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游记遗址 » 秦上林苑遗址

秦上林苑遗址

发布时间: 2021-01-09 17:10:18

1. 阿房宫的遗迹考查

阿房宫北起今西安市三桥镇西北之新军寨、后围寨,南至王寺村——和平村北缘一线,纵长五公里;东以皂河为界,西迄长安县小苏村—纪阳村,横宽3公里,占地约十五平方公里。
遗址坐落在龙首原往西南延伸的台地上,海拔高度394.2—401.4米。建筑遗址密集区,主要分布在三桥镇以南。在这一区间内,至今保留的地面夯土基址还有20余处,其中以阿房宫前殿遗址为最大,又以阿房村和纪阳寨两地的台基最为稠密。建筑用的筒瓦、板瓦、瓦当、铺地砖、圆形和五角形陶质水道、漏斗、原石柱础等遗物随处可见。 “阿房”,即“阿城”。位于阿房宫前殿夯土台基之上,是前殿及其附属建筑的外垣,先于前殿而施工。当阿房前殿的台基夯筑起来之后,首先就在北边和东西两边缘之上筑起围墙。随后,宽厚结实的北垣就成了建“阿房”的基础。在今阿房宫前殿遗址西端,有村庄名曰“大古城”、“小古城”。其所处位置,表明“阿城”在“前殿”之外、“阿房宫”之内。
阿城之所以“三面有墙,南面无墙”,同施工技巧和政治形势有关。从工程学而言,合理安排、提高时效是一条重要的原则。筑“阿城”本为设计的内容之一,先三面围墙,既是“阿房”的前一道工序,也便于现场的管理。“南面无墙”,在于留出人员、材料等进出的通道。当“阿房前殿”建起、门阙完工,再筑南墙闭合。可惜秦末乱世,形格势禁,阿房宫工程被迫废弃,自然没有南墙。
20世纪50年代,当地农民在殿址北部取土,曾挖出云纹瓦当、板瓦、残砖、石柱础及陶水管道等建筑遗物。考古工作者也多次踏查,看到同样的情况,说明前殿基址上的北部原来有建筑物存在。考古队在台基的东、北、西三面边缘上钻探,发现了墙垣遗迹,证实了“阿城”的历史存在。 现存一座巨大的长方形夯土台基,西起西安市长安区纪阳乡古城村,东至巨家庄,经探测实际长度为1320米,宽420米,最高处高约7—9米,是世界上目前已知的最大的夯土建筑台基 。阿房宫前殿相当于三分二的故宫总面积,1992年,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对阿房宫进行了调查和认可,将其认定为世界上最大的宫殿基址,认为阿房宫是当之无愧的“世界奇迹”。
作为一项巨型的系统工程,在施工程序上是把“阿房宫前殿”列入先期工程而首先展开。尽管“前殿”不等于阿房宫,却是“阿房宫”的主要组成部分,属于朝宫的重心所在。这种先建宫后筑城的作法,似乎是个传统。如秦孝公“筑冀阙,徙都之”,汉长安城也是先建宫后筑城的。
前殿东起赵家堡,西至大古城和小古城的,利用龙首塬向西南延伸的余脉再经夯筑而成。借助地势,隆起土台,当地人成为“郿坞岭”。最新的钻探资料显示,前殿遗址现存地面之上的夯土台基东西长1119米、南北宽400米。通过钻探和试掘知,原址东西长1270米、南北宽426米,面积达50平方米。从秦代地面算起,现存夯土台基最大高度在12米之上。其土质纯净密实,夯层清晰而整齐,层厚7—8厘米,足以看出为承托大殿而具有很大的荷载能力。 2006年03月12日,考古工作者在对陕西阿房宫前殿遗址西面至沣河东岸的大面积调查、勘探基础上,发掘了上林苑1、2号建筑遗址,取得了重要收获。
上林苑1号建筑遗址,位于阿房宫前殿遗址西1150米处,该遗址分为南、北两部分。遗址南部为宫殿区,其夯土台基已毁坏,现存东西最大长度250米、南北最大宽度45米,面积为11250平方米;北部为园林区,因毁坏严重,其范围已无法确定。考古工作者在对遗址南部宫殿区的西部边缘进行了发掘,出土遗物以砖、板瓦、筒瓦、瓦当等建筑材料为主。遗址建筑倒塌堆积层内建筑材料中板瓦、筒瓦、瓦当都有被大火烧过的痕迹,此外还有大量被火烧毁的墙皮残块出土,这些现象都说明该建筑遗址曾经遭遇过很大的火灾。
上林苑2号建筑遗址与1号建筑遗址相距仅500米,位于阿房宫前殿遗址西南1200米,是传说中的“阿房宫烽火台”遗址。该建筑分为两部分,上部为建筑,下部为夯土台基。遗址毁坏严重,遗存的出土表明该建筑应为高台多层建筑。
上林苑遗址还发掘面积440平方米,一条20米长蜿蜒壮观的汉代地下排水管道。离汉代地下排水管道东边几米远,考古人员发现了一处战国秦时期墙基遗址。墙基遗址南北长近40米,宽约3.5米,高1.5米。考古人员在厚大的墙基西侧发现,墙里面还穿过一条排水管道。墙基遗址东边约百米远一个高大的夯土台基,正是上林苑一号遗址——纪阳寨遗址所在地。 阿房宫前殿遗址东500米处,有一座高大的土台,周长约310米,高约20米,当地人称其为“始皇上天台”,是阿房宫遗址内最显著的建筑遗迹之一 。2006年12月18日,经过对阿房宫前殿遗址东侧30多平方公里近一年的考古调查、勘探与部分发掘,考古学家发现,传说的秦始皇上天台遗址实际上是战国秦时期营建的上林苑中的一处宫殿建筑群。
考古人员对高台建筑南面坡进行了解剖式发掘,以其为核心,东面、西面、北面均发现附属建筑,地下则发现了多处由陶水管道铺就的排水设施。高台建筑的南面没有建筑遗迹,但考古工作者在地下约1米处发现有沙层分布,据此推断:该处应是古代河道或湖泊,很可能是古人登高临水的园林景观。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阿房宫考古队队长李毓芳认为,上天台遗址的核心是一座高台宫殿建筑,下为夯土台基,上为宫殿建筑,应是一座可分为底、中、顶三部的高台宫殿建筑。这与秦都咸阳宫一号宫殿建筑遗址的形制基本相同,是较典型的战国高台宫殿建筑。从考古学角度看,这处遗址是秦国在上林苑建造的一处以高台建筑为核心的宫殿群。

