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大帅府游记
① 在沈阳逛故宫和大帅府,大概要多长时间
当然来得及,建议先看看大帅府,再逛故宫,这样离中街近了,是商业街有一些回老答字号。吃的就看自己喜好(老边饺子,那家馆都在附近),商场里也有小吃,有一些小店味道也不错。下午做火车如果是沈阳站(原沈阳南站),中街那正好有地铁到。
希望有所帮助,玩得开心!
② 沈阳张氏帅府的详细导游词
欢迎大家来到这。我是你们的导游,我姓赵,大家可以叫我小赵。为了便于大家参观游玩,下面我先给大家介绍一下张氏帅府。
这里楼宇林立,庭院相连。放眼望去,雕梁画栋的四合院、水榭亭台的帅府花园、恢宏气派的大青楼、欧式风情的边业银行、帅府办事处、红楼群以及小巧雅致、中西合璧的小青楼、赵一荻故居,错落有致,交相辉映。充满浓郁民国文化特色的张氏帅府博物馆,以其恢宏的建筑、精湛的装饰艺术,丰富的历史人文内涵,赢得了“东北第一名人故居”的美誉。
张氏帅府博物馆自1988年对外开放以来,规模不断扩大,现已发展成为融张氏父子研究、金融研究展示为一体的综合博物馆。现有展出面积 8000平方米,展线长达2000米,对外展出文物七千余件,基本陈列“百年张学良”、“张作霖与张氏家族”展览,全面展示了张氏父子两代不同的人生经历。
张作霖办公室、张学良办公室、东北政务委员会、老虎厅、小青楼、赵一荻等一系列复原陈列展览,记录了张氏父子鲜活的生活片断和跌宕起伏的传奇人生。
在原张氏父子私家银行——边业银行基础上建立的沈阳金融博物馆,是全国同类博物馆中,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展示形式与观众参与项目最多的专题博物馆。其主题陈列“走近金融世界”完美展现和诠释了金融历史的发展足迹和金融文化的博大精深,被评为“2007-2008年度中国十大陈列展览精品奖”。
经过20年的积极探索、锐意改革,张氏帅府博物馆在挖掘帅府独有文化内涵,打造文化品牌,搭建学术交流平台、提升展览讲解水平、扩大对外宣传等方面取得了多项可喜的成绩,已成为沈阳市著名的人文景观和独具民国历史特色的文化品牌,并向着打造一流博物馆的目标不断发展,日益前行。
张氏帅府内大量的石雕、木雕、砖雕和壁画作品饱含浓郁的东北民俗风情,它们取材广泛、寓意深远、制作精美,个个栩栩如生,是研究中国建筑艺术与民间习俗的珍贵艺术资料。
张氏帅府作为张氏父子两代的官邸和私宅,曾是东北的政治中心,期间历经两次直奉大战、武装调停中原大战、东北易帜、杨常事件、“九一八”事变以及新旧中国的巨大变迁,饱经沧桑的张氏帅府已成为东北近代历史的见证与缩影。
③ 在沈阳,很多人说张氏帅府比故宫更值得去,帅府有啥吸引力
沈阳作为辽宁省的省会,全国有名的老工业基地,无疑还是相当有名气的。沈阳在清朝时是满清的都城,只不过后来搬到了北京。沈阳也有故宫,只不过规模远比北京故宫小而已,沈阳当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一个城市,特别是在近代史上,日本在这里发动了918事变,张氏父子在这里统治整个东北,这里记录了当时东北的很多的故事。如果来沈阳旅游,可以很好的感受民国及近代的一些历史故事。在沈阳,很多人说张氏帅府比故宫更值得去,今天就介绍一下张氏大府帅,帅府有啥吸引力呢?
