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游记
我们村子里,有一个美丽的公园。公园里有一个凉亭,一个喷水池,还有许多健身器材。
春天,整个公园生机勃勃,绿油油的草地上,开着几朵美丽的鲜花,那五颜六色的鲜花,时常引来几只花蝴蝶,那时候树木各自抽住了嫩芽,几个小孩子在石子路上跑来跑去,玩得特别高兴。夏天,公园里绿树成阴,大人们经常拿着一把扇子和一把椅子,到树阴下乘凉,到了晚上,知了就像一位歌唱家,而树下的人们,就是一个个观众,仔细倾听着,这时候小鸟也被吵醒了,叽叽喳喳的叫着。等到天气很热的时候,小鸟不知躲到什么地方了,草木都垂头丧气,像是奄奄待毙,只有那知了,一直在枝头发出破碎的高教,难道是在替烈日呐喊助威?
秋天,草地脱下了绿色的衣裳,换上了黄色的地毯。与此同时,落叶好似一只只蝴蝶,在凉爽的秋风中翩翩起舞,迟迟不肯着地。冬天,树木没有树叶的掩护,光秃秃地站立在那里,虽然天气很冷,不过它还是昂首挺胸,守护着我们那美丽的公园。不一会儿,就下起了鹅毛大雪。冬雪覆盖了大地,所有健身材都披上了银色的时装。公园里遍地皆白,千树万树开满了梨花。
这就是我们那美丽的公园,它是多么迷人。
㈡ 春天游记(记叙写景)作文
五一节,我们全家来到了植物园领略春的气息。
现在正值仲春,大门两旁花坛回植有麦冬答、芭蕉、棕树,四季常青。跨进大门,映入眼帘的是绿树成荫,芳草遍地,清风拂来,花香扑鼻,沁人心脾。路边的梧桐树大都比碗口还要粗,最下一层老叶子黄里泛红,每天都有脱落。春风一吹,四散飞扬,犹如天女散花。中间的叶子由深绿过渡到浅绿,表面油光光的,在阳光下闪烁。最上一层是新发的嫩叶直直地竖起,杆杆儿嫩黄色,嫩叶儿绿里带黄,黄中透红,像一双双高举的小娃娃的胖手。与梧桐树间隔栽种的是落叶乔木——水杉,挺拔高耸,最高的在三层楼上能摸着树梢,每一棵树下圆上尖,枝叶茂盛,简直就是一座座宝塔。花坛里栽培者数量可观的枇杷、香樟、广玉兰、法国冬青、杨柳、万花树、石榴等观赏数种,在明媚的春光里争芳斗艳,生机勃勃。穿过一片小道,我们来到了一个园子。园子里栽着七八排树,还精心布局,外沿是一圈法国冬青,往里以此广玉兰、香樟、万花树、黄杨等诸多观赏林木。香樟树散发着沁人心脾的香味;玉兰正含苞待放,鹅黄淡雅,青春四射。。。。。。
仲春的植物园让人留连忘返。
我是自己写的,希望对你有用,也希望你可以采纳啦
㈢ 求一篇游记
游苏杭
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前两天,我和表哥一起去苏州、上海和杭州游玩,才真正体会到苏杭的美丽.但是,给我印象最深的要数苏州了.
我们坐着大客车先到了苏州的寒山寺,在张继的“枫桥夜泊”处留了影,接着又去苏州的周庄.那里是个水乡,到处河网密织,纵横交错,没有繁华的大街,没有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更没有恼人的汽车鸣叫声……
我们坐着小船在水中荡漾,两岸的绿树白墙青瓦从眼前闪过.小船没行多远,划船的女船工开始给我们唱起江南小调.啊,那歌声是多么美妙动听呀!鱼儿在水中自由的嬉戏,好像也在仔细聆听船工美妙的歌声.天气尽管非常炎热,可是一到了水边就感觉清凉多了.我们乘着小船从石桥下钻过,江南的小桥分外别致,有简洁粗犷的平板桥,有造型精致的石拱桥,在水面形成形态各异的美丽的倒影.小河两边绿树成荫,几颗柳树婀娜多姿,像是披着长发的江南少女站在水边梳妆打扮.河面碧波荡漾,像是一块晶莹的翡翠,映衬着两岸的绿树、人家.我正在沉迷于这美景,忽然,旁边的一位阿姨说道:“也不知道这房子多少钱,我真想住在这里,享受享受这人间仙境.”
时间到了,总觉得还没尽兴,我们却不得不离开这江南小镇.一路上,还在回味那小镇的小桥、流水、人家.