2. 阿房宫是谁修筑的后来被谁烧了这反映了怎样的阶级状况大神们帮帮忙

唉。为秦皇造,项羽焚。用教科书的知识说。反映了皇权'专治,体现秦皇的暴(阿房工程浩大需要极大人力物力,秦皇为建此宫不择手段)项羽的粗(项羽一把火焚尽阿房,却并未想过当时建筑之人的苦,知往一方面想) 而正史却不是这样的 阿房宫在秦灭时尚未竣工,何来项羽火烧阿房。

3. 阿房宫是怎么消失的

“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压300余里,隔离天日”。我们今天所了解的阿房宫,几乎完全来自杜牧的这首《阿房宫赋》,不过考古学家们可不能这样去描绘历史上的阿房宫。2002年,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的资深研究员李毓芳亲自带队,一支阿房宫考古工作队进驻陕西,开始了为期5 年的阿房宫考古,试图揭开阿房宫留给后人的无尽猜想。

几乎就在圆明园动土兴建的同时,有一位清朝画家画了一幅《阿房宫图》。虽然画的是秦代的阿房宫,可是看上去那些图画里的亭台楼阁却更像是当时圆明园和其他清代皇家园林里的建筑。“他是凭想象画出来的,根据恐怕就是杜牧的《阿房宫赋》,‘五步一楼,十步一阁’,所以它表现得高低错落,而很多宫殿的样子全是清朝的样子。”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的专家杨鸿勋说。如今考古学家和历史学家能够肯定的一点只是:在秦朝末年的战火中,阿房宫忽然消失在中国最早的皇家园林—— —上林苑之中。阿房宫:宫殿还是宫苑?

