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遗址概念
① 守捉的历史遗址
公元866年(唐咸通七年),张义潮联合北庭回鹘首领仆固俊攻克西州、庭州、轮台、清镇一带,内至此在北疆容设11个守捉城。即庭州东的独山守捉(今木垒哈萨克自治县油库对面古城遗址)、沙钵城守捉(今吉木萨 尔双河古城,有学者认为即莫贺城)、冯洛守捉(今吉木萨尔三台镇东北)、耶勒城守捉(今三台八家地古城)、俱六城守捉(今阜康天池乡六运古城)、张堡城守捉(今昌吉古城)、乌宰守捉(今玛纳斯楼南古城)、叶河守捉(今奎屯东)、黑水守捉(今乌苏西)、东林守捉(今乌苏四棵树乡)、西林守捉(今乌苏西古尔图)。
据《唐书・地理志》记载,庭西州七百里有清海军,本清海镇(一说今石河子;一说今唐朝渠附近)。南有神仙镇(今吉木萨尔县泉子街)。后庭县有蒲类镇(今奇台县园艺场吐虎玛克古城)、郝遮镇(今奇台县北部北道桥古城)、咸泉镇(疑在今北塔山盐池一带)。以上古镇,有的遗址犹存;有的古镇今地,学术界尚有争议。
② 历史遗迹有哪些
历史遗迹:一般地说,遗迹是经过人类有意识加工的,因而能够反映当时人类的活动。遗迹是考古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古代居址能够提供关于研究社会生产力发展和社会生活状况方面的完整的、重要的资料,据此可以阐明这一遗址当时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的特征和内容。发掘古代墓葬,可以研究不同种族的体质特征,了解古代埋葬风俗及墓葬形制;同时通过随葬品可以了解古代工艺水平及社会经济生活与意识形态等方面的情况。通过各种遗迹及遗物的综合研究,对于了解古代社会的发展史有很大帮助。
遗迹包括遗址、墓葬、灰坑、岩画、窑藏及游牧民族所遗留下的活动痕迹等。其中遗址又可细分为城堡废墟、宫殿址、村址、居址、作坊址、寺庙址等,还包括当时的一些经济性的建筑遗存,如山地矿穴、采石坑、窑穴、仓库、水渠、水井、窑址等;防卫性的设施如壕沟、栅栏、围墙、边塞烽燧、长城、界壕及屯戍遗存等也属此类。
世界10大神秘历史遗迹
1、墨西哥的奇琴伊察遗址
你还记得读过古老的玛雅文明因为预测了世界末日而闻名于世,而且据他们所说2012年世界末日会到来。奇琴伊察遗址是玛雅人建造的考古学遗址之一。在这个遗址上有几个巨大的岩石建筑而且其中更加著名的一个是库库尔干金字塔,另一个被称为武士神殿。最有趣的事情是在这些建筑物上有一个雨神的雕像,而且据说玛雅人过去常常在他们所拥有的某种宗教仪式中使用心脏(顺便说一下是仍然跳到的心脏)并且放在雨神面前。奇琴伊察过去有着巨大的吸引力而且是由玛雅文明的伊查人建筑。
2、日本的水下遗址
1995年在日本冲绳县一位游泳者和一位运动潜水员莫名其妙的游到了距离海岸更远的地方,而且发现了水下的遗址。这些遗址似乎有8000年的历史,而且最初许多人都认为这些遗址不过是流水雕刻的地理结构,但是经过水下探索之后,证实它事实上是人造的。最显著的线索是这些台阶成形的方式,而且很显然流水是无法形成台阶的。
3、智利的复活节岛
这个地方让智利以其现存的巨石阵而闻名于世。据人们推测,这些被称为摩艾的石雕像是岛上古老祭拜仪式的一部分。它们制成于公元1250年至1500年间。这些石制雕像中重量最重的大约有86吨。
4、秘鲁的纳斯卡线遗址
许多人都听说过秘鲁纳斯卡线,它们是世界上最著名的神秘之地。事实上也有许多人在质疑这样庞大的线是如何刻到了地球的表面,因为它们肯定不像是一个普通人类能够完成的事情。纳斯卡线是世界上最庞大也是最不同寻常的化石遗迹之一。它恰巧位于彭巴草原沙漠中而且大约有300个图案是用直线刻画在沙漠中的。迄今为止到过那里的所有游客对于这些线的存在都给出了各种各样的解释,包含了奥林匹克运动会、宇航员、外星人以及流行艺术,但是任何解释都无法完全解答这个值得见证的景象!
