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游记遗址 » 兴隆洞遗址

兴隆洞遗址

发布时间: 2021-01-02 22:30:28

A. 兴隆洼文化遗址的墓葬有哪些特点

兴隆洼居室墓葬抄是兴隆洼文化的重要内涵之一,通过兴隆洼居室墓葬的数量及其位置看,它应与当时人类的祭祀活动有关。还有的墓用两头整猪随葬。墓主与雌雄两头猪同穴并列埋葬,说明墓主因生前的地位和死因特殊而被埋入室内,生者为了获得某种超自然力量,便将死者作为崇拜和祭祀的对象;而人猪并穴埋葬表明,当时的祭祖活动与祭祀猎物的活动已经结合在一起,而且兴隆洼先民们对猪灵的祭祀具有图腾崇拜的意义。在兴隆洼的房址居住面上及墓葬的陪葬品中都发现了大量的鹿、猪等动物的骨骼,因此可以确定狩猎经济在当时人们的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B. 兴隆溶洞的发掘

此洞是偶然发现,当地的三个村民在2003年打猎的时候追赶猎物误入。
洞内发现大面积发育的红玉 和白玉色碳酸钙沉积物形成的玉石景观;有长4.35米的在世界上排第四的石吊管,也是我国至今发现的最长的石吊管;长5.53米,宽1至2.22米,石裙体高1.3米至1.55米世界上体量最大的巨盾体;有亚洲第一鹅管,有世界之最的长达5.5米的联体盾帐;有垂直、斜生、卷曲发育的管柱、曲石花;有直径10厘米、吊管 还不到1厘米的石吊球;红、白色的双色瀑。还有8个奇特的国家级景观:有长1米形如光芒神剑的石剑;直径在1.5米左右的竖盾(人称“石镜”);高悬在半空直径在2米左右的形如飞碟的石盾;煎鸡蛋型石笋;直径15厘米被清水冲击而成的地眼石睛和日晕。还有月奶石、石笔、石刻等。有高1米左右淡黄色的双盾柱;带钩、体量较大的卷曲石、萝卜型钟乳石、笔杆型石笋、石葡萄、石幔等若干地方级景观。

至今发现并确定的丰富、精美、奇特的碳酸钙沉积形态景观类型有石钟乳、石笋、石柱、石幔、流石、石盾、石花、卷曲石等59种,同时还有一些石饼、天然石刻等溶蚀和蚀余景观。此溶洞为含硅质燧石结核与条带的白云岩为主的碳酸盐岩系,在华北地区实为罕见,这些碳酸钙沉积形态景观包括石钟乳、石笋、石柱、石幔、流石、石盾、石花、卷曲石等59种,另外还有一些石饼、天然石刻等溶蚀景观。该溶洞景观有70多种,包括石钟乳、石吊管、石笔、石笋等。这些由缓慢滴水生成的钟乳石千姿百态,造型雄奇。与全国各地的著名溶洞相比,兴隆溶洞属于空间较小的一类,但其景观的密度与丰富度在全国位居前列,世界上也是罕见的。

C. 台湾同胞张先生很想了解祖国远古人类的历史。如果你是导游,请为他设计出一条参观古人类遗址的路线,要求

1. 北京市: 北京周口店遗址; 北京山顶洞人遗址;
2、上海市: 从位于上海市奉贤区冈身地带南端柘林出土的石器和陶具表明,距今三四千年前,奉贤境内西部地区已有古人类居住生息。
3、天津市 :
4、重庆市: 长江三峡地区目20世纪50年代发现长阳人化石后,相继又发现有建始人、巫山人、奉节人等8处古人类化石地点,这使三峡地区成为世界上人类化石分布最密集的地区之一。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教授郑绍华以及邱占祥、陈铁梅等专家初步认定:“建始人”的生活时代距今约为195万年至215万年,属于人类的早期成员,比目前发现的非洲古人类化石还要早几十万年。1986年10月24日又再有发现, 经测定,“巫山猿人”距今201~204万年,属于早更新世早期,比“元谋人”早30万年。在距离长江三峡仅80多公里的奉节县兴隆洞里出土的奉节古人类,距今14万年,能够吹哨子。
5、辽宁省
6、吉林省
7、内蒙古自治区:红山文化遗址;
8、山西省 山西省襄汾县丁村人遗址;
9、甘肃省
10、青海省
11、广西壮族自治区
12、广东省:广东韶关市曲江区马坝镇马坝人遗址;
13、福建省
14、浙江省 浙江余姚市河姆渡村河姆渡遗址河姆渡人
15、江苏省
16、江西省
17、山东省: 大汶口文化遗址;
“凤凰岭文化”是以沂、沭河流域发现的100余处细石器遗存为范围,代表了距今15000-10000年间沂蒙古人类社会阶段的石器文化。它的第一处遗址就是在我区凤凰岭街道王黑墩村东凤凰岭上发掘一汉墓时发现的。 这是我市乃至全省第一个距今万年前的史前考古文化,它填补了我省上古人类社会发展史的空白,为研究新石器文化的渊源提供了重要的线索和依据,也首次确立了沂蒙文化的早期文化,与人们熟知的“大汶口文化”和“龙山文化”同属于一个考古类型。
龙山文化泛指中国黄河中、下游地区约当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一类文化遗存。铜石并用时代文化,因首次发现于山东历城龙山镇(今属章丘)而得名,距今约4350—3950年。分布于黄河中下游的山东、河南、山西、陕西等省。大汶口文化出现的快轮制陶技术在这一时期得到普遍采用,磨光黑陶数量更多,质量更精,烧出了薄如蛋壳的器物,表面光亮如漆,是中国制陶史上的鼎峰时期。