2002年,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的资深研究员李毓芳亲自带队,一支阿房宫考古工作队进驻陕西,开始了为期5 年的阿房宫考古。“阿房宫其实是坐落在战国秦上林苑内的一座大型宫殿,而这里也是汉代上林苑故地,”李毓芳说。对此《史记·秦始皇本纪》曾有明确记载,“(秦始皇)乃营作朝宫渭南上林苑中,先作前殿阿房……作宫阿房,故天下谓之阿房宫。”上林苑是秦汉时期的皇家园林,同时也是中国最早的皇家园林之一,它从春秋战国时期的皇家苑囿发展而来,有大片的森林草场和成群的野生动物供王侯贵族们狩猎,同时也有一些离宫式的宫殿建筑。

2004年末在阿房宫前殿遗址西1150米处的上林苑1 号建筑遗址曾经发现了一座宫殿建筑遗址,“那就是战国秦上林苑的高台宫殿建筑遗址之一,不过与后来阿房宫的建筑没有关系,是在秦统一以前建成的。”李毓芳说。甚至也有专家认为,阿房宫本来就是一座宫苑合一的宫殿建筑,其宏伟建筑不过也是秦代皇家园林整体中的一部分,“它和明清紫禁城不是一个概念,明清紫禁城是一个方方正正的几何形的城池,而阿房宫和当时秦朝宫的概念是一个大环境的设计,一个依托于自然的人为环境的空间创造。”杨鸿勋说。对于阿房宫的遗址发掘仍然在进行之中,无论历史的事实如何,能够肯定的一点是,阿房宫及其所在的秦汉上林苑代表了中国宫殿建筑和园林建筑的第一个高峰,只是这座“峰”有多高,仍然掩藏在历史的层层迷雾之中……阿房宫的迷雾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建立起庞大的秦帝国,随后他以举国之力开始了三项巨大的建筑工程:长城、始皇陵与阿房宫。两千多年后,人们仍然感叹于秦长城的雄伟和始皇陵的肃杀,然而阿房宫却因为战火而离开了人们的视野。如此规模庞大的阿房宫竟然没有留下太多记载,于是,在历代建筑师的眼中,阿房宫的设计图成为了一个永远向往而不能触及的秘密。由于残存资料的稀缺,后代的工匠只能通过历史记载中的只言片语找寻战国时期建筑的种种特点,通过旁证的方法尽量复原阿房宫的旧貌。杨鸿勋曾经根据他的经验绘制了一张阿房宫图,“因为没有发掘,所以只能是一个阶段性的初步的设想。我们还不能叫复原图,可以叫复原的设想或者对原状的一个设想。”杨鸿勋的依据就是那个时代前前后后怎么盖房,最高级的建筑怎么盖,以及它现在残留的遗迹是什么样子,再根据文献描述它的原状是什么样子。”能够肯定的是,当时的阿房宫建筑主要是台榭式的高台建筑。只是到底是几层台,台上边的建筑群怎么布置的,有多少座,具体位置准确在哪儿,每一座多大,因为没有做过发掘,这些具体的情况说不出来。”而随着发掘工作的进行,关于阿房宫的历史却有了更多的疑问。项羽有没有烧阿房宫?“楚人一炬,可怜焦土。”在杜牧的《阿房宫赋》中曾将阿房宫的突然消失归咎于霸王项羽,可是根据李毓芳和考古队的最新发现,这种说法可能完全是诗人的一种臆想。李毓芳说:“我可以肯定地说,阿房宫前殿遗址没有发现被大火焚烧的痕迹,通过考古工作,发现项羽当年烧的只是秦咸阳宫的建筑,而不是阿房宫!司马迁《史记》中记载的项羽‘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这里的宫室应当是指秦咸阳宫而非阿房宫。”甚至连阿房宫有没有落成都成了一种疑问。在近期的阿房宫考古中,专家们发现阿房宫的前殿其实只完成了夯土台基的建筑。既没有发现秦代宫殿建筑中必不可少的建筑材料—— —瓦当,也没有发现秦代宫殿建筑的遗迹,如墙、殿址、壁柱、明柱、柱础石及廊道和散水及窖穴、排水设施等等。于是专家们提出了这样一种观点:“阿房宫前殿当时没有建成,只建成了北墙、东墙和西墙。”不过,即使没有最后落成,即使已经湮没在历史之中,阿房宫仍然留给了我们无尽的想象和震撼。在今天的渭南平原上,有一个叫做阿房村的小村子,在这个村子的不远,有一个巨大的土台,那就是考古队现在发掘的夯土台基。 “1956年我第一次去,我到了这个土台上面后感觉非常惊讶,仅仅是这个大土台就给我一种震撼的力量。”杨鸿勋是学建筑出身,所以在他眼里,这不仅仅是一个土疙瘩,而是一个体积巨大、高低错落有致的建筑物,“萧何曾说,帝王的房子应‘非壮丽无以重威’,就是说必须壮丽才能有威慑力量,使被统治者一看见就害怕。如今秦朝宫殿的雄伟果然把几千年后的现代人吓倒了,可以说,修建秦宫殿的目的达到了。”

