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游记遗址 » 西游记讲了什么道理

西游记讲了什么道理

发布时间: 2021-01-03 16:28:44

A. 西游记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西游记告诉我们的道理:

1、领导决定团队的效率

在《西游记》中,如果说起效率,那可是良莠不齐,对于孙悟空来说,他一个跟头十万八千里,也就是一个眨眼的功夫。对于稍差一些的猪八戒与沙僧、小白龙来说,虽说速度上无法与孙悟空并驾齐驱,但是最多也是一柱香的功夫也可以达到。

然而,作为这个小团体的领导唐僧来说,却是一路西行,跋山涉水也需要走十多年才可以达到。领导具有标杆作用,一个犹犹豫豫的领导带出来的班子一般也都是那种慢吞吞的团队;而如果这个领导做事风风火火,那这个团队也是效率极高。

2、彻底消灭恶念

人的恶念,大多不可以一下子完全消灭的,反复在脑海中出现,是常有的事。就像孙悟空消灭六贼,暂时将六种恶念打下去了,但是后来又出现了白骨精,代表三种恶念出现,将白骨精打下去后,真假美猴王时,又出现了一群强盗,代表一群恶念。人的一生中,恶念会不断浮头,出现一次打一次,终究会消灭所有恶念,取得真经。

(1)西游记讲了什么道理扩展阅读:

剧情简介

1、在遥远的古代,东方傲来国有一座花果山,山上有一块仙石吸收日月精华,内育仙胞,一日迸裂,产一个石猴。这石猴同一群猴子在山中避暑,无意之间发现了一股飞瀑从山顶流下。石猴自告奋勇,钻入飞瀑,发现里面竟然是一个宽敞、幽静的石洞,众猴拜石猴为王,称他美猴王。

2、美猴王为能够长生不死,远离花果山去寻仙访道。在一位樵夫的指引下他来到灵台方寸山,须菩提祖师收他为徒弟,赐名孙悟空。须菩提祖师认为他有灵性教授悟空七十二种变化和一个跟头可以翻十万八千里的筋斗云。

3、功夫学成,孙悟空回到了花果山。为操练群猴,悟空使起法术,将傲来国的兵器摄上了花果山,山中的妖、兽全拜在了悟空足下。后来,悟空入东海龙宫借宝,讨得了定海神针做兵器,即重达一万三千五百斤的如意金箍棒。不久,他又大闹地府,在生死簿上涂掉了所有猴子的名字。东海龙王和阎王表奏玉帝,请伏妖猴。

B. 西游记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西游记》:只要我们坚持着一个目标,百折不挠,敢于与一切困难斗争,决不退却低头,就一定会取得成功。坚持到底,永不放弃,终会成功。

每个人的一生都如一部西游记,想要成功并没有想象中的容易,正如唐僧师徒西天取经一般 。

1、用智慧:当生活中遇到麻烦或挫折时,我们应保持冷静 ,用智慧解决。

2、团结协作的精神:师徒四人齐心协力,徒弟保护师傅师傅教导徒弟。

《西游记》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由明代小说家吴承恩所创作的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的长篇神魔小说。主要描写了唐朝太宗贞观年间孙悟空、猪八戒、沙僧、白龙马四人保护唐僧西行取经,沿途历经磨难,一路降妖伏魔,化险为夷,最后到达西天,取得真经的故事。

(2)西游记讲了什么道理扩展阅读

创作背景

唐太宗贞观元年(627年),25岁的和尚玄奘天竺(印度)徒步游学他从长安出发后,途经中亚、阿富汗、巴基斯坦,历尽艰难险阻,最后到达了印度。在那里学习了两年多,并在一次大型佛教经学辩论会任主讲,受到了赞誉。

贞观十九年(645年)玄奘回到了长安,带回佛经657部,轰动一时。后来玄奘口述西行见闻,由弟子辩机辑录成《大唐西域记》十二卷。但这部书主要讲述了路上所见各国的历史、地理及交通,没有什么故事。

