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宗元山水游记
⑴ 柳宗元的山水游记因什么在文学史上享有盛誉
柳宗的山水游记在山水的描写上,观察细微,体验深切,用笔精炼,语言清丽,都是作者的精心之作。作者把生活遭遇和悲愤感情,寄托到山水中,借景写人,借物写心,景物里充满了感情色彩,文学造诣很高。
⑵ 柳宗元山水游记的特点
简要:柳宗元的山水游记是其文学作品的精品,也在当时文坛独领风骚。其山水游记,写景详尽、真实、自然,为模山范水之祖。行文又简朴流畅、骈散得宜、清新隽美,同时,柳宗元生活坎坷,所以其山水游记也不可避免地寄托了他内心深处的孤独悲愤之情。
详细:
精彩的景物描绘,是柳宗元山水游记最主要的艺术特色之一。“永州八记”是柳宗元山水游记文中的代表作,这一组山水散文,用清新优美的文笔,描绘幽深奇绝的永州景色,在读者面前展现出一幅幅绚丽多姿的画卷。柳宗元描绘山水景物,既善于用简洁的笔触勾勒出景物的全貌,又善于用精巧的细腻的手法对局部景物进行工笔描绘。比如《钴鉧潭记》:“其清而平者且十亩,有树环焉,有泉悬焉”,用十几个字勾画出钴鉧潭概貌。写冉溪流入钴鉧潭则十分详尽:“钴鉧潭在西山西,其始盖冉水自南奔注,抵山石,曲折东流。其颠委势峻,荡击易暴。齧其涯,故旁广而中深,毕至石乃止。流沫成轮,然后徐行。”把溪水的流向、形状和水势都描绘的具体而生动。《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袁家渴记》和《游黄息记》等的景物描写也十分出色,写鱼、写树、写石各有不同、各具特色。他还常用以动写静的手法使自然景物表现出活跃的生命力,如写小石潭的石底,“卷石底以出”,一个“卷”字写活了石头。
柳宗元山水游记还有一个突出特点是,自然山水的性格化。他在处理“物我关系”上,不仅纯客观描摹精彩绝伦,借景抒情恰到好处,还擅于情景交融,客观之景带上了作家的主观感情色彩。他在“永州八记”里,写得最多的是清泉奇石、怪树幽篁之类,这同作者高洁深邃、卓然独立的品格气质显然有内在的联系。作者在写景状物时着意渲染的凄清悲凉冷寂的气氛,如钴鉧潭西小丘那“悠然而虚”、“渊然而静”的“清冷之状”,小石潭的“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意境,更是他那抑郁忧愤情怀的物化表现。一方面是弃置蛮荒,寂寥冷落,无人赏识的永州山水,另一方面是贬逐南国,英雄失路,壮志难伸的柳宗元,彼此各自引为知己,双方相互同情支持,这样,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不幸遭遇同自然景物就水乳般地交融在一起,物我化为一体,显得自然和谐。比如《钴鉧潭西小丘记》中作者游小丘的感受。而且在情景交融的基础上,他还处处以山水自喻。在《小石城山记》中,作者以山水景物自况,慨叹小石城山之景虽美,但“列是夷狄,更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实际上是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深沉感慨。使山水景物都具有作者自己的思想品格,这是柳宗元山水游记的一大特色,这种山水景物性格化的写法是柳宗元对游记文学的一个发展。
形象化的议论,也是柳宗元山水游记的一个重要特色。比如《钴鉧潭西小丘记》中关于小丘遭遇的议论。在游记中,从描绘的景物形象出发,展开生动活泼、极富启发性的议论,这事柳宗元的首创,也可以说是为游记文学的发展又辟一途。
柳宗元山水游记还有一个特色是语言精练而不雕琢,优美而不华靡。他主张为文“意尽便止”。如《至小丘西小石潭记》中“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长短交错出现,读起来起伏变化、流畅婉转,显示出语言的音韵美。苏东坡称柳宗元“善造语”,如“流若织文,响若操琴”等。
柳宗元文有画意的山水游记,把我国的山水游记文学推向了一个高峰,确立了山水游记作为独立的文学体裁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助你(=^ ^=)
⑶ 柳宗元的山水散文代表作
1,《小石潭记》。
全名为《至小丘西小石潭记》,是唐朝诗人柳宗元的山水散文作品,全文193字,用移步换景、特写、变焦等手法,有形、有声、有色地刻画出小石潭的动态美,写出了小石潭环境景物的幽美和静穆,抒发了作者贬官失意后的孤凄之情。
2,《钴鉧潭西小丘记》。
钴鉧潭是潇水的一条支流冉溪的一个深潭,“潭”就是“渊”,南方方言叫“潭”。钴鉧意为熨斗,钴鉧潭的形状是圆的,像一个钴(圆形的熨斗),故取名为“钴鉧潭”。西山在今湖南零陵县西,是一座山。小丘,就是一个小山包。
《钴鉧潭西小丘记》语言简约精炼、清丽自然,具有极高的艺术感染力。 其利用托物言志、融情于景等写作手法,巧妙地将柳宗元被贬永州的愤慨与兹丘的遭遇融汇在一起 ,静静的描绘中有一种生命的力量。
