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游记遗址 » 西游记为啥是四大名著

西游记为啥是四大名著

发布时间: 2021-01-09 12:39:12

❶ 《西游记》为什么列为四大名著

这有很多渊源,参看

第一个将通俗小说排名的是金圣叹,按他的说法他当时计划评点六部才子书,《庄子》、《离骚》、《史记》、《杜诗》、《水浒传》和《西厢记》。后清康熙年间毛宗岗父子委托金圣叹之名将修订的三国名为《第一才子书——三国演义》(他们托金圣叹之名而不是更早的人也能说明一些问题)。那时有“明代四大奇书”的说法,它的提出亦当是书商们的商业手段,再后红楼代替金瓶梅成为“明清四大奇书”,四大奇书至此定型。“四大名著”做为是“四大奇书”的现代说法,时间自然也不会早了。因此,现在“四大名著”(四大奇书)的提法一定是出现在《红楼梦》成书之后。
但又有人考证,“四大奇书”的说法应在明末清初就确立了。李渔曾在为醉田堂刊本《三国志演义》作序称:“冯梦龙亦有四大奇书之目,曰三国也,水浒也,西游与金瓶梅也。……”可见,至晚冯梦龙已经有四大奇书的提法了,李渔承其说,且以“第一奇书”冠三国而出版,则大概明末清初之际,“四大奇书”的提法已得到相当的固定且流行开来了。 但无论怎样,“四大奇书”这一提法是“四大名著”的最初提法,这一点应该确定。四大名著对往后的文学发展有了很大的贡献。
现在四大名著公认为:《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

❷ 《西游记》为什么是四大名著

吴承恩的《西游记》排在四大名著之首。看似是打妖怪的故事,其实是告诉人们如何战胜心魔的成功学。
通过西天取经的神话故事,引领我们在人生路上不断地去克服内心、战胜心魔,最终取得真经、成就人生。

