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长城遗址公园梅花
A. 略显残败的城墙北京明城墙遗址,为何被说为是无数北京人的痛
北京明城墙遗址公园位于市中心地域。北京明长城城墙遗址公园东起城东南角楼,西至崇文门,是原北京内城城垣的组成部分。因为其珍贵的历史文化底蕴,国家采取措施极力保护,虽然已饱经沧桑。现在仅存一段墙体。
对于明长城的现状,要彻底改变城墙长期遭受破坏的状况,拆除长期影响城墙安全的各种违章建筑等。鉴于对历史文物的保护,以及明长城破坏严重,北京市政府决定修复城墙,加强保护力度。历史文化是国家的瑰宝,需要保护,需要我们贡献自己的力量。
B. 南京市有哪些景点
南京市的景点有:夫子庙秦淮风光带、明孝陵、梅花山、瞻园、美龄宫等等。
1.夫子庙秦淮风光带
夫子庙秦淮风光带位于南京市秦淮区,以夫子庙古建筑群为中心、十里秦淮为轴线、明城墙为纽带,串联起众多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级和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以儒家思想与科举文化、民俗文化等为内涵,集自然风光、山水园林、庙宇学堂、街市民居、乡土人情、美食购物、科普教育、节庆文化于一体,是南京历史文化荟萃之地,也是中国著名的开放式国家5A级旅游景区和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
秦淮河是南京古老文明的摇篮,南京的母亲河,历史上极富盛名。这里素为“六朝烟月之区,金粉荟萃之所”,更兼十代繁华之地,“衣冠文物,盛于江南;文采风流,甲于海内”,被称为“中国第一历史文化名河”。
参考资料网络-南京美龄宫
网络-南京瞻园
网络-南京梅花山
网络-明孝陵
网络-夫子庙秦淮风光带
C. 北京明长城遗址公园附近有什么地铁站
你说的是明城墙遗址公园吧?离崇文门站最近
D. 南京明长城
南京明城墙最有代表性的应该是中华门城堡。南京没有明长城,只有明代的城墙,为现存的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古代城垣,长度约23公里。有600多岁了,它是明朝第一位皇帝朱元璋下令修建的,主要是用来抵御外敌入侵而建的。
现在西安虽然也有城墙,但建于明代,那时西安早已不是国都,只是一个省会级城市的城墙,而北京城墙全都拆了,所以南京城墙是古代国都城防的唯一孤本,可以说价值连城。
南京明城墙是明太祖朱元璋(1328-1398)定都南京的产物和象征,是中国历史上唯—建造在江南的统一全国的都城城墙。
南京明城墙始建于元末至正二十六年(即公元1366年),建成于明洪武十五年(即公元1386年),历时21年之久。从内到外由宫城、皇城、京城、外郭四重城墙构成。 其中,南京京城墙,不循古代都城取方形或者矩形的旧制,设计思想独特、建造工艺精湛、规模恢弘雄壮,在钟灵毓秀的南京山水之间,蜿蜒盘桓达33.676公里,比首都北京的古城墙还长出0.776公里。而南京古城墙的外廓城周长则为60公里。
数百年的沧桑,宫城、皇城、外廓三圈城墙已毁坏殆尽,惟有高大的京城墙,除城门等木构建筑不复存在,城墙依然屹立。所以,现在通常所称的“南京城墙”、“南京明城墙”即指京城墙。
南京的城墙,为我国古代军事防御设施、城垣建造技术集大成之作。无论历史价值、观赏价值、考古价值以及建筑设计、规模、功能等诸方面,国内外城墙都无法与之比拟,可谓是继我国秦长城之后的又一历史奇观。
