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龙城遗址青铜器
A. 盘龙城遗址是怎么样的
盘龙城位于湖北省武汉市北郊,因盘龙湖环抱而得名。古城坐北朝南,紧邻市区,遗址面积7.5平方公里。它是3500年前,长江流域孕育的一座商代古城。
城址位于府河北岸高地偏东南部。平面略呈方形,南北长约290米。东西宽约260米,北偏东200米。四面城墙中部各有一个城门,南墙、西墙及北墙西端还保存有高出地面1—3米的夯土残垣。夯层厚10厘米左右。城墙内侧坡度较缓,有支撑夯筑城垣主体时使用模板的斜行夯土,并形成斜坡以便登临,城墙外侧较陡可以有效地御敌。城垣外侧有宽约10米、深约4米的护城壕,壕沟内侧边略高出外侧边。在壕沟底部发现桥桩的柱穴,说明壕沟上当时架有桥梁,以利城内外的交通。
城内东北部高地上有宫殿基址,是一组规模宏大的建筑群。下层宫殿建在生土上,营建上层宫殿群时,地表经平整,大型夯土台基南北长约100米、东西宽约60米,高1米左右,再在上面修筑宫殿,有3座前后并列、坐北朝南的大型宫殿基址。
l号基址长39.8米,宽12.3米,有高出地面0.2米的夯土台基,台基表面已遭破坏,仅保留建筑物的柱洞与墙基。台基四周的外沿各有一排大檐柱洞,东、西两侧各5个,南边20个,北边17个。前后并不对称,可能是在柱头架檐檩,檐柱直径半米左右,埋在深0.7米的地下,底有大石块柱础。房顶出檐,檐柱前部两侧有直径较小、埋得较浅的挑檐柱穴。整个建筑面宽38.2米,进深11米。中心为四间横列的居室,面宽33.9米,进深6—6.4米。中间二室面宽略大,各室南面各有一正门,中间二室北壁又有后门,四壁都是木骨泥墙。在四室与檐柱之间,形成一周宽敞的外廊。屋顶为四阿重屋式,顶部覆盖茅草。2号基址不如1号保存完整。位于1号基址南部,相距13米,建筑技法与1号基址相同,但檐柱前后左右对称,顶上的梁架结构更加整齐。以古代前朝后寝的宫廷建筑制度考虑,采用的是“前朝后寝”的格局,2号基址可能是只有一个大厅的前朝部分,其北面的1号基址则是后寝部分。在这个基址的西侧还发现有陶管相接的排水设施。宫殿区四周分布着居民手工作坊遗址和小型墓地。
在城址的四周都有商代的文化堆积,但不见大型建筑基址,当为一般居民区和手工业区。另外在城址的东、西、北部还有商代贵族的墓葬。大型墓葬长宽都在3米左右,有精致的雕花木椁,外壁阴刻餮餮纹和云雷纹,阴线内涂朱,余者涂黑。椁内有棺,底有腰坑,殉人或殉狗。雕花木椁之外也有殉人。墓主的随葬品有鼎、簋、甗、鬲、圈足盘、小盘、晷、盉、斝、觚、爵等青铜礼器,还有钺、戈、矛、刀等青铜武器和戈、笄等玉器,陶器有鬲、罐及印纹硬陶的尊、瓮等。普通贵族墓墓圹长2米、宽1米左右,皆有棺、椁和腰坑,腰坑内殉狗一只。随葬品为青铜的鼎、斝、觚、爵、鬲等,但每个死者只用其中的一种或几种。另外往往有戈、镞、斧、锛等青铜武器、工具,石镰等农具,鬲、缸等陶器和尊、瓮等原始瓷器随葬。平民墓墓圹窄小,往往宽仅0.4米,长2米左右,有棺无椁。但有殉狗的腰坑。随葬品主要是很少的陶器,有时也有1件小型青铜礼器,如爵。盘龙城出土的青铜器,种类繁多、造型独特、花纹绮丽,是中国青铜时代一个缩影。其数量占整个商代前期出土青铜器的三分之一,是我国迄今发现商代前期最多的一组铜器群,数量及种类都超过了当时的王都——郑州商城。
