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游记遗址 » 钟山老革命遗址

钟山老革命遗址

发布时间: 2021-01-01 12:45:54

A. 中国的革命老区都有哪些

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中央革命根据地、湘鄂西革命根据地、通海如泰革命根据地、川陕革命根据地等。

1、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湖南、江西两省边界罗霄山脉中段创建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经“三湾改编”后的秋收起义部队到达宁冈,先后在宁冈、永新、茶陵、遂川等县恢复和建立了党组织,发展武装力量,开展游击战争,领导农民打土豪分田地,建立红色政权,实行工农武装割据,创立了党领导下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2、中央革命根据地

中央革命根据地,亦称中央苏维埃区域,简称中央苏区,位于江西南部、福建西部,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全国最大的革命根据地,是全国苏维埃运动的中心区域,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党、政、军首脑机关所在地。

中央革命根据地是以赣南、闽西两块根据地为基础创建的。1927年11月至1928年3月,在中共赣西、赣南特委的领导下,赖经邦、李文林、古柏等领导赣西南地区武装起义,开创了东固、桥头等革命根据地。

1928年3月和6月,郭滴人、邓子恢、朱积垒、张鼎丞等领导闽西地区武装起义,创建了永定溪南革命根据地和地方工农武装。赣南、闽西的这些小块红色割据区域,奠定了中央苏区的基础。

3、湘鄂西革命根据地

湘鄂西革命根据地,位于湖南、湖北两省西部边界地区的湘鄂西革命根据地,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割据范围最大的三块红色根据地之一。鼎盛时期,湘鄂西革命根据地曾覆盖58个县市,拥有2万正规红军和近5万地方武装。2016年12月,湘鄂西革命根据地被列入《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

4、通海如泰革命根据地

通海如泰革命根据地位于长江入海口的北岸,邻近国民党反动统治的心赃地区,包括当时的南通、海门、如皋、泰县、启东、靖江、东台8县(含今海安、如东)和崇明等地,根据地中心区面积达125平方公里,人口约100万。

通海如泰一带地区临江靠海,水陆交通便利,一向有“南北咽喉”之称。境内河网纵横,湖荡棋市,芦苇丛生,气候湿润,土地肥沃,盛产稻米、棉花油料和鱼盐等特。19世纪中叶以后,国际资本帝国主义势力的入侵,给这一地区带来很大变化。

5、川陕革命根据地

川陕革命根据地,是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1932年12月战略转移到四川、陕西交界的大巴山区 ,在川陕边区党组织和广大劳动群众的配合支持下建立的一块苏维埃区域。“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第二个大区域。

