啬园游记
❶ 游记作文结尾怎么写
帮你指导下好了:
游记可以分为很多种。以记录行程为主的是记叙型游记;以抒风景
发感情为主的是抒情型游记;以描绘景物、景观为主的是写景型游记;通过游记来说明一个道理的,是说理型游记。但是,不论哪一种游记,都是通过对自然风光、风景名胜、城市景观、景观中的人与事进行描绘,来达到记事、抒情、说理等目的。所以写作游记时,一定要具备“游”的记录,没有“游”,也就不会有“游记”。 游记有带议论色彩的,如《岳阳楼记》、《游褒禅山记》;有带游褒禅山记
科学色彩的,如郦道元的《三峡》;有带抒情色彩的,如柳宗元的《小石潭记》。
(你可以参照一下他们的结尾,尽管是文言文的,可以大致模仿一下)你还可以饮用点名人名言,鲁迅先生说,要“用自己的眼睛去读世间这一部活书”。 这就是我们出游的意义啊。文章不是一下就有了深度了吗。写的时候不要绞尽脑汁,而要轻松愉快,写个几篇,再选一篇你认为最好的,修改,再交上去。不要抄袭,但模仿可以的,自古至今, 模仿的例子可以说数不胜数,特别是不少大作家都是这样。汉代杨雄以善于模仿出名。他的著作中《太玄经》模仿《易经》,《法言》模仿《论语》,诗赋模仿司马相如的作品。小小的王勃模仿瘐信的诗句“落花与芝盖同飞,杨柳共春旗一色”,写出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中国古典四大小说都有比较清楚的模仿的著作或者底本。《红楼梦》模仿了《金瓶梅》。《西游记》和《三国演义》都有历代传下来的神话或者话本。郭沫若的诗歌模仿了歌德、泰戈尔和惠特曼三位世界大诗人的诗歌。他还爽快地说:我有一个写作秘诀,就是先看人家的书再写。鲁迅的小说模仿了东欧的一些小说,据说在他的26篇小说中就有16篇属于模仿之作,最明显的是第一篇成名作《狂人日记》就和果戈里的一篇小说同名。巴尔扎克的《高老头》,据人们研究,模仿了莎士比亚的剧作《李尔王》中的父女关系发展线索。文学传统中伟大的作家都不排斥模仿,我们更没有理由自负高傲地反对模仿。或许你会问,你怎么不告诉我结尾怎么写,难道我讲了这么多,你一点灵感都没有吗?
❷ 去北海公园的游记怎么写
没找到游记结尾的写法,这是游记的写法,希望对楼主有用~!
游记是一种以记述参观访问、旅途见闻为主要内容的文体。一般以描写为主要手段,又常与抒情议论相结合来表达作者独特的感受。如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不仅描绘了巴陵胜状的岳阳楼大观,写了满目萧然的霪雨之日和令人心旷神怡、宠辱皆忘的艳阳情景,还抒发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情怀。
写好游记,要注意以下四点:
一、细心观察,手写心记
游记的写作犹如蜜蜂采花酿蜜,素材主要来源于游览见闻。细心观察,就是要抓住有特色的景观和对表达中心有重要作用的事物。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事物的特色都是在比较中显示出来的。游览过程中我们就是要善于运用比较的方法,捕捉眼前的景物与其他地方的景物有什么不同之处。有些同学只顾热闹或贪玩,常常忽视景点中的人文资料,如神话传说,乡风民俗,名人轶事,诗词典故,碑文楹联等等,结果是丢了西瓜抓芝麻,写起? 自然内容贫乏,索然无味。所以,必要时还必须心记手写,也可以回来后查看有关资料,以保证内容的丰富充实。
二、依据中心,决定取合
旅途见闻的内容丰富多彩,但是不可能什么都写进文章里。下笔前首先要理一理自己的思绪,想一想本次游览的主要感受是什么?确立一个中心,然后决定:哪些内容详写,哪些内容略写,哪些内容不写。题材的取舍,当然首先要选新颖有趣的内容,更要选有个性、有地方特色的材料,特别是上文提到的那些人文资料,不仅能使你的文章主题鲜明,中心突出,而且读起来更有文化内涵,从而使你的文章更有社会价值。
三、紧扣游踪,疏密有致
游记的内容往往多而杂,写出来怎样才能做到清晰而不繁乱呢?最常用和最简便的方法就是:移步换景。即以游踪的变化为线索,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地点的转换,完整有序地写出重要的游览过程。当然也要避免写成一本流水账或一幅游览路线图。所以,写作中要用浓墨重彩突出重要的点,跳出一般性的过程交代,使整篇文章成为几个主要景点活动的有机组合体。为了使这个组合体结构匀称,我们还要运用一些穿插的技巧,将与景点有关的资料、数据等内容,通过游览者的交谈或引用等方式适时介绍,这样,就可以调整文章的结构,消除看上去有些部分“臃肿肥胖”、有些部分又显得“面黄肌症”的毛病。
四、写好景物,注入感情
古人云:文章是案头的山水,山水是地上的文章。描写名山秀水是游记的重头戏,写好的关键是注入自己的真感情。我国古代众多游记名篇,“案头的山水”绝不仅仅是自然山水的反映。作者游踪所至,美景在目,心有所感,形诸笔墨,往往物中有我,景中见情,不仅写出了山水的蓬勃生机和无穷妙趣,还能含蓄蕴藉。意味隽永地把作者的身世和人生理想表现出来,达到直抒胸臆、情景交融的效果。当然这不是一日两日的功夫,正好说明了好笔头要靠长期反复磨练的道理。
附例文:
游狼山
闻思月/文
我们南通是个依江傍海、景色宜人的花园式城市,狼山更是名闻遐迩。星期日早晨,我们一家三口前往游玩。上午我们先去了啬园,午餐后就直奔狼山。
一路上爸爸告诉我们,狼山古称狼五山、紫琅山,相传有白狼踞其上,所以又叫白狼山。据史籍记载:唐天宝年间,鉴真东渡日本,曾经过此山以避风浪。它位居全国佛教八小名山之首呢!