及到他的弟子慧立、彦琮撰写的《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则为玄奘的经历增添了许多神话色彩,从此,唐僧取经的故事便开始在中国民间广为流传。

南宋有《大唐三藏取经诗话》,金代院本有《唐三藏》、《蟠桃会》等,元杂剧有吴昌龄的《唐三藏西天取经》、无名氏的《二郎神锁齐大圣》等,这些都为《西游记》的创作奠定了基础。吴承恩也正是在中国民间传说和话本、戏曲的基础上,经过艰苦的再创造,完成了这部伟大的文学巨著。

《西游记》的作者明代人吴承恩(有争议)生活在明代的中后期,历经孝宗弘治、武宗正德、世宗嘉靖、穆宗隆庆、神宗万历五个时期。

明朝中后期的社会情况和开国之初有很大的不同,政治上阶级矛盾、民族矛盾以及统治阶级内部矛盾正不断激化,并且日趋尖锐 ;思想文化上启蒙思想兴起,人性解放的思潮高涨,市民文学日益蓬勃发展,小说和戏曲创作进入到一个全面繁荣兴盛的时期,经济上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

C. 西游记中讲了什么道理,哲学西游记到底讲了什么

任何一部文学作品都是一定社会生活的反映,作为神魔小说杰出代表的《西游记》亦不例外。正如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指出,《西游记》“讽刺揶揄则取当时世态,加以铺张描写”。又说:“作者禀性,‘复善谐剧’,故虽述变幻恍忽之事,亦每杂解颐之言,使神魔皆有人情,精魅亦通世故。”的确如此。 通过《西游记》中虚幻的神魔世界,我们处处可以看到现实社会的投影。如在孙悟空的形象创造上,就寄托了作者的理想。 孙悟空那种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奋起金箍棒,横扫一切妖魔鬼怪的大无畏气概,反映了人民的愿望和要求。他代表了一种正义的力量,表现出人民战胜一切困难的必胜信念。又如取经路上遇到的那些妖魔,或是自然灾难的幻化,或是邪恶势力的象征。他们的贪婪、凶残、阴险和狡诈,也正是封建社会里的黑暗势力的特点。不仅如此,玉皇大帝统治的天宫、如来佛祖管辖的西方极乐世界,也都浓浓地涂上了人间社会的色彩。而作者对封建社会最高统治者的态度也颇可玩味,在《西游记》中,简直找不出一个称职的皇帝;至于昏聩无能的玉皇大帝、宠信妖怪的车迟国国王、要将小儿心肝当药引子的比丘国国王,则不是昏君就是暴君。对这些形象的刻画,即使是信手拈来,也无不具有很 强的现实意义。 《西游记》不仅有较深刻的思想内容,艺术上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它以丰富奇特的艺术想象、生动曲折的故事情节,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幽默诙谐的语言,构筑了一座独具特色的《西游记》艺术宫殿。
《西游记》在艺术上取得的成就是十分惊人的,孙悟空、猪八戒这两个形象,以其鲜明的个性特征,在中国文学史上立起了一座不朽的艺术丰碑。而且,这里的人物也给现代管理学带来很多值得参考的价值

D. 西游记告诉我们什么哲理

1、要团结(师徒四人齐心合力,才最终走完取经路)

2、邪不压正(所有的妖怪最终都被唐僧一行打败了)

3、磨难是成功的基石(经过了九九八十一难,唐僧一行才取得真经)

4、困难总比方法多,保持乐观(遇到过千难万险,但最终都被唐僧一行解决了)

5、不同的困难有不同的方法(遇到不同的妖怪和难事,被唐僧一行解决了)

(4)西游记讲了什么道理扩展阅读

《西游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章回体长篇神魔小说。现存明刊百回本《西游记》均无作者署名。清代学者吴玉搢等首先提出《西游记》作者是明代吴承恩。

