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商遗址
㈠ 河南是否有远古人类遗址
对河南郑州西山遗址同期山麓洪积成因的自然沉积剖面样品的有机碳、炭屑含量、碳氮比值和孢粉进行了分析,根据其实验结果,结合平原地貌与物质组成特点,分析了该地区7000a B.P.古代人类生存的气候与环境特征,得到如下结论:1)7300a B.P.以来气候变化大约以2900a B.P.为界,在此之前以暖湿为主.当时当地的气候大体与今日的江淮地区的气候相当,台地上宜旱作,有机碳反映出暖湿期内至少存在5个干旱时段。到2900a B.P.以近,气候旱化趋势明显,与当地现今气候接近。2)当地的地貌条件是洪积成因的向东向南倾斜的宽阔平原,虽有枯河穿过,因其具有冲沟性质而无泛滥之苦,又平原的组成物质下部是更新世洪积黄土层,顶部为全新世黄土层,很适合古代人类居住和进行旱作农业耕作活动。3)以土地氮量供应不足为标准进行判断,至少在7300a B.P.前后这里已开始了旱作农业活动,这种判断与本地区以草本花粉为主的孢粉分析结果是吻合的。在炭屑浓度上,表现为早期D(炭屑长轴直径)<50μ的具有n×10^2片/厘米^3,D>50μ的只在近5000a B.P.才断续出现,这种变化与耕作施肥技术的进步不无关系
㈡ 为什么说河南省郑州商城遗址是我国最大的一处商代中期遗址
河南省郑州商城遗址是我国最大的一处商代中期遗址,在其西墙外发现一处烧制陶器的手工作坊遗址,分布面积约达10000多平方米,其中有十几座残破的烧陶窑炉,显然是窑炉的集中场地。
另外还发现有经过淘洗的陶泥原料,制造陶器的用具和带有方格纹的陶印模。这些说明商代已有专门的陶器手工作坊。
㈢ 在河南境内的黄河流域人类文化遗址
二里头文化,距今4100年~3700年,最早发现于河南偃师二里头,为夏代文化遗址。
仰韶文版化,距今7000年~权5000年,发现于河南渑池县仰韶村
殷墟文化,即河南安阳小屯村文化,大致为公元前14世纪~公元前11世纪,为商代晚期文化
出现于公元前770年的春秋初期,在河南新郑仓城发现的春秋铸铁遗址,在河南卫辉市固围村发现的战国墓葬遗址
㈣ 河南商代遗址有哪些
1、郑州商代遗址(二里岗遗址、小双桥遗址)
2、焦作府城商代早期遗址
3、洛阳偃师商城遗址,为商代西亳城的遗址
4、河南省安阳市殷墟遗址
㈤ 有哪些证据证明了1956在河南郑州发现的古城遗址是商代前期的国都
就构筑城墙所需工程量来看,挖土约170万立方米,夯土约87万立方米。假如每天投入1万名劳动力进行作业,3000名挖土,3000名运土,3500名夯打,500名做勤杂工作,以当时的最高作业率计算,需8年才能完成。如果不是最高统治者所在之地,没有充足的人力、物力,是很难筑成如此规模宏大的城池的。
㈥ 1998年在河南( )市郊考古挖掘出商代初期都城遗址。
应该是选 (A) 偃师商城早于以安阳殷墟为代表的商代晚期,从中可较清晰地看到商人文化的历史轨迹,其发现足以震惊世人。偃师市文物局专家郭宏涛说,学术界已达成共识,它是我国迄今发现商代早期城址中年代最早、规模最大、保存最好的一座帝都。偃师二里头夏都的废弃,偃师商城作为商代都城的兴起,是中国历史上夏、商王朝更替的重大事件。偃师商城的始建年代可作为夏、商文化的界标,国家重点工程——《夏商周断代工程》更是把这一学说作为该工程的标志性
不对··不应该是商丘,商丘是商朝繁荣的时期的都城!!
