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游记遗址 » 奶奶庙遗址

奶奶庙遗址

发布时间: 2021-01-09 08:04:21

1. 嵩山附近发现了哪些遗址

嵩山附近共发现有300多处旧石器及动物化石地点,西起颍河上游,向东到潩水河与内双洎河流域容均有分布。沿几条河流及其支流的河谷地带成群组聚集分布,构成多个相对密集分布、类似老奶奶庙附近的遗址群。

这些遗址绝大部分埋藏在马兰黄土上部堆积之下的河漫滩相堆积或与其同期异相的红褐色古土壤层中,时代也与老奶奶庙遗址等发现相当。比较典型的如赵庄旧石器遗址和皇帝口遗址等。

2. 中国近代考古五大新发现

近年还有很多考古发现,只列举下面几例:
2010年度古新发现:“南澳1号”明代沉船:
“南澳Ⅰ号”是我国沿海经过正式考古调查和发掘的明代沉船,它为解决中国海外贸易、航海、制瓷等诸多学术课题提供了翔实可靠的实证材料,研究明代中国经济研究提供了新的资料和线索。以陶瓷为例,沉船中大量的漳州窑系产品极富特色。由于漳州窑的属性,目前国内传世与出土的器物均不多见,窑址发掘亦多为残件;本次发掘不仅提供了品种极为丰富的成品,同时也填补了16-17世纪间大航海时代我国海外贸易政策转变、东南沿海经济结构变化等资料的空白。
2011年考古发现:河南郑州老奶奶庙旧石器时代遗址:
老奶奶庙遗址位于郑州市西南郊、二七区侯寨乡的樱桃沟景区内。在50平方米发掘范围内,发现3000多件石制品、12000多件动物骨骼及碎片、20余处用火遗迹,以及多层迭压、连续分布的古人类居住面。这处新发现非常清楚地展示了当时人类在中心营地连续居住的活动细节,同时也发掘出土一系列与现代人行为密切相关的文化遗存。老奶奶庙遗址的发现进一步将近年来在嵩山东南麓调查及发掘的数量众多的旧石器地点完整地连接起来。这些地点既有临时活动场所,也有长期居住的中心营地,还有专门的石器加工场所,以及摆放石堆与大象头骨的特殊活动遗迹。其分布明显成群组聚集,构成多个以基本营地为中心,各类临时活动地点成放射状分布的遗址群。遗址群沿古代河流两侧分布,有各自相对独立的活动领域。新发现确切证明,早在距今3~5万年前中原地区已有繁荣的旧石器文化与复杂的栖居形态。
2012年考古发现:内蒙古辽上京皇城西山坡佛寺遗址:
辽上京城址位于内蒙古巴林左旗林东镇东南,由皇城(北)和汉城(南)组成,平面略呈“日”字形。西山坡是上京皇城西南的一处自然高地,也是全城的制高点,尚存三组东向的建筑基址。其中北组的中部偏后,有三座地面保存较高的圆台形建筑基址,编号为YT1、YT2和YT3。
根据发掘的遗迹形制和遗物可知,YT1应是一座砖木混合结构的六角形佛教建筑基址。于辽代始建,至少进行过两次大规模修筑,金代以后才逐渐废弃。YT2和YT3可确认是六角形塔基,二塔基的包砖、散水的做法和规格均与YT1相同。本次发掘是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辽代都城遗址考古。根据考古发现的遗迹和遗物,可以确认西山坡是一处辽代始建的佛教寺院遗址,位置重要,规模庞大。佛寺北组为东向的长方形院落,四周有院墙。中轴线上的主体建筑为大型的六角形砖木混合结构建筑(YT1),左右两侧对称布置小型的六角形砖塔(YT2、YT3),前有小型建筑基址和广场。YT1建筑结构特殊,柱础雕刻莲花纹、龙凤纹,出土刻画写实、彩绘贴金的泥塑造像,这些都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这座基址的等级和功能。这次发掘成果确认了西山坡建筑遗址是佛教寺院的建筑性质,对重新认识辽上京皇城遗址的形制布局将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同时本次考古新发现为研究辽代考古、历史、佛教和建筑等提供了十分重要的实物资料。
2013年考古发现:四川成都老官山西汉木椁墓:
2012年7月至2013年8月,经国家文物局批准,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成都市文物考古工作队)和荆州文物保护中心组成联合考古队对位于成都市金牛区天回镇“老官山”地点一处西汉时期墓地进行了抢救发掘工作,共发掘了西汉时期土坑木椁墓4座。墓葬均早期被盗。墓葬为竖穴土坑木椁墓,分为有底箱和无底箱两类。墓葬方向和大小相近。方向为南北向,椁室长5~7米、宽3~4.5米、高2~2.2米。共出土遗物620余件,其中陶器有罐、鼎、盆、钵、瓮、壶、井、灶等;漆木器有耳杯、奁、几、盘、盒、木俑、马、璧、杖、器座、案、半圆形器、织机模型等;铜器有弩机、带钩、扣饰、钱币有“半两”和“五铢”;另有少量铁器、竹编器、草(棕)编器等。重要收获有M1出土的50余支木牍、M2出土的玉质印章和4件竹木制织机模型、M3出土的920余支(编号数量)竹简及人体经穴漆人像等。M1出土木牍书写内容为官府文书和巫术两类。M3竹简为医简,经初步整理,医书暂定名为《五色脉诊》《敝昔医论》《脉死侯》《六十病方》《病源》《经脉书》《诸病症侯》《脉数》《医马书》。墓葬年代初步推测为西汉景帝、武帝时期。出土四部织机模型应是迄今国内发现的年代最早的多综多蹑织机,填补了中国乃至世界丝绸纺织技术研究的空白;首次在四川出土的医简是继马王堆之后出土的数量最多、规模最大的医简医学文物。
2014年考古发现:广东郁南磨刀山遗址与南江旧石器地点群:
磨刀山遗址位于广东省西部云浮市郁南县。该遗址是广东省首次发现并经科学发掘的旧石器时代早期旷野类型遗址。4个月的抢救性发掘取得突破性收获——这里是广东目前确认年代最早的古人类文化遗存。这一发现填补了广东旧石器时代早期文化的空白,将该地区最早有人类活动的历史由距今13万年左右大幅提前至数十万年前,是广东史前考古的重大突破。该遗址的发现既是岭南及中国旧石器时代考古的重大进展,为华南乃至中国旧石器时代考古研究提供了珍贵的新材料,同时也为深入研究华南—东南亚地区旧石器文化的关系、区域人类起源与演化历史以及东西方文化比较等国际热点课题提供了重要的新契机。
2015年考古发现:郭家庙曾国墓: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郭家庙曾国墓地位于枣阳市吴店镇东赵湖村,是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的曾国墓地,总面积120万平方米以上,分为郭家庙曾国墓地和曹门庙墓区。郭家庙墓地分布在两个相对独立的山岗上,北岗为郭家庙墓区,南岗为曹门湾墓区,总面积达120万平方米以上。墓地东距周台遗址、忠义寨城址1公里,西距九连墩战国楚墓群1.5公里。2002年和2014年对郭家庙墓地的两次发掘,证实这一墓地是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的曾国高等级贵族墓地。2014年的考古发掘,因其重大的学术价值被评为当年的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此次展览是首次将2002年和2014年郭家庙墓地的发掘成果展出。郭家庙曾国墓地与叶家山西周早期曾国墓地、文峰塔曾国墓地、擂鼓墩曾国墓群共同构建了曾国考古学的年代序列,为研究曾国历史与周代封国制度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考古发掘是指为了科学研究,经文物行政部门批准,根据发掘计划,对埋藏文物的地方、对古文化遗址、古墓葬进行调查、勘探和发现、挖掘文物的活动或工作。考古发掘的文物,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侵占。

