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第二回人物分析
A. 西游记第二回点评
赏析
首先,我们要学习,孙悟空那种为了自己的目标,努力奋斗的精神。但是我从中也认识到孙悟空的不足,他太骄傲自大。我在以后的学习道路中,要踏踏实实的,为子自己的目标不断奋斗。不气馁,不骄傲自满。
2、《西游记》第二回 《悟彻菩提真妙理断魔归本合元神》
孙悟空从老祖菩提那里学来了长生之道,孙悟空的目标很明确,就是要学到长生不老,他一直朝着他的目标努力,他拜访了无数仙家,为了自己的志向,不断奋斗,他的执着是众人所不能的,俗话说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是个很神奇的东西,无色无味,确实存在。
最终,他学到了许多本领,最终他学会了长生之道、筋斗云、和七十二般变法。 但是,学的多了,孙悟空不免自大起来,竟然在众师兄弟面前,变成了一株松树,卖弄自己的能力。孙悟空的师傅发现之后,把孙悟空赶下山。
孙悟空没有办法,只能回花果山去了,他回到花果山,赶走了欺负小猴子们的混世魔王,重新占领花果山。孙悟空利用自己学到的本领,变出许多小猴子,将花果山重新清扫一遍。一起喝酒吃鲜果,孙悟空和小猴子们其乐融融的在一起。
(1)西游记第二回人物分析扩展阅读
西游记的艺术特色
《西游记》的艺术魅力,除了它的奇异想象,就要数它的趣味了。在中国古典小说中,《西游记》可以说是趣味性和娱乐性最强的一部作品。虽然取经路上尽是险山恶水,妖精魔怪层出不穷,充满刀光剑影,孙悟空的胜利也来之不易,但读者的阅读感受总是轻松的,充满愉悦而一点没有紧张感和沉重感。
《西游记》的奇趣,跟人物形象的思想性格相辉映。孙悟空豪爽、乐观的喜剧性格;滑稽谐趣却憨厚朴实的猪八戒形象。他们幽默诙谐,机趣横生的对话使文章增色不少。人物的性格常常通过富于揩趣的对话得到生动的表现,这也是《西游记》充满奇趣的又一大特点。
在人物描写上将神性、人性和自然性三者很好地结合起来,也是造成《西游记》奇趣的重要原因。所谓神性,就是指形象的幻想性;所谓人性,就是指形象的社会性;所谓自然性,就是指所具有的动物属性。《西游记》展现了一个神化了的动物世界,同时又熔铸进社会生活的内容。
B. 西游记第二回赏析
孙悟空为了能“学一个不老长生,常躲过阎君之难”漂洋过海,登界游方十数个年头,其中所吃之苦自不必说。任何事情若想成功不付出辛苦是万万不行的,这自是世人皆知的,大多数人为了自己的目标也会有所努力的.另外,凡事除了努力外还要有这方面的天赋。俗话说,“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有些事情是你倾其所有都做不成的。天赋其实是个很神奇的东西,无色无味无形却又实实在在存在。有些人轻轻松松可以取得很好的成绩,而有些人费尽力气也不过表现平平。孙悟空在学道过程中,因非长生者不学而惹怒师傅,师傅将“悟空头上打了三下,走入里面,将中门关了”。若不是孙悟空有此悟性,知道师傅是让他三更从后门进入,秘处传他道法,他也学不成如此仙道
做人一定要尊师重道。孙悟空虽然性格乖戾,不服管束,但对自己的师傅尊重有加,师傅睡时不敢惊动,师傅传道叩头礼拜,就连师傅赶他走时也是无奈拜辞。人应该懂得知恩图报,懂得尊师重道。
编辑于 2019-10-02
查看全部35个回答
零售-教辅书籍_【正版授权】
根据基础教育相关内容为您推荐
各类书籍正品爆款1折起!秒杀活动天天有书刊超低价格嗨到爽!新人下载领专属特惠!
上海寻梦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广告
全新西游,不负期待梦幻西游三维版全平台震撼上线
根据文中提到的西游记为您推荐
梦幻西游三维版3D即时制MMO,全新剧情,全新的西游开放大世界,学七十二变,上天入地!