川陕革命根据地的主要创建者是张国焘、陈昌浩、徐向前、王维舟。1935年3-4月红四方面军强渡嘉陵江,向川西转移,放弃了川陕革命根据地。

B. 请说五个革命遗址以及一个革命先辈事迹

延安革命遗址、瑞金革命遗址、北伐汀泗桥战役遗址、长汀革命旧址、刘公岛甲午战争纪念地,再加一个:平江起义旧址
喜欢周恩来总理,所以说一下这位前辈的事迹
一、一九一八年五月,段祺瑞政府和日本政府秘密签订了卖国的《中日共同防敌军事协定》,引起中国留日学生的强烈反对。加上日本神田乐板警察局长在演说中肆意侮辱中国,更使中国留学生义愤填膺,同日本政府展开了针锋相对的斗争,这一时期,周恩来经常在神田中华青年会谊的地下室里,撰写传单,翻译文件,印发宣传品,他在各种大小集会上发表爱国讲演,和留日的爱国学生一起示威游行,声讨、揭露日本帝国主义和中国军阀政府的罪行。中国留日学生的斗争,一次次遭到日本警察的镇压。周恩来原来同许多留日学生一样,把日本看作中国学习的榜样,想从中找到救中国的出路。现在他对日本越来越失望了,便毅然决定弃学回国“返国图他兴。”
二、抵制日货
一九一九年十一月十六日,正当爱国群众运动继续向前推进时,日本军国主义的暴徒又在福州打伤多名抵制日货的中国学生,并打死一名警察,造成“福州惨案”,举国为之震动。福建学生罢课抗议,各省市学生奋起响应,形成抵制日货运动的高潮。十二月十日,由天津男女学生共同组成的天津中等以上学校学生联合会(新学联)成立,号召抵制日货。十五日,周恩来作为新学联的执行科长,到天津总商会讨论抵制日货的具体措施。二十日,在南开操场召开有十多万人参加的国民大会,当场焚烧在街市检查所得的十多卡车日货。会后举行了示威游行。
三、请愿被捕
一九二○年一月,天津学联调查员在魁发庄洋货庄检查日货时,遭到日本浪人的毒打。当各界代表向直隶省公署请愿时,军警又毒打学生,并逮捕了各界代表马骏、马千里等二十多人。随后并查封天津学联和各界联合会所。当晚,周恩来主持在法租界维斯里堂地下室召开觉悟社秘密会议研究对策,决定举行更大规模的游行示威,由周恩来、郭隆真出面领导。一月二十九日,各校学生五六千人集合后,以周恩来为总指挥,奔赴直隶省公署请愿,群众公推周恩来和于方舟、郭隆真、张若茗四人为代表进去见省长,四人竟被逮捕。在公署门外的请愿学生也遭到武装军警镇压,重伤五十余人,造成天津“一·二九”流血惨案。当晚,周恩来等四名代表被押往营务处,他们沿途高呼:“同胞万岁!”“打倒卖国贼!”“誓死不屈!”等口号,街道两旁的群众无不为之动容。
这是周恩来第一次遭受反动当局逮捕。
四、风雨之舟
一九三七年十二月三十一日,长江汹涌澎湃,周恩来站立在甲板上,手扶栏杆,他要穿过雨雾迷朦的大江,再乘车到武汉大学去讲演。副官一再劝阻:今天风大浪急,过江有危险,建议他改日赴会,但是,他斩钉截铁地说:“这次应邀演讲不能改期,一定要按时去!”
因为他心里明白,此次赴武汉工作,任务十分艰巨。武汉三镇,水陆交通要道,自抗战以来,有着国内外各种政治势力,存在形形色色的“山头”与“码头”,要把各种进步力量团结在一起,形成统一的抗日救国力量。困难再多,也要克服,必须消除各种误解,扭转各种偏见,排除各种障碍,才能动员民众,组织民众,实行全民抗战,这就需要勇气和信心,要一点一滴地去工作。而武汉大学,堪称是湖北抗日宣传的先锋队,大学师生们思想活跃,需要鼓舞,也需要引导,必须毅然前往!
渡船在波涛滚滚的大江上颠簸了近一个小时,才靠上武昌的中华门码头。
五、动情让车
一九三七年十二月三十一日,周恩来渡过长江冒雨乘车到武汉大学做报告。刚到大东门外,前面一群人吵吵嚷嚷,不知出了什么事,警卫怕出意外,示意司机绕道过去,周恩来命令停车,并下车打听。一个神情激愤的中年人,指着额头淌血的同伴大声诉说:“先生们,大家评评,爱国有什么罪?抗日有什么罪?我们在这里张贴抗日救国的标语,一伙流氓竟然向我们扔石头,那些巡逻队,不但不帮我们抓坏蛋,反而说我们阻碍交通,扰乱治安,这年月还有没有公理?”原来,这些青年是爱国组织“民族先锋队”成员。