3. 新安县历史遗址改造

【南岗村遗址】
南岗村文化遗址位于新安县城西10公里铁门镇东4公里的南岗村东南,北距陇海铁路100米,南临涧河300米,其地理坐标为东径112度98分3秒,北纬34度45分7秒,海拔高度为287米,遗址总面积45000平方米,文化层厚度1.5米左右。从历次调查及遗迹遗物来看,为河南龙山文化煤山期、二里头文化、商文化类型,遗址西北角被群众建房覆盖,其余保存完好。
1955年2月,洛阳地区文物管理委员会曾派员对该遗址作了调查。1978年6月,洛阳地区文物普查队对该遗址进行普查,采集遗物标本有石斧、石铲、大口尊残片、鬲足、绳纹陶罐、鼎腿、高领罐口沿、各类灰陶、黑陶,形器有直口沿、反卷口沿、高领罐口沿、圆形口沿,纹饰有附加堆纹、划纹、兰纹,还有圆形鼎足扁形附加堆纹鼎足、鹿口角等,存入县文管所库房。1984年秋,洛阳市文物普查队对该遗址进行了详细的复查,采集的标本存入洛阳市文物工作队。
据民国《新安县志》记载,民国8年至10年瑞典人安特生曾在此挖掘。2001—2002年洛阳市与北京大学进行“伊洛河流域华夏文明起源环境背景研究”,洛阳市文物工作队进行试发掘。
该遗址面积大,文化层堆积厚,包含物丰富,对研究商文化,探讨夏文化具有重要价值。1963年6月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高平寨遗址] 高平寨遗址,位于新安县城西7公里的高平寨村西的高台地上,其地理坐标为东径112度98分5秒,北纬34度46分7秒,海拔高度290米。台地呈不规则三角形,台地断崖下为群众住宅,东部50米处为一涧河支流,310国道(原洛潼公路)从遗址北部穿过。遗址东部台地突出,西部较低平,文化层厚度1.5米左右。
遗址大体可分为南北两部分,南部以仰韶文化为主,为主要区域,北部2500余平方米,以龙山文化为主。
该遗址的南部区域为仰韶文化,面积大,包含物丰富,虽未经试掘和发掘,但从表面可以看到许多遗迹,在遗址表面有灰土,在断崖处暴露有灰土层、灰坑、红烧土。灰土层厚1.5米左右,灰坑呈圆形,底部直径2米左右,灰土、灰坑中包含许多陶器碎片及少量的石器、蚌壳、螺壳等。遗物完整器物不多见,主要有陶器、石器,陶器包括盘、盆、钵、罐、斧、尖底瓶等,绝大多数是红陶,纹饰除素面外,还有彩绘、线纹、划纹、弦纹、附加堆纹等,彩绘的颜色主要用黑色,也有少数用红色的,主要绘在口沿和腹部,纹饰图案基本上用条纹、涡纹、圆点纹、方格纺等组成。部分陶器带有夹砂。石器有斧、凿、铲、弹丸、刮削器、磨棒等,这些石器多数为磨制,少数为打制。
该遗址面积大,包含物丰富,是一处主要的古文化遗址,对研究黄河流域新石器时代的文化有着重要的价值。1963年6月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78年夏,洛阳地区文物普查队对遗址进行普查,采集了实物标本。1984年,洛阳市文物普查队一行5人对遗址进行复查,采集了实物标本。2001年8—9月新安县文管所配合洛阳市文物工作队进行考古发掘。