大青楼,小青楼,都是有青砖作的,青楼这个词儿本来过去是妓院的称呼,据说还是张学良看见青砖做的楼,所以就起名青楼,后来索性也就叫开了。
这是帅府以内,出了帅府还可以去看赵四小姐的故居,赵四由于没什么名份,故居里连厨房都没有,可以想象当时少帅与她的爱情也是颇为的波折,最后能相守一生,也是制造了一段佳话。
剩下一个景点是边业银行,这是当时张家的银行,现在里边有很多的假人,营造出过去的场景,张家过去确实富可敌国,里边的介绍让人感慨良多。
一部大帅府,半部近代史,这里可以除了了解张氏父子的生平事迹,也能学习很多近代史的知识,所以这里是一个非常好的教育基地,所以很值得一去的。最后想说,张学良在网络上很多人诋毁的,但是在沈阳,这里却保护得非常好,老百姓很理解少帅,何以然,张学良在晚年自已给出了答案,简单说就是他家不刮地皮,对百姓是很好的。其实这点真得很重要,可以说明很多问题。
④ 沈阳大帅府发生了什么事,为什么会被说“闹鬼”
一些游客说,去过大帅府都觉得莫名的恐惧因为在沈阳的大帅府一直流传着一些很离奇的事件,所以才会被说“闹鬼”。相信很多人都知道沈阳的大帅府,这是一个沈阳旅游的好地方。因为大帅府是一个百年的老宅子了,张作霖,还有张学良曾经都住在这里,这是他们的旧居。像这样的老宅子发生一些“闹鬼”的事件,其实也是不奇怪的。那么,沈阳大帅府到底发生过哪些离奇的事件呢?事件的经过又是什么呢?相信很多人都会比较好奇吧,今天我们就来一起了解一下。
一位住在附近的居民也发生了很怪异的事情,这位居民也是在家里正在睡觉,然后到了半夜的时候突然起来了,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是被“鬼上身”的原因,神志非常的不清楚,就这样迷迷糊糊的走到了自己家的楼顶,然后就这样跳了下来,当时就没有呼吸了,当发现尸体的时候,居然看见这个人是自己掐着自己的脖子,有邻居说,这个人是在晚上下班的时候路过了大帅府,然后就往里面看了看,结果就发生了这样的事情。听到这些故事是不是让人非常的害怕,这些诡异的事情就这样在一直流传了出来,这百年的宅子让人想到就非常的紧张,不过到底有没有“鬼”的这个问题相信大家都没有准确的答案,但是听到这样的传言还是让精神变得很紧张。
⑤ 关于参观大帅府的作文
张作霖于1914年秋天开始动工修建这座三进四合套院和西院北部的两组四合院。三进四合院是吸收奉天城清朝各王府建筑持点,遵循张作霖家乡辽南的生活习俗而建起的。1915年秋基本竣工后,又进行了室内外装修。1916年秋,全家搬进四合院。三进四合院建成后,张作霖已升任奉天督军兼奉天省长。人们开始称张作霖为“大帅”,知近者称“雨帅”(当时中国的官场都称各省曲督军为大帅)。因这新三进四合院即是张作霖的办公官邸,也是家眷居住的私宅,故此,人们习惯称其为帅府。
目录历史回顾布局结构整体结构正门前院一进院二进院三进院雕刻大青楼小青楼赵四小姐楼西院红楼群公交线路地铁线路展开 历史回顾布局结构整体结构正门前院一进院二进院三进院雕刻大青楼小青楼赵四小姐楼西院红楼群公交线路地铁线路展开
编辑本段历史回顾1911年.张作霖已担任奉天前路巡防营统领,驻扎在洮南府。10月10日,武汉爆发辛亥革命。奉天革命党人在张榕等领导下也在酝酿武装起义.张作霖于26日率部星夜赶至奉天,为赵尔巽“勤王救驾”。率部先住在奉天城大南的来升店。逼走蓝天蔚,计杀张榕。张作霖踏着革命党人的血泊,进了奉天,当上了保安会军政副部长、第二十四镇统制、“关外练兵大臣”,掌握了奉天的军事大权。1912年9月,袁世凯任命张作霖为陆军第二十七师中将师长。而后,张作霖开始安置家眷,置办产业。先在大南门里,通天街租赁了道台荣厚的一套旧宅居住。1913年底,将荣厚旧宅买下来,同时又将西侧的江浙会馆购买下来。1914年夏,将这两处旧宅全部拆除。大帅府门票:50元/人
大帅府编辑本段布局结构整体结构三进四合院坐北朝南,呈“目”字型,青砖班瓦,飞檐兽吻挑脊,雕梁画栋,朱漆廊柱,石鼓柱础,石条台阶,方砖方石铺地,是砖木结构的仿王府式建筑。全院占地3900平方米.房屋共13栋,计57间,建筑面积1460平方米。
