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游记遗址 » 郭山遗址

郭山遗址

发布时间: 2021-01-02 18:51:51

① 蒿山处在的省份有什么历史遗址

嵩山概况

日出蒿山坳,晨钟惊飞鸟,林间小溪水潺潺,坡上青青草…专…”。一曲悠属扬的《牧羊曲》依然让人心如潮水。少林寺的秀丽景色早已从这首优美的歌里栩栩如生地萦绕心怀。有着天下第一名刹少林寺的嵩山,坐落在河南省登封市西北,主体由太室山、少室山东西两座大山组成。

嵩山被誉为我国历史发展的博物馆,儒、释、道三教荟集,拥有众多的历史遗迹。其中有中国六最:禅宗祖庭——少林寺;现存规模最大的塔林——少林寺塔林;现存最古老的塔——北魏嵩岳寺塔;现存最古老的阙——汉三阙;树龄最高的柏树——汉封“将军柏”;现存最古老的观星台——告城元代观星台。此外,太室山黄峰盖下的中岳庙始建于秦,唐宋时极盛,是河南现存规模最大的寺庙建筑群;嵩阳书院气宇恢宏 、古朴高雅,宋时与睢阳、岳麓和白鹿洞书院称四大书院;加上苍翠清幽的法王寺,回环险绝的轩辕关、慧可断臂求法的立雪亭等等,皆为中国人文风物的瑰宝。

有哪个地方能在禅宗上有如此众多的汇集,只有嵩山!!看一看幽静神秘的佛门胜地,感受那里的清净脱俗,也许会成为每个喜欢旅游者的一个美好的愿望!

② 大连有几处古人类遗址

金牛山遗址年代最久远

在辽东半岛发现的古人类遗址,年代最久远的是今营口地区的金牛山遗址,距今约28万年前,属于旧石器时代早期文化。金牛山遗址发现了人骨化石和人工打制的石器,其年代虽然较距今170万年前的云南元谋人和距今50万年前的北京猿人为晚,但却是东北地区迄今发现最早的古人类遗址,它证明人类由直立人(猿人)向早期智人进化的旧石器时期的早期,辽东半岛就有古人类居住。在辽东地区发现的古人类遗址还有:今本溪地区的庙后山遗址,距今24万年前,属旧石器时代早期文化;今海城地区的仙人洞遗址,距今约2万~4万年前,属旧石器时代晚期文化;今丹东地区的前阳遗址,距今18000年前,属旧石器时代晚期文化。大连地区没有发现旧石器时代早期的遗址,但在1981年于瓦房店市古龙山发展了距今17000年前旧石器晚期的古人类遗址。古龙山遗址是大连地区迄今发现的年代最久远的古人类遗址,在原始人居住的山洞里发现了人工打制的石器和大量的兽骨,并有人工用火的痕迹,兽骨中有马骨、鹿骨、猛犸象骨、棕熊骨、野猪骨、羊骨,其中马骨的数量十分惊人,仅马类牙齿就有六七千枚,因此古龙山人又被称作“猎马人”。它证明距今17000年前的旧石器晚期,大连所处的辽南地区就有以狩猎为生的古人类居住。

金牛山、仙人洞、庙后山、前阳、古龙山遗址的发现,证明旧石器时代辽东和辽南地区就有古人类繁衍生息,就其生存状态和打制的石器看,与50万年前的北京地区周口店遗址有很大的一致性和传承关系,许多学者认为他们是中国猿人向濒临大海气候适宜的东北南部地区迁移而形成的古老的土著种族。

最初的源头始于古龙山人

文化是随人而生的,文化的最原初的含意就是“人化”、“人类化”,有了人,就开始有了文化,尽管原始人的文化是最初始的文化,但它们从根本上使人与动物产生了本质的区别,因而成为人类文化的发端和最初的源头。因此,根据迄今为止的发现,大连文化最初的源头,当始于距今17000年前的古龙山人,大连的古文化萌生于旧石器时代的晚期。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地区的文化,由萌生到形成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瓦房店古龙山遗址的发展,证明了大连地区的古文化萌生于旧石器时代,但是,古龙山遗址给我们提供的信息是十分有限的,它仅提供了一个起点和萌芽时期的十分简单的物证,此后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先民们如何相传,萌芽后的古文化如何演变,这一时期的先民们属于哪一个古老的种族,其文化属于哪种类型,都有待于我们进行深入细致地考证。

