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和古仇池国遗址
Ⅰ 甘肃有什么好玩的地方
兰州市:水车博览园、榆中兴隆山、中山桥及黄河风情线、五泉山、东方红广场
酒泉市:西汉酒泉胜迹、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大法幢寺、西凉王陵、酒泉博物馆、常青热带植物园、航天公园、北郊公园、敦煌莫高窟、敦煌阳关景区、敦煌鸣沙山、月牙泉景区、榆林窟、透明孟轲冰川、哈勒腾国际狩猎场、金塔森林公园、赤金峡、昌马石窟等
嘉峪关市:嘉峪关文物景区、悬壁长城、天下第一敦、紫轩葡萄酒庄园、嘉峪关新城魏晋墓、嘉峪关东湖生态旅游景区
白银市:景泰黄河石林、会宁红军会师旧址
天水市:麦积山石窟、伏羲庙、南郭寺、邓宝珊将军纪念馆、玉泉观、南北宅子、甘谷大象山、武山水帘洞、秦安大地湾、秦安文庙、水上公园、龙园、诸葛军垒、李广墓、仙人崖、石门景区、曲溪景区、卦台山、清水温泉度假村、武山温泉疗养院、张家川牧马滩、关山风景区、双玉兰堂等
武威市:武威雷台旅游景区、武威文庙、武威凉州白塔寺
张掖市:张掖大佛寺、红西路军纪念馆、肃南马蹄寺景区、丹霞地貌、国家湿地保护区.
平凉市:崆峒山景区、庄浪云崖寺、紫荆山、泾川大云寺·王母宫.
庆阳市:庆城周祖陵、庆阳华池南梁纪念馆
定西市:定西市漳县贵清山、漳县遮阳山景区、定西市通渭温泉度假区、定西市陇西李氏龙宫
陇南市:武都万象洞、成县《西峡颂》风景区、康县阳坝景区、宕昌官鹅沟风景区
临夏州:永靖黄河三峡景区、永靖炳灵寺景区、和政松鸣岩景区、康乐莲花森林公园
甘南州:临潭冶力关风景区、迭部腊子口风景区
Ⅱ 甘肃省天水市西和县以前古代是什么国
仇池古国
西和县属于陇南市,不是天水市。
Ⅲ 甘肃陇南有哪些自然和人文历史景观
祁山武候祠、仇池国遗址、西峡颂摩崖、鸡峰山秀色、张果老仙洞、万象洞奇观、杜甫草堂、三滩胜境、洋汤天池、阴平古道、哈达铺红军长征纪念馆等
Ⅳ 谁知道仇池国的历史啊
仇池国 - 仇池国(296—371)
东汉建安年间,氐人杨腾率领部众迁至仇池定居下来。三国时曾联合凉州马超、韩遂、杨秋和占据今甘肃一带的兴国氐王阿贵汇合共同反抗曹操。后因战败率少数将领投奔蜀汉,其余部众被曹操迁至扶风、天水一带。西晋文帝时,氐人杨飞龙受西晋封号,以假征西将军名义,率部落“还居略阳”。杨飞龙以外甥令狐茂搜为养子。晋惠帝元康六年(公元296年),杨茂搜自号辅国将军,右贤王,氐族部众拥戴称王,始建前仇池国,称仇池公,其辖地有武都、阴平二郡。公元317年前仇池分裂,杨茂搜长子杨难敌继位,号左贤王,屯下辨。其弟杨坚头号右贤王,屯河池(今徽县),今陇南地区大部都在其控制范围之内。其后兄弟内斗,国力日弱,公元371年,前秦皇帝苻坚遣将杨安攻仇池,城破之后,将氐族人迁徙到关中一带, 前仇池国灭亡。
帝王世系:
杨茂搜——(296-317)
杨难敌——18丁丑(317-334)
杨毅——4甲午(334-337)
杨初(袭天水公)——19丁酉(337-355)
杨国—— 2乙卯(355-356)
杨俊——5丙辰(356-360)
杨世——11庚申(360-370)
杨统——1庚午(370-370)
杨纂——2庚午(370-371)
仇池国 - 后仇池(385—443)
前秦灭亡后,苻坚女婿杨定率部众返回陇右,公元385年自称龙骧将军、仇池公,招纳氐、汉民自立。4年后占领了天水、略阳、陇城、翼城等地,自号陇西王。与西秦乞伏乾归战,失败被杀。堂弟杨盛继位时,辖区只有武都、阴平两处城池。不久国土又扩张至汉中、祁山。宋元嘉二十年(公元443年),后仇池国为北魏所灭。
