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游记遗址 » 南越国木构水闸遗址

南越国木构水闸遗址

发布时间: 2021-01-04 13:57:37

1. 广州所有景点有哪些

  • 从化

  • 广州雕塑公园

  • 大夫山

  • 广州海洋馆

  • 百万葵园

  • 六榕寺

  • 华南植物园

  • 中山大学

  • 石室圣心大教堂

  • 沙面

  • 广州莲花山

  • 黄埔军校旧址

  • 北京路商业步行街

  • 宝墨园

  • 西关大屋

  • 正佳极地海洋世界

  • 大冚村果园

  • 二龙山生态园雨林花海文化

  • 488摄影观景平台

  • 木摾水库

  • 1850创意园

  • 塱头村

  • 增埗公园

  • 珠江英博国际啤酒博物馆

  • 广州华严寺

  • 广州梁氏宗祠

  • 广州英雄广场

  • 广州洪圣古庙

  • 广州许地

  • 广州能仁寺

  • 广州玉虚宫

  • 广州华林寺

  • 广州渔人码头

  • 广州黄大仙祠

  • 广州留耕堂

  • 广州白云湖

  • 广州山顶公园

  • 广州民俗博物馆

  • 广州南湖游乐园

  • 广州星海公园

  • 广州马鞍山公园

  • 广州中山公园

  • 广州人民公园

  • 广州国际体育演艺中心

  • 金星农庄

  • 龟岗民国建筑群

  • 杨四将军庙

  • 洛场村

  • 沙基惨案纪念碑

  • 广州白云国际会议中心

  • 晓港公园

  • 53美术馆

  • 梦幻D世界

  • 荷兰鲜花王国

  • 广州新少儿图书馆

  • 花园

  • 曼古园

  • 广州体育馆

  • 东方寺

  • 芙蓉峰公园

  • 龙王公园

  • 基督教东山堂

  • 万木草堂

  • 中朝人民血谊亭

  • 水西村

  • 玉岩书院

  • 第一次全国劳动大会旧址

  • 明远楼

  • 青云书院

  • 广东省农民协会旧址

  • 广东省财政厅大楼

  • 郭氏大宗祠

  • 中苏人民血谊亭

  • 白兔岗炮台

  • 主山冯公祠

  • 东征烈士墓园

  • 越秀古书院群

  • 冯如墓

  • 寮采村世外桃源

  • 海军广州烈士陵园

  • 凌氏宗祠

  • 北伐纪念碑

  • 教思亭

  • 升平社学

  • 基督教光孝堂

  • 大稳村展览馆

  • 白云区民俗文化博物馆

  • 广州解放纪念像

  • 张民达墓

  • 彭加木公园

  • 瀛山简公祠

  • 白鹤岗炮台

  • 石井桥

  • 神农草堂中医药博物馆

  • 禺北民众抗日纪念亭

  • 花都革命烈士陵园

  • 许广平故居

  • 广州图书馆

  • 客村

  • 省总码头

  • 芳村码头

  • 冼星海纪念馆

  • 九龙湖度假村

  • 星海音乐厅

  • 东濠涌博物馆

  • 东濠涌

  • 赤岗塔

  • 珠村

  • 南沙十四涌

  • 荔枝湾文塔

  • 南湾村

  • 广州花卉博览园

  • 木兰园

  • 广东近代史博物馆

  • 无着庵

  • 巴斯教徒墓地

  • 波斯楼

  • 团一大纪念广场

  • 曾氏大宗祠

  • 陈李济中药博物馆

  • 七夕文化广场

  • 中国历代绘画馆

  • 小东营清真寺

  • 广州市消防局旧址

  • 婚庆堂

  • 亲亲农庄

  • 佳硕农场

  • 十甫堂

  • 潘鹤雕塑艺术园

  • 白云楼鲁迅故居

  • 百岁流芳牌坊

  • 眉山寺

  • 萧氏宗祠

  • 蕉门河绿道

  • 西来初地

  • 西城门瓮城遗址

  • 越王井

  • 金刚禅寺

  • 金花古庙

  • 鳌山古庙群

  • 可耕园

  • 白鹅潭风情酒吧街

  • 大沙河湿地公园

  • 药洲遗址

  • 海珠桥

  • 国际艺术交流展厅

  • 柯子岭

  • 东山少爷公园

  • 水乡一条街

  • 岭南第一泉

  • 朴空间

  • 石马桃花公园

  • 黄埔军校俱乐部

  • 筲箕窝

  • 莲花山古采石场遗址

  • 牵牛谷

  • 清真先贤墓

  • 清真先贤寺

  • 世博广东馆

  • 龙王古庙

  • 黄埔村日本楼

  • 黄埔古村人文历史展览馆

  • 金印游乐场

  • 番禺广场

  • 华南农业大学湿地公园

  • 深井古村

  • 海鸥岛

  • 大河马水上乐园

  • 芙蓉飞瀑

  • 原野庄园

  • 广州塔广场

  • 珠江新城广场

  • 高百丈

  • 广州塔摩天轮

  • 历奇山庄

  • 科学城

  • 龙眼洞森林公园

  • 邮政博览馆

  • 大稳村

  • 佛迹洞

  • 财神庙

  • 邓荫南墓园

  • 兴中会坟场

  • 留学人员广州创业园

  • 中环广场

  • 广州原点

  • 坳尾村

  • 丹砂井

  • 龙口泉

  • 农民工博物馆

  • 陈寅恪故居

  • 百年炮楼

  • 邀月亭

  • 龙头山森林公园

  • 丹水仙源

  • 广雅中学

  • 十八福地

  • 咕噜咕噜贝乐园

  • 聚龙村

  • 阳光欢乐谷

  • 三稔厅

  • 黄埔村

  • 广州大剧院

  • 叶剑英同志纪念碑

  • 花都湖公园

  • 新洲村

  • 琶洲塔公园

  • 琶洲塔

  • 广州东站广场

  • 何炳林院士纪念馆

  • 花都广场

  • 观音圣境

  • 中共广东区委旧址纪念馆

  • 蚝壳屋

  • 蟹山公园

  • 红山村

  • 珠江芭醍啤酒文化创意艺术区

  • 广州市第二少年宫

  • 时代美术馆

  • 水墨园

  • 简氏公祠

  • 万顷沙镇

  • 笑翻天乐园

  • 石基村

  • 三元里抗英斗争纪念公园

  • 恩宁路

  • 广州起义纪念馆

  • 上涌果树公园

  • 八和会馆

  • 梯面镇

  • 西堤码头

  • 羊城创意产业园

  • 沿江路酒吧街

  • 珠江大厦

  • 蒋光鼐故居博物馆

  • 李小龙祖居

  • 红楼

  • 黄金海岸水上乐园

  • 中央银行旧址

  • 天鹿湖森林公园

  • 大岭村

  • 爱群大厦

  • 花塔

  • 新河浦

  • 春园

  • 汇丰银行旧址

  • 洪秀全故居纪念馆

  • 洪秀全故居

  • 广州国际生物岛

  • 南方大厦

  • 陈廉伯故居

  • 南越国木构水闸遗址

  • 龙穴岛

  • 广东工业大学

  • 粤海关旧址

  • 詹天佑故居纪念馆

  • 中共三大会址纪念馆

  • 广州市国际会展中心

  • 沙面堂

  • 大佛古寺

  • 信义会馆

  • 塔影楼

  • 南沙十九涌

  • 石围塘火车站

  • 长洲岛

  • 培正中学

  • 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

  • 珠江新城

  • 广州西塔

  • 东平大押

  • 小洲艺术创意广场

  • 小洲艺术区

  • 海印大桥

  • 广州美术学院

  • 海珠广场

  • 盘古王庙

  • 歌莉娅

  • TIT创意园

  • 小洲人民礼堂

  • 猎德大桥

  • 中大北门广场

  • 海珠湖公园

  • 帽峰山

  • 海心沙

  • 孙中山大元帅府纪念馆

  • 荔枝湾涌

  • 东湖小镇

  • 南沙湿地公园二期

  • 标卓马术会

  • 千泷沟大瀑布

  • 亚洲最大3D魔幻城

  • 永乐绿色生态农庄

  • 世外萄园

  • 正佳广场商贸旅游区

  • 错觉4D奇幻趣味馆

  • 陶斯艺馆

  • 碧桂园欢乐世界

  • 美林湖高尔夫俱乐部

  • 巴贝高儿童世界

  • 巴登巴登度假酒店

  • 金狮水上乐园

  • 茂德公草堂

  • SilentHill密室逃脱

  • 广州名人蜡像馆

  • 南沙水鸟世界生态公园

  • 荔湾博物馆

  • 黄埔军事主题园

  • 长洲文化旅游度假区

  • 芙蓉峡至尊漂流

  • 大沙头码头珠江夜游

  • 十八罗汉山森林公园

  • 广州义务植树公园

  • 创业公园

  • 花都人民公园

  • 螺涌公园

  • 小蓬仙馆

  • 揽胜园

  • 叠翠园

  • 林则徐纪念园

  • 磨碟沙公园

  • 庄头公园

  • 洲头咀公园

  • 草暖公园

  • 烈士陵园花卉馆

  • 广州发展公园

  • 宏城公园

  • 西焦生态公园

  • 吉山橄榄公园

  • 华南农业大学树木园

  • 萝岗儿童公园

  • 花果山公园

  • 张九龄纪念公园

  • 南沙蕉门公园

  • 黄山鲁森林公园

  • 秀全公园

  • 蔬菜公园

  • 醉观公园

  • 会展公园

  • 七星岗公园

  • 滴水岩森林公园

  • 二沙岛体育公园

  • 黄埔公园

  • 珠江公园

  • 东风公园

  • 墨池

  • 瀛洲生态公园

  • 基督教救主堂

  • 南越国宫署遗址

  • 南沙大角山海滨公园

  • 莲花水乡

  • 沙湾古镇

  • 黄埔古港遗址

  • 鱼珠码头

  • 海珠湿地公园

  • 太古仓

  • 红专厂

  • 二沙岛

  • 广东美术馆

  • 露德圣母堂

  • 西固炮台抗英遗址

  • 云峰翡翠梦想馆

  • 花都香草世界

  • 广州芙蓉野战拓展俱乐部

  • 增城绿韵果园

  • 石头记矿物园

  • 海傍水乡

  • 广州宝桑园

  • 圆玄道观

  • 星期8小镇

  • 花城广场

  • 番禺博物馆

  • 广州大学城

  • 广州鳄鱼公园

  • 香雪公园

  • 长隆野生动物世界

  • 芙蓉旅游度假区

  • 南粤苑

  • 广东中医药博物馆

  • 广州博物馆

  • 岭南印象园

  • 小洲村

  • 珠江夜游

  • 东山湖

  • 南沙湿地

  • 建设六马路

  • 王子山

  • 西汉南越王博物馆

  • 黄花岗公园

  • 广州抽水蓄能电站

  • 广州气象卫星地面站

  • 淞沪抗日陵园

  • 中华全国总工会旧址

  • 正果寺

  • 小楼仙源

  • 五仙观

  • 天河公园

  • 漱珠岗

  • 十香园

  • 平安大戏院

  • 美森欢乐营

  • 荔湾湖公园

  • 客家围垄屋

  • 广州文化公园

  • 广州南方剧院

  • 广东科学中心

  • 凤台揽胜

  • 大角山炮台

  • 大江埔古村

  • 余荫山房

  • 文德路文化街

  • 三元宫

  • 蒲洲花园

  • 盘古王公园

  • 南岭塔

  • 南海神庙

  • 萝岗风景

  • 麓湖公园

  • 广州鲁迅纪念馆

  • 丽江明珠歌剧院

  • 火炉山

  • 黄花岗剧院

  • 怀圣寺

  • 华林寺玉器一条街

  • 海幢寺

  • 广州艺术博物院

  • 光明大戏院

  • 广州东郊公园

  • 丹水坑

  • 纯阳观

  • 广州城隍庙

  • 碧水峡

  • 北京路千年古道遗址

  • 天河体育中心

  • 三元里抗英斗争旧址

  • 仁威庙

  • 南沙天后宫

  • 龙津西西关大屋区

  • 流花湖公园

  • 兰圃

  • 暨南大学

  • 欢乐佤谷

  • 华南理工大学

  • 国民党一大旧址

  • 广州起义烈士陵园

  • 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

  • 广州动物园

  • 广东省博物馆

  • 芙蓉嶂

  • 东站广场水景瀑布

  • 邓世昌纪念馆

  • 广州标志塔

  • 中山纪念堂

  • 镇海楼

  •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陵园

  • 广东奥林匹克体育场

  • 光孝寺

2. 南越国宫署遗址的文物遗存

模拟东海仙山的蕃池
1995年7月,位于广州市中山四路忠佑大街城隍庙西侧的广州市电信局计划在该局大院内增建一座综合大楼。工程动工前,文物部门在工地的西南角开了一个探方进行试掘,这里距1975年发现南越国宫署砖石走道的地方仅20米之遥,眼看已挖到生土层,却未见任何南越国的遗迹和遗物,为什么偌大的一个南越国宫署会在相隔几步之遥便消失无踪呢?结果令人费解!由于试掘的结果摆在面前,现场施工继续进行,施工现场布满了纵横如网格状的桩孔,每个桩孔都要挖到基岩为止。一位文物专家始终坚信这地下一定有“宝”,于是一直留在施工现场观察。随着桩孔的不断下挖,挖上来的泥土中夹杂有许多陶瓷器残片,突然有一天,在一个桩孔一下子挖出了四件带“万岁”文字的瓦当,这一情景把这位一直“穷追不舍”的专家震惊了,凭他多年的工作经验,他认定下面一定埋有南越国时期的重要遗迹。经与建设单位多次协商之后,工地暂停施工,考古工作又重新开始。
木构水闸遗址
发掘工作从8月1日开始,至11月结束,发掘面积450平方米,在距地表深约4.5米处清理出一座大型石构水池的西南一角。水池呈仰斗状,池壁用灰白色的砂岩石板呈密缝冰裂纹铺砌。池底平正,用碎石铺砌。在已发掘探方的东北角处,还有一大型的叠石柱向西南倾倒,由于太靠近一幢5层高的楼房,无法扩方发掘究明。水池当中还散落有大量的八棱石柱、石栏杆、石门楣、“万岁”瓦当和板瓦、筒瓦等建筑材料和构件,可知水池当中原来是有一组建筑的。后经钻探得知,水池的面积约4000平方米,目前揭露的仅是其西南约400平方米的一角。
御苑曲流石渠
1997年,在中山四路的原市文化局大院所有房子拆除之后,开辟出一个有6000平方米的地盘,计划在此兴建“信德文化广场”大厦。由于之前在此地盘北面发现有南越国宫苑的大型石构水池,这次发掘也引起各界的高度关注。8月2日,在发掘区的东南面首先露出一段用砂岩石块砌筑的基石,呈弧形走向,再往下发掘,在基石的北侧还露出一层密密的河卵石,卵石灰黑光亮,在卵石下还铺有石板地面,这一现象与1995年发现的石水池极为相似,但也有不同,这一现象让在场的所有同志都感到十分奇怪,难道这又是一个石水池?又或是有其他的遗迹?
8月4日,在另外一头又露出类似的弧形基石。随后,在其他探方内也陆续发现类似的遗迹。探方发掘结束后,遗迹全部暴露出来,原来这是一条长约150米的曲流石渠遗迹。
南越王宫面世
发现南越宫苑遗址之后,原国家文物局局长张文彬曾兴奋地说,假如能再发现南越国的宫殿,南越国遗迹完全有条件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南越都城与南越国宫城
2000年,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在西湖路与惠福路之间发现一座保存完好的南越国时期的排、汲水木构水关遗址,水关的夯土墙基宽约8米。它的发现对可明确南越国都城是筑有城墙的。去年,在南越国宫署遗址的北面,发现了南越王宫的夯土城墙,呈东西走向,用较纯的红黄土夯筑而成,基坑宽约4米,残存最高达1米多,东西向已清理出40多米一段,在墙的南面还铺有用卵石铺砌的散水。这些遗迹的发现,证明南越国与汉长安城一样,在都城内还筑有皇城,以捍卫王宫的安全。