[安乐村遗址] 安乐村遗址位于新安县城东4.5公里的安乐村西的台地上,西临涧河,北靠丘岭,北部50米处为陇海铁路,南与310国道隔河相望。地理坐标为东径112度9分5秒,北纬34度44分5秒,海拔高度为220—228米。遗址以村命名,南北长300米,东西宽220米,总面积为66000平方米。现为农田,保存基本完好。
1978年,洛阳地区组织文物普查队对该遗址进行普查。1984年洛阳市文物工作队、新安县文化广播局组成普查队对该遗址进行详细普查。
该遗址未经发掘和试掘,但到处可以见暴露于地面的灰土及红陶、灰陶碎片,在阶地的断面,暴露有10余处灰坑,最大的口径2米,最小的口径0.6米。距南北大路5米处的1号灰坑,深1米,口径2米,底径1.5米,第一层为耕土层,厚度为0.3米;第二层为灰土层,厚度为0.4米,内有灰陶、磨光黑陶残片,年代为龙山至商;第三层为褐土层,厚度为0.3米,内有红陶钵残片及褐红尖底瓶残片,年代为仰韶时期。
遗址的西部断崖长300米,出河床高10米,断崖上可见大小不一的灰坑、窖穴、红烧土等,位于断崖中部的一窖穴,距地表2米,口径1.2米,底径为1.5米,深2米,土为灰褐色,内含鹿角、兽骨、骨器及灰陶方格纹陶片、高领罐残片。
调查中发现的石器有石斧、石铲、石凿、石镞、石刮削器、石刀,长5.5、宽2.2、背厚0.4厘米的黑色新月形细石器仅见一件。
遗址中陶器遗物较多,按时代可分为仰韶文化、龙山文化、商代文化。仰韶文化陶器中多数为泥质红陶,有少数粗夹砂灰褐陶,器形有陶钵、尖底瓶等,器表多为素面,少量有彩绘红衣、黑色或褐色的圆点条状图案,龙山文化陶器以灰陶为主,少量的磨光黑陶,器形有盆、平底器、鼎等,纹饰有方格纹、附加堆纺;商文化 陶器为泥质灰陶和夹砂陶,器形有高领罐、鬲、尊、盘等,纹饰有绳纹、弦纹、刻划纹。
遗址西部断崖处的窖穴中,遗存有兽骨若干块,有牙齿、鹿角及骨锥,鹿角和骨锥有使用的痕迹。
该遗址面积大,文化层堆积厚,包含物丰富,对研究黄河流域原始社会的发展,探讨夏商文化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1986年11月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第二批保护单位。