《西游记》中,孙悟空、唐僧、猪八戒、沙和尚、白龙马这师徒五人,其实只是一个人。

八戒、沙僧、白龙、唐僧、悟空组成的团队,其实是人“身、心、情、性、意”的合一。所以九九八十一难,无数悲欣交集、挫折历练,描述的就是每个人的一生景象。

孙悟空是人的心,唐僧是人的身,猪八戒是人的情欲,沙和尚是人的本性,白龙马是人的意志力。
因此,读懂了西游记,就看透了世界的真相。

❸ 为什么西游记被称为四大名著

1、作品简介
《西游记》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由明代小说家吴承恩所创作的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的长篇神魔小说。主要描写了唐朝太宗贞观年间孙悟空、猪八戒、沙僧、白龙马四人保护唐僧西行取经,沿途历经磨难(连同唐僧出生到取经前的磨难共九九八十一难),一路降妖伏魔,化险为夷,最后到达西天,取得真经的故事。(《大唐西域记》和《大唐慈恩寺法师传》对此事有详细记载)。取材于《大唐三藏取经诗话》和民间传说。
自《西游记》问世以来在民间广为流传,各式各样的版样层出不穷,明代刊本有六种,清代刊本、抄本也有七种,典籍所记已佚版本十三种。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古典文学作品大量被译为西文,西渐欧美,已有英、法、德、意、西、世(世界语)、斯(斯瓦希里语)、俄、捷、罗、波、日、朝、越等文种。并发表了不少研究论文和专著,对这部小说作出了极高的评价。
天下所分四大洲:东胜神洲-众仙岛组成的洲,各路散仙云集之地,也是孙悟空的诞生地;南赡部洲-大唐国所在地,唐僧也是由此出发取经;西牛贺洲-西天如来以及众神佛所在之处,佛法昌盛,唐僧取经的目的地;北俱芦洲-最荒凉的洲,无佛法普及,全都是赤身露体的野人。
2、文学成就
中国古典小说中,《西游记》的内容最为庞杂。它融合了佛、道、儒三家的思想和内容,既让佛、道两教的仙人们同时登场表演,又在神佛的世界里注入了现实社会的人情世态,有时还插进几句儒家的至理名言,使它显得亦庄亦谐,妙趣横生使该书赢得了各种文化层次的读者的爱好。《西游记》的出现,开辟了神魔长篇章回小说的新门类。书中将善意的嘲笑、辛辣的讽刺和严肃的批判巧妙地结合的特点直接影响着讽刺小说的发展。所以说《西游记》是古代长篇浪漫主义小说的高峰,在世界文学史上,它也是浪漫主义的杰作
3、作品影响
自《西游记》之后,明代出现了写作神魔小说的高潮。有朱星祚的《二十四尊得道罗汉传》,邓志谟的《铁树记》、《飞剑记》、《咒枣记》、许仲琳的《封神演义》等。《西游记》对戏曲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清代宫廷大剧《升平宝筏》是西游记,十本,240 出。《西游记》不但有续作、仿作,对后世的小说、戏曲、宝卷、民俗都产生影响,清朝子弟书里都有《西游记》的鼓词,可见影响之大。
《西游记》也备受西方人士的关注,译介较为及时。19 世纪中叶,法国汉学家泰奥多·帕维把《西游记》中的第 9 回(“陈光蕊赴任逢灾,江流僧复仇报本”)和第 10 回(“游地府太宗还魂,进瓜果刘全续配”)译成法文。第 9 回译文题名为《三藏和尚江中得救》,第 10 回译文标题为《龙王的传说:佛教的故事》。译文皆刊于巴黎出版的《亚洲杂志》(亦称《亚洲学报》,由亚细亚学会主办)。1912 年法国学者莫朗编译的《中国文学选》一书出版,收录了《西游记》第 10、11、12 三回的译文。12 年后,即 1924 年,莫朗译成《西游记》百回选译本,取名《猴与猪:神魔历险记》,当年在巴黎出版。这是出现最早的较为系统的《西游记》法文译本。

❹ 《西游记》为什么能列入四大名著

《西游记》是我国的四大名著之一,作者是明朝中期的吴承恩,很多人不解,为什么《西游记》本书能位列四大名著之一,它究竟有什么内涵呢?今天小编就为您谈谈自己的理解。

内涵一,明朝中后期的反封建思想

《西游记》里面孙悟空在大闹天宫的时候说了一句很经典的话: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这句话可了不得,因为我们知道,在明清时期,中国的封建社会逐步走向封闭和没落,资本主义萌芽兴起,敢于喊出这句话的正是新兴的资产阶级,而《西游记》成书虽说是吴承恩的才华结晶,但是,吴承恩的故事大部分来自于民间传说,因此,可以推断,至少在吴承恩的时代,中国大地上已经出现了反对封建主义的呼声。后来的黄宗羲、王夫之、李贽、唐甄等人还把反封建的主张写进书里,书的销量还很高,所以我们很难想象,如果明朝正常的发展下去会不会出现类似欧洲的资产阶级革命呢?

内涵二,明朝的佛道之争真相

明朝时候,道教由于受到皇帝的支持,势力很大,不过佛教自从传入中国,势力也有很大的发展,这就引起了佛教和道教的势力之争。吴承恩虽然没有明摆着支持佛教还是道教,但是我们读读就可以看出,吴承恩对两大势力都是十分厌恶的。首先道教自称是清静无为,真实的情况却是虚伪狡诈,孙悟空明明是靠着自己的努力学来的本事,天庭却百般刁难,最终逼得孙悟空大闹天宫,而佛教自称慈悲为怀,他的弟子、宠物却下界为妖,而且大凡是佛教弟子、宠物为妖的多喜欢吃人,狮驼国的三只妖精就吃光了全国的人。而佛道之争其实也是表面,明朝中后期,官场的黑暗不亚于佛道之争,明朝的首辅大臣都是通过扳倒上一任上台,然后又重复命运,遭殃的最终还是老百姓。

内涵三、九九八十一难只是走过场

《西游记》师徒四人取经会经历九九八十一难,然而,大家仔细看看就会知道漏洞在哪里。原来,西天取经不过是一个过场,真正的目的是通过这个过程给本来资质不行的如来大弟子金蝉子镀金,然后成功晋升为佛。也正是为此,在这一路上不惜放出无数的妖魔鬼怪祸害百姓。明朝时候的官僚同样存在这样的问题,为了自己的爵位,官职,宁可养寇自重,以至于明朝的内忧外患越来越严重,最终灭亡于内斗和满清入关。