盘龙城青铜器在器类、纹饰、铸造等诸多方面有特殊的地位。有中国最早的青铜大圆鼎、精美的雕花钺形器、钩刀等皆为精品,其中一件青铜钺长41厘米,实为罕见。墓葬中出土的提梁卣,造型、装饰乃至铸造极其精致,是已知的我国最早用分铸法铸成的实用器。盘龙城出土的一批先进的青铜农具是我国发现的最早的金属工具之一。玉器是商朝身份、权利和财富的象征。出土的一件长达94厘米而厚只有0.5厘米的大玉戈,在商代玉器中非常难得,是中国古代的“玉戈之王”,显示出商王朝当时在南方的军事实力。在墓葬中还发现了中国最早的木雕艺术品,雕刻着由饕餮纹和云雷纹组成的花纹,出土时色彩十分鲜艳。盘龙城的制陶业很发达,已收集的陶片标本数以万计,已复原陶器2000余件,其中不少是中国最早的原始瓷器,把我国古代烧造瓷器的历史提前到公元前1500年。这里出土的一个大陶缸,直径约50厘米,高达100厘米以上,是迄今商代陶缸中最大的。
盘龙城内仅有宫殿建筑,具有宫城性质;城外则是居民区和手工业区,反映这一古城尚属早期城市的形态。盘龙城遗址在城墙的夯筑技术、埋葬习俗、陶器特征、青铜工艺、玉器风格等方面,均同黄河中游的郑州商城二里岗上层文化具有明显的一致性,而宫殿的营建手法则同偃师二里头遗址、郑州商城、安阳小屯宫殿基址的建筑技术属于同一个传统,证明商代中期时商文化确已分布到长江流域。同处长江中游的不少同时期的遗存,虽曾直接或间接受到中原地区二里岗上层文化的强烈影响,但遗址中的大量灰白陶和印纹陶,均系本地原有早期文化因素的继续。盘龙城遗址的内涵,则基本为二里岗上层文化因素,属商文化系统,仅红陶缸的比例远远大于黄河中游,说明仍具有自己的特色,所以,此地大概是商人在长江之滨建立的一个重要方国。
盘龙城是中国唯一一座基本未受到破坏的商代早期城市遗址,其灿烂的青铜文化、发达的农业、手工业、商业以及完备的城邑形态和功能,对研究城市文明发展史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它的城址规模不大,但“五脏俱全”,宫殿区、手工作坊区、生活区、墓葬区分布明显,开辟了我国前朝后寝等的宫殿建筑的格局形式,其基本布局与商朝王都郑州商城相仿,但却保存了比郑州商城更原始的城市历史形态,因此被誉为研究我国早期城市和国家形态的一只“麻雀”。
B. 盘龙城遗址和武汉城市有什么关联
盘龙城遗址是商代前期城市遗址,位于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叶店乡杨家湾盘龙湖畔。城址兴建年代约在公元前15世纪,相当于商代二里岗期。
盘龙城遗址为研究商代的政治、经济、文化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对于研究南方商代文化面貌、城市的布局与性质、宫殿的形制及建筑技术,都具有重要的价值。
盘龙城遗址南临府河,北靠盘龙湖畔,建于水滨的高丘上,南北长290米,东西宽260米,周长1100米,整个遗址的面积约1000平方米,遗址距今约3500多年,上限相当于二里头文化晚期,下限相当于殷墟早期。
盘龙城遗址城内仅有宫殿,整座城坐落在遗址的东南部,平面近方形,城墙是夯筑的,四面各有一个缺口,可能是城门。城墙分段版筑,分主城墙和护城坡。
