道耀眼的风景线。
这是一个互动参与活动,当你击拍这个台面的任何一个位置,就能看到你想知道的世界早期文明的故事。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试试。而在那边的触摸屏里还有一些关于金沙遗址动植物群的资料,你们也可以自己动手查找相关动植物知识。
第五厅 《解读金沙》
金沙遗址的发现使3000年前一段辉煌灿烂的文明奇迹般地展示在人们眼前,人们不禁要问,是谁创造了这段历史?是谁铸造了这个奇迹?他们何以如此辉煌?他们来自哪里?又去向何方?五年过去了,随着金沙遗址的发现与发掘,一些谜底在慢慢揭晓,有的疑问已经找到答案,但却仍有大量的迷团还未解开。
第一,辉煌之谜
《华阳国志&S226;蜀志》里有一条非常重要的记载说:“杜宇称帝,号曰望帝,更名蒲卑。自以功德高诸王,乃以褒、斜为前门,熊耳、灵关为后户,玉垒、峨眉为城郭,江、潜、绵、洛为池泽。以汶山为畜牧,南中为园苑。”为我们描绘出了古蜀杜宇王时期的强大与宽阔。那么这段文献是否可靠呢?
其实在金沙遗址发现之前,成都平原及周边地区就发现了许多商代晚期至西周时期的重要遗迹。梳理这些考古资料,发现它们的文化面貌与金沙遗址非常相似,它们应是同一时期的人类文化遗存。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成都市区十二桥遗址发现了大型的干栏式木构建筑和大量的尖底陶器,以及卜甲等物,随后的几年又在十二桥附近由西向东分别发掘了抚琴小区、方池街、君平街、指挥街、盐道街、岷山饭店、岷江小区、黄忠村等遗址,这些遗址绵延十余公里,彼此之间相距不远,文化面貌也极其相似,其时以十二桥遗址发掘面积最大、出土遗物最多、且最具典型性,因此把这些遗址统称为十二桥商周遗址群。
十二桥遗址商代木构建筑群系这个时期具有代表性的建筑遗存。建筑遗迹分布面积约1万平方米,大量的木构件及建筑材料呈规律分布,且保存较好。发现了两种建筑结构,一是用传统楫铆连接法建造的大型建筑。根据地梁卯孔的布列构成关系分析,其复原长度当在12米左右,推测其可能是金沙时期又一处大型建筑基址。在这个遗址里还发现有一种干栏式的建筑。它的长度在30米以上,跨度达7米,这座建筑的建筑 结构是,先将许多下端削尖的原木桩打入土中,构成密集的桩网。在木桩的上端绑扎纵横交错的大小地梁,形成方格状的基础结构,再在其上铺设木板,作为居住面。房顶为两面坡,檩橼上铺发厚厚的茅草。压迫种建筑的居住面高于户外地面,并且悬空,彩桩基础,起到了防潮隔湿的作用。尤其适应当时成都平原河流纵横,又未经整冶,洪水时有发生,地下水位高,地面普遍潮湿的地理环境。
此时期成都市区周围其他相关遗存中也出土了大量文物。
这件在成都市郊出土的西周大铜罍,高达66厘米。岷江小区工地出土的铜尊,其纹饰特点深受中原地区同类型器物的影响,但制作上却要显粗糙简陋许多。在成都方池街遗址出土的这件石跪人像造型风格则与金沙遗址祭祀区出土的众多石跪人像如出一辙,只是体形更为高大。十二桥遗址出土的这些石饼形器也与金沙遗址祭祀区出土的同类器物相同,可能用途也是一样吧。
上世纪五十年代发现的规模恢宏,气派雄伟的成都羊子山土台遗址,是个呈方形的三级夯土台。它的底边103.7米见方,一、二级各宽18米,第三级31.3米见方,高有10米多,总体积为35574立方米。这座土台始建于商代晚期,应是此时期象征古蜀国国家权力的大型标志性礼仪建筑,是古蜀统治阶层举行祭祀大典的又一神圣之地。它也是迄今我国发现的最大一座商周时期的宗教性祭祀土台。
五十年代发现的新繁水观音遗址是成都平原发现较早、发掘面积较大的一处商周时期文化遗址。该遗址出土的陶器与金沙遗址陶器面貌基本相同。
1959年、1980年彭县竹瓦街先后出土了两批窖藏青铜器,是这个时期目前出土青铜器最为丰富的一处文化遗存。这批青铜器具有强烈地地方特色,代表了金沙王国时期青铜工艺的最高水平,又体现出与中原商周文化的交流,是研究四川盆地青铜礼器制度发展演变的重要材料。
