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游记遗址 » 大理古遗址

大理古遗址

发布时间: 2021-01-05 00:03:16

『壹』 大理寺遗址还在吗是景区吗

唐大理寺遗址:地址在西安市西举院巷附近西门内西大街北侧。算景点。

『贰』 大理苍山十九峰海拔各是多少米

1、云弄峰

云弄峰是苍山最北端的第一座山峰,最高海拔3600米,北连洱源县卧牛山,南至大理喜洲周城霞移溪。

云弄峰名字来源,据记载该峰常年阴晴云气不断,终年云缠雾绕、如仙似幻;若然和云相伴相依,定然看不到她的全部,永远都是若隐若现、若即若离。所以名之。在云弄峰,有在洱源凤羽坝南的清源洞,出水,深不可测,为今天洱海的源头。

2、沧浪峰

海拔3564米。沧浪峰在大理喜洲镇,沧浪峰最早名叫莲花山,也称“莲峰”。沧浪峰在云弄峰以南,五台峰以北。沧浪峰比较知名的景点和遗址有花甸坝、沧浪遗址、文阁村西晋墓、三灵庙、段思平故里、镇宁寺、灵会寺、大厘城(喜洲)等。其中三灵庙、段思平故里和喜洲,都是知名的景区景点。

3、五台峰

在大理喜洲镇,五台峰北以万花溪为界,南以阳溪为界,是十九峰由北向南第三峰,海拔高为3581米。《南诏野史》专门记载五台峰,说“五台峰,点苍山北来第三峰也。汉使李平宁见有王气,掘断之,雷震死此。”

五台峰有大理地区古墓葬最集中的弘圭山、汉晋古墓遗址、五台遗址、圣元寺、观音阁、神都,以及苍洱地区最重要的节日“绕三灵”等。

4、莲花峰

莲花峰莲花峰位于五台峰之南、白云峰之北,北达阳溪,南抵茫涌溪,最高海拔3958米。莲花峰古代又称“见佛峰”,传说此地曾是天竺迦维卫国太子悉达多的修行之地。

在莲花峰,有悉达场,又叫放光石,据传四周皆有佛光,成为药师道场。有罗刹阁,是大理最经典传说观音降服罗刹故事的遗址;有遗爱寺,保和寺、照光寺、靠得石本主等遗址和名胜。

5、白云峰

白云峰在现大理湾桥境内,海拔3990米,南接鹤云峰、北连莲花峰、西到漾濞马鹿塘,传说常有白云,因而叫白云峰。白云峰下,有曾滴乳岩、白云遗址等名胜。

6、鹤云峰

海拔3920米。鹤云峰是点苍山从被向南第六座山峰,以前有鹤云寺,传说有仙人骑仙鹤来此下棋,因而得名。鹤云寺今已不存。

7、三阳峰

三阳峰海拔4034米,因“日出、日中、日落,晴光常照,因名三阳。”三阳峰产大理石,是所有大理石中最好的。三阳峰,有三阳城遗址、有世界知名的大理石等。

8、兰峰

兰峰海拔3955米,位于大理银桥镇,山上有黄龙潭、双龙潭、黑龙潭等湖泊,名曰高河。山下,有当年大理国皇家寺院无为寺,今日也是武禅合一的寺院,有千年唐杉,为今日大理著名的寺院。

9、雪人峰

海拔3944米。雪人峰山峰像人,常年积雪,望之如雪人,因名雪人峰。雪人峰在银桥镇和大理镇中间,有白王洞、汝南王妃墓、漾濞岩桥等遗址名胜。

10、应乐峰

应乐峰苍山从北到南第十峰,海拔4011米。古书记载,应乐峰常有天乐鸣其上,人闻之;隐仙溪常有仙隐于此。应乐峰东到绿桃村,西到漾濞三岔河,北接雪人峰,南接观音峰。应乐峰有南诏、大理国皇家寺院崇圣寺、三塔、白雀寺、李元阳墓葬、段功墓等景点。

11、观音峰

观音峰又名小岑峰,峰顶与中和峰合二为一,海拔4092米。南接中和峰,被连应乐峰,东到三文笔村,西到漾濞三岔河。小岑峰有小岑遗址、葛根会、东岳庙、柏洁祠、花子会(丐帮大会)、等人文历史景观

