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游记遗址 » 遗址博物馆的特征的是

遗址博物馆的特征的是

发布时间: 2021-01-01 13:20:00

⑴ 北京猿人遗址博物馆现状是怎样的

博物馆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事业实体,其本质在于不断地揭示、保存藏品自身价值和最大可能地实现藏品社会价值的过程。博物馆学不是一个孤立的科学领域。它与许多学科有着多方面密切的联系。这是博物馆学的一个特点。在众多类型的博物馆中,遗址性博物馆是其中一类。遗址博物馆即是博物馆学和考古学密切联系的产物,利用博物馆的功能充分展示考古的成果。

⑵ 世界四大文明古国是哪四国

四大文明古国,是我国对世界四大古代文明的统称,它们分别是古巴比伦、古埃及、古印度和中国。它们分别对应的是四大文明发源地,两河流域、尼罗河流域、恒河流域以及黄河流域。不过在国际上,一般说的是五大文明古国,其中还包括一个古希腊。也有人认为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也算是文明起源地,所以古美索不达米亚,在一些国家也被认可是古文明之一。实际上古巴比伦就在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两者可以说是同一个文明。

3、仅存的

目前仅存的国家就只有华夏,而其他文明不是消失就是被其他国家取代、分裂。像是古巴比伦,文明早就消失了。古埃及和古印度,在古代就是经常发生战争的地方,现在被分成了很多地区。

⑶ 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融合的例子

上海外滩建筑群就是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融合的典型例子。

上海外滩建筑群位于上海市区黄浦江滨外滩一带,遍布着一幢幢不同国家风格的西式建筑群,故有“世界建筑博览会”之称。

上海外滩建筑群包括古典主义风格的亚细亚大楼(1915年),英国古典式的上海总会大楼(1911年)、欧洲古典折中主义的海关大楼(1925年),仿意大利文艺复兴风格的汇中饭店大楼(1906年),装饰上采用中国传统建筑风格的中国银行大楼(1937年),百老汇大厦(1934年)等。

(3)遗址博物馆的特征的是扩展阅读:

上海外滩建筑群特色

外滩的精华就在于这些被称为“万国建筑博览”的外滩建筑群。有人说“外滩的故事就是上海的故事。”外滩那一座座钢筋水泥的楼宇,不正讲述着旧上海滩如梦般繁华的往事。

北起苏州河口的外白渡桥,南至金东路,全长约1500米。著名的中国银行大楼、和平饭店、海关大楼、汇丰银行大楼再现了昔日“远东华尔街”的风采,这些建筑虽不是出自同一位设计师,也并非建于同一时期,然而它们的建筑色调却基本统一,整体轮廓线处理惊人的协调。

被誉为“外滩第一楼”,建成于1906年,原名麦克波恩大楼。其高8层,建筑面积11984平方米,占地1739平方米。大楼外观具有折中主义风格。立面为横三段、竖三段式。底段与上段均为巴洛克式造型,中段为现代主义建筑风格。大楼气派雄伟,简洁中不乏堂皇之气。

⑷ 世界第八大奇迹是什么

世界八大奇迹是广泛流传于中国大陆的说法,指的是国际公认的世界七大奇迹(按建造时间从先到后):

1、埃及胡夫金字塔、

2、巴比伦空中花园

3、阿尔忒弥斯神庙

4、奥林匹亚宙斯神像

5、摩索拉斯陵墓

6、罗德岛太阳神巨像

7、亚历山大灯塔的基础上,

8、中国的秦陵兵马俑。

⑸ 简要描述北京人的生活环境是怎样的

北京人生存的地区有大片森林和水域,气候温暖湿润。这里常有动物出没,如梅花鹿,野马等,也有丰美的水草。北京人用石块、兽骨和鹿角等制作各类工具。他们制作石器的技术比较成熟,采用不同的打制方法,制作成不同类型的工具。如尖状器、刮削器、石锤和石砧等。

使用这种打制石器的时代,叫做旧石器时代,北京人使用这些工具猎取动物,采集植物果实。他们结成群体生活在一起,共同进行获取食物的劳动,他们用火烤着东西吃,晚上睡火边,这样可以取暖,还可以赶走野兽,因为野兽怕火。

周口店一带,深林茂密,野草丛生,猛兽出没,北京人用锤击、砸击的方法,将石块敲打成粗糙的石器,出土的有砍斫器、刮削器、雕刻器等,把树枝砍成木棒,凭着极原始的工具同大自然进行艰苦的斗争。

只靠单个人的力量,无法生活下去,因此,他们往往几十个人在一起,共同劳动,共同分享劳动果实,过着群居生活,形成了早期的原始社会。

(5)遗址博物馆的特征的是扩展阅读

古人类学家根据北京猿人遗址出土的北京猿人骨骼化石,按解剖学原理并参照猿类解剖学知识,不仅复原了北京猿人头骨,而且得出北京人的体态特征。

1、头骨

北京猿人头骨的特征是前额低平,不像现代人那样凸起,眼眶上缘有两个互相连接的粗大眉骨,像房檐一样遮盖着两眼,脑壳很厚,大约比现代人要厚一倍。现代人的头盖是上部膨大,下部窄小。而北京人的头骨恰恰相反,它是靠下部膨大,上部收缩,形成馒头状。

