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阿古城遗址
『壹』 世界文化古迹有哪些
新世界七大奇迹
新“世界七大奇迹”:中国长城、约旦佩特拉古城、巴西基督像、秘鲁马丘比丘城堡、埃及吉萨金字塔、古罗马斗兽场、印度泰姬陵。
★中国长城
1987年12月长城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中国的长城是人类文明史上最伟大的建筑工程,它始建于20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秦朝统一中国之后联成万里长城。汉、明两代又曾大规模修筑。其工程之浩繁,气势之雄伟,堪称世界奇迹。岁月流逝,物是人非,如今当您登上昔日长城的遗址,不仅能目睹逶迤于群山峻岭之中的长城雄姿,还能领略到中华民族创造历史的大智大勇。
长城位于中国北部,东起山海关,西到嘉峪关,全长约6,700公里,通称万里长城。
长城的修建持续了两千多年,根据历史记载,从公元前七世纪楚国筑“方城”开始,至明代(1368-1644年)共有20多个诸侯国和封建王朝修筑过长城,其中秦、汉、明三个朝代长城的长度都超过了5千公里。如果把各个时代修筑的长城加起来,总长度超过了5万公里; 如果把修建长城的砖石土方筑一道1米厚、5米高的大墙,这道墙可以环绕地球一周有余。
长城的主体工程是绵延万里的高大城墙,大都建在山岭最高处,沿着山脊把蜿蜒无尽的山势勾画出清晰的轮廓,塑造出奔腾飞跃、气势磅礴的巨龙,从而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在万里城墙上,分布着百座雄关、隘口,成千上万座敌台、烽火台,打破了城墙的单调感,使高低起伏的地形更显得雄奇险峻,充满巨大的艺术魅力。
各地的长城景观中,北京八达岭长城建筑得特别坚固,保存也最完好,是观赏长城的最好地方。此外还有金山岭长城、慕田峪长城、司马台长城、古北口长城等。天津黄崖关长城、河北山海关、甘肃嘉峪关也都是著名的长城游览胜地。
中国万里长城是世界上修建时间最长,工程量最大的冷兵器战争时代的国家军事性防御工程,凝聚着我们祖先的血汗和智慧,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和骄傲。
长城有极高的旅游观光价值和历史文化意义。现在经过精心开发修复,山海关、居庸关八达岭、司马台、慕田峪、嘉峪关等处已成为驰名中外的旅游胜地。 蹬高远眺,凭古怀幽,古战场的金戈铁马似乎就在眼前。如今,长城与埃及的金字塔,罗马的斗兽场,意大利的比萨斜塔等同被誉为世界七大奇迹,是中华民族古老文化的丰碑和智慧结晶,象征着中华民族的血脉相承和民族精神。
『贰』 古城遗址的山东济南
位于济南市槐荫区段店镇古城村东。面积约2万平方米,文化堆积厚约2米,主要为商周时期遗存。保存较好。遗址地望与历代文献记载之祝阿故城相符,是济南市商周时期的重要遗址之一。
『叁』 陕西历史遗迹
大明宫遗址,大雁塔,青龙寺
重点文物
陕西境内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延安革命遗址 1937-1947年 延安市
褒斜道石门及其摩崖石刻 汉至宋 汉中市
大雁塔 唐 西安市
小雁塔 唐 西安市
兴教寺塔 唐 西安市长安区
西安城墙 明 西安市
西安碑林 汉至近代 西安市
药王山石刻 隋至明 铜川市
半坡遗址 新石器时代 西安市
丰镐遗址 周 西安市长安区
阿房宫遗址 秦 西安市
