蓼城遗址
① 蓼堤镇的历史文化
蓼堤镇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境内有距今3000多年的周龙岗文化遗址。据记版载,梁孝王徙睢阳时筑权堤,堤生蓼草,远望如岭,故名蓼堤岭。蓼堤镇位于睢县西北18公里,地处商丘市、开封市、民权、睢县、杞县两市三县交界地,既是商丘市重点镇,也是全市边沿乡镇之一。全镇总面积59.97平方公里,辖27个行政村,63个自然村,人口51354人,其中镇区人口16015人,蓼堤、罗阳、彭寨、高寨、娄河五个较大的农贸市场是周边乡镇农副产品和其他商品的集散地。
② 蓼都的地理
固始亦称蓼城、蓼都。位于河南省东南端,系豫皖两省交界、华东与中原地带交融处。北濒淮河,南依大别山,地理位置处于东经115°21′~115°56′,北纬31°46′~32°35′。南北最长94.16公里,东西最宽56.19公里,总面积2946平方公里。总人口160多万人,是河南省人口第一大县。
霍邱属于亚热季风气候,四季温和,雨量适中,光照充足,雨热同季,无霜期限长,四季分明。 固始面积3493平方公里,物华天宝、素以鱼米之乡著称,盛产粮、油、棉、是国家第一批商品粮基地县,是国家和省的棉油猪山羊禽蛋荻柳等生产重点县; 霍邱有古为贡品的沣虾银鱼,有近20种具有理想开采价值的地下矿藏,其中磁铁矿贮量居全国第6位,被列为国家大型矿石基地,为霍邱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物资。
霍邱境内已探明的铁、磷、石煤、大理石、石灰石、白云岩等20多个矿种,具有理想的开采价值,特别是周集铁矿储量丰富,达20亿吨,居全国第五位,被国家列为大型铁矿石基地,具有极大的潜在经济价值,目前为此修建的阜六铁路已经完成铺轨工作。 据县城东北5公里陈家埠乡桥塘村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址推测,距今约6000年前县境就有 人类活动。
本县古属东夷(淮夷)。《尚书·禹贡》载地理位置属扬州之域。《史记·夏本纪》载:禹封皋陶之后(偃姓)于英六。《正义》:“英即蓼也”,是为虞蓼子国,殷(商)属徐州, 《禹贡指南》 “殷割淮南江北以益徐”。西周仍为蓼国地(蓼故都在固始县蓼城岗遗址),属扬州之域。
春秋,鲁文公五年(公元前622年),楚公子燮灭蓼设蓼邑属楚。后又分蓼邑设雩娄邑 (邑治在今固始县陈淋镇附近)和鸡父邑(邑治在今金寨县开顺镇)。
秦统一中国(公元前221年)后,未设县,地属九江郡,西楚(公元前206年)属九江 国。
西汉,在县境设安风县(治所在今邵岗乡许集村)、阳泉县(治所在今临水集)属淮南 国九江郡。又在现霍邱固始之间设蓼县(治蓼故城),安丰县(治所在固始县东南)、雩娄 县(治所在固始县黎集附近),归属如前。武帝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封淮南康王幼子刘 庆为六安王,以此五县归其辖。后又在现县城北设义城县,不久废。
东汉因之,建武十年(公元34年),六安国省,以其县属扬州刺史部庐江郡。
三国为魏扬州地,属庐江郡。文帝分庐江郡设安丰郡(治安风故城),以蓼、安丰、雩娄属之。
西晋因之,改属豫州安丰郡,以阳泉属扬州庐江郡。
东晋安帝时省安丰郡,迁安丰县于原郡治所,属弋阳郡,其余县皆不见记载。《晋书·地 理志》:“胡寇南下,百姓皆渡江,县多废。”
南朝·宋设安丰县,复设雩娄县属安丰郡;又分安丰郡立左边城郡。齐因之。梁大同元年 (公元535年),徙旧安丰于霍邱城置安丰州,又立决口县(后改临水县治所在阳泉故城)。
自西晋以后,南北分裂,本县境域时南时北,郡县废置无常。宋明帝泰始三年(公元467年) 入魏。魏文帝太和二十三年(公元499年)设安丰县属霍州安丰郡,宇楼县属霍州西边城郡‘南 > 齐曾一度归南朝。东昏侯永元三年(公元501年),复入魏。梁武帝天监五年(公元506年) 入梁。大同元年置安丰州,属豫州霍邱戍。太清三年(公元549年)入东魏,安丰郡废。
隋开皇八年(公元588年),县境设安丰(治所在霍邱寿县之间,现安丰塘附近)。开皇 十九年(公元599年)始设霍邱县(治现城关),属淮南郡,安丰等县均废。唐高祖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属淮南道,并于霍邱县置蓼州,别置松滋县于县治西40里沣 贞观初属寿春郡。神功元年(公元697年)改霍邱县为武昌县,属淮南道寿春府。景云元年 (公元 710年),复名霍邱县,属淮南道寿春郡。至德元年(公元756年),属淮南镇寿春郡。此后县名无变。
五代时期,先属吴,后属南唐寿州。
北宋,开宝末年(约公元976年),属淮南路寿州。熙宁中(约公元1073年),属淮南 西路寿春府。
南宋,建炎三年(公元1129年),一度归金,绍兴十二年(公元1142年),属淮南路安 丰军。三十二年,属淮南西路寿春府安丰军(后改寿州)。
元,至元十年(公元1273年),属河南江北行中书省安丰路总管府,后曾置淮南行省,寻 废。至正中(公元1355年前后),复置,霍邱属之。
明,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属南直隶中都临濠府(凤阳府),后属江南行省风阳府寿州。
清,顺治二年(公元1645年),属江南省风颍六泗道寿州。康熙六年(公元1667年), 属安徽省风阳府寿州。雍正二年(公元1724年)。属安徽省颍州。十三年(公元1735年), 升颍州为府,霍邱县属安徽省颍州府寿州。
民国1年(1912) 8月,属安徽省第四区(驻阜阳)。
民国3年(1914) 6月至16年4月,属安徽省淮泗道。
