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百色市革新桥新石器时代遗址
『壹』 新石器时代遗址的遗址分介
高邮龙虬庄遗址距今7000年至5000年前。位于江苏省高邮市龙虬镇,是江淮地区东部最大的一处新石器时代早期遗址、是发现文化遗迹和出土文化遗物最多的一次。1993年,龙虬庄遗址的发现被评为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1995年被列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6月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1年被评为“江苏省大遗址”。高邮龙虬庄陶文被誉为“中华文明的曙光”
龙虬文化誉为“江淮文明之花”。是中国新石器时代早期的文化。龙虬文化内涵被认为是江淮地区东部同时期文化的典型。龙虬文化源远流长。江淮流域存在着一支文化面貌独特、文化系列完整的原始文化,填补了江淮东部地区新石器时代早期古文化遗址的空白。龙虬庄遗址真高2.4米,地势低洼,呈圆角长方形,四周环水,东西长240米,南北宽180米,总面积4.3万平方米。 龙虬庄遗址发现填补了江淮东部地区新石器时代早期古文化遗址的空白。
龙虬庄遗址于20世纪70年代被发现,经由南京博物院、扬州博物馆、高邮文管会派员组成的考古队于1993年至1995年4次大规模考古发掘,各类文化遗物2000余件、清理出男女合葬墓7座、墓葬402座、房屋遗址1处、居住遗址4处、灰坑34个,可确认为新石器时代遗址,属于一分布于大运河以东江淮地区的古文化类型。尤其令人瞩目的是发现了4000多粒7000-5000年之间的碳化稻米。将我国人工栽培水稻的历史提早到5500年前。同时,出土的陶片和鹿角上具有文字符号特征的刻划符号也是十分少见的(从江苏省高邮龙虬庄遗址出土的陶文比甲骨文年代久远上千年,该陶文很有可能是甲骨文的起源),刻文陶片陶文,在中国还是首次发现,其重要性也不言而喻。两行刻于内壁的文字符号,笔画纤细,技法娴熟 青堆遗址 在河南封丘县城东北16公里的青堆村东,是新石器时代遗址,高出地面约4米。遗址占地面积13万平方米,遗物有石器、灰陶(条纹、方格纹)和俑腿。是1963年6月20日河南省公布的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1978年,又发现蚌镰、陶罐、陶瓮。
『贰』 新石器时代遗址的简介
位于独树镇北2公里张庄村与翟庄村之间。南北长180米,东西宽120米,面积2.2万平方米。该遗址于1976年发现,经二次试掘,出土石器有石斧、石铲、锯齿石镰、石锛、圆柱形石磨棒等。陶器为残片,棕红色陶居多,其它有泥质黑陶、泥质红陶和灰陶等,主要有圆锥形及方锥形鼎足,粘贴口沿罐、平底碗、侈口双耳壶、折沿盆等。还有发现颜料、刻符等,反映了当时农业经济已占一定比重。经国家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碳14测定,年代在7千年左右。此处遗址含裴李岗文化因素和仰韶文化特征,当是裴李岗文化和仰韶文化之间的一个过渡环节。国家《考古》杂志于1983年第五期专期作了介绍。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叁』 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有哪些
从比较具有地域特征、遗迹内容也比较多的地方来说,多为新石器时代的回文化遗址。归答纳起来,比较典型的,大体有下列几处:
河姆渡文化,位于浙江馀姚,距今大约七千年;仰韶文化,位于豫西渑池,距今大约六千年;红山文化,位于内蒙古赤峰,距今大约六千年;马家窑文化,位于甘肃临洮,距今大约五千年;良渚文化,位于浙江杭州,距今大约五千年;龙山文化,位于山东章丘,距今大约四千五百年;齐家文化,位于甘肃广河,距今大约四千年。这些地方的文化遗址,充分反映了我国远古时代的丰富多彩的文化形态。