内涵四、借刀杀人的蟠桃宴

西游记有一出有名的蟠桃宴戏份,蟠桃有个神奇的功能,那就是延年益寿,这个功能成为了玉帝驾驭群臣的重要筹码,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除了少部分神仙,其实大部分的神仙是由寿命限制的。西游记第一回开篇就说到,天地之数,以十二万九千六百岁为一元,一元分为十二会,到了亥会之时天地进入混沌状态,说明天地是有寿命的。菩提祖师也对孙悟空说过,悟空在修炼500年后会遭一次大灾,到时候躲过去还好,躲不过去就灰飞烟灭了。同理,自行修仙的散仙寿命同样也有500年一次的天灾。按照原著记载,天上一年举办一次蟠桃会,也就是相当于地上365年一次,玉帝让猴子管蟠桃园就是故意让蟠桃会搞砸,这样一些散仙就会躲不过天灾而死,解决了天庭神仙过多的问题。此外还有个细节,猪八戒等神仙也是在蟠桃会上犯了错被贬下凡间,可见,这一招多么狠毒。

内涵五、沙僧可能是最神秘的卧底

前面说了,西天取经是金蝉子的镀金过程,同时也是如来意图扩大佛教势力的手段,金蝉子有个神奇的功能,那就是长生不老,所以金蝉子成为了下界妖怪为了活命的宝贝。但是上面我们还说了,玉帝等道教势力才不管下界的散仙、妖怪的死活,但真正威胁他们的是佛教的东扩,所以,作为玉帝贴身侍卫的卷帘大将,也就是沙僧被派到下界阻止“取经人”,为什么沙僧最可能是卧底呢?因为沙僧被贬下界的理由最搞笑,失手打碎了琉璃盏,一个能够一下子摔碎的琉璃盏肯定不是什么高档法器,玉帝却大怒贬沙僧下界,而且安排在取经人取经的必经之地,连续被吃了9个取经人,这不明摆着跟如来作对吗?再加上整个西游记沙僧最沉默寡言,所以一切皆是阴谋。那么沙僧是因为本事低才沉默吗?显然也不是,在真假美猴王里面,有个妖猴假扮沙僧,沙僧大怒,几个回合就干掉了假沙僧,说明沙僧并不是饭桶。

正是因为《西游记》思想先进,逻辑严密才让他在众多的书籍当中脱颖而出,成为四大名著之一,当然,小编说的内涵只是一家之谈,大家有不同的意见可以指出。

❺ 西游记为啥列为四大名著

西游记既然被列为四大名著,自然会有他的文学价值所在。个人认为版,西游记 正是凭借它的奇权思妙想而受到人们的追捧,其次,以前人们的生活很不容易,西游记再挺大的程度上给了人们一些希望和安慰吧......
揭示的内涵 不同而已,善恶正义观的辩证

❻ 为什么西游记被列入四大名著

西游记既然被列为四大名著,自然会有他的文学价值所在。个人认为版,西游记 正是凭借它的权奇思妙想而受到人们的追捧,其次,以前人们的生活很不容易,西游记再挺大的程度上给了人们一些希望和安慰吧......
揭示的内涵 不同而已,善恶正义观的辩证

❼ 《西游记》为什么会是四大名著之一

一、简介

《西游记》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由明代小说家吴承恩所创作的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的长篇神魔小说。《西游记》是吴承恩在50岁左右,也就是1550年左右写了西游记的前十几回。后来因故中断了多年,直到晚年辞官离任回到故里,他才得以最后完成《西游记》的全部创作。 因此,大致可以推断出,《西游记》是他在1550至1582年,这32年之间创作的。主要描写了唐朝太宗贞观年间孙悟空、猪八戒、沙僧、白龙马四人保护唐僧西行取经,沿途历经磨难(连同唐僧出生到取经前的磨难共九九八十一难),一路降妖伏魔,化险为夷,最后到达西天,取得真经的故事。(《大唐西域记》和《大唐慈恩寺法师传》对此事有详细记载)。取材于《大唐三藏取经诗话》和民间传说。

