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猪八戒原名
❶ 猪八戒原名叫什么
猪八戒本是天蓬元帅,原名马广泰,被贬凡间唐僧取名为八戒。
❷ 猪八戒的真名叫什么
猪八戒的真名叫猪刚鬣,拼音:zhū gāng liè,注:刚鬣:猪。
猪刚鬣(又作“朱罡烈”) 即猪八戒, 原是玉帝驾下的天蓬元帅,因为喝醉酒调戏嫦娥而被问斩,多亏太白金星求情,打了二千锤,贬下尘凡。不想错投猪胎,变得猪模猪样。
猪悟能是猪八戒的法名,唐僧经常称呼猪八戒为悟能,而不是八戒。比如在浮屠山前,三藏停鞭勒马道:“悟空、悟能、前面山高,须索仔细,仔细。”
猪刚鬣受了观音菩萨的戒行,法号悟能。他断了五荤三厌,只等西天取经的僧人,唐僧因此给他起了个别号,叫做“八戒”。
(2)西游记猪八戒原名扩展阅读:
《西游记》故事里,猪八戒对着变化成高小姐的孙悟空,自我介绍道:“我以相貌为姓,故姓猪,官名叫做猪刚鬣。”
后来,猪八戒与孙悟空对打,又介绍自己的来历,道:“我因有罪错投胎,俗名唤做猪刚鬣。”
《西游记》故事里,猪八戒以相为姓,唤名猪刚鬣。刚鬣是古代祭祀所用猪的专称,古人云:“豕肥则毛鬣刚大也。”所以,官名也指官衔。
所谓官名,就是旧时称在乳名以外起的正式名字;而所谓俗名,就是区别于法名的俗家姓名。官名和俗名,本质上来说,就是原名。
《西游记》故事里,乌巢禅师惊问道:“你是福陵山猪刚鬣,怎么有此大缘,得与圣僧同行?”乌巢禅师就是用猪八戒的原名称呼他。
❸ 西游记的原名是什么
西游记的原名是《西游释厄传》。
《西游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章回体长篇神魔小说。现存明刊百回本《西游记》均无作者署名。清代学者吴玉搢等首先提出《西游记》作者是明代吴承恩 。这部小说以“唐僧取经”这一历史事件为蓝本,通过作者的艺术加工,深刻地描绘了当时的社会现实。
全书主要描写了孙悟空出世及大闹天宫后,遇见了唐僧、猪八戒、沙僧和白龙马,西行取经,一路降妖伏魔,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到达西天见到如来佛祖,最终五圣成真的故事。
(3)西游记猪八戒原名扩展阅读
角色介绍
1、孙悟空(心猿)
孙悟空又名孙行者、悟空,被花果山众妖尊为美猴王,玉帝封其为“齐天大圣”。
花果山顶有一块仙石,困长期吸收天真地秀、日月精华,一日从中蹦出一只石猴。他发现了花果山上的水帘洞,被众猴尊奉为王,遂称“美猴王”。他被菩提祖师收为弟子,习得了高强本领,还闯到东海龙宫,强夺了“如意金箍棒”作为自己的兵器。
之后他手持金箍棒,自封为“齐天大圣”,大闹天宫,将十万天兵天将打得落花流水。玉帝请来西天如来佛祖解救,如来施法将悟空压在了五行山下。五百年后,观音菩萨将悟空度人佛门,让去西天如来处取佛法真经的大唐高僧唐三藏将他救出。悟空从此成了唐僧的大徒弟。
一路上,他和师弟猪八戒、沙和尚护佑师父跋山涉水,降伏了白骨精、蜘蛛精、牛魔王等形形色色的妖魔鬼怪,战胜了九九八十一难,终于成功取到了真经,修成了正果。他本人被如来封为“斗战胜佛”。
