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古遗址位于
⑴ 有哪些远古遗址、4个
一、阎家岗遗址
阎家岗遗址属旧石器时代晚期,位于哈尔滨西南25公里,松花江支流运粮河北岸。经考古发掘,出土古脊椎动物化石33种2500余件;石制品9件,有砍砸器、刮削器、石片、石核,均为人工打击而成;人工打击的碎骨43件,骨器7件;还出土两个古营地遗址,相距40米,分别用300和500多块兽骨,包括披毛犀、大角鹿、野牛、野马的头骨和肢骨垒砌而成;还发现烧骨、炭屑和粪便化石。经碳-14测定,这些化石的年代为距今22370±300年。在这里活动的早期先民,已能构筑营地,并猎捕大批野兽,说明狩猎技术有了进步。
二、新开流遗址
新开流遗址在密山县大、小兴凯湖之间新开流以东1.5公里的湖岗上。遗址东西长300米,南北宽80米,面积约2.4万平方米。1972年发掘280平方米,发现新石器时代墓葬32座,渔窖10座,出土大量以鱼鳞纹、网纹、波纹为特征的陶器和以渔猎工具为主的石器、骨器、牙角器等。说明当时人们是以渔猎为生,尤以捕鱼为主要生活来源。经测定和树轮校正,距今年代为6080±300年。这是一处不同于国内外其他新石器时代文化的、富有特征的遗址,以本遗址为代表的这种类型的文化遗存,被命名为"新开流文化"。1981年新开流遗址被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三、昂昂溪遗址
昂昂溪遗址属新石器时代遗址,位于齐齐哈尔市昂昂溪区以西6公里五福火车站南端的沙丘上。1930年,著名考古学家梁思永在此发掘,以后多次发掘,从遗址和墓葬中出土了大量用于渔猎的压制石器和骨器。在男性墓中,随葬的有骨枪头、骨鱼镖、骨刀梗,说明男子狩猎、捕鱼;女性墓中随葬品有凹底石镞、切割器等,说明女人不但从事家务劳动,也从事狩猎。出土的陶器中,有灰褐泥质陶、灰泥质陶、黄褐泥质陶3个陶系。石器工具的制作,可分为压制、打制、磨制3种。以压制石器占绝大多数。器形细小,工艺精湛,特别是石镞代表了压制石器制作的最高水平。经碳-14测定,其年代距今5000-6000年。这个遗址对研究黑龙江省石器时代文化及东北地区远古历史具有重要意义。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四、莺歌岭遗址
莺歌岭遗址属新石器时代遗址,在宁安县镜泊乡学园村西南1.5公里处,南距南湖头屯2公里。岭的西、北、东三面伸入湖中,形成半岛,遗址就在半岛之上。遗址的地层堆集分上下两层,每层都发现居住址两处,均半地穴式建筑。下层的两处居住址,长方式,长6米左右,宽3米左右,深3米多,靠墙有柱洞,室中有灶坑,灶边围以石墙。其中一室内,有一大石,下压一个狍子头骨,大石与灶坑之间,整齐地排列着5个狍子和猪的头骨。室内出土有陶器、石器、骨器。陶器为罐、碗、盅、纺轮,陶塑有猪、狗等;石器主要是锄、斧、网坠;骨器有骨针、锥、鹿角锄。上层居住址,也为长方形,深约70厘米。因遭破坏,看不出长度和宽度。穴壁内筑有石墙,其间填以黄土。靠墙处有柱洞。居址内出土物较少,附近有一灰坑,出土物较多。陶器火候较高,陶质较硬,部分表面磨光,以罐类为多,也有碗、杯、盅,陶塑动物有猪、狗和熊,造型逼真,姿态各异。石器以打制、磨制为主,有石斧、有肩石锄、束腰石锄和石锛、茅、镞及长刮器、短刮器、石片刮器。骨器有针、锥、簪、匕首,还有牙刀、牙锥、蚌刀和桦树皮器。莺歌岭下层文化类型是已知牡丹江流域最早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对上层出土物经碳-14测定,为距今3025±90年,应在商周之际。下层当较上层更早,应在商代初期。
五、白金堡遗址
