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第三十二回感悟
㈠ 西游记第32回讲的是
《西游记》第32回题目:平顶山功曹传信 莲花洞木母逢灾内容简介:孙悟空除了妖怪以后,就继续保唐僧西天取经。他走在前面,忽然发现没有路了,于是他问了一个樵夫,那樵夫说这里有两个妖怪,在平顶山上,有一个水帘洞,他们就住在那里。
于是,孙悟空让猪八戒巡山,还要看师父。可是猪八戒巡山的时候偷懒,在那里睡觉,于是孙悟空就变成各种东西,猪八戒最后还编了一个谎言,说如果孙悟空问他是什么山,他就说石头山,问他什么洞,他就说石头洞,问他有没有妖怪,他就说一群妖怪呢。可是还是被孙悟空知道了,于是他就继续去巡山,遇见不管什么东西都认为是孙悟空变得,最后他发现了金角大王和银角大王,于是就跟他搏斗,可是斗不过他,于是就被妖怪们拉近了洞里。

(1)西游记第三十二回感悟扩展阅读:
相关人物:
1、猪八戒
猪八戒,法号悟能(观音取),浑名八戒(唐僧取),是唐僧的二徒弟,会天罡数的三十六般变化,所持武器为太上老君所造、玉皇大帝亲赐的上宝沁金钯(俗称九齿钉耙)。
因调戏霓裳仙子并且惹来纠察灵官后,又拱倒斗牛宫被贬下凡尘,却又错投猪胎,后受观音点化,成为唐僧的弟子,与孙悟空一同保护唐僧去西天取经,最后被封为净坛使者。
2、银角大王
金角大王和银角大王是上界守莲花洞的两个妖怪。金角大王原来是太上老君看金炉的金灵童子,银角大王是看银炉的童子。
金、银角二大王使用的兵器都是一把七星宝剑,并且有红葫芦、玉净瓶、芭蕉扇、幌金绳等几件宝物,与孙悟空比武斗法,难分输赢。
后来孙悟空开动脑筋,用计谋战胜金、银二怪,收缴了五件宝物,连人带物还给太上老君。
㈡ 西游记第三十二回好奇好句
第三十二回 平顶山功曹传信 莲花洞木母逢灾 1【环境描写】轻风吹柳绿如丝,佳景最堪题。时催鸟语,暖烘花发,遍地芳菲。海棠庭院来双燕,正是赏春时。红尘紫陌,绮罗弦管,斗草传卮。 2【环境描写】巍巍峻岭,削削尖峰。湾环深涧下,孤峻陡崖边。湾环深涧下,蕊只听得唿喇喇戏水蟒翻身;孤峻陡崖边,但见那蕊蕊出林虎剪尾。往上看,峦头突兀透青霄;回眼观,壑下深沉邻碧落。上高来,似梯似凳;下低行,如堑如坑。真个是古怪巅峰岭,果然是连尖削壁崖。巅峰岭上,采药人寻思怕走;削壁崖前,打柴夫寸步难行。胡羊野马乱撺梭,狡兔山牛如布阵。山高蔽日遮星斗,时逢妖兽与苍狼。草径迷漫难进马,怎得雷音见佛王?
