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槐树遗址
『壹』 山西十大景区有哪些
山西十大景区有:五台山、云冈石窟、北岳恒山、应县木塔、悬空寺、雁门关、太原晋祠、平遥古城、乔家大院、绵山。
1、云冈石窟
云冈石窟是中国规模最大的古代石窟群之一,是全国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2001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这里的造像气势宏伟,内容丰富多彩,可以看到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石窟造像,目前对外开放的洞窟约40个。
4、平遥古城
平遥古城是山西十大景区中极具文化底蕴的一个,被世界纪录协会评为中国现存最完整的古代县城,平遥古城为人们展示了一幅非同寻常的汉族文化、社会、经济及宗教发展的完整画卷。古城不算很大,步行就可以逛完,不愿意走路也有电瓶车供游客乘坐,在这里你可以感受到满满的晋商文化的气息。
『贰』 山西老槐树的来历和历史分别是什么
来历是洪洞大槐树移民。晋南是山西人口稠密之处,而洪洞又是当时晋南最大、人口最多的县,且是交通集聚地,明朝政府便在洪洞城北二华里的贾村西侧的广济寺设局驻员集中办理移民,寺旁的大槐树就成了移民集聚之地。为此,大槐树和树上的老鹳窝就成为移民惜别家乡的标志。
“问我祖先何处来,山西洪洞大槐树。祖先故里叫什么,大槐树下老鹤窝。”数百年来,这首民谣在我国许多地区广为流传。来自山东、河南等18个省市的移民后裔也经常聚首古槐遗址,缅怀600多年前大槐树百万大移民的沧桑历史,形成了“大槐树寻根”的独特风俗。
历史:元朝末年,元政府连年对外用兵,对内实行民族压迫,加之黄淮流域水灾不断,饥荒频频,终于激起红巾军起义。元政府进行残暴的镇压,两淮、山东、河北、河南百姓十亡七八。冀、鲁、豫、皖诸地深受其害,几成无人之地。
在元末战乱时,山西,却相对显得安定,风调雨顺,连年丰收,较之于相邻诸省,山西经济繁荣,人丁兴旺。再者,外省也有大量难民流入山西,致使山西成了人口稠密的地区。明朝灭亡元朝后为了巩固新政权和发展经济,从洪武初年至永乐十五年,五十余年间组织了八次大规模的移民活动。
传说明初大槐树移民时人们都不愿离开自己的家,官府广贴告示,欺骗百姓:“不愿迁移者,到大槐树下集合,须在三天内赶到。愿迁移者,可在家等待。”
听到这个消息后,人们纷纷赶往古大槐树下,第三天,古大槐树四周集中了十几万人。这时,大队官兵包围了大槐树下手无寸铁的百姓,一个官员大声宣布:“大明皇令,凡来大槐树之下者,一律迁走。”不久人们醒悟过来,哭喊叫骂,但一切都无济于事。官兵强迫人们登记,发给凭照,迁往他乡。
洪洞是当时晋南最大,人口最多的县。洪洞城北二华里的贾村西侧有一座广济寺,寺院宏大,殿宇巍峨,僧众很多,香客不绝。寺旁有一棵“树身数围,荫遮数亩’”的汉槐。汾河滩上的老鸹在树上构窝筑巢,星罗棋布,甚为壮观。明朝政府在广济寺设局驻员集中办理移民,大槐树下就成了移民集聚之地。
晚秋时节,槐叶凋落,老鸦窝显得十分醒目。移民们临行之时,凝眸高大的古槐,栖息在树杈间的老鹞不断地发出声声哀鸣,令别离故土的移民潸然泪下,频频回首,不忍离去,最后只能看见大槐树上的老鹤窝。
为此,大槐树和老鹤窝就成为移民惜别家乡的标志。“问我祖先何处来,山西洪洞大槐树。祖先故里叫什么,大槐树下老鸹窝。”这就是这首民谣的来历。
迁出的移民主要分布在河南、河北、山东、北京、安徽、江苏、湖北等地,少部分迁往陕西、甘肃、宁夏地区。从山西迁往上述各地的移民,后又转迁到云南、四川、贵州、新疆及东北诸省。
(2)黄槐树遗址扩展阅读
洪洞大槐树移民:从明朝洪武六年(公元1373年)至明朝永乐十五年(公元1417年)共进行了十多次大规模的移民,是明初大移民的重要部分。
现在洪洞县老槐树下有一座“祭祖堂”,内设神橱十座,凡从大槐树下迁出的移民,每一个姓氏设一个牌位,共计881姓,881个牌位。正堂口,设一供桌,人口最多的王、张、李、刘等九大姓的列祖列宗牌位陈列桌上,供前来祭祖的人们祭拜。
其他姓氏,分列各神橱内。他们都是六百年前移民到全国各地的。现在说同姓的人五百年前是一家也是从这里来的。
悠悠六百年多年过去了,古槐已不复存在,消失在历史的风尘之中。槐乡的后裔已遍布全国二十多个省,四百多个县,有的还远在南亚一些国家和地区。遥想当年祖辈们扶老携幼,离乡背井,在频频回首遥望大槐树和老鸽窝时,洒下了多少伤心泪,愿大槐树与海内外同胞永远根连根,心连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