周恩来看了看墙上和地上的标语,走近那个受伤的人,用温和而坚定的语气说:“你们‘民族先锋队’的行动是对的,我支持你们,人民也会支持你们的!”接着回过头去对那位愤慨的中年人说:“你用我的车子,把这位受伤的同伴送到医院去包扎,要快!”这时警卫员说:“没了车,如何去武大?”周恩来看了看表,说:“还早哩,误不了,我们步行去。”于是迈开大步,与警卫员向珞珈山走去了。
六、盛赞三元里
一九三八年三月二十五日下午,周恩来参加了武汉学联成立的大会,会后立即被与会者围拢了。他同青年人一一握手,态度温和,语言亲切,这使青年们兴奋极了,如同老朋友一般,无拘无束地谈起来。他问他们是哪里人,到武汉习惯不习惯,在哪所大学,学什么专业。
周恩来问起一个外表黑瘦的男同学,“你是哪里人啊?”“我家住广州北郊三元里!”“好哇!你是三元里抗英人民的后代!三元里人民是英雄啊,他们不畏强暴,靠着拳头,大刀,三尖矛,组成了平英团,把有洋枪、洋炮的英帝国主义者打得狼狈不堪,真了不起呀!我们今天抗日救国,可得好好学习三元里人民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精神啰!”
那个黑瘦青年十分激动,他也谈起了当地人民中流传的抗英故事,大家听得津津有味。
围拢上来的人越来越多,都为周恩来的长者风度所吸引,久久舍不得离开。
七、武汉献金
周恩来出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副部长期间,努力利用合法条件为抗战做贡献。一九三八年六月下旬,他领导第三厅开展了“七七”抗战一周年纪念活动,其中包括“七七”献金。目的是通过宣传募捐来激发老百姓的爱国热忱和抗战决心。政治部以前搞过三天募捐,才捐得四千元。这一次盛况空前:早上,献金台前人山人海。周恩来和中共代表团、八路军办事处全体成员组成“中共献金团”,周恩来把他当月政治部副部长的薪金全部献出,毛泽东打来电报,献出他的国民参政员的月薪。五天中,献金人数达五十万以上,献金总额超过百万元。六座献金台,每台八个工作人员,后增加到二三十个。献金者有工人、农民、船员、店员、小贩、人力车夫。乞丐教养所全体乞丐绝食一日,把节约下来的钱捐献。当时有人说:“这次献金是中国兴亡的重大测验!测验结果,中国不会亡!中国一定复兴!”
八、献金台
为纪念“卢沟桥事变”一周年,国民政府采纳周恩来和第三厅的意见,在武汉三镇分别设立献金台,广泛开展“献金周”活动。
九时左右,周恩来带领献金队来到江汉失钟楼下,献金台就设在这里。这是一座用竹席、门板、长凳等临时搭起来的彩台,台子两边的立柱上贴着一副对联:“捐寸纱可显抗日志,献分银能表救国心。”台下两个红彩绸中间,挂一副横标:“有钱出钱,有力出力。”
台前站满了人,两列挤得弯弯曲曲的是象盘龙似的献金队伍,人们争抢着要看看政治部的周副部长。每个人手上都握着布袋、钱包、储蓄罐,神态专注地等待着,似乎手中握的不是钱币,而是一片爱国之心。一个小姑娘来到台前,双手将储蓄罐往台上送,由于个子太小,踮起脚尖也够不着台边儿,周恩来抱起她问:“这钱是哪儿来的?”小姑娘回答:“是我存下来的,我要献金,给前方打仗的叔叔们献金。”小姑娘双手捧着储蓄罐,恭恭敬敬送了上去。
台前的人群发出一片赞叹声,小姑娘很有礼貌地对周恩来说:“谢谢!”
接着周恩来又领着献金的群众高唱“大刀向鬼子头上砍去!”歌声久久在武汉上空回荡着。
九、越东题词
秋瑾,近代杰出的女革命家,号竞雄,别名鉴湖女侠。她堪称是绍兴人民的骄傲。她一九○四年挣脱封建家庭,赴日留学,投入革命潮流。归国后,力倡女权,鼓吹武装暴动,推翻满清统治。她在绍兴主持大通学堂,联络各地会党,组织光复军,与徐锡麟分头准备皖、浙两省起义,不幸被捕,宁死不屈:“秋风秋雨愁煞人”的绝命诗句,享誉中外。辛亥革命后,孙中山多次纪念秋瑾,鲁迅对她亦十分推崇。
一九三九年三月二十九日,周恩来借视察钱塘江南岸抗日防线之机,回绍兴“省亲”。他在同亲友和各界的交往中,屡屡讲解国内外的形势,勉励大家同侵略者斗争到底。此时,他多次提到秋瑾,号召家乡人民继承鉴湖女侠的革命精神、发扬女革命家不怕抛头洒血的斗争气概,共赴国难。他提笔飞书,写下“勿忘鉴湖女侠之遗风,望为我越东女儿争光”的豪迈题词。