5、英国的巨石阵
它是那些总是吸引我想要在毕生之年至少参观一次的遗迹之一。巨石阵位于英格兰的维尔特郡的附近。它建成于公元前2500年,这就使它被改造的相当古老而且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改造。没人了解它存在的目的,但是它却是一处最著名的史前历史遗迹。
6、黎巴嫩的巴尔贝克
罗马人在公元前16年建造了三座纪念碑似的神庙。这三座神庙拥有三个院子,周围有墙环绕着它们。围墙使用了一些人类曾经精心制作的最庞大石块建成。最大的石块重量达到了1000吨并且以孕妇石而闻名。
7、玻利维亚的蒂亚瓦纳科遗址
它位于玻利维亚而且也因蒂亚瓦纳科文明而闻名。这个地方引起人类好奇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它接近17000年的历史事实。人们相信某些奇特的技术被用在了这个不复存在的遗址上。尽管这样,但在当时这个地方被用作宗教仪式的中心诸如此类的作用是非常清楚的。同样明显的是它在过去也是那个地区的文化中心。让人困惑的是这样的建筑如何能够保持完整。古代人同样在那里建造了一个古老的金字塔,那就是著名的亚卡帕纳金字塔。
8、秘鲁的马丘比丘古城
对于印加帝国的城市而言,秘鲁的马丘比丘古城是已知保存最好并且得到了细心的关照,它也是世界各地旅行团所关注的焦点。它曾一度被人们所遗忘,而在某种程度上是在1911年被一位名为海勒姆-宾汉姆的考古学家再次发现。经过现代考古技术分析,这座遗址大约建成于公元1450年并且事实上是印加统治者的一个庇护所。
9、哥斯达黎加的石球遗址
哥斯达黎加的石球遗址是地球上另外一个最神秘的地方之一,它也引发了众多的猜测。就技术方面而言,这是众多发现中最神秘的。奇怪的石球随意摆放的现象自从20世纪30年代就开始存在,而且当时也被报道过。它们的尺寸从小到大而且直径范围从几厘米到两米都有。用于制作这些石球的岩石(一些石球重达16吨,这些人工制品相当的令人惊奇)是一种名为花岗闪长岩的火成岩。
10、吉萨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
有那么一段时间埃及金字塔完全是众人注意的焦点。事实上它们被用于埋葬法老以及不是很出名的东西。这些不出名的东西包括历史年代、建筑方法学以及它们扮演的逻辑学象征。这就为这些金字塔增添了美丽和魅力。人们提出无数的理论来试图解释它们的神秘,但是没有理论能够完全解答而且每一个理论都有漏洞。
您可能关心的页面:
③ 人类历史文化遗址类型有哪些
国内的有:长城、明清故宫、秦始皇陵及兵马俑、敦煌莫高窟、布达拉宫,承德避暑山庄、苏州园林、平遥古城
国外的有:帕特农神庙、埃及金字塔、雅典以及雅典卫城、
④ 厦门的历史遗址有哪些历史遗址的历史渊源有哪些
厦门的历史遗址及渊源:
一、南普陀寺。
南普陀寺位于福建省厦门市东南五老峰下,面临碧澄海港,该寺占地面积25.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1270万平方米。始建于唐朝末年,称为泗洲寺,宋治平年间改名为普照寺,明朝初年,寺院荒芜,直到清朝康熙年间才得到重建。南普随寺中轴线上主要建筑有天王殿、大雄宝殿、大悲殿、藏经阁等。两旁有钟鼓楼、禅堂、客堂、库房,另有闽南佛学院,佛教养正院,寺前有放生池,寺后近年新建“太虚大师纪念塔”。整座寺院气势宏伟,错落有序。南普陀寺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福建省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厦门八大风景区之一。
