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记新闻稿
⑴ 求一篇关于桂林的游记
素闻“桂林山水甲天下”的佳话,便怀着对美丽的桂林长久的倾慕和心仪,终于踏上了前往桂林的旅途。
第一日:初到山水甲天下美丽桂林。
7个小时的车程,也不算远。一路上下着小雨,但这一点也不影响我们的兴致。恰恰相反,车只进入桂林地带,便先领略了桂林山的奇异与秀美。在江南雨丝的薄雾里,桂林的山显得神奇而美妙,犹如羞涩的少女,披一件半透明的轻纱,半露着脸庞,尽显一种南方美女的妩媚。心中便已经生出了无以名状的感叹!一座座山,婷婷玉立,石崖篷里,长出青葱翠绿的花草树木,每座山都有不同的形状,奇异变幻,形态万千。这究竟是谁制造了如此神奇的美景啊? 日月双塔座落在美丽的杉湖中,是桂林市中心的代表。车进入市内,吃过中饭,我们首先便游杉湖,观日月双塔。乍一眼望见这杉湖,便感觉眼前铺开的是一幅清新明净的山水画。如果说桂林的山是“鸟鸣山更幽”,那么,桂林的水则是清澈透明﹑绿得欲滴。俯首看去,湖水泛着细细的涟漪,水色晶莹剔透,加之青葱般嫩绿的杉树亭亭玉立,日月双塔浑雄贮立于湖中与湖畔,塔影微澜,绿树碧水,相互影映,让雨后的杉湖更显得清丽而脱俗。怎么看都是一幅让人久看不厌的山水画,凝重中透露着灵动之气。听说,日塔为铜塔,月塔为琉璃塔,双塔在水下有一水底隧道相通,隧道两侧是一个真实美丽的水簇世界,夜间双塔在灯光下更美得让人叹为观止,铜塔为金黄色,显得雄伟;月塔为银白色,更显庄重;双塔与湖水相映成趣,更显得金壁辉煌。遗憾的是,这次匆忙之中,只看到双塔雄伟的双影,却未能细细品那塔内的文化,观那夜间塔的辉煌。也许,正好为下次再游桂林留下一个很好的悬念和理由吧。 第二日便游览了世外桃源、图腾古道、漓江。 世外桃源会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啊?难道,真有陶渊明笔下那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有良田美池桑竹,如在仙境?难道那里的人们真过着男耕女织怡然自乐的桃源仙境的生活?在导游阿妹的带领下,我们乘坐一艘小船,听阿妹娓娓解说,船在燕子湖里蒎起圈圈涟漪,湖畔垂柳依依,轻风薄浪,细烟相绕,在这个安静的湖里,心中的烦恼和尘俗倾刻间便被涤荡得干干净净。水上阡陌,桃花缤纷,歌楼阿妹甜美清亮的歌声,裙裾婆娑,载歌载舞;古老的水车缓缓地转动,吱吱呀呀的声音,摇转了古老的岁月,掬一捧水,清凉,再掬一捧水,感觉自己也成了那安祥而悠然的水车。远古的气息,被点拨得完美而生动。看他们的鼓楼,那一串串玉米,稻穗,悬挂着的是他们的希望和吉祥。那股浓郁的民族风味,便在这安静的湖里,在这安静的廊桥,在这水车的转动中,演绎得淋漓尽致。朋友发信息来,说我此刻已入仙境。我不禁心中感叹,是啊!我正陶醉在仙境里,乐不思蜀呀! 图腾古道向我们真实地展示了甑皮岩人原始落后的生活。他们野性而原始的美,也同样展示在我们面前。当我们听着解说介绍了他们的生活后,我们都感到极为震惊。居然在如今的地球上,还有原始的母系部落存在,他们究竟是怎么艰难地维持这个部落,居然经历了几千年的风风雨雨,繁衍生息,至始都处于原始部落并维持到如今?是那陈列的鱼骨做的镖?