2、脑子

北京猿人的脑子大约只等于现代人平均数的80%。北京猿人的嘴巴特别向前伸。北京猿人还有宽的鼻骨和高的颧骨,颧骨又是朝前的,表明他们有宽的鼻子和低而扁平的面孔。

北京猿人的脑颅比现代人小。古人类学家根据北京猿人头盖骨推算出北京猿人的脑量:其中一个生活在23万年前的男猿人脑量大约是1140毫升。

生活在大约40万年前的头盖骨共发现5个,其中两个男人的脑量分别是1225毫升和1015毫升,一个女的脑量1015毫升,一个不能判定性别猿人的脑量是1030毫升,另有一个小孩。由此推断,大约生活在40万年前的北京猿人平均脑量为1088毫升,而现代人脑子的体积平均约为1350毫升。

3、牙齿

北京猿人的牙齿比现代人的牙齿粗壮得多,齿面的构造也比较复杂,但和猿类相比,又显得弱小和简单。

4、肢骨

北京猿人的肢骨,相对地说比头部进步,基本上已经具有现代人的形状了。大腿骨在大小、形状、比例和肌肉附着的地方都和现代人相似,但又有若干原始性质。现代人大腿骨中部前后直径大于左右直径。

而北京猿人大腿骨中部则是左右直径大于前后直径。北京猿人上臂骨也具有现代人形状,只是骨壁比较厚,髓腔较小。由于劳动,北京猿人上臂和手的灵活程度已相差不远,已经能够自由运用两手进行劳动,动作基本和现代人相似。

⑹ 青铜器的文化内涵

在各种青铜器中,商周时期系以动物纹居多,其中又以饕餮纹为主,且多为头部的正面形象,其基本特征是:中为鼻梁,或铸宽大的鼻梁,或以狭窄的扉棱为鼻梁,抑或以器物的棱角为鼻梁。其区别在于晚上的鼻梁上有的带有菱形纹,而西周早、中期兽面纹的鼻梁上绝大部分有菱形纹。鼻两侧有对称的目,或呈圆形,或呈椭圆形,这就是早、中期所具有的特点。而晚期至周初则呈“臣”字形目。至西周晚期,饕餮纹开始退居次为,目惟有圆睛,目侧有耳,早、中商至周初的目两侧未见叶片形耳,而晚商至西周早、中期则有之。上部为额,额两侧有角,或是外卷型角,或是内卷形角,或曲折角,抑或为牛角、鹿角等。后为晚商角形。下部为口、腮。口的变化较大,有的口向外扩张呈正方形,有的露以或两个獠牙,有的口部还带有刺形,时代愈晚特征愈明显。饕餮纹两侧各有向上弯曲的躯干。躯干有长有短,有的上下双层。或对称或不对称。尾端有的向上,有的向下。商代多见单尾卷曲,躯干下面带爪。一般而言,商代饕餮纹的主要特征是额上两个大角以外卷型和曲折形居多,目侧耳小而圆润,两侧利爪小,短。此外,从纹饰的构图于布局看,早、中商时期的花纹为单层,无地纹,即有主纹。且往往见器表的中间留白,即不是通身饰满花纹。晚上始出现地纹,乃至出线了三层花纹,即主纹(鼓出的粗纹)、地纹(衬托主纹的纹饰)、细纹(在主纹上雕刻的阴道花纹)三层。故胎多厚。刻纹多深,主纹多凹,多呈对称,对称中间有一个重点,或以饕餮纹为之,或以器物的扉棱为之。西周早期的铜器纹饰仍以饕餮纹、龟纹、夔纹、龙纹、鸟纹、蝉纹、蚕纹等多种动物纹居多,几何纹次之。至晚期,动物纹退居作陪衬地位,而以环带纹、鳞纹、窃曲纹、瓦纹占据主导地位。而且纹饰罕见用三层纹饰,亦不见以云雷纹为地纹衬托主纹。此间的纹饰也渐趋简单朴实,构图也少见对称,中点的章法,同时纹面与器面平,罕见凸出的粗纹,这是西周铜器纹饰显著的时代风格。春秋战国铜器的纹饰,系以粗大的蟠螭纹、细小的蟠虺纹、绳纹、贝纹、鸟兽纹居多,且多为袋状。此间纹饰纤巧细密,富于变化。至战国晚期,出现宴乐、舞蹈、狩猎、采桑、农耕、攻战以及禽鸟走兽转为写实纹,同时开创了一种错金镶银嵌绿松石的新工艺。而这一时期的纹饰已多为单层,且既无对称,又无中点,地纹也罕见。
战国以降,尤其西汉,铜器的铸造趋向更简单,工艺也愈加朴素,器表多光素无纹,简洁粗疏的纹样甚是少见。但以现实生活为创作题材则多了起来。特别是用圆雕手法雕铸动物、人物、植物、山水等现实生活中的实用器或陈设观赏品。如河北满城汉墓出土的长信宫灯、山西茂陵出土的“阳信家”竹节形鎏金博山炉、在甘肃武威东汉墓出土的马踏飞燕等。
闻雷车之声,则摔其首而立,见之者殆乎霸。”’韦昭注:“尬小蛇大也。”《山海经·海外北经》:“北方禺疆,人面鸟身,洱两青蛇,践两青蛇。”《山海经·大荒北经》中记载:夸父琪两黄蛇,把两黄蛇,名日夸父。从以上的文献,我们可以知道蛇在当时人们的观念中不是一种自然的生物,而是一种富有神秘色彩的可见生物。它也具有神奇力量,它可以像龙一样沟通现实世界与神秘世界。有学者考证龙是一种不存在的东西,它的原型就是蛇。龙的基型为蛇,而蛇类中最接近龙的是蟒蛇。由于蟒蛇是蛇类中最长、最大的蛇,是蛇中之王。且又奔走如飞,无毒,古人便以为它是神蛇、善蛇,奉之为图腾。后来,蟒蛇图腾被神化,成为今天所知的龙。从自然界的生物来看,蛇是和龙的形状最像的生物,所以龙的形态的最终确立是从蛇一步一步演化而来的。内蒙古兴隆洼村出土的陶器上装饰着一条龙。龙的身体和蛇没有什么区别,但在仰韶文化时期,龙和蛇有了明显的区别。例如演阳西水坡的龙。龙已经有足,而蛇无足。实际上,蛇是人们最早崇拜的对象,随着时间的发展,分列为两种形式,一种是蛇,一种是龙。这是由于蛇是自然界存在的生物,蛇的形状无法改变,而龙是不存在的,外形可以按照人想象的进行虚构。由于蛇在人们的观念中也有像龙一样的特点,所以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一直被作为崇拜的对象而保留了下来,有时候蛇和龙还出现在一起。如《山海经·大荒西经》中记载:“夏后开琪两青蛇,乘两龙。”《山海经·海外西经》:“南方薄收,左耳有蛇,乘两龙。”由于蛇在人们的观念中是一种神奇的动物而且与龙有密切的关系,所以在春秋中晚期,蛇纹也大量出现在青铜器上。动物纹饰在古代青铜礼器上普遍存在,这也与动物在古代神话中扮演的重要角色有关。从族群的祖先一直到为英雄所征戮的恶魔,动物在神话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古代青铜礼器上较多塑造的狰狞的动物图腾的文化内涵,无非是烘托祭祀时的一种严肃静穆神秘的气氛,维护统治者的权力,商周时期的动物纹样可以说是商周艺术与巫术的重要联系,商周艺术对统治者政治权力的巩固上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⑺ 阅读下面材料,接要求答题。 材料一 :殷墟是商代后期的‘都城遗址,位于今河南安阳小屯村一带。殷墟

