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游记遗址 » 马斜遗址

马斜遗址

发布时间: 2021-01-02 11:12:50

㈠ 从马家浜文化遗址中可以发现哪些信息

马家浜文化遗址除了马家浜之外,还有余杭吴家埠遗址、常州圩墩遗址等地,这些文化遗址有力地证实了马家浜文化是长江中下游、环太湖流域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代表。由此,将马家浜文化扩展至太湖地区,南达浙江的钱塘江北岸,西北到江苏常州一带的广大地区。马家浜文化居民主要从事稻作农业,多处遗址中出土稻谷、米粒和稻草实物,经鉴定,已普遍种植籼、粳两种稻。罗家角第三、四层出土的粳稻,年代在公元前5000年左右,是我国发现的最早的粳稻遗存。马家浜文化的居民还饲养猪、狗、水牛等家畜。草鞋山遗址中发现的狗的头骨,介于狼和现代狗之间,说明狗是从狼驯化而来,在这时已经成为家畜。渔猎经济也在马家浜时期占重要地位,遗址中常发现骨镞、石镞、骨鱼镖、陶网坠等渔猎工具,以及陆生、水生动物的遗骸。骨镞以柳叶形的居多,十分尖锐锋利。在一些遗址中还发现有野生的桃、杏梅的果核和菱角等,这些是人们从事采集活动的例证。草鞋山遗址发现了公元前4000多年的5块残布片,经鉴定,原料可能是野生葛。花纹有山形斜纹和菱形斜纹,组织结构属绞纱罗纹,嵌入绕环斜纹,远比普通平纹麻布进步。这是我国最早的纺织品实物。遗址多处房屋残迹已有榫卯结构的木柱,在木柱间编扎芦苇后涂上泥,就成了墙;用芦苇、竹席和草束来铺盖屋顶;居住面经过夯实,内拌有砂石和螺壳;有的房屋室外还挖有排水沟。马家浜文化多红色陶器,腰檐陶釜和长方形横条陶烧火架炉箅是马家浜文化独特的炊具。但是马家浜文化制陶业的发展还处于比较落后的阶段。马家浜文化在手工业生产中,玉石器制造技术发展较快,许多遗址都发现了制作精美的玉器,这一时期的玉器工业发展,为其后崧泽文化和良渚文化玉器的辉煌成就奠定了基础。例如马家浜遗址的玉玦呈淡褐色,圆管形,顶部有缺口,可夹于耳垂作装饰之物。另外还有青灰色的,也是圆管形,顶部也有缺口。同时,在马家浜还发现了几件残缺的玉璜,也都表现出古朴而精美的特质。

㈡ 马家浜文化遗址主要出土的文物有

东西长150米、南北宽100米、占地面积15000平方米的遗址分上下二层,上文化内层以灰黑色粘容土为主,并有红烧土层和淤泥层,厚达12—80厘米。发掘出兽骨、石锛、砺石、骨镞和各种陶片等。下文化层15—75厘米,为黑色粘土,发掘表明兽骨比上文化层更多,有骨镞、骨锥、骨针、骨凿以及石斧、砺石等。在两层之间淤泥中还出土了30具人骨架,并有部分随葬品,包括生产工具、饰品等。在发掘中还发现了长文形房屋遗址,南北7米,东西3米,残存木柱等。值得一提的是在下文化层中还发现了碳化无角菱。
马家浜文化遗址上承余姚河姆渡文化,下启崧泽文化和良渚文化。它的发现,引起了国内外考古界的重视,认为这证明了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同是中华民族文化起源的摇篮。此后在嘉兴地区还发掘出如“罗家角遗址”等十多个马家浜文化遗址,并再次引起了中外学者的关注。马家浜文化已载入《大不列颠网络全书》和1990年出版的《中国大网络全书·考古卷》,确定了它在史前文化考古中的地位。

㈢ 马家浜遗址的发掘有哪些重要意义

马家浜遗址的发掘,引起了国内外考古界的重视。1959年,新华社发了消息,并记专入《中属华人民共和国要闻录》。1977年在南京召开的长江下游新石器时代学术讨论会上,夏鼐等考古学家认为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同是中华民族文化起源的摇篮,并确认嘉兴马家浜遗址为代表的马家浜文化是长江下游、太湖流域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的代表,从此,马家浜文化正式定名。马家浜文化已载入《大不列颠网络全书》《中国大网络全书》,确定了它在史前文化考古中的地位。