早在公元前472年,越王勾践灭吴之后,企图进一步吞并楚国,他看中了位于现在南京中华门的长干里一带,召见他的谋士范蠡监理建城,定名“越城”,又叫“范蠡”城。当时的“越城”很小,城周只有1公里又80步,占地面积也只有6万平方米,称作“越台”。到了公元前333年,楚威王灭越,又在南京清凉山(又叫石头山)筑城,称为“金陵邑”,这也是南京又称“金陵”、“石头城”的来历。到了公元前211年,孙权又在金陵邑故址构筑“石头城”,即今日南京的重要历史遗存“鬼脸城”,这是当时的军事要塞,它依山为城,因江为池,地势十分险要。
当然,南京十朝建都史中最辉煌的一页当数元末至正二十六年,明太祖朱元璋攻占南京后开始建造的明城墙。它东连石头城,南贯秦淮区,北带玄武湖,将历代都城都囊括其中。朱元璋为建造这座都城,动用各类筑城人员达百万余众,涉及长江中、下游数省的广袤地区,具有强烈的民族亲和性及地区代表性。
经近年抢救性修复,现在南京明城墙的完好总长度已经达到23.743公里。南京市委、市政府还不惜拨出重金,先后建成了以古城墙为背景、护城河为依托的“月牙湖公园”,建造了能够传递历史信息的“水西门遗址广场”和以瓮城、城墙为主题的新建筑群体“汉中门市民休闲广场”等。
南京城的城墙高度一般在14米到21米之间,城基的宽度为14米左右,顶部的宽度在4米到9米之间。大部分的城墙都先用花岗岩或石灰岩的条石做基础,上面再用大砖垒砌内外两壁和顶部,内外壁之间常用碎砖、砾石和黄土层层夯实。城墙顶部和内外两壁的砖缝里,都浇灌一种“夹浆”。这种夹浆用石灰、糯米汁(或高粱汁)或再加桐油掺和而成,凝固后粘着力很强,使城墙能够经久不坏。
南京城墙墙顶用砖铺成地面并砌成“雉堞”(指城墙顶部靠外一侧的锯齿状矮墙),并有石制的泄水槽以排出雨水。城基部分每隔一定距离也设有排水洞,将城墙内侧的积水排出城外。因此,南京城的基础工程和防护工程都是比较牢固的,故能屹立至今600多年之久。城墙现存21.35公里,仍然是我国最大的一座砖城,并被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现存南京明城墙为应天府城,即京城,城门计有13座,水关2座。城墙上还有垛口13616个,窝铺200座,以供军事防守之用。在城的中央还建有钟楼和鼓楼。
这13座城门的上部,都建有高耸的城楼,而以聚宝门最为雄伟。聚宝、三山和通济三座城门各有城墙四道,每两道之间的空间称为“瓮城”,可作为战时的防守之用。聚宝门是这些城门中最坚固的一个,城楼以下部分基本保存完整,而且有所谓“藏军洞”的特殊设施。“藏军洞”实际上就是里端封闭的砖券门洞,在战时可供兵士休息和用来存放军事物资。这种“藏军洞”在聚宝门最南一道的城墙上计有两层共13个,左右两侧的城墙下部又各有7个,加起来有27个。据说,每洞可容纳兵士100人以上,共可藏兵达3000人以上。这种设施在我国古代的其他大城中是极为少见的。
每座城门都有内外两道门,外面一道是从城头上放下来的“千斤闸”,具有坚固的防御作用;里面一道则是木质再加铁皮做成的两扇大门。在平时,行人车马都从城门洞里通过。
南京明城墙的防、排水系统科学适用,功能包括城垣自身防、排水和对城区的防、排水两部分。城墙填层上部,采用桐油、石灰、黄工拌合的灰浆封顶夯实,厚约1—2米,在其上面和沿墙体两侧直至墙根用灰浆砌筑5—10余层城砖;墙体顶面设置了石质排水明沟,在其明沟约50米距离设置石质出水槽将水排出墙体。城区的防、排水系统,主要是利用城墙底部设置的水关、涵闸。
在秦淮河出入口处分别建有东水关和西水关,水关设有闸门3道,前后2道为木闸门,中间设铁栅门以防潜水入城之敌。东水关内侧还设有33座瓮洞,分为3层(上面两层为藏兵洞),下层(中洞可通船)通水。此外,还设有金川河闸、玄武湖的“通心水坝”(即武庙闸)、前湖的半山园闸与琵琶湖的琵琶闸等多处涵闸。这些涵闸,设有铜、铁管和铜水闸,只能进水不可进人,设计巧妙、结构合理。
朱元璋攻入南京,于公元1366年到1386年间进行大规模改建。历时二十年,建成南京历史上最具规模的城墙。其后的五百多年,南京城垣基本上保持明代以来的格局。1955年1月起,因为各种原因,拆除了部分城墙。1983年,南京市人民政府公布了保护城墙的通告,1988年1月被确认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二十多年来,南京市政府与民间机构一直致力于南京城墙的恢复与保护工作。
