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村河遗址
㈠ 汉代的社会结构是什么
汉代的结构是郡、县、乡、亭、里,而后是聚、落
不信请看:
河南三杨庄遗址再现汉代百姓生活
(2006-03-03)
--------------------------------------------------------------------------------
第三处庭院的最后清理。
汉长安城、洛阳汉河南县城,通过它们,我们得以窥见汉朝官方历史的一角,不过汉代农民的生活一直是未解之谜。直至2006年2月20日,中原大地河南传来的消息,让谜底即将揭开:河南省安阳市内黄县梁庄镇三杨庄黄河故道中发现一处西汉晚期规模宏大的汉代村落遗址。
如同意大利的“庞贝古城”,三杨庄遗址也是因为突发灾害而被完好地保存,当时的生活场景因此被“凝固”下来了。这是我国第一次发现汉代村庄遗址,成为国内近两年来最重要的考古发现。
汉代村庄“破土而出”
这一重大遗址的发现,起因于河南内黄县当地对硝河的疏浚。村民们原本是挖河道,但却挖出数量众多且分布规律的完整瓦片。于是村民立即向县文物局报告。
接着,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开始对两处瓦顶建筑遗存进行清理,并确认这些遗存均为汉代宅院建筑遗址。随后,为保护已清理出的两处遗存,当地水利部门在原开挖渠道南侧50米处开挖新渠。不料,新挖的渠道内又发现两处庭院遗存及汉代墓葬。两次发掘,总面积9000平方米,包含古道路、庭院围墙、厕所、树木残存、田垄等遗迹以及车辙和牛蹄的痕迹。沉睡了2000多年的汉代村庄,在历史进程中没有受到任何干扰,如今竟然露出了原貌。
据史料考证,在我国历史上,黄河多次改道,每改道一次,都会淹埋大量村庄和农田。后代人又在被淹埋的村庄上继续建设新的村庄。如今,开封“城压城”就是例证。三杨庄地处黄河故道,发掘过程中,考古人员发现这些遗址在今天的地平面5米以下。汉代农村场景历历在目。目前,三杨庄汉代农田和庭院建筑遗址有7处庭院基址得到确认,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只对其中4处进行了部分发掘。
遗址价值多元并蓄
三杨庄汉代聚落遗址具有多学科特别丰富的信息和重大的研究价值。“这次发现对研究经济发展、当时社会结构的发展、农民生活的变迁以及一系列社会、经济问题都有帮助。”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院长高崇文说,“这是国内的第一次发现,怎么强调它的意义和价值都不过分。”
价值之一,首次再现了汉代农村的真实景象。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著名汉唐考古学家徐苹芳指出:“汉长安城使我们对汉代城市有了基本认识,但汉代农村是什么样子我们不清楚,文献记载也不清楚。三杨庄汉代遗址出来后,给我们展示了汉代农村社会,因为以前从来没有发现过这么大面积的汉代建筑实物和面积这么大、这么规整的田垄。”
价值之二,为研究汉代的基层社会组织结构提供了绝好的实物资料。“汉代的结构是郡、县、乡、亭、里,而后是聚、落;聚和落到底是什么样子,现在还不清楚。而三杨庄遗址正好在这个关键点,往上推,可以知道井田制是怎么回事,往下推,又能知道庄园制。”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刘庆柱说,“三杨庄遗址又恰逢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转型期,各种学说的转折期。因此,它的发现对于探讨古代社会的变革,探讨汉代家庭、家族关系也具有重大的意义。”
价值之三,首次揭示了汉代中下层民众生产、生活状况,填补了考古学研究的空白。比如,有专家说,原以为汉代农民是“紧邻”,现在才知道是“近邻”,各处宅院之间并不紧靠,而是相隔不等距离。更令今人惊讶的是,汉代农民的生活环境原来那么宜人:宽敞的宅院建在田地中间,宅院周围又是高大的树木,人们在家中即可养蚕纺织。
此外,这也是我国首次发现汉代农田实物,为研究汉代农耕文明和耕作制度提供了第一手资料,并为汉代黄河治理和河道变迁等黄河水文史方面的研究提供新的考古资料。
亟须制定遗址保护方案
“抓紧制定遗址的保护规划非常必要。不能只把庭院的保护做完就可以了,还要保护广袤的田地遗迹。”徐苹芳建议,“对于以后的发掘,首先要搞清总范围有多大;其次,要搞清房屋的内部结构;第三,在发掘过程中,像粪便、厕所、垃圾堆、土样等都要广泛采样。这样,汉代人到底吃什么,得的什么病,都能搞清楚。另外,田垄、泥土也要化验,他们种的什么,种植特点是什么,肥料是什么等一系列问题,都会弄清楚。”
对遗址的保护工作,具体应如何展开?刘庆柱认为,应先盖保护棚展示,以后再建遗址公园,让人看到当时的基层社会结构。“现在内黄三杨庄附近土地不贵,多是沙化土地,如果国家加大投资力度,结合早期的二帝(颛顼、帝喾)陵,这里的遗址保护、展示、利用会非常有前景。”刘庆柱说,“目前大遗址保护的基本上都是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真正反映社会生产基本单位的很难找到,现在找到了,千万不能放过!”
那么,目前的保护工作进展如何呢?通过河南省文物管理局副局长、研究员孙英民的介绍,我们得知,西安文物保护修复中心正在制定初步的保护方案与规划。根据专家建议,三杨庄遗址将与二帝陵和附近4万多亩的槐树林相结合,整体进行保护展示规划。目前初步决定在遗址设立大型保护展示棚,展示将分为地上展示和地下展示两部分。其中,地上展示以复原的房舍、庄稼地、家居、树种为主,形象直观地反映汉代基层面貌。
㈡ 周汉河的介绍
周汉河发源于正定抄县西北部的西汉、东汉、周家庄、曲阳桥一带,一处发源于周家庄西北的周泉,另一处发源于西汉村东南处的韩泉。为古代周河、汉河、柏棠河、护城河、东大道河等河疏浚相连而成。上游为周河、汉河两支,到雕桥村北二河汇流,各取一字,为周汉河。 周汉河是正定县境内一条排泄泉水及沥水的主要河道。紧靠滹沱河东行,绕县城西、南、东三面。由固营村南出境入藁城市黄庄,经南屯、前堤里村南,九门村西,只照村西南汇入滹沱河。流域面积106.1平方公里,河长35公里。
㈢ 楼兰文化的楼兰遗址
(1)官衙
“三间房”是并排的三间房子,是楼兰城中两座土坯建筑之一,是城中规格最高的建筑,可能是当时的官衙。自从斯文·赫定发现楼兰古城并在三间房的墙角下发掘出大量珍贵的文书以后,来自日本的橘瑞超、英国的斯坦英都曾在这里大肆挖掘,并将文物带运出国。这些文物后来被博物馆收藏,由专家进行研究,并在国际上兴起了‘楼兰学’的热潮。”
(2)民居
由红柳、芦苇搭建而成,如今屋顶、四壁不存,但从残留的墙根可以看出当时的布局。
(3)佛塔
大约10米高的佛塔,是楼兰城中最高的建筑。 1934年5月,一支探险队在楼兰库姆河边扎下营地。他们要寻找隐藏在库姆河流域的一个“有一千口棺材”的古墓地。