正门前院正门前院是一个东西长百米,南北宽16米的长方型大院,东侧开有东辕门,中间二门,西侧开西辕门。正房门迎门处是一面中间高两侧低并扇开的挑檐起脊,青砖磨砖对缝的大影壁,影壁正中镶嵌着一块雕有‘鸿禧”二字的汉白玉.影壁四角雕有凤凰和雄狮。雨面侧望都有精美的砖雕图案作装饰,十分雄伟。正门前青石板铺垫门阶,门阶两旁立有上下马石。正门两例有石雕抱鼓石,上卧的大狮子抱着小狮子。正门房由七间组成,中间为门洞,中三间为回缩门廊,廊柱上部木雕彩绘雀替和缕空雕花。朱漆大门扇上绘着秦琼、敬德两个门神,门洞内例上方悬一块横匾.上书;“治国护民。”
一进院一进院是大块方青石板铺地。门洞两例备三间,东三间为警卫室(2间)、传达室(1间);西三间为电工室(1间)、电话室(2间)。一进院有东西厢房各三间。东厢房是帅府的内帐房,掌管帅府内的财务开支。西厢房是帅府承启处,设文武承启处,文承启处接待、禀报、引进前来帅府公干或拜访的文武官员。
在厢房的南端两隅,大家可以看到,还各有一个六角月亮门,门内各有三间耳房。东耳房为帅府的厨房,门前有一个水井,供厨房用水和帅府院内用水。以后因帅府人员增加,又在东花园后边加盖五间瓦房与厨房连接。西耳房为厨房仓库和厨师休息室。
一进院与二进院相隔的是一面高达7米,有磨砖雕饰的高墙,中间开有大门、门口透雕垂花顶式门楼,方台浅阶,称为垂花仪门。这个门的建筑独具匠心,两个门柱都有护柱抱鼓石,和石狮伏立的石鼓门枕石。在门内有一座两重木屏壁,木屏可以对开.两侧可以沿回廊绕行人内。此处仪门是张作霖当年迎接贵宾时举行仪式的地方。遇有重要客人到来,木屏重门中开,张作霖出迎,客人可从中开的重门拾阶而直入二进四合院。帅府人员和普通客人都从木屏两例绕行沿回廊入内。
二进院二进院,呈长方形,比前院大些,方砖铺地,周围有起台回廊四合。30根笔直廊柱环列于鼓形柱础上,绘栋彩方。庭院幽雅。二进院是张作霖搬进院后办公和会客的地方。正房7间,中间一间为过厅。门前,修一雕花门楼.门楼正上方悬一横匾,上书“望重长城”。正房东三间依次是张作霖的卧室、办公室。北侧有一走廊,走廊尽头和卧室的交叉处有一小单间,是张作霖的洗澡间。西三间,两间为一大屋是会客厅,一间为书房。
东西厢房各五间,东厢房中间为厅,南屋为秘书长室,北屋为内收发(即机要秘书室)。西厢房只有北两间处一道间隔,不设厅堂,是一般秘书室.二进院正房东西两例山墙处都起台建有回廊,各有角门通往三进院,东侧回廓外的东围墙处开一个角门.通往东院帅府花园和小青楼。在东院,角门被花园假山山洞所隐蔽,是帅府花园中的曲径通幽一景。
三进院三进院与二进院形制相同,是帅府的内宅,张作霖的家属大都住在此院。正房为七间,中间厅堂供奉张家祖宗灵位。东屋为张作霖的二夫人卢氏居住(张作霖元配夫人赵氏于19l2年去世,尚未进帅府)。西屋原为三夫人戴氏居住,后因其弟在帅府任侍卫时,醉酒以枪击路灯,被电灯厂告发到帅府,张作霖将其弟枪毙,戴氏含愤出家为尼,不久郁闷而死。1917年张作霖娶王雅君为五夫人,改名为张寿懿,居住此屋。小青楼建成后,五夫人携张作霖几个较大的女儿去小青楼居住。东厢房为四夫人许氏居住。张学思同志生于此屋。
西厢房是张学良与于风至居住。四合院落成后即为张学良与于风至举行结婚仪式,新房就设在西厢房的北屋。张学良的女儿和三个儿子均出生在此屋。三进院正房东西两侧各有两间耳房,是帅府的仆人居室。
1922年以后,大青楼建成,张作霖搬入大青楼一楼办公。家眷也大部分搬入大青楼内,三进四合院改成巡阅使署办公处。 ——帅府中院的建筑是典型中国传统的古典式建筑。在细部处理上既沿袭中国传统的民间风俗,也呈现了东北,特别是辽南风土民情。这些特点集中体现在建筑的雕刻上。
二进院和三进院的正房窗下墙裙处都镶嵌首一米高的砚石石雕各26幅。一、二、三进院厢房和门房、山墙的础石也都镶有多幅寓意深刻的石雕.石雕题意多为富贵吉祥.功名利禄的内容,也有历史典故。东北农村盛产的萝卜、白菜、茄子、辣椒、高粱、谷子,乃至辽南西部张作霖超家盛产的芦苇、河蟹等都作为题材,雕刻在石上、砖上和木头上,用来装饰帅府的建筑。还有几幅虽放在不太惹人注目的地方,但其寓意揭示了房子主人的雄心报负,甚至一反帅府以狮子、马为中心思材的惯例,竟以龙饰故作为陪衬。这些石雕画创作,是张作霖当师长的时候,而题材竟是“吃各国”、“握环球”,让“外国进金钱”的内容。已大大超出一般民间习俗了。