广泛分布、势力强劲的金沙王国在十二桥文化时期也影响到四川盆地及周边地区,目前在东达湖北西部、北到陕西南部、南达川西南地区都发现文化面貌与之接近的古文化遗存。如雅安沙溪遗址、汉源麻家山遗址,阆中坪上遗址、三峡以西的中坝遗址与哨棚嘴遗址晚期,及三峡以东的中堡岛遗址、朝天嘴遗址、红花套遗址等,还有陕西宝鸡茹家庄遗址等地,分布范围相当广阔。
这些现象证明了以金沙为代表的蜀文化不仅与长江中游地区存在着深层的文化互动关系,同时又与北边的商周文化发生了密切接触和交流。成都平原腹心地带在商代晚期至西周时期绽放的文明之光,粲然彰示了一种开放、精进的文化姿态及一个强势的古蜀政治、经济及宗教文化的格局。
目前从这众多同时期遗址情况看,以金沙遗址的规模与等级最高,遗址内具有一定的规划和较为明确的功能分区,每一个区内又都具有一定的布局结构,遗址内出土了大量的高规格礼仪性用器和一些与宗教祭祀活动密切相关的特殊遗迹现象,这些都是一般聚落所无法比拟的。从金沙遗址的规模与等级来看,是目前成都平原众多遗址群中面积最大,堆积最丰富,出土器物等级最高的一处。因此可以说在公元前1200-前600年,金沙应是古蜀王国政治、经济、宗教、文化的中心,也即是古蜀王国的第二个都城所在。此时,四川盆地及周边地区,同时存在着的几十处文化遗存,它们如同满天星斗,围绕在金沙遗址周围,一方面形成众星拱月的态势,烘托出金沙遗址在这一时期不可动摇的中心地位,一方面又与金沙遗址一起共同构架出了商代晚期至西周时期古蜀王国强大宏伟的面貌。
第二,来源之谜
当我们领略了金沙王国的雄浑壮阔与奇幻绚烂后,会不禁地问,这个神秘的王国来自哪里?他们从天而降,还是拨地而起?其实成都平原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传说中古老的蜀族很早就在此繁衍生息。“蜀”不仅是一个族号,也是一个国号。相传蜀国经历了蚕丛、鱼凫、柏灌、杜宇、开明等数个王朝,然而古蜀国的面貌却一直笼罩在虚无缥缈的众多神话传说中,文献资料中也只有只言片语的记载。近几十年经过几代考古学者不懈地努力,已基本了解到古蜀文明发展历程的大致脉络。
其实从目前的考古发现看,蜀地早在四五千年前,即已进入文明社会。宝墩文化是成都平原目前已知时代最早的新石器时代文化,以新津县龙马乡宝墩遗址命名,年代约为公元前2800年~前1700年,约当中原地区龙山时代至夏代早期。
宝墩文化时期的社会经济,以原始农业和渔猎为主。这一时期最显著的特点,是数量众多且具一定规模的古城址群的出现。这些古城址,南起新津宝墩,北至广汉三星堆,西起都江堰芒城,东至成都,即遍布于平原核心地区的古城址群。各古城均建在河流间的较高阶地或台地上,其布局规范,结构严整,面积在10~60万平方米之间,城墙采用平地起建斜坡堆砌法修筑而成,在有些城址内还发现有大型礼仪建筑遗迹,古城可能兼具防御、治水、经济文化、政治宗教中心等功能。这种相对独立的、高于氏族部落的古城址群的出现,表明成都平原地区此时已进入文明起源的历史阶段。
这是在郫县古城遗址中发现的一处宝墩文化时期的大房子,长度达50米,宽约11米,面积约550平方米。房屋呈西北-东南向,与城的方向一致。该房屋以卵石为墙基,于卵石中埋木柱。墙体可能为木柱间编竹笆,内外抹草拌泥形成墙体。房内垫土中掺入红烧土防潮,房内无隔墙,有五个台子横列于中部,台子间间距3米左右,每个台子的周围都挖有小基槽,槽内埋设密集的圆竹。推测可能以圆竹作为护壁,于护壁内填卵石,护壁外抹泥形成台子。根据这座建筑附近地层堆积比较纯净,出土的生活遗物又极少,也未发现一般的生活附属设施,推测这座房屋不是一般的生活居所,而可能是大型的礼仪性建筑。在这座大房子旁边发现的小型房屋一般都是围绕着这座大房子布局,它们的门向都是朝着大房子,清楚地表现出这座房子的重要性。
这些陶器与石器出土于八个古城址中,它们是宝墩文化时期的典型器物,表现出了当时生产生活的一些状况。
距今4000年前后,古蜀文明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典型的三星堆文化正式形成,其年代为公元前1700~前1200年,约当中原夏商时代。分布范围以三星堆遗址为核心,辐射至四川大部分地区及鄂西、陕南一带。
