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尔古遗址
㈠ 乌尔城的考古发现了什么
20世纪20年代,英国考古学家吴雷在乌尔城进行考古发掘时,意外地在古城墙遗址之下7公尺深处发版现了震惊世界的乌尔王权陵。王陵距今约4千年之久,藏有大量稀世珍宝。接着,他又在地下13米的深处发现洪水泛滥留下的流沙和淤泥,厚度约3米多。这样厚的沉积层,它的沉积时间据推测要3百多年之久。在这个地层下面,则是另一个不同民族的居民留下的遗迹。
㈡ 英国考古学家列奥纳德·伍利通过对乌尔遗址的考证,得出了什么重要结论
英国考古学家抄列奥纳德袭·伍利通过对乌尔遗址冲积层的考证,在查阅苏美尔诸王的世系表以及研究以往美索不达米亚考古成就的基础上,作出了一个重要结论:苏美尔人是两河流域文明的最早创造者;他们的土地曾被大洪水淹没过,而这也正是《吉尔伽美什》史诗中所描述的史实。
㈢ 乌尔比安是什么地方的古罗马
乌尔比安(Domitius Ulpianus,?~228)罗马五大法学家之一。拉乌尔一世(古法语:Raovl Ier,法语:Raoul Ier;约内890年?—936年1月15日),又名鲁容道夫(法语:Rodolphe),本是勃艮第公爵(921年—923年在位),后成为西法兰克王国的国王(常等同于法国国王,923年—936年在位)。他从他的父亲、勃艮第公爵理查处继承了勃艮第公国。他娶西法兰克国王罗贝尔一世的女儿法兰西的埃玛为妻,故得以在岳父死后无嗣的情况下以女婿的身份继承西法兰克王位。他属于与加洛林王朝敌对的卡佩家族,是后来的法兰西王国卡佩王朝诸王的祖先。[1]出生在叙利亚的一个小康家庭
㈣ 描写一篇乌尔古力山的作文。350字左右
“乌尔古力山”坐落在我故乡的最东边也被我们称为“东山”,那里群山叠峦,林木郁郁葱葱。说来惭愧,长了这么大直到今日我才有机会领略它的风采。很久之前,我们校长就对我们几个老师说要去爬山,然而一直也没有适合的时间。恰逢五一放假,天气又很成全我们,真正是天时、地利、人和全被我们占尽了。(*^__^*) 嘻嘻……
早上,买完了东西打点完一切也已经近十点了,坐上了车我们一行六个人都有着说不出的兴奋。在音乐的旋律中,我们向着目的地——乌尔古力山一路驶去。
车子大约行驶了半个小时,我们终于到了乌尔古力山山脚下。车子把我们送到这里,接下来的路就要靠我们自己了。(敲下这句话时,我的心里升起了一种感慨——人生亦是如此。也许这是每一个登过山的人都会有的吧!)我们背好背包,穿上校长买好的爱国T恤就像山顶“进军”了。不好意思的插一句,我们爬了能有五十米就席地而坐大吃了起来,其实也不能说我们没出息因为那时候已经到了中午了。吃了些东西后,我们才开始了真正的乌尔古力山之旅,我们没有走盘山道,真正要爬山的人都不会选择走盘山道,因为只有自己亲自穿过浓密艰险的树林爬上山顶才会有成功的喜悦。登山的过程自是艰险无比,被树枝刮到、险些滑落都是常发生的状况,就不一一尽述。当我们终于靠着自己的力量爬上了山顶时,心中的那种激动是前所未有的,我们不仅吟出了杜甫那充满豪气的“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心灵似乎也穿越时空与古人有了共鸣。站在山顶上,俯视着下面的景色,不禁赞叹起租国秀丽的河山,山顶上的大风似乎都在我们旅途上有了一种浪漫的味道。我们在山顶上走了一大圈,看到了英雄常隆基的纪念雕像,还有一个冷气逼人的山洞,靠近洞口便会感觉到阵阵寒气的袭来,令人陡然止步,我们也只敢在洞口转转并不敢进到里面一看究竟,本来是想找到我们同事说的那个小碉堡的,可惜我们另两个同事已经没了体力,所以也没去成,不免有些遗憾。我们在山顶上又逛了逛便沿着原路下山了。
对于这样的一次爬山经历,太多的感慨我也不想细说,因为再丰富的语言都没有办法尽述这种感觉,只想说一句人生有很多是事都是自己可以去完成的,也只有自己努力做成的事才会有成功的喜悦。