C. 钟山风景名胜区的历史文化

钟山气象雄伟,地势优越,自古以来,即与南京的盛衰气息交融。古都南京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各方面的重大变化与发展,几乎都在钟山一带留存丰富的积淀,刻下清晰的印记。自六朝第一位帝王东吴大帝孙权开始,钟山即成为帝王陵寝及功臣勋戚的葬地所在;自六朝伊始,钟山又是江东佛教胜地;自六朝到近现代,钟山均为军事要冲,兵家必争之地;古往今来,多少文人雅士遨游钟山,留下脍炙人口的诗文篇章;特别是以洪秀全为领袖的太平天国运动和中国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期间,多少悲壮惨烈的战斗在钟山展开,多少英雄志士在钟山浴血奋斗。钟山,人文景观众多,历代风物荟萃,琳琅满目,错落有致,掩映在苍松翠柏之中。钟山,是古都南京的骄傲,是古都南京的圣地。
钟山风物,当以孙中山先生的陵墓及其附属纪念建筑群为最。中山陵,位于紫金山中茅山的南坡,前临平畴万里,后拥苍崖千丈,由中国著名建筑师吕彦直设计,融汇中国古代与西方建筑的精华,庄严简朴,别创新格。墓地全局呈“警钟形” 图案,寓“使天下皆达道”之义。陵墓建设自1926年1月破土动工,至1929年6月1日奉安大典,主体工程历时三年多,到1931年全陵工程次第落成。环绕中山陵的主体建筑,还有一系列纪念性建筑,如为便于孙中山先生家属守灵而在陵墓后上方建造的永慕庐、存储奉安大典纪念物品的奉安纪念馆以及宝鼎、音乐台、流徽榭、仰止亭、光华亭、行健亭、藏经楼等,都是当时各界人士和海外华侨为缅怀孙中山先生而捐资建造的。为了纪念中山先生,还在中山陵园区内建立了享誉中外的中山植物园及陵园温室等。中山陵两侧,长眠着近代民主革命时期的一些风云人物,如孙中山先生的亲密战友和国民党政要等。1928年,国民政府决定在中山陵东侧的灵谷寺址改建国民革命军阵亡将士公墓,增建牌坊、纪念堂及纪念塔。在由灵谷寺无梁殿改建的纪念堂内,镌刻着北伐、抗日诸役阵亡将士姓名军衔,据计当时共刻碑10块,有人名33000多个。钟山北麓,还有座庄严肃穆的航空烈士公墓,墓碑上刻着3306位为抗日而捐躯的中、美、苏等国烈士姓名。
与中山陵建筑群前后辉映的是明孝陵建筑群。明孝陵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及马皇后的陵墓。陵园占地广大,陵垣周长达22.5公里,从下马坊到独龙阜宝城,纵深2.5公里,是明代帝陵中规模最大的一座。整个建筑群分为两部分:从下马坊开始,经禁约碑、神烈山碑、大金门、神功圣德碑碑亭、御河桥、石象生、石望柱、石翁仲到棂星门,是孝陵引导部分神道。过棂星门向东北折,才进入陵园的主体建筑,依次有金水桥、文武方门、孝陵门、孝陵殿、内红门、方城明楼,直到宝城。地宫即位于宝城之下。明孝陵的神道长达2400米,曲折幽深,其中部转弯处为孙权陵墓所在的梅花山, 神道绕过山麓,呈S形,与历代帝王陵墓前开阔直达的神道形制迥异。明孝陵地面木构建筑物虽均毁于兵燹,但总体布局气魄恢宏,尚存建筑雄伟壮观,石刻砖雕,图案清晰,技艺高超。特别是尚未发掘的明太祖及马皇后墓室,在数百年来‘朱元璋下葬,南京十三个城门出棺材等民间传说、裨史杂记的渲染下,更具神秘的色彩。明太祖朱元璋亲自选点,在钟山之阳督造营建了规模宏大的明孝陵,还对那些追随他百战沙场、创基立业的开国功臣“赐葬钟山之阴”,形成“山外诸峰列侍臣”的布局。史书记载钟山之阴共葬十余位明初开国功臣,丰碑乔木,陂陀相接。至今保存基本完好的有中山王徐达、开平王常遇春、歧阳王李文忠、江国公吴良、海国公吴祯、皖国公仇成等人的墓葬。石兽错落,翁仲杂陈。
在钟山风物中,历史最为悠久的为佛寺建筑。在六朝时期,钟山寺宇达70余所,梵宫刹宇林立,钟磬之声相闻,“多少楼台烟雨中”。岁月沧桑,历代迭有兴废,至今仅山左之灵谷寺犹具规模。特别是灵谷寺中的无量殿形制高大,全用砖砌,不用寸钉片木,因故又称无梁殿,为国内现存同类建筑中时代最早、规模最大者。钟山其余寺庙,大多荒废,如梁武帝普通元年(520年)在钟山绝顶兴建的大爱敬寺,最为宏丽,梁武帝萧衍曾亲往游览赋诗,昭明太子萧统和之。该寺后毁于战火,至今犹可见其遗址。钟山现存宗教建筑,如无量殿、宝公塔、志公殿、定林寺等,均为重要的历史遗迹,唯多后代重建。然钟山绝顶或半山溪谷之间,时见颓垣遗基,古寺废址,六朝钟山佛寺全盛景象,可见一斑。
钟山文化遗迹亦颇具特色。就碑刻而言,唐代大画家吴道子作画、大诗人李白作赞、大书法家颜真卿所书的宝志和尚像赞碑,即世称“三绝碑” 者,素负盛名,原建钟山独龙阜,后随灵谷寺迁往今址。坟头村附近的阳山碑材,即明成祖朱棣下令开凿,原拟作为刻制孝陵神功圣德碑的碑材,其碑额、碑身、碑座硕大无比,通高73米,总重量达1.5万吨,堪称“绝世碑材”。钟山第三峰上,建有中国第一座现代化的天文台,还保存浑仪、简仪、天球仪和圭表等珍贵文物,均为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天文仪器。此外,钟山北高峰上梁昭明太子读书台、南宋著名爱国诗人陆游雨中游钟山定林寺的摩崖题刻、明代紫霞真人隐居的道家“第三十一洞天”等处,均为钟山胜境,具有浓郁的文化气息。
南京是中国著名古都,历史文化名城,在其长达2600余年的建城历史中,尤以六朝、明代初年及近现代为其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三个黄金时期,而留存在钟山的名胜史迹、纪念建筑,亦以这三个时期最为集中突出。钟山风物,是南京悠久历史的见证。