网易(杭州)网络有限公司广告
C. 西游记第二回主要人物性格分析
西游记第二回主要人物是孙悟空和菩提祖师,是说菩提祖师传道孙悟空的故回事。
两人性答格鲜明,一个顽劣有根性,一个睿智有神通,相得益彰。
悟空从祖师学得长生之道、七十二般变化及“筋斗云”一日,悟空受众人挑唆,变为松树,引起祖师不快,被逐出洞。表现了孙悟空爱显示自己,爱出风头,率直的性格。
(3)西游记第二回人物分析扩展阅读:
《西游记》这部小说以“唐僧取经”这一历史事件为蓝本,通过作者的艺术加工,深刻地描绘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全书主要描写了孙悟空出世及大闹天宫后,遇见了唐僧、猪八戒和沙僧三人,西行取经,一路降妖伏魔,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到达西天见到如来佛祖,最终五圣成真的故事。
《西游记》的内容在中国古典小说中是最为庞杂的。它融合了佛、道、儒三家的思想和内容,既让佛、道两教的仙人们同时登场表演,又在神佛的世界里注入了现实社会的人情世态,有时还插进几句儒家的至理名言,使它显得亦庄亦谐,妙趣横生使该书赢得了各种文化层次的读者的爱好。
D. 西游记第1-20回每一回分别有哪些人物
第一回:孙悟空、菩提祖师;
第二回:孙悟空、菩提祖师、混世魔王;
第三回:孙悟空、东海龙王、阎王、玉帝、太白金星;
第四回:孙悟空、玉帝、托塔天王、哪吒;
第五回:孙悟空、玉帝、托塔天王
第六回:孙悟空、木吒、四大天王、二郎神、太白金星、玉帝;
第七回:太上老君、孙悟空、如来;
第八回:观音、沙僧、孙悟空、猪八戒;
第九回:袁守城、泾河龙王;
第十回:崔珏、魏征、唐太宗;
第十一回:刘全、唐僧、阎王、唐太宗;
第十二回:魏征、唐太宗、观音、唐僧;
第十三回:唐僧、虎魔王、太白金星;
第十四回:孙悟空、唐僧;
第十五回:孙悟空、唐僧、小白龙、观音;
第十六回:孙悟空、唐僧、小白龙、熊罴怪;
第十七回:孙悟空、熊罴怪、观音;
第十八回:孙悟空、唐僧、猪八戒;
第十九回:孙悟空、唐僧、猪八戒;
第二十回:孙悟空、唐僧、猪八戒、黄风怪。
(4)西游记第二回人物分析扩展阅读:
人物资料:
1、孙悟空
祖籍东胜神州,由开天辟地以来的仙石孕育而生,因带领群猴进入水帘洞而成为众猴之王,尊为 “美猴王”。
后经千山万水拜须菩提祖师为师学艺,得名孙悟空,学会地煞数七十二变、筋斗云、长生不老等高超的法术。
后经观音点化,被唐僧救出,法号行者,保护唐僧西天取经,一路降妖除魔,不畏艰难困苦,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最后取得真经修成正果,被封为斗战胜佛。
2、唐僧
唐僧,也叫唐三藏,唐僧为中国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中的人物,前世为如来二弟子金蝉子,原型为唐代高僧玄奘。
玄奘,生于今河南洛阳,俗家姓名“陈祎”,法号“玄奘”,被尊称为“三藏法师”,后世俗称“唐僧”。
早在西夏时期的敦煌壁画,就有唐僧取经故事,唐僧、还有人相似猴的孙悟空手牵白马。后来不断演绎,就有了《西游记》。
3、猪八戒
猪八戒,法号悟能,浑名八戒,是唐僧的二徒弟,会天罡数的三十六般变化,所持武器为太上老君所造、玉皇大帝亲赐的上宝沁金钯。
因调戏霓裳仙子并且惹来纠察灵官后,又拱倒斗牛宫被贬下凡尘,却又错投猪胎,后受观音点化,成为唐僧的弟子,与孙悟空一同保护唐僧去西天取经,最后被封为净坛使者。
4、熊罴怪
熊罴怪原是一头黑熊,住在黑风山里的黑风洞,修行多年成为精怪,使一柄黑缨长枪,善于变化,手段也很厉害。唐僧师徒二人取经路过观音禅院,被贪愚的金池长老放火谋害。