㈢ 西游记第三十三回感悟
西游记》第三十三回的题目是:外道迷真性,元神助本心。
在这一回里,我觉得对仗的句子有:祥云飘渺,瑞气盘旋;好人头上祥云照顶,恶人头上黑气冲天;三尸神咋,七窍喷红;树大招风风撼树,人为名高名丧人;乾坤墨染就,宇宙靛装成。
外道迷真性,元神助本心的主要内容是:银角抓住了八戒,便把他抛在水里。金角对银角说:“你再去巡山,看能不能抓住唐僧。”银角便点了五十个小妖去巡山。银角变作个跌折腿的道士。三藏看见了,就让悟空去背,银角把须弥山、峨眉山、泰山都压在他背上,悟空就被压倒了。银角便把唐僧、沙和尚抓回去吊了起来,派精细鬼和伶俐虫用宝贝去拿孙悟空。悟空把山神、土地都喊了出来,把三座山移走。他自己又变做个老道人,用“装天”的葫芦换了个紫金红葫芦和羊脂玉净瓶。
读了这一回,我的感受是:离去西天取到真经的路还有很长,一路上的磨难还有很多,只要孙悟空运用聪明才智,再厉害的妖魔鬼怪也会被打败。我们学习也是这样,只要自己付出努力,没有什么事情做不成。
㈣ 文言文版西游记第三十二回赏析
第三十二回平顶山功曹传信莲花洞木母逢灾
平顶山功曹传信,平顶山,比喻平等性,平等性是学佛修道的最重要的方法,佛家讲六七下手,五八见果。这六七就是指六七识下手,从不分别不执着下手,自然而然就可以成就功德了。德,乃道之德也,道是清净的,德必然是平等的。如果将第七识的末那识转化掉,就可以成就平等性智。功曹,指功德的当下作用;传信,内涵非常丰富。凡夫和圣人有什么区别,传信功能有着天壤之别。从六根之中的眼根来简单观察:凡夫是肉眼凡胎之肉眼,不能透视,不能遥视,不能看到过去和未来,只能看有,不能看空,空气里的气体分子和原子也看不见,即使是借助仪器也不见真实,不得以称作暗物质和黑洞。圣人就不同了,除了上面的能力之外,还能微视,比如释迦牟尼佛当时就能看到水里有虫,一碗水里有三千虫(或者称八万四千虫,都是一个意思,指形形色色的虫,现代科学称为种种细菌),把细菌称作太末虫,即最小的虫。不仅如此,还能观察光波的频率,现在科学仪器测量未必是准确的。因为,科学仪器是在自动的基础上来观察他动的,这当然不如在一个完全静止和一个运动的情况看得清晰完整。不仅如此,佛还说太末虫唯独不能缘于火焰之上,这就可能是最早的火焰消毒法了。用今天的话讲,细菌是无处不在的,就是不能存在于火焰之中。今天人们很想把细菌除干净,其实空气到处都有,除干净是不可能的。最好的方法,就是和细菌成为友好关系,当然不是简单的事,所谓“众妙和合”,众生和妙有本来是和合一如的。体内细菌还少吗?可是人们把这些称作自我,而把身外的细菌视作仇敌。从这些地方去理解中华医学,才能真正体会到中华传统的高明之处。以小聪明去诽谤大智慧,除了证明自己的无知,还能证明什么?如同自己明明是一个凡夫,却要立己为正见之源,到处去打假是很危险的,因为自己本身就是最可怕的虚假。不如放弃自我和自我建立的一切妄想、分别和执着,才会体会人生的清凉和快乐。关注别人的假,并不能建立自己的真,恰恰是增长了自己的虚假。指出别人的假,如果是为了全人类共同的身心解脱,而不是为自己的私利,才会有真实意义了。