二、厦门北辰山。
北辰山称北山岩,景区内主要山峰牛岭峰海拔779米,开闽王王审知入闽的典故就发生于此。景区内八仙、神农氏、七仙女的传说以及同安历代名人轶事,无不折射出北辰山璀璨的历史光芒。景区以厦门二十名景之一十二龙潭瀑布为主要特色。厦门北辰山位于厦门市同安区五显镇境内,为低山丘陵、花岗岩地貌,以十二龙潭瀑布为主要特色。十二龙潭两侧奇峰怪石,景色宜人。下游的竹坝水库,水面宽阔,岸线曲折。
三、梵天寺。
梵天寺位于大轮山南麓。为福建省最早佛教寺庙之一,与福州鼓山涌泉寺、莆田广化寺、泉州开元寺、漳州南山寺连为福建沿海一线的名寺。在厦门与南普陀寺同为厦门著名的佛寺,同安梵天禅寺创建于隋代开皇元年(公元581年),比厦门南普陀寺早300多年,比泉州开元寺早100多年,乃八闽最古老的寺庙之一,其原名兴教寺,有庵七十二所。宋熙宁二年(1069年)合为一区,赐名“梵天禅寺”。“大轮梵天”以其丰富的自然和人文景观被列入“厦门二十名景”。
⑤ 中国历史遗迹有哪些
1、隆兴寺,在清河古贝州城西南,始建于隋朝。相传,宋太祖赵匡胤未发迹时,曾在舍利塔下困卧,“塔影周回荫之,老僧知其异,献茶啜饮。”太祖即位后,建隆二年(962年)勑令重修隆兴寺,并赐御匾。后几经战乱,整座寺院已毁损无存。 2014年10月20日,有1千多年历史的清河县隆兴寺经过近2年的重建后正式对外开放,接待游客。
2、岳阳楼主楼高19.42米,进深14.54米,宽17.42米,为三层、四柱、飞檐、盔顶、纯木结构。楼中四根楠木金柱直贯楼顶,周围绕以廊、枋、椽、檩互相榫合,结为整体。岳阳楼作为三大名楼中唯一保持原貌的古建筑,其独特的盔顶结构,更是体现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和能工巧匠的精巧的设计和技能。北宋范仲淹脍炙人口的《岳阳楼记》更使岳阳楼著称于世。
3、布达拉宫最初为吐蕃王朝赞普松赞干布为迎娶尺尊公主和文成公主而兴建。1645年(清顺治二年)清朝属国和硕特汗国时期护法王固始汗和格鲁派摄政者索南群培重建布达拉宫之后,成为历代达赖喇嘛冬宫居所,以及重大宗教和政治仪式举办地,也是供奉历世达赖喇嘛灵塔之地,旧时与驻藏大臣衙门共为统治中心。
4、都江堰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城西,是蜀郡太守李冰父子在前人鳖灵开凿的基础上组织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由分水鱼嘴、飞沙堰、宝瓶口等部分组成,是全世界迄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仍在一直使用、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凝聚着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勤劳、勇敢、智慧的结晶。