D. 山西有哪些红色遗址

此次普查革命遗址较为集中的是晋中和长治。晋中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共中央北方局、八路军总部(前方总部)、八路军第一二九师师部、晋冀鲁豫边区政府等高级党政军机关活动时间较长的地区,有536处革命遗址。长治市是革命老区,是太行、太岳敌后抗日民主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上党战役的发生地,现发现遗址519处。在革命遗址类别中,重要党史(历史)事件和重要机构旧址有1412处,重要党史(历史)事件及人物活动纪念地有727处,革命领导人(重要人物)故居有218处,烈士墓有197处,纪念设施有554处。其中,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有麻田八路军总部纪念馆、黄崖洞保卫战烈士陵园、白求恩纪念馆、朱德总司令在陵川旧址、刘胡兰纪念馆、晋绥边区革命纪念馆、晋绥解放区革命烈士陵园、晋绥军区司令部遗址、晋西北行政公署遗址等。

E. 绍兴有哪些革命遗址

卷35 第三章 近现代革命遗迹

清咸丰十一年至同治二年(1861~1863),太平天国革命军进驻绍兴,遗有来王陆顺德府第及壁画4处,于诸暨留下一幅《劝谕》。光绪三十一年(1905)起,光复会骨干徐锡麟、陶成章、秋瑾等,以绍兴为革命活动基地,为联络同志,培养干部,所创大通学堂等,至今保存完好。民国时期,绍兴为中国共产党领导浙东革命斗争活动中心地区之一,创建基层组织,发动民众抗日,成立民主政权,遗踪遍及各县。
本章所载,计太平天国遗迹6处,辛亥革命遗址及纪念建筑6处,新民主主义革命遗址及纪念建筑11处。

第一节 太平天国遗迹

越 城
来王殿 位于下大路。清代建筑,以太平天国将领来王陆顺德府第而得名。原屋规模宏大,日军侵华时被毁。存门厅、第二进前石库门楼及西厢房。
门厅南向。面宽九开间,现存明间及西侧四间,残余部分宽19.60米、深6.80米。 石库门楼天盘石硕大,额坊有人物浮雕,两侧石柱有云龙纹彩绘。西厢房面宽10.45米 、深6.05米,保存尚完整。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李家台门太平天国壁画 台门位于都昌坊路。明晚期建筑。坐北朝南 ,砖木穿斗式结构。原有四进,存第三进中厅。
壁画在中厅明间东、西壁上和退堂屏门上,清咸丰十一年至同治二年(1861~1863),太平天国革命军驻绍兴时绘。每壁4幅,高4.80米、宽9.20米。东壁,中间两 幅为神话故事,南侧一幅为凤凰、麒麟,北侧一幅为大象、狮子;西壁为八仙图。屏门上绘团龙。画面墨绘敷色,色彩浓重、清晰。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探花台门太平天国壁画 台门位于萧山街。明代建筑。探花谢丕府第 。坐北朝南,砖木穿斗式结构。原有五进,现存门斗和第二进石库门。壁画作于清咸丰十一年至同治二年(1861~1863)太平天国革命军驻绍兴时,共6幅:第二进明间楼下东、西两壁各3幅,均宽6.30米、高2.85米。南侧2幅左右对称,绘凤凰飞天;其余4幅为水战图、陆战图和神话故事等。画面人物众多,墨绘敷色,色彩浓烈。屏门彩绘云龙图案,高2.85米、宽4.40米。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高家台门太平天国壁画 台门位于昌安直街。清代建筑。坐西朝东,共三进。壁画作于清咸丰十一年至同治二年(1861~1863)太平天国革命军驻绍兴时期,绘于第二进大厅东侧山墙,云龙图案。因经石灰多次涂刷,仅隐约可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凌家台门太平天国壁画 台门位于前观巷。清代建筑。坐北朝南,共三进。壁画作于清咸丰十一年至同治二年(1861~1863)太平天国革命军驻绍时, 绘于第一进明间天花板,云龙图案。画面长4.40米、宽2.50米,剥蚀严重。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诸 暨
宣何公馆太平天国革命军《劝谕》
公馆位于诸暨红桥乡宣何村。明 代建筑。《劝谕》书于门楼内壁,系太平天国革命军于清咸丰十一年(1861)所书宣传标语。柳体楷书,朱色,正文四竖行,行30字,共110字。款文竖行14字,径5×4 厘米。因风化,笔划已剥蚀。文为:“雄师到来临,尔民不须惊。放胆在屋内,何必据山林 。我国最爱民,只喜那鸡(豕)。财帛吾不取,妇女不奸淫。尔等胡乱行,聚众成匪群。伊乃自作祸,免得受(极刑)。谕尔细细听,休更(跟)鞑靼行。胡儿山河末,快为天国民。吾今(细)尽言,尔民自详(忖)。早早来投顺,家业免刁零。尔为我国民,共享乐升平。太平天国辛酉拾壹年玖月拾陆日。”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第二节 辛亥革命遗址及纪念建筑
越 城
大通学堂 全称大通师范学堂。校址原为贡院,清代改作豫仓。位于胜利路。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九月,徐锡麟、陶成章等为联络同志,培养军事干部而创办,系光复会在浙大本营。三十三年,秋瑾接办。七月,徐锡麟安庆起义失败。秋瑾被捕,学校受查封。大通学堂原有房屋50余间,其主体建筑坐北朝南,东、北、西三面为操场。中轴线上共三进:第一进门厅,5间,门厅正中悬“大通学堂”匾额;第二进礼堂,今辟为光复会史迹陈列室;第三进为“徐社”,系徐锡麟生平事迹陈列室。三进之间,有长廊 相连,长47.32米、宽1.57米,为当年学生雨天练操之所。东、西两轴线上,原各有四进平房,每进五开间,东西对称,布局规整,今存部分。东轴线第一进西首间为秋瑾工作室,亦为秋瑾被捕处。1980年修复,按原状布置。1982年开放。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秋瑾纪念碑 位于解放北路轩亭口,即秋瑾就义处。民国19年(1930)建。通高7米。碑座两层,呈正方形。下层边长3米,四周设水泥栏杆。碑座正面(西面)刻有蔡元培撰、于右任书《秋先烈纪念碑记》。碑座承托碑身,镌张静江书“秋瑾烈士纪念碑”鎏金大字。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风雨亭 位于府山西巅。民国19年(1930)为纪念秋瑾烈士而建。以烈士就义前绝笔“秋风秋雨愁煞人”(一说“秋雨秋风愁煞人”)而名。亭为八角攒尖顶,正面(东面)上方悬田桓手书“风雨亭”匾,两边石柱刻有民国5年(1916)孙中山莅绍致祭烈士所撰挽联:“江户矢丹忱,感君首赞同盟会;轩亭洒碧血,愧我今招侠女魂。”1981年重修。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陶社 在东湖公园内。民国3年(1914),绍兴各界人士为纪念 陶成章烈士,将原东湖通艺学堂改作烈士祠,名为陶社。5年8月,孙中山亲临陶社致祭。抗日战争时,毁于战火。1981年重建。南向,三间三进。屋面青山,门临碧水。正中悬孙中山题“气壮山河”匾,两侧悬长联:“半生奔走,有志竟成,开中华民主邦基,君子六千齐下拜;万古馨香,于今为烈,是吾越英雄人物,湖山八百尽增光。”室内陈列陶成章事迹。
徐社 在大通学堂内。民国元年(1912)6月,绍兴各界人士为纪念徐锡麟烈士,于下大路建徐公祠;同年,建立徐社,设徐公祠内。日军侵绍时被毁。徐社系民间集社,有社员200余名。自徐社成立至民国30年绍兴为日军侵占止,每年均举 行公祭。1982年,于大通学堂复设徐社。社厅正中悬挂田桓手书“徐社”匾额,有陈列室三,陈列徐锡麟所用手枪、刺刀及就义血衣等。东梢间后壁嵌蔡元培撰《徐烈士祠堂碑记》。