自《西游记》问世以来在民间广为流传,各式各样的版样层出不穷,明代刊本有六种,清代刊本、抄本也有七种,典籍所记已佚版本十三种。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古典文学作品大量被译为西文,西渐欧美,已有英、法、德、意、西、世(世界语)、斯(斯瓦希里语)、俄、捷、罗、波、日、朝、越等文种。并发表了不少研究论文和专著,对这部小说作出了极高的评价。

天下所分四大洲:东胜神洲-众仙岛组成的洲,各路散仙云集之地,也是孙悟空的诞生地;南赡部洲-大唐国所在地,唐僧也是由此出发取经;西牛贺洲-西天如来以及众神佛所在之处,佛法昌盛,唐僧取经的目的地;北俱芦洲-最荒凉的洲,无佛法普及,全都是赤身露体的野人。

二、鉴赏

  • 文学特色

《西游记》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部最杰出的充满奇思异想的神魔小说。作者吴承恩运用浪漫主义手法,翱翔着无比丰富的想象的翅膀,描绘了一个色彩缤纷、神奇瑰丽的幻想世界,创造了一系列妙趣横生、引人入胜的神话故事,成功地塑造了孙悟空这个超凡入圣的理想化的英雄形象。在奇幻世界中曲折地反映出世态人情和世俗情怀,表现了鲜活的人间智慧,具有丰满的现实血肉和浓郁的生活气息。《西游记》以它独特的思想和艺术魅力,把读者带进了美丽的艺术殿堂,感受其艺术魅力。

《西游记》的艺术特色,可以用两个字来概括,一是幻,一是趣;而不是一般的幻,是奇幻,不是一般的趣,是奇趣。小说通过大胆丰富的艺术想象,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创造出一个神奇绚丽的神话世界。《西游记》的艺术想象奇特,丰富、大胆,在古今小说作品中罕有其匹的。孙悟空活动的世界近于童话的幻境,十分有趣,而且在这个世界上,有各种各样稀奇有趣的妖怪,真是千奇百怪,丰富多彩。浪漫的幻想,源于现实生活,在奇幻的描写中折射出世态人情。《西游记》的人物,情节,场面,乃至所用的法宝,武器,都极尽幻化之能事,但却都是凝聚着现实生活的体验而来,都能在奇幻中透出生活气息,折射出世态人情,让读者能够理解,乐于接受。

《西游记》的艺术魅力,除了它的奇异想象,就要数它的趣味了。在中国古典小说中,《西游记》可以说是趣味性和娱乐性最强的一部作品。虽然取经路上尽是险山恶水,妖精魔怪层出不穷,充满刀光剑影,孙悟空的胜利也来之不易,但读者的阅读感受总是轻松的,充满愉悦而一点没有紧张感和沉重感。

《西游记》的奇趣,跟人物形象的思想性格相辉映。孙悟空豪爽、乐观的喜剧性格;滑稽谐趣却憨厚朴实的猪八戒形象。他们幽默诙谐,机趣横生的对话使文章增色不少。人物的性格常常通过富于谐趣的对话得到生动的表现,这也是《西游记》充满奇趣的又一大特点。在人物描写上将神性、人性和自然性三者很好地结合起来,也是造成《西游记》奇趣的重要原因。所谓神性,就是指形象的幻想性;所谓人性,就是指形象的社会性;所谓自然性,就是指所具有的动物属性。《西游记》展现了一个神化了的动物世界,同时又熔铸进社会生活的内容。

《西游记》张开了幻想的翅膀,驰骋翱翔在美妙的奇思遐想之中,其幻想的思维模式,有着超现实的超前的意识。《西游记》的幻想艺术的确是一份宝贵的思维财富和丰富的艺术财富。《西游记》不仅是中国文学中的一部杰作,而且也是世界文学中的瑰宝。