汉长安城遗址 西汉 西安市
大明宫遗址 唐 西安市
黄帝陵 黄陵县
秦始皇陵 秦 西安市临潼区
茂陵(汉武帝刘彻墓) 西汉 兴平市
霍去病墓 西汉 兴平市
昭陵(唐太宗李世民墓) 唐 礼泉县
乾陵(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合葬墓) 唐 乾县
顺陵(武则天之母杨氏墓) 唐 咸阳市
陕西境内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西安事变旧址 1936年 西安市
蓝田猿人遗址 旧石器时代 蓝田县
周原遗址 西周 扶风县、岐山县
司马迁墓和祠 西汉至宋 韩城市
陕西境内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瓦窑堡革命旧址 1935年 子长县
八路军西安办事处旧址 1937-1946年 陕西省西安市
大佛寺石窟 唐 彬县
钟山石窟 北宋 子长县
昭仁寺大殿 唐 长武县
西岳庙 明至清 华阴市
西安清真寺 明至清 西安市
秦雍城遗址 东周 凤翔县
秦咸阳城遗址 战国至秦 咸阳市
黄堡镇耀州窑遗址 唐至元 铜川市
长陵 西汉 咸阳市
杜陵 西汉 西安市长安区
桥陵 唐 蒲城县
扶托村 商周 西安市户县
陕西境内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姜寨遗址 新石器时代 西安市临潼区
郑国渠首遗址 战国 泾阳县
魏长城遗址 战国 华阴市、大荔县 、韩城市
统万城遗址 十六国 陕西省靖边县
隋大兴唐长安城遗址(包括青龙寺遗址) 隋、唐 西安市
隋仁寿宫唐九成宫遗址 隋、唐 麟游县
灞桥遗址 隋-元 西安市
华清宫遗址 唐 西安市临潼区
武侯墓 三国 勉县
泰陵 隋 咸阳市
永陵 西魏 富平县
仙游寺法王塔 隋 周至县
府州城 五代-清 府谷县
西安钟楼、鼓楼 明 西安市
水陆庵 明 蓝田县
延一井旧址 清 延长县
陕西境内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甜水沟遗址 旧石器时代 大荔县
花石浪遗址 旧石器时代 洛南县
元君庙--泉护村遗址 新石器时代 华县
康家遗址 新石器时代 西安市
老牛坡遗址 新石器时代至商 西安市
栎阳城遗址 战国至汉 西安市
京师仓遗址 西汉 华阴市
良周遗址 秦、汉 澄城县
东渭桥遗址 唐 高陵县
玉华宫遗址 唐 铜川市
西汉帝陵 西汉 咸阳市、西安市
唐代帝陵 唐 富平县、蒲城县、三原县、泾阳县、礼泉县、乾县
三原城隍庙 明 三原县
鸠摩罗什舍利塔 唐 户县
公输堂 明 户县
仓颉墓与庙 明、清 白水县
泰塔 北宋 旬邑县
香积寺善导塔 唐 西安市长安区
西安城隍庙 明、清 西安市
白云山庙 明、清 佳县
八云塔 唐 周至县
泾阳崇文塔 明 泾阳县
彬县开元寺塔 北宋 彬县
韩城普照寺 元 韩城市
韩城文庙 明 韩城市
韩城城隍庙 明 韩城市
党家村古建筑群 明、清 韩城市
耀县文庙 明 铜川市耀州区
澄城城隍庙神楼 明 澄城县
镇北台 明 榆林市
重阳宫祖庵碑林 元至清 户县
慈善寺石窟 隋、唐 麟游县
洛川会议旧址 1937年 洛川县
杨家沟革命旧址 1947~1948年 米脂县
陕西境内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龙岗寺遗址 旧石器时代至汉 南郑县
石峁遗址 新石器时代 神木县
石摞摞山遗址 新石器时代 佳县
李家村遗址 新石器时代 西乡县