我们在车上远望狼山,只见一片翠绿,雄伟的宝塔屹立在山顶,十分壮观。不一会儿,到了山脚下,我们没上缆车,沿着花岗岩铺成的台阶向上攀登。山上人来人往,喜气洋洋。山路两旁古木参天,千姿百态,不禁令人暗暗称奇。狼山不高,父亲说才104.8米,面积18公顷,在多山的地方,根本就算不上什么山。但在南通,却是大名鼎鼎。真是应了那句: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说笑间,不知不觉我们就登上了山顶。从山上向下俯视,马路四通八达,楼房一幢接一幢,江面上传着几艘豪华的大轮船,码头旁的大吊车犹如长颈鹿玩具,好一片壮观景象。
狼山因为落座在一马平川、沃野千里的江海平原之上,耸立在一望无垠的长江之滨,所以显得特别突兀高大。尤其是它山势陡峭,拔地而起,临江高耸,直插蓝天,气势更加非凡。登上支云塔,仿佛觉得不是站在一座百米小山之上,而是置身于九霄云外了。辽阔的江海平原,从脚下一直伸展到无边的远方;滚滚的万里长江,犹如一条闪光的缎带,从遥远的天际蜿蜒而来,奔腾入海;那海,那长江入口处的大海,更是水天相连,烟波苍茫,好一派江天寥廓、沧海浩瀚的壮丽景象。怪不得宋朝大诗人王安石来此,情不自禁地发出这样的赞叹:“遨游半是江湖里,始觉今朝眼界开”。想起萃景楼前两根石柱上的那副楹联:“长啸一声山鸣谷应,举头四顾海阔天空”。我们的胸怀也顿觉无限宽广!这样的山,怎能不名闻遐迩呢?
狼山之名所以闻名,更因为它和历史文化名人联系在一起。如唐初四杰之一的骆宾王,近代革命先驱、教育家、实业家张謇,就葬在狼山。又如法乳堂内的十八高僧巨幅瓷砖画像,出自南通籍画家范曾之手,同样令人敬仰。
傍晚,回程途中,妈妈感慨地说,一切为中华民族作出杰出贡献的人,人们是永远不会忘记他们的。——说的是啊!
快乐的狼山游,真是难忘而甜美的记忆。
点评:
这篇游记的一个突出优点是善于挖掘和引用了大量人文资料,从自然山水写出了人文内涵,写出了狼山与其他旅游景点不同的个性、特点和意义。其中的神话传况、名人故事、经史典籍、古人诗文、墓葬文物、景点楹联、地理数据等等,大大提升了文章的文化品位和阅读价值。作者记述游览见闻是有选择的,不是只顾自己的玩兴,什么开心就写什么(其实那天,他们在狼山脚下的水上乐园玩得很“疯”,文中就只字未提),可见写作态度很认真:又因为善于穿插,所以结构匀称,毫无堆砌之感。文笔优美,语言精炼是本文的又一特色,作者从不同角度描写出来的狼山景色,都生动形象,充满豪情,又各有千秋!这一点也值得称道。
❸ 南通啬园的游记
濠河美景
这是我在南通出差,在著名的濠河边上记录的:
静坐在南通濠河小亭旁,释放着情绪,释放着身体,释放着心灵,
一切是那么的自然、舒爽、透明,仿佛在玻璃罩中的人间仙境,而我
可以看到外面城市的喧嚣,以及匆匆而过的人们。此时此刻的我,是
那么的超凡脱俗,有点不识人间烟火的意味。而在进入这个园区之前,
我仍是那个平凡、简单甚至庸俗的年轻人。
点一根烟,吸一口春天的空气,听着不那么合拍的萨克斯曲子,
环顾四周悠闲的人们,有的垂钓,有的漫步,有的锻炼,也有的和我
一样,一身正装却不去上班,呵呵,还好,我在记录我这难得悠闲、
惬意、放松的心情。
看起来随身带好纸、笔,对我来说太重要了。为此我会开心24小时。
你会保持24小时都开心愉悦吗?我可以!