12、中和峰

中和峰海拔4092米,在南诏、大理国国都以西,今大理西门后,三月街西是也。中和峰有阳苴咪城遗址,五华楼遗址,中和寺、苍山神祠、元世祖平云南碑等遗址。而三月街,更是成为大理白族人民一年一度的盛大节日。

13、龙泉峰

龙泉峰位于大理镇,海拔4088米,是苍山诸峰中文化底蕴最深厚的山峰之一。有弘圣寺塔(一塔)、日本四僧塔、天龙八部影视城、双鹤桥、龙眼洞、凤眼洞、龙泉遗址等名胜古迹。

14、玉局峰

玉局峰海拔4097米,为苍山由北向南的十四峰,十九峰中第二高峰。玉局峰有望夫云、洗马塘、玉局寺、七龙女池、苍山大索道、大理学院等名胜人文景观。

15、马龙峰

海拔4122米。马龙峰苍山北往南第十五峰,位于大理镇,有马龙遗址、圣麓公园、漾濞石门关、漾濞苍山岩画、福国寺等名胜遗址。

16、圣应峰

圣应峰海拔3666米,是苍山十九峰从北向南第十六峰。此峰寺庙众多,为古代荡山寺所在,今有观音塘、猪神庙、感通寺、大云堂万佛寺、波罗寺等,还有神通寺、清碧三潭、清碧溪遗址等名胜古迹。

17、佛顶峰

佛顶峰佛顶峰海拔3615米,在今太和城遗址背后。佛顶峰有太和城遗址、白王庙、佛顶遗址等名胜古迹。

18、马耳峰

马耳峰海拔3285米,以前称五指山,又因形似马耳,叫马耳峰。马耳峰有美人石、草帽街、德化碑、龙王庙、马耳遗址等名胜古迹。

19、斜阳峰

斜阳峰海拔3074米,南到西洱河,北到马耳峰,是苍山十九峰从南到北第一峰,也是从北到南最后一峰。此峰有佛图寺塔、蛇骨塔、宝林寺、天威径、天生桥、孔明洞、江风寺、龙尾关、黑龙桥、将军洞、弥陀寺等著名景点和遗址。

『叁』 大理南诏国遗址的宫殿到底在哪里我找了个半天也找不到!

呵呵,你要是找到了,也算考古发现了,宫殿遗址早就毁了,上哪里找啊??

『肆』 :) 我去云之南旅游,能介绍一下云南历史和历史遗迹及地址吗,还有就是当地风土人情和地方特色.谢谢拉!

你去我劝你去大理看风花雪月,丽江看古镇风情,中甸看高原和高原草甸,还有最后到昆明看云南樱花,云南扶桑和曼佗罗花.
风土人情主要到大理,丽江和中甸看,说也说不完,你看了就知道了.地方特色丽江特别多,以东巴文化器物为主,包你买不完.
附:
云南简史

云南是人类的起源地之一,开远、禄丰腊玛古猿和生活在距今170万年前的元谋猿人,证明从猿到人的进化曾经在这里展开。元谋、滇池、洱海地区大量的从旧石器到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证明云南进入了原始社会,并和内地有着密切的联系。剑川海门口遗址说明早在公元前1100多年前,云南的部分地区已开始使用青铜器,生产力有了一定的发展,逐步跨进了阶级社会的门槛。公元前286年左右,楚国将军庄跷奉命率军溯沅江而上进入云南,征服了以“滇”为首的劳浸、“靡莫之属”,统一了滇池地区,当了滇王。他们带来了新的技术、文化,促进了云南的发展,滇池地区进入到奴隶社会。

秦代修“五尺道”,在云南派官“置吏”,标志着中央王朝对云南正式统治的开始。西汉武帝时设益州郡,东汉在今保山设永昌郡,对云南的统治进一步深入,我国在云南西部地区的疆域已大体奠定。秦汉时期的云南,青铜器广泛应用,经济有较大发展,江川李家山、晋宁石寨山出土的两千多件青铜器、滇东北朱提(今昭通、鲁甸一带)、堂狼(今东川、会泽、巧家一带)地区的铜、银冶炼和制造,在全国享有盛誉,滇西地区的丝、麻、棉织品也较为发达,商业交换有较大发展,滇中、滇东北和滇西地区已经进入了奴隶社会。尤其是中国南方陆上丝绸之路的开通,促进了云南与东南亚、南亚的对外联系。