㈣ 以最美的风景为话题写一篇800字的游记,记叙文。一定要是自然界的风景,记叙文啊!800字!
我心中最美的风景
入秋了.
秋的脚步来的不声不响.
这儿的四季并不分明.那些即将在秋的怀抱中死去的老叶们,固执的偎依在干枯的母枝上.可枫叶却是很守时的,褪下绿衣,将自己染成红色.
枫林,红了一片.
在红枫下漫步是惬意的.踩着枯叶,发出“沙——沙”的声响;阳光从叶与叶之间的空隙投下,照在身上,竟有些微痒的错觉;秋风推开树枝上摇摇欲坠的红叶,轻柔的翻起叶毯上夏的馈礼.叶儿们和着秋风在脚边翩然起舞,飘然旋转.
这片普通的树林,因这一抹红,竟凭空增了些浪漫的气氛.行得越深,人的气息便也越重.喧嚷声从耳边弥漫开……
“一人,一半.”稚嫩的童声将我的目光吸引了去.
原来是两个不过七八岁的男孩子.一个手里抓着个小小的冰淇凌,举到另一个孩子面前,一字一句的重复了一遍:“一人,一半!”
身旁的大人们哑然失笑,“这.也要……?”小男孩急了,委屈地撅着小嘴,“老师说,和最好的朋友就要一人一半,不可以小气的……”
他的话音还未落,只见另一个男孩飞快的在冰淇凌上咬了一口,咧开嘴,甜甜地笑开了.一股温暖的气息从他们身上散发开来,似乎把我带回了渺远的童年……
“看啊,夕阳多美……”一个轻柔的女声将我从回忆拉回了现实.
循着声音的来源回头看,只见路旁的木椅上坐一对年轻的情侣,甜蜜地依偎着.
“你知道吗?一千个人在我面前走,我能听出你的脚步声哦.”少年浅笑着说.
“为什么?”靠在他肩上的少女朱唇轻启.
“因为999个人走在路上,而你,踏在我的心上.”
一阵风吹过,将晚霞的红吹到了少女的脸上.十指相扣,一个暗示着承诺的动作.
不觉中,我的脸颊也开始微微发烫.
环顾四周,不知何时出现了那一老一少.老妇人坐在轮椅上,目光呆滞.手扶轮椅柄的女孩也不过十四五岁.老人微倾着头,看得出来在仔细捕捉女孩的每一句话.
“外婆啊,还记得您教给孙女的第一首诗吗?孙女可喜欢啦.”女孩闭上眼,动情的吟唱着.“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恍惚中,似是看到老人的嘴角上扬了一下.
夕阳渐渐下沉.远处,晚霞越发的灿烂了.而近处,红枫似火;红枫,胜火.
最美的风景
㈤ 秋天的香山游记250字
那是一个秋天的早晨,我和爸爸妈妈怀着兴奋的心情,来到香山公园游玩。
我们沿着幽静的小路,来到了“见心斋”。这是群山怀抱中的一座花园。进入红漆大门,抬头环视四周,眼前的青山耸入云端。“快去看金鱼!”许多游客兴奋地喊着。我跑过去一看,原来园中有一池碧水,池水清澈见底。一阵风吹来,平静的池水泛起一圈圈水纹,一圈推着一圈扩大。忽然,一条条金鱼摇着尾巴愉快地游了过来。它们穿着彩色的衣衫,闪耀着夺目的光彩。我们挥手向鱼儿告别,又踏上了山间小路。
沿着崎岖的小路,我们来到了琉璃塔。琉璃塔的造型很奇特:塔是由台基、塔身、塔顶构成的。全塔分为五层,每层四个角,金色的琉璃瓦在阳光的照射下闪闪发光。啊!多么美丽的一座塔呀!多么神奇的一座塔呀!
穿过一片枫树林,我们又来到了眼镜湖。眼镜湖是由 两个湖、中间一座桥连接成的。两个湖好似两片镜片,中间的桥恰如鼻梁架,真的可以说是巧夺天工了!
一阵秋风吹过,吹走了一身热气,心里感到格外清爽,望着画一样的香山,我从心底里赞叹:秋天的香山真是迷人啊!