  • 美学批判

神话思维和权力意识

从文本的基本性质和艺术总体上判断,《西游记》是一部宗教与神话、迷信与魔幻等要素混合的汉族民间文学文本,是一个经历漫长历史时间的集体创作和最后的个体加工的文本形式。它折射出先秦轴心文化式微后华夏哲思的递减式没落和价值大厦坍塌后生活世界的混沌画面和世俗化的享乐图景。对于儒道释三种价值体系的喜剧化的嘲笑和反讽,凸显出中国古代社会的晚期,随着商品经济萌芽和渐次,主流意识形态的解构和精神信仰的溃灭。《西游记》建构的神话世界,宗教隐喻着对于精神和心理的极权统治,被演绎成为皇权的象征。于是皇权意识和神话思维在宗教化的艺术文本里合乎逻辑地结盟,诞生出一种宗教政治和政治化的宗教模式。

《西游记》呈现世俗世界和精神世界的双重极权-皇权和神权,生存主体无论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中都被牢牢地桎梏,屈服于政权和宗教的二重宰制,在心理结构上集体无意识匍匐于皇帝和佛祖的脚下。显然,《西游记》的文本散发着与生俱来的国民奴性气味。即使是作为反叛偶像的“英雄”最终也不得不拜倒在象征最高统治形式的佛的“法力”之下。

自我异化和游戏主体

黑格尔在《美学》中表达他一贯的美学主张:理想的艺术应该以人为中心。他又强调说:“性格就是理想艺术表现的真正中心。”[8]显然,《西游记》是神魔妖怪为感性符号而建构的人类形象。然而,由于宗教和迷信意识对于创作主体的宰制,文本所书写的形象呈现主体沉沦和自我异化的审美状态。换言之,《西游记》尽管不乏生动传神的各类形象或意象,然而,显露着一个无法掩饰的艺术事实:人物形象的主体性丧失,人性由于被宗教的压抑而处于沉沦的境域。

在总体上,孙悟空是一个“伪英雄”。既是一个充满游戏精神的可爱英雄,又是一个最终在宗教法力之下表现为怯弱的英雄,成为宗教意识的牺牲品和工具。显然,在被如来佛的魔法镇压之后,孙悟空明显为一个不彻底的英雄和投降的英雄,身体和精神双重地向“佛法”投降。从具体细节考察,孙悟空是一个神话的虚幻英雄,而且是一个不断求援的英雄,是必须借助法术和宝物的英雄,在大闹天宫之后,他的英雄形象不断地褪色。和司马迁《刺客列传》中的英雄相比,后者则是充满历史理性的英雄,呈现悲剧色彩的英雄,也是道德和伦理意义的英雄,洋溢实践理性的斑斓光辉,因而是真实的和可敬的英雄。比较之下,孙悟空只能是可爱而不可敬的虚假英雄。

混合的母题结构和循环的叙事策略

作为一部神话小说,《西游记》包含的母题丰富而宽泛,诸如反抗母题、取经母题、游历母题、冒险母题、受难母题、性禁忌母题、修成正果的母题等。新批评的代表人物韦勒克、沃伦认为:“从文学理论看,神话中的重要母题可能是社会的或自然的(或非自然的,或非理性的)意象或画面、原型的或关于宇宙的叙述或故事、对我们永恒的理想中某一时期的事件的一种再现,这种再现是纲领性的,或者是带着末世情调的,或是神秘的。”《西游记》的母题涉及自然、社会、历史、政治、神话、宗教多种领域和对象,它展现一幅生动多姿的历史风俗画,一定程度上呈现人类的理想主义和道德主义的理性倾向。然而,遗憾的是这些理想主义和道德主义是不完整、不纯粹和不彻底的,甚至是破碎的和含混的,有时表现出内在的困惑和矛盾,严重地削弱了小说文本的哲学意义和思想魅力。

三、成就和影响

  • 文学成就

中国古典小说中,《西游记》的内容最为庞杂。它融合了佛、道、儒三家的思想和内容,既让佛、道两教的仙人们同时登场表演,又在神佛的世界里注入了现实社会的人情世态,有时还插进几句儒家的至理名言,使它显得亦庄亦谐,妙趣横生使该书赢得了各种文化层次的读者的爱好。《西游记》的出现,开辟了神魔长篇章回小说的新门类。书中将善意的嘲笑、辛辣的讽刺和严肃的批判巧妙地结合的特点直接影响着讽刺小说的发展。所以说《西游记》是古代长篇浪漫主义小说的高峰,在世界文学史上,它也是浪漫主义的杰作。