遗址中的水井
在已发掘的南越国宫署遗址内,先后发现有3个南越王宫的食水砖井,这些水最深的达14米,最浅的也有8米深,且都用专门烧制的弧扇形砖结砌而成,井底用砖石铺砌,结砌非常精细。其中以1996年,在南越国一号宫殿的东侧发现的越王井最为精巧。该井是先挖一个宽3米、深9米的井坑,然后用弧扇形砖结砌成一个1.1米宽的井圈,井圈外用纯净的山岗土夯打结实,以阻隔井外的地下污水渗入井内。井底用五块大石板铺砌,中间一块方形石板的中央凿一圆孔,其余周边四块弧形石板也各凿有一个半圆形小孔,井水就是靠这5个小孔从井底下慢慢渗上来的。井底石板之下还铺有一层厚约8厘米的细沙,对井水进行过滤,此独特的滤水结构形式实属罕见,可以想象当日王宫对食用水的卫生要求十分严格。 王宫的中心是考古工作者在2000年初发掘约500平方米的1号宫殿遗址,在这里我们可以清楚看到2000年前两条南越王宫殿的“散水”,1300年前的唐代铺砖廊道,1000年前的四列南汉宫殿的“磉墩”基槽,以及各种建筑结构的遗址。我们看到坑底有一行卵石铺就的石带。据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所长、古代宫殿考古专家刘庆柱来此考察时介绍,这卵石带通常铺在古代皇宫房檐下的地面上,是用来接雨水的“散水”。汉代建筑结构中以卵石作“散水”是有阶级限制的,如果在宫殿屋檐四周地面全部铺上“散水”,是皇宫的标准,只铺两边是王的标准。从这个现场看,宫殿北面和东面都铺了卵石“散水”,按照中国建筑对称的规律,尚未出土的西面和南面也应该铺有。也就是说,这座宫殿是南越国依照汉皇宫建造的。从规模看,它可能是南越王办公的地方。刘所长认为,宫殿一定不止一个大殿,有没有类似北京的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呢?从他30年宫殿考古经验判断,现在出土的殿相当大,南边不会再有大殿,估计更大面积的宫殿应该在西面。
据介绍,目前出土的只是南越王宫殿的一角,还不到整个宫殿群的1%,还未露出宫殿的主体部分。因为现在“散水”出土才22米,还未见到一个台阶和门槛,估计一号殿北墙的长度在50米以上。有资料介绍,西安汉初建筑的长乐宫前殿东西长50丈,而未央宫则长达200米。
根据目前的线索,埋藏在地下的南越王宫应该有很多座!而每座都是一组建筑群。南越王宫殿是模仿西汉长安城建造的,长安城里有未央宫、长乐宫、明光宫、桂宫等多座宫殿,而每座宫殿的功能是不一样的,未央宫是皇帝朝会诸侯群臣的场所,而长乐宫则是皇帝办公和帝后居室。
根据西汉长安城的规划布局,未央宫在城西南,长乐宫在城东南,而建章宫则在城外西边。未央宫和长乐宫都建在龙首塬的高地上,利用这个地势突出帝王的威仪,并且控制了全城的制高点,有利于城市和帝王自身的安全防卫。汉高祖刘邦初次在长乐宫领受文武群臣朝贺时得意地说:“我今天才知道做皇帝的尊贵。”现在的一号宫殿遗址正好在古代的高山高地上,位于赵佗城的东南方,这个位置和西汉长乐宫的位置相似,东南边又是御花苑,方便王室休闲和游玩。 毛泽东曾经说过,赵佗是“南下干部第一人”,他是开发岭南的第一人。赵佗在公元前204年创立了“东西万余里”的南越国,以后“赵佗归汉”,岭南正式列人中国统一的版图。
赵佗,河北省正定(真定)县人。19岁获赐护驾御剑随秦始皇出巡。公元前219年,被封副帅随主帅任嚣率领50万大军征战岭南。公元前204年,创立南越国,自号“南越武帝”。他重视传入中原汉文化和先进生产技术,并融合越地社会,使岭南生产发展,人民安居乐业,创下历史伟业,成为一代伟人。从任嚣、赵佗开始,岭南有了人类文明的标志——城堡和文字,发展冶铁业,社会经济发展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历史上许多赞颂赵佗的诗篇,表明了人民对他的崇敬和怀念。
南越国是岭南地区第一个封建王国,是一个地方性政权,是赵佗在公元前204年建立的,赵佗自称“南越武帝”。其后臣属西汉,接受汉朝封王。都城设在番禺(今广州),广州是岭南地区的第一个古都。
秦朝末年,陈胜、吴广领导农民大起义。反抗秦始皇的残暴统治,四方诸侯、豪杰互相争夺,中原陷入战乱。这时,拥兵数十万的赵佗与北方的冒顿并称“北强、南劲”。赵佗按照任嚣关于“秦为无道,天下苦之……番禺负山险阻,南北东西数千里……可以立国”的临终嘱咐,封关,绝道,筑起了三道防线,聚兵自卫。
任嚣所说的“番禺负山险阻”主要是指横卧在江西、湖南和广东、广西边境的五岭。所谓五岭,就是江西大庾县与广东南雄县联界的大庾岭,湖南郴州与广东交界的骑田岭,湖南蓝山县与广东西北交界的都庞岭,湘桂交界的萌渚岭,广西兴安县和湖南交界的越城岭。
“五岭北来峰在地,九州南尽水浮天。”倚山临海(古代珠江河面宽阔,称为海)是广州的山川地势。北控五岭,近扼三江;是广州的攻防要势。赵佗洞悉广州防御要领,为了防止北方战乱南延,加强对岭南的控制,严封五岭的四关——横浦关、诓浦关、阳山关、湟溪关;断绝4条新道——江西入广东南雄一路,湖南入广东连州一路,湖南入广西贺县一路和湖南入广西静江一路;构筑了捍卫番禺的三道防线:乐昌一仁化一南雄防线,英德一清远防线,石门要塞防线。北兵要逾五岭攻南越,不破这三道防线,是到不了番禹的。
公元前208年,赵佗封关、绝道;3年后,于公元前205年兼并桂林、象郡,从而统一了岭南地区;公元前204年正式建立南越国,定都番禹。这是岭南第一个都城。
南越国的疆域与秦设三郡辖区相当,北、东、西三面分别与长沙、闽越、夜郎三国交界,东及南面濒临南海,“东西万余里”的广大地域。大体上东接泉州,北以五岭与江西、湖南交界,西北至广西西北部的南北盘江(红水河上段),西南到今越南的中北部地区。
如何对南越国的广大地域实行有效控制和实际统治;是摆在赵佗面前的关键问题,这方面,赵佗是有独创性和取得成功的。
在政治上,实行郡国并行制,仿效汉朝制度,郡县制和分封制并行,并实施中央官制和地方官制,确保政治上的有效控制和实际统治。
在军事上,设立将军、左将军和校尉制度,又分为步兵、舟步和骑兵,对号称“带甲百万有余”的军队实行有效指挥和控制。
在经济上,推广使用铁农具和耕牛,改变以前的“刀耕火种”和“火耕水耨”耕作方法,大量发展水稻、水果和畜牧业、渔业、制陶业、纺织业、造船业,并发展交通运输和商业外贸,促进了生产发展和社会进步,人民生活日益改善。
在文化上,首先是汉文字的使用,《粤记》说“广东之文始尉佗”,出土文物发现不少汉字。百越民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有越舞和汉式舞。还有编钟、铜乐器和各式饰画、壁画等。
在民族政策上,赵佗实行“和辑百越”的政策,提倡汉越通婚,尊重越人风俗,促进融合和社会和睦发展。
从大量的文字记载和出土文物说明,南越国是岭南文明的奠基时期,赵佗创建南越国使岭南社会经济实现飞跃式的跨越发展,使岭南社会形态从原始社会的分散的部落统治,一跃跨人封建社会的有序发展,为今后的历史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南越国自公元前204年建立至公元前111年汉平南越,历五代,共93年。 石方池出土的“万岁”瓦当
在宫署遗址内一个斗形水池状石构建筑的一角,约300平方米。其西、南两边同为斜坡形,坡面斜长11米,全用厚5厘米~12厘米灰白色的砂岩石板,呈冰裂纹斗合铺砌。两坡交角45砌成一条直线,做工精细。斜坡上端的地面已被后代破坏,仅南坡处尚保存几块平铺的小石板。池的底部用河卵石等平铺。
在遗址东南角发现向西南倾斜的用石板叠砌的大型建筑柱状遗迹。在石板下面的垫土层中,发现一条木质输水暗渠管,是用来给南面的曲流石渠人工水景注水的。曲流石渠由北而南急转向东连接一座弯月形的石室,在西出通向原儿童公园。石渠两边用石块砌壁,高0.7米,上口宽1.4米,渠底铺石板,其上密排一层灰黑色河卵石,其间用黄色大卵石疏落点布。渠东的弯月形石室,南北宽79米,两端向西开口连接渠体,当中有两堵高1.9米的大石板作隔墙,把石室分成三间,两次间之中间各立一根八棱石柱,柱头尚见凸榫,可见其上原有构筑物连接,已毁。池底出土几百龟鳖残骸,叠压成层,渠中段设有两个拱桥状“渠陂”和三个石板“斜口”。
渠西端有座石板平桥,由两块巨石横卧于渠壁上构成,桥头北面尚存一段步石。渠尽头处设石质方形水闸,分内外两层,外层为石箅以滤杂物,内层置板闸控水,渠水排入木质暗槽。暗槽上面填土,有回廊建筑,仅存部分散水遗迹。 秦隶刻字瓦当
南越国宫署遗址出土的木简
在池壁的南坡和西坡呈冰裂纹铺砌的石板上均发现刻有文字。其中南坡近西头的一块石板上有一秦隶“蕃”字,长25厘米、宽19厘米。蕃即番禺的简称,象岗南越王墓出土的铜器有9件鼎、刻有“蕃禺”或“蕃”字可证。蕃禺是秦置南海郡的属县,为南海郡治,又是南越国的都城。此“蕃”字刻石应为南越国的蕃禺工官(或为当时主持营造工程的将作大匠)所刻的标记。
此外,遗址南坡的西头还发现“睆”(有多个)、“赀”、“阅”等字,西坡有“□□北诸郎”5字竖行,同属秦隶。这是岭南迄今发现年代最早的石刻文字。另外,在板瓦中发现有“公”、“官”字印戳,还有“万岁”瓦当,在一块印花砖中,有“左官帑縥”戳印陶文。
遗址的年代是西汉初年即南越国时期。这处2000多年前的石构建筑,在已知中国古代建筑遗址中别具风格,地面用石板作大面积呈冰裂纹铺砌的做法,在中国也属首见。
南越国木简
2004年11月23日-2005年1月24日,在遗址的一口井内清理出100多枚南越国木简。木简均为木质,其中完整的木简全长25厘米、宽1.7-2.4厘米、厚0.1-0.2厘米。绝大多数单行书写,只有一枚书两行半字(可能因其用途有别于它简)。简上文字均为墨书,字数不等。经初步考证,这批木简是南越国王宫的纪实文书,反映了南越国宫廷生活中的各种制度,如宫室管理、职官制度、法律条文等。
食水砖井
在御花苑遗址还发现83口各个时期的水井,年代由南越国至民国时期,有土井、砖井、瓦井、木井、篾圈井和陶圈井,反映了不同时期的建筑文化特色。特别有趣的是那八卦砖井,八行竖砖间砌横砖,成八卦之状,可见古人已懂得这种刚性力学结构之原理,其筑井技术水平确实很高。
“女市”陶盆残片
2010年11月左右,在配合南越王宫博物馆建设而进行的考古发掘中,在秦代地层出土一件戳印“女市”铭款的陶盆残片。这件陶片是秦统一岭南的重要历史物证,意义重大。“女市”铭款戳印在口沿内侧,字体清晰,为篆书体。铭款印面长2厘米,宽1.2厘米,该器外腹部饰旋纹,泥质灰陶,其造型、陶质和纹饰与南方硬纹陶有明显区别,应为外来器。根据秦汉器物上常见“某市”戳印之例,“某市”即为某地市府作坊的标记,前一字为地名。“女”是古代的通假字,通“汝”,为“汝阴”的省称。由此可知此器是由汝阴市府烧造的。此陶片将为研究秦统一岭南的历史提供新的物证。
出土木简
当考古人员在清理水池南壁的一块石板时,发现上面刻凿有一个斗大的“蕃”字,顿时所有人的目光都聚集在这块并不起眼的石板上。广州古称蕃禺,“蕃”是“蕃禺”的省称。岭南地区曾多次出土刻有“蕃”或“蕃禺”的秦汉时期器物。1953年,在广州市西郊西村石头岗1号秦墓出土一件漆奁,盖面有“蕃禺”两字烙印。1983年,在广州市象岗山发现的南越王墓里出土有6件铜鼎、1件铜壶和1件铜匜上分别刻有“蕃”或“蕃禺”文字。1976年在广西罗泊湾发现的汉代一号墓中也出土1件刻“蕃二斗二升”等文字的铜鼎。石板上的“蕃”字与《史记》、《汉书》记载南越国的都城“蕃禺”相互印证,非常明确地告诉我们,这里就是蕃禺城的所在,真是一字值千金!
2005年在石水池的西南约30米的地方发现一口南越国时期的渗水砖井,井内出土有100多枚木简,其中有一枚木简上墨书有“蕃池”两字,联系到石水池南壁石板上刻凿的“蕃”字,可知这个石构水池名叫“蕃池”。
除此之外,在水池的池壁石板面上还刻凿有“皖”、“阅”、“冶”、“□北诸郎”等石刻文字。在石池的南壁石板下,也埋有一条木暗槽。 南越王宫遗址是广州“三宝”之一。
另外两宝是秦代造船工场遗址和西汉南越王墓。这三宝中的许多文物都是中国之最或独一无二的,是世界级的文物,所以是够“宝贝”的了。
读过广州历史的人都知道,公元前111年,汉平南越时,一把火烧了南越国都城赵佗城,地上的建筑荡然无存,令人十分惋惜。至20世纪70年代发现广州三宝之前,除了应无路的越王井之外,有关南越国的遗址,是一无所有的。史学家研究南越国就只有依靠史料记载了。
1974年底,广州市文化局职工在挖防空洞中发现了秦代造船工场遗址;1983年在解放北路象岗山基建工地中发现了西汉南越王墓;1995年和1997年在基建工程中,分别发现了南越国时期的大型地下石构水池和南越国王宫御苑,这些发现,被认为是岭南地区考古方面的突破性发现。2000年在广州市儿童公园发现南越国宫殿遗址。这些重大发现十分重要,致使广州的南越国史和全国的秦汉史都要改写,甚至每块砖都可改写中国的建筑史和园林史,更显得这些文物的珍贵,可以说是价值连城。
南越国宫署遗址面积共15万平方米,东起仓边路,西至广大路,南起中山路,北至越华路,被专家们称为东方的“庞贝”古城。而宫署的核心区域为4.8万平方米,东起忠佑大街,西至北京路,南起中山路,北至广州大厦门前,这范围已被市政府列为文物保护区。为了保护宫署遗址,市政府已拨出专款5亿多元补偿外商的地皮价值和搬迁市儿童公园。目前,广州市正按申报要求,包括南越王宫遗址、西汉南越王墓和在西湖路发现的西汉南越国“水关”(水闸)三处遗址,以“南越国”项目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北京的颐和园和承德避暑山庄,是清代的皇家园林。2000多年前的南越国宫署御花苑,建筑时间比颐和园和避暑山庄要早1000多年,是中国年代最早的宫苑遗址,是中国的园林之最。
1984年在中山四路忠佑大街电信局电信枢纽大楼工地发现南越国御花苑的一个大型地下石构蓄水池,约4000平方米,当时又挖了400平方米,大部分仍被埋在民居楼房之下。水池距地面约8米,为冰裂纹密缝石板铺砌,池壁呈斜坡形,池底平整,用碎石和卵石平铺,向南埋有木质输水暗槽。石池中散落有八棱石柱、石栏杆、石门楣、大型铁石柱、铁门枢轴、“万岁”瓦当、绳纹板瓦、筒瓦和铺地印花大砖,还有一段木船桨。据分析,水池可荡舟,池边应有石构廊榭或凉亭建筑。值得一提的是这里的95X95厘米的铺地大方砖,堪称全国之最。这样大型、平整、古老的方砖,烧制时没有变形;确实令人叹为观止,说明当时的烧砖技术已经很高。还有石刻“蕃”字、“赀”字和“阅”字,是岭南地区发现年代最早的石刻文字。
1997年在原市文化局大院,外商计划兴建5l层信德文化广场。在地下3~5米处发现宫署御花苑的全石构曲流石渠,长150米,已发掘4000平方米,是一处人工园林水景。石渠迂回曲折,由西向东,渠底密铺黑色卵石。东头有弯月形石池,池底发现几百个龟鳖残骸,说明这是养龟鳖的水池,可能是赵佗喜食龟鳖,所以长寿百岁。西头有石板平桥和步石,外连曲廊。弯曲石渠当中有两个用以限水和阻水的渠陂,以形成碧波和粼粼水景。在石渠中有果核和树叶,可见御苑有种植水果和花卉。可以想像御花苑处处小桥流水,水果飘香,花草繁繁,龟鳖爬行,鱼翔浅底,十分闲情雅致,一派岭南山水园林风光。石渠连接大型蓄水池引水,并有木质暗槽出口排水入珠江,保持水流长年不断。御花苑曲渠设计科学,建筑精巧,充满情趣,是一处古代山水园林建筑精品,达到相当高的水平。
在御花苑遗址共有7个时代的重叠文化层,发现秦、南越国、东汉、晋、南朝、唐、宋时期的遗迹遗物。还发现83口各个时期的水井,年代由南越国至民国时期,有土井、砖井、瓦井、木井、篾圈井和陶圈井,反映了不同时期的建筑文化特色。特别有趣的是那八卦砖井,八行竖砖间砌横砖,成八卦之状,可见古人已懂得这种刚性力学结构之原理,其筑井技术水平确实很高。