㈤ 乌尔的考古发现
考古工作者发抄掘出的著名的乌尔王陵之中发现有国王及王后的印章,各墓都有数量不等的殉人,并以战车和丰富豪华的金、银、宝石制品随葬,显示了乌尔城邦统治者的财富和当时手工工艺的精湛,表明当时金、银、铜等金属的冶炼技术已达到一定水平。
乌尔纳姆建立乌尔第三王朝后,南部两河流域已完全进入青铜时代,生产力又有新的发展,出现了大规模王家手工业作坊。乌尔纳姆制定的已知世界最早的成文法典--《乌尔纳姆法典》,反映出私有经济在当时的社会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
考古发现的属于这个时期的部分民房宽敞考究,一些海运贸易商的书信也证实王室和神庙以外的私有经济的繁荣。乌尔第三王朝时,乌尔城繁荣的基础之一是波斯湾上的商船重新带来了马干和梅露哈的财富,特别是大量的铜和锡。
㈥ 乌尔纳姆法典的考古发现经历是如何的何时何地如何发现
乌尔纳姆法典——历史上最早的成文法典。它是古代西亚乌尔第三王朝(约公元前内2060-前1955年)创始者乌尔容纳姆颁布的。
1922年--1934年,英国考古学家伍莱率领一支庞大的队伍对美索不达米亚南部苏美尔文明的核心聚落乌尔进行了12个季度的大规模发掘。应该是那时候发现的。原件写在泥板上多数未能保存下来;现在所见的抄本也是不完全的。
㈦ 乌尔城是怎么被发现的什么时候诞生的古巴比伦文明
古巴比伦王国诞生于公元前三千五百多年,它发源于美索不达米亚平原,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为人类历史留下了灿烂的史前文明,也是两河流域文明的先驱。古巴伦王国已经消失不见,那么它为什么会灭亡呢?
古巴比伦王国简介
古巴比伦王国(约公元前3500年左右-公元前729年)位于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大致在当今的伊拉克共和国版图内。距今约5000年左右,这里的人们建立了国家,到公元前18世纪,这里出现了古巴比伦王国。“美索不达米亚”——《圣经》称为“伊甸园”,是古希腊语,意为“两条河中间的地方”,故又称为两河流域。“两河”指的是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在这平原上发展了当时世界上少有的几个城市,流传最早的史诗、神话、药典、农人历书等,是西方文明的摇篮之一。有空中花园,但都成废墟。
古巴比伦王国是“四大文明古国”(“四大文明古国”分别是中国、古巴比伦、古埃及、古印度)。四大古国文明的意义并不在于时间的先后,而在于它们是现代文明的起源地。古巴比伦文明是两河流域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两河流域文明还包括苏美尔文明、阿卡德文明、亚述等重要组成部分。
除此之外,铸造技术和冶金技术也同时高度发达,并拥有了自己的学院,巴比伦在这个时期进入了铁器时代,铁犁、货车及战车被先后发明,这一时期是巴比伦文明的鼎盛时期。古巴比伦经历了相对平淡的由亚述人创建的第三阶段后,在公元前6世纪,巴比伦文明再次进入了鼎盛时期。这一时期是由迦勒底人开创的,代表是“空中花园”,由巴比伦国王为王后所建。花园由当时全国各地的能工巧匠共同参与。
㈧ 古代两河流域帝国更替顺序
一、苏美尔王朝
最早在两河流域创造出文明的是苏美尔人。他们大约从公元前4000多年开始,就陆续在两河流域的南部兴建了许多城邦国家,其中比较重要的有乌尔、乌鲁克、基什、拉伽什等。
二、阿卡德帝国
居住在两河流域北部的是阿卡德人。公元前24世纪中期,阿卡德城邦国家的国王萨尔贡一世战胜了苏美尔人,第一次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了阿卡德王朝。