5、乐山大佛,又名凌云大佛,位于四川省乐山市南岷江东岸凌云寺侧,濒大渡河、青衣江和岷江三江汇流处。大佛为弥勒佛坐像,通高71米,是中国最大的一尊摩崖石刻造像。乐山大佛开凿于唐代开元元年(713年),完成于贞元十九年(803年),历时约九十年。乐山大佛和凌云山、乌尤山、巨形卧佛等景点组成的乐山大佛景区属于国家5A级旅游景区。
扩展材料:
佛像于唐玄宗开元初年(公元713年)开始动工,当大佛修到肩部的时候,海通和尚就去世了。海通死后,工程一度中断。多年后,剑南西川节度使章仇兼琼捐赠俸金,海通的徒弟领着工匠继续修造大佛,由于工程浩大,朝廷下令赐麻盐税款,使工程进展迅速。当乐山大佛修到膝盖的时候,续建者章仇兼琼迁家任户部尚书,工程再次停工。四十年后,剑南西川节度使韦皋捐赠俸金继续修建乐山大佛。在经三代工匠的努力之下,至唐德宗贞元十九年(公元803年),前后历经90年时间才完工
⑥ 什么是历史遗迹
一般地说,历史遗迹是经过人类有意识加工的,因而能够反映当时人类的活动。遗迹是考古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古代居址能够提供关于研究社会生产力发展和社会生活状况方面的完整的、重要的资料,据此可以阐明这一遗址当时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的特征和内容。发掘古代墓葬,可以研究不同种族的体质特征,了解古代埋葬风俗及墓葬形制;同时通过随葬品可以了解古代工艺水平及社会经济生活与意识形态等方面的情况。通过各种遗迹及遗物的综合研究,对于了解古代社会的发展史有很大帮助。
历史遗迹包括遗址、墓葬、灰坑、岩画、窑藏及游牧民族所遗留下的活动痕迹等。其中遗址又可细分为城堡废墟、宫殿址、村址、居址、作坊址、寺庙址等,还包括当时的一些经济性的建筑遗存,如山地矿穴、采石坑、窑穴、仓库、水渠、水井、窑址等;防卫性的设施如壕沟、栅栏、围墙、边塞烽燧、长城、界壕及屯戍遗存等也属此类。
⑦ 中国的哪些历史遗址被列入世界文化遗址保护了呢
至2010年8月,中国已有40处自然文化遗址和自然景观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其中文化遗产25项,自然遗产8项,文化和自然双重遗产4项,文化景观3项。
⑧ 开发历史遗址有什么好处
历史遗址是人类社会发展历史不同时期中各类社会活动所有表现和存在形式遗留下来专的一属切活动痕迹和遗物,是人类历史发展阶段性的具体反映,是人类历史活动的真实写照.能为一种消逝的历史或历史文化提供一种独特的或至少是特殊的见证,可以作为学习历史的形象化教材.参观各种类型的历史遗址陈列,亲临各种类型的历史文化遗址现场,可以在领略风光的同时考察历史文化遗址,不仅可以加深对历史事件的认识,还能够增强、激发人们对历史事件某种情怀.更是人们认识历史、理解历史的可靠媒介之一,能够化解人们的思古、忆古、怀古之情,更好地促进人们“牢记历史、不忘过去”的历史情结. 开发意义:历史遗址旅游资源是指能够为旅游业开发和利用的一切历史文化资源,其在城市地理区域内的集中程度和品位高低往往具有人文赋予和历史积淀的特点.因而历史遗址旅游资源不仅成为城市旅游发展奠定特色基础,更容易成为城市旅游经济发展的比较优势而使得城市旅游业在旅游市场竞争中获得无法比拟的有利地位.