《西游记》自问世以来在民间广为流传,各式各样的版本层出不穷,明代刊本有六种,清代刊本、抄本也有七种,典籍所记已佚版本十三种。

《西游记》渐渐传入欧美,被译为英、法、德、意、西、手语、世(世界语)、斯(斯瓦西里语)、俄、捷、罗、波、日、朝、越等文种。中外学者发表了不少研究论文和专著,对这部小说作出了极高的评价。

E. 读了西游记可以明白什么样的道理

简单的来说吧:
1、做什么事都不是一帆风顺的,不经历磨难,是不会成功的。
2、路上你认为是朋友,也可能是吃你的妖精,也就是敌人。
3、所有的敌人背后都是有靠山的,当你真要要他们命时,就有人出来说话了。
4、天外有人,人外有天。你即使有太多的本事,你要学会保护自己,不要狂妄自大,否则你的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

F. 《西游记》教会了你哪些道理

《西游记》教会了我们了很多道理,比如说:哪怕你是神仙也不能无法无天,哪怕是天界也分三六九等,哪怕你的本事再强也不能得意忘形,不要瞧不起任何人,你搞清楚他背后有多强大的能量,最后就是一旦被贪念左右结局一定是悲剧。一说到《西游记》想必大家都非常的熟悉,毕竟那是伴随着我们童年的一部经典著作,从小的时候就喜欢看《西游记》,但是那个时候只知道孙悟空打妖怪,并不知道其中蕴含着怎样的道理,今天就来好好的给大家解剖一下,在《西游记》当中蕴含着一些人生哲学,以及教会了我们一些大道理。

《西游记》教会了我们,哪怕你本事再强大也不能够得意忘形,在《西游记》的电视剧或者一些书籍当中描述了很多的神仙或者妖怪,他们有着无边无际的法力和本事。我们就拿孙悟空来说吧,刚刚开始的时候偷吃蟠桃园的蟠桃和太上老君的仙丹,最后还大闹天宫,这使得他得意忘形,但是最终的结果可想而知,被如来佛祖压在五指山下。


G. 西游记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1、要团结(师徒四人齐心合力,才最终走完取经路)。

2、邪不压正(所有的妖怪最终都被唐僧一行打败了)。

3、磨难是成功的基石(经过了九九八十一难,唐僧一行才取得真经)。

4、困难总比方法多,保持乐观(遇到过千难万险,但最终都被唐僧一行解决了)。

5、不同的困难有不同的方法(遇到不同的妖怪和难事,被唐僧一行解决了)。

6、要有虔诚的信念(唐僧虽不懂人情世故,但他始终以慈悲为怀,感动了苍天,最终历经千辛万苦,带领徒弟们,终于取得了真经)。

7、执着、不畏艰险、锲而不舍的精神(十万八千里,九九八十一难,漫漫西行路,真是凭借这唐僧一行的执着、不畏艰险、锲而不舍的精神才走完)。

《西游记》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由明代小说家吴承恩所创作的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的长篇神魔小说。主要描写了唐朝太宗贞观年间孙悟空、猪八戒、沙僧、白龙马四人保护唐僧西行取经,沿途历经磨难,一路降妖伏魔,化险为夷,最后到达西天,取得真经的故事。

(7)西游记讲了什么道理扩展阅读

《西游记》自问世以来在民间广为流传,各式各样的版本层出不穷,明代刊本有六种,清代刊本、抄本也有七种,典籍所记已佚版本十三种。

鸦片战争以后,大量中国古典文学作品被译为西文,《西游记》渐渐传入欧美,被译为英、法、德、意、西、手语、世(世界语)、斯(斯瓦西里语)、俄、捷、罗、波、日、朝、越等文种。中外学者发表了不少研究论文和专著,对这部小说作出了极高的评价。

《西游记》是中国神魔小说的经典之作,达到了古代长篇浪漫主义小说的巅峰,与《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并称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

成书过程

唐太宗贞观元年(627年),25岁的和尚玄奘天竺(印度)徒步游学。他从长安出发后,途经中亚、阿富汗、巴基斯坦,历尽艰难险阻,最后到达了印度。在那里学习了两年多,并在一次大型佛教经学辩论会任主讲,受到了赞誉。