现有的资料和考古发现证明,萌生于远古的大连古文化,也是经历了一个较为漫长的历史时期,从距今7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早期开始,最终形成于距今3000年左右的新石器晚期和青铜时代,大约经历了4000年左右。

中华民族的先民们大约在距今12000年前进入了新石器时代。根据考古发现,大连地区也较早地进入了新石器时代,是东北地区新石器文化比较发达的地区。早在六七千年前,大连地区的先民们就已经走出山洞,走近大海,非常聪明地在黄、渤海沿岸发现了这块冬暖夏凉、海产丰富、适于生存的“棒打獐子瓢舀鱼”的风水宝地,开始了以渔猎为主兼作农耕的定居生活。

大连地区现已发现的新石器时代的遗址多分布于黄、渤海沿岸和沿海岛屿,其中以长海县广鹿岛小珠山遗址最为典型,它完整地堆积了距今7000~3000年前的古人类的遗物,年代层次清晰,像连续的画片一样展示了几千年间古人生活的轨迹,因而成为大连地区史前时期历史分期的坐标,被考古界称为大连地区“第一缕炊烟升起的地方”。

小珠山文化详解

小珠山下层文化距今约7000年左右,属新石器早期文化。大连地区和小珠山下层同期的遗址,还有大长山岛上马石(下层)、獐子岛沙包子、庄河黑岛北吴屯、普兰店碧流河塔市屯、旅顺北海王家屯等多处。这一时期文化的基本特征是由旧石器向新石器过渡,房屋由穴居变为方形圆角半地穴型,出土的遗物除大量人类食后遗弃的贝壳外,还有兽骨、石器、陶器、骨器、玉器等。出土的石器仍以打制的石器为主,有尖状器、刮削器、石网坠等,磨制的石器有石斧、石刀、石锄和用于粮食加工的石磨盘、石磨棒等,出土的陶器胎质较厚,种类较少,压有装饰性的席纹、之字纹,玉器中有玉斧等,兽骨有獐骨、鹿骨和少量的狗骨。这些发现透露的信息表明,当时大连地区的先民们已经学会了农耕,过着以渔猎为主兼作农耕的定居生活。

小珠山中层文化距今约5000年,同期的遗址还有旅顺郭家村(下层)、北海王家村(下层)、长海县广鹿岛吴家村(上层)和庄河黑岛北吴屯(上层)等。这一时期的文化已较前期有了很大的发展,一是生产工具在不断进化,打制的石器在减少,磨制的石器在增加;二是农业生产工具的品种在增加,并且发现了相当数量的猪骨,说明农业生产的比重加大,家畜饲养已经普及;三是陶器的种类增多,制作技术有新的发展,虽然多为手工制作,但已出现轮制技术,陶器的装饰纹也由前期比较简单的压印纹发展到线条复杂的刻划纹;四是这一时期的大连地区和隔海相望的山东半岛发生了较为密切的关系,开始接受山东半岛文化的影响。由于当时的古人已经学会制造船只,掌握了航海技术,大连地区和山东半岛之间已形成了古老的航道。在旅顺郭家村下层出土的陶器,如实足鬶、罐形鼎等,和同一时期山东蓬莱紫荆山、烟台白石村、长岛县大黑山岛北庄的同类器物相类似。在山东半岛上述遗址中也发现了由辽东半岛传入的以刻划纹为特征的直口筒形罐和玉器制品。特别是在这一时期大连地区的遗址中发现了最早产生于山东大汶口文化的红地黑彩、红地红彩具有艺术性的彩陶器和作为大汶口文化标志的陶鬶,说明大连文化开始接受大汶口文化的影响,一股由南而北跨海而来的文化源流开始注入大连地区,使当地的土著文化发生了新的变化,开始显露出与东北其他地区的区别。

