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游记遗址 » 闽王宫遗址

闽王宫遗址

发布时间: 2021-01-07 17:10:30

⑴ 闽越王城遗址的历史

闽越来王城始建于公元前202年,自系闽越王无诸受封于汉高祖刘邦后营建的一座王城。无诸的先祖系越王勾践的后裔,公元前334年楚灭越后,越之余部退至福建,传至无诸立国称王,即《史记》为之立传的闽越国。闽越国的建立,揭开了福建文明史的第一页,无诸可称得上是“开闽始祖”。闽越(也称闽粤),是中国南方百越族群中的一支,主要聚居在今福建省境内,全国著名考古学家王学理研究员指出:闽越族,主要生活在福建武夷山至台湾海峡一带。先秦时期,他们利用福建水陆自然资源的地利,过着稻耕与鱼捞的经济生活,创造出独具地方风格的几何印陶文化,开始迈入了青铜时代门槛。闽越国是福建历史上地方割据政权中时间最早最长,也最为强盛的诸侯国。在将近一个世纪的岁月中,闽越人民既保持了福建远古文化中的风俗习惯、宗教观念等,又在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等方面,效法中原内地,从而创造出灿烂一时的闽越古国文化。这些早已消逝在历史长河中的古老文明,在武夷山闽越王城中得到提示。该城是中国南方保存最完整的汉代诸侯王城,是武夷山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透视福建上古文明的一扇亮丽的窗口。

⑵ 闽越王城遗址的建筑风格有什么特色

武夷山闽越王城遗址城墙上建有城楼、烽火台,布局严谨,秩序井然,风格追仿秦都汉宫。而干栏式宫房屋结构,又极富闽越地方文化色彩。王城遗物丰富多彩,其中有不少堪称当时全国之最。宫殿后院的王宫御井,历尽千年仍然水质纯净,清冽可饮,有“华夏第一古井”之称。闽越王城遗址由三组东西走向的山岗和中心区高胡坪王殿区组成。遗址坐落在枕山抱水的丘岗之上,城址跨越三座连绵小丘,依山峦起伏之势筑成,西高东低,逶迤而下。遗址平面呈不规则的长方形,王城四周山阜保存有较好的夯土城墙。城址有陆门4个,水门3个。城门保存完整。城外除天然深谷和洼地外,一般都有墙壕遗址。王城内部建筑城内地形分南、北、中三个部分:南部为大岗头;北部有马道岗;中部由下寺岗、下寺坪和高胡坪组成。宫殿区位于城内中央的高胡坪上,体现了我国古代“宫殿居中”的择中观。揭露的一组大型宫殿建筑遗址有正殿、侧厢、庭院、天井、排水沟等,保存相当完整。宫殿遗址发现大量的陶器、铁器、铜器等。其器形有罐、盆、钵、瓿、壶、盅、铁矛、铁剑、铜镞、弩机等。在城址中共有数万件汉代文物,由此论断,城村汉城的始建年代,可能是早到西汉前期,即闽越国统治时期,其下限可能延长到西汉末或东汉初年,它的兴废与闽越族的盛衰密切相关。

⑶ 闽越王城的古城遗迹的发现

1958年 ,闽越古城遗迹正式被发现,并进行䠆试掘,出土了大量的文物。古城平面䠼长方形,南北长约860公尺,宽约公堺,总面积48万平方公尺。在已发掘的髠湖坪,出土了一个大型的宫殿建筑群布局严谨,结构完整,底下还铺设了浠畅的排水系统。在城内外还发现了多虠居住遗址和冶铁遗址,出土了大量的 铁器 、 陶器 、建筑材料和 铜器 。其中的陶器,无论是形制或纹制,砆与中原的「汉式」陶器截然不同,具栉浓厚的地方风格(唐风宋韵网页 2004b)。 2000年 ,在闽越王城遗址东南3公里处,又发 ??了一处 古墓 。2002年10月,研究人员开始了探索性砄挖掘,经考察後,发现这是一处闽越砋时期的贵族古墓(唐风宋韵网页 2004b)。
闽越王城遗址由三组东西走向的山岗和中心区---高胡坪王殿区组成。城址跨越三座连绵小丘,依山峦起伏之势夯筑城墙。城墙内的遗址中,高台鳞次,沟壑宛然,尽管殿宇楼台、王侯第宅早在2000多年前俱已灰飞烟灭,但其根基轮廓仍依稀存在。驻足其中,可深感历史的厚重和沧桑。
闽越王城遗址平面呈不规则的长方形,南北长约860米,东西宽约550米,面积约48万平方米。 王城城墙王城四周山阜保存有较好的夯土城墙,实测周长2896米,残存高度2~8米,普遍高度4米以上。城址有陆门4个,水门3个。城门保存完整。城外除天然深谷和洼地外,一般都有墙壕遗址。
闽越王城内部建筑城内地形分南、北、中三个部分:南部为大岗头;北部有马道岗;中部由下寺岗、下寺坪和高胡坪组成。宫殿区位于城内中央的高胡坪上,体现了中国古代宫殿居中的择中观。在城址中,40余年来陆续出土了数万件汉代文物,具有很高的价值,其精粹部分珍藏于福建省博物馆和武夷山闽越王城博物馆。(详见《文化·文物》)城村古村位于武夷山风景名胜区南20公里、城村汉城遗址的北侧,是一座坐北朝南的古村,建于宋代。近千年前由赵、林、李三大姓聚族始居于此,形成了文化古迹众多的古村镇,主要古建筑有古粤门、赵氏家祠、李氏家祠、华光庙、百岁坊、慈云阁、药王庙等。
在城厢街道湘湖村城山之巅,海拔128米,是越王勾践屯兵抗吴之地,故名越王城,又名越王台。它利用山脊的自然走向,取城堡内土夯筑而成,城垣底宽6至8米,上宽1至2米,南3至5米不等,周长1091.2米,面积2万余平方米,城中间低平,四周高起。内壁稍缓,以利军士上下,外壁十分陡峭,四角有宽大高隆的台地。南北两面山脊的中间有一出入通道,志称“马门”。经省、市文物部门考古发掘,城堡内出土了石刀、石锛、印纹硬陶、原始青瓷等文物,证实为春秋末至战国时期的文化遗存。
公元前494年,越决战于夫椒(今吴兴县),越军大败,勾践率3000残部退守钱塘江南岸,凭借城山险要,夯土为墙,屯兵困守。吴王大差统领号称10万兵马追击越军,将城山团团围住。“吴意越必乏水,以盐鱼为馈。越取双鱼答之,遂解围。”千百年来,无数骚人墨客寻访勾践遗踪,发思古之幽情,写下大量城山怀古诗、“城山怀古”因而被誉为旧时“湘湖八景”之一。