[洞真观] 洞真观(王乔洞)位于新安县西17.5公里的烂柯山西麓铁门镇玉梅村,道观坐落于山根台地处。地理坐标为东径112度35分,北纬37度45分,海拔高度350米。坐东向西,依山傍水,风光旖旎,环境优雅,是一处庙宇、石刻、壁画共存一体,享誉豫西的道教圣地,2000年9月25日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
洞真观创建于元大德年间,占地约80余亩,现存面积6000余平方米,分为两区,古称上下两院,南为洞窟区,北为建筑区。
洞窟区一带为石灰岩质,石置水中可自升,俗称“上水石”。洞窟凿于断崖处,现存5窟,其中最大的为“真人王乔仙洞”,洞口狭中宽,高约3-4米,面积30平方米,洞口左侧嵌有石碑一通,大元大德五年岁次辛丑十一月下旬,王乔仙洞兼下院洞真观主持纯和子孙道先立。洞口上方有“石树”碑刻一方,洞口内东壁镶嵌元大德年间敕保道观的皇帝圣旨碑,阴刻汉、八思巴文及皇帝印章。南北两区现存丰题河南府烂柯山铁斧诗碑、元成宗铁穆耳圣旨碑、逢师一着碑、游人题记碑及各时期重修碑记碑刻60余通,1999年新安县文管所对部分碑刻进行拓印整理。
洞真观的整个建筑区,自南而北为一中轴线,形成南北长,东西窄的格局,布局严紧,保存完好,建筑范围约3000平方米,分三进,前为山门,入内为三清殿,再进为官厅(二殿),后院为玉皇殿,两侧为道房。官厅东侧为厢房,西侧为王母殿、奶奶庙等基址。
山门是硬山式建筑,三开间,内有壁画4幅,山门与三清殿之间有一空地,中有古柏三株,其一干枯。三清殿为观内主要建筑,平面呈长方形,进深三间,外围东西长14.95米,南北宽11.1米,台基宽1米,高0.35米,殿内东西长13.7米,南北宽9.4米,高约10米,为木结构,歇山式。挑檐下一斗二拱,琉璃瓦覆面,脊饰陶兽及半浮雕牡丹,殿内立柱八根,直径0.5米。全部结构皆用斗拱的巧妙衔接和精确的榫卯技术承托了整个殿堂屋顶的重量。
三清殿内四壁绘画24幅壁画,壁画除1幅脱落外,23幅颜色虽有褪落,但轮廓清晰,内容丰富,有三教合一、护法神像、山水、花鸟、人物、题款等。从一幅博古图中咸丰十年三月银票,可断其绘制的年代。同时在屋架结构的梁上绘有龙、云纹等图案。另外,在玉皇殿的墙壁上也有绘有壁画,未经整理。
据民国《新安老县志》载,明成化、清乾隆、咸丰年间均重修。
洞真观是一处保存较完整的古代建筑,碑刻内容丰富,壁画艺术精湛,都有着很高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2000年9月,公布为省级第三批文物保护单位。

[新安函谷关遗址] 汉函谷关位于新安县城东1华里城关镇东关村,坐西面东,背奎楼仰八陡,挟青龙与凤凰,南北两山对峙,关居谷中,涧河从关南绕过,与关前涧水交汇北折东流。今陇海铁路、310国道贯穿左右,更显交通之要塞。
汉函谷关始建于西汉元鼎三年(公元前114年),为西汉楼船将军杨仆所建。杨仆生活在汉武帝刘彻时期,一生戎马倥偬,南北征战,追随武帝开疆拓土,弹压部族叛乱,为西汉立下了汗马功劳。杨仆祖籍新安县铁门镇玉梅村,远离京都,去秦关三百里,而耻为关外民,因此上书武帝,以家财为资,徙东关。武帝亦好广阔,应许,乃废“秦关”为弘农,迁“函谷关”于新安县城东。
汉函谷关现为1923年重修,砖石结构,分为三层,残高15米,底部关坛高9米,南北25米,东西20米。坛下为4米宽、7米高、深18.4米的拱式东西通道,下部七层用岩石,有“一尺二寸、七寸”字样,上部用青砖彻券,三复三券,洞东出口安装有大门肘眼。东西门均有对联,东门对联“功始将梁今附骥,我为尹喜谁骑牛”,西门对联“胜迹漫询周柱始,雄关重睹汉楼船”。关额“汉函谷关”为康有为手笔。关坛上建有两层关楼,一层为四面相通拱式门洞;二层为二门二窗。关前百米处左右仿“秦关”筑有“鸡鸣”、“望气”二台,两台间距50米,现存台高15米,夯土层厚8公分左右,包含有汉代瓦片。另外,在关一带还发现有“关”字瓦当石刻、石磨等遗物。
东汉王朝定都洛阳,汉关就成了洛都通往长安的西大门,曾置八关都尉,以备黄巾,为洛阳八关之首,常有重兵守关。北周保定五年(565年)十月,改汉关为通洛防,大兴土木予以修缮,大将贺若敦(洛阳人)为中州刺史,镇宋关防。唐显庆五年(660年)曾在汉关附近兴建合壁宫,为供帝后游乐的别墅。“函关晓月”曾为新安八景之一。
汉函谷关在中国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况且灵宝之秦关已没于水中,不复存在,唯此关独存,可谓中原地区唯一一处保存较好、价值最高的古关要塞,对研究中国古代历史、地理、军事诸方面都有重要的作用。2000年9月25日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第三批文物保护单位。

4. 近年来能和长沙马王堆汉墓女尸媲美的考古吗

首先,来这样的发现现在还自不少。考古发现的重要性不完全以出土物品的精美和数量衡量,要看发现的学术价值。比如发现史前时期的墓葬,虽然陪葬品很少甚至没有,但是可能在研究某个区域的史前文化面貌有重大意义。最近三年,像 陕西石峁古城遗址、郑州老奶奶庙遗址、江西海昏侯墓这几个考古发现都算影响比较突出的。
其次,以后像马王堆和以上这些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发现也许会越来越少。因为中国城镇化建设加速进行,扩展到几乎全国各个区域, 这一轮高潮结束之后,土地开发引发考古大发现的时代将慢慢远去。对于已知的重要考古遗址,因为文化遗产保护的要求,对他们的主动发掘也将不断减少,只能在研究的深度上不断推进。所谓石破天惊的大发现也许会慢慢减少。