㈥ 秋色里的校园游记作文
天繁盛,夏天葱笼,秋天斑斓,冬天纯净;春的蓬勃,夏的喧闹,秋的高远,冬的宁静;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描绘四季的美文名句,就象变化着的四季,各有美感,魅力无穷。前人之述备矣。我心以为,绚丽四季,秋景最美。
万物静观皆自得。所谓诗情画意,无非是春夏秋冬,自然美景。只有懂得欣赏的人,才能感悟到它的美妙之处。秋景是最富有诗情画意的。葱茏的树木,缤飞的花朵,茂密的草丛。繁茂的植物,绚丽的美景,乃大自然赐予我们的美好世界。实在是令人陶醉其中,让人流连忘返。林间的小鸟,花丛的蝶蜂,草上的蜻蜓,代表着生命的欢歌。林中听蝉鸣,池畔赏荷色,湖上泛轻舟,是最美好的享受。迎面吹来一阵凉爽的秋风,那感觉是多么的惬意,多么的神奇。秋夜繁星点点,明月高照,灿烂星空,微风佛过,带给人多少思绪,多少幻想,不由得叫人触景生情,让人感慨万千。吸引着众多丹青妙手绘出多少美丽的画卷,更多文人骚客写出多少动人的诗篇。真可谓美景如诗如画,令人如痴如醉。
秋景是美丽迷人的,是五彩斑斓的。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带给人丰收的喜悦。万物成熟,累累硕果,喜上眉梢,乐在心头。橘红滚圆的柿子,挂在树上;金黄硕大的梨果,结满枝头。雪白的棉花像云海,黄色的玉米堆满院,鲜红的辣椒挂窗前,青脆的红枣缀满树。阳煦的阳光,凉爽的清风,满山层林尽染,大地一派秋景。如此美丽的秋天能不美丽吗?秋景的美妙之处,不仅可以用眼欣赏,用耳聆听;还可以用嘴咀嚼,用心感受。要不然人们都说“春花秋实”呢?
秋景的美是一种凄凉的美。秋天是秋风萧瑟,千树落叶,万花凋谢的季节。“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秋”字加上“心”,就成了“愁”。所以秋天总是让人怀旧,总是充满愁怅。唐代大文豪刘禹锡有诗曰:“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古典名著《红楼梦》里也有“己觉秋窗愁不尽,那堪秋雨助凄凉”。果实经历了风雨,彰显出本色,完成了使命,带给人喜悦,却奉献了自己。树叶黄了,枫叶红了,煞是好看,但秋风微吹,落叶成堆,化作肥料,滋润树根;花儿也在最后的瞬间绽放着灿烂,释放着美丽。等待它的也是一同枯萎,一起凋谢。对于花儿来说,只要能绽放,那怕是短暂的一瞬,也便不负此生了。其实,人的一生不也如此吗?
世界本不是完美的。不管是春之花,夏之果,秋之实,冬之草。它们的成长都不是一帆风顺的,总有这样或那样的缺憾。但他们都努力过,奋斗过,坚持过,灿烂过。虽有凄凉,但却美丽。我一直很喜欢泰戈尔
㈦ 渭河源游记600字
出西安,过宝鸡,经天水北上,沿着渭河峡谷寻访源头。途经首阳、路园镇时,北岸还是干旱荒凉的山原,有遗落的土堡与村庄,唯有川道里的田垄郁郁葱葱。临近渭源时,地势平缓起来,山川皆是一派绿色。不远处,抬眼可以望见蓝天下高高耸立的山脉,便是渭河的源头鸟鼠山了。
山下的一处小村落,田地肥沃,种植有玉米、油菜、土豆、菜蔬和中药材,长势良好。诧异于秋天时节麦场上正在积麦秸,像是来路上看见的石窟麦积山的模样。打问一位开着农用车装麦子的村妇,原来是在夏天收割时将麦子搁置在了地头,因忙于秋种,接着经管秋庄稼,到这时候才腾出工夫将麦子颗粒归仓。麦场上没有了牲畜拉碌碡碾场的人欢马叫,用上了电动脱粒机,但翻场晒麦秸、扬场清颗子、积麦秸垛子,仍然可见农耕时代旧景中的亲切场面。这情景,在关中平原一带已经成了往日的记忆。
爬上鸟鼠山的一线天,有鸟雀在空中旋飞,石壁上的洞穴没有鼠类的动静。便想,这鸟儿可曾是大禹导渭时的鸟类繁衍的若干代后裔,一直用翅膀把阳光与水声驮到了现在。远古的大洪水,迫使鸟鼠同穴,生存了下来。《山海经》有鸟鼠同穴之山。晋代郭璞注为:鸟常在外,鼠常在内,共穴而居,故山以是得名。二物共穴,鼠深而鸟浅,各自生育,不相侵害。看来,孔氏《尚书》及郦道元曰“鸟鼠共为雌雄”,皆误也。