三星堆遗址规模宏大的城墙体系、分布密集的房屋建筑基址、气势恢宏的祭祀遗迹、精美绝伦的文物瑰宝,这一切,都有力地勾画出一个繁荣故国的雄姿风仪,折射出一段灿烂文明的七彩光焰。
从考古材料看,三星堆王国衰落消亡的时间大约在公元前1200年,而金沙遗址正好与之相接踵,在此时开始兴旺繁盛。距三星堆遗址38公里的金沙遗址内出土的大量文物及文化信息都显示出与三星堆文化有着极其深厚的渊源关系。大量资料表明,金沙文明就是直接秉承三星堆文明的精髓,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壮大,辉煌的金沙文明实是三星堆王国政权迁徙南移的结果。
第三,去向之谜(遗韵)
大约在公元前600年左右,金沙王国也逐渐走向了衰微。从考古资料看,那些曾经热闹繁华的村落在此时已大多荒芜人烟,有的还沦为了墓地,神圣的祭祀场所也变成了一片废墟,古蜀国的都城再次迁移,去向不明。
其实当金沙文明被历史的风雨洗尽铅华,早期蜀文化之文脉却蜿蜒潜行、承传不坠。成都平原发现的大量战国时代遗迹与遗物明晰地勾勒出一幅五彩斑斓的晚期蜀文化图卷。巨大的船形棺、精丽的漆木器,奇峭的蜀式铜兵器及至今难以释读的“巴蜀图语”等,皆是当时文明华表之见证。这一时期的考古学文化称为晚期蜀文化,年代约为公元前600年—前300年。
金沙晚期开始出现的船棺葬式,以及金沙遗址流行的陶尖底盏,在战国早期还有较多的发现都清楚地表明了金沙王国的大致去向这点。
古文献中曾有杜宇传位于鳖灵(即开明)的一段史事,讲“一号杜主……会有水灾,其相开明,决玉垒山以除水害。帝遂委以政事,法尧舜禅授之义,禅位于开明。帝升西山隐焉。”
上世纪50年代在成都百花潭中学出土的一件铜壶上以错金银技法刻划着精美的《宴乐渔猎攻战图》,反映了战国时期蜀地社会生活之大貌。而战国时代的一系列木椁墓、船棺墓的出土则具有更为明显的时代特征。
此期墓葬以成都商业街船棺墓、新都马家木椁墓等最为重要。 木椁墓是此时蜀地最常见的葬制。新都马家木椁墓墓内出土铜礼器多具规范的器物组合定式,推测系使用的标准礼器。其墓葬形制与出土遗物多具楚文化特色,对探究当时蜀、楚间的文化关系等具有重要意义。船棺则是以整木凿制成独木舟形以装殓遗体及随葬品的葬具。其形拟舟楫,具承载灵魂升天之象征意义。2000年发现的成都商业街大型船棺墓则是一座长方形土坑竖穴多棺合葬墓,为古蜀国开明王朝王族或蜀王本人的家族墓葬,年代为战国早期。整个墓葬规模宏大,下为墓坑,上有地面建筑,结构讲究。墓坑长30.5米,宽20.3米,面积约为620平方米。墓中现存大型船棺、独木棺等葬具17具,其中最大的船棺长18.8米,直径1.5米。墓葬多次被盗,仍出土了大量的漆器、竹编器和陶器等。商业街船棺墓葬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发现数量、体量最大的船棺合葬墓,为研究古代陵寝文化制度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商业街船棺墓葬发现的当年就被评为中国十大考古发现,并于当年评为中国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现在商业街船棺遗址博物馆也正在筹建中,不久的将来各位就可以莅临现场参观。
当我们追溯完金沙遗址的来源与去向后不难看出,古蜀历史是如此的源远流长。我们了解到其实当历史的脚步在跨进金沙时代之前,早就有着厚重的积淀,而当它迈过金沙之后,仍在继续向前,最终,百川归海,大势所趋。公元前316年,秦并巴蜀,至此,历经千载沧桑的古蜀文明古蜀社会顺应时代潮流自然而然地融入了多元一体的中华文明大家庭中。
第四,未解之谜
上承三星堆,下传晚期蜀文化的金沙王国的发现,在新世纪初给我们带来了无限的惊喜与震动。我们在庆幸已找到了三星堆的流向和战国蜀文化的源头之时,却被更多的谜团所困扰。近几年的发掘,虽然已经为我们揭开了金沙王国神秘面纱的一角,但是金沙仍然还有许多空白和谜团是我们现在无法解答的。