⑷ 武夷山闽越王城遗址有什么意义

武夷山闽越王城遗址在选址和建筑手法和风格上独具一格,是我国南方城市的一个典型代表,体现了已消逝的闽越国文明,是研究闽越国文明的重要遗址之一。

⑸ 江南最大的闽越王城的结构特点和文物有哪些

闽越王城遗址位于福建省武夷山市武夷宫南的兴田镇城村南部。建于公元前202年,系闽越王无诸受封于汉高祖刘邦时营建的一座王城,是我国南方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出土文物最多的重要考古遗址。

武夷山闽越王城遗址在选址、建筑手法和风格上独具一格,是我国南方城市的一个典型代表,体现了业已消逝的闽越国文明。

闽越,也称闽粤,是我国上古时代的少数民族之一,是百越族群的一支闽越国是福建历史上地方割据政权中时间最早最长,也最为强盛的诸侯国,闽越国文化也是2000多年前福建古文化发展的一个高峰。

在闽越国时期,由于城邑建筑的产生和发展,大量先进铁农具的引进和应用,农业生产得到大幅度进步;铁工具的广泛使用促进了手工业的发达;文字进一步推广和普及等,使福建在经济文化上达到空前的程度。

根据史书记载,秦始皇南平百越,百越之君无诸被削去王号,废为“君长”,秦王朝在闽越故地设置闽中郡。

秦朝末年,无诸率闽中兵将参加了轰轰烈烈的反秦大起义,与中原人民共同推翻了秦王朝的统治,接着又参加了汉高祖刘邦对西楚霸王项羽的战争。闽中军骁勇善战,无诸为刘邦战胜项羽贡献了力量。

公元前202年,刘邦登上皇位,复立古越王后裔无诸为闽越国王。城村古城就是闽越王立国后建设的。无诸成为西汉中央王朝首封的少数民族异姓诸侯。

无诸在位时,维持着与汉中央王朝的良好关系。无诸死后,子孙内讧迭起,频频挑起战争。后成为西汉王朝南方的一股强大的割据势力。东越王余善最后发展到刻“武帝”玺,自立为帝,发兵反汉。

这时的西汉王朝经过近百年的休养生息,国富民强,汉武帝不能容忍各边远地区政权的日益强大,调遣四路大军共数十万人围攻闽越国。

汉王朝同时对闽越国内部采取分化瓦解的手段,争取了闽越繇王居股和部分贵族杀余善后降汉。汉武帝为了彻底消除后患,诏令大军将闽越举国迁往江淮内地,焚毁了闽越国的城池和宫殿。

往事越千年,闽越王城2000多米长的夯土城墙,轮廓依稀可辨。城墙上建有城楼、烽火台,布局严谨,秩序井然,风格追仿秦都汉宫。而干栏式宫房屋结构,又极富闽越地方文化色彩。