1983年春季,中国社科院考古所洛阳汉魏故城工作队在偃师县尸乡沟一带发现了一座商代早期的城址,当即引起了学术界的极大关注。其后,考古所派出了河南二队,专门对偃师商城进行勘察、钻探、试掘、发掘和研究。以上工作为进一步确认偃师商城的年代、性质和功能,提供了大量的证据。
一、偃师商城的形制特征
1,墙体宽厚,城门狭窄偃师商城目前已解剖了东、西、北三面城墙,南城墙尚在进一步勘察之中。东墙有曲折,长度1600余米,西墙长1710米,北墙1240米。城墙厚17—18米,基槽深0.6—1米,一般从黄生土层即开始起夯,夯层厚约10厘米,夯打平整,夯窝密集,排列多重叠,夯窝直径约5厘米。
根据发掘资料的排比,墙体宽厚是商代前期四座古城的普遍特征。山西夏县东下冯商城南城墙,长440米,仅为偃师商城长度的三分之一,但墙体厚度已达8米许。夯层尺寸与偃师商城无异,唯夯窝直径稍大,湖北黄陂盘龙城,面积比偃师商城小的多,而城墙墙体却异常宽厚。郑州商城东城墙,其长度与偃师商城相仿,但墙体厚达22米。
与宽厚城墙极不相称的是狭窄的门洞。已发掘的西城门全长16.5米,宽度仅2.4米。东城门的发掘结果与西城门大同小异,宽度也是2.4米。
2,宫城与拱卫城组合配置偃师商城南部中央有一组宫殿建筑群,周围有800余米长的夯土围墙,墙厚2米,我们把它暂称为宫城。宫城之内已发掘完四号、五号两处宫殿建筑基址。宫城的东北和西南各发现一座拱卫城,拱卫城平面亦成方形,每面长宽近200米,都有2米厚夯土围墙。但城内的建筑分布与宫城内涵判然有别。两座拱卫城之内布满了排房式建筑,它们或许是仓莫、武库的集中地。
3,自成一体的封闭式宫殿建筑宫城内四号宫殿东西长51米,南北宽32米。正殿面阔36.5米,南北进深11.8米,前沿有四幅台阶可供上下。东、西、南三面廊庑相连。南有门道,宽2.5米。五号宫殿情况复杂,其建筑遗迹可分为上下两层。上层建筑东西长达107米,正殿东西54米,南北14.6米,四周有48块柱础石,平均间距2.5米。前沿下有四对狗坑,内埋狗架,相互间距2.6—3.7米,它们的有规律的分布,可能与正殿台阶的位置有某种关系。正殿两侧还各有25—28米宽的北庑基址,这进一步增强了正殿的宽大宏伟。下层建筑平面亦成方形,东西长约38米,南北长约42米。中间方形庭院中有水井两眼,它的大部分建筑遗迹叠压在上层建筑之下。四号宫殿与五号宫殿上下层建筑遗迹,就其主要特征来说都是一致的,即以北边正殿为主体,东、西、南三面设廊庑的、自成一体的封闭式建筑。
4,浓厚的军事防御色彩偃师商城的宽厚墙体和狭窄的城门,应是出于军事方面的考虑。城南三座小城各自用夯土墙设围,也同样属于军事防御体系的一部分。另外,西城门侧旁有3—4米宽的斜坡“马道”,一端与城墙垂直相交,一端与城内大道相通,其功能是为了便于兵士迅速登临城头。城外除了护城路之外,还有宽深的护城壕。
5,工程浩繁的都城排水系统东城门的路土之下,发现一处构思巧妙的石木结构的排水孔道。宽度2米,高1.5米。底用石版鱼鳞状铺砌,与水流方向一致。两壁用石块垒砌,其间夹砌木柱,共同支撑上面的木盖板或圆木,其上再铺草泥土成为道路,因此而组成立体排水系统。根据钻探,这条排水孔道一直向西延伸,长800余米,直达宫城。在宫城以西的相应位置也同样发现有这种排水孔道,全部相加长达一千余米。此外,在四号宫殿南侧,还曾发现较狭窄的石砌排水孔道,长、宽约1米,用石块垒砌,上有盖板。显然是属于宫殿自身的排水设施。
二、关于偃师商城的始建年代和废弃年代
在城墙墙体的多次解剖过程中,均有商代早期的鬲、豆、罐残片出土,这表明偃师商城的始建年代不会早于商代早期。
发掘西城门过程中,两座商代早期陶器墓(MMl8、M21)打城了城门洞内侧的路土。依此,偃师商城的始建年代也不会晚于商代早期。这就从考古地层学上证明,偃师商城是商代早期的一座城址。
偃师商城的使用时期并不短暂。五号宫殿上下两层建筑遗迹的发掘表明,这座宫殿有着建筑——使用——废弃——再建筑——再作用——再废弃的漫长过程。从偃师商城北城墙解剖情况看,与二里冈上层相当的某段时期内,北城墙曾经作过修补。再次,宫城之北的灰土沟发掘中发现灰土堆积多达七—八米之厚。以上诸多迹象表明,偃师商城始建于商代早期,繁荣于商代二里冈时期,废弃于二里冈上层晚期,或更迟一些。三、关于商城的性质这一学术课题目前尚在热烈的讨论之中。自汉以来历代西毫说者,均明确指出西毫就在偃师以西的尸乡一带。《汉书地理志》河南郡偃师县条下班固自注云:“尸乡,殷汤所都”。