魏晋南北朝时期,今云南、贵州和四川西南部被称为“南中”。三国时南中部分奴隶主贵族据地自雄,诸葛亮为了“北伐中原”,亲率大军,5月渡泸(今金沙江),平定南中,并调整郡县建置,团结少数民族上层,发展云南经济。西晋时云南改设中央直接统治的宁州,为当时全国十九州之一。这时云南广泛使用铁器,实行移民屯田,滇中、滇东北等地出现了新的封建生产关系的因素。南北朝时期云南在爨氏的统治下,与刘宋等封建小王朝维持着密切联系,社会相对稳定,经济文化相对发展,此后不仅“户口殷实”,“收获亦与中夏同”,而且留下了被誉为“神品”的《爨龙颜碑》和《爨宝子碑》。正是这一时期,各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不断加强,形成了“西爨白蛮”、“汉裳蛮”、“松外蛮”、“洱河蛮”等白、彝诸族先民。

隋代消除割据势力,云南重新置于中央政府的直接统治之下,唐初继之,基本上恢复了汉晋时期的郡县规模。公元707年,唐朝击败南侵洱海的吐蕃扩张势力,立铁柱以纪功,公元738年扶植南诏统一了洱海地区,册封波罗阁为“云南王”,云南和祖国团结统一的总趋势进一步向前发展。南诏时期的疆域东接贵州,西抵伊洛瓦底江,南达西双版纳,北接大渡河;东南界今越南,西南界今缅甸;西北与吐蕃为邻,东北与戎州(今宜宾)相望的广阔疆域。南诏内修制度,筑拓东城(今昆明),建崇圣寺三塔,发展经济,文化上积极学习先进的汉族文化,云南范围内各地区、各民族间的经济文化联系空前加强。公元897年郑买嗣杀南诏王建“大长和” 。927年杨干贞建“大义宁”。公元937年,段思平联络三十七部灭大义宁国,建立“大理国”政权。大理国政权基本上承袭了南诏以来的疆界,行政区划设有八府、四郡、三十七部,实行封建农奴制专政。大理国政权在云南的统治基本与中原的宋朝相始终。大理王向宋朝称臣纳贡,其首领先后被宋朝封为“云南八国郡王”、 “大理王”等,并成为南宋王朝抵御蒙古贵族西部战线的助手。大理国政权始终保持着对宋王朝的臣属关系。所谓“宋挥玉斧”弃云南于不顾的说法,并不符合历史事实。

公元1253年,忽必烈率大军乘革囊渡金沙入云南,灭大理国,1260年,设“大理国总管”。1274年,忽必烈选派富有才干的回回人赛典赤,来云南建立云南行省,任赛典赤为“云南行中书省平章政事”(相当于今省长),治中庆(今昆明)。云南行省下置路、府、州、县,由行中书省直接委任官吏管理。云南行省的建立,使云南完全纳入了元朝的统一治理范围,开拓了云南历史的新局面。从此,“云南”一名便正式作为行省一级的机构出现在历史上。赛典赤在云南建“民屯”,修水利,兴儒学,改善民族关系,云南政治稳定,经济发展,农牧业逐步由粗放经营向精耕细作转变,以银、铜为主的矿冶业成长为重要的支柱产业,云南银课、铜课居全国首位,占全国课税额的一半以上,昆明成了《马可.波罗行记》中所描叙的“工商甚众”的大城,民间主要以贝为币,商品交换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但是此后元朝又封也先贴木儿为云南王,1290年封皇孙甘麻剌为梁王,云南王镇大理,梁王管辖全省,云南实际上存着行省与诸王府两套政权,大理段氏又乘机割据滇西,行省已形同虚设。加之各地农奴主、奴隶主乘机叛乱,给人民的生产生活带来巨大损失。1363年红巾农民起义军在云南各族人民的支持下,一度由四川进入云南,打击了元朝封建主在云南的统治。