4. 阿房宫是否没建完还是根本就没有存在过

从秦始皇当皇帝的时间来看 统一天下不久就死了
可见 阿房宫是没有建完的
而是否存在 有考古学家的证明

5. 汉朝“上林苑”的范围有多大现在还有遗迹吗

上林苑是汉武帝刘彻于建元二年(公元前138)在秦代的一个旧苑址上扩建而成的宫苑,规模宏伟,宫室众多,有多种功能和游乐内容。今已无存。上林苑地跨长安、咸宁、周至、户县、蓝田五县县境,纵横300里,有霸、产、泾、渭、丰、镐、牢、橘八水出入其中。上林苑内容,据《汉书·旧仪》载:“苑中养百兽,天子春秋射猎苑中,取兽无数。其中离宫七十所,容千骑万乘。”可见仍保存着射猎游乐的传统,但主要内容已是宫室建筑和园池。据《关中记》载,上林苑中有三十六苑、十二宫、三十五观。三十六苑中有供游憩的宜春苑,供御人止宿的御宿苑,为太子设置招宾客的思贤苑、博望苑等。上林苑中有大型宫城建章宫,还有一些各有用途的宫、观建筑,如演奏音乐和唱曲的宣曲宫;观看赛狗、赛马和观赏鱼鸟的犬台宫、走狗观、走马观、鱼鸟观;饲养和观赏大象、白鹿的观象观、白鹿观;引种西域葡萄的葡萄宫和养南方奇花异木如菖蒲、山姜、桂、龙眼、荔枝、槟榔、橄榄、柑桔之类的扶荔宫;角抵表演场所平乐观;养蚕的茧观;还有承光宫、储元宫、阳禄观、阳德观、鼎郊观、三爵观等。
上林苑中还有许多池沼,见于记载的有昆明池、镐池、祀池、麋池、牛首池、蒯池、积草池、东陂池、当路池、大一池、郎池等。其中昆明池是汉武帝元狩四年(公元前119)所凿,在长安西南,周长40里,列观环之,又造楼船高十余丈,上插旗帜,十分壮观。据《史记·平准书》和《关中记》,修昆明池是用来训练水军。据《三辅故事》:“昆明池三百二十五顷,池中有豫章台及石鲸,刻石为鲸鱼,长三丈。”又载:“昆明池中有龙首船,常令宫女泛舟池中,张凤盖,建华旗,作濯歌,杂以鼓吹。”在池的东西两岸立牵牛、织女的石像。上林苑中不仅天然植被丰富,初修时群臣还从远方各献名果异树2000余种。
上林苑既有优美的自然景物,又有华美的宫室组群分布其中,是包罗多种多样生活内容的园林总体,是秦汉时期建筑宫苑的典型.
上林苑亦是当时汉武帝尚武之地,在此处有皇帝的亲兵羽林军,并由后来的大将军卫青统领。