偃师商城西北几百米的杏园村,最近有许多唐代墓志出土,志文中多指此地为“尸乡”、“西毫”、“毫邑”。如景龙三年(709)李延祯墓志:“乃访旧瘗于北邙,祔新莹于西毫”。这些记述说明,唐代前期仍沿袭着汉人旧称,称这里为“西毫”、“尸乡”故地。有的墓志文还详明唐偃师县在今偃师老城,而不是偃师商城以西的新寨村。
㈦ 河南黄河流域早期人类文化遗址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流域自古以来也被人们视为中华文明的摇篮。黄河流域历代王朝建都史实为:夏朝定都阳城(今河南登封),商朝定都于亳(今河南商丘),后迁都于殷(今河南安阳),周朝定都于镐京(今陕西西安),秦朝定都于咸阳,西汉定都于长安(今陕西西安),东汉定都于洛阳,魏晋均定都于洛阳,隋唐均定都于长安(今陕西西安),宋朝定都于东京(今河南开封)。
在内蒙古乌审旗大沟湾发现,距今3万年左右。
——现代人是由新人直接进化而来的,分为4个阶段:
细石器文化
距今10000年~7000年,黄土高原多处发现该时代文化遗址,如陕西大荔沙苑、山西沁水下川等地。
新石器文化
距今7000年~3700年,按所代表的发展阶段划分为早、中、晚三期:早期称仰韶文化,距今7000年~5000年,发现于河南渑池县仰韶村;中期称龙山文化,距今5000年~4100年,发现于山东省章丘县龙山镇;晚期称二里头文化,距今4100年~3700年,最早发现于河南偃师二里头,为夏代文化遗址。
青铜器文化
距今3700年~2700年,可划分为三期:1为二里岗文化,即郑州商城文化,距今3620年,为商代早期文化。2为殷墟文化,即河南安阳小屯村文化,大致为公元前14世纪~公元前11世纪,为商代晚期文化;3为岐山文化,即陕西岐山凤雏村西周都城文化遗址。
铁器文化
出现于公元前770年的春秋初期,在河南新郑仓城发现的春秋铸铁遗址,在河南卫辉市固围村发现的战国墓葬遗址,在西安周围发现的西安隋唐都城文化遗址等。
㈧ 河南的文化遗迹
1..二里头文化遗址(位于偃师市二里头村南的洛河之畔)曾是中国第一个王朝夏王朝所在地,某种程度上证明了夏王朝的存在。1959年始发掘,命名为二里头文化。遗址面积约3平方千米,文化堆积厚达3米至4米,可分为四个时期。现已发掘出宫殿遗址、居民遗址、制陶作坊、窑穴、墓葬等。出土有青铜器、玉器、陶器、石器、骨角器和蚌器等大批珍贵文物。二里头遗址经测定,距今约4100年至3600年,相当于我国历史上的夏商时期,是研究我国夏文化的重要遗址之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安阳殷墟遗址(位于安阳小屯村)商朝所在地,将中国有据可查的历史提前到3000多年前,有力证明商王朝的存在。甲骨文的发现和殷墟发掘,确证了中国商王朝的存在,重新构建了中国古代早期历史的框架,使传统文献记载的商代历史成为信史。以宫殿宗庙建筑和王陵大墓为代表的商代建筑,树立了中国古代早期宫殿建筑和皇家墓葬的典范。在殷墟出土的15万片甲骨上,发现了目前中国文字体系最早的证据,至今仍为世界上四分之一的人口使用。在今河南安阳小屯村及其周围。商代从盘庚到帝辛(纣),在此建都达二百七十三年,是中国历史上可以肯定确切位置的最早的都城。1899年在此发现占卜用的甲骨刻辞。从1928年10月13日考古发掘至今,先后发现宫殿﹑作坊﹑陵墓等遗迹﹐及大量生产工具﹑生活用具﹑礼乐器和甲骨等遗物,总面积24平方公里以上。
3河南宝丰清凉寺汝官窑址(平顶山市宝丰县)宋代五大名窑的“汝、官、哥、钧、定”,亦将汝窑排在首位。清凉寺古窑址分布范围之广,为河南瓷窑址所罕见;总面积超过100万平方米
㈨ 河南周口是什么遗址
周口市,河南省辖地级市。太昊伏羲氏在此建都,炎帝神农氏播种五谷,开创了中华民族的远古文明。周口古属陈国,《诗经.陈风》赫然在目。战国末期,为楚都所在地,史称郢陈。秦末农民起义,陈胜在此建立张楚政权。两汉时期,陈为皇子领地,繁荣昌盛,富甲一方。魏晋以来,以淮阳为中心历次设郡置府。
周口,古属陈国。战国末期,一度为楚国都城。陈胜吴广曾在此建立张楚政权。两汉以来,历代以淮阳为中心设郡置府。明清时期,周家口是西北与江南物资交流的重要枢纽,曾被称为河南四大商业重镇之一。明朝初年,随着沙颍河漕运的开通而开始发展,最初的集镇也逐渐由沙河北岸扩展到南岸。为了满足两岸商贾往来的需要,一户姓周的人家在南岸的子午街(今川汇区老街)开辟了第一个渡口,“周家口”也因此得名。
