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多玛遗址
❶ 圣经里的索多玛是怎样被证实,真实的存在
所多玛来
(Sodom)
许多学者自认为,所多玛和“约旦河区”的一些城镇现今都沉在死海海底,但近来有些人声称,死海东面及东南面溪谷中的一些地方可能是这些城的遗址。(创13:12;见盐海)
详见 ”洞察圣经*** it-2 第 347 页 所多玛 ***
❷ 史前工业文明是怎么回事
早在1846年,英国的大卫·布鲁斯特爵士在向“英国科学进步学会”提供的一份报告中说,在英国北部的“卡因古抵”石场的花岗岩内发现了一枚钉子。据鉴定,这块花岗岩石最少有6000万年的历史了。
1891年6月9日,据说在美国伊利诺伊州,莫利逊维尔市一个名叫卡尔普的女人,在铲煤往灶里烧时,居然在一块分成两半的煤块中发现了一条金链。卡尔普太太起初以为金链条是什么人无意中掉进煤中的。然而,她很快发现这种想法不对,因为这条金链原本是裹在一块完整的煤块中间的,煤块裂开后,里面的那条金链才露了出来。而这些媒是石炭期形成的,也就是说,距今也在数百万年之前。
1967年4月10日,世界各国的许多报纸都报道了一条有趣的新闻:在美国科罗拉多州古尔曼的“洛奇”矿山地下的400英尺的银脉矿中,发现了人类的遗骸。与人骨一起出土的,还有一个4英寸的锤炼得极好的铜箭头。然而根据地质年代标准,这处地层已有数百万年的历史。
这就提出了一个问题:难道数百万年前人类就已进化得如此完善,并且就懂得炼铜、炼铁、炼金并有了精致的制作工艺了吗?
无独有偶,1951年6月出版的《美国科学》上,也有这样一段报道:人们在15英尺深的地下炸岩石时,发现了一个嵌在岩石中的金属花瓶。花瓶是锌或含有相当数量的银合金做的。瓶身上有用银镶嵌的花束、人物和花环,做工非常精细。无论是地质学家还是考古学家都无法说出这个花瓶的来历。但从地质年代标准来说这一地层亦有数百万年的历史!
这可真是不可思议啊!
1972年9月25日,法国一家工厂惊奇地发现,从非洲加蓬共和国奥克洛铀矿进口的铀,早已被人用过,一般铀矿中的铀(235)含量都在0.7%以上,而这批矿石的含铀量还不到0.3%。
美国原子能委员会前主席、诺贝尔奖获得者格兰·T·西伯格指出,只有在极精确的条件下,裂变中的铀235才能烧掉,必须有极纯净的水,而这种极纯净的水,地球上的任何地方都找不到。
一批专家到矿区进行考察,不久奥克洛铀矿又爆出了一条震惊全世界的新闻:科学家在这里发现了一个不可思议的史前遗迹——一个古老的“核反应堆”。
这个“核反应堆”相当完整,由6个区域组成,大约使用了500吨铀矿石,输出功率很低,估计为100千瓦。
据地质学家考证奥克洛铀矿的成矿年代大约是20亿年前,而成矿后不久,“核反应堆”就开始运转,运转时间长达50万年,是谁在那么久之前,设计出如此杰出的高科技产物,并能用于实践呢?
此外在1976年,在前苏联瓦什卡河岸上,又发现了一块拳头大的闪着白光的怪石。经分析:是一块稀有金属的合金,其中锡占67.2%,镧占10.9%,钕占8.7%,还有铁、镁、铀、钼,但没有铀的衰变物。专家们认为:这是一块人造合金,年龄不超过10万年,地球上没有类似的天然物,它很可能是用只有几百个原子的微小粉末作原料,在几十万个大气压下冷聚而成。对这样小的物质,加如此高压,其设备和手段,即使是在我们现代文明社会里也无法达到。是谁用什么方法制造了这块合金呢?