绍 兴
热诚学堂 位于东浦镇。清光绪三十年(1904),徐锡麟创办,以徐氏撰联:“有热心人可与共学,具诚意者得入斯堂”取名,学堂提倡军训,实行男女同校。三十三年,徐锡麟安庆起义失败,学堂一度受损。民国4年(1915),教学楼毁于大火,后以徐锡麟抚恤金重建。
学堂门厅西向,三开间,面宽14.25米,进深6.50米;石库门上方嵌石碑一方,横书阳刻“热诚学堂”。教学楼为西式建筑,坐北朝南,八开间,二层楼屋,面宽29.80米,进深8.95米;正中两间辟作“徐锡麟纪念堂”,入室上方悬徐生翁书“徐锡麟纪念 堂”匾额,室内陈列徐氏生平史料。北侧之徐锡麟藏枪小池为曲尺形,明池长7.85米、 宽5.90米,暗池长10.95米、宽1.80米。学堂今称东浦镇热诚小学。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诸 暨
中山纪念塔 位于城南苎萝山东麓今市人民医院住院部内。民国15 年(1926)建。台基正方形,边宽5.50米,四周置栏板和望柱;塔座上层正方形, 边宽0.80米、高1.18米,下层六角形,边宽0.60米、高0.50米;塔身三角形,高2.50米,一面竖镌隶书“孙中山先生纪念塔”八字,另两面分别镌刻:“民国十五年五月诸暨县民众捐造”和“民国十九年十二月诸暨县建设委员会重修”。均楷书阴刻。 1985年5月,县文物管理委员会再次重修。