两个月中,罗布“猎驼人”奥尔得克等人一次次搜寻都劳而无功。就连奥尔得克本人都猜测,古墓已让十几年间新形成的河湖水域给淹没了,或者是被某次强烈的黑风暴重新埋葬了。月底,探险队向更靠近罗布荒原西南的绿洲带挺进。
不久,他们发现了一条流向东南的河流。它有20米宽,总长约120公里,水流迟滞,一串串小湖沼被芦苇、红柳环绕。它是库姆河复苏后出现的新河,历史不足10年。在他们沿这条河流进入沙漠前,临时给它起了一个名字“小河”。“小河”东岸4-5公里,有一个浑圆的小山丘。远远看去山丘顶部有一片密密的枯立木,高4-5米。奇怪的是,枯立木的株距极近,一株连着一株,互相支撑着。
山丘上,遍地都是木乃伊、骷髅、被支解的躯体、随时绊腿的巨大木板和厚毛织物碎片。在一船形木棺中,有一具保存完好的女尸。打开棺木,严密的裹尸布一碰就风化成粉末了。揭开覆盖在面部的朽布,一个年轻美丽的姑娘,双目紧闭,嘴角微翘,就像着了魔法刚刚睡去,脸上浮现着神秘会心的微笑。这就是传说中的“楼兰公主”或“罗布女王”。她已在沙漠之下沉睡了2000多年。她长发披肩,身材娇小,身高仅5.2英尺。
在10×16平方米的山顶,有彩绘的巨大木柱,精美的木栅栏,真人一样大的木雕人像,醒目的享堂(墓地的地面建筑)。专家认定,它绝不是为普通楼兰人修建的,而是一处重要陵墓。
1998年,一批考古专家力尽艰难险阻到达了罗布荒漠。他们意外地看到了一些类似废弃的城墙的痕迹,无所遮掩地袒露于黄天之下。在一个百岁罗布老人的指引下,证实这是一个已成为废墟的罗布人的村庄。
小河也许是一个楼兰古遗址———古城居民们的公共墓地。经过近百年来探险家、考古家们的忙碌,已在罗布荒漠发现了许多大规模的墓葬及随葬物品。那么,在沉寂了千年的楼兰荒漠里,会不会隐藏着类似秦始皇陵兵马俑那样世间少有的旷世杰作或未被发现的奇迹? 位于孔雀河古河道北岸。它是1979年冬被考古学家侯灿、王炳华等所发现,古墓有数十座,每座都是中间用一圆形木桩围成的死者墓穴,外面用一尺多高的木桩围成7个圆圈,并组成若干条射线,呈太阳放射光芒状。 经碳14测定,太阳墓已有3800年之久,它是哪个民族哪个部落的墓地?为何葬在这里?这群人居住何方?是把太阳当做图腾建造此墓还是有别的意义……20年过去,仍是个不解之谜。罗布泊文明和楼兰文明之间近2000年的断裂又是怎么一回事?也许待太阳墓之谜解开也便有了结论。
这里出土了距今3800年、为印欧人种的“楼兰美女”。发现了近10处古代人类遗址,一些石球、手制加沙陶片、青铜器碎片、三棱形带翼铜镞、兽骨、料珠等人类遗物,暴露在未被沙丘完全覆盖的黄土地表面。还有一些5000-6000年以前的石刀、石矛、石箭头、细小石叶、石核等。这清楚地显示,今天已是不毛之地的楼兰,自新石器后期、青铜时代直至汉代前期,的确曾绿草萋萋,森林覆盖率达到40%。
㈣ 我们是四川省巴中市南江县大河镇刘家沟刘氏追寻一下祖籍是哪里。是那刘氏那支派字为九朝应天国,元刘修...
根据任丘市农村下面这位朋友提出的问题可以归纳如下:
任丘市共辖6个乡(镇,谈堡,青塔,根,七间,北汉村),9个镇(岸,石门车状态,两爪,Lvgong堡,长丰苟各庄,继电器,麻家坞鑫)的三个办事处(新华路,永丰路,西湾路),一个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共辖413个行政村。
新华路办事处
任丘市新华路办事处位于市区,任丘市委,市政府和华北油田管理局机关所在地。 ?39平方公里,人口380万和633万公顷耕地的总面积。整个地方下辖24个行政村分别是:一街,二街,三街,四街,五街,第六街,东关西关南关,北关,前村,陈场,安田,东冷却器北各庄,徐庄大桥,燮流场,石虎,西凉,鲁各庄,殷端,北小征南小征。在
西环路办事处,
任丘市西环路办事处设在任丘市西城乡结合部,横跨南北的106国道,毗邻津保路。近年来,办事处相邻的城市任丘,华北油田和106国道,津保路的地理优势,大力发展二,三产业。现金行政区域?2160公顷,与一个人口超过20000人,耕地19688英亩。辖12个行政村,泗县,宋庄,前长洋淀后,长海南五里楚庄萧楼,长洋淀庄大于,小于庄愚蠢的一对庄,白塔,。
永丰路办事处位于河北省任丘市华北油田腹地,毗邻任丘站办事处的地理位置,便捷的交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铝,橡胶,陶瓷等系列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在南郊永丰路办事处全国各地。 ?14.15平方公里总面积和总人口10619人,辖12个行政村。村南,东里村,北村,在村子里,白色的墓,易初莲花,郝店季度,姜庄,永丰,林庄太平庄。
任丘市经济技术开发区
经济开发区,是一个由省政府批准的省级开发区,于1995年设立,规划面积?2.05平方公里。 1997年5月,开发区实行封闭式管理区域功能的产业和商业,土地增值税,耕地占用税,公安机关设置。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努力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积极开放,按照国际惯例,开发活动,在任丘市新兴工业园区的发展定位为继续规范。
目前的发展区下辖的四个行政村五里铺,巴厘岛屯,东八村,西八村。
岸镇岸镇位于任丘市城市9西南部,道,省道津保南线的两侧。西,高阳,安新县搭界任丘市西大门。面积?54平方公里。 ?44451英亩,总耕地面积,人口34713人。这个镇的农业经济传统农业。一共有24个行政村,分别是:岸边的一个村庄,两个村,三村,四村北一村,北二村南曹口村,郭媛村,虎湖边村,通过村,一个小关村皇家五寸照恶存刘污寸,谢家坞村段兀存,庄家营村,陈英村,郭郢村,石家营村,庞营村,东辛庄村,古县村西古县村。
石门镇
石门镇,位于任丘市8公里,南,双方的京九铁路贯穿南北的106国道,毗邻华北油田。主导产业的摩托车链轮和各种其他工业轮毂行业,该产品已达到130余种型号。链轮生产自1968年以来,石门镇,现在的链轮销售总额占90%以上,全国的市场销售链轮及链轮已成为全国最大的生产基地,年产值超过6亿元。现在全镇3.9万人口,面积?4951公顷耕地,共32个行政村。分别是:北石门,石门南付村军营村,东辛庄东王庄磨盘街,马村,历史的村庄,拨片,BOM,潘村,张村,翟村,崔珠盎,玉庄,东,西BOM,北BOM领域田村,覃村,郭村SIM位置,护目,崔村,庞许庄,殷佐,西辛庄,王果庄,西李庄关张,东关张。
路公共进步,一个总面积?53平方公里的,与位于任丘市吕公众进步的东部,总人口为36000。毗邻津保路路躺在路,大河道,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镇辖28个行政村。分别是:北头,南头,东庄,南庄,北南宋庄南王庄,袁庄,前李花,李花后,晏卡兴家李家屯宋家屯,梁家村,北宋村,北王庄南十里庄,北十里庄陈,毕业于村,杨村籍凸蒽,吴突嗯,永光村,张祚,周村,张庄,北罗得西亚。
长丰镇的