岁月掩埋了金沙,也保存了金沙。随着现代文明的步伐,一个过去我们从不知晓的国度,一段失落的文明,就这样一步步向我们走来。在这一片厚实的泥土下还会有什么惊人的发现呢?在下一秒又会有什么新的疑问呢?恐怕谁也不能回答。但是我们相信籍着考古工作的开展与深入,文明的碎片会一点点的拼接,金沙神秘的面纱也终将被全部的撩起,金沙一定会带给我们更多的惊喜。
我和大家的金沙发现之旅在这里就要结束了。但就像我们金沙遗址的发掘一样,这是一个了犹未了的故事。接下来我们还为大家准备了许多精彩节目,会让你的这次旅程更加精彩和丰富。有时间和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继续参加我们的体验金沙互动参与活动,也可选择观看四维特效影片《金沙传奇》,利用现代高科技,去几千年前的古蜀王国里体验一番。
谢谢大家。希望与您再次相约金沙博物馆.
『贰』 2001年出土于成都金沙遗址的什么金饰
2001年出土于成都金沙遗址的为商周太阳神鸟金饰。
商周太阳神鸟金饰整体为圆形薄片,外径12.5厘米,内径5.29厘米,厚度0.02厘米,重20克。图案分内外两层,内层等距分布有十二条旋转的齿状光芒;外层由四只相同的逆时针飞行的鸟组成。属商代晚期古蜀国作品。
整器呈圆形,采用镂空方式表现,内层为等距分布的十二芒太阳纹;外层由4只逆时针飞行的鸟组成。太阳神鸟金饰富于运动感,表现了古代蜀人的大阳崇拜。2005年,这个图案被国家文物局用作中国文化遗产的标志,同时其本身亦被列入《第三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目录》。
(2)成都金沙遗址出土扩展阅读:
金沙遗址位于中国四川省成都市城西苏坡乡金沙村,分布范围约5平方公里,是公元前12世纪至公元前7世纪(距今约3200年—2900年)长江上游古代文明中心—古蜀王国的都邑。
金沙遗址主体文化遗存的时代约商代晚期至西周时期,重要遗迹有大型建筑基址、祭祀区、一般居住址、大型墓地等,出土金器、铜器、玉器、石器、象牙器、漆器等珍贵文物5000余件,还有数以万计的陶片。金沙遗址的发现,对蜀文化起源、发展、衰亡的研究有着重大意义。
2006年5月25日金沙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7年4月,为保护、研究、展示金沙文化和古蜀文明,成都兴建金沙遗址博物馆。
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有金器、铜器、玉器、石器、漆木器、陶器、象牙等馆藏文物共2235件(套)。其中,一级文物366件(套)、二级文物374件(套)、三级文物1429件(套)。
『叁』 成都金沙遗址,金沙遗址博物馆简介
金沙遗址博物馆简介
金沙遗址博物馆是在21世纪初中国最重大的考古发现之一。 金沙遗址原址上兴建的博物馆。博物馆占地面积约30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4万平方米,由遗迹馆、陈列馆、文物保护中心、游客中心和园林区组成,展示了一种独特的、不同于中国古代黄河流域文明以及世界上其它古代文明的青铜文明。在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金沙遗址博物馆始建于2004年底,2007年4月16日正式对外开放。
票~务类型:门~票+4~D电影
门~票信息:同~程价:78 门~市价:100
『肆』 金面具的成都金沙遗址出土
新华网成都2007年6月10日专电(记者苑坚)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院9日宣布,考古专家在金沙遗址8号遗迹坑发现了罕见的金面具、铜面具、玉璋等342件重要文物,成为金沙遗址发现6年来最为重要的考古成果之一。