小珠山上层文化距今约4000年,属新石器晚期文化。同期的遗址还有瓦房店长兴岛三堂村、旅顺郭家村(上层)、老铁山积石墓、甘井子区四平山积石墓、长海县大长山岛上马石(中层)等多处。这一时期的特点,一是遗址较多,说明古人已长期在大连地区繁衍生息,人口在不断增多;二是房屋比较密集,墓葬规模较大,说明当时已形成氏族部落;三是出土的石器基本上都是磨制的,打制的石器已很少见,并发现了贮藏粮食的窖穴和炭化的黍类与大量的猪骨,说明当时的经济类型已以农业为主,已有剩余的粮食可供贮藏,家畜饲养已相当普遍;四是发现了大型的渔具、大型的鱼骨,说明当时已有较为发达的渔业,已由近海捕捞发展到可以捕捞深海鱼类;五是在旅顺郭家村(上层)还发现了舟形陶器,这种仿真陶器与近代的木船相仿,说明当时已有了较为先进的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六是在这些遗址中发现了与山东龙山文化相同的多种陶器,特别是发现了山东龙山文化创造的制作精美的蛋壳黑陶。蛋壳黑陶制作技术高超,胎盘很薄,仅有1mm~2mm,有光泽,敲击有金属声,是山东龙山文化创造的中国古代最精美的陶器,许多专家认为可以和宋代最精美的瓷器比美。这些发现说明了至新石器晚期,大连地区的经济文化都有了重要的发展,形成了农业为主、农渔并重的格局,并且有了较为发达的制陶业、捕捞业和航海业,并已成为中国南北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由于越来越多地接受了山东半岛古文化的影响,既与东北地区仍然保留着狩猎游牧习俗的古老种族产生了差别,也与以农业为主的地区如沈阳地区的新乐遗址产生了差别,开始形成了具有海洋气息的自身特色和地域特点,成为东北地区文化的一个特殊类型。

③ 瓦房店古龙山遗址

1981年,一个意外的发现将大连人类史推演到史前一万年。瓦房店市祝华街道龙山村的矿洞中堆着大量距今17000年前的化石。其中最令考古专家震惊的是,洞穴中不但发现了丰富的生物物种,还有古人类留下的骨制品、石器。1万多年前,大连祖先驰骋在草原上追逐着体型巨大的野马,被大连自然博物馆的专家们誉为“猎马人”。
这是迄今为止大连地区发现的最早的古人类活动遗址,猎马人与北京山顶洞人同处旧石器时代。种种迹象表明,早在上万年前,辽南就是连接中国华北——东北之间人类和动物迁徙、中国——朝鲜半岛——日本列岛旧石器时代晚期古人类文化交流的重要枢纽。猎马人很可能与山顶洞人和迁移到朝鲜、日本列岛的先民有着血缘关系。

大连祖先可追溯到史前一万年

上万年的地质变化将大连古人类化石淹没在历史长河之中,他们到底是什么模样至今仍是一个谜,但在漫长的时间纵轴上,大连祖先用一个个充满创造力的工具标记着他们的存在。
距今7000年前,大连长海县广鹿岛上升起大连第一缕炊烟。祖先们已经培育出人类最早的荞麦,并传播到整个亚欧大陆。他们修建了半地穴式的房子,用今人无法想象的工艺将骨头磨成细针,在坚硬的石块上刻下神秘而精美的图案。他们学会了渔猎,用以骨头做成的鱼钩钓起过体形庞大的鱼。
在旅顺口老铁山下,先民们已经开始以海为生,在风浪中寻找生存的意义。他们创造了更复杂的渔猎技术,学会织网捕鱼。随着文明不断繁衍,大连先民们还在大海中寻找美,把贝壳串成项链挂在颈上。
1981年,大连自然博物馆专家发掘古龙山遗址时,发现大量古人类制造的工具化石,这将大连历史向前推进了1.7万年。这一发现在当年引起轰动,当时整个东北地区仅有20余处旧石器时代遗址,而像大连古龙山遗址这样出土如此众多的化石,不但东北地区,在全国范围内亦不多见。
从远离大陆的长海县广鹿岛,到内陆腹地瓦房店古龙山,再到西边的旅顺,几乎大连的每个区域都曾发现过古人类居住的痕迹,活动范围极为广泛,群族也曾相当繁盛。考古学家称甚至在大连通往旅顺的路边捡到过旧石器时代的石制品。
从旧石器时代直到现代,几千年来,辽南大地上祖先们的足迹从来没有停息过。诸多考古发现让人们越来越好奇,没人能说清楚,到底是什么把人类的脚步吸引到这片土地上,在这里挑战自然、繁衍生息。