石头做的粗糙的斧和锛?不得不承认,他们有着多么顽强的生命力啊!经过图腾古道这个地下洞穴陈列馆,看着陈列的牛头,石制的原始工具,仿佛又看到了历史的沧桑与厚重。我们一步步上得山腰,然后,导游教我们怎么与甑皮岩的土人打招呼(我不知道该怎么称呼他们,他们是生活在几千年前的原始人,却真实地站立在眼前;他们是我们的骨肉同胞,却象远隔了无数个世纪),用手拍打着嘴唇,发出“啊啊”的声音;在这里,女子都被称为阿丽,男子都被称为阿布,怕引起我们的惊慌,导游事先告诉我们,他们因为有点野,所以可能会拉游人的手,或者拍他们喜欢的人的屁股,大家都不要怕,他们虽然是调皮些,但不野蛮。于是我们在既惊又怯中随导游进了他们的寨。门口站着两位他们的勇士,黝黑的皮肤,胸口挂着一个小小的牛头,目光锐利而警惕,当我们向他们拍着嘴唇发出啊啊的声音时,两位守寨的勇士目光才变得柔和起来,也拍着他们的嘴唇发出啊啊的声音。经过他们身边时,有几位美女因为他们要拉住她们的手而吓得惊叫起来。然后我们的脸被他们涂上了一条白色的糊状物,那是我们得以进寨,被他们视为友好的客人的标志。于是,我们看到了他们生活的草棚,看到了到处悬挂的牛头骨,也看到了他们那端坐于椅子上庄严的女王,听到了法师为我们的祈祷,尽管我们无法听懂。下山时,我们看到了一场最美的表演,阿丽们唱着歌,跳着舞,阿布们也表演了让人咋舌的赤脚踩玻璃,吞火喷火表演,歌声充满了野性,舞蹈尽显原始的狂放之美。于是我不停地拍照,我要照下这不屈而勇敢、神秘莫测的部落,要把他们的憨态、可爱、率性、野性永远留在我的记忆里。甑皮岩不仅仅是桂林的文化,它已经是整个人类古老的文化。 到桂林,不能不去游漓江。“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船桨激起的微波扩散出一道道水纹,才让你感觉到船在前进,岸在后移。””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桂林的山真险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小学时便深深记下了漓江的水不同一般的清、静、绿,桂林山不同一般的奇、秀、险,这是我童年便有的梦啊!今日我终于乘一叶竹筏,在漓江水上泛舟,体会那“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感觉。小舟欢快地穿行在漓江碧波上,两岸奇山异石,绿树葱茏,在身后渐渐远去。赤一双脚,探进漓江清清的水里,惬意,舒爽;看见对面游来的小舟,挥手与他们互打着招呼:狗肉!狗肉!偶尔闭一阵眼睛,那船头扬起的浪花扑在脸上,是那么亲切,那么让人迷醉。深深地呼吸山水中的清新,贪婪地饱览山水的俊美。明天,我们就要离开美丽的桂林了。 桂林,真美。我写不出它的美,说不出它的美。只记得小学时的课文:我看见过波澜壮阔的大海,玩赏过水平如镜的西湖,却从没看见过漓江这样的水。漓江的水真静啊。我攀登过峰峦雄伟的泰山,游览过红叶似火的香山,却从没看见过桂林这一带的山。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朋友,有空,不妨去桂林看看。最后要感谢桂林苹果假期给我们提供的桂林三日游接待!