众所周知,美国为督促日本投降,尽快结束第二次世界大战,在日本本土广岛和长崎投下了两颗威力巨大的炸弹——原子弹,标志着人类步入了核技术时代。那两次巨大爆炸的场面和惨烈的后果仍在人们的脑海回旋。
可是,当人们了解到核爆炸的全过程,再去翻读历史的时候,不禁嗔目结舌,《圣经·创世纪》第十九章里关于索多玛城和峨摩拉的灾难描述竟如此与核爆炸相似!印度古代史诗《摩诃婆罗多》关于恒河上游两次战争的描述则更为详尽!人们不禁要问,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我们先看看《圣经·创世纪》是怎么描述的:
傍晚时分,有两个天使来到索多玛城,当时罗得正在城门旁等着两位“天使”的降临。“天使”告诉罗得:必须带着妻子、儿女以及女婿与媳妇离开这座城市,这座城市很快就要被毁掉……天使又警告他们说,逃命吧,不可回头看也不可以在平原上站住,要往山上跑,免得你被剿灭……
但不幸的事情还是发生了——罗得的妻子没有听从天使关于“不可回头看”的警告,蓦然转身,于是看见了想必是今天的“原子太阳”一类的强烈光辐射,便猝然倒地死去,倒地时化成了一根盐柱。
前苏联科学院的米盖尔·埃格列斯博士这样解释:“这个传奇是告诉人们要远离将要发生爆炸的区域,不要暴露在旷野里,不要观看爆炸的情形,否则就会像罗得的妻子那样双目失明而死亡。”他特别指出,《圣经·创世纪》里关于索多玛,峨摩拉受到大灾难的描述,如“火焰与硫磺如雨般降下”一类,是热核反应的最佳写照。要是广岛的居民文明程度较浅,他们也会用同样的笔法来记述该城的毁灭的。燃烧着的硫磺发出高热,一经附着,便会将其熔化等等。
不少科学家都认同埃格列斯对于索多玛、峨摩拉两城大灾难原因的解释。1973年,意大利地质学家柯罗西英说:“因为该地盛产岩盐,爆炸的结果,将岩盐细粉盖在罗得妻子的尸体上,看起来就像一根盐柱似的。”目前,考古学家在约旦河流域的两城遗址,发出了远古岩石熔化形成的碎屑,怀疑它就是核爆炸的遗物。
《摩诃婆罗多》图让我们再从印度古代史诗《摩诃婆罗多》的描绘中去体验一下吧:
第一次大战为科拉瓦人与潘达瓦人之间的战争:“英勇的阿特瓦坦,在维马纳里,发射了阿格尼亚武器。它喷火,但无烟,威力无穷。刹那间,潘达瓦人的上空黑了下来,接着狂风大作,乌云翻滚,沙石不断从空中打来。太阳似乎在空中摇曳。这种武器喷出可怕的灼热,使地动山摇,大片的地段内,动物倒毙,河流沸腾,鱼虾全部烫死。火箭爆发时声如雷鸣,敌兵被烧死,如同焚焦的树干。”
《摩诃婆罗多》关于第二次战争的描述更是惨绝人寰:“古尔卡乘着快速的维玛纳,向敌方三个城市发射了一枚火箭,这火箭具有整个宇宙力,赤热的烟火柱。其亮度犹如一万个太阳滚滚升上太空,壮观无比……尸体被烧的无可辨认,毛发、指甲尽皆脱落,陶瓷器碎裂。盘旋的鸟儿在空中就被烧死,食物被污染,再也不能食用……”
《摩诃婆罗多》成书于纪元后几百年,以前属口头流传,但其记载的史实要早出2000年以上,说那时就会有现代文明的高科技产物原子弹一类,许多专家都不屑一顾。
但有心人却在史前大战描述地的遗址上发现了大量佐证。考古工作者在恒河上游发现众多已成焦土的废墟。这些废墟里,有许多岩石大块大块粘连在一起,表面呈凸凹不平的形状。由物理学知道,只有原子弹爆炸,才有此能量,其他森林大火,火山喷发均远达不到这个水平。在德肯原始森林里,至今有的废墟依然保留着被晶化的城墙,光滑的像玻璃,不仅建筑物被晶化,连其内的石制品也被晶化的,而这正是原子弹爆炸中心的典型特征。
另外,前苏联物理学家A·戈尔波夫在恒河上游发现了一具远古的人体残骸。据测算,它上面所存的放射性物质比同时期正常情况高出50倍以上。这副人体残骸是否是《摩诃婆罗多》两次大战中的遇难者或受辐射者呢?不得而知。
人们还注意到,古代印度人曾使用过两个时间度量单位:卡尔帕,约42亿3200万年,卡希达,约等于3/亿秒。核物理学家知道:卡尔帕是放射性同位素的半寿命,如铀238的一半寿命为45亿1000万年;卡希达是同位素介子的半寿命单位,如K介子的半寿命1/100万秒。
于是,近似荒唐,却很合理的解释出现了:古代人,特别是古印度人已掌握了制造核武器的技术,三四千年以前在恒河上游发生的两次大战,就是核大战!