明朝建立后,朱元璋于1381年派傅友德、蓝玉、沐英率大军西进平定云南,1382年建立了云南布政使司(相当于省政府)和都指挥司(相当于省军区),云南内地设府、州、县,实行以流官为主的统治,在边远地区则建立宣慰司、宣抚司、安抚司、长官司、“御夷”府州等,全由土司管辖。明朝大量内地汉族人口入滇,经济迅速发展,白银产量达全国的一半以上,永乐二十一年(1423年)所铸的24000斤重的大洪钟则是体现了这时铜矿业发展的水平。随着商品交换的发展,云南使用的货币也开始废贝行钱,全国通行的白银、铜钱开始取代贝币在云南流通。明末农民起义军在孙可望的率领下进入云南,立永历帝,开展抗清斗争。1658年12月,清军三路入滇,南明最后一个王朝覆灭。

清朝对云南的统治确立后,大量移民入滇,推行“改土归流”,客观上巩固了国家的统一,推进了边疆的开发。清代云南的矿冶业又有较大的发展,开始出现资本主义萌芽。东川、易门、路南、永北(今永胜)的铜,鲁甸、白羊(今宾川牛井)、永盛(今云龙)、茂隆(今沧源)的银,个旧的锡,罗平、建水等地的铅都负盛名。1743年至1802年间,滇铜的平均年产量均超过10000斤以上,最高年产达到14000多斤,位居全国之冠。

鸦片战争后,云南与全国一道进入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受到了以英法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的侵略,云南各族人民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反帝反封建斗争。1856年后杜文秀、李文学领导的回、白、彝、哈尼各族人民大起义,有力地支援了全国的反帝反封建斗争,沉重打击了清朝政府的封建统治,粉碎了帝国主义分裂、侵略云南的迷梦。滇西各族群众截杀英国“探险队”的马嘉理,保卫片马、班洪,滇南1883年至1885年的中法战争中严惩法国侵略者,取得宣光、临洮大捷,项崇周、杨自元领导的反法斗争等等,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爱国主义诗篇。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恶劣环境中,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缓慢发展,初具规模的资产阶级政党组织同盟会诞生后,资产阶级领导的反帝反封建斗争逐步展开。1907年,云南同盟会会员和革命群众举行了河口起义,武昌起义后17天,同盟会员张文光等在腾冲发动武装起义响应,并成立滇西军都督府。10月30日,即农历的 “重九”日发动了昆明起义,组建云南军政府,推翻了清政府在云南的统治。民国云南地方政府在派军队北伐、援川,支援全国的同时,初步进行了一系列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对云南经济的发展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但是,由于中国资产阶级的软弱,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1915年,袁世凯公然称帝,恢复封建帝制。云南各族人民在蔡锷、唐继尧等人的组织下,以敢为天下先的精神,于1915年12月25日首先发动护国起义,沿四川、广西两路出兵,声讨帝制复辟。在全国各方的支持下,经过一年多的艰苦奋战,北洋军阀的统治分崩离析,袁世凯的皇帝梦被彻底粉碎。云南以一个地瘠民贫的边疆落后省份,为推进中国的民主共和进程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和牺牲。

1919年“五四运动”前后,马克思主义就开始在云南传播,1926年11月7日,经过李鑫等共产党员的艰苦工作,中共云南特别支部在昆明成立,云南人民的革命斗争在党的领导下,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历史时期。但是,由于国民党的残酷镇压,李鑫、王德三、刘平楷等同志相继牺牲,党组织遭到严重破坏,革命斗争转入低潮。1935-1926年间,中央红军和红二、六军团长征过云南,先后经过33个县份,攻克13座县城,在今威信县城召开了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扎西会议”。红军在长征途中,发动群众,打击土豪,宣传党的民族政策,在云南播下了新的革命火种,云南人民在地下党的领导下,积极支持配合长征,2000多人加入了红军。