矿区发掘出“宝藏”震惊国内

古龙山遗址在龙山村的一家石灰岩矿场的深处,1981年4月,工人们在采矿时发现一处洞穴,洞中有大量的石块状堆积物。工人们将发现的“石头”送到文化部门,工作人员推断可能是动物化石,立即联系大连市自然博物馆的专家。当时,周信学和孙玉峰先期赶到古龙山进行探查。
尽管时间已经过去了30余年,孙玉峰还记得第一次看到那些化石的震撼:“在村民的指点下第一次爬进洞,在手电筒的照射下,看到一片白花花的动物骨骼化石,甚是令人惊讶。 ”孙玉峰说,古龙山位于一个小型山间盆地中,属瓦房店北侧老孤山的南延凸出部分,山麓南侧有小河流过。埋藏学研究表明,这种地貌特征常成为旧石器时代人类选择居住的主要目标。“我们确信这是一处极具发掘价值的化石地点。”孙玉峰把古龙山考古发掘视为一生中最有意义的工作,由周信学带队,分别于1981年秋和1982年夏连续两年、先后两次,进行了长达6个月的挖掘工作。
在旁人看来,洞穴考古历来在考古研究中最具神秘色彩,而事实上,发掘工作有点像矿工探矿。自然博物馆专家们挖掘的只是一个岔洞,因以往长期采石,主洞已经不复存在。洞口位于采石作业面上,洞穴最宽处1.2米,最窄处0.5米,总长度62米,深浅不一,最深约3米。动物化石散乱地埋在狭长的洞内。洞内架着桥板,拉线安灯,专家们戴着安全帽,猫着腰,一点点向前挖掘。然后再一筐筐,人传人地往外运。洞内沉积物以黏土为主,参与挖掘的村民收工出洞时,从头到脚浑身上下都是黏泥。很多时候,为了保证化石骨骼完好,村民都是用手指挖。“在上世纪80年代,这是大连考古界的一件大事。”大连自然博物馆地层古生物学专家刘金远告诉记者,古龙山的发掘整理出数万件化石,其中大量远古脊椎动物化石在国内外极为罕见。

大连猎马人与山顶洞人可能是“亲戚”

“在古龙山遗址的发掘中有两个最重要的发现,一是数量众多的马类化石,一是古人类的骨制工具和7件石器。 ”刘金远说,在随后的研究中发现,古龙山发掘的马类化石中有一种体形巨大,完全有别于中国野马的种类,这种身型与欧洲同期野马有很多相似之处。这是国内首次发现的新品种,被定名为“大连马”。
而在332件骨制品中无一例外地带有锤击痕迹。其中有近300件有明显的人工加工特征,所有锤击方向有一定倾向性,而且主要是向骨外壁打击。虽然做成的带刃口的工具数量有限,但依然可以看出,当时古人类已经有意识在制作捕猎工具。另外,古人类对骨骼类型的选择有明显的区别。“其中片状端刃骨制品加工良好,当时在国内没有相似的化石,被视为古龙山遗址出土的有代表性的标本。”刘金远说,另外7件石制品数量虽少,也显示出古龙山古人类对石制品制作已有相当成熟的技术。
由于矿场开发已破坏古龙山的部分遗址,专家们并未发现古人类化石,但大量的马类化石和骨制品证明,古龙山遗址处的古人类以游猎野马为生,自然博物馆专家称之为“猎马人”。
刘金远介绍说,在辽东半岛发现的古人类遗址,年代最久远的是营口地区的金牛山遗址,距今约28万年前,属于旧石器时代早期文化。金牛山遗址发现了人骨化石和人工打制的石器,其年代虽然较距今170万年前的云南元谋人和距今50万年前的北京猿人为晚,却是东北地区迄今发现最早的古人类遗址。
而专家发现,从猎马人的生存状态和打制的骨器、石器看,与50万年前的北京地区周口店遗址有很大的一致性和传承关系。“而且猎马人和山顶洞人处于同一个时期。 ”刘金远说,两者很有可能带有某些亲缘关系。有学者认为,猎马人是中国猿人向濒临大海气候适宜的东北南部地区迁移而形成的古老的土著种族。