民国18年(1929)12月,中国共产党在白塔畈领导农民暴动, 民国20年(1931) 2月成 立霍邱县临时革命委员会(后称县苏维埃政府)。民国 21年(1932)6月,县苏维埃。代表会决议 改霍邱县为红城县,属鄂豫省皖西北道区。红军撤出县境后,被国民政府恢复原县名。
民国21年(1932)10月,属安徽省第四行政督察区。27年(1938)10月,属安徽省第七 行政督察区。29年(1940)4月,属安徽省第三行政督察区。
民国36年(1947) 9月,晋冀鲁豫解放军第二纵队政治部决定成立南霍固县(治叶 集),辖一镇四区,一个月后撤销。
民国36年(1947)10月,中共鄂豫区党委和行署决定在本县西部、南部和金寨北部及固 始东北部,分置霍邱、霍固两县,属鄂豫区一分区。
民国37年(1948)6月,撤霍邱县并入霍固县,增设三河尖市(县级),同属鄂豫区一分区。
1949年1月,霍邱解放,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949年2月1日,撤霍固县,以原霍邱县区域恢复霍邱县,归属如前。5月改属皖北行 政区六安专区。
1952年皖南、皖北两行政区撤销,建安徽省,霍邱县属安徽省六安专区。1971年3月, 六安专区改名六安地区,霍邱县仍属之。
③ 霍邱县古址在那
安徽省霍邱县简介
霍邱县是安徽省六安市下辖的一个县,位于安徽省西部。西与河南省固始县三河尖镇、徐集、陈集等地相接壤、北与阜阳隔淮相望、东与六安、寿县毗邻、南与金寨相连。地处大别山北麓,淮河中游南岸,地势南高、北低,南部属低岗丘陵地区,北部为平原湖泊河流,是淮河中游的重点行蓄洪区。1983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第一批商品粮生产试点县,是安徽省九大水产基地之一。
安徽省霍邱县地理位置
霍邱县位于东经:115°50′至116°32′北纬:31°44′至 32°36′,霍邱县地处安徽省西北部,大别山北麓,淮河中游南岸,东邻六安、寿县,西与河南省固始县(三河尖、徐集、陈集、张广等地)毗邻,南与金寨接壤,北与颍上、阜南隔淮河相望。地势南高、北低,南部属低岗丘陵地区,北部为平地湖泊河流,是淮河中游的重点行蓄洪区。城西湖、城东湖、姜塘湖三大行蓄洪区(建国后区行蓄洪25次),总面积953平方公里,占全省行蓄洪区总面积的三分之一,调蓄洪水能力50亿立方米。
安徽省霍邱县行政区划
1997年,霍邱县面积3774平方千米,人口155.7万,辖15镇22乡:城关镇、、长集镇、叶集镇、河口镇、姚李镇、临水镇、周集镇、马店镇、石店镇、扈胡镇、新店镇、孟集镇、洪集镇、花园镇、范桥镇、孙岗乡、三元乡、众兴乡、曹庙乡、夏店乡、岔路乡、乌龙乡、龙潭乡、高塘乡、白莲乡、邵岗乡、冯井乡、三流乡、、潘集乡、彭塔乡、冯瓴乡、宋店乡、王截流乡、姜家湖乡、城西湖乡、朱港乡。县政府驻城关镇。
安徽省霍邱县历史沿革
据县城东北5公里陈家埠乡桥塘村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址推测,距今约6000年前县境就有人类活动。
本县古属东夷(淮夷)。《尚书·禹贡》载地理位置属扬州之域。《史记·夏本纪》载:禹封皋陶之后(偃姓)于英六。《正义》:“英即蓼也”,是为虞蓼子国,殷(商)属徐州,《禹贡指南》 “殷割淮南江北以益徐”。西周仍为蓼国地(蓼故都在固始县蓼城岗遗址),属扬州之域。 春秋,鲁文公五年(公元前622年),楚公子燮灭蓼设蓼邑属楚。后又分蓼邑设雩娄邑(邑治在今固始县陈淋镇附近)和鸡父邑(邑治在今金寨县开顺镇)。
秦统一中国(公元前221年)后,未设县,地属九江郡,西楚(公元前206年)属九江国。
西汉,在县境设安风县(治所在今城西湖乡许集村)、阳泉县(治所在今临水集)属淮南国九江郡。又在现霍邱固始之间设蓼县(治蓼故城),安丰县(治所在固始县东南)、雩娄 县(治所在固始县黎集附近),归属如前。武帝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封淮南康王幼子刘 庆为六安王,以此五县归其辖。后又在现县城北设义城县,不久废。
东汉因之,建武十年(公元34年),六安国省,以其县属扬州刺史部庐江郡。
三国为魏扬州地,属庐江郡。文帝分庐江郡设安丰郡(治安风故城),以蓼、安丰、雩娄属之。 西晋因之,改属豫州安丰郡,以阳泉属扬州庐江郡。东晋安帝时省安丰郡,迁安丰县于原郡治所,属弋阳郡,其余县皆不见记载。《晋书·地 理志》:“胡寇南下,百姓皆渡江,县多废,” 南朝·宋设安丰县,复设雩娄县属安丰郡;又分安丰郡立左边城郡,齐因之。梁大同元年(公元535年),徙旧安丰于霍邱城置安丰州,又立决口县(后改临水县治所在阳泉故城)。
自西晋以后,南北分裂,本县境域时南时北,郡县废置无常。宋明帝泰始三年(公元467年)入魏。魏文帝太和二十三年(公元499年)设安丰县属霍州安丰郡,宇楼县属霍州西边城郡‘南 > 齐曾一度归南朝。东昏侯永元三年(公元501年),复入魏。梁武帝天监五年(公元506年)入梁。大同元年置安丰州,属豫州霍邱戍。太清三年(公元549年)入东魏,安丰郡废。
隋开皇八年(公元588年),县境设安丰(治所在霍邱寿县之间,现安丰塘附近)。开皇十九年(公元599年)始设霍邱县(治现城关),属淮南郡,安丰等县均废。唐高祖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属淮南道,并于霍邱县置蓼州,别置松滋县于县治西40里沣 贞观初属寿春郡。神功元年(公元697年)改霍邱县为武昌县,属淮南道寿春府。景云元年(公元710年),复名霍邱县,属淮南道寿春郡。至德元年(公元756年),属淮南镇寿春郡。此后县名无变。 五代时期,先属吴,后属南唐寿州。
北宋,开宝末年(约公元976年),属淮南路寿州。熙宁中(约公元1073年),属淮南 西路寿春府。