⑨ 什么叫历史遗迹(定义)
能够代表和反映特定历史时期或是朝代的古迹,具有一定的考古价值,文化价值和纪念价值等。对我们认识遗迹所代表的时代具有相当的帮助作用。这样的名胜古迹可以称之为历史遗迹。
⑩ 历史遗址类旅游资源的开发包含哪些内容
历史遗址类旅游资源的保护开发
(1)历史遗址类资源开发的原则
①依法保护的原则
历史遗址类旅游资源的利用首先应该是建立在遗址得到充分保护的基础之上的,任何不利于保护而损害遗址的利用措施都是不允许的。在开发过程中,应全面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等文物保护法规,实行“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加强管理、合理利用”的文物保护方针。切实做好遗址的保护工作,完善各项保护措施,保证旅游资源的持续利用。
②系统规划、科学开发的原则
总揽全局,统筹兼顾,适度超前,服从于省、市、区的总体规划,与邻近地区相呼应,兼顾社会效益与民生工程。实行遗址区保护与旅游开发相结合、全面保护与局部开发相结合、遗址开发管理措施与旅游景观建设技术措施相结合、非物质文化旅游开发与生态旅游开发相结合、区域经济结构调整优化组合与遗址区整体经济发展相结合、近期开发与远期开发相结合。重点突出近期实施项目,合理规划中远期项目。搞好重点景区景点的配套,提高综合接待能力,增强市场竞争力和吸引力。实现对历史遗址的系统开发、科学开发和动态连续性开发,促进区域旅游开发建设的滚动发展。
③恢复原有人文环境的原则
依据科学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原则,将遗址本体保护、历史环境修复、生态环境建设融为一体。在不干涉遗址遗迹本体的前提下,保证原真性及完整性,要尽可能减少对历史遗址类旅游资源本体的干预,保护文物本体的真实性,保护文物及其环境的完整性。营建改善与遗址类旅游资源相协调的良好的生态、环境、景观,保存和恢复遗址原有的历史人文环境和自然风貌,充分发掘历史遗址的内涵,最大限度地展示历史遗址类旅游资源所蕴藏着的历史人文价值,为历史遗址类旅游资源的有效、合理利用创造良好的条件。
④区别对待,因地制宜的原则
我国的历史遗址类旅游资源类型各异,既有居住遗址、工业遗址、军事商贸遗址,又有水利工程及近代革命遗址。从发展来看也很不平衡,有的发展得比较早,有的仍处于起步甚至完全的保护阶段。类型不一样,开发所展示的文化内涵、外在表现就不尽相同;所处的阶段不同,开发的目标和任务也不同。开发过程中,在充分考虑各类遗址及遗迹的分布、保存现状及文化属性的基础上,对于起步阶段的历史遗址类旅游资源开发的目标和任务是吸引更多的游人来观光消费;对发展较早的历史遗址类旅游资源开发的目标和任务是提高展示效果完善形象品牌塑造宣传及管理措施。
⑤体验旅游开发原则
体验旅游是旅游业的发展方向。在现代社会高度发展、人们学识层次不断提高的背景下,对遗址类旅游资源的开发不应仅仅停留在建博物馆、导游解说的层次上,而应通过发掘遗址文化内涵,使游客融入遗址,增加游客参与的程度,提高资源的吸引力。如河北冉庄地道战遗址,在新的保护规划方案中,将建成以展示地道战革命历史文化为主题,综合参观、体验活动、休闲娱乐为一体的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综合活动区。游客们在这里可以看展览,了解地道战的历史;钻地道,参观抗战民居,吃抗战饭,看抗战电影,甚至可以亲自打一场“地道战”,真实体验抗战时期的战斗生活。而在工业遗址或作坊遗址开发中,可以让游客亲自体验制作产品的过程。
(2)历史遗址类旅游资源开发的理念
①可持续发展的生态保护观
可持续发展的生态保护观是当前历史遗址类旅游资源开发利用应遵从的主要观念之一。其含义不仅仅是要在利用时保护历史遗址原有的自然生态环境,更重要的是在利用中如何实现一种可持续的、动态的保护模式。其动态保护就是将历史遗址类旅游资源纳入当地的生态保护系统、文化旅游开发系统以及文物保护系统;把历史、现实、自然、人文等多种因素进行整合,从全局的观念去研究、保护、开发和利用,而不是孤立静止地看待历史遗产。历史遗址类旅游资源保护的可持续性包含两方面的问题,一是历史遗址本体及其载体的可持续性保护;一是历史遗址所处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既包括实体的可持续保护,也包括价值观的再认识。