第三日:结束愉快桂林之行,返回老家看望父母。
⑵ 谁帮我写个简单的游记后的新闻稿
首先是时间,地点,人物,
其次是游记内容,要善于区分主要景点和次要景点,也就是要突出重点。
三是尽量少修饰,可多写感受。
⑶ 写游记的作文600字
你可以按照游览的方式写,啰嗦些,一会就够600字了。
⑷ 新闻游记怎样写,放公司网站上的
一天一天的写
⑸ 写一篇游记(以地点为线索)
你好
第一场霜过去,枫叶红了,湖水蓝了,蒲公英的头白了,山菊花的脸都笑开了。 一朵山菊就仿佛是一个村姑,金黄浓绿,大红大紫,毫不羞涩。不过秋天总是寂寞的,尽管遍地清香,可是蜜蜂和蝴蝶都不见了。没有多少东西像她们那样不在乎严霜,连清高荷花也只剩一把遮不住的伞。 风来了,像一只柔软的手,扯起蒲公英漫山飞舞。一朵金灿灿的山菊花很不快乐,她和所有的花草一样,看不到山崖以外的世界。 终于一阵风抓住了她和一堆橡树的落叶,她的花蕊快乐地和叶子握握手,溜向空中。 “快回来,” 旁边的山菊花对它说,“我们其实用不着跑那么远。” 她在风中爬得更高,加入了小白伞的行列。一起飞过山坡,飞过枫树林和成片的芦苇。 “秋天真好,我们都能飞,棒极了!”她兴奋地对小白伞说。 “这可不一样,”一顶小白伞同情地说:“我们是种子,飞起来是要找一个地方重新生长开花,花朵离开枝头是没有意义的,明天就枯萎了。” 另一顶小白伞毫不客气地说:“你也不是飞,是凋零。” 她觉得全身有点冷,和小白伞一起降落在池塘边。池塘里也凋零着几片叶子和芦花,卷曲着脸让波纹推来推去。“我跟她们不一样,我是能够飞翔的。”她想,继续邀请小白伞:“出发吧,你们会看到,我不会什么事都没做就枯萎的。” “我们不走了,”小白伞说,“这里温暖湿润,是一个不错的家,可惜,对你是用不着了。” 她决定等候秋风继续赶路。池塘里一只往南迁徙的大雁发现了她。 “你最好还是呆在这里,”大雁说:“飞远了当心被野猪山羊踏成泥土,如果被孩子发现就更倒霉,他们喜欢采了菊花投进锅里焙干,然后泡茶喝。” 她吓坏了,在风中
满意请采纳
⑹ 谁帮我写个简单的游记后的新闻稿
其实新闻写作就是 记叙文的一种 里面还包括很多! 只要你写记叙文写的好 写新闻采访就不成问题
新闻体裁是指新闻所报道内容的表现形式,在报纸上最常见的体裁有消息、通讯、述评性新闻等。
消息是新闻报道中最重要的体裁。它从现实生活中选择最新鲜的事实,及时加以报道,文字精练,主题突出,是新闻报道的主要形式。消息一般可分为简讯、短消息、长消息、综合消息。
通讯是由消息演变而来,因篇幅可稍长,能对新闻事实进行更具体、形象、生动的报道,通讯又可分为特写、速写、游记、专访、介绍、小故事(小通讯)等。
述评性新闻是带有议论性质的新闻,它以新闻性为主,述评性新闻不同于评论,而以新闻事实为依据。
不同文体的语言有不同的特点。文学作品要运用形象的语言,科学论文要运用逻辑严密的说理性语言,新闻报道则要运用新闻语言。
新闻语言的特点:
第一个特点是具体
新闻用事实说话,而事实不是抽象的,它由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经过、事件原因、结果等因素构成,因而新闻语言必须具体,应当少用抽象的概念。这就要求如实地记叙具体人、具体事、具体时间、具体地点、具体经过,也要求具体形象的现场描写、细节描写等。
鲁迅先生说过,写文章要“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新闻作品更应真实、具体。写得具体。新闻的可信程度就高。
⑺ 记叙文的样式: 通讯、特写、游记、回忆录、传记、访问记等是什么