  • 社会影响

自《西游记》之后,明代出现了写作神魔小说的高潮。有朱星祚的《二十四尊得道罗汉传》,邓志谟的《铁树记》、《飞剑记》、《咒枣记》、许仲琳的《封神演义》等。《西游记》对戏曲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清代宫廷大剧《升平宝筏》是西游记,十本,240 出。《西游记》不但有续作、仿作,对后世的小说、戏曲、宝卷、民俗都产生影响,清朝子弟书里都有《西游记》的鼓词,可见影响之大。

《西游记》也备受西方人士的关注,译介较为及时。19 世纪中叶,法国汉学家泰奥多·帕维把《西游记》中的第 9 回(“陈光蕊赴任逢灾,江流僧复仇报本”)和第 10 回(“游地府太宗还魂,进瓜果刘全续配”)译成法文。第 9 回译文题名为《三藏和尚江中得救》,第 10 回译文标题为《龙王的传说:佛教的故事》。译文皆刊于巴黎出版的《亚洲杂志》(亦称《亚洲学报》,由亚细亚学会主办)。1912 年法国学者莫朗编译的《中国文学选》一书出版,收录了《西游记》第 10、11、12 三回的译文。12 年后,即 1924 年,莫朗译成《西游记》百回选译本,取名《猴与猪:神魔历险记》,当年在巴黎出版。这是出现最早的较为系统的《西游记》法文译本。

综上所述,必然就是四大名著了。

❽ 西游记为什么是四大名著

史实上来看,佛教是古印度人在公元前五世纪创立的宗教,早在周朝就已经传入我国、东汉时正式传入;道教是我国东汉时期的张道陵所创(注意不是老子创立的,道家学说和道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只不过张道陵硬把老子奉为太上老君、硬把《道德经》当做道教经典罢了),从起源上来看这两个宗教确实没有任何关系。

但是呢,佛教传入我国之后受了中原文化的极大影响(比如光头是不问世事的,但是国产光头却在儒家的影响下入世,还组织了僧兵参与军队作战),所以本土的秃驴和牛鼻子有共同点也就不足为奇了。
另外,自古就有“老子化胡”的传说、《西游记》里的一个重要细节(至少我认为很重要,而且是至关重要)也提到“化胡为佛”,这说的是老子骑青牛出函谷关之后以道家思想点化阿三,于是阿三在道家的基础上派生出了佛教,所以佛教是道教的分支、如来是老君的门人,所以也就有了“道佛同源”一说。

明白了吧?真实的老子和悉达多八竿子打不着边,但我国神话传说里的太上老君却是如来的祖师爷,而且《西游记》里就认可了这一点,那么神佛一起开个联欢会就没什么好奇怪得了,玉帝在危难的时候下旨召如来救驾也是他职权范围内的事,一点都不混乱。

孙猴子的实力从来就是一塌糊涂,不存在“忽高忽低”的问题。

楼主所谓的“忽高”大概是指孙猴子大闹龙宫、地府又一路打上凌霄殿,弄得道教天庭鸡飞狗跳,而“忽低”应该是说孙猴子在取经路上一直磕磕碰碰吧?

没错,猴子打神仙几乎战无不胜、打妖怪几乎战无不败,这看起来好像是有点前后悬殊的感觉,但事实上并非如此。

稍微留心一垫就不难发现,猴子在闹天宫时的手段和在取经路上没有什么区别,无非是有把子力气、善变化、跑得快而已。但是自身的能力在这两个阶段又有所不同,猴子在闹天宫时只是个单枪匹马的石猴,但是在取经路上却是有六丁六甲等众神在暗中庇护的金猴,而且有了观音送的救命毫毛。

那为什么猴子要靠神仙的帮助才能收拾妖怪、却又能轻而易举的收拾天宫诸神呢?妖怪制服猴子时大多用了神仙的法宝(都是偷来的),那神仙们当初为什么不用法宝灭了猴子却要干等着挨打呢?很明显,猫腻!