②“生态博物馆”理论
生态博物馆是指在原来的地理和社会、文化条件下保存人类群体遗存及生存状态的博物馆。即历史遗址应原状地、动态地保护和保存在其所属环境中,某种意义上讲,遗产环境等同于“博物馆”的建筑面积。换言之,在生态博物馆中,人们将不再从博物架上看结果,而是在房前屋后观过程———文化遗产、自然景观、建筑、可移动实物、传统风俗等一系列文化因素均具有特定的价值和意义。生态博物馆的观念是法国人雷佛首先在 70 年代提出的观念,他主张将一个完整地域以博物馆的观念来思考,将自然生态与历史古迹统合在现代人的生活整体环境中,整体的展现出来达到自然环境、历史古迹保存与增进现代人生活整体环境的目的。它的诞生是人类社会现代环境意识和现代生态意识不断觉醒的反映。在生态博物馆理念中,最重要的是区域保护的原则,以及将自然环境与文化遗产在同一环境中保存的基本理念,这完全符合《西安宣言》的要求。对于历史遗址类旅游资源我们可以通过采用“生态博物馆”的模式对其加以开发利用。将遗址所处的环境、自然景观、遗存等动态的保护与展示给公众,用全局的观念去开发和保护[1]。
(3)遗址类旅游资源开发的模式
目前,国内关于遗址保护开发利用的模式,主要有四种:
①遗址公园
就是将整个遗址区建成遗址公园,这是目前国内最普遍的一种方式,不仅使遗址得到了较好保护,也通过公园的建设改善了当地环境,为居民提供一个休闲娱乐的场所,也是展示优秀历史文化和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我国现阶段的遗址公园有三种不同类型:第一类在公园内是有所保留的遗址,成为公园景观的一部分,如西湖公园的雷锋塔、成都望江公园的崇丽阁等;第二类是遗址本身可以成为公园,如圆明园遗址公园;第三类是考古型的遗址公园,它强调的是对文物遗存有所展示,并强调文物的真实性展示,如大明宫遗址公园、曲江池遗址公园。
②旅游景区
许多遗址处在风景名胜区之中,在风景区开发的过程中,将遗址作为旅游景区的一个景点,在严格保护的前提下,对其进行展示性开发。如乐山大佛旅游区内的苏轼故居,张良庙-紫柏山旅游区内的张良庙、青岛的琅琊台遗址,重庆的合川钓鱼城等,拥有丰富的古人文资源和自然景观,利用自然、人文资源综合开发旅游产品,形成集历史文化、山水风光为一体的特色旅游景区。
③遗址博物馆
遗址博物馆是指在由于自然或人为活动的原因形成的遗存的原址上建立的博物馆,包括具有博物馆功能的纪念馆和文物保护单位。
中华民族的文明史源远流长,无论地上或地下都保存着大量的遗址、遗迹和遗物。为了在保护历史遗址的同时传播历史文化我国对历史遗址采取通过兴建博物馆的模式来保护展示宣传其文化内涵。遗址博物馆最大的特点在于,它是建立在由于自然原因或人类活动形成的原址上,它所处的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等等都可以反映出当时的社会生产力水平、宗教信仰以及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是自然或人类社会的发展史上重要的一环。通过展示遗址本身的形成和变迁遗址博物馆使公众了解过去,成为链接过去与现在的重要环节。如1925年我国第一座遗址博物馆——北京故宫博物院成立,1958年建立了第一座在考古发掘原址上的遗址博物馆——陕西半坡博物馆。再到今天遍布全国各地数百家遗址博物馆,在短短的几十年中,我国遗址博物馆经历了一个迅猛的发展过程,并因为其自身独特的文化特性及外在表现成为重要的参观游览地。
④遗址历史文化农业园区
中国有许多遗址面积大,遗址区内居民众多,国家目前难以像发达国家那样,拨出大量资金,清空区内人口,对遗址资源实施保护。因此在遗址区建设历史文化农业园区是一种比较现实的做法。比如汉长安城面积巨大,居民5万多人,主要以农业经营为主,为了有效保护遗址,可在遗址区内发展都市农业,建设观光农园、市民休闲体验农园、现代高科技农业园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