考古工作者最近在对陕西阿房宫前殿遗址西面至沣河东岸的大面积调查、勘探基础上,发掘了上林苑1、2号建筑遗址,取得了重要收获。
陕西阿房宫遗址考古发掘出上林苑1、2号建筑遗址
上林苑1号建筑遗址,位于阿房宫前殿遗址西1150米处,该遗址分为南、北两部分。遗址南部为宫殿区,其夯土台基已毁坏,现存东西最大长度250米、南北最大宽度45米,面积为11250平方米;北部为园林区,因毁坏严重,其范围已无法确定。考古工作者在对遗址南部宫殿区的西部边缘进行了发掘,出土遗物以砖、板瓦、筒瓦、瓦当等建筑材料为主。遗址建筑倒塌堆积层内建筑材料中板瓦、筒瓦、瓦当都有被大火烧过的痕迹,此外还有大量被火烧毁的墙皮残块出土,这些现象都说明该建筑遗址曾经遭遇过很大的火灾。上林苑2号建筑遗址与1号建筑遗址相距仅500米,位于阿房宫前殿遗址西南1200米,是传说中的“阿房宫烽火台”遗址。该建筑分为两部分,上部为建筑,下部为夯土台基。遗址毁坏严重,遗存的出土表明该建筑应为高台多层建筑。

6. 阿房宫有哪些特点

其特点是天下第一宫,是世界上最大的宫殿基址,宫室大,都城大。

秦阿房宫不仅是秦代建筑中最宏伟壮丽的宫殿群,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的代表作,更记载着中华民族由分散走向统一的历史,承载着华夏文明的辉煌记忆 。确认秦阿房宫遗址建筑规模和保存完整程度在世界古建筑中名列第一,属世界奇迹和著名遗址之一,被誉为“天下第一宫”。

同时,某种意义上说,劳民伤财的阿房宫也是秦灭亡的一个象征物。中国秦汉史研究会会长、前陕西省博物馆馆长周天游认为,阿房宫是秦价值观的集中体现。和儒家的内敛不同,秦的价值观是外扩的,都追求极致,宫室要大,都城要大,疆域要大。

而且要调动全国所有的人力、物力、财力来集中力量办大事。秦帝国确实在短时间内奠定了很多历代延续的制度,但同时也超越了当时的社会承受能力。

(6)秦上林苑遗址扩展阅读:

阿房宫与万里长城、秦始皇陵、秦直道并称为“秦始皇的四大工程”,它们是中国首次统一的标志性建筑,也是华夏民族开始形成的实物标识。

遗址范围东至皂河西岸,西至西安市长安区纪阳寨,南至西安市未央区和平村、东凹里,北至西安市未央区车张村、后围寨一带,总面积15平方公里。

阿房宫中心线一直向南,正对着秦岭北麓有名的峪口“沣峪口”。南至沣峪口,北至渭河,阿房宫所在地正是这条轴线上的最高处,与文献的记载意义相合阿房宫选址具有强烈的轴线意识,这条轴线有可能是秦始皇给统一后的秦帝国都城咸阳所定的轴线。

7. 现在的阿房宫遗址是秦朝的遗址吗还是后建的 阿房宫被烧了吗

现在的阿房宫遗址不是秦朝的遗址,现在的阿房宫遗址是后人修建的,阿房宫没有被烧。

阿房宫是秦王朝的巨大宫殿,遗址在今陕西省西安市西郊15千米的阿房村一带,始建于公元前212年。阿房宫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国力日益强盛,国都咸阳人口增多。始皇三十五年(前212年),在渭河以南的上林苑中开始营造朝宫,即阿房宫。由于工程浩大,始皇在位时只建成一座前殿。其规模之大,劳民伤财之巨,可以想见。秦始皇死后,秦二世胡亥继续修建。