北首岭遗址 新石器时代 宝鸡市
东龙山遗址 新石器时代至汉 商洛市
横阵遗址 新石器时代 华阴市
李家崖城址 商至周 清涧县
梁带村遗址 周 韩城市
杨家村遗址 周 眉县
法门寺遗址 南北朝至清 扶风县
麟州故城 唐至明 神木县
秦东陵 秦 西安市
张骞墓 汉 城固县
明秦王墓 明 西安市
蔡伦墓和祠 清 洋县
精进寺塔 唐至宋 澄城县
长安圣寿寺塔 唐 西安市
长安华严寺塔 唐 西安市
百良寿圣寺塔 唐 合阳县
昭慧塔 唐 高陵县
开明寺塔 唐 洋县
大秦寺塔 宋 周至县
太平寺塔 宋 岐山县
武陵寺塔 宋 永寿县
神德寺塔 宋 铜川市
法王庙 宋至清 韩城市
北营庙 元 韩城市
五门堰 元 城固县
吴堡石城 明至清 吴堡县
周公庙 明至清 岐山县
榆林卫城 明至清 榆林市
张良庙 明至清 留坝县
扶风城隍庙 明至清 扶风县
玉皇后土庙 明至清 韩城市
玄武庙青石殿 明 合阳县
庆安寺塔 明 渭南市
咸阳文庙 明 咸阳市
盘龙山古建筑群 明 米脂县
姜氏庄园 清 米脂县
丰图义仓 清 大荔县
灵岩寺摩崖 汉至民国 略阳县
石泓寺石窟 隋至明 富县
杨珣碑 唐 扶风县
万安禅院石窟 宋 黄陵县
易俗社剧场 民国 西安市
渭华起义旧址 1927年 华县
吴旗革命旧址 1935年 吴起县
保安革命旧址 1936年~1937年 志丹县
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
西安、延安、韩城、榆林、汉中、咸阳。
『肆』 扬州的名胜古迹及介绍
1,扬州汉陵苑
扬州汉陵苑,又名汉广陵王墓博物馆,是于1979年发掘于高邮市高邮湖西新区神居山的一号西汉墓葬,其木梓面积比湖南马王堆汉墓大18倍,代表古代最高礼仪的葬礼“黄肠题凑”,并出土金缕玉衣残片。
2,扬州凤凰岛生态旅游区
扬州凤凰岛生态旅游区位于江苏省扬州市广陵区泰安镇,是江淮平原上自然生态环境保持最完好的一块平原—湖泊类型的湿地景观,为国家级农业旅游示范点、国家AAA级旅游景区、江苏省级森林公园。
3,茱萸湾风景区
茱萸湾风景区位于扬州东首湾头镇,面积约50公顷,北接邵伯湖,西濒京杭大运河,东连仙女镇。茱萸湾2011年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2014年获评江苏省生态文明教育基地。
4,大明寺
大明寺位于江苏省扬州市区西北郊,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1]。大明寺因初建于南朝宋孝武帝大明年间(457-464年)而得名。
5,何园
何园,坐落于江苏省扬州市的徐凝门街66号,又名”寄啸山庄“,是一处始建于清代中期的中国古典园林建筑,被誉为“晚清第一园“,面积1.4万余平方米,建筑面积7000余平方米。何园由清光绪年间何芷舠所造,片石山房系石涛大师叠山作品。
『伍』 青丘这一地名记载于山海经中的哪一部
1、奢比尸国《海外东经》“奢比尸国在其北,兽身、人面、大耳,珥两青蛇.一曰肝榆之尸,在大人北”. 《大荒东经》:“有神,人面、犬耳、兽身,珥两青蛇,名曰奢比尸”. 肝榆既赣榆,肝榆之尸既赣榆之人.江苏赣榆县原政协副主席郑础久和连云港报社王成章共持此说. 但该赣榆有可能是今之赣榆,亦有可能是古郁州之赣榆.《山海经.海内东经》:“都州在海中.一曰郁州”.根据赣榆县志(14):“赣榆地夏以前属九夷,商属人方,西周属莒、祝其二国.战国时,先后归越、齐、楚领地.秦时置赣榆县,治于盐仓城,属琅琊郡;汉属赣榆、祝其、利城三县,分属琅琊、东海二郡.