㈣ 在马家浜遗址发现了哪些遗物

马家浜遗址位于嘉兴县西南,表土层下文化层分上下两层:上层以灰黑色黏土为主,并有红烧土层和淤泥层,包含物有兽骨、石锛、砺石、骨镞和各种质地的陶片,还有建筑遗迹,建筑夯土中伴有印纹陶、原始青瓷、红陶、黑陶和石器、铜镞、玉璜等,最晚的是印纹陶和原始陶。下层为含有大量腐烂的兽骨碎片的黑色黏土,包含的兽骨比上一层更多,还有骨管、骨锥、骨针、骨镞以及石斧、砺石和陶片等。

在马家浜遗址上下层交接处的淤泥中发现了墓葬,墓葬中有30具人骨架,其中6具身旁伴有随葬品,生产工具置于腰部,装饰品置于头部,陶器位置不一。从墓葬中的器物和各种遗迹来看,马家浜文化确实是一种与黄河流域原始文化不同的文化形态。

㈤ 太湖流域源头的马家浜文化遗址的内容有哪些

马家浜文化是发现于浙江省嘉兴市马家浜的新石器时代文化。主要分布在太湖地区,南达浙江的钱塘江北岸,西北到江苏常州一带。据放射性碳素断代并经校正,年代约始于公元前5000年,距今7000余年的历史,到前4000年左右发展为崧泽文化。

马家浜文化及其后续的崧泽文化和良渚文化的发现与确立,表明我国太湖地区的新石器文化源远流长、自成系统,并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这证明了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同是中华民族文化起源的摇篮。

马家浜遗址位于嘉兴县西南,表土层下文化层分上下两层:

上层以灰黑色黏土为主,并有红烧土层和淤泥层,包含物有兽骨、石锛、砺石、骨镞和各种质地的陶片,还有建筑遗迹,建筑夯土中伴有印纹陶、原始青瓷、红陶、黑陶和石器、铜镞、玉璜等,最晚的是印纹陶和原始陶。

下层为含有大量腐烂的兽骨碎片的黑色黏土,包含的兽骨比上一层更多,还有骨管、骨锥、骨针、骨镞以及石斧、砺石和陶片等。

在马家浜遗址上下层交接处的淤泥中发现了墓葬,墓葬中有30具人骨架,其中6具身旁有随葬品,生产工具置于腰部,装饰品置于头部,陶器位置不一。

从墓葬中的器物和各种遗迹来看,马家浜文化确实是一种与黄河流域原始文化不同的文化形态。

马家浜文化遗址除了马家浜之外,还有余杭吴家埠遗址、常州圩墩遗址等地,这些文化遗址有力地证实了马家浜文化是长江中下游、环太湖流域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代表。由此,将马家浜文化扩展至太湖地区,南达浙江的钱塘江北岸,西北到江苏常州一带的广大地区。

马家浜文化居民主要从事稻作农业,多处遗址中出土了稻谷、米粒和稻草实物,经鉴定,已普遍种植籼、粳两种稻。罗家角第三、四层出土的粳稻,年代在前5000年左右,是我国发现的最早的粳稻遗存。

马家浜文化的居民还饲养猪、狗、水牛等家畜。草鞋山遗址中发现的狗的头骨,介于狼和现代狗之间,说明狗是从狼驯化而来,在这时已经成为家畜。

渔猎经济也在马家浜时期占重要地位,遗址中常发现骨镞、石镞、骨鱼镖、陶网坠等渔猎工具,以及陆生、水生动物的遗骸。骨镞以柳叶形的居多,十分尖锐锋利。

在一些遗址中还发现有野生的桃、杏梅的果核和菱角等,这些是人们从事采集活动的例证。

在草鞋山遗址发现了公元前4000多年的5块残布片,经鉴定,原料可能是野生葛。花纹有山形斜纹和菱形斜纹,组织结构属绞纱罗纹,嵌入绕环斜纹,远比普通平纹麻布进步。这是我国最早的纺织品实物。

遗址多处房屋残迹已有榫卯结构的木柱,在木柱间编扎芦苇后涂上泥,就成了墙;用芦苇、竹席和草束来铺盖屋顶;居住面经过夯实,内拌有砂石和螺壳;有的房屋室外还挖有排水沟。