位于长丰镇30公里的,河间,大城,文安东任丘市任丘市四县的交界处,天津,保定,廊坊,沧州市的包围圈中心站内津保高速公路东到西,东廊泊公路津保高速公路交叉点位置,交通便利。区?78.6平方公里,包括47600英亩耕地面积,总人口41,130人。自改革开放以来,长丰人根据本地实际,以市场为导向,锐意改革,不断进取,开辟了一个独特的农业产业化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农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先进的跨越式发展。现在全镇有32个行政村的管辖权。富煤,郝村,东,西郝村,北张村南张村,金源村,杨屯坑口村,hujiacun黄庄邵庄,长丰袁庄刘村,崇村,王庄,大街,西杨屯,东杨屯,高屯蔡村,孙庄,前街,返回街,五街,田口村,汉街,寇亨邢航,王杭汽长丰的东庄,长丰南庄,长丰北庄。
茅洲城
茅洲城位于北京和天津的腹地,美丽富饶的中国北方明珠白洋淀边。 ?的58.96平方公里,人口2.4万人,总面积106国道贯穿全镇,交通十分便利。境内旅游资源丰富,每年数以百万计的国内外游客参观白洋淀的乾隆水上公园,500亩的野生莲,沙滩,和3000万美元的年收入。湖水产养殖面积10000亩,盛产鱼,虾,蟹,去耦,菱角和莲花的功能配备。食品茅洲镇水鬼子植物,水鬼子“系列产品,原材料,生产的白洋淀特产的四个连续写入标题,河北省著名的食品。围绕旅游业的发展,目前正在建设的国道106至白洋淀的专用公路和大型现代化旅游码头以北2公里的茅洲城阙寺,镇的历史古迹车状态的古城墙和颛顼城遗址。现在,茅洲镇有30个行政村的管辖权。:庞临河,临河小临河,杨临河,韩国的城市,村,东角的一家店,两店,一街,二街,三街,四街,四店古老的国家,都营,塔前塔后,口,李庄子,王庄子,李一,李二,李,黎光从,4东七里,七里,南七英里以西的城市,西北方的城市。
SIM继电器镇
SIM卡的继电器镇位于任丘市南河间市接壤,西与邻近的高阳华北油田腹地的最南端,在106国道,京九铁路交叉通过的石头躺在路新惠路穿镇而过,东,西,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发达,水,电,通讯设施,并具有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目前司法管辖区面积为55平方公里,耕地,与66570英亩总人口38185人,共25个行政村。:陈边缘,边缘,前景,背景,南新,北新陶庄,张庄,刘庄,惠伯口,郭口,而渡轮,南马庄,陈庄,铁匠,北马,团东王,西王集团,张石,边防,刘店,南支,佩里,谢庄。的
梁赵镇
梁钊位于东任丘市城东大城县北文安县三轮摩托车制造业的第一支柱产业的城市。辖镇人口3.9万人,面积73平方公里,7.2万亩耕地,共23个行政村。:梁赵赵,唐,??失误,东鲁,北陆,南梁,南路,西罗,西新庄东段的一部分,是罗河,辛“安渡庄燕家务,东江,王仙庄,北研发服务,佛罗伦萨的作品。
沟镇
郭台铭城市的北大门,然后三个区,甚至每个镇位于4个县,跨国公路,西白洋淀。镇辖人口为2.7万,总面积?60.3平方公里(表面积),耕地34935英亩,共20个行政村:郭台铭村,村,庄,王各庄,东,董卿河口,马赵赵峥,棕油,东,西,黄大钊,大刘,仁赵赵,高,刘,日期,日期,日期。...... />麻家务镇
麻家坞镇位于任丘市10公里,距城市的东南部,地跨东地区津保路,沿江路,从北到南。Renma龚路火车站,和便利的交通。“的古洋河流量通过相通的白洋淀镇的12个村,35KV变电站是坐落在的古海洋表面,足够的电力供应。面积??70.2平方公里的,豁免的人口为36,400人,获豁免一共有24个行政村。:一村,二村,3个村,殷村陈庄,郎庄,南,北马,李昕,留在村子里,齐停泊刘泊,孟庄,南杨各庄南昌分公司,卢庄,郭庄5个码头广场,北,北,北,大树,小学科。
说话的爆响的
参数爆响位于任丘市东部城市6公里,是坐落在市区,的交叉点区域的油区,在京九铁路,津保公路交叉穿境而过。优秀的位置和良好的投资环境的经济发展,乡镇的高飞行的翅膀。管辖权超过33,000人口,5.8万亩耕地,21个行政村,八村,李家村,魏村,西南庄大街庄苑庄,三芳村不断的练习,三个英雄村,野王庄,孙家坞村,东大码头,小门村,东八村西,村的方式,一个大牌子,石村,陈村永兴村,田村,东长洋村,东张各庄。
<BR青塔乡,燕岭路/青塔乡位于河北省任丘市西西部的“珍珠”中国北方白洋淀,西部106国道,107国道以南7公里,贯穿全境,优势明显,交通便利, ,卫生洁具,医疗设备,乡镇工业主导产业。小镇有一个人口2.8万,耕地50000亩,16个行政村。:档案馆,双塔,张各庄,蓝,绿两个边各庄,有一半的店,田哥庄,白阳,天门,陈王庄,赵店,后赵,赵楼,楼2。的
北辛庄乡,中国北方明珠白洋淀西部
根乡,近年来,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南部,根乡逐步发展蔬菜生产,特色种植业,林业育苗,肉鸡养殖,淀粉生产作为农业产业化的主导模式。乡任丘市,北面的2.5公里的城市,靠近城市的,占地49平方公里,总人口2.8万人,现在全乡有22个行政村管辖。:袁林河,北辛庄,领导者,高良姜林河,大唐头,百头任何河口,河口,邓河口,东李各庄,李各庄西,南香城店,北香城店,司马庄,前庄,南上代表河,北林江安河,北代表河,东靠河,虎,牛村的代表。
七房乡
7房乡位于“珍珠”中国北方白洋淀,资源丰富,环境优美,一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以来,在7个乡镇经济发达,交通便利。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充分发挥在湖边的优势,密切关注特殊产业的规模化发展,并逐步使全乡形成沿着牛湖中和鱼,虾,鸭和孵化南部,北部建材,中央座椅箔编织成的世界“的产业格局。现在各乡镇人口22,706人,23455英亩,白洋淀苇田的开发和利用水面20000亩,18000亩耕地,是众所周知的鱼米之乡。全乡辖14个行政村分别是:刘庄,梁沟,梁沟,梁沟三梁沟鑫孔,七间,西大码头,西码头,的西部码头西大悟,郝各庄,三各庄,3个集体坟墓。
北汉乡
任丘市北汉乡南部。北和华北油田总部毗邻接壤的巨石高速公路横贯东,西,河间市,南九铁路纵穿南北,乡政府西106国道5公里,市区以南10公里,优越,交通便利。全乡总人口2.7万,总面积42平方公里,面积达5.9万亩耕地。辖28个行政村,分别是:前庄前庄南郭村,魏庄,刘店,大李庄,小李庄,南郎诸盎,后面注释后,苏家庄,完整的家庭壮族,回族赵范庄的解决方案Zhuangzhong堂梨,后,佟梨,东吴村西吴村,老河头,赵戈,以及对保罗的了解,和庄,张虎庄,黄土GE起来,吴家圪达。
的村
位于村任丘市区东北20公里,远离城市,西部106国道,东临的北京京广铁路和管道深圳高速公路,从北方和南方的领土各地,位于北京经济圈腹地位置优越,交通便利。乡,总人口3.6万人,总面积?81.4平方公里,辖22个行政村。主要有:西方村,村东,西黄,东黄东,西八角八角形,前国王有关,经过约,新庄,王各庄,我基地南岭市,北陵市东陵市,西陵诗市,史庄,张庄,将房子店,北芦庄,苏军事庄壮,侯疙瘩。
回复,希望能帮助你!