雕刻帅府内的雕刻,集中三进四合院,这些栩栩如生的作品,在东北地区是绝无仅有的。就其数量之多,内容之丰富,艺术水平之高,在全国也属罕见,是研究助府的重要资料。
编辑本段大青楼大青楼是张氏帅府的标志性建筑,建于1918年——1922年,为仿罗马式建筑,因该楼采用青砖建造,故称大青楼。大青楼总建筑面积2460平方米,楼高37米,是当时奉天城的最高点之一。整体建筑富丽堂皇,外部立体浮雕造型生动、工艺精湛,内部主要房间的壁画装饰技艺独特,具有较高艺术价值。大青楼堪称民国时期东北建筑的经典之作。大青楼融办公与居住为一体,作为张作霖、张学良父子两代主政东北时期的重要办公场所,曾历经两次直奉大战、东北易帜、处决杨、常、武装调停中原大战等重大历史事件。这里的老虎厅不得不提,一对猛虎(标本)昂然并立,“老虎”原是部属汤玉麟送给“东北王”张作霖的,这儿就是老虎厅。即为当时处决杨宇霆与常荫槐的地方,因厅内有虎而得名。当时的一只老虎标本现在保存在沈阳同泽中学的校内,另一只因为没有保管好已无有踪迹了。这里蕴藏着丰富的历史内涵,是东北近现代历史的见证和缩影。
[1]编辑本段小青楼小青楼位于张氏帅府的东院,由于地处帅府花园的中心,又有“园中花厅”的美誉,是一座中西合璧式的二层砖木结构小楼,建成于1918年,因其采用青砖青瓦建筑而成,俗称小青楼。它是张作霖为他最宠爱的五夫人寿氏专门修建的。小青楼建筑面积450平方米,小巧精美、造型独特,整座楼体呈凹字形,中间为两层高门楼,二楼有外廊式阳台,其正面朱漆廊柱、雕梁画栋、彩绘雀替,体现出传统的中国建筑风格,小青楼枭混线条的雕饰、窗口饰以镇石、楼后顶部砌有环形女儿墙等手法则是典型的西洋风格。小青楼是一座典型的中西合璧式建筑。小青楼作为张氏帅府第一座仿西式建筑,它采用了大量的木雕、砖雕等中国传统工艺来装饰。分布在小青楼的28幅雀替木雕,多以梅花、柳枝、兰花为主,虽风格各异,但各个栩栩如生。而小青楼两侧壮头的垂帘砖雕,以寓意深远的松、鹤为主画面外,饰以代表吉祥、喜庆的中国结,整组构图搭配和谐,布局严谨对称,具有较强的艺术观赏性。小青楼最为考究的是,它的每个门窗的上面均采用镇石砖雕装饰,这些镇石砖雕以花、鸟图案为主,形象逼真,令人叹为观止。小青楼外部装饰精美,内部装修同样豪华气派。小青楼上下两层,内设5个房间。其中,一楼东、西两个房间分别为寿夫人卧室和会客厅,二楼除东西两个居室外,还设有一个宽敞的中厅。小青楼是沈阳地区近代较有代表性的优秀建筑之一。寿夫人搬到小青楼后,为避免引起其她几位夫人的不满,聪明的寿夫人把大夫人赵氏生的女儿首芳、二夫人卢氏的二女儿怀英、四女儿怀卿、四夫人许氏生的三女儿怀曈、五女儿怀曦接到小青楼二楼居住,所以早期小青楼亦被称为“小姐楼”。 1923年,当寿夫人得知张作霖在天津相中了天宝戏班的马月清后,立即亲赴天津将马月清接回帅府,并以贴身丫鬟的名义,安排马月清在小青楼二楼居住。1924年马月清生下女儿怀敏后,母女始搬到大青楼居住。此后,随着几位小姐的陆续出嫁,小青楼便成为寿夫人与其四个儿子学森、学俊、学英、学铨单独居住的地方。小青楼也是张作霖日常生活起居的一个重要场所。1928年6月4日,在皇姑屯事件中被炸成重伤的张作霖就是在这里走完了他短暂而充满传奇的一生。自1931年九一八事变,帅府被日本人占领后,小青楼的使用屡经变迁,先是同大青楼一道经过改造,被辟为伪满洲国国立图书馆。1946年2月,大青楼被国民党沈阳党部占用后,小青楼又成为党部书记章宝慈的私人居所。1948年沈阳解放后,小青楼由东北图书馆使用,初为单身宿舍和办公室,1949年被辟为儿童阅览室。1952年小青楼被改为辽宁省作家协会家属宿舍。1973年以后,小青楼归辽宁省图书馆,作为家属宿舍使用。1990年小青楼正式划归张学良旧居陈列馆,经过重新修缮,于2001年对外开放。