王城遗物丰富多彩,其中有不少堪称当时全国之最。宫殿后院的王宫御井,历尽千年仍然水质纯净,清冽可饮,有“华夏第一古井”之称。

闽越王城遗址由三组东西走向的山岗和中心区高胡坪王殿区组成。遗址坐落在枕山抱水的丘岗之上,城址跨越三座连绵小丘,依山峦起伏之势筑成,西高东低,逶迤而下。

遗址平面呈不规则的长方形,王城四周山阜保存有较好的夯土城墙。城址有陆门4个,水门3个。城门保存完整。城外除天然深谷和洼地外,一般都有墙壕遗址。

王城内部建筑城内地形分南、北、中三个部分:南部为大岗头;北部有马道岗;中部由下寺岗、下寺坪和高胡坪组成。

宫殿区位于城内中央的高胡坪上,体现了我国古代“宫殿居中”的择中观。揭露的一组大型宫殿建筑遗址有正殿、侧厢、庭院、天井、排水沟等,保存相当完整。

宫殿遗址发现大量的陶器、铁器、铜器等。其器形有罐、盆、钵、瓿、壶、盅、铁矛、铁剑、铜镞、弩机等。

在城址中共有数万件汉代文物,由此论断,城村汉城的始建年代,可能是早到西汉前期,即闽越国统治时期,其下限可能延长到西汉末或东汉初年,它的兴废与闽越族的盛衰密切相关。闽越王城于1958年发现,由此开启了闽越国文化之谜的大门。1959年冬,福建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对闽越王城遗址进行局部发掘,出土一批具有汉代特征的文物,从而被确定为西汉时期的古城遗址。

1961年,闽越王城遗址被福建省人民委员会列为第一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90年,参加国际百越文化学术研讨会的120多位中外专家,登山考察了越王城遗址。1996年,闽越王城遗址被列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99年作为武夷山境内自然遗址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⑹ 闽越王城遗址的地理位置

闽越来王城遗址位于武夷山,地处中源国福建省西北部,地理坐标为:北纬27°32′36〃~27°55′15〃;东经117°24′12〃~118°02′50〃,总面积99975ha。根据区内资源的不同特征,将全区划分为西部生物多样性、中部九曲溪生态、东部自然与文化景观以及城村闽越王城遗址等4个保护区。核心面积63575公顷,核心次面积36400公顷,同时,划定了外围保护地带--缓冲区,面积27888公顷。当地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区内峰峦叠障,高差悬殊,绝对高差达1700米。

⑺ 闽越王城内宫殿遗址发现的大量遗物证明了什么

闽越王城内宫殿遗址发现大量的陶器、铁器、铜器等。其器形有罐、盆、钵、瓿、回壶、盅、铁矛、答铁剑、铜镞、弩机等。在城址中共有数万件汉代文物,由此论断,城村汉城的始建年代,可能是早到西汉前期,即闽越国统治时期,其下限可能延长到西汉末或东汉初年,它的兴废与闽越族的盛衰密切相关。

⑻ 拉加里王宫遗址的遗址概况

拉加里王宫遗址现存建筑可分为早、中、晚三期。早期建筑藏语称“回扎西群宗”,始建于13世纪,答现存最高为12米的宫墙残段和南、北大门;中期建筑藏语称“甘丹拉孜”,建于15世纪;为拉加里王宫遗址现存的主体建筑,由王宫、仓库、拉康(宫殿)、广场、马厩等组成,原为5层,现存3层。尚残存部分壁画;晚期建筑称“夏宫”,建于18世纪,现存部分为一基本完整的院式宫殿。
拉加里王宫遗址基本保持了原建筑的布局和结构,其建筑风格融合了汉族的建筑风格,这在西藏王宫建筑中是极为珍贵的,亦是研究西藏地方历史、建筑史的重要实物资料。
拉加里王府宫殿位于县城南侧的高台地北缘,建筑群所在地属下江乡,海拔3880米。

⑼ 闽越王城遗址的介绍

闽越王城遗址位于福建省的武夷山的武夷宫景区南24公里处的兴田镇城村南部内。建于公元前202年,系闽越容王无诸受封于汉高祖刘邦时营建的一座王城,面积48万平方米,夯土城墙2896米,轮廓依稀可辨。是中国南方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出土文物最多的重要考古遗址,被列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9年12月作为武夷山境内自然遗址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⑽ 如何评价福州为了修建地铁毁坏汉代冶城闽越王城遗址

政府不都是这样的麽,为了政绩,不惜一切!

热点内容
一部国外电影,一个老男人骑个摩托车 发布:2024-08-19 09:13:10 浏览: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么电影 发布:2024-08-19 09:03:17 浏览:374
变形金刚撒谁家的 发布:2024-08-19 08:43:06 浏览:478
美国男电影双胞胎 发布:2024-08-19 08:42:20 浏览:764
黑人橄榄球少年收养电影 发布:2024-08-19 08:25:26 浏览:918
夏目哉大片 发布:2024-08-19 08:09:22 浏览: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电视剧是,的英语 发布:2024-08-19 08:07:54 浏览:654
电影检索 发布:2024-08-19 07:48:52 浏览:198
谁有视频 发布:2024-08-19 07:41:55 浏览:141
成龙香港鬼片电影大全 发布:2024-08-19 07:39:46 浏览: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