贞观十九年(645年)玄奘回到了长安,带回佛经657部,轰动一时。后来玄奘口述西行见闻,由弟子辩机辑录成《大唐西域记》十二卷。但这部书主要讲述了路上所见各国的历史、地理及交通,没有什么故事。

及到他的弟子慧立、彦琮撰写的《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则为玄奘的经历增添了许多神话色彩,从此,唐僧取经的故事便开始在中国民间广为流传。

南宋有《大唐三藏取经诗话》,金代院本有《唐三藏》、《蟠桃会》等,元杂剧有吴昌龄的《唐三藏西天取经》、无名氏的《二郎神锁齐大圣》等,这些都为《西游记》的创作奠定了基础。吴承恩也正是在中国民间传说和话本、戏曲的基础上,经过艰苦的再创造,完成了这部伟大的文学巨著。

《西游记》的作者明代人吴承恩(有争议)生活在明代的中后期,历经孝宗弘治、武宗正德、世宗嘉靖、穆宗隆庆、神宗万历五个时期。

明朝中后期的社会情况和开国之初有很大的不同,政治上阶级矛盾、民族矛盾以及统治阶级内部矛盾正不断激化,并且日趋尖锐 ;思想文化上启蒙思想兴起,人性解放的思潮高涨,市民文学日益蓬勃发展,小说和戏曲创作进入到一个全面繁荣兴盛的时期,经济上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

《西游记》的内容在中国古典小说中是最为庞杂的。它融合了佛、道、儒三家的思想和内容,既让佛、道两教的仙人们同时登场表演,又在神佛的世界里注入了现实社会的人情世态,有时还插进几句儒家的至理名言,使它显得亦庄亦谐,妙趣横生使该书赢得了各种文化层次的读者的爱好。

H. 《西游记》中主要说明了哪些问题,你可以从中得到什么道理

西游记是一本神书这话一点水分都没有,因为这本书讲了太多的人情世故和太多的做人的道理。

中年再看西游看到的不再是当年猴子大闹天宫的威风凛凛。

中年看西游看到的是,人要学会低头,不管是玉帝也好,还是如来也好,他们就是比猴子牛逼,天界都是他们说了算,既然他俩给自己台阶下了,自己得主动上门道歉。千万不能再惹他们了。

年看西游看到的是,一个好领导一定要学会伪装自己,因为如果你真的啥都干了,那是真的累。

中年看西游看到的是,人一定要多交朋友,交上一些真出了事,能搭把手的人。那些酒肉的朋友就算了吧。

中年看西游看到的是,人生也许真的是,带上金箍才能救你,但是却不能在爱你了。

I. 西游记为我们讲述了什么道理

1.吹尽狂沙拾到到金.
2.风雨过后,方有彩虹.
3.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
4.没有信仰的人生版是苍白的.
5.尽管我权们的善良总是被世界欺骗,但是,我们依然不能放弃自己的善良.
6.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
7.勤奋、智慧、忠诚、真诚、信任,团结,
是团队成功的法宝.
8.……

热点内容
一部国外电影,一个老男人骑个摩托车 发布:2024-08-19 09:13:10 浏览: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么电影 发布:2024-08-19 09:03:17 浏览:374
变形金刚撒谁家的 发布:2024-08-19 08:43:06 浏览:478
美国男电影双胞胎 发布:2024-08-19 08:42:20 浏览:764
黑人橄榄球少年收养电影 发布:2024-08-19 08:25:26 浏览:918
夏目哉大片 发布:2024-08-19 08:09:22 浏览: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电视剧是,的英语 发布:2024-08-19 08:07:54 浏览:654
电影检索 发布:2024-08-19 07:48:52 浏览:198
谁有视频 发布:2024-08-19 07:41:55 浏览:141
成龙香港鬼片电影大全 发布:2024-08-19 07:39:46 浏览: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