南京明城墙不仅是我国现存的第一大城,而且是世界第一大城(巴黎城长29.5公里)。
明城墙的建造思想
据《明史》记载,公元1356年,朱元璋召见隐居老儒朱升,朱升提出“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建议,朱元璋欣而采纳并实施。
公元1356年,元朝的水军在采石矶被朱元璋歼灭,集庆城里元军投降,朱元璋胜利进入集庆。他将集庆改名应天府,从此有了一块比较稳定的有发展前途的根据地。
但是,朱元璋感到自己力量还不够强大,所以尽管此时占据浙江、四川、湖广的张士诚、陈友谅、明玉珍等已纷纷称王称帝,朱元璋还只默默地壮大自己的力量,在太平,仅设立太平兴国翼元帅府,在金陵,仅仅称吴国公而已。
在徽州,朱元璋征求学士朱升对他今后战略方针的意见,朱升说:“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朱元璋非常地高兴。朱元璋正是在这一方针下,一步步完成统一中国的大业的。
南京明城墙,据初步估算共耗费了数亿块城砖。城砖一般长40—45厘米,宽20厘米,厚10—12厘米,重为10至20公斤。由于城砖来自各地,故其城砖材质的土性也呈多样性(有粘土、沙土、高岭土等等)。大多数城砖留有铭文,少则一字(或一个符号、记号),多则70余字,这不仅是南京明城墙的一大特点,也是南京明城墙历史文化遗产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
南京明城墙所用如此巨量的城墙,究竟依靠哪些区域烧制单位提供?由于史料记载的匮乏不详,近几十年来文物工作者或有心人对城砖铭文孜孜不倦的考证、补定,才有了一份目前尚未完全统计精确的资料:南京明城墙所用城砖,分别来自长江中、下游的广袤地区,其中包括今江苏、江西、安徽、湖南、湖北5省的府、州、县,以及军队卫、所和工部营缮司等近200个单位承担组织人力制坯、烧造。
为确保建造南京京师城墙的城砖烧造质量,朝廷要求各地生产的城墙砖上烧制出府、州、县、总甲、甲首、小甲、制砖人夫、窑匠等5至6级责任人的名字,以便验收时对不合格的城砖追究制砖人的责任,甚至杀头。这种严酷的“责任制”,却保证了南京明城墙建造过程中的高质量。
南京城砖铭文的书写,大体可分“书斋式”与“民间式”两类。前者属官府内的官吏文人、乡间秀才,其字体流畅工整,点、撇、勾、捺极具文人气息;后者属于粗通文墨、甚至没用笔写过字的工匠,当砖坯出模后,只是拣了身边的一根小树枝,在砖的一侧小心翼翼留下所在县、甲以及自己的名字,稚拙的字体上透出几许村野之气。城砖铭文的字体,篆、隶、魏、楷、行各体皆备,蕴含着淡淡的金石味。其中有一种书体最具神韵,在中国书法字典上也难找到它的归属,却一笔一划不扭不颤,那是来自民间的书法艺术。从铭文技法上,又可分为模印、刻划、书写三种形式。其中,铭文的双线模印由于字体的笔划较细,故对制砖泥土的质量有较高的要求。
更令人惊奇的是在明城墙的墙砖上还发现了当时明代字典上查不到的简化字,如“邓”、“刘”等等。
E. 从北京西站南广场到明长城公园怎么走
公交线路:地铁7号线,全程约12.5公里
1、从北京西站南广场步行约850米,到达北京西站
2、乘坐地铁7号线,经过9站, 到达广渠门内站
3、步行约1.6公里,到达明城墙遗址公园
F. 北京八大景点有哪些请详细些
圆明园遗址公园。颐和园、香山、元大都土城
卢沟桥、宛平城墙、十三陵未开放陵区、明长城北京
G. 西安有哪些值得一去的景点
1、省博物馆——西安乃至陕西的历史其实现在已浓缩至几个地方了,在西安,虽没有大型的文物堆(如秦始皇兵马俑),但记载着历史的文物现在收藏在省历史博物馆,加上现在博物馆免费,值得一去~~