5. 老奶奶庙遗址东剖面有怎样的地层堆积

老奶奶庙遗址东侧的马兰黄土断崖剖面高近20米,马兰黄土之上还迭压着新石器至内历史时期的文化容层。但由于雨水冲刷的破坏,大部分马兰黄土以上的堆积已不存在,已接近旧石器文化层。仅局部尚保留有1至3米不等的残余堆积。

遗址东剖面的地层堆积第一层是表土层;第二层称扰土层,含陶片、汉砖,以及动物化石与打制石器等;第三层是黄褐至灰褐色黏质粉,砂旧石器文化层,可进一步划分为6个亚层,多含少量石制品和动物化石以及人类用火的遗迹。

老奶奶庙遗址多个用火遗迹所组成的复杂居住面的中心营地出现,偏好收集并带入居址内大量狩猎对象的下颌骨,以及远距离搬运紫红色石英砂岩堆砌石堆,并摆放古棱齿象头等明显具有象征意义的非功利性行为的存在等,均是现代人行为的典型标志。

老奶奶庙主要文化层的年代为距今45000年。这些是首次在中原地区以及东亚大陆距今30000至50000年的旧石器遗址中被发现。

6. 隆盛庄史书记载古墓

隆盛庄镇坐落在黄旗海南岸,这里曾经是庙子沟新石器人类聚落生活过的地区,它孕育了远古文明。明洪武二十九年(公园1396年),不断有晋人来耕种屯粮,乾隆十二年(公园1747年),被招垦种的农民来此定居,到乾隆三十二年已有大量移民垦荒在此设庄为建置之始,到了清嘉庆年间,隆盛庄各地工商农户聚集于此,各谋生业,已形成集镇规模,当时人们寓意兴隆昌盛,故取名“隆盛庄”。
隆盛庄从清道光至光绪年间已发展到鼎盛时期。内地因土地集中和人多地少等矛盾而造成无法生存的过剩人口,优其在晋西北一带由于自然环境恶劣,人民生活贫困,为了谋生而背井离乡,寻找新的耕地,沦为流民。在这种状况下,地广人稀的塞外蒙古便成为人们奔赴的地方。蒙古王公贵族掌握有大量土地,他们为利益所驱动,便大量招纳汉人,为其垦种。而清廷为了缓和内地人多地少的矛盾,最后不得不默认蒙地私垦现象,这就是现在人们常说的“走西口”。由于内地汉人续迁,隆盛庄人口也开始大量增多,内地人来此从事农业、手工业和建筑行业,随之各种工商行社相继而生,钱庄、当铺、粮店、马车店、毛毯社、鲁班社、老君社,蒙商开的专做蒙古地区生意的也叫拉骆驼走草地等行社。因此这里成为了牲畜、皮毛、粮食的集散地,是乌兰察布市地区最早的集镇之一。
隆盛庄辖地面积440平方公里,现有常住人口29188人,有汉、蒙、回、满12种民族。镇区域内共有六条大街,42条小巷,镇内现在还保存有古店铺、古门阁、古寺庙,其中清真寺建于清道光十年(公元1831年),已被列为内蒙古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保存较完整的院落有芦家大院、段家大院等,主骨保持完好,规模面积为7206平方米,至今还保留有石雕、石门蹲、石栓马桩,院内古建筑青砖筒瓦,砖雕、木雕古朴雅趣既展现着当时商人们的经济实力,又内蕴着传统的礼教与民俗风情。隆盛庄的传统文化丰富,“正月十五元宵日”、“三官社”、“民间社火”活动,二月二舞龙灯、耍旱船、四美庄“四脚龙舞”民间舞蹈,四月八(奶奶庙会),六月二十四传统古庙会,其中传统古庙会已于2007年被列为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烽火台、摩崖石刻、回民义坟、缸房、芦家大院、丁四东西大店、东四合壁东洋大门楼、汉代墓葬九处古建筑、古遗址等九处古建筑已列为我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2012年12月,国家住房城乡建设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财政部印发的《传统村落评价认定指标体系(试行)》(建村[2012]125号)文件中隆盛庄镇被列为第一批中国传统村落。2013年,丰镇市为科学合理地做好规划与布局,委托中国城市科学规划设计研究院对隆盛庄进行历史文化古镇保护规划编制工。目前正在积极申报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
没有详细的记载古墓,但你可以看看它的历史!

7. 我国近年5大考古发现有哪些

20世纪中国考古领抄域有许多重大袭发现。这里主要是广义上的考古发现。1925年王国维在题为《最近二三十年中中国发见之新学问》的讲演中,集中介绍了前所未见的五项重大发现———即殷墟甲骨、塞上简牍、敦煌遗书、大库档案、少数民族古文字。笔者认为,从今天来看,这个总结仍有现实意义,因为后来考古上的大的发现基本上是在这五个方面的基础上展开的。