2、唐僧
唐僧,俗姓陈,小名江流儿,法号玄奘,号三藏,被唐太宗赐姓为唐。为如来佛祖第二弟子金蝉子投胎。他是遗腹子,由于父母凄惨、离奇的经历,自幼在寺庙中出家、长大,在金山寺出家,最终迁移到京城的著名寺院中落户、修行。
唐僧勤敏好学,悟性极高,在寺庙僧人中脱颖而出。最终被唐太宗选定,与其结拜并前往西天取经。
在取经的路上,唐僧先后收服了三个徒弟: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并取名为:悟空(菩提祖师所取,唐僧赐别号行者)、悟能、悟净,之后在三个徒弟和白龙马的辅佐下,历尽千辛万苦,终于从西天雷音寺取回三十五部真经。
功德圆满,加升大职正果,被赐封为旃檀功德佛。唐僧慈悲心肠,一心向佛,为人诚实善良,也有怯懦的一面。
3、猪八戒(木母)
又名猪刚鬣、猪悟能。原为天宫中的“天蓬元帅”,掌管天河水军。因在王母瑶池蟠桃宴上醉酒,逞雄闯入广寒宫,企图调戏霓裳仙子,霓裳再三再四不依从,东躲西藏心不悦,被纠察灵官奏明玉皇,惹怒玉帝,被罚下人间。
但错投了猪胎,成了一只野猪,修炼成精,长成了猪脸人身的模样,拥有投胎前的记忆和玉帝赏赐的兵器。在高老庄抢占高家三小姐高翠兰,被孙悟空降伏,跟随唐僧西天取经。
最终得正果,封号为“净坛使者”。为人好吃懒做,憨厚,胆小,且贪图小便宜、好色,但他又是富有喜剧色彩的,而且有时也立有功劳。
4、沙和尚(沙僧)
又名沙悟净、沙僧。原为天宫中的卷帘大将,因在蟠桃会上打碎了琉璃盏,惹怒玉皇大帝,被贬入人间,在流沙河畔当妖怪,受万箭穿心之苦。后被唐僧师徒收服,一路主要负责牵马。得成正果后,被封为“金身罗汉”。为人忠厚老实、任劳任怨。
5、白龙马(玉龙)
又名玉龙(小龙王)。白龙马本是西海龙王三太子,因纵火烧毁玉帝赏赐的明珠而触犯天条,要被斩首。后因南海观世音菩萨出面才免于死罪,被贬到蛇盘山等待唐僧取经。
之后又误吃唐僧所骑的白马,被菩萨点化,变身为白龙马,皈依佛门,载乘唐僧上西天取经,最终修成正果,被升为八部天龙广力菩萨。后在化龙池得复原身,盘绕在大雷音寺的擎天华表柱上。
❹ 西游记中猪八戒的别称
猪八戒别名:
悟能、猪刚鬣、天蓬元帅、净坛使者、八戒、二师兄、专老猪
猪八戒是吴承属恩所作《西游记》中的角色。又名猪刚鬣,法号悟能,浑名八戒,是唐僧的二徒弟,会三十六天罡变,所持武器为太上老君所造、玉皇大帝亲赐的上宝沁金钯(俗称九齿钉钯)。猪八戒前世为执掌天河八万水军的天蓬元帅。《 西游记》中各路神仙基本借鉴了正统道教神仙录,由高老庄一集猪八戒提及九天荡魔祖师可见,猪八戒的前世天蓬元帅即是水神天河宪节。
因调戏霓裳仙子并且惹来纠察灵官后,又拱倒斗牛宫(霓裳仙子属于嫦娥中的一员,《西游记》中“嫦娥”是对月府所有仙女的称呼,并非民间传说里的后羿之妻姮娥)被贬下凡尘,却又错投猪胎,后受观音点化,等待取经人。唐僧和孙悟空西去取经路过高老庄,被孙悟空降服后拜见唐僧,从此成为唐僧的弟子,与孙悟空一同保护唐僧去西天取经,最后被封为净坛使者。
❺ 猪八戒原名叫什么
猪八戒原名叫猪刚鬣,原是天庭玉皇大帝手下的天蓬元帅,主管天河。后因喝醉酒调戏霓裳仙子并大声喧哗惹来纠察灵官,而后又一嘴拱倒斗牛宫并偷吃了灵芝仙草被玉皇大帝责令两千余锤后贬下凡间。