项羽火烧阿房宫的说法流传了约两千年,但最近考古工作者在阿房宫前殿遗址20万平方米的勘探面内只发现了几处红烧土遗迹。专家认为,这表明历史上有关项羽放火焚烧阿房宫的记载是不准确的。

(7)秦上林苑遗址扩展阅读:

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在他的《史记·始皇本纪》中说:阿房宫前殿,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殿中可以坐一万人,殿下可以树起五丈高的大旗。四周为阁道,自殿下直抵南山。在南山的峰巅建宫阀,又修复道,自阿房宫渡过渭水直达咸阳。

秦代一步合六尺,三百步为一里,秦尺约0.23米。如此算来,阿房宫的前殿东西宽690米,南北深115米,占地面积8万平方米,容纳万人自然绰绰有余了。相传阿房宫大小殿堂七百余所,一天之中,各殿的气候都不尽相同。

宫中珍宝堆积如山,美女成千上万,秦始皇一生巡回各宫室,一天住一处,至死时也未把宫室住遍。《汉书·贾山传》记载阿房宫整个的规模“东西五里,南北千步。”如今在陕西西安西郊三桥镇以南,东起巨家庄,西至古城村,还保存着面积约六十万平方米的阿房宫遗址。

可见,阿房宫宫殿之多、建筑面积之广、规模之宏大,是世界建筑史上无与伦比的宫殿建筑。

8. 古代的阿房宫是怎样消失的

阿房宫是秦王朝的巨大宫殿,遗址在今西安西郊15千米的阿房村一带,始建于公元前212年。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国力日益强盛,国都咸阳人中增多。始皇三十五年(前212年),在渭河以南的上林苑中开始营造朝宫,即阿房宫。由于工程浩大,始皇在位时只建成一座前殿。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前殿阿房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万人,下可以建五丈旗,周驰为阁道,自殿下直抵南山,表南山之巅以为阙,为复道,自阿房渡渭,属之咸阳。”其规模之大,劳民伤财之巨,可以想见。秦始皇死后,秦二世胡亥继续修建。唐代诗人杜牧的《阿房宫赋》写道:“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二川溶溶,流入宫墙。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可见阿房宫确为当时非常宏大的建筑群。楚霸王项羽军队入关以后,移恨于物,将阿房宫及所有附属建筑纵火焚烧,化为灰烬。 阿房宫究竟有多大?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在他的《史记·始皇本纪》中说:阿房宫前殿,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殿中可以坐一万人,殿下可以树起五丈高的大旗。四周为阁道,自殿下直抵南山。在南山的峰巅建宫阀,又修复道,自阿房宫渡过渭水直达咸阳。秦代一步合六尺,三百步为一里,秦尺约0.23米。如此算来,阿房宫的前殿东西宽690米,南北深115米,占地面积8万平方米,容纳万人自然绰绰有余了。相传阿房宫大小殿堂七百余所,一天之中,各殿的气候都不尽相同。宫中珍宝堆积如山,美女成千上万,秦始皇一生巡回各宫室,一天住一处,至死时也未把宫室住遍。《汉书·贾山传》记载阿房宫整个的规模“东西五里,南北千步。”如今在陕西西安西郊三桥镇以南,东起巨家庄,西至古城村,还保存着面积约六十万平方米的阿房宫遗址。可见,阿房宫宫殿之多、建筑面积之广、规模之宏大,是世界建筑史上无与伦比的宫殿建筑。