通讯:通讯,是运用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手法,具体、生动、形象地反映新闻事件或典型人物的一种新闻报道形式。它是记叙文的一种,是报纸、广播电台、通讯社常用的文体。 特写:报告文学的一种。反映的是社会生活。其特点是抓住显示生活中人物后事件的某一富有特征性的部分,作集中的、精细的、突出的描绘和刻画具有高度的真实性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游记:顾名思义,就是记游。也就是对一次出行、游览、参观……等的记录。在这里,游的含义有多种:游历、旅游、游玩、游览、参观、访问、考察等.游记是描写旅行见闻的一种散文形式。游记的取材范围极广,可以描绘名山大川的秀丽瑰奇,可以记录风土人情的有趣阜盛,可以反映一人一家的日常生活面貌,也可以记下一国的重大事件,并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文笔轻松,描写生动,记述翔实,给人以丰富的社会知识和美的感觉。游记有带议论色彩的,如范仲淹的《岳阳楼记》、王安石《游褒禅山记》;有带科学色彩的,如郦道元的《三峡》;有带抒情色彩的,如柳宗元的《小石潭记》。 回忆录:顾名思义,就是回忆过去的事情,并且用文字记录下来;准确地说,回忆录是追记本人或他人过去生活经历和社会活动的一种文体,它具有文献的价值。 传记:亦单称传。是一种常见的文学形式。主要记述人物的生平事迹,根据各种书面的、口述的回忆、调查等相关材料,加以选择性的编排、描写与说明而成。传记和历史关系密切,某些写作年代久远的传记常被人们当史料看待。一般由他人记述,亦有自述生平者,称"自传"。传记大体分两大类:一类是以记述翔实史事为主的史传或一般纪传文字;另一类属文学范围,传记作者在记述传主事迹过程中,可能会渗透自己的某些情感、想象或者推断,但和小说不同,传记一般不虚构,纪实性实传记的基本要求。 访问记:访问记是作者访问人物,或了解事件、问题、情况、风貌后,将所见所闻所感精心选择,集中而鲜明地揭示某一主题的新闻体裁。
⑻ 按新闻格式写一篇游记
范文:这天上午,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来到了
脚下,远远望去,长城内就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容峻岭间蜿蜒盘旋。
走近居庸关入口,只见居庸关城楼上面刻着“
”几个红色的大字。我们顺着一段隧道爬上了长城,长城上游人如织。在长城上,我看见了每隔一段都有一个小台子,有点好奇,问爸爸那是干什么用的,爸爸说:“那是烽火台,当敌人来犯时就点火放烟,通知下一个烽火台,这样一个一个传下去”。长城很宽,五六匹马可以并排走,在长城的一侧,还有了望口和射击口,供了望观察和射击用。走在长城上,看着山上的风景,心里想起古代劳动人民来,那时科技贫穷,没有火车、汽车、起重机,为了国家的安全,人民能够安居乐业,他们靠着无数双手和智慧搭起了这座长城,这真是一个无法相信的奇迹啊!
⑼ 园博国春游新闻作文
精选作文:春游园博苑700字作文
园博苑在美丽的海滨城市——厦门的集美区杏林湾中洲岛,它九岛棋布,水陆辉映,十五座造型各异的景观桥,串起了一个个各具风情的展园,移步换景,景景不同,常常在峰回路转之间,给人“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惊喜。园博苑和鼓浪屿就像是厦门的两颗明珠。我们今天春游的地点就是园博苑。一大早,晴空万里。乘了两个多小时的汽车我们终于来到了这向往已久的地方。
车刚停稳,我就兴奋地跳出车门,扭身仰望:刚刚通过的桥上屹立着一架巨大的竖琴,足足有两层楼高,它彷佛在弹奏着美妙的春的乐章欢迎着同学们的到来。走进园里,我们来到古香古色的杏林阁。杏林阁真高呀!我数了数一共有七层,阳光照在金色的阁顶发出绚丽的光彩。登上阁楼极目远眺,郁郁葱葱的树木摇曳着,沐浴在春风中;蔚蓝的海水在骄阳下如同游动的玉龙磷光光闪闪,这分明是瑶池仙境。我们就是王母娘娘邀请来的客人,这景象让我心旷神怡,如痴如醉!