到人间投胎,却错投猪胎,嘴脸与野猪相似,曾占福陵山云栈洞为妖。它咬杀母猪,打死群彘,又招赘到福陵山云栈洞的卵二姐(说法其一:卵这个字用在名字上,含有一定的荤段子意味;说法其二:“卵”实则为“卯”,据考证卯二姐原型应是兔子精),想不到一年后卵二姐却死了,只留下一个洞府给他。
至此栖身云栈洞,自称“猪刚鬣”。唐僧西去取经路过高老庄,在云栈洞与孙悟空大战,听说唐僧之名,前去拜见。被唐僧收为二徒弟后,为让其继续戒五荤三厌,唐僧给他起了个别名叫“八戒”。八戒从此成为孙悟空的好帮手,一同保护唐僧去西天取经。
(5)西游记猪八戒原名扩展阅读
“猪八戒”人物来历
鲁迅认为猪八戒的形象是从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发展演变而来,例如干宝《搜神记》“猪臂金铃”故事,旷源《闲话猪八戒》一文补充了鲁迅的论点,他认为《搜神记》“安阳亭书生”中母猪精更接近猪八戒。
吴自牧《梦梁录》曾提到“天蓬”本为道教仙官门。陈寅恪《西游记玄奘弟子故事之演变》一文推考猪八戒是从唐义净译《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杂事》卷三《佛制苾刍发不应长因缘》中变大猪救沙门之大神衍化而成的。
陈寅恪又说:“猪八戒高家庄招亲故事,必非全出中国人臆撰,而印度又无猪豕招亲之事……此故事复经后来之讲说,闪毗国之,以音相同之故,变为高家庄之高。惊犯宫女,以事相类似之故,变为招亲”。
❻ 西游记里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白龙马,各自的真名是什么
唐僧:法号——唐三藏
玄奘
在出家之前叫陈诨
孙悟空:孙悟空
孙行者
齐天大圣
猪八戒:猪悟能
天蓬元帅
沙僧:沙悟净
卷帘将军
电视剧的扮演者分别为:六小龄童
迟重瑞
马德华
徐少华
阎怀礼
❼ 西游记里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白龙马,各自的真名是什么
孙悟空猪八戒沙僧白龙马唐三藏=齐天大圣天蓬元帅三玄奘
❽ 谁知道西游记里的:孙悟空,猪八戒,唐僧,沙僧的原名叫什么!
唐僧:小说里的唐僧是虚构的人物,与历史上的真实人物玄奘法师是有区别的。小说里的唐僧,版俗姓陈,名祎(音译权)小名江流,法号玄奘,号三藏,原为佛祖第二弟子金蝉子投胎。
孙悟空:又名孙行者、外号美猴王、号称齐天大圣。东胜神州傲来国花果山灵石孕育,因迸裂,见风而成之明灵石猴。
猪八戒:又名猪刚鬣(liè) . 猪悟能,孙悟空常称他“呆子”。原为天宫中的天蓬元帅,因调戏嫦娥,被罚下人间。但错投了猪胎,长成了猪脸人身的模样。
沙和尚:又名沙悟净、沙僧。原为天宫中的卷帘大将,因在蟠桃会上打碎了琉璃盏,惹怒王母娘娘,被贬入人间,在流沙河畔当妖怪(塘虱精),后观音菩萨收服,命沙和尚拜唐僧为师,保他去西天取经。因他最后拜唐僧为师,一路上任劳任怨
❾ 西游记猪八戒名字及由来
唐僧为何给猪刚鬣起了“八戒”这个别号?“八戒”的内容究竟是指什么?