9. 阿房宫是历史遗迹吗为什么呢

阿房宫遗址
是秦王朝的巨大宫殿,遗址在今西郊15千米的阿房村一带,始建于公元前212年。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统一全国后,国力日益强盛,国都咸阳人中增多。始皇三十五年(前212年),在以南的上林苑中开始营造朝宫,即阿房宫。由于工程浩大,始皇在位时只建成一座前殿。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前殿阿房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万人,下可以建五丈旗,周驰为阁道,自殿下直抵南山,表南山之巅以为阙,为复道,自阿房渡渭,属之咸阳。”其规模之大,劳民伤财之巨,可以想见。秦始皇死后,胡亥继续修建。唐代诗人杜牧的《阿房宫赋》写道:“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二川溶溶,流入宫墙。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可见阿房宫确为当时非常宏大的建筑群。楚霸王项羽军队入关以后,移恨于物,将阿房宫及所有附属建筑纵火焚烧,化为灰烬。
阿房宫究竟有多大?西汉史学家在他的《史记•始皇本纪》中说:阿房宫前殿,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殿中可以坐一万人,殿下可以树起五丈高的大旗。四周为阁道,自殿下直抵南山。在南山的峰巅建宫阀,又修复道,自阿房宫渡过渭水直达咸阳。秦代一步合六尺,三百步为一里,秦尺约0.23米。如此算来,阿房宫的前殿东西宽690米,南北深115米,占地面积8万平方米,容纳万人自然绰绰有余了。相传阿房宫大小殿堂七百余所,一天之中,各殿的气候都不尽相同。宫中珍宝堆积如山,美女成千上万,秦始皇一生巡回各宫室,一天住一处,至死时也未把宫室住遍。《汉书•贾山传》记载阿房宫整个的规模“东西五里,南北千步。”如今在陕西西安西郊三桥镇以南,东起巨家庄,西至古城村,还保存着面积约六十万平方米的阿房宫遗址。可见,阿房宫宫殿之多、建筑面积之广、规模之宏大,是世界建筑史上无与伦比的宫殿建筑。
199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实地考察,确认秦阿房宫遗址建筑规模和保存完整程度在世界古建筑中名列第一,属世界奇迹和著名遗址之一,被誉为“天下第一宫”。
今阿房村南附近,有一座大土台基,周长约310米,高约20米,全用夯土筑起,当地人称为“始皇上天台”。阿房村西南附近,夯土迤逦不断,形成一长方形台地,面积约26万平方米,当地称为“郿坞岭”。这两处地方是阿房宫遗址内最显著的建筑遗迹。
瑰丽阿房宫在哪里?拷问阿房宫的存在
当我们终于等来有史第一次对“阿房宫遗址”的考古发掘,当我们首次发现“保存完整的秦宫铺瓦屋顶”,尤其是,当我们热火朝天于“项羽烧没烧阿房宫”论战不休时,那如诗似幻般的阿房宫,真的有过吗?
考古专家谈阿房宫考古成果发布后的是是非非
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阿房宫考古工作队领队李毓芳说,她连日来“已被国内个别所谓的专家弄得头都疼了”。提起近来阿房宫遗址考古成果发布后引来的是是非非,她说:“我可以肯定并且斩钉截铁地说,阿房宫前殿遗址没有发现被大火焚烧的痕迹,项羽当年烧的是秦咸阳宫的建筑,而不是阿房宫的前殿!”
考古专家:“项羽没烧阿房宫”说法无误
近日,有媒体刊发“项羽没烧阿房宫有误”的消息,记者就此采访秦阿房宫考古工作队专家。从他们那里记者再次得到确认:“可以肯定地说项羽没烧阿房宫,应该为项羽平反。”
阿房宫与“硬改历史”
千百年来,人们一直认为,我国秦代重要宫殿建筑阿房宫是被西楚霸王项羽付之一炬的。直到公元2003年的今天,考古专家从阿房宫遗址发掘现场一直没有找到炭灰的痕迹,才初步断定阿房宫并非毁于大火,从而排除了项羽“纵火”的嫌疑。那么,项羽为什么会蒙受如此不白之冤呢?
专家:阿房宫是半拉子工程 未现被烧痕迹
专家分析认为:阿房宫可能是基础打好了,但宫殿没有完全盖好。当时修阿房宫不到一年多,秦始皇就死了,劳动力被拉去修秦陵墓,陵墓没修完,秦二世就垮台了,阿房宫的活也就没完。这次考古没有找到封顶的东西也是一个佐证。从另外一个侧面分析,阿房宫没修好,也就没有什么好烧的。”