3,《始得西山宴游记》。
这篇游记语言清丽,结构完整,景和情完全融为一体,写景重在写意抒情深沉而含蓄。叙事写景,都饱含着作者的感情色彩,文章记叙了作者发现和宴游西山的经过,描写了西山的怪特,抒发了对怀才不遇愤懑和现实丑恶的无奈之情。
4,《钴鉧潭记》。
《钴鉧潭记》以“钴拇潭在西山西”开头,紧接《始得西山宴游记》,重点写潭。第一段写潭状;第二段写得潭经过及潭上景物因人工改造而一显得更加优美宜人;然后就他与潭的密切关系感慨作结,余味无穷。文中通过记叙钴鉧潭的由来、描绘水潭四周的景物,表达了作者希望能够摈弃尘世烦扰、摆脱官场险恶,使身心获得放松,并使精神获得解脱的思想感情。
5,《石涧记》。
文章着重写石态水容,写涧中石和树的特色,描绘了石涧溪石的千姿百态,清流激湍,翠羽成荫,景色美丽宜人,表达了作者热爱自然,钟情山水的情怀,同时又书写了胸中愤郁,对自己的遭遇表示叹息和苦闷。全文景由情生,于常景中写出奇景;物我交融,主体和客体并重;并且剪裁得体,收结巧妙。
⑷ 柳宗元被贬永州期间,写下了有连续性的山水游记多篇,合称什么
《始得西山宴游记》、《钴鉧潭记》、《钴鉧潭西小丘记》、《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 合称《永州八记》
⑸ 柳宗元的山水游记对后世有何影响
他的山水游记对自然美的刻画精微,洞察幽深,达到了“漱涤万物,牢笼百态”内的美容学高度,在借景抒情,寓情于景,以自然境界之美映衬个人品德之美,对比官场丑恶现象等方面,远远超过了以往的山水名手,为中国的游记散文奠定了稳固的基础。
⑹ 柳宗元山水游记的特色是什么
柳宗元的山水游记以“永州八记”为最佳。这些作品形神毕肖地再现了山水景色的自版然美。权如《小石潭记》等一系列游记,非常善于抓住景物的主要特征来进行细腻的工笔描绘,篇篇不雷同,自然景物充满着勃勃生机,画廊式地展现了永州的山水景色。
⑺ 论述柳宗元的山水游记
柳宗元山水游记的特色
山水游记是柳宗元散文中最有成就的作品,他能成山水游记的一代宗师,必有原因。
柳宗元对大自然山水有
⑻ 柳宗元最著名的山水游记是他的寓言讽刺小品,最有名的是
1.移步换景
作者在移动变换中带领我们领略各种不同的景致,具有极强的动态的画面感。由小丘到篁竹,由篁竹到闻水声,再由水声寻到小潭,讲述了发现小潭的经过,充满了悬念和探奇的情趣,逐渐在人们面前展开一幅美妙的图画。
2.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作者在描写景物时,无不渗透着自己的感受和情怀。这远离尘世的小石潭充满了生机,却无人赏识。而其幽清无闻与自己的遭遇相同,此刻过于清冷的环境更容易激起作者“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情感。小石潭景物的幽清美与作者心境的凄清美形成了强烈的比衬,有力地反衬出作者那种无法摆脱的压抑心情,也含蓄地表露了作者对冷酷现实的不满。
3.情感浓重复杂
本文抒情上偏向于浓墨重彩,情感强烈,或抚今追昔,或伤时感怀,或心忧家国,或思亲念旧,以极强的艺术感染力打动一代又一代的读者。
特点
一、本文写景,按游览观察的顺序,非常自然:循声而入发现小石潭,环顾小石潭的全貌和周围环境,观察了小石潭里的游鱼,远望了小石潭的水源,最后写离开小石潭的情景。
二、抓住景物特征,精细生动地描绘
写小石潭,处处从“石”字落笔,又表明了它的小面奇秀。
从听觉、视觉和感受等多角度地描绘。“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 之。”此文开笔就有声有感。未见其潭,先闻其声,游兴被激发了。“水尤清洌”“青树翠蔓”“日光下彻,影布石上”“明灭可见”,景物的色彩、光线的明暗变化真切而清丽。
写景,动静交错。声,是动态的,石,是静态的,“蒙络摇缀,参差披拂”又是动态的,鱼儿忽静忽动,溪水若静实动,这画面给人以很深的感知度。
写景,情景交融,寓情于景。读者领受着这画卷的美又对作者寄予深深的敬意与同情。这就是艺术的感染力。
三、文笔简练,前后照应,结构紧凑
写潭,处处透出了潭水的清洌,有很高的透明度,写环境气氛又处处透出这里的寂寥、幽邃。前后照应浑然一体。全文不满200字却情画意融为一体,所以说这篇记是柳宗元山水游记的代表作,也是我国古代山水游记中的精品。
四、侧面描写,烘托景色。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运用侧面描写,“皆若空游无所依”写出小石潭水清澈见底、清洌可鉴的特点。
⑼ 柳宗元著名的山水游记是什么
著名的“永州八记”:《始得西山宴游记》、《至小丘西小石潭记》等即其典范。这些作品,画廊式地展现了湘桂之交一幅幅山水胜景,继承郦道元《水经注》的传统而有所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