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狩猎游记
A. 越南拥有110余万军队,越南军队最擅长布置竹签阵这究竟是为什么
合理地利用环境因素来制造杀伤,而且竹子的军事成本要比枪支弹药低很多。
B. 据说越南有人狩猎野人贩卖
根据京族的传说,越南人的祖先是神龙洛君和仙女殴姬的后裔。这两个人结婚后生了一包100个蛋,最后蛋中孵出了100个孩子。因为这些人生自同一个“包”,所以被叫做“同胞”,越南人的这个叫法是为了表明所有的越南人都是出自同一个根。
如果追溯更远一些那洛龙君的真名应该是宠览,是赤鬼国的京阳王和龙女的儿子;而殴姬是帝来王的女儿。后来洛龙君继承父位成了国家的皇帝。赤鬼国北部边境连接洞庭湖(中国,湖南省),南部连接尊湖国(占城),东部连接南海,西部连接巴蜀(中国,四川省)。
京阳王真名是陆熟,是帝明的孩子,是神农王第三代子孙。有一回帝明去南方的武陵山(现属越南河南省)打猎见到一个仙女,之后两人成婚。之后帝明传位给长子—帝疑,作为北方的王,并且封陆熟为南方的王,权力与京阳王相似,国号为赤鬼。
洛龙君和殴姬的长子的位置在雄王之下,雄王是越南人的第一位皇帝。因此,越南人自称是龙的子孙。越南人的祖先移居自中国南部,后来迁徙到红河平原并与本地的人民杂居生活。
到公元前257年的安阳王成立了一个欧洛王国,现在在越南南部。到公元前208年中国的一位将领赵佗攻打欧洛,歼灭安阳王。赵佗将欧洛以及中国南部的领土合一成南越王国。
我翻译过来的,希望你能看得懂。谢谢!
C. 越南瑶族分布在哪些地区
瑶族人口47万人,主要居住在越南与中国、越南与老挝交界的边境省份。专有关学者认为,居住在属越南的瑶族人来源于中国。瑶族有祭祀盘王的习俗,传说中的“盘瓠”据说是神犬的化身,被认为是瑶族的始祖。瑶族男女都喜欢戴饰物,民间文化生活丰富,在重大节日时都会唱本民族的歌曲和跳本民族的舞蹈。越南瑶族的舞蹈与狩猎、农事和祭祀等有着密切关系。瑶族传统的鼓、歌、舞常常融为一体,即鼓之、歌之、舞之。
D. 越南在哪里
位于东南亚中南半岛东部,北与中国广西、云南接壤,西与老挝、柬埔寨交界。
历史上,越南中北部长期为中国领土,968年正式脱离中国独立建国,之后越南历经多个封建王朝并不断向南扩张,但历朝历代均为中国的藩属国。
19世纪中叶后逐渐沦为法国殖民地。1945年八月革命以后,胡志明宣布成立越南民主共和国,1976年改名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1986年开始施行革新开放,2001年越共九大确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越南共产党是该国唯一合法的执政党。
越南也是东南亚国家联盟成员之一。
资料拓展
今越南境内在远古时代已有人类活动的痕迹。在谅山省的平嘉发现猿人牙齿、清化省的度山发现旧石器时期的工具。到中石器时期及新石器时期,北部地区出现过数种文化遗址,如“和平文化”(在和平省)、“北山文化”(在谅山省北山)等,当时的先民利用石器、竹木器、陶器等物品,从事狩猎及采集,但因这些文化的相关文物出土量少,未能全面反映当时状况。
南部地区的东那江下游,曾于新石器时代后期与青铜器时代之间,出现聚落、作坊及墓葬遗址共80处,被命名为“新石器时代后文化”,年代约在公元前4500至2400年之间。该文化使用大量石器,主要是实用、装饰性不高的器物。