2、大雁塔北广场——大雁塔北广场上的喷泉很漂亮,尤其是夏天去,风把水一吹,感觉很舒服~免费的~
3、回民街——西安比较有特色的饮食一条街~主打是回民食品,当然不止这些~小吃、主食、零食、干果、糕点等等~还有很多,兼之离钟楼及鼓楼特别近,有很多卖古玩,纪念品及工艺品的小店,很多很多!!!!很有趣的~呵呵~~就算不买,那里的店长都会英语而且还挺不错的,可以看人家砍价~~
4、钟楼广场——主要有三家店比较有名,其中德发长的饺子,同盛祥的泡馍都有悠久的历史,值得一尝~
5、明城墙及钟鼓楼——西安的城墙是世界保存最为完好的城墙,钟楼更是西安的象征,如有兴趣,值得一去~
6、大唐芙蓉园——在南郊曲江地区~这个来西安是最最最值得一去的地方,它里面不管是山林草木还是建筑装饰既表现了大唐那种雍容华贵,又不失时代特色!整个园区占地很大,建议早上就去,园内不同时点有各种表演,基本不带重复的,特别提示:一定要看看舞狮!!!强烈推荐!!!这里的舞狮不像平时的只是拿着狮头摆两下,也不想那武林高手一样飞檐走壁的,但这确是真功夫!!而且功夫没的说!!!先在地上舞,然后上像梅花桩一样的东西,我那天是小雨时去看的,就那么是的情况下,没太看清师傅是怎么上去的,那梅花桩最低的大概有一米七以上,起码有三个高度,狮子直立时都是后面的师傅把前面的师傅举起来的……总之很好看!!绝对值得一看!!!
7、大明宫遗址公园——这是刚刚复原的,坐落在太华路,“唐大明宫是举世闻名的唐长安城“三大内”(太极宫、大明宫、兴庆宫)中最为辉煌壮丽的建筑群,历史上建筑面积3.2平方公里,唐王朝21位皇帝中有17位在这里主政,生活。”这个据说是花费120亿复原的,国庆十月一才正式开园的,很大气!园前是一个广场,主色调是黄色,一望无际的感觉……(虽然我很想说有点像在埃及沙漠里见了个金字塔的感觉,金字塔就是最前面的丹凤门,呃……当然这是在广场上还没进大明宫呢~)园区占地面积广大,参观时可乘坐游园车,可惜的是我去那天有点晚所以就没进去玩……
8、兴庆公园——原兴庆宫,公园面积很大,主要是夏天避暑纳凉的好去处,绿化特别好~
9、南湖公园——据说很美,免费~
H. 北京值得去玩20个地方有哪些
北京值得去玩20个地方有:故宫、天安门、陶然亭、长城、圆明园、潭柘寺、颐和园、北海公园、后海、南锣鼓巷、天坛、园博园、什刹海、鸟巢、水立方、798艺术区、雍和宫、香山、国家博物馆、景山公园。
1、陶然亭
北京陶然亭公园位于北京市西城区,建于1952年,是一座融古典建筑和现代造园艺术为一体的以突出中华民族“亭文化”为主要内容的历史文化名园,是AAAA景区(点),北京市精品公园。
2、潭柘寺
潭柘寺位于北京西部门头沟区东南部的潭柘山麓,距市中心30余公里。寺院坐北朝南,背倚宝珠峰。潭柘寺寺内占地2.5公顷,寺外占地11.2公顷,再加上周围由潭柘寺所管辖的森林和山场,总面积达121公顷以上。
潭柘寺始建于西晋永嘉元年(公元307年),寺院初名“嘉福寺”,清代康熙皇帝赐名为“岫云寺”,但因寺后有龙潭,山上有柘树,故民间一直称为“潭柘寺”。
5、天坛
天坛,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
天坛,在北京市南部,东城区永定门内大街东侧。占地约273万平方米。天坛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清乾隆、光绪时曾重修改建。为明、清两代帝王祭祀皇天、祈五谷丰登之场所。
I. 明长城遗址公园的梅花节怎么样
http://sheying.club.sohu.com/r-zz2109-39534-0-12-900.html
登陆这个网址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