渤海不是海 老甘井子是草原

刘金远告诉记者,考古发现,在古龙山活跃着庞大的动物群,发掘出的化石包括鱼类2种,爬行类1种,鸟类17种,哺乳类57种。另外披毛犀、猛犸象、河套大角鹿等典型的晚更新世时期动物,说明大连地区在1万多年前已有丰富的生物群和植物群。但奇怪的是,在遗址中并未发现海洋生物的化石,刘金远认为,这说明在当时古龙山古人类在迁徙和游猎中,与大海尚未交集。“在古龙山遗址所有动物样本分析中,各层的孢粉含量都以草本植物为主,几乎占总数的90%。”刘金远告诉记者,这说明古龙山在1万多年前,以草原为主,森林稀少,远离海洋。大量马类化石也说明,瓦房店在远古时期很可能是一片广袤的草原。
据地质学家估计,在过去的73万年内,由于全球性冰川的收缩或扩展,造成了世界性海面的升降,在冰期一般可降90米至百米,最大下降幅度可达140米。专家推测,因此当寒冷期降临时,渤海湾大部分水域的海水会退走而出露成陆地。
这一推测,在1989年大连自然博物馆对老甘井子海茂村的一次考古发掘中,得到充分证明。“当年也是矿场采石作业发现了大量化石。”刘金远参加了1989年对海茂村化石点的发掘,这次发掘同样给考古界带来不小的震动。“在大连乃至东北地区,我们首次发现了早更新世动物群。 ”刘金远说,早更新世是距今260万年至1万年的时期,海茂村大连动物群的地质时代距今约120万年-160万年。所发现的动物包括两栖爬行类、鸟类、小哺乳动物、肉食类动物、马类等生物类别,但与古龙山遗址相同的是,这里也没有发现海洋生物的痕迹。
从这些动植物类别和地层分析中,专家推测海茂村一带当时气候寒冷而干旱,植被稀疏,曾是一片草原。在诸多研究中,专家们都认为在距今1万多年前,大连地区尚处于第四纪地层时代。“那是一个地质变化非常频繁的时期。 ”刘金远介绍说,至今在旅顺至丹东一线的海域中,每年都有渔民在捕捞作业时发现包括猛犸象、披毛犀、野牛等等古生物化石。

大连是远古生物迁徙通道

古龙山遗址的挖掘和大量古动物化石的发现曾引起全国各方面专家的高度重视。我国著名的旧石器考古学家、古人类学家、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贾兰坡先生、原中国地质学会岩溶地质专业委员会副主任袁道先先生等十位著名学者都为之做出了书面鉴定,认为它不仅填补了大连地区石器考古的一个空白,而且对于研究碎骨形成、古代人类对骨骼的利用以及埋藏机理都是宝贵的材料。
在文化研究方面,这些化石也存在重大意义,它们标志着大连地区是亚洲大陆连接朝鲜半岛、日本列岛及美洲大陆的纽带。“在几万年前,大连不但可能与日本相连,甚至很有可能与美国西海岸也有陆地通道。比如,印第安人种就带有明显亚洲人种特征,可能是通过大连这条远古迁徙通道来到美洲。 ”刘金远说,古龙山遗址的发现和确定,为研究古代文化交流提供了极为重要的依据。
“我们在大连地区发现很多过渡时期和不同地区的生物,在数万年前,大连地区还没有形成大面积海洋或海平面退去露出大陆,当时就是动物迁徙的通道。 ”刘金远说,作为早期人类,必须追逐动物群以获得食物。在这一过程中,人类不断进化,制作复杂工具,驯化野外动植物,逐渐定居下来。而大连作为远古通道,在这一过程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传播作用。
这些考古发现无疑对今日大连城市建设和文化积淀起到很大的作用。