3. 八百里加急!!!南越国的故事征集

前202年,经过多年征战,刘邦建立了西汉政权,并平定了中原包括项羽在内的其余军事势力。而此时的中原,已经兵乱多年,百姓生活劳顿困苦,所以刘邦没有用军事剿灭的方式来对付南越国。前196年,汉高祖刘邦派遣大夫陆贾出使南越,劝赵佗归汉。在陆贾劝说下,赵佗接受了汉高祖赐给的南越王印绶,臣服汉朝,使南越国成为汉朝的一个藩属国。此后,南越国和汉朝互派使者,互相通市,刘邦成功的通过和平的方式使得赵佗归顺,没有成为汉朝南边的敌对势力。
前195年,汉高祖刘邦去世,刘邦的妻子吕后掌控朝政,开始和赵佗交恶。她发布了和南越交界的地区禁止向南越国出售铁器和其它物品的禁令。赵佗考虑到吕后可能会通过长沙国[3]来吞并南越国,于是赵佗宣布脱离汉朝,自称“南越武帝”,并出兵攻打长沙国,在打败长沙国的边境数县后撤回。吕后随即派遣大将隆虑侯和周灶前去攻打赵佗,但由于中原的士兵不适应南越一带炎热和潮湿的气候,纷纷得病,连南岭都没有越过。一年后,吕后死去,汉朝的军队停止了进攻。这时的赵佗凭借着他的军队扬威于南越一带,并通过财物结纳的方式,使得闽越、西瓯和骆越[4]都纷纷归属南越,领地范围扩张至顶峰。赵佗也开始以皇帝的身份发号施令,与汉朝对立起来。
前179年,吕后死后,汉文帝刘恒即位,他派人重修了赵佗先人的墓地,设置守墓人每年按时祭祀,并给赵佗的堂兄弟们赏赐了官职和财物。接着汉文帝在丞相陈平的推荐下,任命汉高祖时曾多次出使南越的陆贾为太中大夫,令其再次出使南越说服赵佗归汉。陆贾到了南越后,向赵佗晓以利害关系,赵佗被再次说服,决定去除帝号归复汉朝,仍称“南越王”。一直到汉景帝时代,赵佗都向汉朝称臣,每年在春秋两季派人到长安朝见汉朝皇帝,像诸侯王一样接受汉朝皇帝的命令。但是在南越国内,赵佗仍然继续用着皇帝的名号。

4. 有一个故事,记得情节,忘了名字

http://ke..com/view/300919.htm
一条条看下去,总有资料的。下面的参考资料也看看。

回答者: 竖琴老人 - 解元 五级 2009-10-2 20:22

检举 前202年,经过多年征战,刘邦建立了西汉政权,并平定了中原包括项羽在内的其余军事势力。而此时的中原,已经兵乱多年,百姓生活劳顿困苦,所以刘邦没有用军事剿灭的方式来对付南越国。前196年,汉高祖刘邦派遣大夫陆贾出使南越,劝赵佗归汉。在陆贾劝说下,赵佗接受了汉高祖赐给的南越王印绶,臣服汉朝,使南越国成为汉朝的一个藩属国。此后,南越国和汉朝互派使者,互相通市,刘邦成功的通过和平的方式使得赵佗归顺,没有成为汉朝南边的敌对势力。
前195年,汉高祖刘邦去世,刘邦的妻子吕后掌控朝政,开始和赵佗交恶。她发布了和南越交界的地区禁止向南越国出售铁器和其它物品的禁令。赵佗考虑到吕后可能会通过长沙国[3]来吞并南越国,于是赵佗宣布脱离汉朝,自称“南越武帝”,并出兵攻打长沙国,在打败长沙国的边境数县后撤回。吕后随即派遣大将隆虑侯和周灶前去攻打赵佗,但由于中原的士兵不适应南越一带炎热和潮湿的气候,纷纷得病,连南岭都没有越过。一年后,吕后死去,汉朝的军队停止了进攻。这时的赵佗凭借着他的军队扬威于南越一带,并通过财物结纳的方式,使得闽越、西瓯和骆越[4]都纷纷归属南越,领地范围扩张至顶峰。赵佗也开始以皇帝的身份发号施令,与汉朝对立起来。
前179年,吕后死后,汉文帝刘恒即位,他派人重修了赵佗先人的墓地,设置守墓人每年按时祭祀,并给赵佗的堂兄弟们赏赐了官职和财物。接着汉文帝在丞相陈平的推荐下,任命汉高祖时曾多次出使南越的陆贾为太中大夫,令其再次出使南越说服赵佗归汉。陆贾到了南越后,向赵佗晓以利害关系,赵佗被再次说服,决定去除帝号归复汉朝,仍称“南越王”。一直到汉景帝时代,赵佗都向汉朝称臣,每年在春秋两季派人到长安朝见汉朝皇帝,像诸侯王一样接受汉朝皇帝的命令。但是在南越国内,赵佗仍然继续用着皇帝的名号。

回答者: 五星国水 - 实习生 一级 2009-10-2 22:20

检举 历史文化遗产作为一种特殊的资源,对其进行科学、合理、适当的开发利用是必须的,但如果企图依靠市场机制对遗产进行配置与利用,显然是走不通的。国内许多珍贵的文化遗产资源,由于经营管理者目光短浅,热衷于创造经济效益而对遗产资源进行竭泽而渔的开发改造,或者打着遗产保护、弘扬历史文化等旗号抢夺旅游资源、扩大地方知名度等等,如近一段时间各地大建古代名人庙宇祠堂,再如某地花费数千万打造刘邦塑像等等,不仅仅使历史文化遗产的公共价值,或者遗址遗迹的历史面貌遭到了严重破坏,而且为长远可持续发展带来严重的负面效应。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十七届大会于1972年在巴黎通过的《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公约》就规定,世界遗产本身必须具备两个基本因素,一个是真实性,即遗产必须是原始的、独具特色的、而非人为的东西;二是整体性,即遗产与其周边人文环境、地理环境应当是和谐共存的。而那些人为的破坏或无序开发无疑会使遗产失去了它的公共性、整体性应具有的真正价值。