帝王世系:
武王(杨定)——10乙酉385-394
惠文王(杨盛)——32甲午394-425
孝昭王(杨玄)——元喜(5)乙丑425-429
杨保宗——1己巳429
大秦王(杨难当)——7己巳429-436
杨建义——(7)丙子436-442
杨保炽——1壬午442-443
仇池国 - 后期:
氐族灭亡后,杨茂搜的后人相继建立了武都国、武兴国、阴平国:公元580年阴平国王杨法琛因帮助北周益州总管王谦反对上柱国杨坚,被杨坚派兵灭亡。部众遂散处各地,逐渐消失。
Ⅳ 古代的仇池国是现在的那里
仇池位于今甘肃省东南部的西和县城南四十五公里处。
Ⅵ 西和县在古代的称呼是什么
西和县今抄隶属于甘肃袭省陇南市。此地从秦汉起,区划和名称一直在不断变化。
秦汉时期,北部为西县所辖,南部为武都郡所辖。
魏晋南北朝时,以仇池山为中心建立地方割据政权“仇池国”,前后达358年
隋唐时期,北部置长道县,属秦州,南部先后置上禄、汉禄县,属成州。
北宋,置长道县,并改为岷州所辖。
南宋,将原和政郡(岷州)改为西和州。此后政局域界历经变迁,但西和之名仍沿用。
明,洪武十年(公元1377年),改西和州为西和县,移治于今城;此后,西和之名一直沿用至今
Ⅶ 仇池王国详细资料谁有
东汉建安年间,氐人杨腾率领部众迁至仇池定居下来。三国时曾联合凉州马超、韩遂、杨秋和占据今甘肃一带的兴国氐王阿贵汇合共同反抗曹操。后因战败率少数将领投奔蜀汉,其余部众被曹操迁至扶风、天水一带。西晋文帝时,氐人杨飞龙受西晋封号,以假征西将军名义,率部落“还居略阳”。杨飞龙以外甥令狐茂搜为养子。晋惠帝元康六年(公元296年),杨茂搜自号辅国将军,右贤王,氐族部众拥戴称王,始建前仇池国。 目录 寻访古迹 昔有成汤,自彼氐羌 比唐、宋、清更长久 瓦砾无存的故都 编辑本段寻访古迹 2004年行走秦岭,我是直接从陇南山地北部的徽县进入陕西的。此后,我一直在寻找继续走完横陈在甘肃南部、西汉水和白龙江之间的秦岭西部余脉的机会———中国历史上群雄割据的南北朝时期,在这片群山横陈、峡谷交织的山岭之间,出现过五个前后相互联系的地方政权:前仇池国、后仇池国、武都国、武兴国、阴平国。这五个国家,都是在以甘肃陇南、陕西汉中和四川西北部为中心的西秦岭山地开始并完结了它们的帝国之梦。它们的创立者是一个少数民族家族:氐族杨氏。 从甘肃西和县城到仇池山,有80公里山路,道路极为险峻。 汽车一出西和县城,迎接我们的便是连绵山岭,公路在幽深的峡谷中穿行,村庄愈见稀疏。偶尔出现的一两座村庄,都掩映在零乱的树林之下。 经过了洛峪乡,就在被荒凉寂寞的风景折磨得昏昏欲睡的时候,一口安放在河对岸石崖下的棺材却意外地出现在我们面前。 编辑本段昔有成汤,自彼氐羌 它静静停放在石罅下。零乱的石头、荒芜的野草在山坡蔓延,清澈的河水悄无声息地从山谷间流过。长时间的日晒雨淋,棺木呈现出腐烂前的黑色。公路下面的河水里,还浸泡着几块似乎也是破碎的棺材上脱落的木块。 在这之前,曾听说陇南康县、宕昌一带,至今还遗留着人死后将尸体装入棺材,置放在路边几年以后才入土的丧葬习俗,当地人称之为“架葬”,或者“厝葬”。有人认为,这种奇异葬俗很可能是古代少数民族葬俗遗风。 远古时期,陇南一带是氐族和羌族的故园,洛峪乡一带就在氐族杨氏仇池国政权中心区域内。早在公元前111年,白马氐族就聚居在洛峪河谷地带,形成了以氐羌族为中心的陇南氐羌社会。前仇池国时代,仇池山是仇池国大本营,与仇池山遥相对应的西和县洛峪河东岸的要庄村,就是仇池国治所。在前后仇池国历史上,洛峪一带一直是氐族杨氏防御作战前哨。 《诗经·商颂》说:“昔有成汤,自彼氐羌,莫敢不来享,莫敢不来王。”