1929年,蒋介石任命龙云为云南省政府主席、国民革命军第十三路军总指挥等,以龙云为首的云南地方实力派的统治在云南确立、巩固。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云南倾全力投入抗战,先后派出20万云南军队开赴台儿庄、武汉等前线抗战,投入10万多民工抢修滇缅公路,而且在1942年-1945年间,支持远征军入缅抗战,在日寇践踏滇西滇南国土之际,配合远征军守住了西南门户,最后率先收复国土,主持入越受降,写下了一篇篇辉煌的反帝爱国斗争的篇章。

抗战胜利后,蒋介石搞突然袭击,免除龙云的云南省主席职务,在云南先后制造“一二.一”惨案、“李闻惨案”、“九九整肃” 事件,残杀共产党员和爱国民主人士。国民党的暴行,激起了人民的强烈反抗,中共云南地方党组织全面开展了组织、发动民众,武装夺取政权的斗争,组建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桂滇黔边区纵队”。1949年,在党的统一领导下,解放了61个县城,建立了14块根据地。同时,解放军野战军挥师南下,党组织争取了卢汉于1949年12月9日率部在昆明起义,云南宣告和平解放。

近代以来,云南经济在十分艰难的环境中曲折发展,1914-1919年,民族资本曾迎来了一个短暂的春天,抗日战争前后,云南地方民族资本、官僚资本获得了一定的发展,抗战中一批工厂、学校等由沿海、内地迁来,曾一度给云南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但抗战胜利以后,在西方帝国主义、封建势力、官僚资本的重压下,云南经济几近崩溃。1949年,全省人口159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占92%,农业总产值9.25亿元,人均有粮食493斤,工业总产值1.86亿元。商品经济极其落后,城市轻工消费品大部靠沿海等省市供应,农村基本上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

云南历史简介

云南,人类重要发祥地之一,千百年来,伴随着中华民族的发展,云南各民族融合、演变、发展,走过了漫长的历史,自战国时期建立滇王国以后,行政建制和区划经过无数次的演变,逐渐形成了今天的云南。
元谋人:大约170万年前,原始人群时期的人类就生活在中国大地上。云南元谋人是我国历史上迄今为止所发现的最早的猿人。到新石器时代,居住在滇池、洱海附近的人们,已能使用石斧之类简单的生产工具,从事原始的农业生产,有些地方的人还会建造简易木结构房,并逐渐形成较大的村落。
庄蹻入滇:公元前三世纪,庄蹻通过黔中郡向西南进攻,“以其众王滇,变服从其俗以长之”,建立了滇国。庄跤等将较先进的文化和生产技术,带进了云南,促进了云南的发展,标志着云南从政治上与内地联系的开始。
秦开五尺道: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在云南设置郡县,开“五尺道”,从四川宜宾至云南曲靖附近,因路宽仅五尺,故称“五尺道”。五尺道的开辟沟通了首都咸阳经四川与云南东部的联系,并委派官吏入滇治理,使其成为秦帝国的组成部份。
汉武开滇:西汉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汉武帝派将军郭昌率巴蜀之兵临滇,设益州郡,下属24县,郡府设在滇池县(今晋宁县),云南为其中一个县,县城设在今祥云县的,“云南驿”。汉王朝调整了郡县,改变部落相立,不相统属的状况,带进了一些封建生产关系。这一时期青铜工具的使用,牛耕的出现进一步提高了农业耕作水平。高超的冶炼技术创造了灿烂的青铜文化,各种青铜器物品的出土,显示了民间艺术家们的精湛技艺。大群被放牧的牛、马、绵羊和山羊与家畜猪、犬一道,标志了滇国发达的畜牧业。汉武帝还派唐蒙扩建“五尺道”,改名“西南夷道”。汉王朝还组织人力开凿博南古道,日趋频繁的商贾往来,促进了西南与东南亚各国,尤其是与缅甸、印度的国际贸易与文化交流。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汉武开滇。 诸葛亮治南:三国时期,现在的云南及黔西,川西南的部份地区统称为“南中”。公元225年,蜀汉丞相诸葛亮统三路大军亲征云南,他采取“不以力制,而取其心服”的政策,当进入滇西地区洱海(大理一带)时,迅速平定了云南奴隶主贵族发动的叛乱,降服了当地大姓孟获,对孟获“七擒七纵”,使盂获心悦诚服地投降,井发誓永不造反。因此诸葛亮很快平定南中,云南成为蜀汉的一部分。
爨氏据滇:公元317年司马睿称帝,建东晋,东晋初年,由内地迁至云南的爨(音窜cuan)势力逐渐强大,爨琛自主为王,统治滇池地区,爨氏历统治400多年,把滇池地区称作昆川(或昆卅),并与随、唐王朝保持经济文化联系。
六诏统一:公元738年贞观时期,唐王朝扶持蒙舍诏统一“六诏”,建立以洱海为基地的“南诏国”,诏主皮罗阁被封为“云南王”,南诏历传13王,统治200余年。
段氏建立大理国:公元937年,段思平灭南诏建大理国,公元1117年,宋朝封大理首领为“云南节度使”,政治中心在洱海区域,以大理为都城,相传22世,共统治316年。在大理国统治期间,鄯阐城(今昆明)逐渐成了滇中最繁盛的一座城池。其间留下了著名的“孔雀胆”的故事。
元跨革囊:公元1253年忽必烈率军征云南,破大理国,1267年封第五子忽哥赤为云南王, 1271年其子被害身亡。公元1274年忽必烈派赛典赤·赡思丁到云南。公元1276年,元朝已正式建云南行中书省为全国11个行省之一,从此“云南”正式作为省级行政区的名称。政治中心由大理迁至昆明。赛典赤到云南后,在经济上制定赋税,发展生产,兴修水利;在政治上,一改过去残酷屠杀的做法,代之以善民族关系,兴办教育、安定政治形势的政策。突出的如五百里滇池,原常泛滥成灾,赛典赤征召民工,凿开海口,疏通螳螂川,使滇池水由海口经螳螂川流入金沙江。
明设卫所,移民实滇。朱元璋于1381年派傅友德、蓝玉、沐英率大军西进平定云南,1382年建立了云南布政使司(相当于省政府)和都指挥司(相当于省军区),云南内地设府、州、县,实行以流官为主的统治,在边远地区则建立宣慰司、宣抚司、安抚司、长官司、“御夷”府州等,全由土司管辖。明朝大量内地汉族人口入滇,经济迅速发展,白银产量达全国的一半以上,永乐二十一年(1423年)所铸的24000斤重的大洪钟则是体现了这时铜矿业发展的水平。随着商品交换的发展,云南使用的货币也开始废贝行钱,全国通行的白银、铜钱开始取代贝币在云南流通。明末农民起义军在孙可望的率领下进入云南,立永历帝,开展抗清斗争。1658年12月,清军三路入滇,南明最后一个王朝覆灭。