以南越王墓、南越国宫署遗址及木构水闸遗迹为代表的南越国历史文化遗存,作为岭南地区最重大的考古发现,体现了广州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不仅仅使属于广州、属于中国,也属于全世界的。全面保护好这些遗迹与文物,使其与广州市、广东省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名城保护、生态环境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广州在这些遗迹的发掘过程中尽量使其保持原始面貌,实行原址建馆保护的方针,并将遗迹保护与城市规划有机结合起来,作出恢复遗迹周边自然环境面貌的规划,就体现出了保护遗产整体性与原始性的良好意识,也为城市中心遗址保护方式作出了有益的示范与探索。

当然,保护历史文化遗产仅仅靠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按照申遗要求对遗迹保护进行改造和调整还是不够的,申遗不应该成为保护广州历史文化遗产的目的,而应该是其中的一种方式,必须带动全社会形成一种保护遗产的意识与责任感,摒弃只看重经济价值,把遗产当作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聚宝盆的思想。

南越国作为西汉时期岭南地区一个封建地方政权,以广州(当时称番禺)为都凡93年,促使岭南地区实现了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跨越式的发展。近50年来岭南地区(主要是广州地区)发现的南越国时期的文化遗存,尤其是南越国宫署、南越王墓和南越国木构水闸遗址等三大遗迹,为研究南越国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及当时岭南地区与周边地区的交通和贸易发展史提供了重要的实物史料,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可以说,南越国遗迹是广州历史文化名城的精华所在。2002年起,广州市委、市政府启动了南越国遗迹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2006年12月15日,南越国遗迹正式入选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目前,南越国遗迹的考古发掘、研究、保护和展示利用及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等工作正在全面推进。学界对南越国遗迹及其在广州古城的地位,以及广州的历史文化内涵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入。我们也深深地认识到,对南越国遗迹和广州历史文化内涵的研究,以及对它们的保护、展示和利用,需要国内外多学科、多领域的专家学者的参与和共同努力。

为此,中国古都学会与广州市文化局于2007年6月11-14日在广州共同举办了“南越国遗迹与广州历史文化名城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古都学会2007年年会”,大会邀请了国内历史、文化、文物、考古、古建筑、园林、规划、旅游等多领域专家学者共计120余位(外省80余位,省内40余位)进行研讨,为南越国遗迹的保护展示、广州历史文化名城资源的开发利用出谋划策。在大会的开幕仪式上,广州市文化局党委书记徐咏虹就会议的意义及组织目的进行了介绍,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学部委员刘庆柱研究员,中国古都学会会长朱士光先生分别就南越国遗迹保护和国内古都保护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了大会发言。

几天来,众多专家学者云集广州,进行了热情洋溢,针对性强,主题突出的讨论工作。这次大会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获益丰厚,达到了预期的目的。既有集中的专题报告,又有分组的学术研讨;既组织参观南越国遗迹;又观赏南越国话剧;既和专家学者进行单独访谈沟通,又广泛征求并促进南越国遗迹保护和利用

5. 神秘消失的古国南越国都有哪些风俗习惯

南越国的南越、西瓯、骆越等土著民族有着独特的风俗习惯。他们和中原汉人的“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的观念不同,他们当中的大部人喜欢把头发剪得很短,喜欢在身上刺上各种颜色和花纹的文身。由于南越国南面临海,境内河网众多,所以很多的越人水性很好,他们擅于利用船来进行渔猎,喜欢食用各种鱼类和贝类,在一些出土的铜鼓上还描绘有他们竞赛龙舟的习俗。古越人的房子多为巢居和干栏,巢居是指营建在树上的房屋,干栏是指利用多根柱子做支撑,把房屋凌空建在柱子上,这两种凌空建造的房子都是为了避免蛇虫走兽的侵扰和适应当地高温多雨的环境。干栏建筑至今在各侗台民族的聚居地区依然可见。 南越国相对于中原地区来说,仍保留有一些不人道的习俗,比如人殉和猎首。在南越王墓中,即发现有15具的殉人,这些殉人都是南越文王赵眛的宠妃和身边近待,多数是被击砸后脑致死,其状惨烈,而在南越国的其它墓葬中亦发现有殉人。猎首的情形则描述在一些南越墓葬的出土文物上,表现了南越国的越族人在交战中,将对方俘获后,割下首级,系在自己的腰上。
编辑本段遗迹
综述
南越国的遗迹多分布在中国广东和广西两省区内,其中以南越国都城的所在地,即现今的广州市分布最多。目前在广州市范围内的共有四处南越国遗迹被中国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们分别为南越国宫署遗址、南越文王墓、南越国木构水闸遗址和莲花山古采石场。此外,至1995年为止,广州市共发现南越国的墓葬多达250多座,是南越国墓葬发掘最多的地区。在广州市之外的广东省地区,仍有很多的南越国遗迹,它们包括南雄的横浦关、阳山的阳山关、乐昌的赵佗城、仁化的秦城等南越国的关防遗址,以及零星分布在肇庆、乐昌、曲江、南海等地的南越国墓葬。广西的南越国遗迹主要以墓葬居多,它们主要分布在贵港、贺州、平乐、合浦、梧州、柳州、桂平等地。其中较重要的墓葬有贵港罗泊湾一、二号墓,贺州金钟一号墓,此外在平乐银山岭、合浦望牛岭、贵港风流岭等地的汉墓群中亦有南越国时期的墓发现。
南越国宫署遗址
南越国王宫的遗址,位于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内,总面积达15万平方米,包括御花园遗址和宫殿遗址等。御花园遗址是1995年被发现的,在遗址中发掘出方池、弯月池、曲渠、平桥、步石等宫殿园林的遗迹;宫殿遗址是2000年在广州市儿童公园被发现的,目前只清理完其中一座大型宫殿的“散水”部分。1996年11月20日,该遗址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6月11日,南越国宫署遗址向公众开放部分已整理修复完的大约3000多平方米的遗迹,并在10000多件发掘品中精选部分文物向公众展
南越文王墓
南越文王墓通常称为南越王墓,是南越国第二代君主赵眜的陵墓,位于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象岗山上,是一座凿山深埋多室结构和有斜坡墓道的石室墓。该墓是1983年被发现的,共出土随葬品1000多件,包括铜器500多件,玉器240多件,铁器246件,另有金器、银器、陶器一批,其中以丝缕玉衣和“文帝行玺”金印等最为珍贵,此外还在该墓发现有殉葬者15人。1988年2月8日,在原墓址建立起来的遗址博物馆——西汉南越王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1996年11月20日该墓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罗泊湾一、二号墓
罗泊湾一、二号墓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市罗泊湾附近,离贵港市区约5公里。罗泊湾一号墓是1976年被发现的,是一座大型的竖穴土坑木椁墓,墓道南侧有车马坑,椁室之下还有殉葬坑和器物坑等,共出土随葬品1000多件,殉葬者7人,该墓被认为是南越国时期桂林郡最高官吏的陵墓(也有一种观点认为是苍梧秦王)。罗泊湾二号墓是在1979年被发现的,是一座带墓道的大型木椁墓,该墓曾被严重盗扰,只出土随葬品123件,殉葬者1人,该墓被认为是南越国王侯一级官吏的配偶的陵墓(也有一种观点认为是苍梧秦王的夫人)。
编辑本段南越国历代君主列表
尊号、谥号或封号 姓名 在位时间 与前任关系
南越武王(南越武帝) 赵佗 约前204年—前137年 ​
南越文王(南越文帝) 赵眜(赵胡) 前137年—约前122年 赵佗的孙子
南越明王 赵婴齐 约前122年—约前113年 赵眜的儿子
南越哀王 赵兴 约前113年—前112年 赵婴齐的儿子
高昌侯、术阳侯 赵建德 前112年—前112年与前111年之交 赵兴的哥哥

编辑本段争议
南越国归属问题以及赵朝正统性的争议: 在中国,南越国被当作中国的一个地方割据政权看待,不承认越南人所提出的赵朝。而因为南越国的部分领土延伸到了今天越南的北部地方,部分越南人亦把南越国当作越南历史的一部分。陈朝时黎文休编成的《大越史记》、佚名作者的《越史略》,以及后黎朝史官吴士连等编成的《大越史记全书》,便把赵朝列为越南的早期王朝来表述。黎文休提出:“赵武帝(Triệu Vũ Đế)能开拓我越,而自帝其国,……为我越倡始帝王之基业”,吴士连亦说:“赵氏一失其守,国亡统绝”,反映了他们认为赵朝兴亡,与越南的“国统”是息息相关。 到了后黎朝末年的时候,吴时仕对赵朝的正统性提出了质疑,认为赵佗是来自中国的侵略者,而不是越南的贤明帝王。后来,《钦定越史通鉴纲目》不再将赵朝列入正统朝代中,但仍旧将赵朝当作越南历史的一部分。

6. 想知道:广州市 赵佗城在哪

广州自战国时期以来,在不同年代有不同的地名:楚庭、南武城、任嚣城、赵佗城、越城和番禺城等。自周朝“五羊传说”,又有五羊城和穗城的别名。
乾隆《南海县志》载,广州城自周赧王(公元前314年-前256年在位)初越人公师隅相度南海地,始筑城,号曰南武。南海人高固相楚时,有五仙乘羊衔谷穗于楚庭,遂称五羊城。
秦任嚣、赵佗相继增筑,周回十里,是为越城。汉筑番禺城于郡南五十里,迁为刺史治。及建安十五年,刺史步骘辟番山之北以广故城,复徙居焉。
公元前111年,汉朝平定南越国后,将南越地重新划分为9个郡,而这9郡属上一级政府交州州治,因赵佗城毁于战火,上一级政府定在广信(今广西梧州)。
公元210年三国时期,交州属东吴管辖,孙权派步骘任交州刺史,步骘修建毁坏了的赵佗城,又将交州治所从广信迁到番禺。公元226年,孙权将交州分为交州和广州两部分,广州管辖南海、苍梧、郁林、合浦4郡,“广州”是取广信和交州而来。