进一步的含糊之处,请访问“相约任丘油田吧。地址%CF%E0%D4%BC%C8%CE%C7 %F0%D3%CD%CC%EF。“目标=”_blank“> http://post..com/f?kw =%CF%E0%D4%BC%C8%CE%C7%F0%D3 %CD%CC%EF 只要你问的问题,对方必须返回给你一个满意的答复,我查阅相关资料和:任丘图(以上完成非官方情报错误是不可避免的,如果不是假的,我我怕我不负责的话)!
㈤ 汉江为什么又叫襄河呢
作为襄阳本地人氏,对古籍、方志也略知一二。但汉江过襄阳城后,在襄阳市区、老襄阳县西部(今襄城区)、襄阳辖地宜城市境内,的确有“襄江”之说,也多称“大河”,“襄河”之称倒是未曾听过。当然不能叫“襄水”,那是襄城内南渠旧称,襄阳就因位于“襄水之阳”而得名,而非因汉江而得名。
可以确定的是没有“襄河”的叫法,古志上也没有。不知在荆门市民间有没有这个叫法。
㈥ 酒泉汉唐历史文化遗址景区简介
酒泉地区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西端,东连甘肃省张掖地区,西邻新疆,南望祁连,北与内蒙古自治区接壤,并与蒙古国交界。北有北山山地南有祁连山,中部有河西走廊疏勒河谷地;北山山地风高沙大,形成典型的戈壁景观;中部河西走廊北势平坦、光热充足;南部祁连山,终年积雪形成特有的冰川地带,北山山区冷温带干旱区。年平均气温5-8℃无霜期140-160天,年日照时数为 2800 -3300小时,年降水量50-200毫米。疏勒河下游,安西和敦煌一带,年平均气温为8-10 ℃, 无霜期为150天左右,年日照时数为3200小时,年降水量不到50毫米。
酒泉地区辖敦煌市、玉门市、酒泉市三市和阿克塞哈萨克自治县、肃北蒙古族自治县、安西县和金塔县4个县、总面积19.2万平方公里,占甘肃省总面积的42.5%,有汉、回、蒙、 哈萨克等24个民族,1996年全区人口88.94万人,其中城镇人口73.55万人,该地区是全国人口密度最低的地区之一。行政公暑驻地在酒泉市。
酒泉地区矿产资源丰富,种类多,分布广。现有5个较大的成矿带, 分布于河西走廊南北两山中,共有矿点572处,其中经国家储委认可的矿床92处,有矿种48种。金属矿藏主要有金、 银、铜、铁、铬、钨、矾、铅、锌等。其中,塔尔沟钨矿储量居全国第二位,大道尔吉铬铁矿储量为全国第三。非金属矿藏主要有石油、石棉、煤炭、菱镁、萤石、芒硝、石英、石灰石、大理石、磷、原盐等。
其中石棉储量全国第三。菱镁储量为全省第一,已探明酒泉盆地石油储量2.05-2.34 亿吨, 泥炭储量108.7万吨,粘土储量1000万吨。据所探明矿种储量分析,全区优势矿藏有铬、钒、钨、金、 菱镁矿、石棉和水泥灰岩8个矿种,具有潜在优势的矿种有石膏、芒硝、大理石板材及其它建材等。 煤炭资源较丰富,总储量为5亿吨,集中分布在北部骥山、驼马滩,金届沟一带。
酒泉地区河流属内陆河,有疏勒河、黑河、哈尔腾河三大水系,主要河流有15条,水资源总量为53亿立方米,年径流量为32亿立方米,地下水综合量为23亿立方米。水资源分布不平衡,利用程度中等,河川径流引用率为59.1%,开发潜力大。全区水能资源蕴藏量为66万千瓦,可开发量为18.8万千瓦。区内热量丰富,日照充足,太阳年辐射总量为每平方厘米145-154千卡,年日照时数为3033- 3317小时,温差大,光质好,光能资源丰富。同时,风能是该地区的重要能源之一,安西、骥山、玉门镇一带风速大于3米/秒,日数在200天以上,风能利用价值大。
酒泉地区土地总面积为1912.27万公顷,人均22.2公顷。土地资源丰富,但开发利用率很低。 已利用的耕地、园地、林地、草地559.67万公顷,占总面积29.3%。全区有耕地面积11.13万公顷, 果园面积1.23万公顷,林地面积4.86万公顷,草地面积463.6万公顷。在末利用的土地中,宜林荒地13.5 3万公顷,宜农荒地18.6万公顷,宜牧条件较好,有着巨大的土地可开发资源。
酒泉境内遗留着大量古丝绸之路上独具一格的西部文化古迹,已查明的文物点有1153个,其中国家级文物保护点11个,省级208个。主要有酒泉市的新石器时代古文化遗址,西汉酒泉胜迹, 魏晋地下墓壁画,明长城与烽火遂,钟鼓楼、酒泉公园;花海的干海子候鸟自然保区;安西的榆林窟、汉长城;特别是敦煌市的莫高窟以其灿烂的艺术光华举世闻名,加之该地的鸣沙山,月牙泉等一系列景点使她成为全省旅游事业的龙头。1996年,酒泉地区共接待国内外游客34.5万人次,其中海外游客3.9 万人次,旅游收入5368万元,比往年增长6%。
㈦ 霸王坟古墓群的西楚霸王之墓
项羽自刎乌江,《史记·项羽本纪》(下简称“本纪”)有载:
於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义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原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於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十馀创。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乃自刎而死。王翳取其头,馀骑相蹂践争项王,相杀者数十人。最其後,郎中骑杨喜,骑司马吕马童,郎中吕胜、杨武各得其一体。
项羽自刎以后,汉将争夺项王尸骸,或有自相残杀者死数十人。王翳势强,得项羽头颅,吕马童与杨喜吕胜杨武等四将,各得一体,持向汉王前报功。汉王命将五体凑合,果然相符,遂即分封五人,命吕马童为中水侯,王翳为杜衍侯,杨喜为赤泉侯,杨武为吴防侯,吕胜为涅阳侯。
据《史记》记载,项王战败自刎乌江,楚地全都投降了汉王刘邦,只有鲁县不降服,他们不相信项羽已死。汉王率领天下之兵想要屠戮鲁城,但兵临城下,“犹闻弦诵之声”。考虑到他们恪守礼义,为君主守节不惜一死。便取项王头颅给鲁人看,守城李将军自刎,鲁地父老投降。因为当初楚怀王封项羽为鲁公,他死后鲁国又最后投降,且谷城一带又是项羽的根据地,所以,按照鲁公这一封号的礼仪把项王安葬在谷城附近,即现在位置,并建祠堂以祭祀。汉王亲自发丧,恸哭离去。此事也见《本纪》(另《资治通鉴》中与《本纪》所记同):
项王已死,楚地皆降汉,独鲁不下。汉乃引天下兵欲屠之,为其守礼义,为主死节,乃持项王头视鲁,鲁父兄乃降。始,楚怀王初封项籍为鲁公,及其死,鲁最後下,故以鲁公礼葬项王谷城。汉王为发哀,泣之而去。