编辑本段赵四小姐楼赵一荻故居,俗称“赵四小姐楼”,位于张氏帅府的大院的东墙外,为一座二层中西合璧式建筑,因1928年—1930年间,张学良将军的红粉知己赵一荻(人称赵四小姐)曾在此居住而得名。赵一荻故居占地547平方米,建筑面积428平方米,独立成院,清幽雅致。整幢小楼装饰精美别致,这里既有体现中国传统风格的描金彩绘,又有雕刻廊柱等欧式建筑艺术的鲜明特色。其室内陈设以法式家具为主,尽显豪华气派。 2001年10月,张学良旧居陈列馆将“赵四小姐楼”进行全面修缮后,正式对外开放。内设会客厅、舞厅、餐厅、琴房、起居室、书房、办公室等多个房间的复原陈列,真实再现了赵四小姐与张学良将军共同生活的真实场景,演绎着他们伟大、动人的爱情故事。赵一荻故居不但是张学良将军和赵一荻“当代冰霜爱情”的历史见证,也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张学良旧居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一处引人驻足的亮丽人文景观。
编辑本段西院红楼群红楼群位于帅府的西院,西院原为江浙会馆,是江苏、浙江两省旅居奉天的同乡聚会并兼做生意的场所,共有房间40余间。张作霖买下荣厚公馆后,江浙会馆慑于张作霖的权势,也将房舍做价出售。西院总占地11017平方米,被张作霖买下后,与中院的四合院同时修建。西院南半部建有7间瓦房做帅府卫队营部,瓦房南侧到西辕门则为卫队营训练操场,7间瓦房是帅府卫队营营部。西院北半部以青砖围墙与卫队营相隔,以东西并行建设两组四合套院,每组套院均建正房、门房、厢房各五间。两院各走独立门户,以与卫队营界墙北侧胡同为共同通道,与中院、东院相连,在中院的北墙处,原来建有一处网球场,东连大青楼,西接西院四合院,属于西院建筑,酷爱网球的张学良经常带领兄弟姊妹在这里打球。西院的四合院西边一套是张作霖的二哥张作孚的夫人及孩子张学成、张学文居住。张作霖共有兄弟三人,大哥张作泰早年因患病死去,二哥作孚与张作霖感情甚深,不幸的是在1909年的一次剿匪战斗中阵亡,张作霖从此承担了扶养家嫂和其子女的责任,将学成、学文视为己出,与学良兄弟一同启蒙。令人痛心的是,九一八事变后张学成甘于充当汉奸,干出许多有辱民族大义、有损张家名声的坏事,痛心疾首的张学良大义灭亲,亲自下令黄显声将其剿灭在北镇高山子。西院四合院东边一套则是张学良的几位弟弟居住,张作霖一生娶妻六位,共生有八男六女,几个儿子分别是学良、学铭、学曾、学思、学森、学俊、学英、学铨,姐妹六人分别是首芳、怀英、怀瞳、怀卿、怀曦、怀敏。前面已经提到几位大小姐与寿夫人同住在小青楼。几位兄弟随着年龄的增长,相继娶妻生子,1927年张学良的二弟学铭与姚氏结婚时,新房就设在此四合院,1918年张学良和于凤至也曾一度在这里住过。张学良主政东北后,决定拆掉西院四合院和卫队营房,请国内著名设计师设计了7栋具有英国都铎哥特式风格的三层楼房,准备分给每个弟弟一幢。1930年秋天,在国际上招标,最后选定正给葫芦岛施工的荷兰建筑公司承建,双方签订了合同,1931年春荷兰方面开始修建。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后,张氏帅府陷于日本帝国主义魔爪中,张学良将军只好通知荷兰方面停止修建已打好地基并完成了地下室工程的红楼群,荷兰公司以合同为依据,要求张学良赔偿全部损失。这一要求被张学良将军断然回绝,荷兰建筑公司为此诉诸国际法庭,张学良派专员前往日内瓦出庭申辩,据理力争,指出:我本人全部财产包括施建工程已被日本当局强行霸占,因而,也就不该由我继续履行合同义务。法庭判处日本当局应当承担履行建筑合同义务。在此情势下,日本方面迫于国际舆论压力,只好接手履行建筑合同,由它向荷兰建筑公司支付全部建筑费。于是荷兰建筑公司继续施工,但日本方面把7幢红楼改成6幢,而且在设计位置上作了变动。1933年西院红楼群正式建成。红楼群是帅府规模最大,房屋最多的建筑。大楼均为3层,地下一层,其中有两幢厢楼,4幢正楼。每一幢楼的平面、立面造型各具特色,但风格大致相同,它们均采用三角形的山花、红砖墙体、坚立比例的矩形方窗,壁柱、线脚、门窗框、檐部系采用白色石头,色彩明快。尽管张将军只见过设计图纸,还没见过这片楼房,但在沈阳市房产登记档案里,这片红楼群的产权归属栏里,仍赫然写着“张学良”的名字。西院红楼群是张氏帅府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⑥ 沈阳辽宁沈阳张氏帅府好玩吗
