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三国西游记
Ⅰ 三国演义与西游记的不同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长篇章回小说的开山之作。
《三国演义》描写的是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一百年的历史风云。全书反映了三国时代的政治军事斗争,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矛盾的渗透与转化,概括了这一时代的历史巨变,塑造了一批咤叱风云的英雄人物。在对三国历史的把握上,作者表现出明显的拥刘反曹倾向,以刘备集团作为描写的中心,对刘备集团的主要人物加以歌颂,对曹操则极力揭露鞭挞。今天我们对于作者的这种拥刘反曹的倾向应有辩证的认识。尊刘反曹是民间传说的主要倾向,在罗贯中时代隐含着人民对汉族复兴的希望。
《三国演义》刻划了近200个人物形象,其中最为成功的有诸葛亮、曹操、关羽、刘备等人。诸葛亮是作者心目中的“贤相”的化身,他具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高风亮节,具有近世济民再造太平盛世的雄心壮志,而且作者还赋予他呼风唤雨、神机妙算的奇异本领。曹操是一位奸雄,他生活的信条是“宁教我负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负我”,既有雄才大略,又残暴奸诈,是一个政治野心家阴谋家这与历史上的真曹操是不可混同的。关羽“威猛刚毅”、“义重如山”。但他的义气是以个人恩怨为前提的,并非国家民族之大义。刘备被作者塑造成为仁民爱物、视贤下士、知人善任的仁君典型。
《三国演义》描写了大大小小的战争,构思宏伟,手法多样,使我们清晰地看到了一场场刀光血影的战争场面。其中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等战争的描写波澜起伏、跌宕跳跃,读来惊心动魄。
全书的文不甚深,言不甚俗,简洁明快,气势充沛,生动活泼。
《三国演义》带来我国历史小说创作的热潮,它所塑造的一系列人物形象在我国已家喻户晓,妇而皆知。
西游记简介
西游记》主要描写的是孙悟空保唐僧西天取经,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的故事。
《西游记》全书一百回,从大的结构上看,可分成三个部分。第一回至第八回是第一部分,主要写了孙悟空出世、拜师、大闹天宫,这是全书最精彩的章节,热闹非凡,孙悟空上天入地好一顿折腾,将他的反抗性格表现得淋漓尽致。第八回至第十二回是第二部分,主要写了唐僧的出身及取经的缘由。第十三回至最后一回是第三部分,主要写唐僧西天取经,路上先后收了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三个徒弟,并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取到了真经,修成了正果。 《西游记》向人们展示了一个绚丽多彩的神魔世界,人们无不在作者丰富而大胆的艺术想象面前惊叹不已。然而,任何一部文学作品都是一定社会生活的反映,作为神魔小说杰出代表的《西游记》亦不例外。正如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指出,《西游记》“讽刺揶揄则取当时世态,加以铺张描写”。又说:“作者禀性,‘复善谐剧’,故虽述变幻恍忽之事,亦每杂解颐之言,使神魔皆有人情,精魅亦通世故。”的确如此。 通过《西游记》中虚幻的神魔世界,我们处处可以看到现实社会的投影。如在孙悟空的形象创造上,就寄托了作者的理想。 孙悟空那种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奋起金箍棒,横扫一切妖魔鬼怪的大无畏气概,反映了人民的愿望和要求。他代表了一种正义的力量,表现出人民战胜一切困难的必胜信念。又如取经路上遇到的那些妖魔,或是自然灾难的幻化,或是邪恶势力的象征。