南宋,建炎三年((公元1129年),一度归金,绍兴十二年(公元1142年),属淮南路安 丰军。三十二年,属淮南西路寿春府安丰军(后改寿州)。
元,至元十年(公元1273年),属河南江北行中书省安丰路总管府,后曾置淮南行省,寻 废。至正中(公元1355年前后)),复置,霍邱属之。
明,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属南直隶中都临濠府(凤阳府),后属江南行省凤阳府寿州。
清,顺治二年(公元1645年),属江南省风颍六泗道寿州。康熙六年(公元1667年), 属安徽省凤阳府寿州。雍正二年(公元1724年)。属安徽省颍州。十三年(公元1735年), 升颍州为府,霍邱县属安徽省颍州府。
民国1年(1912)8月,属安徽省第四区(驻阜阳)。
民国3年(1914) 6月至16年4月,属安徽省淮泗道。
民国18年(1929)12月,中国共产党在白塔畈领导农民暴动, 民国20年(1931) 2月成 立霍邱县临时革命委员会(后称县苏维埃政府)。民国21年(1932)6月,县苏维埃。代表会决议 改霍邱县为红城县,属鄂豫省皖西北道区。红军撤出县境后,被国民政府恢复原县名。
民国21年(1932)10月,属安徽省第四行政督察区。27年(1938)10月,属安徽省第七 行政督察区。29年(1940)4月,属安徽省第三行政督察区。
民国36年(1947) 9月,晋冀鲁豫解放军第二纵队政治部决定成立南霍固县(治叶 集),辖一镇四区,一个月后撤销。
民国36年(1947)10月,中共鄂豫区党委和行署决定在本县西部、南部和金寨北部及固 始东北部,分置霍邱、霍固两县,属鄂豫区一分区。
民国37年(1948)6月,撤霍邱县并入霍固县,增设三河尖市(县级),同属鄂豫区一分区。
1949年1月,霍邱解放,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949年2月1日,撤霍固县,以原霍邱县区域恢复霍邱县,归属如前。5月改属皖北行 政区六安专区。
1952年皖南、皖北两行政区撤销,建安徽省,霍邱县属安徽省六安专区。
1971年3月, 六安专区改名六安地区,霍邱县属之。
1999年9月,国务院批准六安撤地设市,霍邱县仍属之。有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苗族、彝族、壮族、布依族、朝鲜族、满族、侗族、瑶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傣族、黎族、畲族、高山族、水族、纳西族、土族、撒拉族、仡佬族、锡伯族、阿昌族、羌族、塔吉克族、京族等民族分布。(2000年人口普查)
④ 蓼国 被那个国家灭掉
古蓼国。在今河南唐河县南,其地有蓼山,蓼阳河,为廖氏故里。蓼为已姓国,祝融的后裔。周时居此。春秋时期灭于楚,改称湖阳。汉置湖阳县,属南阳郡。郡该地后世有湖阳城。
②古蓼国。在今鄂豫皖三省交界地带,其中心区域在今河南省固始县境内,都城在今固始县东北的蓼城岗。蓼为偃姓国,皋陶的后裔。或说为姬姓国,高阳氏才子庭坚的后裔。
蓼国国君列表
叔安
明
闰
晖
结
渊
光
颖
玦
试
重
垫
珊
卿
谭
介
祥
潜
华
瑞
昌
澄
荣
盛
良
辟
高
毕
展
宣
云
褥
平
稳
恒
伯高
诚
衰
⑤ 连江的名胜古迹
连江风光旖旎,古迹繁多。
古沉船遗址:筱埕镇定海村周围300米海域,1990年3月,摸清有9处古代沉船遗址,从海底挖掘出陶瓷器皿等文物2000多件,以及许多沉船的残板。
古塔:古塔主要有唐代天王寺瑞光塔、元代云居寺普光塔和明代斗门寺含光塔。
古桥:据县志记载,连江有古桥149座,幸存下来的46座古桥中,建于宋代的有8座,元代的有2座,明代的有6座,清代的有19座,年代失考的有12座。较为有名的有县城的通济桥、蓼沿的朱公桥以及官坂的塘边桥。
摩崖碑刻:有青芝山题刻、宝华山题刻、云居山题刻、金华赵崇杙题刻。
名山古刹:有名山16座,古刹148座:青芝山(寺)、金福寺、云居山(寺)、宝华山(寺)、宝林寺、九龙山(寺)等。
敖江:为福建省独流入海的第六大河流,沿岸层峦叠嶂,风光秀美,名胜古迹众多。尤其“敖江十二景”,自古盛传不衰,并留下不少历代名人题咏墨宝。
闽江口景观:素有福建门户之称的闽江口,沿线两岸山峰连绵,山势奇绝,重峦叠嶂,各显其姿。沿江可以饱览长门要塞古炮台遗址、双龟锁口、川石岛、壶江岛、五虎守门等诸多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半岛胜地:多姿多彩的黄岐半岛,有着著名的定海湾和黄岐湾。由于面对马祖列岛,地理位置独特。明代全国建12座城堡,黄岐半岛占7座。
马祖风光:马祖列岛是该县最大的岛屿,风光旖旎,有“海上公园”美称。有马祖十景:牛角峥嵘、塘后浴场、狮岭远眺、珠螺鼓浪、燕秀潮音、西尾夕照、山垅映月、福澳渔火、翠谷春晓、天后神宫。
⑥ 为什么霍邱又叫蓼城
霍邱来县古属东夷(淮夷)。《尚自书·禹贡》载地理位置属扬州之域。《史记·夏本纪》载: 禹封皋陶之后(偃姓)于英六。 《正义》: “英即蓼也”,是为虞蓼子国,殷(商)属徐州,《禹贡指南》 “殷割淮南江北以益徐”。西周仍为蓼国地(蓼故都在固始县蓼城岗遗址),属扬州之域。 春秋,鲁文公五年(公元前622年),楚公子燮灭蓼设蓼邑属楚。后又分蓼邑设雩娄邑 (邑治在今固始县陈淋镇附近)和鸡父邑(邑治在今金寨县开顺镇)。 三国为魏扬州地,属庐江郡。文帝分庐江郡设安丰郡(治安风故城),以蓼、安丰、雩娄属之。 隋开皇八年(公元588年),县境设安丰(治所在霍邱寿县之间,现安丰塘附近)。开皇 十九年(公元599年)始设霍邱县(治现城关),属淮南郡,安丰等县均废。 唐高祖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属淮南道,并于霍邱县置蓼州,别置松滋县于县治西40里沣 贞观初属寿春郡。神功元年(公元697年)改霍邱县为武昌县,属淮南道寿春府。景云元年 (公元710年),复名霍邱县,属淮南道寿春郡。至德元年(公元756年),属淮南镇寿春郡。 此后县名无变。