莲花洞木母逢灾,莲花,佛家以此比喻清净的自性功德。莲花本来是清净平等的象征,如果理解成是非善恶的分别境,就是钻入了莲花洞了。真实一旦被分别执着了,“真实”就成了束缚自我的地狱了。木母,是指八戒,心用。这种分别执着就是用心的灾难,不可以自己立一个名相,作茧自缚。逢灾,讲给今天有学识和学术地位的人听,他们可能不愿意接受。他们要为“真理”而献身的,要为“理想的主义”而奋斗的。他们很少人意识到起心动念早已是背道十万千八里了,理想也只能是妄想,决定是现实不了的,而且,妄想分别执着正是轮回的根本原因。人们为什么要这样做?往往并非是真有理想,而是作为获得名利的手段和途径,那就更加可悲了。本质上是属于欺世盗名的勾当了,然而,从因果原理见世间变化法则,可谓天理公平到了极处。处高者,执着理事的错误而沦落;达底者,反省过去的迷失而提升。如道家的太极图,二极转化是自然平衡的法则。人在道中,道在人中,天下万法者,道之示义也。一切法本无高底之分。
话说唐僧复得了孙行者,师徒们一心同体,共诣西方。自宝象国救了公主,承君臣送出城西,说不尽沿路饥餐渴饮。夜住晓行。却又值三春景候,那时节:
轻风吹柳绿如丝,佳景最堪题。时催鸟语,暖烘花发,遍地芳菲。海棠庭院来双燕,正是赏春时。红尘紫陌,绮罗弦管,斗草传卮。
师徒们一心同体,共诣西方。这句话重要,是强调了师徒总是不可分的。修行也是一样,如果想要在当下心中分离出妄念和思想都是妄想。妄想是分别和执着产生的,不分别不执着,妄想自然就谈化掉了。修行本来就是一修一切修的,于一切法不离不即,就是中道。却又值三春景候,三春,比喻生心的时候,妄想,分别和执着三个春也,于回目紧扣。修行过程,最关键的内涵是《金刚经》中的无住生心。修行人一般不能同时掌握,即便是有了果证的贤位尊者,常常还是处在要么是无住,要么是生心。凡夫总是生心,而且时时刻刻生妄想心、分别心和执着心。
轻风吹柳绿如丝,缘生缘灭如轻风吹拂,非常容易落入生灭法的幻相之中。柳,阴阳平衡交替转换之道;绿如丝,指生灭变化过程太细微。对凡夫而言,习气吹动,细业萌动,实在难以察觉。佳景最堪题,修行都会有境界,境界一旦美妙,最容易住相了。时催鸟语,时者,机也;鸟者,见也;语者,交道也。机缘来了,不由不生境界相,见相还是见性,以此称功夫也。暖烘花发,境界诱人,生心是必然的。花,生心也。遍地芳菲,境界怡人,赏心悦目。海棠庭院来双燕,正是赏春时。海棠,比喻自性花开,富贵齐至。双燕,筑巢建窝,比喻住相之心。赏春,很多人修行,不出境界尚能精进努力,一出境界则以为达到彼岸,自称圣贤。其实,善境恶境都是幻境,皆不能执着。极乐世界的极善之境,实是无住生心之境。若是执着定中之境,则难以往生极乐世界了。红尘紫陌,绮罗弦管,斗草传卮。红尘,世间有为法;紫陌,出世间无为法;绮罗弦管,华丽的色彩与音声;斗草,一种比韧性的斗草游戏;草,在《西游记》比喻生心,因此在这里寓意甚深,指心对境时修不分别不执着的韧性禅心;传卮,传酒杯,比喻在境界里修无住生心之道,乃人生的最好享受也。
㈤ 概括西游记第三十二回的主要内容
●第三十二回
行至一山,悟空听说有妖,撺掇师父让八戒去巡山。八戒要躲懒睡觉,编谎骗人,但被变成虫的悟空一一听知,当面戳穿其谎言。八戒只得再去探路。两妖之一的银角大王率众妖洞巡逻,捉住八戒。
㈥ 西游记第三十二回感悟