当然,真正地揭开它们留下的谜,仍需要努力去发现新的证据。
❸ 中国是不是圣经里记载的索多玛城
(Sodom)
位于迦南地东南边界的一座城。(创10:19;13:12)所多玛常常跟蛾摩拉并列,看来是西订平原上五座城中最显赫的一座。(创14:2,3)许多学者认为,所多玛和“约旦河区”的一些城镇现今都沉在死海海底,但近来有些人声称,死海东面及东南面溪谷中的一些地方可能是这些城的遗址。(创13:12;见盐海)
亚伯拉罕和罗得决定彼此分开,各自迁到相隔较远的地方去,免得他们的牧人争吵连连。罗得往东迁到水源充足的约旦河区,在所多玛附近搭设帐幕。他发现“所多玛人作恶多端,大大得罪耶和华”,不禁大感痛心。(创13:5-13;彼后2:7,8)过了一段时间,所多玛和另外四个城的居民事奉埃兰王基度劳玛十二年后,在第十三年反叛。次年,基度劳玛率领他的同盟王打败所多玛王贝拉和跟他联手反叛的王。战胜的人夺走财物和食物,还把罗得等人也掳走。(创14:1-12)
亚伯拉罕率领手下追上基度劳玛,夺回俘虏和战利品,包括罗得和他的家人。所多玛王贝拉坚持要亚伯拉罕收下夺回的财物,但亚伯拉罕拒绝了,免得日后所多玛王说:“亚伯兰全靠我才富裕起来。”(创14:13-24)
永远的毁灭
然而,所多玛人继续藐视耶和华,作恶多端。他们耽于同性恋一类的淫行,丑声远播。耶和华说:“指控所多玛、蛾摩拉的喊声实在很大,他们的罪实在深重。”因此,上帝差天使去毁灭所多玛,并向亚伯拉罕保证,如果能在那里找到十个义人,就不毁灭整座城。(创18:16,20-33)
这座城被毁灭实在罪有应得,因为所多玛的居民,就是城里的男人,连老带少,成群结伙,全都围住罗得的家,企图奸污他的两个客人——化作人形的天使。第二天,罗得带着妻子和两个女儿离开所多玛后,所多玛和蛾摩拉就被硫磺和火毁灭了。(创19:1-29;路17:28,29)从此以后,所多玛和蛾摩拉就用来象征来自全能上帝的彻底毁灭(申29:23;赛1:9;13:19;耶49:18;50:40;哀4:6;摩4:11;番2:9;罗9:29),也用来象征极度的邪恶(申32:32;赛1:10;3:9;耶23:14;结16:46-56;见蛾摩拉)。
耶稣说,要是犹太人的一座城拒绝接受好消息,那么“在审判日,所多玛地和蛾摩拉地所受的比那城还轻呢”!(太10:15;11:23,24)犹大书7节说,所多玛和蛾摩拉“受永火的刑罚,成了我们的鉴戒”。因此,耶稣显然是运用夸张法强调,公元1世纪某些犹太城镇的居民即使在审判日也绝不可能悔改。
“按属灵的意义”
启示录11:3,8说,上帝“两个见证人”的尸首倒在一座大城的大街上,“按属灵的意义,这座大城叫所多玛,又叫埃及”。以赛亚的预言(1:8-10)把锡安或耶路撒冷比作所多玛,把耶路撒冷的统治者称为“所多玛的统治者”。不过在公元96年,约翰接获预示未来的启示录异象时,耶路撒冷城早已在公元70年被毁灭了。因此,他所提到的“大城”必定不是指实际的耶路撒冷城,而是指一个由古代不忠的耶路撒冷所象征的组织。
❹ 介绍点揭露人性的阴暗面的电影
七宗罪( seven) - 七宗罪影评
---------社会的阴暗,人性的毁灭
世界如此美好,值得为它奋斗;
而我只同意后半句。
导演:大卫.芬奇
关键词:
七宗罪、人性、社会阴暗面、宗教、
天主教有七大死罪。暴食(Gluttony)、贪婪(Greed)、懒惰(Sloth)、愤怒(Wrath)、骄傲(Pride)、淫欲(Lust)、嫉妒(envy)。(1)
七宗罪以此为线索,通过一系列的案件,揭示出这个社会的阴暗面。
影片中人物对这个黑暗的社会充满不满。年轻气盛的米尔斯警官、翠西、冷静的老警官萨默塞特、以及令人不寒而栗的约翰。杜,他们都对这个社会不满。
翠西与萨默塞特警官在小餐馆见面时曾说到:“她恨这座城市。”萨默塞特警官也提到这里的环境怎能让小孩在此出生。在这种乱地方长大。
当萨默塞特警官被司机问到:“ 你想去哪里?”