阿房宫进行历史上首次科学发掘 将揭开神秘面纱 (资料来自华夏经纬网)
经过我国考古工作者一年时间的勘探和发掘,举世闻名的秦阿房宫遗趾前殿夯土台基的范围已经基本确定,其前殿遗址南北部边缘的结构也初步摸清,同时首次发现了秦阿房宫前殿附属宫完整组合的板筒瓦屋顶,沉睡两千多年、气势磅礴的阿房宫正在向世人揭开她的神秘面纱。
被唐人杜牧在《阿房宫赋》中描写为”复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的秦阿房宫是一处规模宏大的宫殿建筑群,也是我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建筑之一。根据勘探发掘确定,仅阿房宫前殿遗址夯土台基东西长1270米,南北宽426米,现存最大高度12米,夯土面积50平方米,是迄今所知中国乃至世界古代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夯土基趾。据考古专家推算,阿房宫前殿遗址的面积规模与史书记载的“东西长500步,高达数十仞,殿内举行宴飨活动可坐万人”所描写的基本一致。
记者在发掘现场看到,阿房宫前殿遗址夯土台基北部的边缘为台面结构,最高处有宫墙,墙的侧面堆有大量倒塌的筒状和板状瓦片,考古专家介绍说,这些出土的瓦片时代应为秦和西汉早期,说明遗址的始建年代为秦代,汉代作为上林苑的一部分继续在使用.前殿遗址夯土台基的南部则较低,略呈向南倾斜坡状。在台基南边沿还有一条东西向壕沟,在壕沟南侧,发现一处铺瓦的屋顶痕迹,残留的铺瓦范围东西长3.06米,南北宽3米,由西向东筒瓦存6行,板瓦5行.筒瓦通长为46-54厘米,厚1.2-2厘米,板瓦通长为58-62厘米,宽44-51厘米,充分显示了秦代建筑的宏伟巍峨.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专家指出,这是秦代考古的一个重大发现.
据介绍,在整个前殿的发掘中没有发现有火烧土的痕迹,迄今没有证据表明阿房宫曾经历过大火烧毁。这是历史上第一次对阿房宫的科学勘探发掘。阿房宫遗址经历了两千多年的风雨侵蚀和人为破坏,保护形势日益严峻.为了给遗址的保护提供全面准确的科学依据,从去年10月起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和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所联合组建了阿房宫考古工作队。截止目前,勘探面积20万平方米,试发掘面积1000平方米。考古工作还在继续进行中。

10. 阿房宫的遗址在哪里它又是何时建造何时被毁被谁毁的怎么毁的

秦阿房宫遗址位于三桥镇南,其范围东至皂河西岸,西至长安县纪阳寨,南至和平村、东凹里,北至车张村,总面积11平方公里,在现辖域内约7.8平方公里。史载秦惠文王时在此建离宫,宫未成而亡。秦始皇三十五年(公元前212年)再次修建阿房宫,

热点内容
一部国外电影,一个老男人骑个摩托车 发布:2024-08-19 09:13:10 浏览: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么电影 发布:2024-08-19 09:03:17 浏览:374
变形金刚撒谁家的 发布:2024-08-19 08:43:06 浏览:478
美国男电影双胞胎 发布:2024-08-19 08:42:20 浏览:764
黑人橄榄球少年收养电影 发布:2024-08-19 08:25:26 浏览:918
夏目哉大片 发布:2024-08-19 08:09:22 浏览: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电视剧是,的英语 发布:2024-08-19 08:07:54 浏览:654
电影检索 发布:2024-08-19 07:48:52 浏览:198
谁有视频 发布:2024-08-19 07:41:55 浏览:141
成龙香港鬼片电影大全 发布:2024-08-19 07:39:46 浏览: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