8. 近两年重大考古发现有哪些

其实近年还有很多考古发现,只列举下面几例:
2010年度古新发现:“南澳1号”明代沉船:
“南澳Ⅰ号”是我国沿海经过正式考古调查和发掘的明代沉船,它为解决中国海外贸易、航海、制瓷等诸多学术课题提供了翔实可靠的实证材料,研究明代中国经济研究提供了新的资料和线索。以陶瓷为例,沉船中大量的漳州窑系产品极富特色。由于漳州窑的属性,目前国内传世与出土的器物均不多见,窑址发掘亦多为残件;本次发掘不仅提供了品种极为丰富的成品,同时也填补了16-17世纪间大航海时代我国海外贸易政策转变、东南沿海经济结构变化等资料的空白。

2011年考古发现:河南郑州老奶奶庙旧石器时代遗址:
老奶奶庙遗址位于郑州市西南郊、二七区侯寨乡的樱桃沟景区内。在50平方米发掘范围内,发现3000多件石制品、12000多件动物骨骼及碎片、20余处用火遗迹,以及多层迭压、连续分布的古人类居住面。这处新发现非常清楚地展示了当时人类在中心营地连续居住的活动细节,同时也发掘出土一系列与现代人行为密切相关的文化遗存。老奶奶庙遗址的发现进一步将近年来在嵩山东南麓调查及发掘的数量众多的旧石器地点完整地连接起来。这些地点既有临时活动场所,也有长期居住的中心营地,还有专门的石器加工场所,以及摆放石堆与大象头骨的特殊活动遗迹。其分布明显成群组聚集,构成多个以基本营地为中心,各类临时活动地点成放射状分布的遗址群。遗址群沿古代河流两侧分布,有各自相对独立的活动领域。新发现确切证明,早在距今3~5万年前中原地区已有繁荣的旧石器文化与复杂的栖居形态。

2012年考古发现:内蒙古辽上京皇城西山坡佛寺遗址:
辽上京城址位于内蒙古巴林左旗林东镇东南,由皇城(北)和汉城(南)组成,平面略呈“日”字形。西山坡是上京皇城西南的一处自然高地,也是全城的制高点,尚存三组东向的建筑基址。其中北组的中部偏后,有三座地面保存较高的圆台形建筑基址,编号为YT1、YT2和YT3。

根据发掘的遗迹形制和遗物可知,YT1应是一座砖木混合结构的六角形佛教建筑基址。于辽代始建,至少进行过两次大规模修筑,金代以后才逐渐废弃。YT2和YT3可确认是六角形塔基,二塔基的包砖、散水的做法和规格均与YT1相同。本次发掘是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辽代都城遗址考古。根据考古发现的遗迹和遗物,可以确认西山坡是一处辽代始建的佛教寺院遗址,位置重要,规模庞大。佛寺北组为东向的长方形院落,四周有院墙。中轴线上的主体建筑为大型的六角形砖木混合结构建筑(YT1),左右两侧对称布置小型的六角形砖塔(YT2、YT3),前有小型建筑基址和广场。YT1建筑结构特殊,柱础雕刻莲花纹、龙凤纹,出土刻画写实、彩绘贴金的泥塑造像,这些都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这座基址的等级和功能。这次发掘成果确认了西山坡建筑遗址是佛教寺院的建筑性质,对重新认识辽上京皇城遗址的形制布局将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同时本次考古新发现为研究辽代考古、历史、佛教和建筑等提供了十分重要的实物资料。

2013年考古发现:四川成都老官山西汉木椁墓:
2012年7月至2013年8月,经国家文物局批准,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成都市文物考古工作队)和荆州文物保护中心组成联合考古队对位于成都市金牛区天回镇“老官山”地点一处西汉时期墓地进行了抢救发掘工作,共发掘了西汉时期土坑木椁墓4座。墓葬均早期被盗。墓葬为竖穴土坑木椁墓,分为有底箱和无底箱两类。墓葬方向和大小相近。方向为南北向,椁室长5~7米、宽3~4.5米、高2~2.2米。共出土遗物620余件,其中陶器有罐、鼎、盆、钵、瓮、壶、井、灶等;漆木器有耳杯、奁、几、盘、盒、木俑、马、璧、杖、器座、案、半圆形器、织机模型等;铜器有弩机、带钩、扣饰、钱币有“半两”和“五铢”;另有少量铁器、竹编器、草(棕)编器等。重要收获有M1出土的50余支木牍、M2出土的玉质印章和4件竹木制织机模型、M3出土的920余支(编号数量)竹简及人体经穴漆人像等。M1出土木牍书写内容为官府文书和巫术两类。M3竹简为医简,经初步整理,医书暂定名为《五色脉诊》《敝昔医论》《脉死侯》《六十病方》《病源》《经脉书》《诸病症侯》《脉数》《医马书》。墓葬年代初步推测为西汉景帝、武帝时期。出土四部织机模型应是迄今国内发现的年代最早的多综多蹑织机,填补了中国乃至世界丝绸纺织技术研究的空白;首次在四川出土的医简是继马王堆之后出土的数量最多、规模最大的医简医学文物。