(1)共同特点:建筑造型都取材于一个汉字。
好处:造型独特,彰显了两座博物馆的特点,富有文化内涵。
(2)示例:从殷墟博物馆的甲骨文展厅中,我们了解到了汉字的悠久历史。从甲骨文到我们今天使用的文字,汉字又经历了怎样的发展演变过程呢?下面让我们继续参观中国文字博物馆。
(意对即可)

⑻ 西安的兵马俑在西安的那个位置

秦始皇陵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以东30公里的骊山北麓,兵马俑坑是秦始皇陵的内陪葬坑,位于陵容园东侧1500米处。1974年春被当地打井的农民发现,被誉为“世界第八奇迹”。兵马俑坑现已发掘3座,俑坑坐西向东,呈“品”字形排列,坑内有陶俑、陶马8000多件,还有4万多件青铜兵器。


(8)遗址博物馆的特征的是扩展阅读:

兵马俑是古代墓葬雕塑的一个类别。古代实行人殉,奴隶是奴隶主生前的附属品,奴隶主死后奴隶要作为殉葬品为奴隶主陪葬。兵马俑即制成兵马(战车、战马、士兵)形状的殉葬品。

1961年3月4日,秦始皇陵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74年3月,兵马俑被发现;1987年,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并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先后有200多位外国元首和政府首脑参观访问,成为中国古代辉煌文明的一张金字名片,被誉为世界十大古墓稀世珍宝之一。

⑼ 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博物馆有什么特点

大量的古文化化石,实物可供参观

热点内容
一部国外电影,一个老男人骑个摩托车 发布:2024-08-19 09:13:10 浏览: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么电影 发布:2024-08-19 09:03:17 浏览:374
变形金刚撒谁家的 发布:2024-08-19 08:43:06 浏览:478
美国男电影双胞胎 发布:2024-08-19 08:42:20 浏览:764
黑人橄榄球少年收养电影 发布:2024-08-19 08:25:26 浏览:918
夏目哉大片 发布:2024-08-19 08:09:22 浏览: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电视剧是,的英语 发布:2024-08-19 08:07:54 浏览:654
电影检索 发布:2024-08-19 07:48:52 浏览:198
谁有视频 发布:2024-08-19 07:41:55 浏览:141
成龙香港鬼片电影大全 发布:2024-08-19 07:39:46 浏览: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