历史上的氐族和羌族是一脉血统。这支曾经生活在青藏高原的古老民族,在母系氏族晚期发生了分流,一部分顺秦岭北坡渭河流域进入中原,形成了华夏氏族;留在青藏高原的一支,就是现在的藏族;另一支则沿秦岭南坡南下,一直抵达了西南的金沙江流域,这就是现在生活在西南地区的羌族。南下羌人要抵达四川和云南,陇南地区是必经之地。现在陇南文县白马河流域的白马藏族,就是古代氐羌后裔。历史上的羌族,以战死为荣,以病死为辱。《后汉书》里就有“羌人死,燔而扬其灰”的说法。 那么,这至今遗留在仇池古国一带的“架葬”习俗,是不是创建了古仇池国的古代氐人的丧葬孓遗呢? 从洛峪到喜集,公路一会儿冲上高山,一会儿又急急地转入峡谷。上了青冈岭,峰岭突然壁立而起,峡谷更加幽深,环绕在山岭上的公路,在悬空的山崖上穿行。从陇南山地到河南伏牛山区的秦岭山区,凡是群山丛生、险途连天之地,必然留存了大量至今让人猜摸不透的历史秘密:陕西山阳和湖北上津之间的古代蛮子国、上津古城,神农架北部的上庸古国,都是在与世隔绝的密林深处,保存了它血与火书写的神秘历史。 面对险象环生的山岭鸟途,我一直在想,当年的仇池人到底是以怎样的耐心和毅力,在大山深处让自己的政权能够延续380年之久的呢? 编辑本段比唐、宋、清更长久 从大桥到仇池山,西汉水窄狭的河谷两面都是见首不见尾的山峰。到了仇池山西北角,雄矗高翘的仇池山主峰如一只雄踞的苍鹰,昂首蹲踞在高远的蓝天下。紧挨着山脚的山坡上,拥挤着几户人家。这座只有十几户人家的村庄,却有一个充满藏文化味道的古名:尧空巴。 本来,从仇池山再往西南,过了武都、宕昌、白龙江,就可以到达舟曲、迭部藏区。在过去的历史上,这一带与甘南藏区,应该存在着商贸往来、民风相濡的可能。但在我看来,这个村名,大概是保留了建立仇池国的氐族人的某些痕迹的。 仇池国的创立者氐族人杨腾,东汉末年生活在略阳(今甘肃秦安)。建安初年,中原动荡不安的形势波及到了天水一带,杨腾儿子杨驹率领氐氏部族爬山涉水,来到了三面环水、四面陡壁、易守难攻、山顶又有良田百顷的仇池山。 仇池山地处出陇入蜀要塞,退可防守,进可扩张。尤其重要的是,仇池山绝壁临空,不要说是冷兵器时代,就是现代,除了飞机火箭,地面部队要实施进攻,也绝非易事。杨驹选择固若金汤的仇池山之后,一个以前后仇池国为中心,有武都国、阴平国和武兴国为后续和外延的氐族地方政权,就在陇南山地的崇山峻岭中诞生了。 东汉末年和南北朝时期的军阀混战,曾经埋没了太多的英雄豪杰。与杨氏氐族同是秦安老乡的前秦皇帝苻坚,曾经在短短几十年间横扫北中国,开创了路不拾遗、夜不闭户、人民富足的太平盛世,最后却在淝水之战后身首异处,葬送了自己的基业。杨氏氐族却凭借仇池天险,开创了立国时间比唐、宋、清还要长的历史。到了杨腾孙子杨千万时期,仇池杨氏已经号称拥有千万之众———而当时,全中国人口还不足两千万。因此,曹操与刘备争夺汉中时,专门派员封杨千万为百顷王。刘备占据汉中之后,杨千万审时度势,投奔了镇守阳平关的马超。无论倒向曹魏,还是投奔刘汉,杨氏氐族以其所拥有的实力和占据的战略位置,在当时都是一股不可轻视的政治力量。仇池国的势力,也因此由陇南发展到了四川北部和汉中一带。 过去上仇池山,路若羊肠,有二十四隘、三十六盘。 汽车从河沟村附近的西汉水边朝山顶爬行。迂回曲折的山路悬在半空中,对面的山岭紧贴着蓝天。一边是望不到头的高山,一边是深不见底的沟壑。路愈高远,山脚下川流不息的西汉水,便愈轻飘如一根细细的丝线,在阳光下飘忽不定。 杨氏氐族真正以一个国家形态出现在中国政治舞台,是在公元296年。这一年,杨茂搜率四千户氐人部落再次返回仇池,建立了仇池国。这就是真正意义上的前仇池国。