黑熊精前去救火,但到了之后趁火打劫偷走如来佛祖赐给唐僧的宝贝锦襕袈裟。孙悟空与他争斗多次,也未能讨回,只好求救于南海观音菩萨。
观音菩萨变做前去给黑熊怪上寿的好友凌虚子,并献上仙丹做寿礼。黑熊精吞下孙悟空变化的仙丹,吃痛不过现出原形。
菩萨为唐僧讨回了佛衣,并用金紧禁三箍中的禁箍收服了黑熊怪,使之皈依佛门摩顶受戒,看守南海落伽山后,当了守山大神。
5、黄风怪
原是灵山脚下得道的黄毛貂鼠,因为偷吃琉璃盏内的清油,怕被金刚捉拿,便跑到黄风岭占山为王。
黄风怪手持一支三股钢叉,神通广大、法力无边,吹出的黄风更是所向无敌,打扮金盔晃日,金甲凝光。
盔上缨飘山雉尾,罗袍罩甲淡鹅黄。勒甲绦盘龙耀彩,护心镜绕眼辉煌。鹿皮靴,槐花染色;锦围裙,柳叶绒妆。
手持三股钢叉利,不亚当年显圣郎。偷走油灯,携走唐僧,后被灵吉菩萨用飞龙杖降服。
E. 《西游记》第二回和主要人物简介100字。
第二回主要讲菩提老祖传授孙悟空道法,但猴子嫌那些道法不能长生而尽回数不学,而答后被打了三戒尺,到晚上去了菩提老祖屋里学了长生道法和神通筋斗云。后来在其他弟子面前卖弄地煞七十二变被老祖发现而赶下山,回到了花果山打败了混世魔王,和众猴嬉笑玩耍。
孙悟空又名孙行者、悟空,被花果山众妖尊为美猴王,玉帝封其为“齐天大圣”。
花果山顶有一块仙石,困长期吸收天真地秀、日月精华,一日从中蹦出一只石猴。他发现了花果山上的水帘洞,被众猴尊奉为王,遂称“美猴王”。他被菩提祖师收为弟子,习得了高强本领,还闯到东海龙宫,强夺了“如意金箍棒”作为自己的兵器。
之后他手持金箍棒,自封为“齐天大圣”,大闹天宫,将十万天兵天将打得落花流水。玉帝请来西天如来佛祖解救,如来施法将悟空压在了五行山下。
五百年后,观音菩萨将悟空度人佛门,让去西天如来处取佛法真经的大唐高僧唐三藏将他救出。悟空从此成了唐僧的大徒弟。一路上,他和师弟猪八戒、沙和尚护佑师父跋山涉水,降伏了白骨精、蜘蛛精、牛魔王等形形色色的妖魔鬼怪,战胜了九九八十一难,终于成功取到了真经,修成了正果。他本人被如来封为“斗战胜佛”。
F. 西游记第七回人物分析
《西游记》第七回可以看出孙悟空有桀骜不驯、勇于反抗的性格特征。
孙悟空机智多谋,回任凭太答上老君的八卦炉火中烧,依然屹立不倒,倒是最后烧出了火眼金睛。但是,强中自有强中手,孙悟空兵败于如来掌下,被压五行山下五百年。
G. 西游记第二回赏析
1、赏析
首先,我们要学习,孙悟空那种为了自己的目标,努力奋斗的精神。但是我从中也认识到孙悟空的不足,他太骄傲自大。我在以后的学习道路中,要踏踏实实的,为子自己的目标不断奋斗。不气馁,不骄傲自满。
2、《西游记》第二回 《悟彻菩提真妙理断魔归本合元神》
孙悟空从老祖菩提那里学来了长生之道,孙悟空的目标很明确,就是要学到长生不老,他一直朝着他的目标努力,他拜访了无数仙家,为了自己的志向,不断奋斗,他的执着是众人所不能的,俗话说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是个很神奇的东西,无色无味,确实存在。
最终,他学到了许多本领,最终他学会了长生之道、筋斗云、和七十二般变法。 但是,学的多了,孙悟空不免自大起来,竟然在众师兄弟面前,变成了一株松树,卖弄自己的能力。孙悟空的师傅发现之后,把孙悟空赶下山。
孙悟空没有办法,只能回花果山去了,他回到花果山,赶走了欺负小猴子们的混世魔王,重新占领花果山。孙悟空利用自己学到的本领,变出许多小猴子,将花果山重新清扫一遍。一起喝酒吃鲜果,孙悟空和小猴子们其乐融融的在一起。
(7)西游记第二回人物分析扩展阅读
西游记的艺术特色
《西游记》的艺术魅力,除了它的奇异想象,就要数它的趣味了。在中国古典小说中,《西游记》可以说是趣味性和娱乐性最强的一部作品。虽然取经路上尽是险山恶水,妖精魔怪层出不穷,充满刀光剑影,孙悟空的胜利也来之不易,但读者的阅读感受总是轻松的,充满愉悦而一点没有紧张感和沉重感。