“八戒”是佛教用语,全称“八斋戒”,是佛教为在家的男女教徒制定的八项戒条:一戒杀生;二戒偷盗;三戒淫;四戒妄语;五戒饮酒;六戒着香华(不打扮及观听歌舞);七戒坐卧高广大床(不眠坐华丽之床);八戒非时食(正午过后不食)。
在佛道合一的《西游记》中,“八戒”的内容与佛教的“八斋戒”有不少共同点,也有不同的地方。猪八戒浑身都是缺点和毛病,但最终也修成正果,被如来佛封为“净坛使者”,这与他不断戒掉自己的毛病是分不开的。开始时他“戒”得很不彻底,也不情愿去戒。但在各路神仙领导、西天取经小组唐僧组长、孙悟空师兄、沙僧师弟的及时监督和管理、不断敲打以及耐心帮助下,猪八戒一点一点地去实施了戒行,最终使“八戒”真正落到了实处。
一戒贪吃。因为贪嘴,猪八戒在取经路上遇到许多麻烦,险象环生。若不是悟空及时阻止,猪八戒早已成为群妖口中的美味。在“猪八戒吃西瓜”这一段中他的贪嘴表现得淋漓尽致。后来猪八戒逐步戒掉了这一毛病,并能说出“曾被买糖君子哄,至今不信口甜人”这样高觉悟的名言警句来。
二戒好色。踏上西天征程的初期,猪八戒一见到美女,立马找不着北,眼角眉梢都是爱,喜欢嬉皮笑脸地上前搭讪。多亏顶头上司唐僧苦口婆心的教育,同事孙悟空、悟净的善意捉弄,才使其不良行为有所收敛。尤其是四位菩萨的精心点化,让猪八戒深深认识到自己的这一顽疾,痛改前非,见了美色的妖精也能做到横眉冷对,钉耙相向。至于到后来猪八戒还念念不忘曾经的妻子高小姐与梦中情人嫦娥,这是正常的情感波动,不在好色之列。
三戒贪财。取经路上每每遇到妖精挡道,连孙悟空都无计可施时,猪八戒总是掂记着私分悟净肩上的集体财物,然后走人。孙悟空的痛打辱骂,沙僧的挖苦谴责,才一次次打消了他瓜分集体财物的念头。
四戒嫉贤。别看八戒对除妖降魔一筹莫展,但在领导面前打小报告却有一手,喜欢挑拨离间,玩阴的,打击同事中诸如孙悟空这样的先进工作者。多亏唐僧心中有数,悟空、悟净的及时揭发谴责,才使猪八戒的阴谋一次次落空。逐渐的,猪八戒克服了这一亲痛仇快的致命缺点,将自己完全融入了互助互爱的取经队伍中,不再离心离德。
五戒做假。猪八戒曾有过许多很可笑的弄虚作假的小动作,针对这些不良行为,悟空采取变化紧盯,跟踪偷袭的办法及时予以揭露和纠正,从而为唐僧正确决策提供祥实的依据。也迫使猪八戒弃假从真,再也不玩假的了。
六戒偷懒。在孙悟空被唐僧赶走的那些日子,猪八戒又因为贪睡,害得唐僧误入妖怪的洞穴。还有,好几次唐僧让猪八戒去化斋,他却躲在树林里睡大觉。每逢猪八戒偷懒时,悟空要么变化成个小虫之类的对其捉弄以示警戒,要么以身用则吃苦在前,从而带动猪八戒积极工作。这样一来,弄得猪八戒心有余悸,不敢也不好意思再偷懒。
七戒畏难。取经路上山高水远,更有打杀不尽的妖魔当道,其困难自然是层出不穷。每遇到困难后,猪八戒就很容易打退堂鼓,老是爱提各走各的路。唐僧、悟空、沙僧都及时从思想上予以疏导与鼓劲,从工作上为其排忧解难,激励八戒增强信心,心甘情愿的献身于取经事业,彻底杜绝了畏难之情绪。
八戒贪功。猪八戒功夫很潮,遇上妖怪很少很打过,往往是落荒而逃,最多也是且战且退。可他一直有贪功的恶习,总是把别人的成绩记在自己的功劳簿上,向领导邀功。也是在唐僧、悟空、沙僧的耐心帮助下,克服了这一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