⑦ 谁了解河南信阳这个地方的信息
信阳市位于河南省南部,东邻安徽,南接湖北,三省通衢,是江淮河汉间的战略要地,豫南经济、文化、教育、物流中心,也是鄂豫皖区域性中心城市。信阳山水秀丽,气候宜人,素有“江南北国、北国江南”之美誉,是中国著名的宜居之城、魅力之城、创业之城,自古以来人杰地灵、英雄辈出,是中华文明最重要的发祥地之一。
信阳是华夏文明最重要的发祥地之一。早在八千多年前,境内淮河两岸就出现了相当规模的原始农业,从东到西分布有裴李岗文化、龙山文化和屈家岭文化遗址多处。西周时期,信阳分别是弦、黄、蒋、息、蓼、番、申等诸侯国的国都、封地,战国时期曾为楚国的别都(遗址在今信阳平桥区)。三国及东晋末分别为弋阳郡、义阳郡的郡治所在地,唐代为申州、光州之州治。盛唐时期,义阳是中央王朝重要的粮食、兵源和财源基地,北宋初年改称信阳州,一直延用至今。明清时期,信阳的经济、文化已经相当优越,粮食充裕、商业繁荣、名士荟萃,且人文底蕴浓厚,进士、举子辈出。
信阳在历经春秋、战国之后,中原文化与楚文化在此交融共生,形成了厚重豪放、细腻浪漫的豫风楚韵,酿就了信阳独具特色的淮上文化风情[1]。孔子周游列国终点、子路问津、司马光砸缸、亡羊补 信阳美丽夜景牢的故事都发生在这里。在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上播放的乐曲《东方红》,就是由信阳长台关出土的楚国编钟演奏的。信阳是中华姓氏之根,汉姓100大姓中,黄、赖、罗、蒋等13个姓氏都源于此(如黄姓起源于潢川、罗姓起源于罗山、赖姓起源于息县、蒋姓起源于淮滨,陈姓、王姓、潘姓、孙姓、沈姓均起源于固始[2])。信阳地处江淮之间,是历代中原人南迁的始发地和集散地,唐朝时期光州固始籍将军陈元光率乡勇南下闽粤平定蛮苗叛乱,于当地厉行法治、开垦荒地、兴修水利,之后从家乡派遣大量百姓南下定居,故信阳享有“中原第一侨乡”之美称。
信阳气候宜人,植被茂密,山水秀丽,素有“江南北国、北国江南”之美誉。是中国最显著的南北分界的标志地。境内有中国四大避暑胜地之一的鸡公山、水域比西湖大70多倍的风景名胜区──南湾湖、朱元璋敕封“皇庙”,全国独一无二僧尼同寺的灵山寺、天然温泉疗养胜地的汤泉池、鄂豫皖苏区首府革命博物馆等著名旅游景点。
信阳饮食文化优越,信阳菜、信阳小吃闻名天下,独具一格。信阳毛尖更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北宋文豪苏东坡谪居信阳时,曾给予“淮南茶,信阳第一”的称赞。
信阳北距郑州300公里,南距武汉200公里,东距合肥346公里,西距西安534公里。是国家重要的综合交通通信枢纽、全国44个交通枢纽城市之一,是豫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交通、物流中心[3],也是中国连接南北,承东启西最重要的支点城市。
开放、宜居的信阳城欢迎四海宾朋前来观光旅游、投资兴业。
城市荣誉
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级生态示范市、中国创业之城20强、中国魅力城市30强、2010中国休闲城市30强、
锦绣信阳城(10张)2009中国十佳宜居城市、2010中国十佳宜居城市、2011中国十佳宜居城市、2010年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市、省级卫生城市、国家双拥模范城市、全国最佳环保示范市10强、中国节能减排示范城市、中国绿色经济十佳城市。
编辑本段
行政区划
信阳市下辖浉河区、平桥区、潢川县、淮滨县、息县、新县、商城县、罗山县、光山县等七县两区,代管固始县,另有羊山新区、南湾湖风景区、上天梯管理区、鸡公山管理区、信阳工业城、省级潢川经济技术开发区等6个处级行政单位(市政府派出机构)。区号:0376,车牌号:豫S。
序号 地区 代码 面积(平方千米) 常住人口(万人) 邮编 驻地
1 浉河区 411502 1783 59.4 464000 湖东街道
2 平桥区 411503 1889 63.6 464100 平桥街道
3 罗山县 411521 2065 50.4 464200 城关镇
4 光山县 411522 1829 58.5 465450 紫水街道
5 新县 411523 1554 27.5 465500 新集镇
6 商城县 411524 2117 49.5 465350 城关镇
7 固始县 411525 2946 102.3 465200 城关镇
8 潢川县 411526 1638 63 465150 定城街道
9 淮滨县 411527 1209 57 464400 城关镇
10 息县 411528 1836 79.4 464300 城关镇
信阳市区管辖街道乡镇
区 数量 街道乡镇
市区 浉河区 辖9个街道、3个镇、6个乡 老城街道、民权街道、车站街道、五里墩街道、五星街道、湖东街道、南湾街道、金牛山街道、双井街道、李家寨镇、吴家店镇、东双河镇、游河乡、董家河乡、浉河港乡、谭家河乡、柳林乡、十三里桥乡
平桥区 辖5个街道、5个镇、9个乡 羊山街道、前进街道、南京路街道、平桥街道、甘岸街道、明港镇、五里店镇、邢集镇、平昌关镇、洋河镇、肖王乡、龙井乡、胡店乡、彭家湾乡、长台乡、肖店乡、王岗乡、高粱店乡、查山乡。市政府派出机构:上天梯管理区
编辑本段
历史沿革