《西游记》的奇趣,跟人物形象的思想性格相辉映。孙悟空豪爽、乐观的喜剧性格;滑稽谐趣却憨厚朴实的猪八戒形象。他们幽默诙谐,机趣横生的对话使文章增色不少。人物的性格常常通过富于揩趣的对话得到生动的表现,这也是《西游记》充满奇趣的又一大特点。
在人物描写上将神性、人性和自然性三者很好地结合起来,也是造成《西游记》奇趣的重要原因。所谓神性,就是指形象的幻想性;所谓人性,就是指形象的社会性;所谓自然性,就是指所具有的动物属性。《西游记》展现了一个神化了的动物世界,同时又熔铸进社会生活的内容。
H. 西游记第二回的重要人物性格
孙悟空去岛主诗学长生之术72丹没变化以及筋斗云一日,悟空受人挑唆,变成为松树,引人不快被逐出府。
I. 西游记第二回评析。
悟空学道过程也颇值得一读,但这次我所注意的却非经典的“敲三下”,后门学艺。而是本回开头一段:“(悟空被收下后)次早,与众师兄学言语礼貌,讲经论道,习字焚香,每日如此。闲时即扫地锄园,养花修树,寻柴燃火,挑水运浆。凡所用之物,无一不备。在洞中不觉倏六七年。”
这段话,以往读时不过匆匆扫过,此次细细回味,不觉颇有收获。但看菩提祖师收下悟空后,并没有立刻“授道”,而首先第一件,让其学言语礼貌,学言语这倒不难理解,总要先做到顺利沟通吧,而学礼貌,大而言之,可见古人学习先学做人,这从孔子提出的“六艺”中就可以看到;小而言之,这实际也是一种沟通,要想和人打交道,首先要有礼貌。可我们对于学生的教育却越来越忽视这一点,别说有的学生之间有时候脏话连篇,就是对老师说话,少数学生也是丝毫没有敬意,我就不止一次看到或者听到学生对老师以恶劣的态度说话。可是平心而论,这种结果是谁造成的?一方面,由于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和大人“横”惯了;另一方面,现在的社会和许多家长都不重视这些方面的教育,只要你成绩好,让我干什么,哪怕叫你亲爹亲妈都没问题。但是到了将来走向社会,你就会发现,如果不懂“礼仪”,可谓寸步难行,又要通过无数次碰壁补上这一课。西方人就很重视这一点,吃西餐的种种礼仪可谓名目繁杂,而信徒们吃饭前的祷告,即使只是一种形式,日久天长,也必然会对人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推而广之,孩子就会“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接着往下看,悟空所做之事,除了讲经论道这一正式功课外,还要习字、焚香,这两件事,在我看来都是雅事,总会想起林黛玉。这还不算,接下来,还要做扫地、锄草、烧火、挑水等园丁和杂役的工作。也就是说,“自己动手,丰衣足食”,而且一干就干了六七年。也就是说,在正式学“道”之前,悟空干了六七年“无谓”的工作。这和和尚修道的过程颇为相似。我不禁想到,如果菩提祖师收的是现在的学生,即使空有一肚子“道”,也教不出一个孙悟空。现在一切都要求“快”,慢工出细活是要饿死的,不说“道”,如果一门手艺需要很多工序,需要很长时间,不用看,除非政府保护,定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定要失传的,比如前一段时间在报上看到的无锡惠山泥人工艺和电视上演的装裱工艺。虽然这些工艺现在都可以机械化了,但是手工的东西中有一些内涵是机械永远也无法做出来的,好比衣服可以用现在的烘干机烘干,但永远也不能有太阳的香气。我想,缺失的就是融入其中的感情吧——自然对人的施舍,做工艺时的心情和亲人们的殷殷挂念。所以,现在不是没有天才,而是没有人愿意让当天才,因为当天才必要付出非常人的代价。此外,看起来悟空这六七年什么也没学到, 但实际上,他无时无刻不在学“道”。佛家说,“禅”是什么?禅就是吃饭睡觉。饿了就吃,困了就睡。又想到了郭靖。马钰给郭靖教了什么?相比较他的七个师傅所传授的刀法、剑法、鞭法等等而言,什么也没教,只教给了他呼吸和睡觉。但又教给了他最重要的一部分内容——这从郭靖的武功突飞猛进就可以看出。所以,道就是无处不在的,只要用心,就可以悟道。所以,在七年后,悟空终能识得妙音,才得到真传。