越南北部发现了以铜鼓为主要特征的“东山文化”等公元前1000年到公元前后的史前文化。“东山文化”的出土遗物数量多,种类繁富,有铜器、陶器、玉器、石器、水晶、铁器、木器等。东山文化大量使用铜,例如制作铜鼓作为乐器,以及利用铜制农具,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东山文化也具有一定的航行技术,用划艇航行本土,并有较大型的船只,辅以天文知识作远航。
E. 越南民间舞蹈有哪些历史
越南的民间舞蹈无比丰富,多种多样,且民间舞蹈在群众中直接继承,因而保存得比较完整,它属于“下层文化”的范畴。越南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民间舞蹈,它和群众的民俗活动关系密切,可以通过具体的形象展示出群众的民俗心理。
(一)雄王时期的民间舞蹈
公元前第一个千年的雄王王朝建立在如今荣市省的万郎王国,在依次更替的18个雄王的统治下,是越南远古历史上最兴旺发达的时期。越南的舞蹈学者从古代的铜鼓、石壁岩画、生活器具上研究得出,雄王时期的舞蹈是人们物质生活的直接体现。
1.自娱性舞蹈
从考古发现的古代铜鼓上的舞蹈图中可以看出,雄王时期的舞蹈形象占了相当多的部分。这些舞蹈图像,场面生动丰富,动作粗犷雄健,充满了野蛮遗风。雄王时期的舞蹈是一种全民性的活动,人们聚集在一起时就会开始跳舞。跳舞完全是出于内心的表达,是人类在生存发展的目标下刺激生命情调最直接、最强烈、最纯粹的表现。从表现形式上看,有集体舞、双人舞、独舞、三人舞;从舞者外貌上看,他们头戴兽羽、手持舞具,或披茅,或赤身。舞蹈造型质朴古拙,出土的铜鼓上就有舞人右臂弯曲、五指张开向上,左臂弯曲、五指张开向下的独特造型。从舞蹈内容上看,有表现狩猎生活的,有反映巫术祭祀活动的,也有抒发内心喜悦之情和生殖崇拜的,以及各种各样的图腾舞蹈。不仅如此,生活里的日常用品,狩猎用的矛、斧头等都可以成为舞蹈道具。由此可见,雄王时期的舞蹈活动相当频繁,当每个人都沉浸在舞蹈之中疯狂地宣泄生命情调时,这种集体的共振使舞蹈显得热烈壮观、惊心动魄。
2.生活与战争舞蹈
由于雄王时期人们需要获取衣食、抵抗外族的侵略以及掠夺弱小,因此狩猎和征战也是这一时期舞蹈表现的主要内容。舞蹈动作大多来自生产生活,雄王时期人们在用木杵脱粒的劳动生活的基础之上,创作了《舂米舞》,舞蹈动作有力,风格朴拙。还有《划船舞》,年轻女子在表演时用手臂做优美地摆舞着海浪的姿势;男子则拿着划桨排成长队,随指挥者行进、停顿、扭曲摆动并以怒吼伴唱,步伐狂野复杂,具有原始风采。此外,雄王时期人们将战斗中的一些强而有力的动作编成舞蹈用以吓退猛兽和鼓舞人心,例如矛舞,人们手持长矛,身披茅草,披发号叫而舞;盾舞,人们手持盾牌,配合矛而舞。雄王时期的舞蹈颇具原始魅力,其特点有:
(1)生活即舞蹈。舞蹈是原始人类生活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因而亦可称为“生活舞蹈”,因为人类生活是原始舞乃至整个舞蹈体系赖以产生和发展的根本原因和外在环境。舞蹈动作是生活动作的美化,舞蹈热烈壮观,强有力地宣泄生命情调。
(2)目的性明确。受生产力水平低下的制约,舞蹈大多目的性明确,而当时尚未出现“为艺术而艺术”的纯艺术;动作造型性强,棱角分明,具有野蛮遗风,其风格以自由奔放为主,带有原始性。
(3)以群舞为主。受生产力水平低下的制约,雄王时期人们的生产、生活、消遣、娱乐大多离不开群体,舞蹈也因此大多以群舞的形式呈现,表演形式比较简洁自由,不拘泥于规模和程序,结构简单、动作重复性高,具有强烈的社会性,以便让每位舞者都能找到某种归属感,从而有效地强化部落成员的群体意识。