他们的贪婪、凶残、阴险和狡诈,也正是封建社会里的黑暗势力的特点。不仅如此,玉皇大帝统治的天宫、如来佛祖管辖的西方极乐世界,也都浓浓地涂上了人间社会的色彩。而作者对封建社会最高统治者的态度也颇可玩味,在《西游记》中,简直找不出一个称职的皇帝;至于昏聩无能的玉皇大帝、宠信妖怪的车迟国国王、要将小儿心肝当药引子的比丘国国王,则不是昏君就是暴君。对这些形象的刻画,即使是信手拈来,也无不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西游记》不仅有较深刻的思想内容,艺术上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它以丰富奇特的艺术想象、生动曲折的故事情节,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幽默诙谐的语言,构筑了一座独具特色的《西游记》艺术宫殿。但我认为,《西游记》在艺术上的最大成就,是成功地创造了孙悟空、猪八戒这两个不朽的艺术形象。 孙悟空是《西游记》中第一主人公,是个非常了不起的英雄。他有无穷的本领,天不怕地不怕,具有不屈的反抗精神。他有着大英雄的不凡气度,也有爱听恭维话的缺点。他机智勇敢又诙谐好闹。而他最大的特点就是敢斗。与至高至尊的玉皇大帝敢斗,楞是叫响了“齐天大圣”的美名;与妖魔鬼怪敢斗,火眼金睛决不放过一个妖魔,如意金箍棒下决不对妖魔留情;与一切困难敢斗,决不退却低头。这就是孙悟空,一个光彩夺目的神话英雄。说到猪八戒,他的本事比孙悟空可差远了,更谈不上什么光辉高大,但这个形象同样刻画得非常好。 猪八戒是一个喜剧形象,他憨厚老实,有力气,也敢与妖魔作斗争,是孙悟空第一得力助手。但他又满身毛病,如好吃,好占小便宜,好女色,怕困难,常常要打退堂鼓,心里老想着高老庄的媳妇;他有时爱撒个谎,可笨嘴拙腮的又说不圆;他还时不时地挑拨唐僧念紧箍咒,让孙悟空吃点苦头;他甚至还藏了点私房钱,塞在耳朵里。他的毛病实在多,这正是小私有者的恶习。作者对猪八戒缺点的批评是很严厉的,但又是善意的。他并不是一个被否定的人物,因此人们并不厌恶猪八戒,相反却感到十分真实可爱。唐僧的形象写得也不错,但比起孙悟空、猪八戒来,则要逊色得多。沙僧更是缺少鲜明的性格特点,这不能不说是《西游记》的缺憾。尽管如此,《西游记》在艺术上取得的成就仍是十分惊人的,孙悟空、猪八戒这两个形象,以其鲜明的个性特征,在中国文学史上立起了一座不朽的艺术丰碑。
Ⅱ 《西游记》与《三国演义》有什么区别
没什么区别,都是讲贪婪,《西游记》中的妖魔鬼怪贪求长生不老,四个取经的的人贪求佛法;《三国演义》中的人贪求皇权。
Ⅲ 西游记和三国演义,水浒传的先后顺序
三国演义
元末明初
罗贯中(1330年一1400年之间
水浒传
元末明初
施耐庵(1296~1371
西游记
明
吴承恩吴承恩(约1504年-约1582年),
Ⅳ 后三国群英时代西游记3.2一开始不能内政自制么
如果是X5版,可以抄先玩一下大闹天袭宫剧本,选择孙孙悟空,前5年孙悟空有等级优势,可以攻占龙宫与地府,这样花果山+龙宫+地府,可以得到15名左右武将
然后就可以稳扎稳打,逐步做大
如果是X6版,除唐僧外所有武将一出场都36级,孙悟空没有了等级优势
建议玩唐僧西去剧本
一开始唐僧和孙悟空在五指山,建议想办法和占领两界山的势力互换城池
然后杀回长安,利用孙悟空的优势,收李世民、秦琼、尉迟恭、魏征,唐僧堵在两界山借机升级
Ⅳ 西游记水浒传和三国演义水浒传的先后顺序
三国演义 元末明初 罗贯中(1330年一1400年之间
水浒传 元末明初 施耐庵(1296~1371
西游记 明 吴承恩吴承恩(约1504年-约1582年),
Ⅵ 西游记和三国演义的歇后语
三国:
曹操下江南--来得凶,败得惨
张飞扔鸡毛--有劲难使 诸葛亮征孟获--收收放放
曹操吃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张飞使计谋--粗中有细. 诸葛亮弹琴--计上心来
曹操遇蒋干--倒了大霉. 张飞贩私盐--谁敢检查 诸葛亮的鹅毛扇--神妙莫测
曹操作事--干干净净 张飞卖秤锤--人强货硬 诸葛亮三气周瑜--略施小技.
曹操杀华佗--讳疾忌医 张飞卖肉--光说不割 诸葛亮借箭--有借无还.