“远离这鬼地方(纽约)。”
约翰。杜最后提到“别要求我怜悯那些人,我不哀悼他们,也不哀悼索多玛和俄摩拉那种罪恶之城(2)。”
最后,影片中提到;“海明威曾写到:这世界是个好地方,值得我们去奋斗。片者同意后半句。”显然,是在对这个社会阴暗面的揭露,
从反映社会现实来看,本片是在对社会阴暗面的不满的反映。在一系列的犯罪过程中,与其说是在讲述一个侦破案件的过程,道不如说是在讲述美国社会中出现的问题,希望人们对社会现实中所存在问题的反思。在美国这样一个大的背景下来看待,而不是单单的认为它是在表现一个城市,这是整个美国存在的问题,人们包括政府必须要去面对的问题。在这样的一种社会环境之下,人们的精神世界是否在堕落。
从拍摄的角度来看。在影片中,犯罪分子的房间,总是被刻意的渲染为一个阴暗的空间,许是为了表现他们内心深处的阴暗。像在《沉默的羔羊》(3)中水牛比尔的家一样。约翰家中亦是如此,昏暗的灯在阴暗的房间中摇曳,给人压抑的感觉。昏暗的房间就如同这个社会阴暗面的一个缩影。
影片中,犯罪现场大多带有宗教的色彩。每一幕谋杀现场都体现出每种罪行的宗教寓意。在“贪食罪”中,我们看到,家具没有特征,只有食物;在“贪婪罪”中,环境夸张,家具的品味豪华:在“懒惰罪”中,房间的灰尘、垃圾使人联想到应该立即打扫。“淫欲罪”中,几乎每件东西都被涂以红、金、黑色,表现出圣经中所说的亚当夏娃的爱之原罪(4)及欲望放纵的颜色。特别是约翰。杜的家。运用的宗教色彩最为浓重。十字架,红色、金色、黑色,赋有神秘的色彩,为其神在世间的传道者的身份做了暗示。
还应该提到的是影片中的天气。这个城市几乎无时无刻不在下雨。从影片开始,直到影片结束。整部电影都处在这样的一种环境中。从而就注定了电影的冰冷的基调,无论是影片中所要表现的人性还是环境。
影片中也很少出现阳光,一直都是在一种阴暗的基调中进行。同样表现出了社会的阴暗面,以及人性中那隐藏着的阴暗。
从犯罪心理学角度上来看,约翰。杜 把自己比做这个社会的改革者。以自己的准则创造一个新的世界,他玩弄警察于股掌之间,折磨(或者说在他看来是惩罚)他认为有罪的人,并以此为乐。维克多,胖子,律师。。。。。。在他看来,他是神选中的人,他是在代替神惩罚这些有罪的人。这是他伟大的计划。
在他最后与两位警官的对话中。他提到“一个死胖子,肥得站不起来,人们在街上看到他,会嘲笑他,若看着他吃饭,他会令你无法下咽:你们应该感谢我选中那个律师,他穷其一生用诺言赚钱,想尽办法帮助杀人犯和强奸犯逍遥法外:那女人内心丑陋,以至失去美丽的外表就活不下去:那个毒犯子,以及传播病毒的妓女:只有在这堕落的人世,才能无愧地说他们无辜。但那正是关健,我们在第个街角、在每个家中都能看到死罪。因为见怪不怪。没什么大不了,我们从早容忍到晚,现在不同了。我立下了榜样,世人将对我的所作所为进行思索。。。。。。研究、遵循,直到永远。”(5)
凶手约翰。杜是个非常虔诚的基督教徒,对这个城市的社会黑暗面极为不满,自认是上帝的传道者,对世人进行惩罚。他的所作所为在他看来是完全正确的,是有着强大的理论信条加上妄念来实施他自以为的通过"审判"和布道来拯救世人的目的。正是因为他这种所谓的宗教信念的支撑,才会让他一步一步偏离了伦理道德的轨道,以至疯狂的惩罚那些他认为应该受到惩罚的人。