白金堡遗址属青铜时代遗址,位于肇源县城西50公里民意乡大庙村白金堡屯,嫩江左岸的台地上。南临嫩江0.5公里,东距嫩江与第二松花江汇流处15公里。多次考古发掘,清理出房址3处,窖穴(灰坑)40多处,陶窖1处,出土大量陶器及石、骨、蚌器等。房址为园角长方形和方形半地穴式建筑,面积为4.4×8或4×4米。有门道,呈斜坡形,长1.3米,宽1米。地面经过夯打,厚约5厘米。室中正中有灶坑,椭园形。有柱洞,木柱当是支撑屋顶的支柱。室内西北侧有土台,可能用于放置生活用品。西侧有窖穴,有园形和长方形两种,大少不小,可能是放置粮食、果品的。灰沟(防护沟)很长,东西向呈半园形,宽深各1米,沟壁斜直,用于防护和守卫,是白金堡文化重要遗迹之一。出土陶器1000余件,有鬲、罐、钵、壶、盆、碗、杯、网坠等。火候较高,质地细腻坚硬,色泽纯正。从房址的建筑看,当地先民已过着安定生活;从蚌刀、蚌镰的出土看,已有了早期的农业;精致的骨鱼镖和土层中大量鱼骨的堆集,说明捕鱼仍占有重要地位;陶器上动物纹(羊纹、鹿纹、骆驼纹)的出现,反映了畜牧业也有了发展。遗址的文化层分上下两层,下层时间较早,相当于商代末期,上层时间较晚,相当于西周末年。经碳-14测定,距今分别为3260±70及2900±100年。
白金堡遗址是松嫩平原上面积最大、堆集最厚、出土最丰富1处典型青铜时代文化遣存。对研究松嫩平原以及整个东北地区的青铜时代文化,具有重要学术价值。学术界认为这里的先民已进入文明时期。1981年白金堡遗址被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六、凤林古城遗址
凤林古城属铁器时代遗址。位于三江平原的友谊县成富乡凤林村西300米处。80年代初期,考古工作者在以友谊农场为中心的1888平方公里范围内,发现距今2000年左右的汉魏时期古城、古居址181处,其中古城62处,古居住址119处。这些古城和居址中,最有特色、最完好、规模最大、最有代表性的是占地约100万平方米的凤林乡古城。与宝清县炮台山古城堡隔七星河相望,居民称为"对面城"。古城有内外9城,第六城位居中心,呈正方形,东墙长116米,南墙长112米,西墙长124米,北墙长119米。墙残高2-4米。城四角有角楼址,4个马面设在每面墙中部。角楼、马面向墙外伸出5-10米不等。城外护城河深3-4米,宽16-18米。城墙为夯土板筑,很坚固。六号城较各城面积大,城墙高,可能为部落首领住所。各城的内外都有许多半地穴式居址,深1米,长5-10米,宽3-5米,出土有陶罐、陶碗和双耳铜鹮、小铜钟、铁箭头,还有玉器、玛瑙等饰物。从各城的布局看,当时的居民约有数万,已结束了游牧,进入定居,农业、养畜业、制陶业和纺织业都达到一定水平,在组织上也初具国家的雏形。经考证,居民为满族的祖先挹娄人。
凤林古城的发现,彻底否定了三江平原是亘古荒源的"北大荒"这一说法,对研究满族历史、黑龙江地区少数民族的相互关系及其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的变化,都有着重要的价值。又由于此城巨大而结构复杂,对研究黑龙江古城的类型提供了新的例证。
⑵ 我国远古文明遗址各在哪里
蓝田遗址、河姆渡遗址、红山遗址、三星堆遗址
⑶ 哪个是世界上发现远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
目前世界发现远古人遗址最多的国家是,中国。我国发现旧石器古人类遗址三四百处。遍布祖国25个省市。其中有元谋人,山顶洞人,蓝田人,北京人,郧县人,南阳人,和县人等20余处旧石器初,古人类遗址。
1、元谋人遗址
元谋人遗址位于云南省元谋县大纳武村山腰以北500米,距县城7公里。元谋人的化石是中国发现的最早的人类化石之一。后来正式命名为“元谋直立人新亚种”或简称“元谋人”。
其他早期更新世动物化石,如云南马、剑齿虎和剑齿象,以及石器和木炭屑也被出土。元谋遗址的发现,证明了云南高原是早期人类活动最重要的地区之一。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中国人祖先的遗址。