西周至春秋时期,信阳境内分封有弦国、黄国、蒋国、息国、蓼国、番国、申国。弦国(隗姓),国都在今光山县城西5公里处。黄国(嬴姓),国都遗址在今潢川县隆古乡。蒋国,为周公旦之子伯龄封地,国都曾设在今淮滨县期思镇。息国(姬姓),为周文王之子羽达的封地,国都在今息县城西南6公里的青龙寺。蓼国,相传为夏代皋陶裔孙封地,春秋时国都建于今固始县城东北6公里的蓼城岗。番国(已姓),国都遗址位于今固始县城以北。申国(姜姓),都城在今南阳市北,为“南申”,被楚所灭后,于今信阳市区另筑谢城(遗址在今平桥区平昌关镇)称之为“东申”。从公元前688年开始,楚国相继吞灭上述各国,委派县尹(尊称为县公)进行管理,设置了直属于楚国中央管辖的地方政权--息县、期思县、申县是为本市设县之始。
秦代以郡辖县,本市境内设7县。即:蓼县,治所在今固始蓼城岗;安丰县,治所在今固始县石佛乡;雩娄县,治所在今商城县东北隅的李集;西阳县,治所在今光山县境内;期思县,治所在今淮滨县境内;息县,治所在今息县境内;城阳县,治所在今平桥区长台关楚王城遗址。
汉沿秦制,郡县辖区缩小,息县改名新息县,又增设5个县。即:安昌县,治所在今平桥区平昌关;弋阳县,治所在今潢川县城;车大县,治所在今光山县境内;黾县,治所在今罗山县高店;钟武县,治所在今平桥区中山铺。东汉初年,新息、弋阳、雩娄、蓼、车大等县改置侯国,改钟武县为平春侯国,置褒信侯国(国都在今息县包信镇),后相继恢复为县制;又置义阳县,治所在今浉河区。
三国时属魏国。新置弋阳郡(治所在今潢川县境内),是为本市设郡之始。后又设义阳郡(治所在今平桥区平昌关),旋省去,西晋时又重设该郡,治所设于仁顺城(在今浉河区境内)。东晋时,豫州治所迁至西阳(今光山县境内),是为本市设州之始。
宋代,新息县、褒信县仍属蔡州。申州于宋初先后改称义阳军、信阳军,军治所不变,辖信阳、罗山2县。光州辖固始、定城、光山、仙居(南宋时省入光山县)4县。原殷城县先改称商城县,后废县改为商城镇,并入固始县。
元代,息州(金国于1208年设置,明代初年降为县,州治所在今息县县城)辖新息、褒信、新蔡、真阳(今正阳县)4县,光州辖县不变。信阳军先后改称信阳府、信阳州,辖县不变。
明代,光州辖光山县、固始县、息县、商城县。信阳州辖罗山县、确山县。原定城县、信阳县省去,分别由光州、信阳州管实土。
清代,信阳州仍辖罗山县。光州于1724年升为直隶州,直隶河南行省,辖县不变。
中华民国成立后,废州改县,信阳州、光州于1913年分别改为信阳县和潢川县。此期,省下设道,信阳、罗山、息县、潢川、光山、商城、固始7县归豫南道(治所在今信阳市)管辖。1914年,豫南道改称汝阳道,治所在信阳,辖豫南地区信阳、南阳、南召、镇平、沘源、泌阳、桐柏、邓县、内乡、新野、方城、舞阳、叶县、汝南、正阳、上蔡、新蔡、西平、遂平、确山、罗山、潢川、光山、固始、息县、商城、淅川共27个县。辖境约当今河南省伏牛山、沙河、洪河、淮河以南地区。1927年撤销汝阳道,改设豫南行政区,1929年撤销。1932年,省、县之间设置行政督察区,为省派出机构,河南省第九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驻潢川县城,辖信阳、潢川、光山、固始、商城、息县、罗山、经扶(今新县)8县。1949年1月,该专员公署不存。
建国初,信阳分信阳专区和潢川专区。信阳专区原为1947年中原解放区豫皖苏区所属的第八专区,1952年10月,原潢川专区所属潢川、息县、固始、商城、新县、光山、罗山、淮滨等8县划入信阳专区。
1998年6月9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信阳地区和县级信阳市、信阳县,设立地级信阳市、浉河区、平桥区。信阳市辖罗山县、光山县、新县、商城县、固始县、潢川县、淮滨县、息县和浉河区、平桥区。2011年6月,经河南省批准,固始县升格为省直管县(由信阳市代管)。
编辑本段
地理环境
地形地貌
信阳处于东经114°06′,北纬32°125′,地势南高北低,岗川相间。西部和南部由桐柏山、大别山构成的
宜居信阳好风光(20张)豫南山地,面积近7000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37.1%。两山首尾相接,连成一体,蜿蜒于豫鄂边界,是江淮两大流域的分水岭。大别山在信阳境内长约200公里,东段山脊高峻雄伟,海拔在千米以上,西段宽阔低缓,以千米以下低山为主,间有丘陵分布;桐柏山在信阳境内69公里,山势高峻陡峭。中部是丘陵岗地(合肥-潢川盆地西半部分),位于豫南山地以北,明港、寨河、固始连线以南,海拔50-100米,面积7000多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38.5%。由于受淮南水系的强烈切割和冲淀,形成高差20-40米的丘陵起伏,岗谷相间的形态组合特征。此区梯田层层,河渠纵横,塘堰密布,水田如网,酷似江南风光。北部是平原和洼地,面积4000多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24.6%。其中平原海拔30-59米,面积占全市总面积的17%;洼地海拔22-35米,主要分布在淮河两岸,面积占全市总面积的7.6%。
气候条件
信阳地跨淮河,位于中国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地理分界线(秦岭——淮河)上,属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区。这种过渡气候造成淮河南北自然景观的差异:淮南山清水秀,水田盈野,稻香鱼跃,犹如江南风光;淮北平原舒展,一望无垠,盛产小麦、杂粮、棉花,北国情调浓厚。