另外还有两地称有霸王墓者,一是安徽省和和县乌江镇凤凰山,附近还有虞姬坟,传说在项王自刎后葬于此,又因是葬了项羽的“分裂之余”即残骸和血衣,故称“衣冠冢”。墓成后有人于此建亭祭祀,人称“项亭”。唐初建祠,上元三年(762),书法家李阳冰篆额曰:“西楚霸王灵祠”。唐会昌元年(841),宰相李德裕撰写《项王亭赋并序》,南唐文学家徐铉撰写《项王亭碑》,南宋绍兴二十九年(1159),命名乌江项羽庙为“英惠庙”,历代屡经修葺扩建。后屡遭兵燹,大部建筑物被毁。清同治七年(1868),重塑霸王像,“文化大革命”中,塑像、墓地被毁。1984年重建享殿五间,殿中塑立仿青铜霸王像一尊,高达2.66米。上悬书法家田原手迹“叱咤风云”横匾,还有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朱丹、书法家林散之、全国政协副主席赵朴初等题写的楹联等。所见项羽陵墓呈椭圆形,砌以青石。墓上苍松翠柏,郁郁葱葱。墓前有明万历和州知州谭之风“题西楚霸王之墓”碑。唐宋时有诗人孟郊、杜牧、苏舜钦、陆游、王安石等也曾于此处凭吊题诗。
一是曲阜五泉庄墓,俗称“霸王坟”,位于曲阜西周鲁国故城东北角之东约100米处,原封土直径约50─60米,现存封土直径30多米、斜高20多米。乾隆版《曲阜县志》记载:“在鲁城东里许,俗称为霸王冢,”也就是当地传说的“古城大冢”。乾隆27年孔子六十九代孙孔继汾编纂的《阙里文献考》记载:“曲阜城东北有古冢,俗名霸王头,相传为项羽首处云。”当地也有霸王故事的传说,也有个别名人记诗,如清代颜光猷《赞霸王坟》诗:“四面楚歌霸业移,乌江战败有谁知,鲁人尚自终臣节,闭户弦诵拒汉师”。
那么,历史上的楚霸王项羽墓究竟是哪儿呢?笔者认为我们还是应该依据最早的史料探讨真正的项羽墓,而最早的史料就是《本纪》了,即“以鲁公礼葬项王谷城”,明确指出项羽是葬于谷城。“汉王为发哀,泣之而去”,进一步说明项羽葬谷城的可信性。而《史记》作者司马迁距楚汉战争时间较近,也应最详实。 《史记》中的“谷城”,就是后来的谷城,今平阴县东阿镇,非是今之东阿县。《辞海》记:“春秋时齐国谷邑,秦代称为谷城,也称小谷,明洪武八年后设东阿县”。汉时置谷城县,与东阿并立两县,同属东郡,北齐时省谷城入东阿县(今旧县乡北东阿镇)。隋开皇16年,由原东阿县析置阳谷县,是取原东阿县界故阳谷亭为名。阳谷亭春秋时期为齐国之阳谷邑,址在今王古店村东(按:应为“阳谷店”,“王古店”是讹称)。因地处谷山(又称谷城山、黄山,在今平阴县东阿镇驻地北)谷城(今东阿镇)之间,故称阳谷,阳谷、谷城非一城也,更异于湖北襄樊市之谷城县。历史上由于黄河泛滥改道,东阿县治也数次挪移,明洪武8年移至谷城。历史上记载项羽墓在谷城的较多,如三国魏时王象、刘劭等编纂的《皇览》
项王冢在东郡谷城东去县十五里。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卷八济水篇:
又北过谷城县西,济水侧岸有尹卯垒,南去鱼山四十余里,是谷城县界。故《春秋》之小谷城也……县有黄山台。黄石公与张子房期处也。……城西北三里,有项王羽之冢,半许毁坏,石碣尚存,题云项王之墓。《皇览》云冢去县十五里,谬也。今彭城谷阳城西南,又有项羽冢,非也。余按史迁记,鲁为楚守,汉王示羽首,鲁乃降,遂以鲁公礼葬羽于谷城,宁得言彼也。济水又北径周首亭西……又北过临邑县东,……济水又北径平阴城西。
唐初魏王李泰《括地志》
项羽墓在济州东阿县东二十七里,谷城西三里。述征记项羽墓在谷城西北三里半许,毁坏,有碣石“项王之墓”。
北宋乐史《太平寰宇记》:
项羽墓在蕲县东七十里,汉高祖葬羽於谷城,今济北谷城有项羽冢,此又有墓,按《汉纪》,斩羽东城,楚悉定,独鲁不下,乃持羽头示其父兄云云。《项羽传》,杨喜等五人,各分其一体,岂此葬其体,谷城葬其头也。
明末清初顾炎武《日知录》:
《史记》汉高祖以卢贡礼葬项王谷城,即“济北谷城”。
清代洪亮吉游谷城谒项羽墓,也有一篇《东阿县西楚霸王墓记》
予以屠维之岁始夏之月,夜抵东阿县于舍第。及长白谬君寻西楚霸王之墓。维时暑目倾谷,美风满山。元扃既臻,双垄兀云。寻碑读之,云有李将军从王死,实附葬焉。嗟呼,史迁不乱,其名列五代并遗其说,独使天横之客扬义魄于车湖,彭越之臣振哀声于西日,予实恨焉。且夫世之谓大王者,徒以淮阳。旧汉范增本楚生简贤之名,虞兮一致骏焉。———楚邦遗臣,独高埋舄之谊,大王之爱士至矣,将军之报主忠矣。是知之崛起得死士而能,然一人从之,较兴王而裂矣,天之知也,人何恨焉。于是索此村酒,敬奠英魂。昭臣主之大纲,破古今之殊说。可知无松濯濯,不偃汉家之大风。是为记。
上述史书所记谷城、项羽墓,其地理位置与现在相符。《东阿县志》亦有:
汉项羽墓 在县城南,汉高帝既灭楚,鲁犹为项羽守,乃将项羽头示鲁兵,乃降。遂以鲁公礼葬于谷城。皇览曰:“谷城县东十五里有项羽冢”。《水经注》曰:“谷城西北三里有项王之冢在焉。石碣具存”,《皇览》所云非也。《述征记》云在谷城西北三里,盖本之《水经》云。《汉书》注,宋自以宋叫谷熟县,为项王葬所,非是。
另外,《资治通鉴》中也有记载。《东阿县志》言项王墓“在县城南”,鲁西的“谷城”之称明清时已不复存在,所以说在“县城南”。今项羽墓附近的古谷城遗址(按:王古店村东),就是周汉时期的谷城城邑遗址。《县志》所指“《皇览》所云非也”,应是依据晚期的谷城地理位置判断古时谷城位置,真正“非也”。
谷城,历史上较为有名,战国时齐国襄公与其异母妹文姜(原鲁桓公之妻)淫乱的丑事就曾发生在这里,二人曾在这里游乐月余,鲁庄公32年春,鲁庄公发丁夫为管仲在这里筑城,作为他的私邑,称小谷。鲁僖公元年和3年,鲁僖公先后两次会齐侯、宋公、江国人、黄国人在谷城结盟,商议讨伐楚国。11年夏,鲁僖公和夫人姜氏在这里会见齐侯。28年春,齐国因为楚国攻取谷城之故,联合晋国抗楚。此年4月,晋、楚战于城濮,楚国大败。晋国军队谷城停留数日而还。鲁文公17年6月,鲁文公与齐侯盟于谷城。七月,鲁文公从谷回国。
鲁宣公14年冬,公孙归父会齐侯于谷城。并会见晏桓子,与他谈论鲁国礼乐。鲁成公17年11月,齐国大夫崔杼以谷城反叛。秦始皇帝时将全国划分为三十六郡,谷城属济北郡。汉高祖12年,丞相张良跟从皇帝过济北,得谷城山下黄石,取而宝祠之。