PS:这篇小记,是我脱掉鞋子,光脚踩在草坪上写的。
濠河环绕南通老城区,形如葫芦,宛如珠链,被誉为南通城的“翡翠项链”。
濠河原为古护城河,史载后周显德五年(公元958年)筑城即有河。现周长10公里,水面1080亩,水面最宽处215米,最窄处仅10米,是国内保留最为完整且位居城市中心的古护城河。距今有千余年的历史,是国内仅存的四条古护城河之一。濠河水清如镜,自然风光优美,拥有江鸥、野鸭、鱼鹰等自然生态群落。
濠河两岸有光孝塔、天宁寺、北极阁、文峰塔、南通博物苑、五公园等名胜古迹,有张謇、李方、赵丹等名人故居,还有濠东绿苑、濠西书苑、环西文化广场、文化宫、文峰公园、映红楼、体育公园等新兴的文化娱乐场所和旅游景点,以及28座桥和各种名木古树。清澈洁净的濠河与亭、台、楼、阁、塔、榭、坊等交相辉映,人文景观与自然风光融为一体,千百年积累的历史遗迹、园林艺术、乡俗风情奠定了濠河古朴凝重的文化底蕴,而现代城市的崛起,又赋予它朝气勃勃地时代风采。
购物
南通自古水运发达,通江达海,货物周转,商贾云集,贸易繁荣。在南通购物方便、商品繁多、品种齐全,应有尽有。具有悠久历史的民间传统蓝印花布,风行国内,远销国外。其特点是经久耐用,蓝白分明,越洗越洁爽,越用越好看,具有强烈的民族风格。南通风筝,色彩缤纷,工艺精湛,放飞稳定、优美,独特的口哨,风中奏乐,买一只让亲朋好友也欣赏一下会“唱歌”的风筝。此外,白蒲茶干和誉为“官礼茶点”的嵌桃麻糕等土特产,也是南通购物的首选。
餐饮
南通临长江,通运河,达黄海,这儿的水产业发达,一年四季,鱼鲜蟹肥虾活。著名的长江鲴鱼,每年夏末从大海游到长江产卵。无论您走进南通街头巷尾的哪一个餐馆饭店,清蒸、红烧、炖焖、煎炸,精湛的烹调技艺和绕齿三日的余味会让您再来南通。
当地的糕点千万不要错过,“白蒲茶干”清香细软,咀嚼劲韧,茶后小吃,伴你聊天,久吃不腻。片片金黄的“官礼茶点”——嵌桃麻糕,香甜松酥,营养丰富。
住宿
南通住宿方便、舒适,且档次齐全,无一旅客为此烦恼。
推荐行程
南通二日游
第 1 天
濠河-光孝塔-文峰公园-文峰塔-南通博物苑
上午参观南通的护城河濠河?约拔寮栋嗣孀┠舅
❹ 《狼山游记》作文怎么写
说到南通,你一定会想到狼山。狼山位 于南通市南郊,拥有“八小佛山”之一的 美称。狼山的文化历史非常悠久,所以 它还有一个美誉“南通第一山”。这次秋 游,我们四年级所去的景点就是狼山。
来到了狼山脚下,抬头望去,呀! 这座山真高啊!海拔一百多米,像一位 巨人镇守着这片东方土地。
我们首先来到了骆宾王墓。只见在 正中央有块高大的墓碑,四周长着茂密 的树林,这里安葬着初唐四杰之一的骆 宾王。我们怀着崇敬之情情不自禁地吟 诵起《咏鹅》这首诗:鹅鹅鹅,曲项向 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参观完骆宾王墓,我们又来到了原 被称为广教禅寺大雄宝殿的法乳堂。这 里最著名的就要数十八高僧的壁画了。 在两侧的墙壁上,由范曾画的高达两米 的巨幅像烧在墙壁上。这些画像上的人 物表情丰富,神态万千,气韵飞扬,栩 栩如生,真是十分可贵的艺术作品。
开始登山了,我们顺着山路一步一 步向上走,来到了半山腰,这里有一块 开阔的平地,平地中间有一座亭子,这 座亭子有八个角,每个角都微微翘起, 由于这里向南眺望是一望无际的长江, 所以被称为“望江亭”。
我们在望江亭休息片刻后,又向山 顶出发,大约过了十分钟,我们终于来 到了狼山山顶——大观台。听说,这里 原名大观音台,因为四望无际,因此改 名为大观台。站在大观台向南眺望,能 够看到如练似的长江;朝东西望去,可 以看到五山中的其余四座山——军山、 剑山、黄泥山、马鞍山依伴在狼山身 边,就像五位形影不离的好兄弟。
转过头去,就是山顶山门,在山门 的门柱上还写着一副对联:长啸一声山 鸣谷应,举头四顾海阔天空。在萃景楼 的后面是三塔之一的支云塔,它高35 米,塔顶都已经插入云中了,真是壮丽 极了。
狼山虽没有泰山那么高大,没有华 山的雄伟,可它是南通的象征。王安石 游狼山写下“遨游半是江湖里,始觉今 朝眼界开”这样的诗句,我觉得更加突 出狼山的壮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