『肆』 目前比较典型的新石器时代遗址大体有哪些
目前比较典型的新石器时代遗址大体有以下几处:河姆渡文化,位于浙江馀版姚,距今大约权七千年;仰韶文化,位于豫西渑池,距今大约六千年;红山文化,位于内蒙古赤峰,距今大约六千年;马家窑文化,位于甘肃临洮,距今大约五千年;良渚文化,位于浙江杭州,距今大约五千年;龙山文化,位于山东章丘,距今大约四千五百年;齐家文化,位于甘肃广河,距今大约四千年。
『伍』 跨湖桥新石器时代遗址的遗址发掘
发掘单位: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浙江省萧山市博物馆
跨湖桥遗址经过1990年、2001年和2002年三次考古发掘,发掘面积达1000平方米左右,出土有大量的陶器、骨器、木器、石器以及人工栽培水稻等文物,经碳14测定和热释光测定,其年代在8000-7000年之间。
“神农尝百草”的传说是中华民族药文化的渊源。在处于新石器时代的浙江萧山跨湖桥遗址中,考古学家发现了盛有煎煮过的草药的小陶釜,说明史前期人们早已认识到自然物材的药用价值。
跨湖桥遗址1990年曾作发掘,所取标本的14C测定年代距今七八千年,超过著名的河姆渡遗址,这在东南沿海的新石器时代考古中是一个重要的发现。2001年5—7月,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萧山市博物馆对跨湖桥遗址进行第二次发掘 ,出土了一大批陶、石、骨、木器,其中陶器复原器近150余件,器物形态及其组合迥异于河姆渡、罗家角等附近地区发现的早期文化遗址,可明确为一个新的 、独立的考古学文化类型。
此次考古发现一件稍有残缺的绳纹小陶釜,口径11.3厘米、高8.8厘米,外底有烟火熏焦痕,器内盛有一捆植物茎枝,长度约5—8厘米,单根直径一般在 0.3—0.8厘米间,共20余根,纹理结节清晰,出土时头尾整齐地曲缩在釜底。 从现象观察,当属因故(陶釜烧裂)丢弃的煎药无疑。标本送浙江省药品检验所中药室检测,定为茎枝类。传说中商初重臣尹伊发明“复方”草药,而这次出土的显然是“单方”,这一珍贵资料对研究我国中草药的起源尤其是煎药起源具有 重要价值。
2002年11月又发现了独木舟及相关遗迹,独木舟标本经碳14测定,其年代达8000年左右。这是目前发现的国内最早的独木舟相关遗迹。
2003年5月,在湘湖区域的下孙自然村又发现了与跨湖桥文化同类型的遗址――下孙遗址。
『陆』 我国有史以来全部重大的考古发现有哪些
1、北京周口店遗址与北京人和山顶洞人
2、云南元谋人遗址
3、陕西蓝田人遗址
4、金牛山遗址及金牛山人
5、马坝人遗址
6、泥河湾旧石器时代遗址群
7、丁村遗址
8、仙人洞与吊桶环遗址
9、玉蟾岩遗址
10、裴李岗遗址
11、贾湖遗址
12、兴隆洼遗址
13、大地湾遗址
14、仰韶遗址
15、半坡遗址
16、姜寨遗址
17、后冈遗址
18、庙底沟遗址
19、大汶口遗址
20、河姆渡遗址
21、大溪遗址
22、城头山遗址
23、屈家岭遗址
24、崧泽遗址
25、马家窑遗址
26、柳湾墓地
27、牛河梁遗址
28、城子崖遗址
29、良渚文化遗址群
30、石家河遗址群
31、陶寺遗址
32、王城岗遗址
33、齐家坪遗址
34、卡若遗址
35、石峡遗址
36、东湾仔北遗址
37、圆山遗址
38、二里头遗址
39、东下冯遗址
40、夏家店遗址
41、大甸子遗址和墓地
42、偃师商城
43、郑州商城遗址
44、盘龙城遗址
45、安阳殷墟遗址
46、吴城遗址
47、新干大墓
48、三星堆祭祀器物坑
49、周原遗址
50、丰镐遗址与墓地
51、琉璃河遗址
52、晋侯墓地
53、三门峡虢国墓地与上阳城遗址
54、晋国故城遗址
55、郑韩故城
56、燕下都遗址
57、曾侯乙墓
58、纪南城周围的墓葬群
59、中山王陵
60、铜绿山矿冶遗址
61、秦咸阳城及秦宫殿遗址
62、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