公元元年,汉平帝刘衍封司徒马宫为扶德侯,置国于赣榆,赣榆县移治郁洲(今连云港市北连云区);公元280年,西晋复赣榆县.南北朝置为怀仁县,世宗大定七年间(1167年)复名赣榆县,此后元、明、清直至民初无变,先后隶属于淮安府海州、江苏省徐海道”.也就是说,要是《海外东经》成书于秦,奢比尸国位于今之赣榆;要是成书于汉代,奢比尸国有可能位于古郁州,即今之连云港市连云区. 地下考古表明奢比尸国很有可能在连云区.该区域的考古文化以龙山文化藤花落遗址为代表.藤花落遗址位于连云港市中云办事处西诸朝村南部,在南云台山和北云台山的谷地冲积平原上,海拔高度6~7米,为距今 4500—4000年的龙山文化遗址.发现奠基坑、灰坑、灰沟、道路、房址、水沟、水稻田、石埠头等遗迹200多处.出土了石器、陶器、玉器 (爰有遗玉)以及炭化稻米等动植物标本2000余件. 2、青丘国《海外东经》“青丘国在其北,其狐四足九尾.一曰在朝阳北”. 《大荒东经》:有青丘之国,有狐,九尾. 《初学记》卷九引《归藏.启筮》云“蚩尤出自羊水 , ……登九淖以伐空桑 , 黄帝杀之于青丘.” 江苏赣榆县有青口镇,或许与青丘国有关.青口镇南距连云港60公里,北距日照安东卫80公里. 六朝时李逻注《千字文》“周伐殷汤”,谓妲己为九尾狐,明人小说《封神榜》更发挥其说,成为妖媚工谗的女子主詈称.《山海经.南山经》:“[青丘之山]有兽焉,其状如狐而九尾,其音如婴儿,能食人,食者不蛊.”郭璞注:“即九尾狐”.由于青丘国距离殷人祖先王亥的方国不远,青丘国应当与殷商有密切关系. 根据《海外东经》,青丘国位于朝阳谷之北(包括东北、西北方位),黑齿国之南(包括东南、西南方位). 根据《大荒东经》,青丘国位于黑齿国、明星山之间,与白民国和嬴土国相邻”. 3、黑齿国《海外东经》“黑齿国在其北,为人黑,食稻啖蛇,一赤一青,在其旁.一曰在竖亥北,为人黑首,食稻使蛇,其一蛇赤”.郝懿行云:「黑下当脱齿字.王逸注楚词招魂云:『黑齿,齿牙尽黑.』高诱注淮南坠形训云:『其人黑齿,食稻啖蛇,在汤谷上.』是古本有齿字之证.古人地理与现今不同,南为上,北为下(《山海经》顺序为南、西、北、东).因此“在汤谷上”即在汤谷之南. 《大荒东经》中“有黑齿之国.帝俊生黑齿,姜姓,黍食,使四鸟”.帝俊的后裔叫黑齿,黑齿建立的国家叫黑齿国. 黑齿国地望应在赣榆枳汪镇到岚山安东卫、虎山镇一带.证据如下:(1)黑齿国为帝俊后裔姜姓之国. (2)夏商时姜姓纪国故地在日照安东卫到江苏赣榆之间. 《左传??隐公元年》(15)孔安国疏引《世族谱》说:“纪,姜姓,侯爵”.《太平寰宇记》卷二十二“海州”条下云:“纪障城,在县(海州怀仁县,今赣榆)东北七十五里,平地近海,周一里余.按《春秋??昭公十九年》:“齐师伐莒”《传》曰:“莒子奔纪障”即此地也””.赣榆到安东卫的距离恰好是75里,所以今安东卫城正是古代纪障城.也有人认为纪障在赣榆县界.《故城春秋——古城遗址考察》(16)一文说:“《左传》记载:“鲁定公十九年(公元前五二三年)秋,齐高发帅师伐莒(莒不事齐故),莒子奔纪鄣”;杜注:“纪鄣莒邑也,东海赣榆东北有纪城”;《路史禅通记》:“有纪氏,有鄣氏”;《通志》载:“纪,都纪,迁于剧,注,纪本在东海故赣榆县纪城是”.“ 光绪《县志》载:界墙城,即纪鄣城.“界墙城,县北六十里,东际海,西连山”,以东际海西连山的方位来测定,岚山头东南方向的海中古城遗址即纪鄣城无疑”.“《水经注》载:“游水又东北径赣榆北,又东北径纪鄣城东北入海”;杜预《左传》注:“纪、鄣地二名,东海赣榆县东北,有故纪鄣城,即此城也”.这些记载,都说明纪鄣城址在今县城东北境内”. 