(4)形式多样化。雄王时期的舞蹈包含了大量模仿动物甚至植物的舞蹈,其中既有满足自娱自乐的嬉戏之舞、表现人类骁勇善战的战争之舞,也有寄托人类精神追求的抒情之舞、希望子嗣昌盛的生殖崇拜之舞。
(5)道具众多,男女界限严明。人们生活、劳动中的用具,战争中的武器都可以用来跳舞。雄王时期的舞蹈作为男女劳作分工明确的产物,两性在舞蹈中大多分别作舞。
总之,雄王时期的舞蹈可谓越南的原始人类感觉方式、思考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最直接、最本能、最鲜明、最形象的身体形式与综合表现。
古代铜鼓上的舞蹈图
1F. 越南宾馆毫无隐私,男女混住一晚仅需20元,为什么导游说不要贪便宜
旅游是大家都喜欢的,也都是热门的行业之一。说到旅游就不得不提越南,越南近两年来是我们国人去的最为多的地点之一。去越南除了是出国以外,而且离家也比较近,当然物价也是合适的。但是出门住宿是一件大事情。越南宾馆男女混住只需20元一晚,但导游却劝告大家不要贪图小便宜。
总之大家不要贪图小便宜,住进这种毫无保障的酒店旅馆即可!换句话说,我们国家人人都有钱,自然也不会贪图便宜,住这种毫无保障的小地方。但还是要提醒大家。出门在外,旅行安全第一。
G. 越南民间舞蹈有哪些风格
越南是个历史悠久的多民族国家,54个民族在广大地区生息繁衍,都拥有自己的文化传统和舞蹈形式。同时,这些民族又在文化艺术上互相吸收、融合、互为影响,所以就逐渐形成既有共同特征又有本民族特色的越南民间舞蹈。越南民间舞蹈丰富多彩,种类繁多,既古老又年轻,在历史的发展中呈现出继承性、自娱性、群众性以及民族地域性。历史与文化等诸多原因,使越南民间舞蹈中仍有各种原始舞蹈遗存。例如,侏儒族祭稻米母的歌舞活动是自然崇拜万物有灵的残余。倮倮族人在葬礼时跳“倮倮舞”,表示对逝世先人的尊敬及思念,是祖先崇拜的遗存,并以此缅怀先人的业绩。越南民族众多,分布在越南各地,民间舞蹈具有地域性和民族性。例如,京族舞蹈优美恬静,感情内在含蓄,手的动作丰富,五指张开,形成特有的“五指轮花”形态,舞姿具有雕塑性。京族的服饰反映了越南地域文化的特色,京族人穿各种套头的衣服和长裙,上身束腰,突出身段,使女子显得婀娜多姿,下摆舒展,开叉至腰际,活动起来方便。京族人头戴斗笠,体现出一个民族的风尚习俗和节令性风俗,在漫长岁月的沿袭中形成了自己的风格。泰族地区孔雀较多,许多越南人民不但在家园中饲养孔雀,而且把孔雀视为善良、智慧、美丽、吉祥和幸福的象征,人们对它怀有崇敬之情。倮倮族以铜鼓为圣,遇盛大的节日会跳起铜鼓舞,铜鼓顾名思义,通体用青铜浇铸,状似圆坐蹲,中空无底,鼓腰向内曲缩,鼓边有四个“耳朵”,可以吊起来敲打。鼓手持双槌,右手敲鼓心,左手敲击鼓边,两手配合敲打。古拙的舞蹈和舞者至善的虔诚心理,使舞蹈保持着经久旺盛的生命力和浓郁的原始风韵。再如西原地区的嘉莱族,其舞蹈风格以豪放、剽悍为特征。嘉莱族人长期的狩猎生活以及受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的影响形成了强悍、矫健的体魄和桀骜不驯、勇往直前的性格。所以,嘉莱族舞蹈热情奔放、稳健有力、节奏欢快,具有粗犷、剽悍、质朴、庄重的鲜明特点。
歌舞结合、善用道具是越南民间舞蹈的又一特征。歌舞结合是最普遍的民间舞蹈形式。它具有载歌载舞、歌舞相间等特点。京族的“划船舞”、“百花舞”,克姆族人在新家落成时跳的“乔迁舞”,仡佬族的“兰翁舞”和“兰吞舞”等都属于载歌载舞、歌舞相间的形式。