接着我们来到多姿多彩的国际风情园,这里荟萃着世界各地的园林艺术精华,它们是按真景的比例仿建的。我看到了一只奇怪的东西,那是一尊雕像,它长着狮子的脑袋,鱼的身子,听导游小姐介绍这是新加坡的“狮身鱼尾”,为什么会长成这个样子?我猜这其中一定有个美丽的传说!最漂亮的我觉得是“荷兰的大风车”,“春姑娘”推着它的“+”字形的大叶子转、转、转,似乎把春天转成一副五彩缤纷的画卷。园中还有许多来自世界各地叫不出名的风景名胜,真令同学们感到目不暇接。园博苑真大,美好的时间总是太少。很多景点我们还没去过,细细观赏可能得花几天时间,我们带着一丝遗憾结束了快乐的春游!
这是一篇游记,作者游览园博苑,首先介绍了园博苑的地理位置,然后按照游顺序对园博苑里古香古色的杏林阁和多姿多彩的国际风情园进行生动的描写,语言流畅,自然亲切。
篇一:五彩的园博苑海洋岛
提起厦门园博苑,大家无不竖起大拇指!园博苑里,有许多奇花异草,说也说不尽,道也道不完。今天,就让我带你去游览园博苑新开发的一个小岛――海洋岛。
海洋岛是一个面积不大的湖心小岛,四面都是水,从园博苑主岛过去,得经过一座长长的桥。站在桥上远眺,可以看到岛上五彩缤纷的景物,煞是美丽。
迫不及待地登上岛,原来这里是鲜花的海洋!鲜花在阳光下热烈绽放,红的、黄的、粉的、橙的??应有尽有。每朵花都在对你微笑,把最美的生命力展现出来。这时,你肯定会拿起相机,拍下一张张精美的照片。突然,一只调皮的小蜜蜂飞到了妈妈的相机上,好像在说:“请你把我也拍进去吧。”
快看,小草向你招手呢!有的刚出土,有的已经亭亭玉立喽!雨后,小草叶子上还有晶莹的水珠,真是苍翠欲滴。小草旁有向日葵丛,一棵棵向日葵向着太阳点头。走近仔细一看,向日葵里面还长着生瓜子哩!
怎么样?心动不如行动,赶快带上你的相机出发吧!海洋岛欢迎你!
指导老师郑慧玲
洪崇晏:海洋岛上,辛勤的花农用他们的智慧,精心照顾着色彩绚丽的鲜花。花儿笑喽,赏花的人笑喽,构成一幅幅微笑的画,真是太美啦!
郑老师:鲜花绽放的海洋岛花儿鲜、人儿多,连爱花的小蜜蜂也来凑趣。美丽的海洋岛魅力无限,真想现在就出发去一饱眼福。
篇二:厦门的园博苑真美
厦门的园博苑真美
2012年春节的那一天,阳光明媚,风和日丽,我和爸爸一起来到园博园赏花灯。
来园博园赏灯的人可真多呀!人山人海的,非常热闹。一进园博园,映入眼帘的是美丽的花灯,上面写着园博园欢迎你。周围还摆着许多鲜花,有月季、牡丹、迎春花真是数不胜数,美不胜收。
园博园里有各式各样,造型各异的花灯。有四海龙王、年年有余、猴子捞月、对牛弹琴等,个个栩栩如生,惟妙惟肖,有只巨龙盘旋在大树上,仰望着天空,跃跃欲试,似乎要腾空而起。
在这春光明媚,百花齐放的春天,美丽的园博园更加美丽了。
延奎小学三年级:陈业翔
篇三:秋游园博苑
秋游园博苑
今天,天气晴朗,阳光明媚。我的心情别提多高兴了,因为我们盼望已久的秋游终于到来了,同学们都早早地来到了学校。登上了车子,过了半个小时,我们便来到了这次秋游的目的地——厦门园林博览苑。
刚一下车,同学们走了几十米,就到了园博苑的西门。走进大门,只见远处有一座长百米的大桥,在桥的中间,逐渐分成了两道马路,两道马路的中间,矗立着一根巨大的柱子,上面立着一座庞大的竖琴,让人眼前一亮。走在大桥上,迎面吹来湖面上的徐徐威风,让人心旷神怡。往桥前下方一看,前面的岛上全是耀眼的绿色。走下了桥,到了绿地,我们穿过了一条长廊,往旁边一看,一方长长的水池跟着长廊向前延伸,清澈的池水两边对称地向里喷出一股股细喷泉,真别致!