『伍』 大理苍山脚下部队遗址还有吗

有的,影视城旁,三月街上面。望采纳

『陆』 大理红色遗址有哪些

据我印象,大理的红色遗址或景点并不多,有这么几处

1、大理市湾桥镇周保中故居。周保中(1902—1964),原名奚李元,号绍璜,白族,1902 年2月7日出生于云南省大理县湾桥村。中国无产阶级军事家、杰出的抗日民族英雄、优秀的共产主义战士,东北抗日联军创建人和杰出领导人。
2、 祥云县王复生、王德三故居。王复生,名濡廷,字涵万,乳名正澥,化名甄海、振海等。1896年9月27日生,云南省祥云县人。在李大钊的指导下,王复生与邓中夏等19人发起成立了中国第一个马克思主义研究团体——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后王复生在齐齐哈尔被日军杀害,牺牲时40岁。王德三,原名王懋廷,又名王正麟 。云南祥云人。1921年考入北京大学,参加学生爱国运动,加入北大马克思学说研究会。1922年经邓中夏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春赴广州到黄埔军官学校第三期任政治教官。中共云南省委成立后,被选为省委书记。他是云南农民武装起义主要领导者组织者,1930年12月31日于昆明就义。
3、莫尼中尉纪念标。莫尼中尉为美军飞虎队飞行员,1942年12月26日日军飞机空袭祥云云南驿机场时,莫尼中尉在空战中中弹起火,为保护祥云城区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莫尼中尉坚持驾机离开县城上空,身负重伤,于当晚殉职,年仅22岁。为了缅怀国际盟友的功勋,祥云建立了“美国空军莫尼中尉殉职纪念标”。原残碑现存祥云县文物管理所。1992年祥云县政府按原来的规格样式在滇缅公路清华洞重建纪念标。
4、滇缅公路。滇缅公路又称昆瑞公路(昆明至瑞丽)、320国道滇西段、昆畹公路(昆明至畹町)、中美合作公路、抗日公路等。这是一条诞生于抗日战争烽火中的国际通道。这条公路现仍在使用,为G320国道,如果不明说,一般是很难知道的。
5、云南驿机场。在祥云县下川坝曾经修筑过两块机场:云南驿机场和北屯机场。这两块机场在抗日战争中起过重大作用,在长达五十余年的时间里,有三支不同的空军部队在这里驻航,现在仍有跑道、停机坪、飞机掩体等可供瞻视。与此相联系的,还有埋葬难民工的“万人坑”、美空军莫尼中尉壮烈牺牲地及莫尼中尉烈士纪念标等。