城墙南部和北部发现有壕沟遗迹。城内东北部发现大型宫殿建筑夯土台基,西南部为一片洼地,未见遗迹。
城内东北部有宫殿建筑,在东西60米,南北100米的夯土台基上,建筑基址分上下两层,依南北中轴线筑起3座坐北朝南、前后并列的大型建筑,方向同城垣一致。其中两座在同一中轴线上,保存有较完整的墙基、柱础、柱子洞和阶前的散水。
前面的一座宫殿是不分室的通体大厅堂,平面呈长方形,上面建有四间横列的居室。各室都在南壁中间开一门,中间两室又在北壁偏东处开一后门。室外沿排列43个大檐柱穴,每个柱穴底置有巨形石础,穴外两侧有两个小柱洞。台基四周略倾斜,上铺碎陶片,作为散水。整个基址可复原为一座周围有回廊,中央为四室的高台寝殿建筑。
后面一座位于前面建筑之南约13米,平面长方形,基址四边有前后左右对称的大檐柱穴27个。是四周有回廊、中间分为四室的寝殿,是重檐四阿顶式建筑。
这座建筑西侧台基下有一排陶质水管道,宫殿中间未见隔墙,可复原为一座大空间的厅堂,与前面的宫殿基址形成前朝后寝的格局。
盘龙城遗址的城外有约100万平方米的商代遗址。遗址的南面是居民点和手工业作坊,民居为单体地面建筑和半地穴式简易窝棚。手工作坊有多处,一般为酿酒、制陶、冶炼遗址。
城外东西北三面均有商代中期的墓穴,分布在古城四周的李家咀、楼子湾、杨家湾、杨家咀、南城外、铜家咀等地。经过考古发掘,共发掘30多座,大致可分3类:
甲种墓,已发现4座,墓室面积在10平方米以上,均为长方形土坑竖穴,有棺、椁。椁板外壁雕刻精细的饕餮花纹,内侧涂朱漆。椁外有殉人。墓底设“腰坑”,随葬有成套的青铜礼器、玉器和陶器。这类墓主的身份应为显贵阶层。
乙种墓,已发现8座,为长方形土坑竖穴,长2米,宽1米左右,有棺、椁和腰坑。葬式多仰身直肢。随葬品有青铜礼器和武器、工具、印纹硬陶器、原始瓷器,但未见殉人。这类墓葬应属下层贵族。
丙种墓,为平民墓,形制与乙种墓近似,墓室窄小,面积在1平方米左右。仅有单薄木棺,无腰坑,随葬品以陶器为主。
墓葬中有数百件青铜器、陶器、玉器、石器和骨器等遗物,制作精美,花纹别致,特别是出土的铜圆鼎、铜锁、铜提梁卤和玉戈等,都是我国极为罕见的珍品。
李家咀一带分布有大型墓葬,一座贵族墓中使用了雕花木椁,随葬品有青铜器、玉器、漆器、陶器等,还有3名随葬的奴隶。墓中青铜器共63件,分为礼器、兵器和生产工具三大类。
其中一件青铜鼎,高达0.55米,仅次于郑州出土的王室大方鼎。兵器有戈、矛、钺、斧、镞等,有一件青铜大钺其上雕饰龙纹,为军事统帅所有。
墓葬的玉器中,还有一件长达0.94米的玉戈,是我国最大的一件商代玉戈。
另外,在杨家湾墓葬中的一尊青铜大圆鼎,高达0.85米,是已发现的我国商代前期最大的圆鼎。王家咀发现的高达1米的大陶缸,也是商代陶器之精品,显示了精湛的制陶工艺水准。
盘龙城遗址是武汉地区生产力和社会文明的发展进程的见证,城内外的遗迹遗物,明显反映了奴隶社会的阶级分野。
它对于推动整个华中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与交流,促进中原与南方各民族之间的相互了解与融合,具有不可低估的影响,是后来武汉城市文明的源头,被誉为“武汉城市之根”。