猴子的来头可大了,很多人都认为他只是石头缝里蹦出来的野物,一没背景二没靠山,实实在在的一个无产阶级。但实际上孕育他的那块石头可了不得了,上面有九孔八窍、按道教的九宫八卦来排列(这个在电视剧上是没有的),这说明猴子和某位神仙是有极深渊源的(我个人有种无聊的想法:搞不好猴子是那位神仙的私生子)。

这个神仙是谁呢?如果诸神确实是因为忌讳猴子的后台老板才不敢对猴子下手,那么这位神仙就应该是地位极高、权利和法力极大的尊神了。玉皇大帝?肯定不是,玉帝可以轻易治住猴子(去看凤仙郡求雨的事),却在被猴子弄得受惊(受惊而已,没钻桌子)的时候也不敢出手;如来佛祖?更不是,《西游记》里如来的地位还不如玉帝,他老人家第一次出场就是奉了玉帝的圣旨来救驾的。

所以,猴子的后台老板就只可能是老君一人了——从道教的排位来看,玉帝是六御之一,头上还有三清(道教最高神),而三清之中的元始和灵宝都没有在《西游记》里出现过,所以《西游记》里的道教最高神其实只有太上老君一位;从“道佛同源”的观点来看,老君是如来的师傅,老君实际上又是佛教的最高神。

老君是孙猴子的后台,这就真是“通天的关系”了,所以任何人都是不敢动猴子的,所以猴子才能在天宫一路通行无阻。

❾ 为什么《西游记》能成为四大名著之一

原因:
中国古典小说中,《西游记》的内容最为庞杂的。它融合了佛、道、儒三家的思想和内容,既让佛、道两教的仙人们同时登场表演,又在神佛的世界里注入了现实社会的人情世态,有时还插进几句儒家的至理名言,使它显得亦庄亦谐,妙趣横生使该书赢得了各种文化层次的读者的爱好。《西游记》的出现,开辟了神魔长篇章回小说的新门类。书中将善意的嘲笑、辛辣的讽刺和严肃的批判巧妙地结合的特点直接影响着讽刺小说的发展。所以说《西游记》是古代长篇浪漫主义小说的高峰,在世界文学史上,它也是浪漫主义的杰作,魔幻现实主义的先驱开创者。
简介:
《西游记》这本书出自明代小说家之手,出版署名华阳洞天主人。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长篇神魔小说,深刻描绘了社会现实,是魔幻现实主义的开创作品。主要描写了孙悟空、猪八戒、沙僧三人保护唐僧西行取经,唐僧从投胎到取经八十一受难,一路降妖伏魔,九九归一,终于上了西天见到如来佛祖。取材于《大唐西域记》和民间传说、元杂剧。宋代《大唐三藏取经诗话》(本名《大唐三藏取经记》)是西游记故事见于说话文字的最早雏形。
自《西游记》问世以来在民间广为流传,各式各样的版样层出不穷,明代刊本有六种,清代刊本、抄本也有七种,典籍所记已佚版本十三种。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古典文学作品大量被译为西文,西渐欧美,已有英、法、德、意、西、世(世界语)、斯(斯瓦希里语)、俄、捷、罗、波、日、朝、越等文种。并发表了不少研究论文和专著,对这部小说作出了极高的评价。

热点内容
一部国外电影,一个老男人骑个摩托车 发布:2024-08-19 09:13:10 浏览: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么电影 发布:2024-08-19 09:03:17 浏览:374
变形金刚撒谁家的 发布:2024-08-19 08:43:06 浏览:478
美国男电影双胞胎 发布:2024-08-19 08:42:20 浏览:764
黑人橄榄球少年收养电影 发布:2024-08-19 08:25:26 浏览:918
夏目哉大片 发布:2024-08-19 08:09:22 浏览: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电视剧是,的英语 发布:2024-08-19 08:07:54 浏览:654
电影检索 发布:2024-08-19 07:48:52 浏览:198
谁有视频 发布:2024-08-19 07:41:55 浏览:141
成龙香港鬼片电影大全 发布:2024-08-19 07:39:46 浏览: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