第三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遗址及纪念建筑

绍 兴
后堡桥革命标语 后堡桥位于樊江乡后堡村。桥为梁式结构。主桥东西向,单孔,长15米,净跨4.60米,桥面宽2.15米。
标语书于主桥东西两侧桥墩内侧,文为“誓复失地”、“冲过钱江”。隶体,字径55×55厘米,为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皋北抗日自卫大队队长朱铁群所书。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上 虞
中共上虞县直属支部成立处 位于谢桥乡谢家桥村。民宅。东向三开 间,面阔7.30米,进深5.60米。青瓦粉墙,原系叶天底书房。民国15年(1926)7月16日,中共上虞县直属支部成立于此,并作为活动场所。27年2月,叶天底被捕后停止使用。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上虞县民主政府旧址 位于丰惠镇东大街。原系文庙,今存大成殿、 东厢房和泮池。殿南向,重檐歇山造,五开间,面阔22.10米,进深19.90米。厢 房硬山式,平屋五间。池半月形,中架三孔平板石桥。民国34年(1945)4月20日 ,上虞县民主政府在永徐乡三益小学成立。6月30日,新四军解放上虞县城(丰惠镇),民主政府迁入文庙。9月底,新四军浙东纵队奉命北撤,民主政府工作终止。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北撤会议旧址 位于丰惠镇世济弄。有楼房与后厢两进,南向。楼房五开间,单檐硬山造,阔21.50米、深12.80米;后厢平屋三间。民国34年(1945)9月23日,中共浙东区党委扩大会议在此举行。会议决定奉中共中央指示北撤,并部署北撤后工作。9月27至30日,中共浙东区委与浙东新四军分批从后海登船北撤。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夏盖山摩崖题刻 夏盖山位于盖北乡与谢塘镇之间,海拔168米。 石刻位于山顶西侧面北石崖,为抗日战争前期一些进步团体所题刻。自西向东依次为:草书 “前进中华民国二十五年六月十日 上虞三进小学童子军团题”;隶书“还我山河 二十七年一月一日 海啸剧团一周纪念 全体团员举行谈心会于此 敬题四字藉作自勉”;隶书 “卧薪尝胆 湔雪国耻 中华民国二十五年五月九日 中国青年励志会浙江上虞分会旅行团题”。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嵊 县
中共嵊新奉中心县委旧址 位于小柏乡东林村王氏宗祠。民国34年(1945)2至9月,嵊(县)新(昌)奉(西)中心县委驻地。
宗祠坐北朝南,共三进,晚清建筑。民国23年(1934)2月24日,浙东行署委员会决定 将奉西区划归嵊新县委领导。嵊、新县委改称嵊新奉县委,下辖里东、上东、下东、新北、奉西五区,县办事处即由里东迁入东林王家祠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诸 暨
诸暨北区苏维埃政府旧址 位于阮市镇,即原阮家埠育婴堂。民国19年(1930)4月,诸暨北区苏维埃政府在此成立。今存楼房3间。
民众图书馆 位于西江乡斗门村西经堂山脚。民国建筑。坐北朝南, 临池而建,平屋一楹三间,通面宽11米,通进深6.30米;前檐设廊。硬山造。
民国22年(1933)中共诸暨地方组织创建,馆分藏书、阅览、借书三室。原有藏书2万余册,1956年,大部送交省图书馆收藏。“文化大革命”期间遭破坏,图书及设施荡然无存。1986年,集资重修。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革命烈士纪念碑 位于城关镇鹞鹰山东麓。1978年8月始建,1982年10月竣工,建筑面积944平方米。碑身高7米,条石砌筑,中镌赵朴初书“革命烈士纪念碑”七字,碑座承托。平台与台基间有垂带踏跺10级。台基四周筑栏板和望柱 ,望柱柱头浮雕仰覆莲瓣纹。纪念碑至山麓铺设垂带踏跺284级。
齐村惨案纪念碑 位于化泉乡齐村。为纪念民国33年(1944)3月30日被日伪军杀害的48位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而建。碑高6米,石块叠砌,上镌“ 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八字。台基面积70余平方米,从地面至墓台铺设垂带踏跺14级。

F. 什么叫革命遗址

与革命事件有关的地点并且该地点能突出地体现革命的痕迹或意义,比如某次战斗的指挥所,南泥湾开荒出来的田地,

G. 你去过哪些红色革命遗址旧址简述你的学四史小计划

南京雨花台

六朝雨花凝天地神韵,一部青史铸千秋圣台。来到雨花台陵园前,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这句话。如果说云光法师感动上苍,落花如雨。那么我是不是也应该掬一捧来自心灵的鲜花,虔诚得如同一个固执的朝圣者,来到这里感受落花如雨……是高大的烈士就义群雕,是巍峨的忠魂亭,那些血与火的时代早已远去,然而我们始终不能忘却,那些为祖国、为人民牺牲的革命烈士,在历史的长河中永垂青史,在我们的心中镌刻下:“精忠报国”的豪壮志愿。