曹操用计--又奸又滑 张飞战关公--忘了旧情 诸葛亮挥泪斩马谡--顾全大局
曹操战宛城--大败而逃 张飞吃豆芽--一盘小莱 诸葛亮要丑妻--为事业着想
曹操杀吕伯奢--将错就错 张飞穿针--大眼瞪小眼 诸葛亮招亲--才重于貌
曹操败走华客道--不出所料 张飞妈妈姓吴--无事(吴氏)
生非 诸葛亮用兵--神出鬼没
曹操败走华容道--走对了路子 诸葛亮的锦羹--神机妙算
曹操诸葛亮--脾气不一样 张飞抓耪子--大眼瞪小眼 诸葛亮隆中对策--有先见之 张飞绣花--粗中有细 草船借箭--多多益善
阿斗当皇帝--软弱无能 张飞穿针--粗中有细 草船借箭--坐享其成
董卓戏貂蝉--死在花下 关公开凤眼--要杀人 草船借箭--满载而归
貂蝉唱歌--有声有色 关羽卖肉--没人敢来 诸葛亮草船借箭--用的是疑兵计
对着张飞骂刘备--找气惹 关云长卖豆腐--人硬货不硬 诸葛亮草船借箭--有把握
蒋干盗书--上了大当 关帝庙求子--踏错了门 诸葛亮吊孝--装模作样
鲁肃宴请关云长--暗藏杀机 关公射黄忠--手下留情 诸葛亮吊孝--不是真心
吕布见貂蝉--迷上了 关公照镜子--自觉脸红 诸葛亮用空城计--不得已
东吴招亲--弄假成真 关公喝酒--不怕脸红 诸葛亮唱空城计--没办法
司马懿破八卦阵--不懂装懂 关云长走麦城--大难临头 诸葛亮当军师--名副其实
周瑜讨荆州--费力不讨好 关帝庙夫人--慌了神 诸葛亮当军师--办法多
鲁肃讨荆州--空手而去,空手而回 关帝庙里拜观音--找错了门 三个臭皮匠--顶
个诸葛亮 (比喻人多智慧多,有事情大 家商量,能想出好办法来)
吃曹操的饭,想刘备的事
--人在心不在 关帝庙里挂观音像--名不符实
关胜战李遣--大刀阔斧
董卓进京--来者不善 关云长刮骨疗毒--全无痛苦之色
诸葛亮征孟获--收收诸放放
诸葛亮弹琴--计上心来
诸葛亮挥泪斩马谡--顾全大局鹅毛扇
诸葛亮的-神妙莫测
诸葛亮借箭--有借无还
诸葛亮要丑--不知
诸葛亮三气周瑜--略施小技
诸葛亮用兵--神出鬼没
诸葛亮妻--为事业着想
诸葛亮的锦囊--神机妙算
诸葛亮草船借箭--有把握
诸葛亮当军师--办法多
诸葛亮唱空城计--没办法
诸葛亮吊孝--不是真心
诸葛亮隆中对策--有先见之明
诸葛亮当军师--名副其实
诸葛亮吊孝--装模作样
刘备的江山--哭出来的
想刘备的事--人在心不在
刘备摔孩子--收买人心
刘备三上卧龙岗--就请你这个诸葛亮
刘备编草鞋--内行
张飞拆桥--有勇无谋
张飞扔鸡毛--有劲难使
张飞使计谋--粗中有细
张飞贩私盐--谁敢检查
张飞卖秤锤--人强货硬
张飞卖肉--光说不割
张飞战关公--忘了旧情
张飞妈妈姓吴--无事(吴氏)生非
张飞吃豆芽--一盘小莱
张飞穿针--粗中有细
张飞抓耗子--大眼瞪小眼
关公面前耍大刀--自不量力
关公开凤眼--要杀人
关羽卖肉--没人敢来
关云长卖豆腐--人硬货不硬
关公喝酒--不怕脸红
关公赴会--单刀直入
关公进曹营--单刀直入
关公战李逵--大刀阔斧
关云长刮骨疗毒--全无痛苦之色
关羽打喷嚏--自我吹嘘
关云长走麦城--大难临头
关羽赴宴--有胆有魄
曹操下江南--来得凶,败得惨
曹操吃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曹操遇蒋干--倒了大霉
曹操作事--干干净净
曹操杀华佗--讳疾忌医
曹操用计--又奸又滑
曹操战宛城--大败而逃
曹操杀吕伯奢--将错就错
曹操败走华容道--不出所料
曹操败走华容道--走对了路子
曹操诸葛亮--脾气不一样
曹操转胎--疑心重
蒋干盗书--上了大当
黄忠射关公--手下留情
鲁肃宴请关云长--暗藏杀机
关公照镜子--自觉脸红
吕布见貂蝉--迷上了
东吴招亲--弄假成真
司马懿破八卦阵--不懂装懂
关帝庙里拜观音--找错了门
鲁肃讨荆州--空手而去,空手而回
董卓进京--来者不善