在这部影片中,是与非的界线已经无法完全分开。所有人在片中都是受害者,包括约翰。杜本人,他也是宗教的牺牲品。《七宗罪》使人们接触的是最黑暗的人性的一面,尽管它是虚构的,可是它的现实意义已经进入了现实的思绪和情感之中。在这样的一种社会环境之下,人们的精神世界是否在堕落。所以才有了影片结尾引用海明威的话:“这世界是个好地方,值得我们去奋斗。”片者同意后半句。正是因为世界是如此,我们才有了奋斗的意义,才有了目标。
注示:
(1) “Seven”在宗教上是个神秘的数字,到十六世纪后,基督教用撒旦的七个恶魔的形象来代表七种罪恶(七宗罪,the seven deadly sins):傲慢 (Pride),嫉妒(Envy),暴怒(Wrath),懒惰(Sloth),贪婪(Greed),暴食(Gluttony),以及淫欲(Lust)。
傲慢之罪为路西华(Lucifer),贪欲为玛蒙(Mammon),好色为阿斯蒙蒂斯(Asmodeus),愤怒为撒旦(Satan),暴食为贝鲁赛巴布(Beelzebul),懒惰为贝利亚(Berial),而利卫旦(Leviathan)为嫉妒之罪。(对于七宗罪所指的人物说法不一,以上只是其中的一种。)
圣经中说:“暴怒的人,必受刑罚,你若救他,必须再救。”
圣经上说:“懒惰使人沉睡;懈怠的人,必受饥饿。”
摘自《圣经》
(2) Sodom(索多玛),一座古城,其遗址位于今天的死海东南部,传说中因为那里的居民沉溺在酒色欢娱之中,罪孽深重,于是惨遭上帝的灭顶之灾。当时,耶和华将硫磺与火从天上耶和华那里降与所多玛和蛾摩拉,把那些城和全平原,并城里所有的居民,连地上生长的,都毁灭了。
索多玛城和俄摩拉城(Sodom and Gomorrah),指“罪恶之城”、“犯罪之地”、“罪恶之都”。该词源于《圣经》“创世纪”。在亚伯拉罕时代(大约公元前1900多年),在现在的中东地区有两个古城,一名索多玛,一名俄摩拉。亚伯拉罕的侄儿罗得因贪恋俗世的享受,便住进了索多玛城。索多玛和俄摩拉两城的居民都是同性恋者。他们把男女间“顺性的益处变为逆性的益处”,在神眼里是罪恶深重的城。神便决定毁掉这两座城。因着亚伯拉罕的求祷,神应允从城里救出罗得。便有几个天使进城来到罗得家,要领罗得出城。城里人听说罗得家来个陌生人,全城人都聚在罗得家门口喊叫,要求罗得放这些陌生人出来与他们交欢。任凭罗得百般恳求,甚至愿意以自己还是处女的两个女儿代之,他们都不答应。天使们乘着黑夜带罗得一家四口逃出城。天快亮时有烈火岩浆喷出,毁掉了索多玛和俄摩拉两城并住在城里所有的人,仅罗得一家逃脱。
引自《圣经》
(3) 《The Silence of the Lambs》沉默的羔羊 美国恐怖片 讲述了史达铃探员通过食人医生汉尼伯提供的线索,调查“水牛比尔”案件。汉尼伯与《七宗罪》中的约翰。杜同为变态杀人狂。
(4) 亚当夏娃的原罪:在伊甸园中,亚当与夏娃被蛇引诱偷吃了上帝禁止他们吃的苹果。
引自《圣经》
(5) 引自《七宗罪》对话
参考书目:
《圣经》
《影视艺术鉴赏》 北京大学出版社
导 演:大卫·芬奇 David Fincher
主 演:布拉德·皮特 Brad Pitt摩根·弗里曼 Morgan Freeman凯文·斯帕西 Kevin Spacey李·艾尔米R . Lee Ermey格温妮丝·帕特洛 Gwyneth Paltrow查尔斯·达顿 Charles Dutton约翰·迈克格雷 John C. McGinley