寻觅赵佗城遗迹,首选西汉南越王墓。它坐落在越秀山西面一路相隔的象岗上,是西汉第二代南越文王赵昧的陵墓。赵昧是赵佗的孙子,公元前137继位,在位16年,公元前122年去世后被安葬在这里,距今已有2100多年的历史了。
从西汉南越王墓过解放北路人行天桥,沿应元路前行大约200米,在三元宫对面你会看见一口古井,这就是传说中南越王赵佗筑城时所掘的“越王井”——又称“赵佗井”,是广州现存最古老的水井,并有“佗饮斯水,肌体润泽,年百余岁,视听不衰”的历史记述。
从越王井右转南行,过东风路至中山路左转前行,过北京路后大约100多米,在中山四路原广州儿童公园旧址处,1995至1997年,人们考古发现了昔日赵佗城的宫署和御花园——“南越国宫署遗址和王宫御苑”。
2000年4月,在北京路西湖路的光明广场,人们再次考古发现了“赵佗城”又一个重要的历史遗迹——南越国木构水闸遗址。它由众多的巨大方形或圆形的枕木所构建,自北向南,闸口宽5米,南北长约20.1米,南向珠江呈八字形敞开,是当时位于珠江北岸的赵佗城一个大型水闸遗址。它的出土不仅反映了当年古人防洪设施和水闸建设的总体水平,而且对了解赵佗城的城址布局、结构,以及南城墙的位置提供了重要线索。如今水闸遗址已被完好地保存在光明大厦的底层大厅,成为游客了解赵佗城的又一扇历史窗口——昔日“南越都城”的赵佗城,东起仓边路,西至教育路,北起越华路,南至西湖路,而北京路和中山四、五路就是当年古都的轴心,“广州历史文化名城的精华所在”。

小贴士:赵佗城遗址位于广州越秀区,乘地铁2号线越秀公园站下南行可到西汉南越王墓博物馆;1号线农讲所站下西行可到南越王宫署博物馆;从南越王宫署博物馆转北京路南行西湖路右转可到光明广场,南越国木构水闸遗址就在广场的底层。