2014年考古发现:广东郁南磨刀山遗址与南江旧石器地点群:
磨刀山遗址位于广东省西部云浮市郁南县。该遗址是广东省首次发现并经科学发掘的旧石器时代早期旷野类型遗址。4个月的抢救性发掘取得突破性收获——这里是广东目前确认年代最早的古人类文化遗存。这一发现填补了广东旧石器时代早期文化的空白,将该地区最早有人类活动的历史由距今13万年左右大幅提前至数十万年前,是广东史前考古的重大突破。该遗址的发现既是岭南及中国旧石器时代考古的重大进展,为华南乃至中国旧石器时代考古研究提供了珍贵的新材料,同时也为深入研究华南—东南亚地区旧石器文化的关系、区域人类起源与演化历史以及东西方文化比较等国际热点课题提供了重要的新契机。

2015年考古发现:郭家庙曾国墓: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郭家庙曾国墓地位于枣阳市吴店镇东赵湖村,是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的曾国墓地,总面积120万平方米以上,分为郭家庙曾国墓地和曹门庙墓区。郭家庙墓地分布在两个相对独立的山岗上,北岗为郭家庙墓区,南岗为曹门湾墓区,总面积达120万平方米以上。墓地东距周台遗址、忠义寨城址1公里,西距九连墩战国楚墓群1.5公里。2002年和2014年对郭家庙墓地的两次发掘,证实这一墓地是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的曾国高等级贵族墓地。2014年的考古发掘,因其重大的学术价值被评为当年的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此次展览是首次将2002年和2014年郭家庙墓地的发掘成果展出。郭家庙曾国墓地与叶家山西周早期曾国墓地、文峰塔曾国墓地、擂鼓墩曾国墓群共同构建了曾国考古学的年代序列,为研究曾国历史与周代封国制度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考古发掘是指为了科学研究,经文物行政部门批准,根据发掘计划,对埋藏文物的地方、对古文化遗址、古墓葬进行调查、勘探和发现、挖掘文物的活动或工作。考古发掘的文物,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侵占。