据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王毅介绍,8号遗迹坑位于金沙遗址博物馆遗迹馆中部南墙侧,该院从2006年至2007年对8号遗迹坑进行了考古发掘。
王毅说,坑内共出土各类重要文物342件,其中金器45件、铜器88件、玉器194件、石器8件、象牙残片4件、陶器3件。其中,金器主要为金面具、喇叭形金器、鱼形金箔、金带、金片;铜器主要有铜面具、铜人头、铜人、方孔形铜器、璧形铜器;玉器主要有小型玉璋、玉璧、玉环等。
“其中金面具为罕见的国家级珍贵文物,是目前中国发现的同时期形体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金面具。”王毅介绍说,“金面具出土时已揉成饼状,不能识别器形,经过初步延展处理后才得以确认。这个金面具宽近20厘米,高11厘米,厚0.04厘米,重46克。金面具展示的形象是方形面孔、额平齐,有长刀形凸起眉和大立眼,高挺的鼻子呈三角形,有宽阔的口形和长方形耳朵,耳垂上有一圆孔。”(实际为:该金面具宽19.5厘米、高11厘米、厚0.04厘米,重46克。面方形,额齐平;长刀形眉凸起;大立眼;三角形鼻高挺,有两个鼻孔;阔口;长方形耳,耳垂有一圆孔;下颌齐平,内折。从金面具背面的痕迹观察,推测金面具可能是附着在某种物体之上,应是古蜀时期的神祇面具。金面具的时代也当在商代晚期至西周时期之时,距今约3000年.)
金沙遗址在2001年曾出土过一件小型金面具,而这次出土的金面具要大得多,形制上也有差异。王毅说:“这次出土的金面具与三星堆遗址一、二号祭祀坑出土的青铜人头像、青铜人面具在造型风格上一致,再次证明了金沙遗址与三星堆遗址有着紧密的承袭关系。”
王毅认为,从背面的痕迹观察,金面具应是古蜀时期的神祇面具,其年代应当在商代晚期至西周时期,距今约3000年。8号遗迹坑是金沙遗址迄今发现的最重要的祭祀类遗迹之一,为研究金沙遗址宗教祭祀活动提供了极为珍贵的资料。
『伍』 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的文创产业
基本信息:
音乐剧《金沙》是由成都市文化局、成都市广播电视局、成都日报报业集团等单位共同投巨资合力打造,由国内顶尖级曲作家三宝主创的中国首部原创音乐剧,与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并称为成都第一文化名片,是观众了解成都历史、了解金沙的绝美途径。音乐剧《金沙》以金沙文化为背景,重现了古蜀国公主“金”和考古学家“沙”之间延续3000年的凄美爱恋。音乐剧博物馆版已于2009年11月12日——14日举行首轮公演,并将长期在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金沙剧场驻场演出。
剧情背景
2001年2月的一天,成都的天空是惯常的灰蓝色,几线阳光从云雾的隙缝中披洒在成都平原,温暖而无力。一群建筑工人正在西郊苏坡乡金沙村开挖蜀风花园大街。刹那间,泥土中透出耀眼的白。随后,成吨的象牙、成千的金器、精致的青铜、无数的玉器出土,沉睡三千年的古蜀遗址毫无征兆地重见天日。
经考证,金沙遗址分布范围约5平方公里,是商末至西周时期(距今约3200年—2900年)长江上游古代文明中心——古蜀王国的都邑。遗址出土了世界上同一时期遗址中最为密集的象牙、数量最为丰富的金器和玉器。其中最负盛名的是太阳神鸟金饰。2005年8月16日“太阳神鸟”金饰正式成为中国文化遗产标志。
3000年前,不知是因为战乱纷争或是天灾人祸,太阳神鸟金箔被揉成一团,尘封在岁月的泥土里;3000年后,太阳神鸟重获新生,展翼翱翔于天际,沉睡3000年的古蜀公主“金”也随之梦醒……
音乐剧介绍