信阳日照充足,年均1900-2100小时;年平均气温15.1-15.3℃,无霜期长,平均220-230天;降雨丰沛,年 罗山县农田风光均降雨量900-1400毫米,空气湿润,相对湿度年均77%。信阳四季分明,春季天气多变,阴雨连绵,季降水日数多于夏季,降雨量达250-380毫米,占全年降水量的26-30%,夏季高温高湿气候明显,光照充足,降水量多,暴雨常现,降水量400-600毫米,占全年的42-46%。秋季凉爽,天气多晴,降水顿减,季均降水量170-270毫米,占全年的18-20%。冬季气候干冷,降水量少,约80-110毫米,占全年的10%;冬季在四季中历时最长(130天左右),但寒冷期短,日平均气温低于0℃的日数年平均30天左右。
水流水域
信阳河流众多,分属长江、淮河两大水系。其中,淮河流域面积占 南湾湖全市总面积的98.2%,长江流域面积仅占1.8%。信阳地处淮河上游,淮河在河南省境内流长437公里,其中在信阳境内长363.5公里。淮河支流密集,流程在百公里以上的有史河、灌河、浉河、白露河、潢河和竹竿河,均按西南-东北方向汇入淮河。全市河流水面面积共计3.7万公顷,占全市总面积的1.96%。
信阳年降雨量1300毫米左右,年均水资源总量90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1230立方米,是河南省人均3.2倍。全市有大型水库5座,中型水库13座,小型水库866座,总库容40.52亿立方米,水资源总量占河南省总量的22%。著名水域光山五岳水库、商城鲇鱼山水库、市区南湾湖、北湖等,出山店水库是淮河上游控制性工程,适宜建设大型水电项目。
矿产资源
信阳已探明各类矿产49种,矿产地280多处,其中金属矿17种,非金属矿24种;有大型矿11处,中型矿31处。特别是非金属矿产资源丰富,开发前景广阔。上天梯非金属矿为亚洲第一大非金属矿,总储量7.3亿吨,其中珍珠岩储量1.2亿吨,占全国50%以上,膨润土5亿吨,河南省第一,沸石5600万吨。此外,还有二氧化硅矿800万吨,金红石矿100万吨,锌矿100万吨,钼矿6.5万吨等。
农副产品资源
信阳农林渔牧产品资源丰富。水稻、油菜、红黄麻、板栗、银杏、茶叶等农产品年产量均居河南之首,信阳毛尖饮誉海内外。畜牧业是信阳农村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鸭、猪、鸡、鹅等饲养量大,并培育出了华英、亚美、三高、正兴等产业化龙头企业。
编辑本段
经济概况
经济数据
2010年GDP1150.0亿元,比上年增长13.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88亿元,增长5.0%;第二产业增加值460.9亿元,增长14.8%;第三产业增加值343.3亿元,增长12.2%。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32.98亿元,比上年增长18.9%,增幅居全省第7位。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348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311元。产业加快向产业集聚区集聚,绿色食品、高端制造、新型建材三大基地建设加快推进。山信粮业优质稻米产业化综合加工项目、台湾光景光电摄像头生产、奥特陶瓷墙地砖项目等一批重大项目建成投产。河南鸡公山文化旅游综合开发试验区建设全面推进,志高文化科技动漫产业园开工建设,与港中旅、上海文广等一批知名企业合作深入开展,主题文化建设红红火火,物流业方兴未艾。
交通状况
信阳北距郑州300公里,南距武汉200公里,东距合肥346公里,西距西安534公里。是国家重要的综合交通通信枢纽、全国44个交通枢纽城市之一。
民航:信阳明港机场(2009年12月11日开工建设)。
铁路:境内京港高铁、京广铁路、京九铁路、宁西铁路四条国家级铁路大动脉。在建的京港高速铁路客运专线时速达350公里,预计建成后北到郑州只需一小时,到北京三小时,南至武汉不到一小时,至广州三个半小时;信阳--随州--常德铁路,衡潢铁路之濮阳-潢川段被纳入新修编的中长期铁路规划。信阳周围密集的综合铁路网,而中国的国道公路、高速公路等大多沿铁路而建,所以,信阳是连接中国东西南北重要的交通枢纽,在华中的交通位置和郑州国家综合交通枢纽南北呼应,对发展中国物流交通业极其有利。
美丽信阳(9张)
信阳市各辖县均有火车站,其中:信阳站为一等站,潢川站为二等站,固始站、息县站、明港站、罗山站、商城站、淮滨站、新县站为三等站,光山站为四等站。
公路:境内京港澳高速、沪陕高速、大广高速三条国家级高速公路,罗山经淮滨到阜阳的高速公路被立项;107国道、106国道、312国道三条国道,分别在主城区和潢川县城形成双十字交叉。公路总里程达7660公里,公路密度40.5公里/百平方公里;干线公路总里程1457.875公里。 过境的京珠高速公路省道10条,长1000.155公里:S204三(河尖)马(达河)线、S213吴(家庄)黄(谷畈)线、S216平(舆)长(竹园)线、S219永(和)定(远)线、S224确(山)平(靖关)线、S335棠(村)西(峡)线、S336马(集)息(县)线、S337罗(山)淮(滨)线、S338钟(铺)周(党)线、S339陈(淋子)东(双河)线。
水运:信阳目前有两大出海港口,分别是淮滨饮马港和固始望港港,其中淮滨饮马港是河南第一大内陆港。[5]信阳第一艘万吨货船“豫 固始望港码头信货11588”2011年4月在扬州万隆船厂下水,是河南省目前最大吨位的货船,载重吨可达2万吨,建造历时15个月。该船下水结束了信阳无万吨级货船的历史,信阳有5艘载重2万吨以上船舶正在建造之中,标志着信阳航运步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通讯:国家通信干线京广光缆、京九光缆以及西合光缆在信阳形成“信息高速公路”双十字通道。