但赣榆北60-75里的地望大约就在赣榆枳汪和岚山安东卫一带,二者相去并不甚远.纪国大约在商末周初由纪障迁都到今寿光南部纪台村,鄣邑(旧都)仍属纪,春秋时归属莒国. (3)古纪障之纪国的姜姓非炎帝之姜,而是帝俊之姜,土著之姜. 纪国姜姓为炎帝后裔的记载出现较晚,最早见于唐代《元和姓纂》(17)和宋代《通志.氏族略-以国为氏》(18)所载,相传西周初年炎帝的后代受封于纪国(今山东省寿光县纪台县). 春秋时, 纪国被齐国所灭, 其后以国名\\\\\\\"纪\\\\\\\"为氏. 但有史料证明纪障(古纪国)之姜姓非炎帝之姜,而是帝俊之姜,土著之姜.证据如下: 第一,《山海经》数次提到炎帝及其后裔包括在海岱地区的后裔,但在《海外东经》或《大荒东经》的地域内从未提到炎帝之姜姓. 例如:《北山经>”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漳水出焉,东流注于河”.《大荒西经》“有互人之国.炎帝之孙名曰灵恝生百互人,是能上下于天”.《海内经》“炎帝之妻,赤水之子听【讠夭】生炎居,炎居生节并,节并生戏器,戏器生祝融.祝融降处于江水,生共工.共工生术器,术器首方颠,是复土穰,以处江水.共工生后土,后土生噎鸣,噎鸣生岁十有二”.《海内经》“炎帝之孙伯陵,伯陵同吴权之妻阿女缘妇,缘妇孕三年,是生鼓、延、殳.始为侯,鼓、延是始为钟,为乐风”.《左传.昭公二十年》记载晏婴叙述齐地沿革时说:“昔爽鸠氏始居此地,季荝因之,有逢伯陵因之,蒲姑氏因之,而后太公因之”.《左传》杜注称:“逄伯陵,殷诸侯,姜姓”.山东济阳县刘台子西周墓出土了属于逢国的青铜器,逢公为伯陵之后,姜姓.尽管齐地与商周时寿光纪国接壤,历史上从未有纪国之姜为逢伯陵之姜的记载或传说. 第二,根据唐代《元和姓纂》和宋代《通志.氏族略-以国为氏》西周初年炎帝后代受封于纪国(今山东省寿光县纪台县) 的记载,即使有个炎帝的后裔受封的纪国,也只能是寿光的纪国,而不是纪障的纪国(假设有两个纪国的话).关于纪国之纪障古城,《故城春秋——古城遗址考察》一文写道:“另据国名记载:“炎帝后,姜姓国”,但从史料考证,炎帝之后,周封国不在此地”. 第三,宣兆琦(19)在《从姜炎文化看齐文化的渊源》中写到:“纪国.殷商时期,有一个纪国,在今山东寿光境内.《左传??隐公元年》孔安国疏引《世族谱》说:“纪,姜姓,侯爵.”纪国为姜姓所建,并见于《史记》索隐及《路史》诸书.金文将“纪”写作“己”.在寿光县城南20里处,有旧城遗址,纪侯台遗址等.己侯钟便出土于纪侯台下.近年来,在寿光境内出土了一批纪器.据寿光博物馆的专家介绍,均为商代末期的器物.由此可知,西周前就有一个姜姓纪国存在,都城和疆域都在今寿光境内”.这说明纪障之纪国更是早于殷商时期.如果纪障之姜为炎帝之姜,就像逢伯陵之姜一样,《山海经》中应该提及.也有另一种可能,寿光纪国为炎帝之姜,纪障纪国为帝俊之姜,后来由于历史的原因二者混为一谈.但不论那种可能,纪障之姜肯定不是炎帝之姜.那么,纪障之姜只能是帝俊之姜. 第四,春秋时代,莱国与莒国尚夷风,用夷礼,因而为齐鲁等周王室或其诸侯国所不齿.而纪国与莱国世代为通婚国,说明纪国与莒国一样,是周王朝所封的土著东夷方
『陆』 世界七大古迹是哪七大啊
世界七大古迹即古代世界七大建筑奇迹,分别是:埃及胡夫金字塔、巴比伦空中花园、阿尔忒弥斯神庙、奥林匹亚宙斯神像、摩索拉斯陵墓、罗德岛太阳神巨像和亚历山大灯塔。
1、埃及胡夫金字塔
金字塔是七大奇迹中最古老,也是惟一一处保存得相对完整的遗迹,我们至今仍未揭开它的全部秘密。