此后,氐人建立的仇池国,也随着中原政治大潮历经多次大起大落。在战乱频繁之际,前秦皇帝苻坚、北魏主拓跋焘,纷纷将女儿远嫁仇池,寻求政治联姻。一旦中原安定,仇池国便在重兵压境之下频遭血光之灾。到了公元442年,后仇池国被南朝刘宋所灭之后,杨茂搜后裔先后又在武都建立了武都国、在陕西略阳建立了武兴国、在文县建立了阴平国。公元580年,离开仇池山之后流落在西秦岭南坡的杨氏氐族最后一个政权kk阴平国被北周所灭之后,这个在群山环绕中存活了380年之久的少数民族政权,便被日复一日的滚滚尘埃,深深地埋在了时光的残骸之下。 直到近些年,才有学者说,现在生活在川西九寨沟附近的白马藏人,就是当年创立了仇池国的氐族人后裔。 编辑本段瓦砾无存的故都 上山之际的惊恐,终于被仇池山顶上平坦安静的千亩良田上一派男耕女织的田园风光取代。 东南北三面被西汉水和洛水紧紧环绕、西面是悬崖万仞的仇池山上,碧绿的玉米在山坡上摇曳,刚刚收割的麦田在阳光下泛着金灿灿的光芒,散落在平坦的田野中间的村庄被一堆一堆的大树簇拥着。耕牛在山坡上吃草,小鸡在阡陌之间悠闲觅食;麦场上,村民扬着古老的连枷打麦;路边渠水清流,潺潺有声……一切都是如此安静,就像陶渊明时代的田园诗。 上有平田百顷,煮土成盐,因以百顷为号。山上丰水源,所谓清泉涌沸,润气上流者也。 这是《水经注》对当年仇池山的描述。 如果不是曾经阅读过的历史,如果不是刚刚攀登了险象环生的绝壁险途,很难相信,这里就是那个前后经历了将近400年血与火洗礼的仇池古国都城。 现在的仇池山山顶方圆二十多平方公里,有一千多亩可以耕种的土地。山上的上马、下马、庵房、河沟四个自然村,七八百人口组成了仇池行政村。说起煮土为盐的事,一个碾场的中年人说:“那都是哪一辈子的事了!” 然而在一千多年以前,就地制盐,应该是仇池国最基本的生存依据之一。再加上千亩良田、遍布山顶的九十九眼泉水,在仇池国最鼎盛的时候,山上驻扎的上万人守卫部队的基本生活必需品,大体上是可以自给自足的。否则,仇池国肯定是不可能延续那么长的历史的。 徜徉在仇池故地,除了伏羲崖上一座道观,以及前些年甘肃省人民政府立起的“仇池古国遗址”的标志,山上已经找不到一丝当年留下的痕迹了:没有想象中的残垣断壁,没有宫殿遗迹,没有官署衙门的残骸,没有都城城墙残迹,甚至连一片残碎的瓦砾也没有。 走进一家院落,我想探寻一点当年氐族杨氏的痕迹,但白髯齐胸的老人的回答还是令人失望———老人说自己祖上就住在这里,但这村子里现在已经没有杨姓人家了。 也难怪。据史书记载,“氐氏于平地立官室果园仓库,无贵贱皆为板屋土墙。”可见,当年的仇池王国应该是处在一种既无巍峨宫殿、也没有高低贵贱的等级制度的社会形态之中,这也许是它之所以能够号召千万之众,持续近四百年之久的原因之一吧?至于那些用于防御的高墙城堡,在原本就是一座巨大防御工事的仇池山,根本就是多余之物。到了仇池国后期,父子相残、兄弟为仇以及盲目的向外扩张,再加上天下归一的大势,使杨氏政权终于走上了末路。后来,王公贵族不断在陇南、陕西略阳和川北地区四处流亡,寻找安身之地,杨氏家族已经无法挽回当年一呼百应的王者气象了。
Ⅷ 关于爬西和县隍城的作文300字
我有一个美丽的家乡,她的名字就叫西和。位于甘肃省东南部,陇南市北内端。全容县辖6镇14乡,384个村委会,10个社区居委会,总人口40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7万人。总面积1861平方公里,耕地60。45万亩,人均1。5亩,人口密度210人/平方公里。
我的家乡特产可多了!有又圆又大的土豆,有雪白雪白的半夏,有绿油油的荞麦,还有花椒、核桃等。真是数不胜数呀!