我们现在仍能看到这个谷城遗址,它位于旧县乡王古店村东1000米处,基本呈方形,东西800米,南北900米。其东、南、北三面环山,有东西向的两条山水沟在遗址内穿过。土质为山间黄粘土与坡积物混合土,文化层厚在1.5米~4.5米之间。地表暴露物有夹砂瓮罐陶残片、夹砂陶鬲足和泥质灰陶片、豆盘、红烧土块及大量蚌片,并有残存较大灰坑,为商至汉遗址。这个遗址约是春秋时期的“小谷”。在项羽墓附近,也是一个古代商至汉遗址区,东西80米,南北150米。为山间台形地,文化层厚约6米。地表暴露物有蚌片、夹砂红褐陶鬲足、泥质灰陶瓮罐口沿等,部分饰绳纹。证明这一带早期就是人们的生活居住区,同时也证明了历史上的谷城的真实存在。旧县乡项羽墓的存在,并非历史非言,不过埋葬的只是项羽头颅。古时若人身首异处,则以头葬为准,旧如兵神蚩尤冢,蚩尤杯黄帝大败以后,被押到黄帝军中夔鼓下杀死,为了预防他变成妖精,黄帝就把蚩尤的身体肢解,分处安葬,以防他在地下造反。所以今天山东郓城、山东巨鹿县、河北成安、山西运城都有蚩尤冢。但历代史记多人为在“在东平寿张县阚乡城中,高七丈,民常十月祀之。有赤气出如匹绛帛,民名为蚩尤旗”,因为这里埋葬的是他的头颅,古时人们常于十月祭祀蚩尤。他处为其肩髀等,则没有祭祀。楼兰古城还出土有所谓木尸,死者只余头颅,身躯及下肢用木头雕成,木棍代替双臂。这是远里家乡之人若客死异乡,亲友只能把人头带回家乡,然后以树木制成身躯安葬,是以头为重,代表着人的灵魂。所以说这里就是项羽的真实墓葬。至于汉高祖刘邦也仰慕项羽是英雄,给他是否配有完身,则不得而知了。
至于安徽和州和曲阜的“霸王墓”、“霸王冢”,与当时项羽自刎乌江、鲁城(曲阜)难下有关,已有先人指出其两墓地为项羽“衣冠冢”,则非为项羽真实墓葬。这是后人为纪念或据传说故事臆会而空穴来坟,旧县乡霸王墓才是正说。另如唐代程咬金,死后葬余陕西,陪葬昭陵,但他的家乡就有他的墓臧,在腊山村附近,只不过是埋葬他的衣冠罢了,也时其后认为纪念他而修建的。 今东平县旧县乡一带东阿等曾是项羽的根据地之一,因为东平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即“东振齐鲁,北抵幽燕,西逾赵魏,南距大河”,成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群雄争霸,多占取东平,楚霸王项羽就是把东平即鲁西南一带作为根据地之一,横扫中原。
项羽名籍,始皇十五年(前232年)出生在今江苏宿迁市,身高八尺有余,力大能举鼎,才气超过常人,项氏世世代代做楚国大将,被封在项地,所以姓项。其祖父项燕,在秦朝为官,其季父是项梁。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相羽见秦王,对项梁说:“彼可取而代也”,足见项羽雄心大志。
秦二世元年(前209年),项梁、项羽叔父二人于会稽起事,队伍逐渐壮大,图谋霸业,扶立楚国旧子熊心为怀王。一路北征,进于齐鲁。首先攻占亢父(时属东平无盐县地),又和齐将田荣、司马龙且的军队一起去援救东阿(属东平地),在东阿大败秦军,并击破东阿附近的秦军。东阿一战使楚军力量壮大的起始点,楚军遂在东原一带屯兵驻城,作为根据地,兵出四击,攻击秦军。项梁欲联合齐军西进,但田荣因齐国故相田角之故不肯发兵,于是项梁派沛公刘邦和项羽另外去攻打城阳,屠戮了这个县。继续西进,取濮阳,攻定陶,沿路攻取城邑,直到雍丘,复回头攻打外黄。
在定陶战斗中,即二世皇帝三年(前217年)十月,项梁死,楚怀王任命爱将宋义为上将军,以项羽为鲁公,为次将,发兵援救赵国,其他各路将领都隶属于宋义,号称卿子冠军,项羽稍不得势。部队进发抵达安阳,停留四十六天不向前进。项羽认为赵国情况危急,“楚击其外,赵应其内,破秦军必矣”,应该立即战斗,宋义则认为不如座山观虎斗,胜败属谁对楚军都有利,并蔑语项羽:“夫被坚执锐,义不如公;坐而运策,公不如义”。因下令军中曰:“猛如虎,狠如羊,贪如狼”,不听指挥者皆斩,以此威胁项羽。宋义较自私,因齐国无相国,凭楚军之威派其子宋襄去齐国任相,亲自送到无盐,饮酒高会。时天寒大雨,士卒冻饥。项羽曰:“我们合力攻秦,他却久留不行。‘今岁饥民贫,士卒食芋菽,军无见粮,乃饮酒高会’。秦取赵国,势会更强。定陶暂败,怀王坐不安席,集全军于宋义一人,‘国家安危,在此一举。今不恤士卒而徇其私,非社稷之臣’”。十一月某日清晨,项羽突进军帐,斩其首,对外则言宋义合齐反楚,怀王暗令我诛之。诸将皆慴服,莫敢枝梧,都言开始是相家立楚,今又平乱,遂拥护项羽为代理上将军。于是项羽拥权,派人去追赶宋义的儿子,追至无盐,把他杀了。楚怀王无奈,让项羽作上将军,当阳君、蒲将军都归属项羽。
项羽诛杀了卿子冠军,威震楚国,统率诸军,名扬诸侯。项羽激励楚军,使“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士,楚兵呼声动天,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渡漳河,破釜沉舟,大败秦军。项羽居诸侯之首,召见诸侯将领,他们入军门时都跪着用膝盖向前走,没有谁敢抬头仰视。自此,项羽真正成了诸侯的上将军,各路诸侯都隶属于他。
后来项羽攻下秦朝咸阳都称,废怀王自己称王,分封天下,立诸将为侯王。后来项羽又凭借东原之地,平叛齐乱,收取齐鲁全境,进而把山东作为中原地区最大的根据地。刘邦离楚称汉王后,楚汉相争,在东原附近也经过数次战斗,如公元前205年,项羽引兵“至城阳(今菏泽),进谷城,至济北战田荣”,后又“大破汉军,汉军皆走,项随入谷、泗水,杀汉卒十余万人”。但由于项羽“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最终败于刘邦。高祖刘邦五年(前202)年自刎乌江(今安徽和县),年仅31岁。王翳拿下项王的头,其他骑兵互相践踏争抢项王的躯体,由于相争而被杀死的有几十人。最后,郎中骑将杨喜,骑司马吕马童,郎中吕胜、杨武各争得一个肢体。五人到一块把肢体拼合,正好都对。因此,把项羽的土地分成五块。
历代文人骚客及行政官员也多有前来凭吊者,如南北朝时庾有吾、宋王尔梅、明赵邦彦、清顾炎武等,其中明代诗人张方处有《项王墓诗》二首,一为:“百二秦关王气孤,八千横扫仗昆吾。山围铧领荒坟在,水绕清溪故国无。花草千年迷往事,精灵异代想图雄。李君节义邱山重,春史无名问老夫”。清代进士德清人俞樾在《项王墓》诗中亦有“已置头颅生赠客,还留魂魄战死神”之句。每至清明时节,乡人亦聚此拜祭。
项羽起于民间,三年灭秦,分封王侯,自号“霸王”,势位虽短,但“近古以来未尝有也”。他“力拔山兮气盖世”的英雄故事也历代流传,“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的千古颂歌,“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英雄爱江山更爱美人的故事被中外文人谱写成《霸王别姬》千古绝唱。政通人和,文化兴盛,在我们以文物带动旅游,以旅游促进经济,深入挖掘东平古代历史文化之机,名人文化效应更是不可忽视的重要资源。