马家浜文化多红色陶器,腰檐陶釜和长方形横条陶烧火架炉箅是马家浜文化独特的炊具。但是马家浜文化制陶业的发展还处于比较落后的阶段。

马家浜文化在手工业生产中,玉石器制造技术发展较快,许多遗址都发现了制作精美的玉器,这一时期的玉器工业发展,为其后崧泽文化和良渚文化玉器的辉煌成就奠定了基础。

例如马家浜遗址的玉玦呈淡褐色,圆管形,顶部有缺口,可夹于耳垂作装饰之物。另外还有青灰色的,也是圆管形,顶部也有缺口。

同时,在马家浜还发现了几件残缺的玉璜,也都表现出古朴而精美的特质。

1959年初春,嘉兴南湖乡天带桥马家浜地方在沤肥挖坑中发现大量兽骨和古代遗物。浙江省文物管理委员会组成考古队进行了发掘。发现有与邱城下层同类的遗物并有房基、墓葬等遗迹。

马家浜遗址的发掘,引起了国内外考古界的重视。1959年,新华社发了消息,并记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要闻录》。

1977年在南京召开的长江下游新石器时代学术讨论会上,夏鼐等考古学家认为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同是中华民族文化起源的摇篮,并确认嘉兴马家浜遗址为代表的马家浜文化是长江下游、太湖流域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的代表,从此,马家浜文化正式定名。

马家浜文化已载入《大不列颠网络全书》、《中国大网络全书》,确定了它在史前文化考古中的地位。

㈥ 马家浜文化村落遗址在哪里

马家浜文化村落遗址在嘉兴市南湖乡天带桥村马家浜。
马家浜遗址是一个三河交叉的平原,东西长约150米,南北宽约100米。1959年3月开始发掘。遗址文化层分为上下两层,出土的有骨架30具,陶器以釜类为主,鼎形器极少,以牛鼻式器型为陶器特征,陶色有一定数量的红衣陶。同时,还发掘出大量兽骨、鱼骨和菱等。从出土文物分析,马家浜遗址距今6000多年,属新石器时代(中期)。学术界称之为马家浜文化。.

㈦ 马家浜遗址的墓葬有哪些特点

在马家浜遗址上下层交接处的淤泥中发现了墓葬,墓葬中有30具人骨架,其中6具身旁专伴有随葬品,生产工具属置于腰部,装饰品置于头部,陶器位置不一。从墓葬中的器物和各种遗迹来看,马家浜文化确实是一种与黄河流域原始文化不同的文化形态。