在我的家乡还有一块风水宝地,它就是美丽的晚霞湖。晚霞湖湖水清澈见底,水里鱼虾成群,水面到处都有游船,湖边到处是垂钓爱好着。湖畔周围农家乐一家挨着一家,放眼望去,晚霞湖真是人间仙境呀!
我的家乡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世人注目的“仇池古国遗址”就坐落在西和县。
西和的美食也很多,杠子面、锅盔、麻烧饼、洋芋丸子……如果你来了,肯定能让你大饱你口福。
同学们,听了我的介绍,你想来西和吗?如果你们来了,好客的西和人民一定会好好招待你们的!欢迎您来西和
Ⅸ 仇池国在甘肃那里
仇池一指由杨茂搜创立的前仇池和杨定建立的后仇池政权的统称。一指位于甘肃的仇池山。 地理 仇池,一指地名,位于甘肃省东南部的西和县城南四十五公里处。 前仇池(296--371) 历史 东汉建安年间,氐人杨腾率领部众迁至仇池定居下来。三国时曾联合凉州马超、韩遂、杨秋和占据今甘肃一带的兴国氐王阿贵汇合共同反抗曹操。后因战败率少数将领投奔蜀汉,其余部众被曹操迁至扶风、天水一带。西晋文帝时,氐人杨飞龙受西晋封号,以假征西将军名义,率部落“还居略阳”。杨飞龙以外甥令狐茂搜为养子。晋惠帝元康六年(公元296年),杨茂搜自号辅国将军,右贤王,氐族部众拥戴称王,始建前仇池国,称仇池公,其辖地有武都、阴平二郡。公元317年前仇池分裂,杨茂搜长子杨难敌继位,号左贤王,屯下辨。其弟杨坚头号右贤王,屯河池(今徽县),今陇南地区大部都在其控制范围之内。其后兄弟内斗,国力日弱,公元371年,前秦皇帝苻坚遣将杨安攻仇池,城破之后,将氐族人迁徙到关中一带, 前仇池国灭亡。 世系 杨茂搜——(296-317) 杨难敌——18丁丑(317-334) 杨毅——4甲午(334-337) 杨初(袭天水公)——19丁酉(337-355) 杨国—— 2乙卯(355-356) 杨俊——5丙辰(356-360) 杨世——11庚申(360-370) 杨统——1庚午(370-370) 杨纂——2庚午(370-371) 后仇池(385--443) 历史 前秦灭亡后,苻坚女婿杨定率部众返回陇右,公元385年自称龙骧将军、仇池公,招纳氐、汉民自立。4年后占领了天水、略阳、陇城、翼城等地,自号陇西王。与西秦乞伏乾归战,失败被杀。堂弟杨盛继位时,辖区只有武都、阴平两处城池。不久国土又扩张至汉中、祁山。宋元嘉二十年(公元443年),后仇池国为北魏所灭。 世系 武王(杨定)——10乙酉385-394 惠文王(杨盛)——32甲午394-425 孝昭王(杨玄)——元喜(5)乙丑425-429 杨保宗——1己巳429 大秦王(杨难当)——7己巳429-436 杨建义——(7)丙子436-442 杨保炽——1壬午442-443 氐族灭亡 杨茂搜的后人相继建立了武都国、武兴国、阴平国:公元580年阴平国王杨法琛因帮助北周益州总管王谦反对杨坚,被杨坚派兵灭亡。部众遂散处各地,逐渐消失。
Ⅹ 杜甫诗中有没有一句叫万古仇池国
是的,这首诗是在《秦州杂诗二十首》里的之十四,原诗全文如下:专
万古仇池穴,潜属通小有天。
神鱼令不见,福地语真传。
近接西南境,长怀十九泉。
何时一茅屋,送老白云边。
这首诗是是诗圣杜甫在游历了西和县仇池山后的惊喜吟唱。
仇池山,地处甘、川、陕三省交界,属秦岭和大巴山相错之地,面蜀背秦,形势险要仇;具体位置在陇南地区西和县60公里处的大桥乡南端,上古时代,因有仇维道人在此隐居,起名“维山”。山巅绿野平旷,村舍相望,桑竹葱翠,沃田百顷,因此又叫“百顷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