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老河口市区南约16.5公里处仙人渡安家岗村汉水东岸的冈地上。分布范围约25万平方米。1992年10月文物部门已发掘了其中的三座土坑竖穴木椁墓,出土有大量青铜器和珍贵的竹简,时代为战国中、晚期,属典型的楚墓。墓地现仍存有四座较大的封土堆,底径约20~40米,高约3~8米。其中位于南部的双冢子较大,当地人俗称霸王坟。周围还有许多战国时期的中小型楚墓。
㈧ 内黄县的旅游观光
三杨庄遗址位于河南省内黄县梁庄镇三杨庄遗址,是中国发现的唯一一处保存完整、内涵丰富、价值巨大、影响深远的大规模汉代农耕聚落遗址,是中国第一次发现汉代村庄遗址,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十一五”大遗址保护项目、2005年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被誉为“中国庞贝古城”,被列入第一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立项名单。 该遗址因黄河泛滥,被淤沙深埋地下,古道路、庭院围墙、瓦屋顶、厕所、树林残存、田垄等遗迹以及车辙和牛蹄的牛蹄的痕迹,都保存完好。并出土大量的石臼、石磨、石磙及“货泉”铜钱和“益寿万岁”瓦当等反映当时生产、生活的文物,遗存的发掘整理,形象直观地揭示了汉代的庭院和农耕布局,为研究汉代文明和耕作制度提供了第一手资料。遗址大面积的展示了汉代建筑实物和规整的田垄,成组的的庭院布局及其附属设施、大面积的农田及耕作原貌,首次再现了汉代农村的景象,揭示了汉代中下层民众生产、生活状况,为研究汉代的基层社会组织结构提供了绝好的实物资料,填补了考古学研究的空白。
商中宗陵是商朝第十代王太戊的陵墓,也是中国唯一的一处商代地上王陵。商中宗陵汉代建陵,唐代继修,宋代开宝七年重修,明、清又多次增建。1986年公布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陵区内现存宋开宝七年(公元974年)《大宋新修商帝中宗庙碑铭并序》,螭首龟趺,通高6.45米,宽1.6米,厚0.59米,是河南省不可多得的大型古碑之一,其雕刻精湛,书法刚劲,碑文记述丰富,具有较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内黄槐林始于上世纪五十年代以防风固沙为主要目的的植树造林活动,现已形成12万亩规模,集中在县南二帝陵区和县西老塔坡。槐林环抱,二帝陵和唐塔显得更古朴典雅。三春时节,槐花盛开,幽香扑鼻,槐花既是野餐美味,可蒸可调,也是蜜源,赶蜂人汇集在这里,蜂群嘤嗡,以酿制的槐花蜜而闻名。夏秋时节,蝈蝈潜伏草丛,鸣唱此起彼伏。
千年枣园千年古枣园在六村乡千口村,紧临汤濮铁路。古枣园占地面积500亩,树龄大多在1000年以上,树围在170㎝左右,古枣树树冠开张,树势雄伟,虬髯盘旋,一棵挨着一棵。其中枣树王胸围190㎝以上,几个侧干的直径也达120㎝。抗日战争时期,日伪军在千口一带搜捕刘汉生、王从吾等早期共产党人,对红色沙区革命根据地疯狂扫荡,千口村外围的枣树被毁,中间的枣树幸免于难。直到如今,外围重新栽植的枣树和内圈的古枣树形成了强烈的反差,现古枣树仍长势喜人,成了战争风雨的见证。
大兴寺塔位于内黄县城西南17.5公里处,因地属裴村,俗称裴村塔。该塔建在大兴寺遗址上,东南倚大沙岗,西傍鸬鹚坡(今称老塔坡),四周万亩森林环护,该塔建于唐武德三年(公元620年),距今将近1400年的历史。经过多次地震和洪水冲击,仍巍然屹立。
无梁殿位于内黄县城西南25公里高堤乡嘴头村西。原为玄武帝庙大殿,因建筑无梁而得名,它不仅有极高的考古价值,而且对研究建筑物的抗震、抗洪有着极为重要的参考价值。现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枣林公园枣林观光公园在后河镇西乜固村,是一处集文化知识性、生态休闲性、趣味观赏性、参与互动性为一体的乡村旅游景区。内黄大枣林分布在卫河以南12个乡镇,连片成林,面积42万亩,是名副其实的枣乡。内黄种植大枣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内黄大地枣林似海,绿意盎然。各乡镇中,面积产量以后河镇为最大,居中国乡镇之首,素有“中国红枣第一镇”之称。内黄枣林,发展,形成独特的农业间作模式,成为安阳市“特色农业县”。
颛顼帝喾陵简称二帝陵,是上古时代“五帝”中第二帝高阳氏颛顼和第三帝高辛氏帝喾的陵墓,2000年晋升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它位于内黄县城南30公里的梁庄镇境内。
上古时代,颛顼帝喾二帝在内黄建都立业,黄河古道上留下了灿烂的华夏文明。1986年,二帝陵被世人发现,后经对陵墓区和祭祀区上面厚厚的积沙进行初步清理,元、明、清历代御祭碑碣165通展现于世人面前,中轴线上御桥、山门、陵冢、拜殿等唐至清代12处建筑和基址也连续被发现。二帝在内黄建业定都后,完成了华夏文化统一大业,然后通过频繁的社会交往和生存斗争,最后融合为一体,形成为华夏族群,同时也产生出大量的姓和氏。在梁庄镇曹李庄村东开挖引黄工程中新发现的一块唐开元二年的墓志上有明确记载,一位姓窦的官太爷就把自己的墓地选在了二帝陵的旁边。
四·一二”革命纪念地在内黄县城南20公里处的白条河园林场东,有一处为苍松翠柏所掩映的革命纪念碑亭,亭内耸立一通3.35米高的纪念碑,这便是《四·一二阵亡将士暨殉难同胞之公墓碑》,纪念公墓碑记载着1941年4月12日,侵华日军纠集日伪1.5万余人,对内黄沙区革命根据地抗日军民实施血腥大屠杀的野蛮暴行。为悼念为国捐躯的将士暨死难同胞,1942年5月,晋、冀、鲁、豫边区党委率第二十、二十一专区各界,于“四·一二”一周年之际,在此处隆重召开纪念大会,并刻此石碑,建立公墓,以此作为“四·一二”革命纪念地,教育后人以史为鉴,勿忘国耻,励精图治,强我中华。这里已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河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㈨ 遵义汉代遗址