语 言:美国
类 型: 剧情片 惊悚片 犯罪
地 区:欧美地区
出 品:
上映时间:1995年09月22日
❺ 谁能讲讲上帝和索多玛的故事
未遭毁灭以前的所多玛位于约旦河平原,有着滋润肥沃的土地。由于富足所多玛的人在耶和华面前罪大恶极,耶和华的使者要去灭绝那城,途中碰到了亚伯拉罕。亚伯拉罕竭力为那城代求,讨价还价。“二人转身离开那里,向所多玛去。但亚伯拉罕仍旧站在耶和华面前。 亚伯拉罕近前来,说,无论善恶,你都要剿灭麽。 假若那城里有五十个义人,你还剿灭那地方麽。不为城里这五十个义人饶恕其中的人麽。将义人与恶人同杀,将义人与恶人一样看待,这断不是你所行的。审判全地的主,岂不行公义麽。耶和华说,我若在所多玛城里见有五十个义人,我就为他们的缘故饶恕那地方的众人。亚伯拉罕说,我虽然是灰尘,还敢对主说话。 假若这五十个义人短了五个,你就因为短了五个毁灭全城麽。他说,我在那里若见有四十五个,也不毁灭那城。 亚伯拉罕又对他说,假若在那里见有四十个怎麽样呢。他说,为这四十个的缘故,我也不作这事。 亚伯拉罕说,求主不要动怒,容我说。假若在那里见有三十个怎麽样呢。他说,我在那里若见有三十个,我也不作这事。 亚伯拉罕说,我还敢对主说话,假若在那里见有二十个怎麽样呢。他说,为这二十个的缘故,我也不毁灭那城。 亚伯拉罕说,求主不要动怒,我再说这一次,假若在那里见有十个呢。他说,为这十个的缘故,我也不毁灭那城。 耶和华与亚伯拉罕说完了话就走了。亚伯拉罕也回到自己的地方去了。(创22)
最终所多玛连一个义人都没有,天使只好领着罗得的一家离开了所多玛。
据考古认为所多玛的遗址就是以色列境内的盐海。
❻ 圣经中被上帝毁灭的索多玛现址在哪里
SDA圣经注释,记录上帝干涉自然界正常秩序的神迹,往往是以异常方式利用现有的自然力和元素。死海的南部地区至今仍然蕴藏着丰富的沥青(见创14:3,10注释)。易染的气体仍从该地区的岩缝中逸出。沥青漂浮在死海的南部,故这里在古典时代被称为沥青湖。大团的沥青浮在湖面上,其大小通常足以承受住好几个人的重量。多年来,人们从这里收集并出口沥青、硫磺和其他易燃物质。邻近的阿拉伯人用沥青来防治农业害虫并当作药材。不论这些城市是用什么方法被烧毁的,这场灾难无疑是一个神迹,因为它是在上帝所定的时间准确降临的。
几千年来,这里干旱的地貌无声地见证着那场巨大灾难,曾使这片肥沃的平原彻底荒凉。摩西以此为例,告诉以色列人悖逆的后果(申29:21-24)。古典作者形象地把死海南部地区描绘为一片的崎岖的焦土,上面是烧焦的岩石和烧为灰烬的泥土。他们还提到一些被毁的古城遗址(戴阿多若,第二卷第48章7-9节;斯特拉波,《地理学》第十六卷第2章42-44节;约瑟夫,《犹太战争史》第四卷第8章4节;塔西图,《古代史》第五卷第6章7节)。现代的死海南部在圣经时代是陆地。近年来,由于死海水位升高,又没有出口,故这一地区就被海水所淹没。这片海域仍有死树冒出,象一片被遗弃的树林。
有些学者试图将在死海北部沿岸特雷拉迦苏(Teleilat el-Ghassul)发现的废墟认定为这些被毁灭的城市。但大量的证据表明死海的南端才是这一巨大灾难的发生地。那个恐怖事件的传说在当地一直流传至今。这一点可以从死海的阿拉伯名称中反映出来。他们称死海为“罗得湖”(Bahr Lut),称死海西南岸边的山地为“所多玛山”(Jebel Usm)