7. 有谁了解历史上广东地区曾出现过的南越国

南越国 南越国又称为南越或南粤,在越南又称为赵朝或前赵朝。 南越国是前203年至前111年存在于岭南地区的汉朝境内的割据政权,国都位于番禺(今中国广州市内),疆域包括今天中国的广东、广西两省区的大部分地区,福建、湖南、贵州、云南的一小部分地区和越南的北部。南越国是秦朝灭亡后,由南海郡尉赵佗于前203年起兵兼并桂林郡和象郡后建立。前196年和前179年,南越国曾先后两次臣属于西汉,成为西汉的“外臣”。前112年,南越国末代君主赵建德与西汉发生战争,被汉武帝于前111年所灭。南越国共存在93年,历经五代君主。 南越国是岭南地区的第一个封建制国家,它的建立保证了秦末乱世岭南地区社会秩序的稳定。来源于秦朝中原地区的统治者,带来了中原先进的政治制度和生产技术,使岭南地区落来的政治、经济现状得到了有效的改善。南越国君主推行的“和辑百越”的政策,促进了汉族和南越国各个民族之间的相互融合,并使汉文化和汉字得以传入岭南地区,改变了岭南落后的文化状况。 【历史】 国家建立 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七国之后,开始着手平定岭南地区的百越之地。前219年,秦始皇任命屠睢为主将、赵佗为副将率领50万大军平定岭南,屠睢因为滥杀无辜,引起当地人的顽强反抗,被当地人杀死。秦始皇重新任命任嚣为主将,经过四年努力,终于在前214年完成平定岭南的大业。秦始皇接着在岭南设立了南海郡、桂林郡、象郡三郡,任嚣被委任为南海郡尉。南海郡下设博罗、龙川、番禺、揭阳四县,赵佗被委任为龙川县令。 前210年,秦始皇病逝,秦二世继位。前209年,由于秦二世的暴政激起了陈胜吴广等人的起义,接着就是刘邦和项羽之间的楚汉相争,中原陷入了一片混乱状态。前208年,南海郡尉任嚣病重,他临死前把时任龙川县令的赵佗召来,向他阐述了依靠南海郡傍山靠海、有险可据的有利地形来建立国家,以抵抗中原各起义军队的侵犯;并当即向赵佗颁布任命文书,让赵佗代行南海郡尉的职务。不久,任嚣病亡,赵佗向南岭各关口的军队传达了据险防守的指令,防止中原的起义军队进犯,并借机杀了秦朝安置在南海郡的官吏们,换上自己的亲信。前206年,秦朝灭亡。前203年,赵佗起兵兼并桂林郡和象郡,在岭南地区建立南越国,自称“南越武王”。 【赵佗统治时期】 前202年,经过多年征战,刘邦建立了西汉政权,并平定了中原包括项羽在内的其余军事势力。而此时的中原,已经兵乱多年,百姓生活劳顿困苦,所以刘邦没有用军事剿灭的方式来对付南越国。前196年,汉高祖刘邦派遣大夫陆贾出使南越,劝赵佗归汉。在陆贾劝说下,赵佗接受了汉高祖赐给的南越王印绶,臣服汉朝,使南越国成为汉朝的一个藩属国。此后,南越国和汉朝互派使者,互相通市,刘邦成功的通过和平的方式使得赵佗归顺,没有成为汉朝南边的敌对势力。 前195年,汉高祖刘邦去世,刘邦的妻子吕后掌控朝政,开始和赵佗交恶。她发布了和南越交界的地区禁止向南越国出售铁器和其它物品的禁令。赵佗考虑到吕后可能会通过长沙国[3]来吞并南越国,于是赵佗宣布脱离汉朝,自称“南越武帝”,并出兵攻打长沙国,在打败长沙国的边境数县后撤回。吕后随即派遣大将隆虑侯和周灶前去攻打赵佗,但由于中原的士兵不适应南越一带炎热和潮湿的气候,纷纷得病,连南岭都没有越过。一年后,吕后死去,汉朝的军队停止了进攻。这时的赵佗凭借着他的军队扬威于南越一带,并通过财物结纳的方式,使得闽越、西瓯和骆越[4]都纷纷归属南越,领地范围扩张至顶峰。赵佗也开始以皇帝的身份发号施令,与汉朝对立起来。 前179年,吕后死后,汉文帝刘恒即位,他派人重修了赵佗先人的墓地,设置守墓人每年按时祭祀,并给赵佗的堂兄弟们赏赐了官职和财物。接着汉文帝在丞相陈平的推荐下,任命汉高祖时曾多次出使南越的陆贾为太中大夫,令其再次出使南越说服赵佗归汉。陆贾到了南越后,向赵佗晓以利害关系,赵佗被再次说服,决定去除帝号归复汉朝,仍称“南越王”。一直到汉景帝时代,赵佗都向汉朝称臣,每年在春秋两季派人到长安朝见汉朝皇帝,像诸侯王一样接受汉朝皇帝的命令。但是在南越国内,赵佗仍然继续用着皇帝的名号。 【赵昧统治时期】 前137年,赵佗去世,由于他去世时己达百余岁高龄,其儿子都己经死去,他的王位交由孙子赵眜[5]继承。赵眜即位两年后,前135年,闽越王郢借机向南越国发动战争,攻打南越国的边境城镇。赵眜刚继承王位不久,国内民心还不稳,于是就向汉武帝上书,说明闽越侵犯南越的事实,请求汉武帝处理此事。汉武帝对赵眜的做法大加赞扬,称其忠于臣属之职,不兴兵互相攻击,并派遣王恢、韩安国两将军前去讨伐闽越。汉朝的军队还没有越过南岭,闽越王的弟弟余善就发动叛变,杀死了闽越王郢,投降了汉朝,于是汉朝的军队停止了讨伐的行动。 汉武帝随后将余善立为新的闽越王,并派遣中大夫严助前往南越国将处理闽越的事告谕赵眜。赵眜得知后,向严助表达了对汉武帝的深刻谢意,并告诉严助,南越国刚遭受过闽越的入侵,等处理完后事后,他就去汉朝的京城朝见汉武帝。随后,还派太子赵婴齐跟随严助回汉朝的朝廷当宿卫。严助离开后,南越国的大臣们用赵佗的遗训向赵眜进谏,劝赵眜不要去汉朝的京城,以免被汉武帝找借口扣留,回不来南越,就成亡国的形势了。于是,赵眜在以后统治南越的十二年中,一直以生病为借口没有入朝见汉武帝。 【赵婴齐统治时期】 前122年,赵眜病重,其在汉朝当宿卫的儿子赵婴齐向汉武帝请求回到南越国。同年,赵眜死去,赵婴齐继承王位。赵婴齐在没去长安之前,曾经在南越娶当地的南越女人为妻,并生了长子赵建德,赵婴齐去长安做宿卫后,又娶了邯郸樛家的女儿做妻子,生了儿子叫赵兴。赵婴齐继承南越王位后,向汉武帝请求立妻子樛氏为王后,赵兴为太子,汉武帝批准了他的请求,此举舍长立幼,为将来南越国之乱种下了祸根。赵婴齐是一个暴君,喜欢恣意杀人,汉武帝屡次派使者到南越国,婉转劝告赵婴齐去长安朝拜汉武帝。赵婴齐惧怕进京后,汉武帝会比照内地诸侯,执行汉朝法令,因此以有病为借口,一直未去长安,只派遣儿子赵次公去长安当宿卫。 【赵兴统治时期】 前115年,赵婴齐病死,太子赵兴继承王位,其母亲樛氏当上王太后。前113年,汉武帝派安国少季出使南越,前去告谕赵兴和樛太后,让他们比照内地诸侯进京朝拜天子;同时命辩士谏大夫终军、勇士魏臣等辅助安国少季出使,卫尉路博德则率兵驻守在桂阳,以接应使者。此时的赵兴尚年轻,樛太后是中原人,南越国的实权实际上掌握在丞相吕嘉手中。据《史记》记载,樛太后在没有嫁给赵婴齐时,曾与安国少季私通过,安国少季来南越后,他们再次私通,南越人因此多不信任樛太后。樛太后害怕发生动乱,也想依靠汉朝的威势,多次劝说赵兴和群臣归属汉朝。并通过使者上书给汉武帝,请求比照内地诸侯,三年去长安朝见汉武帝一次,并且撤除和汉朝交界的边境要塞。汉武帝答应了南越国的请求,赐给南越国丞相、内史、中尉、大傅等予官印,其余官职由南越国自置,这样意味着汉朝朝廷直接对南越国高级官员进行任免。汉武帝还废除了南越国以前的黥刑和劓刑等野蛮酷刑,比照内地诸侯用汉朝的法律。同时将派往南越的使者都留下来镇抚南越,力求南越的局势平稳。赵兴和樛太后接到汉武帝的谕旨后,马上准备行装,为进京朝见汉武帝而做准备。 【民族】 南越国境内的民族,大部份是属于古越族的土著居民,另有来自中原的数十万移民。境内的古越族又分成南越、西瓯、骆越等支系。南越族聚居于今广东北部、中部和广西的东部一带;西瓯聚居于今广西西江的中游以及桂江流域和越南北部的一些区域;骆越聚居于今广西左江、右江流域,越南红河三角洲及贵州的西南部。 【政治】 政治制度 南越国因为是在秦朝南海、桂林、象三郡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并且南越国的开国君主赵佗也曾为秦朝的南海郡尉,所以南越国的政治制度大部分是沿袭秦朝的;后来因为又臣属于汉朝,所以汉朝的政治制度对南越国的影响也很大。 南越国的行政制度沿袭了秦朝的郡县制,同时又以独立国家的姿态分封了一些王侯,形成了和西汉基本类似的郡县制和分封制并行的行政制度。在郡县制上,赵佗保留了大部分秦朝的郡县设置,同时为了加强有效的统治,又增设了一些郡县。在分封制上,据文献记载的有苍梧王、西于王、高昌侯等。 南越国的职官制度可分为中央官制和地方官制,是一个体系宠大的官制系统。在中央官制中,包括有集军政大权于一身的丞相、丞相的助手内史、监督百官的御史、指挥禁军的中尉、辅王的大傅等掌握着南越国内政外交的重臣,还包括有郎、中大夫、将、左将、校尉、食官、景巷令、私府、私官、乐府、泰官、居室、大厨、厨官、厨丞、掌御、少内等文武百官。在地方官制中有假守、郡监、使者、县令、啬夫等。 南越国还有和中原政权相似的其它一些政治制度,比如实行户籍的制度,实行纪年的制度,用汉字、用中原度量衡的制度,预立太子制度。这些来自于中原的制度对治理南越、改变南越原本局面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军事制度 南越国的军队来源于秦征岭南时的50万大军,南越国建国之后,一些古越族人也加入到这个军队中。南越国的军事官职有将军、左将军和校尉等,军队的总人数应该为50万以上,兵种包括有步兵、舟兵和骑兵等。在南越国墓葬出土的兵器中,主要分为青铜兵器和铁兵器,其中青铜兵器又占了绝大多数,这反应了当时南越国铁器的稀缺。当时,南越国的士卒主要配备的武器为青铜制的短剑、矛、镞和弓矢等;而将官则使用铁剑和铁矛。 民族政策 南越国的民族政策沿龚了秦朝南海郡尉任嚣、赵佗起就实行的“和辑百越”的民族政策,对汉族和越族之间的相互融合起了积极的作用。秦平南越和南越国建国的初期都是以中原汉人为主要依靠力量的,后来逐步吸收了许多越人加入到南越国的政权里来,比如丞相吕嘉、左将军黄同等都是越族人,然后让他们去治理越人,以增加越人对南越国政权的认同感。同时南越国政权还在境内的一些民族复杂的地区分封了当地越人为王侯,比如在交趾郡分封的西于王等,让其自治,也增加了越人的认同感。在生活习性方面,在赵佗的带动下,南越国政权的汉人开始遵从越人的风俗习惯,入境随俗,并且汉越之间的通婚也越来越普遍,连王室也盛行,比如第五代南越王赵建德的母亲就是越人。这些政策为南越国的政权的稳定、经济的发展、文化的交流都起了很有效的作用。 【外交】 与汉朝的外交 南越国自前196年第一次向汉朝称臣后,共经历了两段臣属和两段抗衡的时期,一直到前111年被汉武帝所灭。 南越国首次臣属于汉朝是从前196年汉高祖派陆贾出使南越国,赵佗接受汉高祖的印绶开始,一直到前183年为止。在这个臣属期里一方面双方的政治、经济来往不断,两国都有收益,通过贸易,中原获得了南越国的特产,南越国获得了中原的铁器、马牛等。另一方面,两国又在互相提防,在两国交界的关口互相都有重兵布防。 南越国首次和汉朝抗衡是从前183年吕后对南越国实行禁绝关市的经济封锁,赵佗和汉朝绝裂开始,一直到前179年为止。在这段时间里,赵佗脱离汉朝,公开称帝,并出兵攻打汉朝的诸侯长沙国,吕后亦派大将和军队前去和南越国交战。在这场战争中,因为南越国的军队成功阻止了汉朝军队的南下,使南越国的声望大增,连闽越、西瓯和骆越都纷纷归属南越国。 南越国第二次臣属于汉朝是从前179年汉文帝派陆贾第二次出使南越国,赵佗再次去帝号归复汉朝开始,一直到前112年为止。这段臣属期维持时间非常长,共经历了四代南越王,总共60多年。在这段时间里,除了开国君主赵佗外,其余君主都比较平庸,没什么建树,对汉朝的依附也越来越深。第二代南越王赵眜在闽越侵犯南越时,甚至把汉武帝搬了出来,让汉武帝出兵来对付闽越。此举使赵佗时期就已经役属南越国的闽越,和南越国脱离了役属关系,而直接受制于汉朝中央,使南越国实际上被孤立起来。 南越国第二次和汉朝抗衡是从前112年丞相吕嘉反叛,杀第四代南越王赵兴、樛太后和汉朝使者开始,一直到前111年南越国灭国为止。