2、周口店北京人遗址
周口店遗址博物馆位于北京市西南房山区周口店龙骨山脚下。它是一座建于1953年的古代人类遗迹博物馆。
1929年,中国古人类学家裴文中在长骨山出土了第一块完整的“北京人”头盖骨化石,震惊了全世界。世界文化遗产、国家AAAA级风景名胜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百名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它离北京市中心大约48公里。
3、红山文化遗产
红山文化之所以得名,是因为它最早是在赤峰的红山后面发现的。它以西拉穆伦河和老哈河流域为中心,分布面积20万平方公里。大约在五、六千年前,持续了两千年。
红山文化的社会形态处于母系社会的鼎盛时期,主要的社会结构是以女性血缘为纽带的部落群体。经济形式以农业为主,与畜牧业、渔业、狩猎并存。其遗存的特点是新石器时代的彩陶与之字形陶器、微石并存的文化。
1954一1957年,先后进行了五次较大规模的发掘,揭露面积1万平方米。已发掘出46座房屋、200多个窖穴、6座陶窑遗址、250座墓葬,出土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约1万件,还有粟、菜籽遗存。
4、半坡遗址
半坡遗址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东郊灞桥区浐河东岸。是黄河流域典型的原始社会母系氏族村寨遗址。它属于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可以追溯到6000多年前。
1953年春,西北文物清理队在西安东部的ChanRiver东岸的二层平台上发现了半坡遗址。同年9月,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进行了深入调查,发现该遗址占地约5万平方米。
5、河姆渡遗址
河姆石是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的遗址。河姆渡石位于宁波市余姚市河姆渡镇,距宁波市市区约20公里。占地面积约4万平方米。是我国采用榫卯连接技术建造木结构房屋的典范。
⑷ 中国有多少古代和远古史前文化遗址
原始人遗存抄
元谋人 蓝田人 北京袭猿人 河套人 山顶洞人 马坝人 丁村人 柳江人 大荔人
旧石器至新石器早期
裴李岗文化 贾湖遗址 薛家岗遗址 辛店文化 马家滨文化
大汶口文化 仰韶文化 河姆渡文化 半坡文化 马家窑文化 大溪文化
氏族社会
龙山文化 红山文化 良渚文化 齐家文化 夏家店文化 文家岭文化 下川文化
二里头文化 二里岗文化 城子崖文化 李家村文化 湖熟文化 老官台文化
大洞文化 庙底沟文化安阳殷墟 周原遗址 半镐遗址 新化、屈乐遗址 仙人洞文化 大地湾文化 磁山文化 金牛山文化 下川文化 三星堆文化
⑸ 远古时期西河度文化和什么遗址位于山西临汾地区
襄汾丁村文化。
丁村遗址(第一批国保)
时代:旧石器
地址:襄汾县丁村汾河东岸回的第三阶地上答
为华北地区旧石器时代中期遗址。1953年发现,1954年由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和山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进行了调查发掘,发现含有旧石器和动物化石的14个地点,获得了3枚“丁村人”牙齿化石,2005件石制品,27种哺乳动物化石。1958年裴文中、贾兰坡先生对石制品进行了深入研究,出版《山西襄汾丁村旧石器时代遗址发掘报告》,确立了丁村文化。1976年以来,又多次进行了调查和发掘,发现了数十件石制品和一块幼儿顶骨化石,新发现旧石器时代地点12处,分别代表了旧石器时代早、中、晚三个时期的人类文化遗存,称之为“新丁村文化”,目前可以确认的共包括31个地点、5个文化层的遗址群。进一步扩大了对丁村文化分布范围和内容的了解。