清泉流淌的一线天,传说乃大禹使斧头砍开的,山石峭崖似有斧痕。若用科学方法分析,则是远古造山运动时岩石碰撞所致。大禹半人半神,另当别论。渭源县志说:南谷山在县西十五里红土庄,渭水发源于此,凡三泉出,向东流。幽暗的一线天外,是开阔的草甸与山峦,品字形的三泉还在数里外的高处。这里,正在修筑供游人跋涉的石板小径,小溪旁有民工住的简易帐篷,有两匹瘦小的骡马在用心地啃麦草。途中遇到脚夫牵着或吆喝着体形矮小的骡马,驮着沉重的石板,颠簸着艰难前行。攀援的小径不时穿过小溪的列石,一路泥泞不堪,空人跋涉尚且疲惫,牲畜非人,负重且有鞭子伺候,难免生出一点怜悯之情。
终于爬到最高处的山垭了,却不见了溪流踪影,只听得哗啦啦的水声在四周回响。茂密的灌木掩盖了溪流,小径边点缀着黄的白的红的紫的野花,平素寂寞开无主,却不失美丽可爱。在方圆几十步内外,有吐云、遗鞭、禹仰三口泉眼,呈品字形,乃渭河源也。石块围拢的泉眼,并无泉水突涌,显然是一处景点而已。遗鞭泉的传说倒也神奇,说是唐朝李世民遗鞭于此,之后却在长安的渭河边捡到了那条鞭子。高处的禹仰泉是一袭瀑布,从天边的树丛中悬挂下来,洁白,清亮,在崖下的浅潭中喧响。如若翻过高崖,也就是另一处地域了。游人驻足于此,也少不了抬头仰望瀑布,直仰酸了脖子。心想,远古的大禹也这样仰望过。
一条河的源头找到了,了却了平生一桩心愿。而时间的源头在哪里?比用斧头导渭的大禹更早的历史起点何在?想起来该是多么遥远复遥远。一个人的生命,从肇始到终结,也仿佛一条小溪吗?人一天天长大,变老,却回不到出生时的样子。回头望望,乡愁与往事便袭上了心头。一代一代人,就这样延续承传,继往开来。
有几声咩咩的叫声传来,像是羊的叫声,回转身,对面远处的草甸子上果然有一群羊。湛蓝的天空,白云浮动,草甸子上的羊群像是云朵,却渺小了许多。早先的羌人在这一代放牧,羌与羊近似,如今的牧羊人和羊只,也一定遗传着先祖的血脉。如同这里的鸟,这里的鼠,这里的草木。也如同渭水,从眼前翻山越岭流入天水,流过宝鸡,流经西安至潼关汇入黄河,尽管沿途接纳了多条支流,源头的根本的最初一滴水,仍在其波涛巨澜之中闪烁。
另有一说,渭河源头有三,鸟鼠山龙王沟垴的禹河为北源,豁豁山与骆驼项的清源河为中源,锹峪河为南源。也罢。
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从脚下的土地发芽,这条蜿蜒曲折的绿藤,结出了若干朝代和乡城以及人与事的果实,在四季更替中循环往复,永无止境。水长流,人常在,多少春梦不过刚刚萌生,而每一天都会是新鲜如初的。日子,源远流长。
㈧ 秋天的韵味 游记 800字
鹞子的线牵起一片落叶,在空中飘飘洒洒迎来了秋。
秋,似一个顽皮的孩子,一会儿染红了苹果,一会儿吹开了菊花,它在田野间追逐,在天空中戏耍,连那秋的落叶也不由自主的在秋风中翩翩起舞。
秋风来了,它擦过田野,拂过树梢,在人群中穿梭,在树林间盘旋。它卷起夏日的炎热,绽放出秋天的清凉,为大地展就了一层金纱。孩子们在秋风中玩耍,秋风拂往了孩子们额头上的汗珠,带来一丝秋的清爽。
秋雨来了,瑟瑟的,冰冰的,静静的,浓浓的,带着一丝秋的味道展卷而来。秋雨时而大时而小,像一首欢快的乐曲,所有的物事都沉醉在蒙蒙的秋雨中。那秋虫的叫叫,像为秋雨伴奏,渐渐地消失在茫茫的秋色中。
秋天的黄昏,冷意点点,秋风卷着落叶在马路上飞舞。夕阳则好似一个羞红了脸的姑娘,含情脉脉的看着大地。道路上,层层秋叶展就了一条长长的厚地毯,高高地垒在道路两旁。
秋已经走遍了全世界,走进了我们的生活,秋天的音韵不断在我们耳边回响。秋风吹开了我们的心田,掠起层层思念;秋叶已成为我们人生道路上闪耀的金纱;秋雨洗刷了过往那苦涩的回忆;让秋日黄昏那抹娇艳的夕阳照耀我们明天灿烂辉煌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