有感于金沙飘渺神秘宽容大气的远古文化,投资2000万打造的音乐剧《金沙》让金沙遗址的文物复活,幻化成舞台上美轮美奂的场景,用如梦如幻的3D动画和高清视听技术,在缠绵悱恻的情歌声中,重现了古蜀公主“金”和考古学家“沙”之间延续3000年的凄美爱恋。观众在重回古老金沙王国的视听旅途中,重温忠贞的爱情,唤醒生命的渴望。自2005年诞生至今,中国首部原创音乐剧《金沙》与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并称为成都第一文化名片,是观众了解成都历史、了解金沙的绝美途径。
剧情介绍
三千年前的辉煌古蜀,三千年前的神秘金沙,随着旷野星空下幽灵“丑”慢慢地复活,一场穿越了三千年时空隧道的浪漫爱情故事拉开了帷幕:盛大祭祀,恢弘壮丽;月亮降临,柔软温情;刀光剑影,血染沙场;锦官城下,花舞芬芳;太阳神鸟见证了女主角“金”和男主角“沙”一次次的悲欢离合与生离死别。穿越时空的爱恋,纵然动人心扉,却还是逃不掉折翼的宿命。只留下“沙”孤独地在岁月中等待,等待……
博物馆版《金沙》音乐剧主体结构主要分为:《幽灵》、《祭祀》、《沙场》、《花间》、《总有一天》这五个段落进行叙述,演出时间约75分钟。
主创介绍
音乐剧《金沙》由成都市文化局、成都市广播电视局、成都日报报业集团等单位共同投巨资合力打造。
《金沙》音乐剧从诞生之初就有着强大的主创班底,当时谱写了《不见不散》《暗香》等知名歌曲的国内顶尖级曲作家三宝为“金沙”的魅力所倾倒,欣然接受了音乐剧的创作邀请,先后4次造访尚未建成的金沙遗址,并潜居成都数月,为音乐剧《金沙》谱写出一曲曲动人的旋律。在三宝的带动下,著名编剧关山、国家一级灯光设计邢辛、著名服装设计文戈等业界资深创作人员相继加盟《金沙》剧组,合力打造出《金沙》这样一张古典和现代交织的城市名片。
三宝还以总导演兼作曲的身份,亲自到各地挑选演员,凭借《暗香》红遍大江南北的音乐人沙宝亮成为第一代男主角“沙”的扮演者,2006年超级女声全国亚军谭维维、第十三届全国青歌赛流行组第一名姚贝娜都曾是第二代女主角“金”的扮演者。《金沙》音乐剧可谓群星璀璨,舍弃了男女主角固定出演的传统模式,《金沙》还不定期地推出明星专场,邀请杨宇、天仙妹妹尔玛依娜等明星加盟。
音乐介绍
著名音乐家三宝被金沙神秘的气质所吸引,潜居成都数月,配合《金沙》剧情,创作出22首或荡气回肠、或如歌如泣、或诙谐幽默、或激昂雄浑、或轻盈飘渺的歌曲,音乐元素丰富多元却又和谐统一。歌曲《忘记》《当时》《花间》《总有一天》等都像美国音乐剧《猫》中那一首脍炙人口的《记忆》一样,过耳难忘,易于传唱。
历经数次改版,并经过精心打造的音乐剧《金沙》博物馆版已于2009年11月12日——14日举行首轮公演,并将长期在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金沙剧场驻场演出。
固定演出时间:每周周三至周六晚8:00
演出地点: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金沙剧场(金博路9号) 基本信息
《梦回金沙》是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倾情打造的四维立体电影,将引领您穿越3000年时空,为您展开古蜀王朝由杜宇到开明的壮丽画卷,特技效果,动感震撼,深度体验,宛如身临其境。
详细情况
一、《梦回金沙》技术及剧情介绍:
4D影院《梦回金沙》采用两台2万流明、最大分辨率为1280*1024的巴可高清数字电影机,银幕尺寸宽12.8米,高7.5米。108座特效动感座椅,可施放捅背、耳风、滚珠、扫腿、喷水、座椅升降等13种特效,同时配有刮风、下雨、闪电、下雪、烟雾等多种环境特效。
《梦回金沙》将引领您穿越3000年时空,回溯古蜀金沙丰饶而美丽的土地,这里草木繁茂,鸟翔鱼跃,先民耕作渔猎,生息繁衍。这个遥远而神秘的国度,曾经历肆掠的洪水,庄严的祭祀,惨烈的战争,感人的禅让,留下杜鹃啼血的凄美传说……
二、4D影院位于陈列馆负一楼,可容纳观众108人。
三、4D影院门票价格:20元/张,一座一票。
四、4D电影播放时间:
上午:11:30
下午:1:30 2:30 3:30 4:30 5:00
五、4D影院观看须知:
1、观看4D电影需配戴工作人员发放的免费特制眼镜,请妥善保管,观后归还,如有损坏,需照价赔偿。
2、心脏病患者、高血压者、孕妇等,不宜入场。
3、一米以下儿童,无监护人陪同不得入场。
4、请勿在节目放映过程中摄像或拍照,请将手机关闭或置于振动状态。
5、请勿携带食品入场,场内请勿吸烟、大声喧哗等。
6、请妥善保管随身物品,以免丢失。
『陆』 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内太阳鸟是原来的出土文物吗
太阳神鸟金饰是2001年出土于四川成都金沙遗址的一张金箔,属商代晚期作品。现藏于四川省成都市金沙遗址博物馆。
是不是真迹就不好说了,只能看,你也没办法鉴定是不是原版。质量只有20克。
『柒』 成都金沙遗址发现过程
2001年2月8日,成都西郊苏坡乡金沙村某房产开发集团的两台挖掘机将泥土倾倒在土山旁时,有的村民发现铲起的泥土中有象牙和一些玉器。
当大家朦胧意识到眼前发生了什么情况时,在场的村民已开始在土堆旁慌乱地寻找,两台挖掘机也停止了轰鸣,挖掘机驾驶员居然也跳入5米多深的沟中找寻文物。见此场面,一村民意识到正在发生的事件以及将要产生的严重后果,他一边制止,一边迅速通过手机向110报警。
随即赶来的苏坡桥派出所的民警们立即对现场进行了封闭和保护,并强行驱散了哄抢文物人员。但是,部分文物已经流失到了民间。
当晚,考古专家初步鉴定,金沙村商周文化遗址是一个很有研究和考古价值、规模宏大的“古墓”。
追寻流失的瑰宝
如此重大发现,让苏坡桥派出所民警感到责任的重大。他们连夜召开支部会,对文物现场保护和文物追缴工作进行重新部署。
在随后的十几天,民警们走村串户,深入数百户村民家,做了大量调查摸底和宣传教育工作,专案组掌握了翔实的第一手文物流失资料,并陆续收到数十件群众的检举材料。这些检举材料详细描述了一些村民或民工拿走的文物,还提供了文物材料、质地、外观特征。随后,在专案组强大的攻势下,参与哄抢文物的人员开始陆续上缴文物。
承建下水道工程的市政基础公司金沙工地材料员李某向专案组上缴了从工地拿走的文物21件。计有玉璋5件,玉凹铲形器2件,玉凿5件,玉琮1件,玉瑗3件,石大园矛1件,玉环1件,玉镯1件,玉磨石1件,石斧1件。负责施工的姜某交出了青铜瑗5件,民工陈某从几十公里外的家乡赶来,交出了玉矛1件,玉璋1件。
截止到4月3日,专案组共收到各类玉石器、青铜器,石料等100件文物。这批上交的文物大多保存完好,造型精美,有的还是罕见的珍贵文物,经专家初步鉴定,有半数可分别列国家一、二、三级珍贵文物。
整个发掘工作
还将进行3到5个月
记者4月3日到金沙村文物挖掘现场时,看到现场已被严密保护,坑中尚有微微露出的象牙,有两个坑中有许多造型古朴的陶器,据警卫民警介绍,在此之前,还挖出几根乌木,最大的一根长达8米,直径达2米,被人卖至外地,后民警追缴后,只得动用一辆16吨的平板车将乌木运回现场。
记者在遗址现场了解到,发掘工作正在紧张进行,共布探方99个,发掘面积达2475平方米,目前发掘深度约1.2米(此前的大量出土文物均是在5米深的下水管道沟里)。发掘情况表明,出土金器、玉石器、铜器和象牙器的地点位于金沙遗址的东北部,面积约10000平方米。
在进行发掘工作的同时,又在蜀风花园布下近400条探沟进行文物勘探,也发现了部分同时期的地层堆积。
整个发掘工作将持续3至5个月。对前期的部分流失文物,已成立了专案组进行调查。
金沙遗址与三星堆文化有何联系
这个被有关专家称作“21世纪国内首个重大考古发现”的金沙遗址是何种性质?范围有多大?它与三星堆文化有何联系?考古专家表示,目前金沙遗址的发掘还只是“冰山一角”,它的性质及其与三星堆文化的关系等诸多问题都有待进一步的发掘、研究。
据现场专家介绍,已发掘出土的文物上均无文字符号,也未发现其他建筑遗迹;其铜器以小型器物为主,目前尚未出土与三星堆一致的大型青铜面具、神树等。根据现有发掘情况推测,金沙遗址可能属于祭祀遗迹,但由于大量出土玉、石器半成品和原料,不排除存在作坊遗迹的可能。