采访后记

在采访过程中,刘金远如数家珍地向记者介绍每一个化石背后的故事和研究价值。 “辽南和辽宁大部分地区其实是一个考古的宝库,尤其是一些远古生物种群都比较发达。 ”刘金远说,大连自然博物馆馆藏的第四纪哺乳动物化石若按单个骨骼计算近10万件,位居全国前列,其中仅古龙山遗址就发掘出数万件化石骨骼,“这在世界考古史上都是个奇迹。”就在刘金远的研究室里,一位美国学者也被自然博物馆的丰富馆藏所吸引,专程来连做研究。
“但是这两年明显感觉普通市民对考古工作不够理解,以前每当有人发现化石总第一时间找到自然博物馆,现在有些单位施工发现化石立即偷偷掩埋,生怕考古研究影响工程建设。不尊重古人类遗址的情况也越来越严重。 ”说到这里,刘金远眼神一暗,遗憾地说,如今古龙山已彻底没了,当年的发掘地点变成一大堆沙砾,原先的山体已变成一个巨大的深坑。另外旅顺口区的郭家沟遗址也被毁。

④ 内姆鲁特山考古遗址位于哪里

内姆鲁特山抄考古遗址,位于土耳其东袭南部的阿德亚曼省,距首都安卡拉东南约560千米。建于公元前62年的内姆鲁特山是一座宏伟的纪念碑,其主人是一位无足轻重的国王,他却将自己列于众神之列。这里还是安提奥克斯一世的陵墓,他当时统治着科马哥纳——亚历山大王国解体后在叙利亚北部和幼发拉底河建立的王国。这是希腊时期最能体现勃勃雄心的建筑之一。这里的众神合一和王室血统可以溯源到希腊和波斯两个系列的传说中去,这一点反映了这一王国文化的双重起源。科马吉尼最初是塞琉西王国的一部分,公元前2世纪中叶,该地成为一个独立的国家。在安提奥克斯一世时,科马吉尼与罗马帝国保持着良好的关系,直到该国国王和与罗马人为敌的帕提亚人结成联盟。公元前 38年,马克·安东尼废黜了安提奥克斯。从那时起,科马吉尼被认为是一个不可信赖的国家,并最终在公元72年被维斯帕西安国王并入叙利亚地区的罗马行省。

⑤ 陕西寨山遗址发现多处活人殉葬墓

是的。国家文物局近日在京召开“考古中国”重大项目工作会,通报了近期的考古成果,其中在寨山遗址墓地中,考古人员发现了多处墓葬中有两具尸骨的现象。据介绍,这类墓葬内有木棺、有壁龛、有殉人,目前共发现3座。

墓主葬于木棺内,仰身直肢,身上一般随葬3至4件玉器。殉人位于墓主左侧棺外,初步鉴定均为女性,侧身面向墓主,身上可见劈砍迹象。其中一个殉葬人下颚骨明显错位,可见殉葬时曾遭刀劈,手段非常残忍。

另外还发现多处无殉人的墓葬,按照有无壁龛、棺椁和殉人分成四个等级。这种现象体现了明显的等级区分,分别代表了不同身份等级的人群,也是河套地区首次发掘的等级区分明显的龙山时代墓地。

(5)郭山遗址扩展阅读

人殉简介

人殉是古代葬礼中以活人陪葬的陋俗,是一种残忍而野蛮的行为,每次殉多少人,并无具体执行标准,但有一个大概。墨子曾说过,天子死后,殉葬者多则达数百人,少也数十人,将军大夫级别的,殉葬者多则数十,少则几个。

它出现于原始社会末期,盛行于奴隶制时代,春秋末期和战国开始式微,汉代以后基本绝迹。人殉,指的是用活人为死去的氏族首领、家长、封建主殉葬。被殉葬者多是死者的近亲、近臣、近侍,以及战争中的俘虏等。

在阶级分化出现的时代里,人殉成为一种广泛流行的古代丧葬仪式。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当时生产力有所提高,商品交换的发展和私有制的产生,这一系列的变化,引起氏族内部出现了阶级分化。因此,这种原始宗教活动的出现,同私有制的出现是密切相关的。