9. 易县后山奶奶庙白师傅殿

易县后山奶奶庙是为纪念后山奶奶而在河北易县后山所修建的一所庙宇,当地有多关于后山奶奶救助少年时代光武皇帝刘秀的传说,已经把后山奶奶神化,每年阴历三月十五,都会有来自全国各地的人们来到后山庙,祈求后山奶奶的保佑
后山奶奶庙的传说,有很多.在我们易县的民间传说故事中,是这样;东汉时期,王莽篡权,要斩草除根杀刘秀。王的大军追赶刘秀。一天中午,到了易州洪悬山处。刘秀已经是走投无路。看到山下有一很破旧的茅草屋。刘秀跑了进去,见只有一白发苍苍的老妇人。刘秀急切的喊:“奶奶救我,后面有人要杀我!”。老妇人,一看是一个十几岁的孩子。急中生智。说:“你赶紧躺在地下,闭眼不要动”,接着老妇人把中午剩下的米饭倒在了刘秀身上。这时,追兵进门了:问:“有一人可能到了你这里,把他交出来。”老妇人说,:没有。追兵说,怎么地下有人?老妇人说:“这是我儿子,几天前就死了,身上已经长蛆了。”追兵也不问也不看了,走了继续追赶。这样老妇救了刘秀一命。刘秀当了皇帝以后,为了报老妇之恩,就在易州的洪崖山上建了一座“奶奶庙”,俗称后山“奶奶庙”。
相传王莽称帝时,定兴县东辛告村有一个叫张生香的姑娘,自幼父母双亡,和四位哥哥相依度日。后来大哥不幸病故。三哥跑出去给东家扛长活,在外地娶了嫂子,整年儿不回来。四哥新近给官府抓了丁。唯有二哥在后山学道,好几年也不见音信。
小姑娘刚长成人,就给当地一位姓郭的官宦人家看中,七十大几的老爷子,要纳人家这个穷家女娃做小房。姑娘当然不干,她打十五岁上就被逼逃了出来,一路含辛茹苦,走了两年半,才赶到后山。
后山道观,天下第一。里边的男女道士,可不少,四时烟火旺盛异常。张家小姑娘就是奔庙里来的。当她赶到后山,遍访众道,也没打听见自己的亲人。逼得实在想不出法了,就钻在这个山坳里住了下来。一住就是四十五年,人由黄花少女变成了满头白发的老奶奶。
张生香常年靠打柴纺线为生。据说她留下的那架石纺车,就是附近村里一个善良小石匠在她年轻时送的,另外,她还不辞辛劳,把柴枝背到五十里远的易州城里去换烧饼。石棚两边那半亩园子也是她用勤劳的双手辛苦开垦的。
老奶奶一生经历坎坷,为人刚强,见了穷人肯帮忙,见了富人,躲着走,洁身自好。因为她年轻时在定兴干过三年长工,所以那一带人亲切地喊她为香姑。又因她晚年救过刘秀,所以在这一带威信极高。当她六十过世后,人们都很怀念她。农历三月十五传为香姑的生日,所以每到三月十五这天,九省十八县的人们,就扶老携幼,成群结队上山参拜,一是为赶九玄庙会,二是为了缅怀后山奶奶。
河北省易县后山位于易县城北15公里的洪崖山上。距北京120公里,距天津180公里,距石家庄240公里。山上有年代久远的古庙群,主庙为“后土皇帝庙”,俗称“后山庙”或“后山奶奶庙”。相传:传说在东汉时期,皇帝刘秀兵败时曾逃到这里,藏在庙中,“奶奶”(西王母)在刘秀的脸上喷了些米饭和长尾巴蛆,使刘秀看上去如死人一般。王莽的追兵追到庙里,见刘秀的“死尸”躺在地上,且已生了蛆,就放心地走了。刘秀因此而脱脸。刘秀登基做皇帝后,封老奶奶为“承天效法,后土皇帝”,并拨重金建庙塑金身以供祭祀 。文革前,仅山上就有庙32座,除“后土皇帝庙”外,还有玉皇大帝庙、拜猿殿、轩辕黄帝庙 、太阳殿 、侯爷殿等 。加上后山周围的其它庙宇,有六、七十座之多 。如县城北觉山坡上的“觉山寺”、“后土行宫”,豹泉及其附近的上 、中 、下三个云居寺,涞水县乐坪的伶伦祠,狼牙山北支蚕姑坨上的“蚕姑圣母祠”等 。后山奶奶信仰在这一带很盛行。包括北京地区,比如房山区,南尚乐一带管后山叫西山,和房山毗邻的涿州市和涞水县也称之为西山,而象定兴一带叫北山奶奶,易县本地称之为后山。这都是随自己的方位不同而称呼也异吧,房山一带的有些信徒在大年三十都要冲西烧香,嘴里也念念有词,大意就是求西山老奶奶保佑之类的话。每年农历三月初一到十五,有庙会,其间人山人海,此山不要门票,信徒来自好几个省市自治区,热闹非凡。来此山的神职人员有道士,道姑,和尚等。山上供的佛道诸神很多,很有民间信仰的味道。在涿州也有座西山老奶奶庙,叫泰宁宫,属于河北省道教协会管理。据北京有的信徒说,在定兴也有奶奶庙,当地还有看香的,具体情况不太了解。
曾是传说中黄帝祭祖地的河北易县后山越来越受到专家学者的注意,目前已被列为河北省十大重点抢救项目之一,该地发掘和抢救工程正在有序开展。
据专家学者考证,易县后山是5000年前黄帝部族由西北高原东迁后聚居、生活、发展、祭祀的根据地。史书记载的黄帝大战于涿鹿之野,就是以这里为中心。其地域北到涿鹿、西到太行,传说中炎黄大战、黄帝战蚩尤、釜山会盟诸侯、黄帝造车、嫘祖养蚕染五色衣、仓颉造字、伶伦制乐器作五律制十二钟等历史上许多重大事件都发生在这一带,至今这里尚存嫘祖洞、黄帝洞、蚕姑坨、釜山、钟模坑等传说遗址。
黄帝统一各部落后,虽建都于今涿鹿县矾山黄帝城,但后山仍是其近畿和家庙祖祠所在地,并派大臣伶伦护守祭祀。此后夏、商、周三代3000多年,易县后山一带一直是炎黄后裔生存发迹之地。由此留下许多传说,不少村名、地名都与此有关。
据专家介绍,目前在易县后山留下的70多处古迹庙宇中,最主要的有3处:黄帝庙和黄帝洞、侯王殿、太阳殿。据考证,黄帝庙和黄帝洞是历代帝王诸侯祭祖的地方,侯王殿是历代帝王诸侯封禅的地方,太阳庙是历代帝王诸侯祭天的地方。
专家考证表明,秦汉以前,历代帝王诸侯都在易县后山举行祭天、封禅、祭祖等活动。将祭天、封禅、祭祖活动改在今天的泰山,是从秦始皇登泰山封禅开始的。因此,专家学者认为,易县后山为“中华第一祖山”,是中华第一座祖庙——黄帝庙所在地,是中华民族融合统一最重要的发祥地之一。
专家认为,在中国长达5000年的历史沿革中,易县后山文化虽然受到儒、道、佛3种思想的影响,但其主旨仍然是祭祖活动,是追寻史前文明极其珍贵和丰富的文化遗产宝库,具有重要的保护、开发价值。
易县后山老奶奶庙真是说什么的都有啊。据说不到十八岁就不能去,后山老奶奶庙必须连着去三年则灵。
每年的农历三月初一到三月十五都会人山人海,全国各地的善男信女以及企业老板、高管都到此地来求老奶奶保佑。

热点内容
一部国外电影,一个老男人骑个摩托车 发布:2024-08-19 09:13:10 浏览: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么电影 发布:2024-08-19 09:03:17 浏览:374
变形金刚撒谁家的 发布:2024-08-19 08:43:06 浏览:478
美国男电影双胞胎 发布:2024-08-19 08:42:20 浏览:764
黑人橄榄球少年收养电影 发布:2024-08-19 08:25:26 浏览:918
夏目哉大片 发布:2024-08-19 08:09:22 浏览: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电视剧是,的英语 发布:2024-08-19 08:07:54 浏览:654
电影检索 发布:2024-08-19 07:48:52 浏览:198
谁有视频 发布:2024-08-19 07:41:55 浏览:141
成龙香港鬼片电影大全 发布:2024-08-19 07:39:46 浏览: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