悟空学道,虽口内说着“凭尊师意思,弟子倾心听从”,但却不停追问“似这般可得长生么?”恰巧,这周国旗下的讲话也提到了类似的问题,大意是从哲学的角度看,这是人生的有限性与宇宙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姑且不上升到那么高的高度,换个角度想,如果可以长生……(忽然想起了史铁生,史铁生要学数学,肯定能学得非常好,那个逻辑推理呀……不说了,跑题了)
天哪,这个想法是多么的诱人,如果可以长生,首先,我可以过各种各样不同的人生,得到了理学学位,还可以读文学学位,然后再学音乐、美术,提高文化修养,即使我想做全世界知识最渊博的人,也不是不可能……至于职业嘛,先当几十年老师,然后去搞几十年自由职业,然后再用几十年环游世界……其次,我不用像现在一样做事的时候畏首畏尾,因为我有时间去不断尝试,不断改进。还可以尝试我现在许多不敢做的事情,比如蹦极。然后,我还可以经历人类发展的不同阶段,说不定真能见到共产主义社会也不一定,哈哈。
不过,在继续想象之前,我还是不得不提醒自己,醒醒吧,长生就真的那么好吗?就拿历史上著名的人物来说吧,如果秦始皇可以长生,那么他必能活到现在,他会得到自己想得到的一切吗?首先,他所一直拥有最大的权力一定会被不计其数的人所觊觎,因为想做皇帝宝座的人实在太多,连孙悟空都喊出了“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的豪情壮语。远的不说,几百年前,康熙不就因为“老不死”,落了个死得不明不白,连传位诏书是真是假都至今不明的下场吗?而他也就当了61年皇帝。所以,秦始皇想一直当皇帝估计是不可能的。再加上周围忠于他的人早晚会离开这个世界,舍他而去,所以到最后,他只能落得个下台的下场。那下台之后,他就能安安稳稳的过日子吗?姑且不考虑他的性格等诸多因素,即使他想颐养天年估计也不可能,总会有人对他不放心,怕他像拿破仑一样东山再起,当然也不能杀死他(因为他已“得长生”),所以必会对其严密监视,他也就只能像过着被软禁的日子。到了今天,即使没人再提防他了,恐怕他也要住到动物园或者博物院,说明牌为“活得最久的人”。
其实,这样的想象在《格列佛游记》中就已经有了,不管怎么样,即使他就是个普通人,但由于他周围的同时代的人总会离开他,所以孤独和寂寞是最难忍受的,所以长生的人最后只能落得个悲惨的下场,生不如死,这时他们唯一的想法就是死亡,可是这是不可能的事。所以,这样看来,长生实在不是一件值得羡慕的事。
另外,菩提祖师明明已经知道悟空非长生不学,还非要一次又一次故弄玄虚,顾左右而言他。如果是开玩笑,不大符合其身份;如果是要瞒众人耳目,可为何半夜时分,只有悟空在眼前时,仍然“打市语”?让人觉得有几分卖弄之嫌。
(菩提)祖师道:“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祖师怒喝道:“你等大呼小叫,全不像个修行的体段!修行的人,口开神气散,舌动是非生。”
祖师道:“……我问你弄甚么精神,变甚么松树?这个工夫,可好在人前卖弄?假如你见别人有,不要求他?别人见你有,必然求你。你若畏祸,却要传他,若不传他,必然加害,你之性命又不可保。”
神仙尚且如此,何况我乎?
只此一件小事,菩提祖师已知悟空身上少不了是非,定要赶悟空下山。“你从那里来,便回那里去”“哪里甚么恩义?你只是不惹祸不牵带我就罢了!” 虽说自保之心不免,但总是人家看得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