考古学家对河南安阳候家庄西北一座殷代大墓的发掘发现,在墓卜有殉人垫底,在梓顶上有被杀殉的仪仗队,墓室四周上卜、墓道内白骨累累。专家分析其操作过程是:先将墓室下的人殉者活埋后再填土夯平,墓主人下葬后留下墓道,再用此墓道将其余人殉者10人、20人一行反绑着牵入墓道,然后逐个把头砍下……也有的实行“杀殉”,先将殉者在坑外砍下脑袋后再陪葬。

⑥ 司空山的古迹遗址

无相寺,即二祖寺,位于县西部店前区境内的司空山。唐天宝年间(742—755年)玄宗敕建。背依司空山极顶悬崖,面对钵盂山、讲经台,左有丘峦环抱,右有清泉潺流。毁于“文化大革命”中。现存山门石牌坊一座。
二祖禅刹,北周武帝(561——578年)灭佛时,禅宗二祖慧可来司空山,“凿仙窟以居禅,辟重阶以通术”。天然石窟,面积15平方米,内有清泉,终年不涸。二祖居此传经授法于三祖僧璨,二祖禅刹因此得名。唐宋以后屡有兴废。明天启元年(1621年)重建。清乾隆癸卯年(1783年)重修。一进三间,抬梁、台柱、椽角、山顶及风墙,全系花岗岩精凿而成,面积约50平方米,后接二祖石洞。内有二祖石龛,门额上镌有“古刹重辉”四字。石殿门柱有楹联一副:“天堑长流,望江山鱼跃鸢飞,冲开皓月;地维卓立,看峰峦蛟腾凤舞,顶戴苍穹。”石殿完好无损。建国初期,寺内有僧尼3人。1955年,寺僧对佛殿进行修葺。1960年,僧尼迁并至白帽区广佛庵,山上庵寺空置。
司空山寨,又名张安抚寨。位于县城西南70公里的司空山上。司空山方圆35公里,海拔1227.7米。主峰突兀,气势雄伟,地势险要。古志云:“司空扼蕲黄”,号称皖西南镇,是历代兵家战略要地。南末端宗景炎二年(1277年)安抚史张德兴在司空山垒石筑寨,聚兵抗元。寨内有洗马池和刀枪洞等。清顺治二年(1645年),明室后裔荆王朱常(巛水)在此起兵抗清复明。山寨现存寨墙长约3公里,高约3米,按地势方位设有5门:太平门、欢门、朱砂门、前部门、后部门。前部门筑有两道寨墙。登峰顶俯视,山下城门墙垛,逶迤起伏,宛如巨龙盘行于悬崖峭壁间。
司空山石刻,司空山位于县城西70公里的店前乡。因山川灵异,历史悠久,历代文人墨客登山游胜,赞景抒情,怀古言志,留下满山石刻。有的没入苔藓,有的隐于藤萝,有的石质粗砺,风雨剥蚀,难以辨认,尤真唐宋间珍贵石刻难以寻找,已发现清晰可辨的石刻有10多处:
“太白仙踪”,明嘉靖年间(1523——1566年)太湖县令罗汝芳书,每字70厘米见方,笔力遒劲,双沟阴刻于太白书堂奎星石壁。上有小字刻为张德兴战事记,剥落较多,全文难辨。
“西南镇”,明嘉靖年间太湖县令翁溥书,柳体阴刻,位于司空绝顶。
“传衣台”、“讲经台”、“空观”、“三祖洞”等佛教记事镌刻,位于“二祖禅刹”附近。
朝阳石上镌有罗汝芳题山骈句:“半空玉立乾坤柱,万劫金精日月华。”每字33厘米见方。还刻有翁溥《登司空绝顶》律诗:“十里芒鞋凌紫烟,半空石壁倚青天;鹿眠营殿张安抚,草蔓书堂李谪仙。古刻何年蝌蚪没,胜游今日羽衣翩;酒酣下视浮云过,笑语分明在帝前。”
司空山石刻毁坏较多,近代游人题名留记到处可见。1983年8月,县政府公布“二祖禅刹”和“太白仙踪”石刻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⑦ 桐乡岑山遗址是古墓吗是谁的墓有人知道吗