18、安徽省 安徽和县陶店镇汪家和县人遗址;
19、河北省: 泥河湾文化遗址;
河北唐山的爪村文化遗址距今约45000年,孟家泉人的发现,至今有约17000年,旧石器时代的遗址在滦县的东灰山,遵化的君子口等处都有发现.自50年代起,唐山地区发现的新石器时代遗址达20多处,今唐山市内的大城山,迁西的西寨村、迁安的安新庄三处遗址具有代表性,它说明人类文明的历史时期当时在这里已经开始。90年代后考古发现进一步证明,唐山人在这块土地上早已创造了灿烂的文化,滦河流域是我国古代文明的发源地之一。
20、河南省
21、湖北省:湖北省长阳县西南下钟家湾村长阳人遗址;
22、湖南省
23、云南省 云南元谋人遗址;
24、贵州省:贵州开阳打儿窝崖厦古人类遗址;
25、四川省
26、陕西省: 西安半坡遗址;陕西蓝田人遗址;
28、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29、西藏自治区 西藏苏热遗址;
30、黑龙江省
31、香港、澳门
香港:香港西贡古人类遗址
澳门:
32. 台湾省:台湾的左镇人遗址
33.海南省:三亚落笔洞古人类遗址;

D. 兴隆洼遗址是怎么样的

兴隆洼遗址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属于一处重要的史前居住址。以往的考古发现显示黄河流域古代文化发达,被誉为中华文明的摇篮,而兴隆洼大型聚落遗址的发现表明中原以外地区也同样存在着发达的早期文化,从而为中国文明多中心起源的观点增加了新论据。

兴隆洼遗址分布于大凌河支流牤牛河上游右岸东西向的低丘冈地上,地势平缓、水源充足,成为古代人类理想的居住址和生存的首选地。这里是一处保存非常完整的史前环壕聚落遗址,内有房址、墓葬,外有大型壕沟,聚落内遗迹遍布,并出土大量精美器物。遗址年代距今8000—7300年,持续了700多年的居住时间。

兴隆洼的聚落形式经历了几个重要的发展阶段,在它的黄金时期曾经营造了极具代表性的村落。这个时期村民们居住的房址均为半地穴式建筑,一般在地上挖一个浅浅的土坑,并对坑壁和坑底进行一定的处理,然后在坑顶部加一些木质或茅草材料做成屋顶来遮风挡雨,这就是所谓的半地穴。由于这些房址有一半深入地下,地表所能露出来的只是一部分,降低了高度,所以在冬季有效地防止了北方风沙的侵袭,同时又在炎炎夏日避免了由于阳光辐射而产生的高温,形成冬暖夏凉的小环境,其原理有些类似于现在黄土高原仍在沿用的窑洞。

兴隆洼的房址平面近圆角方形,有的略呈长方形。地面系将地穴的生土底用工具砸实,形成一个硬面。房址的中央一般有灶,平面呈圆形,个别灶的底部还铺垫石块。屋内的中间及四周墙壁有立木用于支撑屋顶,形成相对开阔、稳固的空间。中原地区半地穴式的房址一般都带有一个斜坡形的门道方便人进出,在兴隆洼村落里,这样的门道却没有发现,这个特点一度曾是未解之谜。后来人们在史书里找到了答案,书中记载东北的少数民族善于筑城穴居,他们的房址外形似土堆,在屋顶上开一个出口,屋内有木梯连接出口以便于人们出入房屋,兴隆洼人们可能也是这种出入方式。