三、苏美尔复兴时期
公元前22世纪末,苏美尔人又重新崛起,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了“乌鲁克第五王朝”和“乌尔第三王朝”。
四、乌尔第三王朝
乌尔第三王朝虽然是苏美尔人的王朝,但是与以前的苏美尔城邦不同,她同阿卡德王国或以后的巴比伦王国一样,是个强大的中央集权制的国家。乌尔第三王朝末期,王权衰落,各地割据,再加之外来的阿摩利人不断入侵。最后埃兰人的入侵给乌尔第三王朝以最致命的打击。国王伊比辛(公元前2026年-公元前2004?年在位)兵败被俘。乌尔第三王朝灭亡。
五、古巴比伦王国
公元前21世纪末,两河流域西边的阿摩利人侵入两河流域,摧毁了“乌尔第三王朝”。公元前1894年,阿摩利人以幼发拉底河边的巴比伦城为首都,建立了巴比伦王国(或称为“古巴比伦王国”)。以后人们就把阿摩利人称为巴比伦人。
六、赫梯人
巴比伦人统治两河流域300年,到公元前1595年被赫梯人灭亡。古巴比伦王国时期,是古代两河流域文化最繁荣的时期,古巴比伦的国王汉穆拉比(约公元前1792—公元前1750年在位)是古代两河流域最著名的统治者。
七、加喜特人和胡里安人
巴比伦王国灭亡后的几百年间,起先是东部山区来的加喜特人在两河流域建立了国家,后来又有胡里安人在这儿建立了米坦尼王国。
八、亚述人
公元前3000年前后,亚述民族就开始在底格里斯河上游一带发展。他们以亚述城为中心,所以称为亚述人。到约公元前20世纪时,他们建立了亚述国家,并开始不断对外扩张。公元前13世纪时,他们消灭了米坦尼王国,占领了两河流域中部。
九、迦勒底人
公元前8世纪时,亚述已经占据了亚洲西部的广大地区,成为一个庞大的亚述帝国。亚述帝国的国王萨尔贡二世在底格里斯河上游兴建了新的首都尼尼微。公元前671年,亚述人还占领了埃及。但到公元前612年,亚述帝国终于被新兴的民族迦勒底人消灭了。
十、新巴比伦帝国
迦勒底人在消灭了亚述帝国后以巴比伦为首都建立了自己的帝国,所以又称为“新巴比伦帝国”。但它的历史是短暂的。公元前538年它被波斯帝国灭亡,只存在了70多年。新巴比伦帝国的灭亡,标志着两河流域古代历史的结束。
两河流域里的的城邦文明就一直收到来自河谷两侧游牧部落的袭扰,因为这里是这几个地区的交通要冲,而且因为远程商业贸易这里也十分富裕。古典时代两河就是罗马跟波斯的接壤之地,战乱不断,缺乏明显的天然国界。
(8)乌尔古遗址扩展阅读:
两河流域是世界上文化发展最早的地区,为世界发明了第一种文字——楔形文字,建造了世界上第一座城市,编制了第一种法律,发明了第一个制陶器的陶轮,制定了第一个七天的周期,第一个阐述了创造世界和大洪水的神话。至今为世界留下了大量的远古文字记载材料(泥版)。
㈨ 乌尔古力山的介绍
乌尔古力山,属完达山余脉,平地拔起,山峦起伏,形似金鱼。海拔538.7米,西北——东南走向。
㈩ 1922年考古学家伍利在乌尔国王墓葬群发掘了哪些乐器
考古发现表明,抄音乐在米索不袭达米亚人的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各种休闲活动的早期实物证据几乎全部是乐器,巴比伦堪称是大批乐器类型的发祥地。1922年,考古学家伍利在乌尔国王墓葬群发掘出土了一批公元前3千年的乐器,堪称精美绝伦。其中最有名的是从舒伯·亚德女王墓中出土的一架竖琴。琴架用天青石和金箔。做成的牛头作为装饰,琴身用黄杨木制成,正面在沥青上用贝壳镶嵌出人和动物,表现古代神话中的英雄吉尔伽美什与双头公牛以及一些神化动物活动的情景。除此之外,还有里拉琴、对击板和吹奏乐器。这些乐器构造豪华,制作精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