❼ 罪恶之城是否真的存在
所多玛(英语:Sodom;希伯来语:?????)这个地名首次出现在《希伯来圣经》中,这座城市位于死海的东南方,如今已沉没在水底。依《旧约圣经》记载,所多玛是一个耽溺男色而淫乱的城市。
所多玛和蛾摩拉的罪恶甚重,声闻于耶和华,耶和华要派两位天使去毁灭这城。亚伯拉罕为所多玛祈求,神答应他只要那城有十个义人,就不毁灭那城。所多玛城的男同性恋行为可以从两位天使到访的一段故事中看出来。两位天使晚上来到所多玛,正遇着罗得在城门口迎接,便把他们接进家里预备筵席、烤无酵饼。可是“他们还没有躺下,所多玛城里各处的人,连老带少,都来围住那房子,呼叫罗得说:‘今日晚上到你这里来的人在哪里呢?把他们带出来,任我们所为。’(英文NIV版圣经这里是写性交)”罗得为两位天使求情,并把两个仍然是处女的女儿任这些人污辱,但被居民拒绝。
最后,天使将罗得和他的妻子、两个女儿救了出来,让他们逃到琐珥去。耶和华将硫磺与火从天上降与所多玛与蛾摩拉,把那些城和全平原,并城里所有的居民,连地上生长的都毁灭了。一时平原全地烟气上腾,如同烧窑一般。罗得的妻子不听天使的警告,顾念所多玛,在后边回头一看,就变成了一根盐柱。直到现在,二城的遗址的硫磺含量仍然比附近的地方高很多。
考证
经过最近考古发现该城确实存在,该城由于地震和地陷自然灾害沉落地下;一般学者推测二城在今死海南部浅水的地方(历年来死海水位上涨,淹盖邻近的乾地), 而该处就是创14:3提及的古代的西订谷——南端有所、蛾二城,有溪流灌溉的肥沃平原。这种推测是基於以下两点:
1 考古学家在上述地点邻近的高地发掘出一城市,内有宗教祭坛,城中陶器约属主前二三○○至一九○○年间,正是亚伯拉罕的时代,而此城在这年代之后即被废弃了。
2 在死海南端偏西的山脉有许多盐柱,与创19:24所提吻合。
关于后续的知识,由于已出问题本身,希望你能在维基网络里找到。
希望能帮到你~
❽ 圣经中,为什么说所多玛和蛾摩拉是俩座罪恶之城
因为所多玛和蛾摩拉是一个耽溺男色而淫乱、不忌讳同性性行为的性开放专城市。
依《旧约圣经》记属载,索多玛是一个耽溺男色而淫乱、不忌讳同性性行为的性开放城市。在英文中,由“Sodom”一字所生出的词汇“Sodomy”则指男性之间的不正常关系,直译通常则为“鸡X”,是带有刑事和贬义的词语。
考古学自1970年代以来,陆续在死海附近发现四座青铜时代古城,刚好可对应圣经中被毁灭的四座城市。其中有一座城市最符合圣经中所叙述的“所多玛”,为“巴贝卓”。
(8)索多玛遗址扩展阅读:
发现
2015年10月,研究人员相信他们终于找到了圣经里着名的淫城“索多玛”(Sodom)。考古学家在约旦的塔哈曼(Tallel-Hammam)地区找到一处青铜时代的“巨大”的古城遗址,跟圣经里描述遭上帝以天火毁灭的淫城“索多玛”吻合。
该遗迹座落在约旦河东部,时间可追溯到公元前3500至公元前1540年之间。据说,该城是突然被抛弃的。新墨西哥州考古学家柯林斯说,发现的城市遗迹城墙最厚的地方达5米,最高的地方10米。遗址也在当时重要的贸易之路上,这些条件都跟圣经叙述的相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