该遗址目前出土的1000余件珍贵文物绝大部分为殷墟晚期和西周早期(少部分为春秋时期),文物风格与三星堆有着惊人的相似。专家称,这足以表明该遗址与三星堆文化有密切的渊源关系;这是继三星堆之后四川地区考古最为重大的发现。
遗址中出土玉器400余件,其中最大一件高约22厘米的玉琮为翡翠绿,其造型风格与良渚文化完全一致,尤其是琮表面的微雕堪称一绝。铜器400余件,其中铜立人像的造型风格与三星堆几乎完全一致。石器170件,其中圭形玉凿和玉牌形饰四川地区尚属首见。象牙器40余件,象牙不计其数,总重量达一吨。
国家文物局专家组考察金沙遗址后,认为该遗址是四川省继广汉三星堆之后最重要的考古发现之一,它所揭示的是过去文献完全没有记载的新的珍贵材料。从遗址出土文物分析,很多是有特殊用途的礼器,应为当时蜀地最高统治阶层的遗物;遗物在风格上与三星堆文物相似,也存在某种差异,表明该遗址与三星堆有较为密切的渊源关系,而存在的差异是否是由于年代或遗存性质,尚需作进一步考证;玉琮的发现进一步证明长江下游文化对蜀地文化的某种影响。
金沙遗址改写成都历史
据文献记载,成都有文字可考的建城历史最早可追溯到2310年前张仪筑成都城。而近日,成都市文物局正式对外公布的成都西郊金沙遗址重大发现,则可能再次改写成都历史和四川古代史。
4月3日,成都市文化局、成都市考古队联合举行新闻通气会,首次向省内媒体正式宣布“金沙遗址”的发掘情况:“金沙遗址”的发现,揭示的是过去文献完全没有记载的珍贵资料,这将改写成都的历史和四川古代史,把成都建城史推进700年左右———由距今2300年推进至3000年以前。
通气会上,成都市考古队队长王毅介绍:“金沙遗址”的发掘,到目前为止,已翻查清理出1000余件珍贵文物,对研究古蜀文化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据文献记载,成都有文字可考的建城历史最早可追溯到“张仪筑成都城”的战国晚期。
国家文物局专家组及文物局领导考察遗址现场后一致认为,“金沙遗址”是四川省继广汉三星堆之后最为重大的考古发现之一,遗址性质一旦正式确认,将把成都的建城史往前推至距今3000年前。
“金沙遗址”可能破译3000年前古蜀悬案
在“金沙遗址”引起社会各界强烈震撼和广泛关注的同时,考古界又掀开了一个个谜团。近日,一个较为一致的观点浮出水面:“金沙遗址”反映出成都是当时古蜀文明的权力中心,它的发现,破译了三星堆发掘后留给学术界的一大悬念,有可能3000多年前,三星古城从广汉搬走后到了成都。
金沙遗址为何迟迟未向社会公布
成都市文化局局长严晓琴在金沙遗址新闻通气会上就这一重大发现为何迟迟未向社会公布作出解释。
严晓琴称,金沙遗址自2月8日发现以来一直未公开披露,这是因为应国家文物局、市政府要求,为了确保文物的安全,保障考古发掘工作继续正常进行,追回流失文物而采取的措施。目前,金沙遗址的考古发掘工作才刚刚开始,遗址性质、遗址范围等很多关键问题都还未确定。她表示,随着考古发掘工作的深入,市文化局将及时向新闻媒体通报。
『捌』 成都金沙遗址 金沙遗址博物馆简介
金沙遗址博物馆是在21世纪初中国最重大的考古发现之一 ——金沙遗址原址上兴建的博物馆。博物馆占地面积约30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4万平方米,由遗迹馆、陈列馆、文物保护中心、游客中心和园林区组成,展示了一种独特的、不同于中国古代黄河流域文明以及世界上其它古代文明的青铜文明。在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金沙遗址博物馆始建于2004年底,2007年4月16日正式对外开放。
很值得去的景点,非假日去的人不多。分好几个馆参观,有跨越历史长河的感觉。还有电影看,不错哦!推荐!
门票+4D电影 门~市价:100 同~程价:78
成人票(不含4D电影) 门~市价:80 同~程价: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