没有玩的地方
就是看看民国的时候大帅府的样子
想看看民国的室内风格可以去看看 望采纳
⑦ 游沈阳故宫大约需要多长时间张帅府呢
地址在中街附近来 周围有你说张源氏帅府 还有刘老根大舞台
故宫现在门票50元 1个小时内 游遍全宫 毫无半点夸张,我前天刚去完。全程无解说,可另自费导游。工作人员大都在玩手机或随身PAD,也方便到处随便看。
⑧ 沈阳大帅府咋样值得去里面看一看吗现在门票是多少啊
门票;50元,包含张氏帅府博物馆、赵一荻故居、沈阳金融博物馆。
大帅府是回东北王张作霖和答其子张学良的办公与生活的官邸,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博物馆由大青楼、小青楼、关帝庙、四进四合院、赵一荻故居、边业银行旧址、帅府舞厅办事处、红楼建筑群组成。
很值得去看一看,了解东北中华民国北洋政府时期的沈阳历史风貌,了解东北军的军事历史以及东北当时的经济等等。里面详尽介绍了张作霖的成长历程,包括张作霖孩提时代。介绍了日本关东军如何蓄意谋杀张作霖,张学良东北易帜等等重大历史事件;大帅府老虎厅张学良枪毙杨宇霆常荫槐的历史场景等等都在陈列之中。
边业银行旧址(沈阳金融博物馆),一楼办事大厅里复原上世纪20年代工作人员和前来银行办事人员的蜡像展示,可以拍照。边业银行是张作霖主政东北时期建设的银行,共三层。
赵一荻故居在大帅府博物馆东门外两米处,是张学良妻子赵一荻的故居。
大帅府建议游览时间;2小时30分,赵一荻故居建议游览时间15分钟左右,沈阳金融博物馆建议游览时间90分钟左右。
⑨ 沈阳故宫、北陵、大帅府一天能玩完吗
推荐这么玩
1、早05:30到北陵公园,因为6点前不收门票,而且早上北陵里的空气特别回好。北陵里简单走走,答看看古树,看看风景就好了,其他真没什么。现在北陵一些新建景观刚刚开放,很干净,还新植了很多花草,拍照的好地方。
2、08:30从北陵公园里出来,建议从西门出园,西门走过街天桥,对面路口的早市旁边有家早餐,吊炉饼特别地道,吃饱了再玩。
3、北陵西门乘坐地铁二号线,目的地中街。这个时候早高峰基本快结束了,不那么拥挤。
4、中街站下车,游览故宫。门票50,个人认为一点也不值,如果你去过北京故宫,那就不用去沈阳故宫了。
5、张氏帅府。就在故宫南边,溜达过去看看呗。
6、这两个地方最多用2个半小时就能逛完,正好中午饭时,在中街兴隆大家庭、大悦城等等都可以,美餐一顿。
7、下午可以继续在中街逛街,看电影,K歌。也可以乘地铁去市府广场,到辽宁博物馆里转转,不要门票,里面有很多不错的藏品。
⑩ 参观了沈阳的张氏帅府,观后感怎么写
沈阳张氏帅府参观记
这是一处经历了近百年历史沧桑的院落。在院落前的空地上,建有一座少帅张学良的雕像,雕像高约七八米,身着戎装的他,英姿勃发,目视远方。
院墙是老式的青砖砌成的,有两三米高,墙头有一丛丛的长青藤垂下。
进入院内,一个长着圆脸盘模样俏丽身穿老式斜襟衣褂的导游小姐领着我们参观。她介绍道,张氏帅府是两代“东北王”张作霖与张学良父子的宅第,始建于1912年,距今已经有近百年的历史。院中有大青楼和小青楼。大青楼是帅府的标致性建筑,融办公与居住为一体,是张作霖、张学良父子两代主政东北时期的重要办公场所。小青楼是张作霖的内宅,是为他最宠爱的五夫人寿氏专门修建的,位于帅府花园的中心,是一座中西合璧式的二层砖木结构小楼。张作霖出身贫苦,早期曾有绿林经历。草野出身的他,虽认字不多,但有机谋,善权变,很快出人头地,成为一代枭雄。1912年,张作霖被袁世凯任命为陆军第二十七师中将师长,后又升任奉天督军兼奉天省长,全权掌控东北地区,成为“东北王”。期间曾入关逐鹿中原,一度挫败直系军阀,控制北洋政府,1927年就任陆海军大元帅,执掌了国家最高权力,被称为“剑指中原的一代枭雄”。