此时的汉朝经过十几年的休养生息,国力强大,曾在北方数次大败匈奴,迫使匈奴远走漠北。而此时的南越国内部分裂,樛太后和吕嘉之间的矛盾非常深,并最终导致了他们之间的互相残杀。所以这次南越国的反叛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就被汉武帝大败,最终灭掉了南越国。 与长沙国的外交 长沙国位于南越国的北边,刘邦在分封第一代长沙王吴芮时,把南越国实际统治的南海、桂林、象三郡也一并分封给吴芮,所以长沙国对南越国从一开始就怀有敌意,在长沙国和南越国交界的关口长期守有汉朝派驻的重兵。长沙国因为是汉朝的一个内诸侯,所以通常汉朝对南越国的政策和外交,也就是长沙国对南越国的政策和外交。 与闽越国的外交 闽越国位于南越国的东边,秦朝时被秦始皇所灭,设为闽中郡,国王无诸被废。汉朝立国时,无诸因辅佐刘邦有功,于前202年被复立为闽越王。南越国和闽越国的关系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前196年赵佗第一次臣服汉朝后开始,此时,南越国和闽越国同臣属于汉朝,是对等的关系。第二阶段是从前183年赵佗和汉朝交战,成功阻止汉军南下开始,此时,南越国的声望大增,闽越因而役属于南越国,开始了臣属的关系。第三阶段是从前135年闽越王郢袭击南越国,赵眜请求汉武帝出兵,平复闽越之乱开始,这时闽越国重新归属汉朝中央,和南越国恢复了对等的关系。 罗泊湾一号墓出土的铁锸,该农具用来插地起土战国时期岭南地区的虽然已有水稻耕作等农业生产,但进行农业生产的工具多为石器和简单的青铜器,与己广泛运用到铁器农具的中原地区相比,农业生产水平相对落后。秦始皇征服岭南之后,将50万大军屯戍岭南,又从中原迁移过去大量移民,这批移民的南下带去了中原的铁器农具和发达的农业生产技术,提升了岭南的农业生产水平。 南越国立国之后,原为秦军将领的开国君主赵佗仍注重农业的发展,推广使用中原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并在与长沙国交界的地方设立关市,通过长沙国从中原地区输入铁制农具和马、牛、羊等家畜用于农业生产。其间虽然在吕后把握汉朝朝政时期对南越国实行了经济封锁,但中原和南越国的关市贸易在吕后死后很快又得到了恢复,直至南越国的灭亡。 在南越国墓葬中出土的铁制农具主要有锄、镢、锸、镰、斧、锛、手铲、锉、锥、刮刀、锤、凿等。其中锄是最常用的农具,主要在农耕时用于清除杂草,疏松土质等;镢是深掘土地的有力农具,主要用于开荒造田、刨掘农作物的根株等。此外,当时收割农作物已经用到铁镰,砍伐森林已经用到铁斧,铁制农具的广泛使用促进了南越国的农业发展。但由于南越国铁矿资源缺乏,冶铁业不发达,这些铁制农具主要还是要依靠中原的输入,因此南越国的铁制农具的普及程度还是比较低,分布范围主要在南越国都城和郡县治所的周边区域,而在一些离郡县治所较远的地方,仍在使用石器和青铜器农具。 南越王墓出土的酒具之一,青白玉角杯在南越国墓葬中出土的粮食作物主要有水稻、黍、粟、菽、薏米、竽、大麻子等,出土的瓜果主要有柑桔、桃、李、荔枝、橄榄、乌榄、人面子、甜瓜、木瓜、黄瓜、葫芦、姜、花椒、梅、杨梅、酸枣等。其中水稻是古越人的主要粮食作物,也是南越国最常见的粮食作物,非常适合岭南地区高温多雨,水源众多的生长环境。而荔枝是岭南特有的水果,据西汉刘歆的《西京杂记》记载,赵佗曾将荔枝作为贡品进贡给刘邦。在南越国的墓葬中还出土了不少盛酒器皿,说明当时南越国已有了成熟的酿酒技术。 在南越国的墓葬中出土的家畜残骸主要有猪、牛、羊、鸡等,出土的野生动物残骸主要有禾花雀、竹鼠等。特别是禾花雀,至今在广东仍是一道名菜的主料。此外,南越国的墓葬还出土了大量的水产品,有鱼类、鳖类和各种贝壳类的淡水和海水产品。 手工业 据考古发掘证明,岭南地区最迟在春秋时期就已经开始使用青铜器,并掌握了原始的青铜铸造技术,但当时青铜器的应用并不广泛。秦始皇统一岭南和赵佗建立南越国之后,来自中原的青铜铸造技术使岭南地区的冶铸业有了很大的发展,青铜器的种类和数量都非常丰富,仅在南越王墓和罗泊湾一号墓两个南越国的墓葬中就分别出土了500多件和200多件的青铜器。在这些青铜器中,除了一部分兵器和日常用具是从中原输入之外,很大一部分是南越国自身铸造的,主要有铜勾鑃、越式铜鼎、铜提筒、铜熏炉、铜鼓、铜壶、铜烤炉、铜鍪、铜编钟、铜钫、竹节铜筒、铜羊角钟等。其中的一些铜器体型硕大,胎壁较薄,铸有各式繁杂的花纹。 岭南地区的铁器也是在秦始皇统一岭南之后才开始大量出现,南越国时期,使用铁器已经十分普通,单单在南越王墓中就出土铁器达246件之多。南越国墓葬出土的铁器主要有农具、手工业工具、武器和生活用具等,种类繁多。但是,由于南越国时期铁矿资源缺乏,南越国本身的冶铁规模十分有限,铁器主要还是依靠从中原的进口,冶铁的原材料也主要是从中原输入,或者利用废旧铁来进行铁器的加工煅造。 在南越国的墓葬中,出土最多的器具是陶器,仅在南越王墓就出土陶器多达991件。南越国墓葬出土的陶器主要有储容器、炊具等日常生活用具,和专门为殉葬用的明器,以及一些建筑用的砖瓦等。这些陶器大部分为南越国本土制造,多是一些有着南越风格的几何印纹陶。 南越国的玉器制造业也相当发达,在南越王墓中共出土了244件玉器。这些玉器主要分为四大类,包括礼仪用玉、丧葬用玉、装饰用玉、器用用玉等,器型丰富,用途多样。其中的精品主要有丝缕玉衣、青白玉角杯、承盘高足杯、玉璧、龙虎并体玉带钩、龙凤纹重环玉佩等。这些精美的玉器大部分为南越国的工匠制造,而玉料除了由南越国自产一部分的之外,很大一部分则来自于进口。 除了以上几种手工业之外,南越国的金银器冶铸业、纺织业、漆木制造业也有了很大的发展。在南越王墓中出土的金银器代表作有“文帝行玺”龙钮金印、“泰子”龟钮金印、虎头金钩衔玉龙、金带钩等。出土的漆器代表作有漆木大屏风等。 商业 秦朝之前,岭南地区的商品经济基本处于物物交换的原始状态,并没有进入货币经济的阶段。秦朝平定岭南之后,大量南迁的汉人带来了中原发达的贸易方式,岭南地区才开始逐渐进入货币经济时代。南越国建国之后,历代的君主都注重与邻国、特别是与汉朝的商业贸易。前196年,南越国和汉朝建交后,赵佗即在南越国和长沙国交界的地方设立关市,从中原输入铁器、青铜器和牲畜,引进中原的先进技术,并向中原输出南越国出产的白璧、珠玑、玳瑁、犀牛角、珊瑚、荔枝等土特产。南越国的货币也是从中原输入的,并没有自己铸造的货币,这些货币主要以秦朝和汉朝的“半两钱”为主。南越国与闽越、夜郎等其它周边国家的商贸往来也十分密切,吕后与南越国交恶时期,赵佗即以财物赂遗的方式,以获得闽越、夜郎、西瓯和骆越等国的归属或支持。 除了陆路贸易之外,南越国的海上贸易也有很大的发展,据位于今广州市中山四路的秦汉造船工场遗址的考古发掘证明,当时的都城番禺已具备了生产大批内河和沿海航行的船只的能力。当时的南越国人已经开辟了通过南中国海与东南亚和南亚诸国进行商业贸易的路线,这条路线后来被称为“海上丝绸之路”。在南越王墓的遗址中,也发掘了一部分产自于东南亚和南亚诸国的舶来品,包括银盒、象牙、金花泡饰、乳香等。 【文化】 语言文字南越国除了从中原迁移过来的数十万汉人使用古汉语外,本地的南越、西瓯、骆越等土著居民大部分使用古越语,目前分布在东南亚和中国南部的壮侗语系就被认为是古越语的直系后裔,而现在分布在中国广东、广西两地的粤语则被认为保留了很多古越语的成分。南越国由于其创立者赵佗和大部分官员均来源于中原,因此汉字成为南越国的官方文字,在南越王墓和广西罗泊湾一号墓出土的文物中,发现一些铭刻有文字的印章、铜器、银器和陶器等,大部分文字为秦汉隶书。而本地的南越、西瓯、骆越等土著居民一般相信只停留在刻符记事的阶段,未有演化出自己的文字。 音乐舞蹈 南越国的民族都是一些能歌善舞的民族,在南越国的墓葬中,出土了不少的乐器,其中打击乐器有钟、磬、勾鑃、铙、铜鼓等,弓弦乐器有琴、瑟等,吹奏乐器有笛等。在这些乐器中,铜鼓是最有特色的土著乐器之一,它除了作为乐器使用之外,还是古越人地方首领们权力和财富的象征,在各侗台民族地区均有发现。在南越国墓葬的出土文物中还发现了不少描绘南越舞蹈的图绘,据考古学家分析,这些舞蹈主要分为越式舞和汉式舞,越式舞种类繁多,有翔鹭舞、羽舞、武舞、芦竹舞等,汉式舞只有一种,即长袖舞。 风俗 遗迹 南越国的遗迹多分布在中国广东和广西两省区内,其中以南越国都城的所在地,即现今的广州市分布最多。目前在广州市范围内的共有四处南越国遗迹被中国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们分别为南越国宫署遗址、南越文王墓、南越国木构水闸遗址和莲花山古采石场。此外,至1995年为止,广州市共发现南越国的墓葬多达250多座,是南越国墓葬发掘最多的地区。在广州市之外的广东省地区,仍有很多的南越国遗迹,它们包括南雄的横浦关、阳山的阳山关、乐昌的赵佗城、仁化的秦城等南越国的关防遗址,以及零星分布在肇庆、乐昌、曲江、南海等地的南越国墓葬。广西的南越国遗迹主要以墓葬居多,它们主要分布在贵港、贺州、平乐、合浦、梧州、柳州等地。其中较重要的墓葬有贵港罗泊湾一、二号墓,贺州金钟一号墓,此外在平乐银山岭、合浦望牛岭、贵港风流岭等地的汉墓群中亦有南越国时期的墓发现。 南越国宫署遗址 罗泊湾一号汉墓出土的铜提筒南越国宫署遗址是南越国王宫的遗址,位于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内,总面积达15万平方米,包括御花园遗址和宫殿遗址等。御花园遗址是1995年被发现的,在遗址中发掘出方池、弯月池、曲渠、平桥、步石等宫殿园林的遗迹;宫殿遗址是2000年在广州市儿童公园被发现的,目前只清理完其中一座大型宫殿的“散水”部分。1996年11月20日,该遗址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6月11日,南越国宫署遗址向公众开放部分已整理修复完的大约3000多平方米的遗迹,并在10000多件发掘品中精选部分文物向公众展 南越文王墓 南越文王墓通常称为南越王墓,是南越国第二代君主赵眜的陵墓,位于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象岗山上,是一座凿山深埋多室结构和有斜坡墓道的石室墓。该墓是1983年被发现的,共出土随葬品1000多件,包括铜器500多件,玉器240多件,铁器246件,另有金器、银器、陶器一批,其中以丝缕玉衣和“文帝行玺”金印等最为珍贵,此外还在该墓发现有殉葬者15人。1988年2月8日,在原墓址建立起来的遗址博物馆——西汉南越王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1996年11月20日该墓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罗泊湾一、二号墓 罗泊湾一、二号墓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市罗泊湾附近,离贵港市区约5公里。罗泊湾一号墓是1976年被发现的,是一座大型的竖穴土坑木椁墓,墓道南侧有车马坑,椁室之下还有殉葬坑和器物坑等,共出土随葬品1000多件,殉葬者7人,该墓被认为是南越国时期桂林郡最高官吏的陵墓。罗泊湾二号墓是在1979年被发现的,是一座带墓道的大型木椁墓,该墓曾被严重盗扰,只出土随葬品123件,殉葬者1人,该墓被认为是南越国王侯一级官吏的配偶的陵墓。 http://ke..com/view/300919.htm