H. 下列民国遗迹位于钟山风景区的有() a.辛亥革命人马冢 b.中山陵 c.粤

钟山风景区是中国著名的风景游览胜地、首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首批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专、中国旅游属胜地四十佳,全区包括84个可供观光游览的景点,分为明孝陵景区、中山陵景区、灵谷景区、头陀岭景区和其他景点五大部分。
钟山位于南京东北郊,自古被誉为江南四大名山,因山顶常有紫云萦绕,又得名紫金山。有钟山龙蟠的美誉,是南京名胜古迹荟萃之地,亦是全国生态文化示范地、世界文化遗产所在地。
钟山以"龙蟠"之势,屹立在扬子江畔,饮霞吞雾,历经千年而郁郁葱葱,纳十朝君王和英雄豪杰而松青柏翠,融多元文化和数种天工而卓然于众山之中,囊"六朝文化、明朝文化、民国文化、山水城林文化、生态休闲文化、佛教文化系列于一山之中,是为"中华城中人文第一山"。

I. 福建老区革命遗址是哪一年

福建老区是——1926年
平静之中的满腔热血,平凡之中的伟大追求,平常之中的极强烈的责任感

J. 中国革命遗址有哪些

井冈山革命遗址、大南山革命遗址、延安革命遗址、茶陵革命遗址、浮山革命遗址等。

1、井冈山革命遗址

井冈山革命遗址,位于江西省吉安井冈山市境内,地处江西、湖南两省相交接的罗霄山脉中段,四周环绕高山,中部多盆地,平均海拔1000米。

1927年10月,秋收起义失败后,毛泽东率领部队挺进井冈山,在井冈山创立了全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根据地以茨坪为中心,拥有宁岗、永新、莲花三县和吉安、安福、随县、酃县的一部分,方圆275公里。井冈山革命遗址主要集中在江西省井冈山市的茨坪、茅坪、大小五井及五大哨口等地。

196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2年,国务院批准井冈山为第一批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

2017年12月2日,井冈山革命遗址入选第二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名录。2017年12月2日,入选第二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名单。

2、大南山革命遗址

大南山革命遗址位于广东省汕头市,大南山潮南区红场镇雷岭镇处,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革命根据地,尤其是红场镇,被定为汕头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场是二战时期革命根据地,有着光荣的革命历史。

大南山革命遗址现有革命旧址红场、红宫、石刻革命标语被列为广东省重点保护革命文物单位。

红场镇原名“石船”,1961年为纪念革命旧址“红场”而改称红场。红场是二战时期革命根据地,有着光荣的革命历史。早在民国17年(1928),红场已是东江革命根据地。

红宫原为红场镇林招村李氏祖祠,是红军47团成立和潮阳县革命委员会成立的旧址,也是彭杨军校第四分校的校址。

大南山石刻革命标语分布在大南山腹地。对于研究大南山土地革命历史具有较为重要的保护价值。

3、延安革命遗址

延安革命旧址,位于陕西省延安市。1937年至1947年,延安一直是中共中央所在地和陕甘宁边区首府,是中国革命的指导中心和总后方,是革命圣地。

延安革命旧址包括凤凰山中央中央旧址、杨家岭中共中央旧址、枣园中共中央书记处旧址、王家坪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旧址、八路军总司令部旧址、陕甘宁边区政府旧址等。

以及陕甘宁边区参议会、延安宝塔、桥儿沟鲁迅艺术文学院(六届六中全会旧址)、南泥湾、清凉山新闻出版部门旧址、中共中央党校、中共中央西北局、陕甘宁边区银行、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旧址等遗址。

196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6年9月,延安革命旧址入选“首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名录。

4、茶陵革命遗址

茶陵是中国第一个工农兵政府诞生地,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和斗争中,为新中国的诞生作出了重大牺牲,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和宝贵的遗产。据统计,第一、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茶陵的革命纪念旧(遗)址有近100处,其重要遗址有7处。

5、浮山革命遗址

位于桐城东乡,第一次大革命失败后,上海、安庆的部分共产党人,转移到浮山,继续从事地下斗争,因而当时的浮山成为安徽省的一个革命活动中心。

周恩来总理曾说:“浮山地处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前哨,浮山中学不同于一般的学校,它是该地区革命活动的中心。”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井冈山革命遗址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大南山革命遗址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延安革命遗址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茶陵革命遗址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浮山革命遗址

热点内容
一部国外电影,一个老男人骑个摩托车 发布:2024-08-19 09:13:10 浏览: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么电影 发布:2024-08-19 09:03:17 浏览:374
变形金刚撒谁家的 发布:2024-08-19 08:43:06 浏览:478
美国男电影双胞胎 发布:2024-08-19 08:42:20 浏览:764
黑人橄榄球少年收养电影 发布:2024-08-19 08:25:26 浏览:918
夏目哉大片 发布:2024-08-19 08:09:22 浏览: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电视剧是,的英语 发布:2024-08-19 08:07:54 浏览:654
电影检索 发布:2024-08-19 07:48:52 浏览:198
谁有视频 发布:2024-08-19 07:41:55 浏览:141
成龙香港鬼片电影大全 发布:2024-08-19 07:39:46 浏览: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