道具舞蹈在越南民间舞蹈中具有悠久的历史,所使用的道具与表现形式都极为广泛、多样,人们通过道具增加了表演手段。舞蹈的名称多依所使用的道具而定,道具一般可分为劳动生活道具和其他道具两大类。劳动生活道具舞蹈是以劳动生活中所使用的物品或以实物制成道具进行表演的舞蹈形式。如表现生活情节的划船舞、舂米舞;以小型道具配合舞蹈表演不同人物形象的扇子舞、斗笠舞;用道具增强动态形象、节拍、音响效果的竹竿舞、芦笙舞、椰瓢舞、挲丹姆鼓舞等。比较有特色的要数莽族的钱棍舞,莽族人在长棍的顶端绑上铜钱,一般在春节跳钱棍舞,舞蹈强健有力,展现了莽族男人粗犷、坚韧的性格。其他道具的舞蹈,如与宗教相关的供奉舞、灯舞;与古代兵器有关的盾牌舞、矛舞、棍舞等。
民间舞蹈与民间风俗节日息息相关,南部的高棉族和占族的风俗习惯与柬埔寨高棉族的相近,华族习俗则与两广的汉族相似。春节是北方少数民族最重要的节日,其他如苗族的“七月七”、瑶族的盘王节、泰族的祭寨节和南方高棉族的泼水节、祭月节则是较具民族特色的节日。少数民族十分喜爱歌舞,岱依族和侬族在许多场合都要对歌、跳舞。
H. 史前时期越南的文化特征
全称为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是亚洲的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位于东南亚中南半岛东部,北与中国广西、云南接壤,西与老挝、柬埔寨交界,国土狭长,面积约33万平方公里,紧邻南海,海岸线长3260多公里,是以京族为主体的多民族国家。历史上,越南中北部长期为中国领土,968年正式脱离中国独立建国,之后越南历经多个封建王朝并不断向南扩张,但历朝历代均为中国的藩属国。19世纪中叶后逐渐沦为法国殖民地。1945年八月革命以后,胡志明宣布成立越南民主共和国,1976年改名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1986年开始施行革新开放,2001年越共九大确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越南共产党是该国唯一合法的执政党。越南也是东南亚国家联盟成员之一。
今越南境内在远古时代已有人类活动的痕迹。在谅山省的平嘉发现猿人牙齿、清化省的度山发现旧石器时期的工具。到中石器时期及新石器时期,北部地区出现过数种文化遗址,如“和平文化”(在和平省)、“北山文化”(在谅山省北山)等,当时的先民利用石器、竹木器、陶器等物品,从事狩猎及采集,但因这些文化的相关文物出土量少,未能全面反映当时状况。南部地区的东那江下游,曾于新石器时代后期与青铜器时代之间,出现聚落、作坊及墓葬遗址共80处,被命名为“新石器时代后文化”,年代约在公元前4500至2400年之间。该文化使用大量石器,主要是实用、装饰性不高的器物。越南北部发现了以铜鼓为主要特征的“东山文化”等公元前1000年到公元前后的史前文化。“东山文化”的出土遗物数量多,种类繁富,有铜器、陶器、玉器、石器、水晶、铁器、木器等。东山文化大量使用铜,例如制作铜鼓作为乐器,以及利用铜制农具,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东山文化也具有一定的航行技术,用划艇航行本土,并有较大型的船只,辅以天文知识作远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