物流:金牛物流园区建设工程项目是全省拟建的包括信阳、洛阳、南阳、商丘、安阳五个区域性中心城市建立的5个物流枢纽中心之一,园区位于金牛山办事处,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捷,环境优美,是建设物流园区的理想之地。
⑧ 固始县起源
固始在夏、商为蓼国地(蓼故都在固始县东北的蓼城岗遗址),在西周为蓼、蒋、黄、潘等国地,春秋中期,楚灭此地诸国,建期思县,固始彼是为期思县之潘乡,又名寝丘邑。西汉,于潘乡(寝丘邑)置寝县。东汉建武二年(公元26年),光武帝刘秀封其妹婿大司农李通为固始候,县名由寝改为固始。关于固始县名,明嘉靖固始县志记载:“史记正义日,孙叔敖以寝丘土寝薄取为封邑,李通慕叔受邑,光武嘉之,改名固始。臣按:县名日方此,岂因通与帝首事,欲其坚固初始欤?”可见,固始县名是取“坚固通始”之意,由引沿用至今,已有近二千年。 另一典故有云:“成大事者,必固其始,善其终”。
境内拥有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分别是陈氏将军祠(陈元光祖祠)和番国故城遗址。
与闽台的关系
据1953年台湾户籍统计,当时户数在500户以上的100个大姓中,有63个姓氏的族谱上记载其先祖来自“光州固始”。这63个姓氏的户数,占台湾总户数的80.9% ,表明每5户台湾居民中有4户祖地在固始。
宋代以后,不少福建人谈及自己的祖先时,都说是从“光州固始”迁来。明清时期又有不少福建人迁至台湾。从而形成了闽、台人对光州固始的祖根认同,闽台一些宗庙祠堂里镌刻“宗由固始,将军及泽”
据有关闽台“移民资料”中介绍,先祖来自河南固始的族谱有16部之多,分布于福建晋江、泉州、南安、安溪、永春、漳州、龙海、仙游、长乐、诏安等地 。在台湾省陈、黄、丘、宋、林等18部大姓族谱上都记载着其“先祖为光州固始人”。
姓源地
全部或部分以固始县为姓源的有:潘、蓼(廖)、蒋、寝、安、娄、英、甄、期思(期)、黄、沈、孙、复等。
⑨ 隋唐城遗址植物园的主要景点
千姿牡丹园
千姿牡丹园占地350亩,由百花园、特色园、九色园、科技示范园四个园区组成,目前共种植九大色系的牡丹1258个品种、30余万株,国内牡丹涵盖中原牡丹品种群、西北牡丹品种群、江南牡丹品种群、西南牡丹品种群,国外牡丹包括日本、欧美品种群,是目前国内牡丹品种最多的牡丹园之一。
野趣水景园
水景园位于植物园西北角,占地约96000多平米,水域面积32000多平米,南面、东面是大面积的疏林缀花草地。主要表现水生植物的生态特点和自然野趣。全园种植乔灌木64种,地被植物14种,收集水生植物105种,主要以睡莲科、蓼科、水鳖科、黑三棱科、泽泻科、莎草科、天南星科、香蒲科等水生植物为主,其中荷花品种93种,睡莲品种11种。夏秋之际,荷花风姿绰约,睡莲楚楚动人,加上各种浮水水生花卉形成水景园的观景重点。园内以一条明渠作为主线,积水成潭,截流成瀑,环水成洲,跨水筑桥,两岸多呈自然式缓坡延伸入水状,当岸上盛开绚丽多彩的野花组合时,水生植物与之相互衬托对比,呈现出丰富的景观层次和深邃的山野意境。
木兰琼花园
木兰琼花园位于植物园的中北部,占地约19900平米。园内以表现木兰亚纲的多花、树形优美为特色,以多花灌木与地被作为中下层,结合木兰亚纲开花乔木营造春景的繁花似锦的氛围。园内的木兰品种达27个,栽种有景新玉兰、红荷玉兰、天目木兰、新奇玉兰、宝华玉兰等名品。另有忍冬属9种,荚蒾属13种。忍冬科植物(琼花)又称聚八仙,四五月间开花,花大如盆,洁白如玉。观果期为8—10月,秋果红若珊瑚,为花果兼美的观赏树种。
裸子植物园
裸子植物园位于植物园东北角,占地约33900平方米。全世界生存的裸子植物约有800种,隶属于79属和15科。裸子植物园有6科14属29种,栽种有银杏、水杉、墨西哥落羽杉、中山杉、冷杉、罗汉松、白皮松、雪松、五针松、马尾松、油松、乔松、日本花柏、绒柏、圆柏、铅笔柏、蜀桧、偃柏等。这里冬季绿色经久不衰,春夏松荫匝地,到了秋季,金黄的银杏、火棘、黄栌等,和苍松的翠绿相间,成为游览休憩、科普教育的重要场所。
百草园
百草园位于植物园区的中北部,面积35400平米。主要由阴生草花区,观赏性草花区,药用草花区,经济性草花区和亲水空间组成。收集药用草本植物61个品种,按属性分别栽植于花坛、林下、水边、山坡。品种有川乌、柴胡、杭菊、毛茛、贯众、百合、山丹丹、大黄、三七、白头翁、射干、桔梗、山棉花、独活、独角莲、草芍药、冬凌草、狼毒大戟、龙胆草、沙参等,配置杜仲、银杏等有药用价值的乔木及山茱萸、丁香、谓实、金银花、接骨木、连翘等花灌木和药用木本植物,结合亲水空间构成良好的复层植物群落。
月季园(蔷薇园)
月季园位于植物园区的中北部,面积23000平米。栽培258个月季品种。本园选用现代杂种月季(品种月季)中大花型、色彩丰富、花香四溢的品种,在月季园中心区进行展示,辅以色彩艳丽三季有花的丰花月季中的部分繁花品种,用微型月季镶边,地被月季取代常规的草坪植物,以地被的形式栽植,形成花坛、花带、花溪,藤本月季结合钢构架与竹架形成花墙、花篱、花门,树状月季点缀其间。园内还设置亲水平台、花廊、园亭,配置造型龙柏、七叶树、广玉兰等植物点缀,营造出花团锦簇,自然和谐的园林景观。
竹园
世界上已知竹类植物约80属1000余种,我国约有40属近500种,占世界二分之一。竹园占地面积90亩,主要引种栽培了刚竹、慈竹、红竹、早园竹、淡竹、斑竹、金镶玉竹、毛竹、雷竹、紫竹、桂竹、乌哺鸡竹、苦竹、菲白竹、菲黄竹等34个品种约344594株,绿筠万杆、郁郁葱葱。竹园里依山伴水,其间点缀着竹亭、竹栏、叠泉石,竹林间环绕小径曲折通幽,形成了一道“日出有清荫,月照有清影。雨来有清声,风吹有清韵”的优美风景。