『柒』 下关镇的人文地理

下关镇不但是滇西的现代化重镇,又是一个有着丰富历史文化遗迹的城镇。其前身龙尾关古城始建于唐朝,其地处进入南诏国都的咽喉地带,曾是南诏与唐朝抗争的古战场,“天宝之战”即发生在此。下关镇文化遗产丰富,拥有3个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太和城遗址、《南诏徳化碑》、佛图寺塔;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个:大唐天宝战士冢;州、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个:将军洞(含大青树)、龙尾城遗址、大展屯东汗墓遗址、大理州人民政府办公楼。镇内有21个少数民族,主要以白族为主,民风民俗丰富多彩,使人目不暇接。
太和城遗址
南诏故都太和城遗址,位于大理市下关镇太和村,地处下关(南诏时期的龙尾关)至大理之间的苍山佛顶峰麓,南距下关6公里,北与大理古城相隔7公里。这里是大理坝子中苍山与洱海之间陆地距离较短的咽喉要地,是由龙尾关进入大理古城的必经要道。太和城西倚苍山险要,东临宽阔的洱海天堑,是蒙舍诏进一步夺取大理河蛮之地,全面统一六诏的要塞,是南诏建国初期的首选都城。
《南诏徳化碑》
《南诏德化碑》,于南诏赞普钟十五年,即唐大历年(公元766年)所刻,碑高3.02米,宽2.27米,厚0.58米。青石质,正书,文字剥蚀严重。碑阳刻正文3800余字,现仅存320字。碑阴刻南诏重要职官题名41行,3000余字,现仅存556字。李元阳《万历云南通志》首录原文,1963年,大理县人民委员会根据万历《云南通志》用大理石另刻全文嵌于碑室壁上,以供参观者赏识。《南诏德化碑》是唐代南诏政权遗留下来的“云南第一大碑”。
佛图寺塔
佛图寺塔,现当地俗称为蛇骨塔,位于大理市下关镇阳皮村北侧的佛图寺前,地处大理苍山斜阳峰麓,北邻阳南溪,南距下关三公里,东距214国道约500米。
大唐天宝战士冢
一、 万人冢
大唐天宝战士冢俗称万人冢,位于下关天宝街西段南侧。唐天宝十年(751年)及天宝十三年(754年),唐玄宗派鲜于仲通及李宓两次率兵18万人征讨南诏,皆全军覆没,李宓战死。阁罗凤收殓唐兵尸体埋葬于此,称“万人冢”。
二、 千人冢
千人冢,位于大理市下关镇旧铺村东,地石曲村西,320国道南侧。为一直径8米,高2.5米的圆形土丘,同是唐天宝年间阵亡战士冢墓。大唐天宝战士冢(包括万人冢、千人冢)1995年9月,被大理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12月,被大理州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州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3年11月,被云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四批省级重点保护单位。
将军洞(含大青树)
将军洞位于大理市下关镇境内苍山斜阳峰麓,南面是山涧,北面为缓坡,西面为斜阳峰,东面为上村。将军洞又称将军庙,始建于明代,明嘉靖二十九年(公元1550年),李姓族裔呈请建庙,是为“唐李公之庙”,李宓被尊为利济将军,奉为上村本主。
1985年9月20日,将军洞被大理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庙前大青树(榕树)植于将军洞门楼前南侧,清代种植,至今树干粗大,直径约2米,树高20米。
如今的将军洞,建筑格局已较为完整,加之环境清幽,香火异常旺盛,已成为大理地区重要的宗教场所。
龙尾城遗址
龙尾城又名龙尾关、下关,位于下关西洱河北岸,西起天生桥,东至大关邑村,由苍山斜阳峰南坡向东延伸,城南有天然护城河——西洱河。龙尾城遗址是南诏古城遗址,是南诏都城的南大门,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1985年被大理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被大理州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州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2年被大理市人民政府划定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并设立标志碑、说明书,1993年拍摄了该文物保护单位的录像资料,使文物保护单位得到了有效的保护和管理。
大展屯东汗墓遗址大展屯东汗墓遗址位于下关北郊大展屯村西20米处。1983年当地农民取土时发现此墓,大理州文管所进行发掘清理。该墓为南北向,墓分墓道、前后墓室、耳室、通道。墓砖为菱形几何纹,是典型的汗砖纹饰。出土了圆形陶质水田模型一件,陶屋模型一件,以及陶仓、陶盆、陶佣残足实物。1985年被大理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9年立标志碑,1992年立说明碑。
大理州人民政府办公楼
大理州人民政府办公楼位于大理市下关人民南路与幸福路之间,坐南向北。办公楼以典型的三层苏式建筑门楼为中心,向东西两翼延伸,呈东西对称的二层砖混楼房,为苏式建筑与大理民居建筑相结合的产物。占地面积2100平方米。该楼建于1957年,1958年1月1日正式投入使用。大理州人民政府办公楼自建楼至今,已有四十多年。其间历经了建州以来的十一届政府,见证了大理白族自治州历史的发展,是大理州建州的标志性建筑。2003年被大理州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三批州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捌』 大理风景区有哪些

