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博物馆游记
❶ 急求国家博物馆游记【500字左右】
国家博物馆游记
来北京读书一年了,还未去过国家博物馆,于是利用“十一”假期,和五位室友相约去参观。
早晨七点起床,
阳光明媚,
一切就绪,
带着喜悦的心情开始一天的国博之行,
由于正值国庆,
赶到时,
门口已排起了一条长龙,我不禁踮起脚尖看队伍的前头,工作人员清亮嗓门,“带包的游客请排这
队
......
”,热情的指引游客,维持着现场秩序,我们六人既激动又焦急的等待着,大概
20
分钟以后,
终于,进了。
走进国家博物馆,置身于宽敞明亮的西大厅,透过
7
扇铜门可以看到不远处的天安门广场。南
北两侧的楼梯,犹如一幅宽厚的臂膀。铜门、楼梯,仿佛敞开的胸襟,怀抱远方,迎接八方来客,寓
意着国博的博大与包容。对着铜门就是一座大型的浮雕“愚公移山”,我想之所以放在这,一,向现
代人们展现古代劳动人民的生活方式,二,愚公精神亦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代代传承,时刻启迪、教
育着当今社会的我们,三,表现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一天的整个参观过程中,北区三层专题陈列——中国古代青铜艺术、中国瓷器艺术展,给我留
下的印象最为深刻!
《中国古代青铜艺术》是中国国家博物馆改扩建工程完毕、重新开馆之际举办的重要专题展览
之一,
旨在通过国博所藏的一批古代青铜器展示我国古代青铜艺术之美轮美奂。展品主要是夏商周三
代的青铜器。展厅中陈列的最醒目的三件青铜器是国博三大镇馆之宝:后母戊鼎、子龙鼎和大盂鼎。
“后母戊鼎”被誉为“中华第一鼎”,是迄今发现中国古代最重的青铜器,庄严肃穆。
2006
年回归的
“子龙鼎”
是已知商代最大的青铜圆鼎,浑厚凝重,铸工精湛。西周康王时期的“大盂鼎”,为晚
清所出四大青铜器之一,
器内壁铸铭长达
291
字,
文中精辟指出商周易代的原因,
总结了所谓
“殷鉴”
,
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且铭文书风凝重,气韵生动,字字珠玑。此三尊大鼎高度均超过
100
厘米,在
中国古代青铜艺术之美的历程中昂扬矗立,泰山北斗。这三件镇馆之宝都没有用玻璃罩起来,完全展
示在参观者之前。
我被这三件大器深深的震撼了,
真是鬼斧神工,
令人叹为观止,
仅在这三个鼎之间,
就徘徊了半个多小时。
另一个征服我的展览是《中国古代瓷器艺术》,也在第三层。展览分为三个单元:颜色釉瓷艺
术、釉下彩瓷艺术和釉上彩瓷艺术。非常开心的是,在参观的过程中遇到了一位志愿讲解老师,在他
的指引下,我们对各个时期、各个工艺的瓷器一一进行了欣赏和品位。其中两件瓷器给我印象最深,
一件是南北朝青釉莲花尊,侈口,长颈,溜肩,橄榄形腹,外撇高足,颈部装饰分三段:上端对称贴
附两个飞天,中部刻饰三圈弦纹,下部贴附对称的忍冬、莲花纹构成的图案各三组。颈肩相接处有六
个侨兴复系,
上腹和中腹为三层印模的覆莲以及一轮贴花菩提,
下腹为一组单瓣仰莲,
满施青釉泛黄,
光亮晶莹。该尊将刻划、雕塑、印模、粘贴等多种技法施为一体,制作精美,气魄宏伟,代表了南北
朝时期制瓷工艺的高超水平。
另一件是清康熙郎窑红釉观音尊,
红釉是以氧化铜为呈色剂,
在
1200
℃
以上的高温下烧成的颜色釉瓷器。由于红釉对窑炉的气氛与温度要求甚高,成品色泽鲜艳者极少,所
以历来为瓷中珍品。国家博物馆展出的这件郎窑红釉还有一个特点,其釉的流动性很大,尤其是此尊
那样大型器皿,由于釉汁厚,在高温下流淌,其底部垂流的部分更是色浓釉厚,而且恰好中止在底足
周围,整齐如削,决不流过,老师介绍说郎窑红釉俗称“脱口垂足郎不流”。由于这种红釉烧制极为
困难,因此后世极难仿制,遂成为千古珍品。
如果说前面两专题成列是古代文化中最吸引我的,那么基本成列中的《复兴之路》,则是国博
中近代展览最令我叹服的!
陈列通过
1280
多件套珍贵文物和
870
多张历史照片,
回顾了
1840
年鸦片战争以来的一百多年间
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渊的中国各阶层人民在屈辱和苦难中奋起抗争,
为实现民族复兴进行的种
种探索,充分展示了历史和人民为什么和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
义道路,
选择了改革开放,深刻揭示出历史和人民为什么必须始终坚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
帜不动摇,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动摇,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动摇。这是目前唯
一一个全面展示中华民族
170
年复兴之路宏大主题的陈列展览。
陈列共分为五个部分:中国沦为半
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探求救亡图存的道路;中国共产党肩负起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历史重任;建设社会
主义新中国;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为了一个民族的梦想,我们从
1840
年的海面出发;为了一个不变的追求,我们在岁月深中写
下光荣;全球视野下展现中国道路之抉择;全景历史中浓缩民族复新之历程”,“复兴之路”的内容
包括
“千年巨变、峥嵘岁月、中国新生、伟大转折、世纪跨越、继往开来”等六大主题。展览内容
按时间顺序,通过大量历史图片资料,辅以影视资料播放,实物模型展出等多种形式真实再现了自鸦
片战争以来,
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渊的中国人民在屈辱和苦难中奋起抗争,
为实现民族复兴上
下求索,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族谱写了团结奋斗,自强不息的壮丽史诗,特别是中国共产党成立
90
年
来,在党的坚强领导下,我们伟大的祖国相继实现了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民族独立,人民当家作
主新社会的历史转变,
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性转变,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
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历史性转变。
今天终于过
上了幸福的好日子!
一天的参观,虽然很累,但收获颇丰,领略了中华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仿佛饱食一顿规模盛
大、“食物”丰富可口的文化大餐!作为炎黄子孙,自豪感涌上心头。面对传统文化,我们一边取其
精华,去其糟粕,一边开拓创新,与时俱进,相信中华民族一定会屹立在世界民族之巅!
❷ 游中国国家博物馆600字作文
参观国家博物馆观后感 参观完中国国家博物馆展览的“复兴之路”展区后,我汹专涌澎湃,心情久属久不能平静. 就在一百多年前,我们中国遭遇数千年未见之奇变.可是,中国并没因此而灭之,中国人民更没因此而屈服,一代代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来捍卫国家的主权,拯救民族的尊严.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以不屈不挠的意志、艰苦奋斗的作风缔造了新中国,开辟了社会主义道路,从此,中国进入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如今的中国正在崛起,正逐步跨进世界强国之林,正在完成一个光荣而伟大的历史使命—复兴中华 到底是什么打破了这数千年未见之黑暗?是创造.我们必须看到,只有创造才能战胜真正的黑暗.“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认为十分重要的问题:不在于懂得了客观世界的规律性,因而能够解释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