兴隆洼的房址沿西北一东南方向成行分布,井然有序,共有8排,每排10—13座。由于排列整齐,所以在遗址地表留下了一个个成行排列的灰土圈。房址面积一般为每间50—80平方米,相当于现代的一居或两居室大小,最大的两间则并排位于村落的中心部位,面积达140平方米。居住区外侧环绕宽约2米的椭圆形壕沟,直径160—180米,将所有房址都包围在壕沟以内,形成一个非常封闭的聚落,只在西北侧留有出入口,不但用壕沟保护了村落内部的安全,而且用房屋之间的纵横排列区别了聚落内人们的远近亲疏,这样完整的聚落形式是考古发现中不多见的。

除了聚落形式别具一格以外,兴隆洼遗址内的一些特殊习俗也是史前独有的。有的房址内地面上摆放成组的兽头,有的在房址内发现了墓葬。这些墓葬一般一个房址内只埋葬一个,均为长方形土坑竖穴墓,单人葬,仰身直肢,头向朝北,墓内随葬小型器物,有陶、石、玉、骨、蚌器,集中放在墓主的头周围或佩戴在主人身上,在一些随葬品较丰富的墓葬里不但出土了这些物品,而且最为特殊的是在墓主的身旁葬了两头肥猪,一雌一雄,均仰卧放置,占据墓穴底部一半的位置。这样的葬俗在国内考古发现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兴隆洼时代的人们为了生活方便发明了很多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用品,这些物品虽然简单,却非常实用。他们用手捏制成陶器,用泥圈套接的方法接合成形,再加以烧造。由于烧制的火候较低,所以质地疏松,颜色斑驳,很大程度上显示出技术上的原始性。因为水平较低,所以陶器器形比较单一,只能制作直筒罐与平底钵等简单器物,但器表装饰的图案却很有特色,用工具按压出成排的“之”字纹、网格纹或席纹等。

与陶器的原始性相区别,兴隆洼的石器制作却非常成熟,特别善于制作大型打制石器,种类有锄、铲、磨盘和磨棒等,这些工具多数与农业生产有关,可能是农具一类的东西,表明这时农业在兴隆洼人的生活中已经占据了重要的地位。但这时期的生产并不限于农业,遗址中出土的大量鹿、猪、狍、熊、鱼等动物骨头表明,此时渔猎也是人们日常活动之一,兴隆洼人用动物骨骼制成刀、锥、针、匕、鱼镖等工具,制作十分精致。也都经过磨光,骨鱼镖还由小石片嵌于骨梗之内,尤其富有特色。

遗址内还发现了少量的玉器,器物虽小,但种类却很丰富,有块、匕、斧、锛和凿等。玉器色泽鲜艳,制作精美,抛光、钻孔等技术成熟,对器物形式的把握准确到位,并且不少玉器没有使用痕迹,可能非实用器,与原始的祭祀活动有关。

兴隆洼遗址是迄今为止我国新石器时代住地遗迹整体保存最好、年代最早的史前聚落遗址,它的多排横列式房址、聚落外围用壕沟环绕的布局形式,既与同时代的聚落有共同点。又具有自身的特色。其聚落中间的大房址建筑规模巨大,工艺水平高,表明了特殊的社会功能,或许是氏族会议的场所,或者可能兼作聚落首长的住所,其地位是十分突出的。室内埋葬的习俗表明了死者生前地位相当特殊,甚至可能被作为原始崇拜的对象。至于整猪同穴并列埋葬的葬俗则表明了人们对于猪的重视,具有图腾崇拜的意义,联系到红山文化大量以“猪龙”为题材的玉器装饰,可以推断兴隆洼文化是红山文化玉器的源头。

E. 材料中的兴隆沟遗址大约处于什么历史时代

兴隆沟遗址位于内蒙古赤峰市敖汉旗东部,地处大凌河支流上游左岸,属于新石器时代遗址。遗回址分为三个地点,答分别属于兴隆洼文化、红山文化和夏家店下层文化聚落。2001年至2003年三次发掘总面积4000平方米。遗存的遗迹有古代房址、居室墓、灰坑。出土遗物有陶器、石器、玉器、骨器、蚌器、动物骨骼、自然石块等。2012年5月,发现一尊距今5300多年、属于红山文化时期的精美陶塑人像,是中国迄今首次发现的一件史前陶塑人像。
该遗址发掘的重大意义可概括为:一是史前考古的重大发现;二是中华文明起源研究当中重要新成果;三是对红山文化乃至辽河流域的文明演进过程,包括当时的宗教信仰等方面的研究提供了难得的第一手资料;四是人像艺术和造型体现了史前艺术结晶,当时的雕塑技术令人震惊。该陶塑人像在敖汉的出土再次证明了敖汉旗包括敖汉所在的赤峰是红山文化的中心之一。