63、睡虎地与龙岗秦墓
64、汉长安城遗址
65、居延汉代遗址与简牍
66、西汉帝陵与陵园遗址
67、烧沟汉墓
68、银雀山汉墓
69、满城汉墓
70、汉代楚王陵
71、马王堆汉墓
72、南越王墓
73、石寨山滇人墓地
74、汉魏洛阳城
75、楼兰故城遗址
76、尼雅遗址
77、邺城遗址
78、走马楼孙吴简牍
79、南京东晋——南朝帝王陵墓和大族家族墓地
80、集安高句丽王室与贵族墓葬
81、云岗石窟
82、龙门石窟
83、敦煌莫高窟
84、龙兴寺佛教造像窖藏
85、隋大兴唐长安城遗址
86、隋唐洛阳城遗址
87、隋代虞弘墓
88、唐代帝陵陪葬墓
89、法门寺塔基与地宫
90、阿斯塔那墓地
91、渤海上京龙泉府遗址
92、南唐二陵
93、白沙宋墓
94、辽陈国公主墓
95、龙泉青瓷窑址
96、耀州窑遗址
97、西夏王陵
98、古格故城遗址
99、元大都遗址
100、明定陵
『柒』 在百色发现的什么桥新石器时代遗址被誉为''2002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并名列榜首
广西百色革新桥石器时代石器加工场遗址
遗址位于广西百色市百色镇东笋村百林屯南。其第5层发现大型石器制作场。出土各类遗物数万件,有用于石器制作的原料、制作石器的石砧、砾石和石锤等工具以及大量不同制作阶段的产品与废料;有许多分布相对集中的石制品,每一部分基本上都有一个石砧,以石砧为中心,散布许多砾石、断块、碎片等,石砧周围往往发现有石锤和砾石,有的还有石斧、石锛的毛坯或半成品或成品。个别石砧周围这几种石制品都可以见到。有的石砧一边分布很少石制品甚至没有石制品,而在另一边散布很多石制品,其散布面呈扇面形,石砧恰好位于“扇”的把端,表明石器制作者的作业位置。石器中有的和广西洞穴出土的打制石器非常想相近。遗址中还发现有相对集中的动物遗骸和许多红烧土碎粒、炭屑和果核等,并有两座和石器制作场同期的墓葬,葬式葬俗与顶狮山、甑皮岩一致并可能具有相近的年代。这是百色市迄今发现的惟一一处新石器时代台地遗址,也是广西发现的惟一一处石器制造场,其规模之大、遗物之丰富和保存之完好在全国也是罕见的。(转摘2003年4月18日《中国文物报》)
http://www.china-culture.com.cn/ww/sc/32.htm
以下无关
风 赋
文 / 宋玉
风,起于青萍之末,觉轻渺而欣然;飘荡于八荒四野,拂万物而盘旋;升降于云际本土,志高远而固磐。春夏秋冬,无穷变幻;急旋缓舞,姿态万千。或柔情似水,含情脉脉;或雄姿勃发,气壮河山;或如泣如咽,如歌如诉;或咆哮怒号,动地惊天。////金代诗人元问好的词《摸鱼儿》。原词如下:
问人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
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
欢乐趣,离别苦、是中更有痴儿女。
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景,只影为谁去!
『捌』 考古界的最大发现
考古界的最大发现是阿尔迪的化石
阿尔迪是一个女性始祖地猿的石化骨骼。这个类人物种起源于440万年以前。阿尔迪最早于1994年在埃塞尔比亚发现,但是科学家花了15年来确认它的科学价值。它比南猿路西更为完整。她是一个更为原始的直立人类,高约120厘米。重100斤。
这个被认为最重要的化石标本是一具不完全的雌性动物骨架,主要包括带牙齿的头骨、手臂、手、骨盆、腿和脚。它物被科学家昵称为Ardi。
国际研究小组还发现了36个也许是别的“始祖地猿”的化石,其中有年幼的,有雄性也有雌性。
科学家说,“始祖地猿”化石骨架的某些特征和非常古老的类人猿相似,另一些则和后来更接近人类的类人猿相像。他们指出,Ardi比以前认为的最古老的人类祖先遗骸“露西”化石还要早一百万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