8. 岭南世界文化遗产有哪些 急需。。

南越王墓、南越国宫署遗址及木构水闸遗迹为代表的南越国历史文化遗存,作为岭南地区最重大的考古发现,体现了广州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
开平碉楼及村落:文化遗产2007年6月28日列入,广东省

9. 广州有什么特色的,标志性的建筑啊,过几天要去广州出差,正好看看,最好有地图

晕死 真怀疑楼上的有多少个是广州人,高楼大厦是广州特色吗?

广州的标志是五羊雕塑(城徽)

中轴线上的建筑是中山纪念堂、越秀山镇海楼(又名五层楼),纪念堂对面是广州市政府及人民公园广场

广州特色建筑是西关大屋,在荔湾区。上下九步行街建筑立面显现广州风情

岭南建筑精粹是陈家祠

北京路一带有南越国宫署水闸遗址,还有千年古道

新建筑代表是广州新体育馆、广州东站广场、中信大厦、奥林匹克体育场

要吃广州特色的小吃就在上下九附近,这里是集中了西关美食。别去什么天河了

热点内容
一部国外电影,一个老男人骑个摩托车 发布:2024-08-19 09:13:10 浏览: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么电影 发布:2024-08-19 09:03:17 浏览:374
变形金刚撒谁家的 发布:2024-08-19 08:43:06 浏览:478
美国男电影双胞胎 发布:2024-08-19 08:42:20 浏览:764
黑人橄榄球少年收养电影 发布:2024-08-19 08:25:26 浏览:918
夏目哉大片 发布:2024-08-19 08:09:22 浏览: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电视剧是,的英语 发布:2024-08-19 08:07:54 浏览:654
电影检索 发布:2024-08-19 07:48:52 浏览:198
谁有视频 发布:2024-08-19 07:41:55 浏览:141
成龙香港鬼片电影大全 发布:2024-08-19 07:39:46 浏览: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