我们穿过了几片草坪,随着导游引路,来到了一片小荷塘,走过了一座小桥,到了两旁是粉色花朵的路上,同学们来到了江南园区。岸边的柳树是那么婀娜多姿,她把长长的头发垂到水面上,好像在梳妆。池水两旁,都是青砖绿瓦、古色古香的江南建筑。大家在古镇的小巷里悠闲地散着步,十分惬意。小桥,流水,垂柳,荷花,加上两旁的古建筑,秀丽的江南园林立刻在我们眼中展现。
我们走过了最后一座江南小桥,潺潺的溪水把我们引到了北方园区。呼和浩特园里,穿着蒙古服装的少女雕塑向我们像我们敬献哈达,彪悍的两个蒙古大汉在两旁摔跤。南昌园里,宏伟的城墙门下,有一排骑着马的士兵,他们个个拉紧马缰绳,马儿前蹄抬起,嘶叫着。济南园中,被灌木,芭蕉叶围着的一座古亭十分别致秀丽,一旁的长廊让人连连叫好。兰州水车园中的大水池里,三座直径大约四米长的大水车不停地转动着,池塘溅起一朵朵小水花……
离开北方园,我们继续游览了几座百米大桥,杏林阁等等景点。我们休息了一会儿,同学们在一起,野餐了一顿。回到了喷泉水池,那座立着竖琴的长桥,走出了西大门,大家上了旅游车,依依不舍地离开了园博苑。
这次的秋游真精彩啊!我们已经是六年级的孩子了,期待着明年小学最后一次踏青!
篇四:南通博物苑
南通博物苑
南通博物苑是中国地方综合性博物馆。民族实业家张謇于清光绪三十年十二月九日(公元1905年1月14日)创建。是目前保存下来的中国人最早创办的博物馆,位于江苏省南通市。
光绪三十一年十二月九日(公元1906年1月3日),张謇又将兴建中的公共植物园规划为博物苑,占地23300平方米,后扩大为71800平方米,建立了中馆、南馆、北楼和东楼。苑内有4个陈列馆,陈列自然、历史、美术、教育四部分文物与标本。中馆为三开间中式平房,上部加盖一间二层尖顶小楼。南馆平面凸字形,为一座西式二层楼房。北楼为五开间二层中式楼房。东楼为一座中式楼房。苑内种植树木花草,饲养鸟兽,并有亭榭、假山、荷池等园林建筑。
1912年改称南通博物苑。
苑内文物、标本来源于各地人士和寺院捐赠、售予。1914年编印的《南通博物苑品目》,共收录文物、标本2973号,1933年增至3605号,每号一件至数件不等。自然部分有动、植物活体、标本、化石和矿物。动物类有国外的标本,如南洋群岛的时乐鸟,印度的鳄鱼,俄罗斯的斑鼠,美洲的袋鼠、蜂鸟,朝鲜的笔贝,新加坡的石蚕等标本;植物类中有羊齿植物化石、各种果木和药用植物;矿物类有1910年清末官商合办的博览会南洋劝业会结束后捐赠的各省矿石标本。
历史部分有金、玉石、陶瓷、拓本、土木、车器、画像、卜筮、军器、刑具、狱具等展品;美术部分有书画、雕刻、漆塑、织绣、缂丝、编物、文具等类,其中露香园的《昼锦堂记》字绣长屏12幅、沈寿绣《耶稣》像为美术精品;教育部分有科举、私塾、学校3类,有科举时代的考卷、夹带、窗课,有学校教学用的教具、模型。
1938年3月17日,侵华日军占领南通,苑藏文物、标本大部遭劫掠、破坏或散失。1945年9月至1949年1月国民党统治时期,博物苑继续遭到破坏。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人民政府着手修复博物苑。1951年改名南通博物馆,原有建筑和园林布局基本保持原貌,1981年南通市人民政府决定将附近的张謇故居濠南别业划归博物苑范围,1982年被定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1984年7月1日恢复南通博物苑原名。