相传,古埃及第三王朝之前,无论王公大臣还是老百姓死后,都被葬入一种用泥砖建成的长方形的坟墓,古代埃及人叫它“马斯塔巴”。后来,有个聪明的年轻人叫伊姆荷太普,在给埃及法老左塞王设计坟墓时,发明了一种新的建筑方法。
2、巴比伦空中花园
空中花园是新巴比伦国王尼布甲尼撒二世在公元前600年左右建造的。见过巴比伦空中花园的作家们都将它描述为一座层叠的平台建筑,每一层上种植了棕榈和其他树木。
这座神话般的建筑是尼布甲尼撒二世为他的一个妃子修建的,大约120米见方,高出地面20多米。据说它要由奴隶们转动机械装置从下面的幼发拉底河里抽上大量的水来灌溉花园里的花草。
3、阿尔忒弥斯神庙
克罗伊斯所建造,他是古希腊吕底亚的国王。神庙里供奉着生育和多产女神阿尔忒弥斯。公元前356年神庙被烧毁。
神庙建筑以大理石为基础,上面覆盖着木制屋顶。整个建筑的设计师是Chersiphron父子,它最大的特色是内部有两排,至少106根立柱,每根大约12至18米高。神庙的底座约为60乘120米。原庙毁于公元前356年的大火,在原址后建起的庙于公元262年再罹火难。
4、奥林匹亚宙斯神像
宙斯神像是古希腊雕刻家菲迪亚斯的杰作。他用象牙来制作宙斯神像的躯体,用黄金制成宙斯神像的长袍。
宙斯是希腊众神之神,为表崇拜而兴建的宙斯神像是当时世上最大的室内雕像,宙斯神像所在的宙斯神殿则是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发源地——希腊奥林匹亚(Olympia)城,第一个奥林匹克运动会(公元前776年)的就是在此地举办。
5、摩索拉斯陵墓
哈利卡纳苏斯的摩索拉斯陵墓约45米高,底座上部呈阶梯形的金字塔状,卡里亚王国摩索拉斯国王的塑像可能矗立在顶端。陵墓毁于公元三世纪的一次地震中。
这座伟大的白色大理石陵墓是为摩索拉斯和他的妻子修建的。整座建筑由两名希腊设计师设计,外面装饰以奇异的雕刻花纹。甫一建成就声名远播,公元15世纪初毁于大地震。现在伦敦大英博物馆
6、罗德岛太阳神巨像
这座巨像建在罗德市港口的入口处。它是古希腊太阳神赫利俄斯的青铜铸像,高约33米。巨像铸造完工后过了56年,毁于公元前226年的一次地震中。
这座巨像其实是希腊人的太阳神及他们的守护神赫利俄斯(Helios),由建筑师Chares设计,经过十二年的兴建,罗德岛巨像于公元前282年完工,整座巨像共高33米,以大理石建成,再以青铜包裹,以后更被用作灯塔。
7、亚历山大灯塔
遵照亚历山大大帝(马其顿国王)的命令,亚历山大城的法罗斯灯塔于公元前300年建在一座人工岛上,它至少有122米高,用闪光的白色石灰石或大理石建成。
当亚历山大灯塔建成后,它的高度当之无愧地使它成为当时世界上最高的建筑物。他的设计者是希腊的建筑师索斯查图斯。一位阿拉伯旅行家在他的笔记中这样记载着:“灯塔是建筑在三层台阶之上,在它的顶端,白天用一面镜子反射日光,晚上用火光引导船只。”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古代世界七大建筑奇迹
『柒』 用以下词语描述一段古代印度文明的文字
古印度文明发源于印度河,恒河流域,是佛教的诞生地,也是佛教创始人人乔达摩·悉回达多的故乡,他(乔达摩·悉达答多)后被人们称为释迦牟尼。印度的佛教在阿育王时期达到鼎盛,并开始对外传播。古印度人民还发明了0-9的记数符号,后被阿拉伯人传播到世界各地,被称为阿拉伯数字。古印度人民创造了辉煌的文明, 摩亨佐达罗遗址是其中的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