㈩ 河南的遗迹都有哪些
世界文化遗产2个:龙门石窟和安阳殷墟
世界地质公园4个:云台山;嵩山;王屋山—黛眉山;伏牛山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8个:洛阳、安阳、开封、郑州、商丘、南阳、浚县、濮阳
国家级地质公园12个:
第一批:河南嵩山国家地质公园
第二批:河南焦作云台山国家地质公园,河南内乡宝天曼国家地质公园
第三批:河南王屋山国家地质公园,河南西峡伏牛山国家地质公园,河南嵖岈山国家地质公园
第四批:郑州黄河地质公园,洛阳黛眉山地质公园,洛宁神灵寨地质公园,辉县市关山地质公园,信阳金刚台地质公园,河南嵩山国家地质公园!!!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7个:鸡公山;洛阳龙门;嵩山;王屋山-云台山;石人山;青天河;神农山
5A级旅游景区:
郑州市:1、嵩山少林寺风景区
洛阳市:2、洛阳龙门石窟风景名胜区
焦作市:3、云台山风景名胜区
评论 | 给力0 不给力0
举报违规检举侵权投诉|2013-11-29 19:04 热心网友 最快回答
世界文化遗产2个:龙门石窟和安阳殷墟
世界地质公园4个:云台山;嵩山;王屋山—黛眉山;伏牛山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8个:洛阳、安阳、开封、郑州、商丘、南阳、浚县、濮阳
国家级地质公园12个:
第一批:河南嵩山国家地质公园
第二批:河南焦作云台山国家地质公园,河南内乡宝天曼国家地质公园
第三批:河南王屋山国家地质公园,河南西峡伏牛山国家地质公园,河南嵖岈山国家地质公园
第四批:郑州黄河地质公园,洛阳黛眉山地质公园,洛宁神灵寨地质公园,辉县市关山地质公园,信阳金刚台地质公园,河南嵩山国家地质公园!!!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7个:鸡公山;洛阳龙门;嵩山;王屋山-云台山;石人山;青天河;神农山
5A级旅游景区:
郑州市:1、嵩山少林寺风景区
洛阳市:2、洛阳龙门石窟风景名胜区
焦作市:3、云台山风景名胜区
嵩山——位于登封附近,是五岳中的中岳。
少林寺——位于嵩山,少林武功的发源地。
龙门石窟——在洛阳,为世界文化遗产。
白马寺——在洛阳附近,是佛教传入中国后由官方营造的第一座寺院,在中国佛教史上占有重要历史地位 。
鸡公山——位于南部省界信阳市的避暑名山,与北戴河、庐山、莫干山并列为四大避暑胜地,1982年被列为全国第1批44家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4A级旅游景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南湾湖风景旅游区——位于南部的信阳市,国家森林公园、4A级旅游景区、国家水利风景区。
灵山风景名胜区——位于南部的信阳市罗山县,4A级旅游景区。
九华山——位于东南省界的佛教名山。
华阳大佛山——位于东南省界的佛教名山。
青峰山——位于东南省界的道教名山。
皇姑山——位于东南省界的名山。
花洲书院——位于邓州,是范仲淹的《岳阳楼记》的发源地。
雷锋团纪念馆——位于邓州,是党和人民学习培养爱国主义的教育基地。
殷墟——商朝的都城,现在建有博物馆。
石人山——石人山风景区位于河南省鲁山县西部,地处伏牛山东段,总面积达268平方公里,主峰玉皇顶海拔2153.1米。石人山古称尧山,因尧孙刘累为祭祖立尧祠而得名。战国时,伟大思想家、社会活动家墨子降世于尧山脚下。
洛阳牡丹——洛阳是国花牡丹的故乡,洛阳牡丹节每年5月份牡丹盛开时召开。相传武则天将牡丹从长安全部贬往洛阳,因此在洛阳落根,被洛阳的魏、姚等家族培育出“魏紫姚黄”等各种新品种,在洛阳发展壮大。
河南博物院-—该馆前身是冯玉祥于1927年倡导筹建的位于开封的河南博物馆。1990年代时在郑州建设新馆,经过对中原石刻艺术馆与河南省博物馆的合并后,取名为“河南博物院”。
红旗渠——人工天河红旗渠是人类“改造自然,利用自然”的史无前例的一大杰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