“枭雄”发迹后,有权势,虽然个头不高,貌不惊人,但先后娶了六房妻妾,其中多是秀外慧中的美人。墙外金戈铁马,叱诧风云;墙内左拥右抱,备极风流。权势、尊荣和美色均有了,活得甚为潇洒。可惜天有不测风云,1928年6月4日,日本关东军制造的的皇姑屯事件,使这位乱世枭雄身受重伤,回到其宅第,也就是现在的大帅府,当日即一命呜呼,死于非命,享年仅53岁。这位绿林出身的一代枭雄虽系军阀,为了个人的权势连年与群雄混战,免不了使生灵涂炭,百姓遭殃,但他并非一无是处,事实上他是一个民族主义者,一个爱国者。在他主政东北期间,日本人曾多次威胁利诱,想让他为日本染指东北开绿灯,但多次被他拒绝。他曾对部下说,“我豁出这个臭皮囊不要了,也不能出卖国家的权利,让人家骂我是卖国,叫后辈儿孙也都跟着挨骂,那办不到!”他对付日本人的办法也别具一格,据传一次他出席日本人的酒会,酒过三巡,一位来自日本的名流力请他赏字,那人知道张作霖出身绿林,识字有限,想当众出他的丑。但张作霖抓过笔就写了个虎字,然后题款,在叫好声中,掷笔回席。那个东洋名流瞅着“张作霖手黑”几个字笑出声来。随从连忙凑近大帅耳边提醒道:“大帅写的‘手墨’的‘墨’字下面少了个‘土’,成了‘黑’了。”哪知张作霖一瞪眼睛,骂道:“妈那个巴子的!我还不知道‘墨’字怎样写?对付日本人,手不黑行吗?这叫‘寸土不让!’”在场的中国人恍然大悟,会心而笑,日本人则目瞪口呆。这个“寸土不让”的故事也一直流传到现在,正是因为这些生动活泼听来过瘾的故事让张作霖的名字在东北的黑土地上家喻户晓。事实上,也正是由于他不买日本人的帐,使日本人屡屡碰得一鼻子灰,遂制造了“皇姑屯事件”,最后使这位正当壮年的张大帅命归黄泉。在帅府的张氏父子事迹陈列馆内,目睹这位张大帅的黑白照片:身着戎装,虽身量不高,但豪气尽显。念及当年他不畏强暴,不向日本人屈服的事迹来,心中不禁产生几分赞许之意。
少帅张学良与其父略有不同,照片上的他气质颇佳,仪容儒雅。其父是个粗人,没什么文化,他则7岁时师从名师,读四书五经,16岁拜师学英文,结识了一批外国友人,19岁考进东北讲武堂,后以优异成绩毕业,比其父肚子里多了些墨水。当然,这要归功于老头子给他创造了条件,打下了基础,就像许多第一代白手起家的富翁大字不识几个,而其子孙却受到良好教育一样。1928年6月,张作霖死后,张学良接管其军队,成为少帅。“东北易帜”的决策就发生在帅府的大青楼里。当时,蒋介石领导的北伐军已占领北京,但国内局势仍然动荡不安。日本人觊觎东北,妄想把东北纳入自己的势力范围,东北何去何从,备受世人关注。在这种情况下,张学良以民族利益为重,于1928年12月29日向全世界通电,毅然宣布‘遵守三民主义,服从国民政府”,实行“东北易帜”,结束了北伐。这是他做的一件有利于国家统一的好事。人无完人,作为历史人物,他有过严重的过失,那就是在“九.一八”
事变中实行“不抵抗政策”,致使东北三省很快沦陷一事。以前流传的说法,此事是蒋介石所为,张学良是执行蒋的命令,是为蒋背黑锅。但事情并非如此。近期,在张学良晚年的自述中看到这样的话,“是我们东北军自己选择不抵抗的。我当时判断日本人不会占领全中国,我没认清他们的侵略意图,所以尽量避免刺激日本人,不给他们扩大战事的借口。”并得知,张学良在晚年,在老蒋和小蒋死后多年,多次声明“不抵抗”一事同中央政府没关系,是他自己的责任。知道事情是这样,以前对这位少帅的正面印象不免打了几分折扣。愚以为,作为一个军人,守土抗战是其天职,不发一枪一弹,将东北供手相让,无论如何是说不过去的。可以说,这是一个军人的耻辱。好在他还有些敢于担当的勇气,能把属于自己的责任承担下来,从这个意义上讲,他还不失为一条好汉。1937年,他和杨虎城联手发动的“七.七事变”,应当说是他一生中做得最重要的一件事,也是一件事关中国前途与命运的大事。这件事的重要意义无需多言,但只能说是在外力的作用下,他对自己以前严重过失的一种补救行为而已。不过,权衡得失,客观地说他还是一个功大于过的历史人物。假如没有西安事变,没有全国抗日统一战线的形成,在那场事关生死存亡的劫难中,国家与民族的命运如何?很难预料。与其父一样,除了喋血沙场,他还有凤流的一面,虽然不像其父那样娶了那么多房姨太太,但他有一段留传后世的浪漫史,那就是他同赵一荻,赵四小姐的浪漫史。在帅府大院的东墙外,有一座二层中西合璧式建筑-----“赵四小姐楼”。1928年至1930年间,张学良与他的红粉知己赵一荻曾在此居住,故名。整幢小楼独立成院,清幽雅致,装饰精美别致,其室内陈设为法式家具,尽显豪华气派。会客厅、舞厅、餐厅、琴房、起居室、书房、办公室等均复原陈列,再现了赵四小姐与张学良共同生活的真实场景。