桂花园
桂花园位于植物园时代轴线的东侧,占地约47000多平米,主要以木犀属植物为主。全世界现有木犀属种属资源32种,中国拥有其中的27种,占世界总数的80%以上。其中桂花是木犀属中最主要的种群,我园收集桂花品种30多个,分属四季桂、银桂、金桂和丹桂4个品种群。四季桂品种群:四季开花,有月月桂、日香桂等;银桂品种群:秋季开花,花色纯白、乳白、黄白色,有柳叶银桂、桃叶银桂、大叶银桂等;金桂品种群:秋季开花,花柠檬黄淡至金黄色,有金秋桂、丛中笑、狭叶金桂等;丹桂品种群:秋季开花,花色较深,橙黄、橙红至朱红色,有红花丹桂、月尖红桂、籽丹桂等。
梅园
梅园以梅花驰名,位于植物园南北中轴线的西侧,面积约73000平米,是梅花品种系统收集和展示的专类园地,现有梅花30多个品种,1万余株。按花型花色分,有宫粉型、红梅型、玉蝶型、朱砂型、绿萼型和洒金型等。其中宫粉型梅最为普遍,品种最多。玉蝶型别有风韵,绿萼型香味最浓,著名的有玉牒梅、绿萼、宫粉梅、朱砂梅、美人梅、龙游梅等,还有枯树老干的梅桩艺术盆景及不少百年以上的古梅。整个梅园以梅饰山,倚山植梅,古洛渠边洛石散落有致,古雅的亭台点缀在香海里,窈窕多姿。每年早春,山坡上的群梅冲寒怒放,山翠梅艳,颇为壮观。
丁香园
丁香园位于人工湖的北侧,占地面积50150平米,园内主要收集有小叶丁香、暴马丁香、欧洲丁香、红丁香、阿穆尔丁香、波斯丁香、紫丁香等。在林间大乔木间与园林沿线上,成组、团式种植了大片的丁香,少则二、三十株,多则四、五十株,总数在千株以上。丁香夏季开花,花朵纤小而文弱,枝条柔软,花色淡紫,黄绿或白色,外素而内秀,花开之时,清香四溢。
海棠园
海棠园位于植物园西南角,占地28亩。海棠全世界共有35种,我国25种,该园收集蔷薇科苹果属、木瓜属的海棠品种27个,14845株。有传统品种:贴梗海棠、垂丝海棠、西府海棠、木瓜海棠、梨花海棠等,还有引自北美的花果俱佳的绚丽海棠、道格海棠、钻石海棠、霍巴海棠、红玉海棠、草莓果冻海棠、王族海棠、粉芽海棠、火焰海棠等。海棠一树千花,唐朝《花谱》称海棠为“花中神仙”。每年三、四月间,满坡的海棠万花齐放,层层叠叠、连绵不断、红白相溶、如晓天的明霞。海棠园内地形起伏变化,新古洛渠贯穿其中,渠边种植水生植物,野趣天成,在水流平缓处种植荷花、睡莲;临水处栽植垂柳,可谓是“柳占三春色,荷香四座风”。
芳香园
芳香园位于人工湖东北,19636平米。东南与桂花园相连,西与丁香园为邻,是集香花、香果或通体皆香的乔、灌、花、草为一体的专类园。园内主要种植芸香科、唇形科、木犀科、瑞香科、蔷薇科等芳香型植物,如木瓜、糯米椴、三亚乌药、结香、迷迭香、胡枝子、大叶女贞、云杉、香樟、桂花、白鹃梅、丁香等。该园西临植物园最大的人工湖,既可临岸观水,还可登高望远。临湖地块种植大片的红花酢浆草,似一条彩带沿湖岸延伸。微风袭来,芳香植物带来的阵阵微香,带给游客清新、静谧的环境,还能促进身体健康。
岩石园
岩石园位于植物园的中北部,占地约13746平米,共有植物58种,以展示岩石及岩生植物为主。园中以山石与小地形结合起来,依山叠石,沿坡起伏。岩生植物选择植株低矮,开花繁茂,色彩艳丽的种类,如紫菀、石竹、福禄考、百里香、景天类、野菊等种植在路边岩石的缝隙中及山坡上,并配以低矮的木本植物、多年生宿根、球根花卉及一年生草本花卉,主要有木本香薷、小花溲疏、锦鸡儿、石蒜类、栒子、绣线菊、铺地柏等,做到花中有石,石中有花,体现一种原生态的接近自然的色彩斑斓的植物景观。碎石铺就的游览小径柔和曲折,更具有自然野趣。岩石园内设置广场,满足人们休闲聚会的功能,场地设孤形花带做为背景,烘托春景的气氛。
万柳园
万柳园位于人工湖的西侧,占地20634平米。主要种植杨柳科、棕榈科、木犀科、蔷薇科、松科等植物。其中杨柳科植物14种,60个品种。该园环湖石玑临流,绿荫接岸。以青翠柳色作为园子的景观基调。沿湖堤岸柳树、碧桃间隔种植,西侧棕榈点缀其间,山坡上种植大叶女贞、雪松、白皮松等常绿树种,湖边、林下种植景天等地被植物,园路沿途栽种垂柳、金丝柳、红心柳、龙爪柳、翠竹柳、旱柳、银芽柳、馒头柳等特色柳树。园中还片植碧桃、红叶李等观花、观叶树种。烟花三月,轻风摇曳,柳丝飘舞如柳浪翻空,艳桃灼灼,更有湖波如镜,映照倩影,一派春光明媚的景象。
外来植物园
外来园位于植物园西南,占地22992平米。采用西方古典园林的设计理念,在建园艺术上追求完整,和谐,鲜明的特征,力求体现出严谨的理性。园中利用植物园西南角的水渠,形成规则式水轴线。同时结合里坊的规则式的布局,用黄杨、红花檵木、金叶女贞沿中轴两侧勾绘出巨大的模纹花坛,用线条高耸的蜀桧种植成树阵迷宫围和出独立空间,强化里坊布局的文化性。采用规则式的形式形成各种花卉的植床,在植床里种植色彩鲜艳的草本、球根、块根花卉,依季节不同变换不同的色彩。大面积的混播草坪点缀高大的棕榈、树叶奇特的马褂木、龟甲冬青、构骨球,突出外来园的特色。使人们在东西和南北几条轴线穿行时都能感受不同的植物空间。
绚秋园
绚秋园位于时代轴线中北部,对时代轴线呈半包围状。该园面积36722平米,主要收集植物叶、干、果常年或季节性等呈彩色的植物,以槭树科槭树属植物为主。该科植物季相变化明显,为珍贵的观叶树种。园林造景依据起伏的地形,配置错落有致的植物群落。这里有红叶李、紫叶矮樱、红栌、黄栌等彩叶树种及栾树、元宝枫、血皮槭、五裂槭、青榨槭、鸡爪槭、红枫、葛萝槭等秋季观叶树种20余类,还有枝干呈红色的红瑞木、枝干呈金黄色的黄金槐等,也有“活化石”水杉、银杏等植物,配以观叶、观果灌木火棘和松柏、菊花等,着意渲染秋色的绚丽多彩。总体上追求简洁、质朴、清新的自然风格,突出植物造景,以秋花、秋叶、秋实表现秋色的绚丽,体现植物展区的科学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