明代学士沈宏的墓地 和沈默同宗

⑧ 鲻山遗址的介绍

鲻山遗址位于浙江省余姚市汇头乡西岙村鲻山东麓的三叉江桥东南(现属丈亭镇西岙村),为新石器时代遗址。发现于20世纪70年代末。文化堆积厚约3米,划分为10层,文化内涵包括河姆渡文化、良渚文化和商周时期,以河姆渡文化堆积为主。出土文物1000余件。该遗址极大地丰富了河姆渡文化的内涵,为更加全面地了解河姆渡文化的产生、生活状况及经济形态提供了重要实物资料,对认识河姆渡文化的发展环节和推动相关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鲻山遗址于1997年8月被列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5月,被国务院核定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⑨ 中国有那些著名遗址

史前时期的小南海洞穴遗址、下川遗址、裴李岗遗址、北首岭遗址、半坡遗址、庙底沟遗址、柳湾遗址、屈家岭遗址、青龙泉遗址、兴隆洼遗址、王因遗址、西朱封遗址、三里河遗址、北阳平遗址、顶狮山遗址等;对探索中国文明起源和夏文化问题有重要意义的陶寺遗址、二里头遗址、东下冯遗址等;商周时期的偃师商城、安阳殷墟、丰镐遗址、周原遗址、琉璃河遗址、洛阳东周城遗址和铜绿山遗址、大甸子遗址、前掌大墓地等;汉唐及其以后时期的汉长安城遗址、汉魏洛阳城遗址、曹魏北朝邺城遗址、隋大兴城唐长安城遗址、隋唐洛阳城遗址、隋唐扬州城遗址、渤海上京龙泉府遗址、北庭高昌回鹘佛寺遗址、辽中京遗址、金中都遗址、元大都遗址,以及汉杜陵陵园遗址、满城汉墓、马王堆汉墓、大葆台汉墓、广州南越王墓和南越王宫城遗址、磁县北朝大墓、明定陵和龙泉窑遗址、南宋官窑遗址、灵武窑遗址、福建建窑遗址等

⑩ 中国五大文化遗址至今时间

(一)彦沟龙山文化遗址

遗址在彦沟村小河西的台地上。1978年文物普查时发现。文化层不十分明显,范围面积亦不清楚。陶片为橙色陶、灰褐陶和灰陶等,内涵属龙山文化遗存。1985年修彦沟水库时发现陶罐大的如水桶,还有不少小陶罐。

(二)界牌沟仰韶文化遗址

遗址在界牌沟东坪地。发现有石杵、石斧、橙色陶片和灰褐陶片。

(三)泉沟遗址

(四)塔罗龙山文化遗址

遗址在塔罗村永昌河北岸的台地上。因平整土地,地貌变化很大,范围亦不甚清楚,地表仅见部分草拌泥红烧土块和部分陶片,还有石斧一类生产工具,其内涵属龙山文化遗存。

(五)大汶口文化遗址

大汶口位于泰安市岱岳区南部,大汶河北岸,距东岳泰山60华里,是驰名中外的大汶口文化发祥地和历史上著名的商埠重镇。大汶口属自古有名的土质肥沃、水源充足的“汶阳田”,地下资源丰富,104国道、京沪铁路穿境而过,处于山东省“一山一水一圣人”旅游热线上。大汶口名胜古迹众多:有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汶口文化遗址;有县级以上文物景点3处(明石桥、清山西会馆、文姜城遗址);有远近闻名的自然景观汶河古渡口、文亭山等多处。

热点内容
一部国外电影,一个老男人骑个摩托车 发布:2024-08-19 09:13:10 浏览: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么电影 发布:2024-08-19 09:03:17 浏览:374
变形金刚撒谁家的 发布:2024-08-19 08:43:06 浏览:478
美国男电影双胞胎 发布:2024-08-19 08:42:20 浏览:764
黑人橄榄球少年收养电影 发布:2024-08-19 08:25:26 浏览:918
夏目哉大片 发布:2024-08-19 08:09:22 浏览: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电视剧是,的英语 发布:2024-08-19 08:07:54 浏览:654
电影检索 发布:2024-08-19 07:48:52 浏览:198
谁有视频 发布:2024-08-19 07:41:55 浏览:141
成龙香港鬼片电影大全 发布:2024-08-19 07:39:46 浏览: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