F. 兴隆洼文化遗址的玉器原材料来源是哪里

在敖汉旗兴隆沟遗址采集到的一件锛,玉质为闪石玉,暗绿料,玉料来源于辽宁省岫岩县。阜新查海文化遗址,距今8200年,总计发现了50多件玉器,玉质主要是闪石玉,玉料来源于辽宁省岫岩县。此外,在辽宁省东沟后洼遗址下层发现9件玉器和大量滑石饰品,在长海小珠山下层发现斧一件,在庄河北吴屯遗址发现凿3件等,其玉质主要为闪石玉,玉料来源于岫岩县,滑石也应来自产滑石的岫岩县。

G. 兴隆镇的古人类遗址

境内新民屯西约200米处山顶上“西山古城堡”,有内外城,城堡外西坡上共133座半地穴居址,据考证认为是铁器时代的挹娄人遗址。

H. 兴隆洼文化遗址中发现的玉器有哪些

兴隆洼文化遗址中发现的玉玦、玉斧、玉锛等玉器100余件,年代为距今8200年至7400年,由此认定兴隆洼文化玉器是我国年代最早的玉器,开创了我国史前用玉之先河。兴隆洼文化玉器皆为阳起石的软玉类,色泽多呈淡绿、黄绿、深绿、乳白或浅白色,器体偏小。兴隆洼文化广泛分布在内蒙古西拉木伦河南岸和辽宁省辽西地区。同类文化性质的遗址还有内蒙古林西县白音长汗遗址、克什克腾旗南台子遗址、辽宁阜新县查海遗址等。玉玦的数量最多,是兴隆洼文化最典型的玉器之一。兴隆洼遗址发现有世界上最早的两件白玉玦,距今8200年,玉质为闪石玉,玉料来源于辽宁省岫岩县。在4号居室墓出土两件玦,在7号居室墓出土一对玦,玉料来源于辽宁省岫岩县。兴隆洼文化遗址的匕形器的数量仅次于玉玦,也是兴隆洼文化玉器中的典型器类之一。器体均呈长条状,一面略内凹,另一面外弧,靠近一端中部钻一小孔,多出自墓主人的颈部、胸部或腹部,应是墓主人佩戴的项饰或衣服上的缀饰。弯条形器和玉管数量较少,均为佩戴在墓主人颈部的装饰品。斧、锛、凿等工具类玉器特征鲜明,其形制与石质同类器相仿,可形体明显偏小,多数磨制精良,没有使用痕迹,其具体功能尚待深入探讨,但不排除作为祭祀用“神器”的可能性。在敖汉旗兴隆沟遗址采集到的一件锛,玉质为闪石玉,暗绿色料,玉料来源于辽宁省岫岩县。阜新查海文化遗址,距今8200年,总计发现了50多件玉器,玉质主要是闪石玉,玉料来源于辽宁省岫岩县。此外,在辽宁省东沟后洼遗址下层发现9件玉器和大量滑石饰品,在长海小珠山下层发现斧一件,在庄河北吴屯遗址发现凿3件等,其玉质主要为闪石玉,玉料来源于岫岩县,滑石也应来自产滑石的岫岩县。兴隆洼居室墓葬是兴隆洼文化的重要内涵之一,通过兴隆洼居室墓葬的数量及其位置看,它应与当时人类的祭祀活动有关。还有的墓用两头整猪随葬。墓主与雌雄两头猪同穴并列埋葬,说明墓主因生前的地位和死因特殊而被埋入室内,生者为了获得某种超自然力量,便将死者作为崇拜和祭祀的对象;而人猪并穴埋葬表明,当时的祭祖活动与祭祀猎物的活动已经结合在一起,而且兴隆洼先民们对猪灵的祭祀具有图腾崇拜的意义。

I. 兴隆洼文化遗址是怎样被发现的

1982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敖汉旗博物馆联合进行文物普查时,发现了兴隆洼文化遗址。从而认定这是内蒙古及东北地区时代较早、保存最好的新石器时代聚落遗址。1996年,兴隆洼文化被国务院确定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并先后被列入“八五”期间我国十大考古发现、20世纪中国百项考古大发现。

热点内容
一部国外电影,一个老男人骑个摩托车 发布:2024-08-19 09:13:10 浏览: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么电影 发布:2024-08-19 09:03:17 浏览:374
变形金刚撒谁家的 发布:2024-08-19 08:43:06 浏览:478
美国男电影双胞胎 发布:2024-08-19 08:42:20 浏览:764
黑人橄榄球少年收养电影 发布:2024-08-19 08:25:26 浏览:918
夏目哉大片 发布:2024-08-19 08:09:22 浏览: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电视剧是,的英语 发布:2024-08-19 08:07:54 浏览:654
电影检索 发布:2024-08-19 07:48:52 浏览:198
谁有视频 发布:2024-08-19 07:41:55 浏览:141
成龙香港鬼片电影大全 发布:2024-08-19 07:39:46 浏览: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