抄故事梗概:孙悟空除了妖怪以后,就继续保唐僧西天取经。他走在前面,忽然发现没有路了,于是他问了一个樵夫,那樵夫说这里有两个妖怪,在平顶山上,有一个水帘洞,他们就住在那里,于是,孙悟空让猪八戒巡山,还要看师父。可是猪八戒巡山的时候偷懒,在那里睡觉,于是孙悟空就变成各种东西,猪八戒最后还编了一个谎言,说如果孙悟空问他是什么山,他就说石头山,问他什么洞,他就说石头洞,问他有没有妖怪,他就说一群妖怪呢。可是还是被孙悟空知道了,于是他就继续去巡山,遇见不管什么东西都认为是孙悟空变得,最后他发现了金角大王和银角大王,于是就跟他搏斗,可是斗不过他,于是就被妖怪们拉近了洞里。
感受:猪八戒真懒,孙悟空让他去巡山,不是害他的,他倒好,还装的挺像,还在那里睡觉,他这次是一个反面人物,我们一定不要学习他。猪八戒这次没有战胜妖怪,他可真笨,逃走的时候还摔了一跤,被小妖拉走了,真是自作自受,他当初应该装模作样的,尽量把自己打扮的不像他自己,不要让妖怪们发现他是猪八戒,他说他是走路的,妖怪们就会更加怀疑他,怀疑了以后就会对他下手更狠。
㈦ 概括西游记第三十二回的主要内容
第32回:平顶山功曹传信,莲花洞木母逢灾
师徒四人行至平顶山,山中忽有声音传来,告知此处有妖怪作祟,专吃东来西去之人。悟空上前打探,原来樵夫是日值功曹变化,特来提醒唐僧师徒,但悟空对其所说之事未放于心上。
八戒编排悟空不是,悟空戏耍八戒,大叹前行艰险,需其巡山探路。悟空料定八戒巡山必定偷懒睡觉,编谎回来应付,就变作啄木鸟查勤。八戒果然上当,被几人轮番斥责,气愤之下也只得乖乖地去巡山。
八戒这次巡山,遇见不管什么东西都认为是孙悟空变得,结果遇到了真的妖怪,八戒被被众小妖五花大绑运回洞府。
(7)西游记第三十二回感悟扩展阅读:
后续剧情:
八戒被众小妖抬入妖洞中,金角、银角两妖认出其是唐僧之徒,声称要烹之下酒。八戒欲假悟空之威吓退两妖,不想反被两妖恐吓,将唐僧等人的行迹所在如数吐露。
唐僧等人行至山中一处,遇一受脚伤的老道士求助。玄奘见其衣貌狼狈,便让悟空送其回道观治伤。悟空火眼金睛,早已辨出老道为银角所化,却依然从师命背其回观。
途中悟空不断颠簸折腾老道迫其现形,老道施重身法引众山将悟空压于其下,唐僧和沙僧随后被妖风卷回洞府。
金角大王说孙悟空神通广大,怕那山压不住他派了精细鬼、伶俐虫两个小妖拿了紫金葫芦和玉净瓶去捉被压在山下的孙悟空。
那时孙悟空已被山神放了出来,并告诉他妖精拿着宝贝来捉拿孙悟空了,孙悟空想办法变成了老道士,拿着一个自己变的葫芦骗小妖精,说自己的葫芦能装天,就演示了一遍,小妖精真的相信了,就同意和悟空交换了。
孙悟空用计把银角装进葫芦里。悟空来到莲花洞,和金角大王厮杀。金银大王芭蕉扇扇来大火,悟空用分身法,来到莲花洞,打死众小妖,得到羊脂玉净瓶。金角赶来,悟空脱身而走。
悟空悄悄的回到莲花洞,看到金角睡着,偷偷拿走芭蕉扇,金角大怒,金角不敌悟空,逃奔压龙洞。悟空救下师父和师弟。第二天,金角和舅爷狐阿七带着群妖杀来。
悟空用净瓶装了金角,八戒杀了狐阿七。师徒们正要上路,太上老君赶来,原来金角、银角都是他的徒弟,是观音请来试探唐僧师徒的。
㈧ 西游记第三十二回概括
西游记第32回题目 第三十二回 平顶山功曹传信 莲花洞木母逢灾 内容简介 孙悟空除了妖怪以后,就继续保唐僧西天取经。他走在前面,忽然发现没有路了,于是他问了一个樵夫,那樵夫说这里有两个妖怪,在平顶山上,有一个水帘洞,他们就住在那里,于是,孙悟空让猪八戒巡山,还要看师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