大理崇圣寺三塔,距离下关14千米,位于大理以北1.5千米苍山应乐峰下,背靠苍山,面临洱海,三塔由一大二小三座佛塔组成,呈鼎立之态,远远望去,雄浑壮丽,是苍洱胜景之一。崇圣寺三塔的基座为方形,四周有石栏,栏的四角柱头雕有石狮,其东面正中有块石照壁,-“永镇山川”四个大字,颇有气魄。

巍山古城始建于明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已有600多年的历史。《蒙化志稿·城池志》载:“(巍山)城方如印,中建文笔楼为印柄。”从文笔楼为中心向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延伸出去就是古城的四条主街道。由于种种原因,古城的东、西、南三座古楼已毁,而今只有北门古楼和城中的文笔楼幸存下来。

『玖』 大理国是什么时候灭忙的为什么全没有它古城的位置及皇宫它们的皇帝叫什么名字是怎样的人家

公元1253年,大理国被大蒙古国所灭,原大理国君段兴智被任命为大理世袭总管。
大理国古城及即皇宫,是在大理三塔崇圣寺旁边,是羊苴咩城遗址。
大理国皇帝,建议你查看网络的大理国,里面有详细的记录。

『拾』 唐大理寺遗址怎么样

走着走着,在西大街上无意中看到唐大理寺遗址,但是现在什么都没有了,只剩下了一块现代注明这里是遗址的石碑。

热点内容
一部国外电影,一个老男人骑个摩托车 发布:2024-08-19 09:13:10 浏览: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么电影 发布:2024-08-19 09:03:17 浏览:374
变形金刚撒谁家的 发布:2024-08-19 08:43:06 浏览:478
美国男电影双胞胎 发布:2024-08-19 08:42:20 浏览:764
黑人橄榄球少年收养电影 发布:2024-08-19 08:25:26 浏览:918
夏目哉大片 发布:2024-08-19 08:09:22 浏览: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电视剧是,的英语 发布:2024-08-19 08:07:54 浏览:654
电影检索 发布:2024-08-19 07:48:52 浏览:198
谁有视频 发布:2024-08-19 07:41:55 浏览:141
成龙香港鬼片电影大全 发布:2024-08-19 07:39:46 浏览: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