1988年被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至1989年底,馆藏品有40115件,其中自然标本6126件,一级文物55件。藏品具有地方特色,如海安青墩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的石器、陶器、玉器和骨角器,以及汉代的煎盐工具盘铁、1973年南通市出土的晚唐(公元827~907年)青瓷皮囊式壶(越州窑仿北方游牧民族革囊水壶形制烧造)。“陈若虚记”瓷乳,是明万历间(1573~1620年)南通名医陈实功(号若虚)特制研药用具。书画、刺绣等艺术品中,有扬州八家的李方膺(南通人)的画和近代刺绣家沈寿的绣品。革命文物中有抗日战争时期反清乡斗争的文献、手稿、武器和烈士遗物。博物苑陈列面积450平方米,分历史文物、革命文物、自然标本3个基本陈列。
历史文物陈列的展品,上自原始社会,下至清末,其中有博物苑早期的藏品,如战国的于、汉代的铜鼓、宋代龙泉窑青瓷炉、元代磁州窑白地黑花瓷枕、明代墓葬中出土的棉布;近代文物中,有张謇的手迹、文献及其创办大生纱厂、盐垦以及文化教育事业方面的实物和历史图片;历史文物陈列的最后部分是辛亥革命烈士、曾任北方革命军参谋长的白雅雨(南通人,李大钊的老师)的事迹;革命文物反映了从1919年五四运动到一二·九运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各个历史时期,南通人民的革命斗争历程。文物中有1922年入党的中国共产党党员吴亚鲁创办的《平民声》报,有土地革命时期的共产党党旗,反清乡斗争的历史文献、证件和武器等。自然标本陈列品中,有须鲸亚化石和现代鲸骨骼以及启东陨石、本地珍稀鸟类和昆虫标本。
历年来,博物苑举办了多种临时展览,如“革命烈士事迹”陈列、“反清乡斗争文物”、“民俗品物”、“爱鸟护鸟”等。
南通博物苑是中国地方综合性博物馆。民族实业家张謇于清光绪三十年十二月九日(公元1905年1月14日)创建。是目前保存下来的中国人最早创办的博物馆,位于江苏省南通市。光绪三十一年十二月九日(公元1906年1月3日),张謇又将兴建中的公共植物园规划为博物苑,占地23300平方米,后扩大为71800平方米,建立了中馆、南馆、北楼和东楼。苑内有4个陈列馆,陈列自然、历史、美术、教育四部分文物与标本。中馆为三开间中式平房,上部加盖一间二层尖顶小楼。南馆平面凸字形,为一座西式二层楼房。北楼为五开间二层中式楼房。东楼为一座中式楼房。苑内种植树木花草,饲养鸟兽,并有亭榭、假山、荷池等园林建筑。1912年改称南通博物苑。
苑内文物、标本来源于各地人士和寺院捐赠、售予。1914年编印的《南通博物苑品目》,共收录文物、标本2973号,1933年增至3605号,每号一件至数件不等。自然部分有动、植物活体、标本、化石和矿物。动物类有国外的标本,如南洋群岛的时乐鸟,印度的鳄鱼,俄罗斯的斑鼠,美洲的袋鼠、蜂鸟,朝鲜的笔贝,新加坡的石蚕等标本;植物类中有羊齿植物化石、各种果木和药用植物;矿物类有1910年清末官商合办的博览会南洋劝业会结束后捐赠的各省矿石标本。
历史部分有金、玉石、陶瓷、拓本、土木、车器、画像、卜筮、军器、刑具、狱具等展品;美术部分有书画、雕刻、漆塑、织绣、缂丝、编物、文具等类,其中露香园的《昼锦堂记》字绣长屏12幅、沈寿绣《耶稣》像为美术精品;教育部分有科举、私塾、学校3类,有科举时代的考卷、夹带、窗课,有学校教学用的教具、模型。