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 一个愿挨
周瑜讨荆州--费力不讨好
周瑜打黄盖--两相情愿
许褚斗马超--赤膊上阵
阿斗的江山--白送 张飞卖秤砣--人强货硬
司马夸诸葛--甘拜下风
黄忠交朋友--人老心不老
黄忠射箭--百发百中 黄忠抡大锤--老当益壮
庞统当知县--大材小用
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
西游记:
1蛇头上苍蝇——自来的衣食 2乍入芦芋——不知深浅 3皮笊篱——一捞个罄尽 4糟鼻子不吃酒——枉担其名 5磨砖砌的喉咙——又光又溜 6尖担担柴——两头脱 7吃了磨刀水的——秀气在内 8狗咬尿泡——空欢喜 9铁刷帚刷铜锅——家家挺硬 10大海里翻了豆腐船——汤里来,水里去 11和尚拖木头——做出了寺 12贩古董的——识货 13苍蝇包网儿——好大面皮(第87回葛仙翁) 14三钱银子买个毛驴——自夸骑得
Ⅶ 关于《西游记》和《三国演义》的歇后语各十个
三国:
曹操下江南--来得凶,败得惨
张飞扔鸡毛--有劲难使 诸葛亮征孟获--收收放放
曹操吃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张飞使计谋--粗中有细. 诸葛亮弹琴--计上心来
曹操遇蒋干--倒了大霉. 张飞贩私盐--谁敢检查 诸葛亮的鹅毛扇--神妙莫测
曹操作事--干干净净 张飞卖秤锤--人强货硬 诸葛亮三气周瑜--略施小技.
曹操杀华佗--讳疾忌医 张飞卖肉--光说不割 诸葛亮借箭--有借无还.
曹操用计--又奸又滑 张飞战关公--忘了旧情 诸葛亮挥泪斩马谡--顾全大局
曹操战宛城--大败而逃 张飞吃豆芽--一盘小莱 诸葛亮要丑妻--为事业着想
曹操杀吕伯奢--将错就错 张飞穿针--大眼瞪小眼 诸葛亮招亲--才重于貌
曹操败走华客道--不出所料 张飞妈妈姓吴--无事(吴氏)
生非 诸葛亮用兵--神出鬼没
曹操败走华容道--走对了路子 诸葛亮的锦羹--神机妙算
曹操诸葛亮--脾气不一样 张飞抓耪子--大眼瞪小眼 诸葛亮隆中对策--有先见之 张飞绣花--粗中有细 草船借箭--多多益善
西游记:
1蛇头上苍蝇——自来的衣食 2乍入芦芋——不知深浅 3皮笊篱——一捞个罄尽 4糟鼻子不吃酒——枉担其名 5磨砖砌的喉咙——又光又溜 6尖担担柴——两头脱 7吃了磨刀水的——秀气在内 8狗咬尿泡——空欢喜 9铁刷帚刷铜锅——家家挺硬 10大海里翻了豆腐船——汤里来,水里去 11和尚拖木头——做出了寺 12贩古董的——识货 13苍蝇包网儿——好大面皮(第87回葛仙翁) 14三钱银子买个毛驴——自夸骑得
Ⅷ 为什么感觉我国四大名著中《西游记》与《三国演义》比
相对来说西游记和三国更有意思更有趣,而且文学性稍弱,比水浒红楼好读懂一版些。而且毕竟看降权妖除魔的神鬼小说和运筹帷幄的各大势力对垒要比才子佳人和掺杂了政治和平等思想的水浒更好看一些。后者无疑对于不是文学爱好者的人来说深刻思想过于的复杂。但中国古典小说巅峰却是红楼梦。
Ⅸ 西游记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原版是无法超越的精典电视剧。所有翻拍都属画蛇添足
导演翻拍经典的原因,一是因为好剧本少,二是经典自带粉丝基础,既可以少花钱,又可以打着向经典致敬的名义给自己做个免费宣传。但我认为没有一部翻拍可以超越经典,经典之所以是经典,因为其出色的不可替代性。
Ⅹ 其余三部名著分别是《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作者依次是的后面是什么
西游记-吴承恩
水浒传-施耐庵
三国演义-罗贯中
红楼梦-曹雪芹、高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