⑹ 我国是世界上发现远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之一,主要是因为什么
主要原因:
中国国土大部分处于温带地区,气候适宜,广阔的水网分布,广袤的土地,能承载大量人口的进行农耕经济。
远古人类活动遗迹大都是在河谷地带、开阔地带、湿润地带发现,而中国这部分地区分布比较广阔,适合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我国幅员辽阔,绝大部分国土在温带地区,气候适宜,境内河流纵横,土地肥沃,特别是长江、黄河流域,更适合古人类的生产和生活。
舒适的气候可以为生存提供了重要保障,使得人们得以繁衍,再加上中华文明从始至今未曾断绝。
此外,四大文明古国也只剩下中国,其他三个古国已经灭亡,只留下痕迹,这也算是中国成为世界上发现远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之一的原因。
元谋人
元谋人,因发现地点在云南元谋县上那蚌村西北小山岗上,定名为“元谋直立人”,英文称雕塑:Homo erectus yuan mouensis,俗称“元谋人”。“元谋”一词,出自傣语,意为“骏马”。
元谋人牙齿化石是1965年“五一”节在云南元谋县上那蚌村发现的,元谋县被誉为“元谋人的故乡”。
1976年根据古地磁学方法测定,生活年代约为一百七十万年前左右,差距最多不超过前后十万年(也有学者认为其年代不应超过73万年,即可能为距今60万至50万年或更晚一些)。
北京人
北京人是生活在远古北京周口店,属于直立人,会使用天然火,打制工具(石器),人类第一次取得了支配一种自然力的能力。
1929年,在北京周口店的山洞里,中国考古工作者发现了一个完整的远古人类头盖骨化石,这就是名震世界的北京人。
他们生活在距今约70万年至20万年,还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但手脚分工明显,能打制和使用工具,会使用天然火。森林茂密,野草丛生,猛兽出没。
北京人将石块敲打成粗糙的石器,把树枝砍成木棒,凭着极原始的工具同大自然进行艰难的斗争。
蓝田人
“蓝田人”即“蓝田猿人”,学名为“直立人蓝田亚种”,英文名称:Homo(Sinanthropus)erectuslantianensis。是中国的直立人化石,旧石器时代早期人类,属早期直立人,生活的时代是更新世中期、旧石器时代早期。
1964年发现于陕西省蓝田县公王岭,命名为“直立人蓝田亚种”。
⑺ 分析我国远古人类主要遗址分布有什么特点
分布特点:中国远古人类主要遗址分布在黄河、长江、珠江等大江大河流域。 中国远古人类主要遗址分布广泛,自北向南,自东向西都有分布。 远古人类遗址分布于我国东部的较多,分布于我国西部的较少。 中国远古人类主要遗址的分布与水源有关,主要分布在大江大河附近,如珠江、黄河、长江等。
中国远古人类主要遗址分布图:
5,河姆渡遗址
河姆渡遗址(Hemu Site )是中国晚期新石器时代遗址,位于距宁波市区约20公里的宁波余姚市河姆渡镇,面积约4万平方米,1973年开始发掘,是中国已发现的最早的新石器时期文化遗址之一。是中国采用榫卯技术构筑木结构房屋的实例。
⑻ 在我国境内发现的远古人类遗址主要有哪些
1、北京猿人:生活在距今大约70-20万年。遗址发现地位于北京市西南房山区周口店龙骨山。北京猿人是生活在远古北京周口店,属于直立人,会使用天然火,打制工具(石器),人类第一次取得了支配一种自然力的能力。
2、 元谋人:发现于1929年5月,发现地点在云南元谋县上那蚌村西北小山岗上。元谋人,因发现地点在云南元谋县上那蚌村西北小山岗上,定名为“元谋直立人”,