帅府的南侧有边业银行旧址。边业银行是北洋政府时期始建的一所地方性商业银行,成立于1919年,为皖系军伐徐树铮所创建,其名取开边创业之意。1924年第二次直奉战争后,奉系得胜,张作霖父子控制了边业银行,1926年,张氏父子将该银行的总部从天津转到奉天,也就是现在的沈阳。该银行实为张作霖、张学良父子的私人银行,其遗址现改为沈阳金融博物馆。据介绍,它是由德国人设计的,建筑采用当时最先进的钢筋混凝土混合结构,地下一层,地上二层。建筑风格独特,其模型像是一柄手枪,考虑到主人的身份,其中含义耐人寻味。主楼正面为罗马式建筑风格,台阶之上矗立着6根立柱,顶托着宽大的露台,显得宏伟气派。进入楼内,来到当年的银行营业大厅,可以看到老式的落地钟、厚重的办公桌、斑驳的衣帽架,还有很多栩栩如生的人物蜡像,身着不同的衣饰,神态各异,分别扮演着银行的工作人员、不同的客户等,再现了当年银行进行业务往来的场景。银行内部结构复杂,往里走,曲径通幽,如迷宫般让人找不着北,很难一下从里面出来。据说这正是设计者所想要达到的结果。为银行的安全计,故意设计了这种迷宫般的内部结构,使图谋不轨者即使入内打劫得手,也很难脱身。银行设有地下金库,入口处是一道从德国进口的厚近半米,重两吨半的铁门。这是银行的核心部分,从它投入使用的那天起,它的功能就一个,就是藏宝,不论银行的主人如何更迭。这里先后存放过北洋政府、伪满州国、国民党执政时期及新中国成立后发行的各种硬币、纸币、债券、票证及硬通货。今天,往日的那些黄金、白银、钞票、大洋又回到了这里,只不过不再是作为银行的资本储备,而是作为沈阳金融博物馆的馆藏精品对外展出。这里是古今中外钱币的展出大全,有许多稀世珍品。中国的钱币从战国时期的金币开始、直到新中国发行的各套人民币;外国货币有美元、英镑、法郎、日元、欧元、卢布等。品种繁多,应有尽有,让人眼花缭乱,大开眼界。
参观临近结束,注意到这样一个事实,那就是张学良自打1931年“九.一八”事变从这个院子走出去后,历经半个多世纪的风风雨雨再也没有回来。通常,人到了晚年都是怀念故乡的,渴望叶落归根,就像从大陆去台湾的国民党元老于佑任那样,到了晚年,人在孤岛,思乡心切,心情抑郁,写出了“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的感伤诗篇。可他当时处于两岸关系的冰冻期,身
不由己,遥望大陆只能徒呼奈何。可张学良情况却不同,在蒋介石、蒋经国父子死后,他移居美国,已经获得人身自由,且大陆改革开放,两岸关系缓和,舆论宽松。在这种情形下,按说他是完全可以返回大陆,回到他阔别多年的故乡,回到这座历经沧桑的张氏帅府院追昔抚今好好走一走看一看的。可他没有,其中也许有什么隐情,但不得而知。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都说东北人性格粗旷、豪爽,为人讲义气,这是否同东北地区地处高纬度苦寒地带,冬季严寒,生存环境恶劣有关?也许是这样。与东北人接触不多,但从张氏父子两人身上看到了东北人性格特征的影子,无论是张大帅的所做所为,还是张少帅的种种行迹。本来,张学良在西安事变和平解决蒋介石返回南京时,他完全可以不随蒋乘飞机去南京的,但他敢做敢当讲义气,事先没有同任何人商量便随蒋而去,结果这一去,自陷罗网,从此失去了宝贵的人生自由,过了长达半个多世纪的软禁生活,真是可悲可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