赤水河黄金湾汉代遗址位于贵州省遵义市习水县土城镇黄金湾村新阳组,是贵州赤水河流域规模最大的一处两汉时期古遗址,于2009年被发现,2014年12月至2015年1月进行抢救性发掘。
赤水河黄金湾汉代遗址发掘面积580余平方米,清理出两汉时期的墓葬、房址、灶坑、活动面、灰坑、灰沟等众多遗迹,出土陶器、铜器、铁器、石器、骨器、漆器等大量遗物,为贵州赤水河流域汉代考古学研究的突破。
㈩ 安定区的古迹
甘肃定西市名胜、古迹
定西市
安定区
巉口村、朱家庄汉代村镇遗址和墓群
岷县
大崇教寺 在岷县城东南20公里的梅川乡马场沟北面的半山腰。原寺建于北魏。明宣德元年(1426年)拓建。建筑规模宏大,寺外筑高5米、厚3米的院墙,南北长300米,东西宽200米。主要建筑坐北朝南,前后6殿、两侧2殿,前殿宽33米,进深35米,雄伟壮观。殿前两侧钟鼓楼相对,钟鼓楼前又有宣德四年所立“御制大崇教寺碑”两通。一为汉文,一为藏文,大小造型内容完全一致。碑身高2.55米,宽1.2米,厚0.47米,碑冠高1.25米,通高4.7米。
渭源县
灞陵桥 在渭源县城南门外百米的清源河上。建于明洪武年间(1368-1398),后被洪水冲毁。1919年仿兰州兴隆山卧桥改建。桥长44.5米,高15.4米,跨度29.4米,面宽6.2米,配有栏杆扶手。桥底部以每排10根粗圆木并列11组,从两岸桥墩逐次递级,凌空悬卧,桥身高耸。两端建有檐式四角桥头屋,桥上廊房每间3米余,对柱,共13间64柱,灰瓦顶,纯木结构,精巧美观。
鸟鼠山 在渭源县城西南7.5公里。沿蜿蜒曲折、陡峭峻拔的山路向西,至渭水源头南谷。峭壁下有三眼清泉,名“品字泉”,滚滚渭水从这里流出鸟鼠山麓。泉旁矗立禹王庙。品字泉又称禹王神地。这里山深林密,动植物资源丰富。重阳登鸟鼠山的风俗延续至今。
品字泉 在渭源县城南鸟鼠山上。为渭水源头,有“陇湫灵屏”之誉,为“渭源八景”之一。《尚书·禹贡》载“大禹导渭自鸟鼠洞穴”即今之鸟鼠山。
首阳山 在渭源县东南莲峰乡享堂沟村。山峰苍翠,盛产薇蕨闻名古今。山出五峰,窟洞满岩,庙宇栉比,松柏掩映,为渭水源头名胜。史载商代遗民伯夷、叔齐不食周粟,饿死于首阳山,但其确切位置,历有争议,山西、河南均有首阳山。莲峰的五台下立有明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首阳山辨碑”,碑文为杨悫所书,笔法遒劲,碑石细腻。山腰有夷齐墓,土冢两座,青松环围,前有砖牌坊,内嵌砌石碑。1933年建造。山上建有夷齐庙,又名清圣庙,正中大殿五间,殿前有五间二层楼房,东西设廊房,光绪元年(1875年)重建。院内立清陕甘总督左宗棠撰文并篆额的《新建首阳清圣庙碑》等碑石。
伯夷叔齐墓 在首阳山腰。山峰叠翠,盛产薇蕨,山坳青松十数,掩映夷齐孤坟。墓葬地前有享堂沟小河沟,背靠首阳山峰。土冢墓两座,呈馒头形,墓前有砖牌坊,内嵌砌石碑。坊门砖镌刻对联:“满山白薇味压珍馐鱼肉,两堆黄土光照日月星辰。”横额:“高山仰止”。石碑上刻有“商逸民伯夷叔齐之墓”字样,上镌“百世之师”四篆字,系清代陕甘总督左宗棠所书。碑上建有碑亭,坐北朝南,高5米,宽2.1米,厚1.2米,内嵌石碑。伯夷与叔齐两兄弟是商孤竹君之子,曾力劝谏武王伐纣,以为不仁。商灭,两人隐居首阳山不食周粟而死。山西永济首阳山和河南偃师首阳山亦有伯夷叔齐墓。
首阳山辨碑 在渭源县城南约15公里的连峰山五台下的山沟里。俗名碑湾。明崇祯二年(1629年)勒石。碑额饰祥纹,中方篆书“首阳山辨”四大字。碑背面亦有碑文,额刻篆书“改建首阳山清圣祠碑记”。碑文为楷书,考证天下三首阳,唯此处为首阳。该碑书法精劲,碑石质细,刻功精良。
陇西县
威远楼 在陇西县城内十字街中心。建于蒙古中统二年(1261年),至正元年(1341年)“设置铜壶滴漏,夜击更鼓”。明洪武元年(1368年)重建,悬“巩昌雄镇”匾额。清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废五楹为二十四柱,建砖基三层木楼,座基高11米,楼高15米,通高26米,四周飞檐,雕梁画栋,歇山顶,20里外可遥见。道光十六年(1836年)又加修葺,移北宋崇宁五年(1106年)铸铜钟于楼上,无事报时,有事报警。登楼俯瞰,九里城郭在目,陇山渭水,尽收眼底。
保昌楼 在陇西县南安乡火焰山岘口台地上。建于清光绪九年(1883年),为三层木楼,长宽各10米,高约14米,一、二楼为正方形,三楼为八角攒尖顶,共有回廊柱32根,斗拱52朵,二、三楼均有楼梯雕栏、扶手、寺花窗棂、雕梁画栋,集清代北方建筑艺术精华于一楼。
通渭县
战国秦长城遗址
李家坪宋通渭寨、鸡川城遗址
漳县
汪氏家族墓群 在漳县城东南2公里的徐家坪。建于蒙古海迷失后元年(1249年),止于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汪世显(1195-1243),巩昌盐川镇(今漳县)人,曾任蒙古便宜都总帅,领秦、巩等二十余州事。其后人袭领此职,历5代,在元“为官者一百八十余人,其中王者三人,公者十人”,明时仍为陇上显族。已发掘墓葬为东西向仿木砖结构单室墓,分叠涩攒尖顶和拱顶两种,四壁镶有画像砖。同时出土元、明、清各代瓷器等珍贵文物700余件。
贵清山 在漳县城南35公里。其间群山环抱,山上青松白桦,山间流泉飞瀑,红墙碧瓦,交相辉映。自古被誉为“贵清仙境”。头峰古松参天,郁郁葱葱,俗称“禅林”,有木构天桥与中峰相连。中峰与西方景之间为千仞深涧,“断涧仙桥”凌空飞架,桥初建于明隆庆年间(1567-1572),后虽经17次重修,仍可见当年风姿。桥长13米,宽1.65米,高2.3米,两端各建引桥一间,长1.25米,桥顶为重檐歇山式。西方景意为“西方胜境”,为全山最佳处,现存有土木结构的阎君殿、祖师殿、百子宫、释迦殿和菩萨阁,内有清代大小泥塑像37尊。
南谷瀑布 在漳县城南约40公里。瀑布宽约5米,高近50米,自北崖绝壁石罅中倾泻而出,形似素练悬于天上,几里之外可闻吼声。周围石林峙立,俨如斧劈;崖巅松林葱郁。
临洮县
马家窑遗址* 在临洮县城南10公里洮河西岸、巴郎坪瓦家坪上。包括新石器时代较早期的马家窑文化和较晚期的齐家文化,还有更晚期的寺洼文化。下部叠压著庙底沟类型文化层。南北宽约280米,东西长350米,巴廊沟从遗址中穿过。房屋有方形、圆形,多为半地下穴式,居址旁有公共墓地。随葬彩陶较多,占百分之三十。底色橙黄,表面光泽,多施黑彩,以线条为主。石器有石铲、石刀、石镰、石摩等,也有盘状器、铲形器、磨制较细,还出现了铜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