3、 丁村人:遗迹在山西省襄汾县南约 5公里的丁村南的同蒲铁路两侧。 因发现于中国北方的早期智人化石之一。包括1954年发现的3 枚小孩牙齿和1976年发现的一块小孩顶骨残片。1954年进行大规模发掘时在汾河东岸共发现十个石器地点,1976年又在汾河西岸发现了新的石器地点。
4、山顶洞人:中国华北地区旧石器时代晚期的人类化石。属晚期智人。市周口店龙骨山北京人遗址顶部的山顶洞而得名。1930年发现。
5、 河套人: 我国新人化石。1922年在今内蒙古自治区伊克昭盟乌审旗萨拉乌苏河河岸砂层中发现。
6、柳江人 :我国新人化石。1958年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柳江县通天岩洞穴中发现,故名。
7、 麒麟山人 :我国新人化石。1956年在广西来宾县麒麟山洞穴内发现,故名。
8、 资阳人 : 中国西南地区旧石器时代晚期的人类化石。属晚期智人。1951年在四川省资阳县城西黄鳝溪修建铁路桥时,在桥墩基坑中发现。
9、 峙峪人 : 1963年中国科学院的科学工作者在朔城区峙峪村北的黑驼山脚下,发现了一处旧石器时代遗址。这处遗址距今约两万八千年,1965年被确定为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8)远古遗址位于扩展阅读:
西藏古人类遗址
人类的栖息,繁衍总是选择在自然条件比较好的环境里,像西藏这样大高寒地区,一般想象中,人类不需要到那里去,至少,毋须很早以前就去了。可是,事实上,据考古发现,5万年前,我们的祖先已在那里活动了。
1966年7月-8月间,珠穆朗玛峰综合科学考察队在喜马拉雅山聂拉木县亚里村南面,中尼公路和波曲河的东侧,海拔4300米的河流阶地上发现一件打制的石核和石核刮削器,以及20多件用燧石,玉髓,水晶制作的细石器。
随后,又在中尼公路上羊圈(第九道班)东南约1千米的地方,朗弄曲河左侧的阶地上(海拔4900米),捡到3件打制石器。由于当时再进一步说明时代的材料不够,认为大约是全新世初期的物件,那么,也说明距今1万年前,西藏就已经有人类活动了。
到1981年,随着西藏考古发掘工作的收获,可以断言,5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晚期,原始人类的足迹就已经到达那里了。
1964年,青藏科学考察队在定日东南10千米的苏热,在第二级阶地上发现49件石片和用石片做的刮削器及尖状器。
这些石器的加工方法,于东北地区旧石器中期或晚期的石器颇为相似,但与邻近的印度聂瓦斯早期或晚期的文化不同,定日石器的特点,可以从中国猿人使用的石器中找到祖型,由此推测,当时的西藏人是从内地迁去的(这批石器虽然发现较早,但研究较晚)。
1976年,在藏北3个地点也发现旧石器100多件,其中卢令地点的最有意思,有各种的刮削器,端刃刮削器和尖状器。制作比较精致,刃口比较薄锐,刃缘也较匀称,颇显示其进步性质。其文化面貌颇与宁夏水洞沟(河套人时期)的旧石器相似。
与印度聂瓦斯晚期巴基斯坦索安晚期文化也有类似之处,似乎这里是喜马拉雅山南北两坡两处文化交流的结合地。
至于细石器,分布很广,已发现25个地点,分布的范围:北纬28度15分-34度47分,东经82度0分-88度41分。海拔4600米-5200米不等。共获细石器265件,有契形石核,锥形和半锥形石核,柱形石核,刮削器,雕刻器,尖状器等。
在这纵横千余里的细石器分布区内,所见到的石器面貌,基本上一致。研究者认为,这些细石器与青海,新疆南部所见到的细石器是同类的,因此认为,约在四五千年前,游牧部落早就在西藏广袤的范围内活动了。
⑼ 下列远古人类遗址中,不是位于黄河流域的是( )
选A
解析:
A元谋人遗址在云南。
B和D都在北京附近,笼统的说河北都算黄河流域;
C在陕西蓝田,属于黄河流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