㈧ 马家浜遗址的遗址现状

马家浜文化遗址与崧泽文化和良渚文化一脉相承,它的发现,引起了国内外考古界的重视,证明了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同是中华民族文化起源的摇篮。现发现马家浜文化类型遗址已达200多处,引起了中外学者的关注。
1961年,罗家角遗址被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7月16日,国务院将罗家角遗址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公布。罗家角遗址的发掘证明了马家浜文化在我国史前文化考古中的地位,也雄辩地说明了嘉兴史前先民的智慧和创造,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形成作出了重大贡献。罗家角遗址的发掘已载入《大不列颠网络全书》和1990年出版的《中国大网络全书·考古卷》,确定了它在史前文化考古中的地位。1989年,马家浜文化遗址被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9年4月,浙江省文物局和嘉兴市人民政府在嘉兴联合举办纪念马家浜遗址考古发掘40周年座谈会,确立太湖流域新石器时代文化的发展脉络为:马家浜文化-崧泽文化-良渚文化。同时,在嘉兴博物馆开展了“马家浜考古标本展”。但马家浜遗址发掘后并未在社会上产生普遍影响,如今仍有很多人认为马家浜文化晚于河姆渡文化。浙江省博物馆史前文化陈列中有河姆渡文化和良渚文化的介绍,但却没有马家浜文化的陈列内容。为了改变这一状况,嘉兴市委、市政府把宣传、弘扬马家浜文化列入了议事日程。浙江省政府有关部门也开始重视马家浜文化的历史地位,大力支持嘉兴建设马家浜文化遗址公园,兴建马家浜博物馆。规划中的马家浜文化遗址公园概念设计已经完成,并于2004年3月,嘉兴马家浜遗址公园规划启动,由中国美院风景建筑设计研究院设计。2004年4月,为纪念嘉兴马家浜遗址发现45周年,嘉兴市文化部门出版了《马家浜文化》一书,填补了马家浜文化专著的空白。马家浜文化,作为古代太湖文化的摇篮,随着考古发掘及研究工作的深入,将继续展现给我们更多有关“江南之源”的宝贵资料 。
中新社嘉兴十一月十四日电 题:七千年一梦今朝醒 马家浜遗址考古发掘正式启动
中新社记者 汪恩民
五十年前,浙江嘉兴马家浜村农民无意刨出的兽骨,让世人“触摸”到一个沉睡七千年的文明记忆。五十年后的今天,马家浜遗址考古发掘正式启动,金庸先生手书的“江南文化之源”的遗址纪念碑迎风伫立。
回眸:当之无愧的江南文化之源
嘉兴市文物局副局长王登峰告诉记者,马家浜遗址位于嘉兴市南湖乡天带桥村,面积一万五千平方米,距今约七千年。
据悉,一九五九年三月,马家浜的农民在挖“马骨泥”积肥时,大量的兽骨、陶片和人体骨架重见天日。考古队来到了这片村民世代耕作的土地上进行抢救性发掘,共发现墓葬三十多座,房屋遗迹一座,以及大量的陶器、石器、玉器、骨器等。完全不同于黄河流域的史前文化形态,改变了考古学界对于新石器时代青莲岗文化的认识,引起了国内外考古学界的重视。
王登峰介绍,一九七七年十一月,正式确立了马家浜文化。“马家浜文化属长江下游、太湖流域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的代表。马家浜文化主要分布在苏、锡、常、杭嘉湖和上海地区。它正处于母系社会的繁荣时期,大约到距今五千五百年时,发展为崧泽文化。在距今五千年左右,又演进到良渚文化。这一文化序列的发现和确立,说明长江下游新石器时代源远流长,自成体系,并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
“马家浜文化是当之无愧的江南文化之源。”王登峰表示,正是它的开拓、创新、奠定了丰富、独特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基础,为长江下游、太湖流域成为领先一步的文明古国开创了坚实的第一步。“二00一年六月,国务院公布马家浜遗址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苏醒:千年文明记忆重现世间
据悉,半个世纪以来,马家浜遗址仅因基本建设而抢救性地发掘了两百多平方米。
王登峰称,十月二十八日,国家文物局批准了嘉兴上报的考古发掘方案,发掘时间预计三个月。“此次发掘的主要目的是努力探究马家浜遗址内先民聚落的四周范围、内部结构、生产生活方式、生产力水平等,为马家浜文化研究开辟新的空间和角度,推动马家浜的深入研究和弘扬。同时为马家浜遗址公园和马家浜文化博物馆的建设,提供更好的实物例证和崭新的展现方式。”
规划:马家浜遗址公园建设启动
嘉兴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吴家骐表示,根据《文物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嘉兴市政府编制了《嘉兴马家浜遗址保护规划》。“经过多次的专家论证、修改,该方案终于在今年八月获得了国家文物局批准。规划专门设立了‘遗址发掘区’的概念,就是为了将遗址的保护与利用结合起来。”
“马家浜遗址公园是嘉兴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十大保护工程之一,也是嘉兴经济开发区实现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协调发展的一项实事工程。”吴家骐称,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开发马家浜文化,以马家浜遗址发掘为起点,马家浜遗址公园的建设也开始启动。

㈨ 马家浜发现了哪些遗址群

不尽长江

㈩ 马丘比遗址是哪个国家的

马丘比丘(Machu Picchu ), ,是秘鲁著名的遗迹,为前哥伦布时期印加帝国建于约公元1500年 。

马丘比丘位于现今的秘鲁(Peru)境内库斯科(Cuzco)西北75公里,整个遗址高耸在海拔约2350米的山脊上,俯瞰着乌鲁班巴河谷,为热带丛林所包围,也是世界新七大奇迹之一。马丘比丘在克丘亚语(Quechua)中为“古老的山”之义,也被称作“失落的印加城市”,是保存完好的前哥伦布时期的印加遗迹。马丘比丘是南美洲最重要的考古发掘中心,也因此是秘鲁最受欢迎的旅游景点。由于独特的位置、地理特点和发现时间较晚,马丘比丘成了印加帝国最为人所熟悉的标志。在1983年,马丘比丘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定为世界遗产,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之一
热点内容
一部国外电影,一个老男人骑个摩托车 发布:2024-08-19 09:13:10 浏览: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么电影 发布:2024-08-19 09:03:17 浏览:374
变形金刚撒谁家的 发布:2024-08-19 08:43:06 浏览:478
美国男电影双胞胎 发布:2024-08-19 08:42:20 浏览:764
黑人橄榄球少年收养电影 发布:2024-08-19 08:25:26 浏览:918
夏目哉大片 发布:2024-08-19 08:09:22 浏览: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电视剧是,的英语 发布:2024-08-19 08:07:54 浏览:654
电影检索 发布:2024-08-19 07:48:52 浏览:198
谁有视频 发布:2024-08-19 07:41:55 浏览:141
成龙香港鬼片电影大全 发布:2024-08-19 07:39:46 浏览: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