1938年3月17日,侵华日军占领南通,苑藏文物、标本大部遭劫掠、破坏或散失。1945年9月至1949年1月国民党统治时期,博物苑继续遭到破坏。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人民政府着手修复博物苑。1951年改名南通博物馆,原有建筑和园林布局基本保持原貌,1981年南通市人民政府决定将附近的张謇故居濠南别业划归博物苑范围,1982年被定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1984年7月1日恢复南通博物苑原名。1988年被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至1989年底,馆藏品有40115件,其中自然标本6126件,一级文物55件。藏品具有地方特色,如海安青墩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的石器、陶器、玉器和骨角器,以及汉代的煎盐工具盘铁、1973年南通市出土的晚唐(公元827~907年)青瓷皮囊式壶(越州窑仿北方游牧民族革囊水壶形制烧造)。“陈若虚记”瓷乳钵,是明万历间(1573~1620年)南通名医陈实功(号若虚)特制研药用具。书画、刺绣等艺术品中,有扬州八家的李方膺(南通人)的画和近代刺绣家沈寿的绣品。革命文物中有抗日战争时期反清乡斗争的文献、手稿、武器和烈士遗物。博物苑陈列面积450平方米,分历史文物、革命文物、自然标本3个基本陈列。
历史文物陈列的展品,上自原始社会,下至清末,其中有博物苑早期的藏品,如战国的錞于、汉代的铜鼓、宋代龙泉窑青瓷炉、元代磁州窑白地黑花瓷枕、明代墓葬中出土的棉布;近代文物中,有张謇的手迹、文献及其创办大生纱厂、盐垦以及文化教育事业方面的实物和历史图片;历史文物陈列的最后部分是辛亥革命烈士、曾任北方革命军参谋长的白雅雨(南通人,李大钊的老师)的事迹;革命文物反映了从1919年五四运动到一二·九运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各个历史时期,南通人民的革命斗争历程。文物中有1922年入党的中国共产党党员吴亚鲁创办的《平民声》报,有土地革命时期的共产党党旗,反清乡斗争的历史文献、证件和武器等。自然标本陈列品中,有须鲸亚化石和现代鲸骨骼以及启东陨石、本地珍稀鸟类和昆虫标本。
历年来,博物苑举办了多种临时展览,如“革命烈士事迹”陈列、“反清乡斗争文物”、“民俗品物”、“爱鸟护鸟”等。
五十年代以来,经陆续增建盆景展览室、临河茶楼、河心亭、濠上曲桥及儿童游乐设施等,如今的南通博物苑,既是地方综合性博物馆,又是颇具特色的文化公园。馆内陈列的文物中,以海安县青墩出土的大量新石器时代遗物,最为世人瞩目。其中的青墩“麋鹿角”,或可据此探寻“八卦”起源。
博物苑南馆、中馆均陈列历史文物,楼下挂有张先生巨幅照片。南馆陈列的历史文物,以地方性为主,亦有建苑初期文物之幸存者。南馆外面,陈列大型文物。重建的古象亭中,有明代铜铸的天后(即妈祖)和玉皇像,还有明墓出土的整石雕成的石椁。建苑初期的石人(翁仲)石马,虽遭破坏,但仍存有。西馆陈列自然标本。最令人注目的是长达十米的须鲸骨架。只是现在陈列的这一具,是七十年代在东台县琼港海滨所采集制作,而当年吕四出土的原鲸骨架真品,已于日军占领期遭毁。
雪,美妙的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