盘龙城遗址出土的玉刀
C. 盘龙城遗址是古时候哪个朝代留下来的,!
中国商代前期城市遗址。位于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叶店乡杨家湾盘龙专湖畔。面积约 1.1平方公属里。遗址文化堆积的时代,上限相当于二里头文化晚期,下限相当于殷墟早期。城址兴建年代约在公元前15世纪前后,相当于商代二里岗期。它的发现对于研究南方商代文化面貌、城市的布局与性质、宫殿的形制及建筑技术,都具有重要的价值。198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D. 商王朝的盘龙城遗址在哪
盘龙城遗址位于湖北武汉市以北的黄陂区滠口镇境内,因被盘龙湖环抱而得名。距今已有3500多年历史,是长江流域发现的第一座商代古城,遗址城内东北部为宫殿建筑群,城外四周分布着手工作坊、民居点和小型墓地。
盘龙城是商代遗址中保存最完好的一座城址,其灿烂的青铜文化、较发达的农业、手工业、商业以及完备的城邑形态和功能,看见当时社会的繁荣。
盘龙城的宫殿区、手工作坊区、生活区、墓葬区分布明显。城址规模不大,其基本布局与商朝王都郑州商城相仿,却是比郑州商城更原始的城市历史形态。
盘龙城离后来的武汉城区不远,又地处荒僻的郊区,所以得到较好保存,是我国唯一一座基本未受到破坏的商代早期城市遗址。
盘龙城的宫殿建筑是一组规模宏大的建筑群。采用的是“前朝后寝”的格局,这是我国最早采用此格局的建筑,“前朝后寝”、廊庑环绕庭院成为此后3000多年来我国宫殿建筑的基本模式。
盘龙城青铜器在器类、纹饰、铸造等诸多方面有特殊的地位。玉器是商朝身份、权利和财富的象征。盘龙城李家嘴墓出土了一件长达94厘米而厚只有0.5厘米的大玉戈,在商代玉器中十分罕见,是我国古代的“玉戈之王”。
我国最早的青铜大圆鼎、精美的雕花钺形器、钩刀等皆为精品。李家嘴墓中的提梁卣,造型、装饰乃至铸造极其精致,是已知的我国最早用分铸法铸成的实用器。
盘龙城出土的一批先进的青铜农具是我国发现的最早的金属工具之一。在李家嘴墓发现了我国最早的木雕艺术品,雕刻着由饕餮纹和云雷纹组成的花纹,出土时色彩十分鲜艳。
周代最典型的体现身份等级的礼器组合为鼎簋组合,而我国青铜发展史上最早的一件铜簋出自盘龙城李家嘴墓。
盘龙城的制陶业很发达,已收集的陶片标本数以万计,其中的“釉陶”被誉为我国最早的“原始瓷器”,把我国古代烧造陶器的历史提前至公元前1500年。这里出土的一个大陶缸,直径约0.5米,高达一米以上,是迄今商代陶缸中之最大。
盘龙城遗址是商代二里岗时期的一个古城,二里岗时期相当于商代的中早期。从盘龙城出土文物的纹饰图案中,发现了殷商时期地处中原的黄河流域文明的明显特征。同时从大量出土的兵器中可以推断出这是一个有着强大军事力量的武装集团。
当时有个商王叫武丁,武丁曾经带兵讨伐过南方的荆人,荆人就是楚人的先祖,帮助武丁讨伐荆人的有3个氏族,一个是曾国,曾侯乙的祖先,另一个是“戈”人,再一个是“举人”。因为“戈人”是管武士的,就是武装的一个部族,所以戈人就带兵到南方来了,在盘龙城这里建成了据点。
这个来自黄河流域的武装部族在远离故土的长江流域建城驻兵,是出于什么样的战略意图,跟江南大冶一带的铜矿有关系,因为当时铜是最重要的物资。
3500年前,我国社会已进入了青铜器时代,在生产、生活和军事领域里,青铜铸造品,占有绝对重要的地位,因此铜矿资源也就成为一个强大王朝的重要战略物资,而盘龙城地近大冶矿区,又有着水运的便利,自然就成为黄河流域的商王朝控制南方资源,并向长江流域扩充势力范围的理想的南进据点。
就这样我国南方最早的城市在这里出现了。
公元前16世纪,商汤灭夏桀,建立了以河南为中心的商王朝。随后,又对四方进行了一系列军事扩张,势力延伸至长江以南。
3500多年前的盘龙城,就是商朝人为了巩固在南方的统治而建立的一个重要方国都邑和军事城堡。9世纪,原在鄂西北的楚国向东扩张,开拓江汉大地,后来的武汉地区被纳入楚域,成为楚国重要的军事和经济区。
E. 最著名的青铜文化遗址:
1、二里头遗址
河南位于偃师市二里头村及其周围,该遗址南临古洛河、北依邙山、背靠黄河,范围包括二里头、圪垱头和四角楼等三个自然村,面积不少于3平方公里。年代分布约为公元前1750年~公元前1500年(一说前1730年~前1720年)。遗址内发现有宫殿、居民区、制陶作坊、铸铜作坊、窖穴、墓葬等遗迹。出土有大量石器、陶器、玉器、铜器、骨角器及蚌器等遗物,其中的青铜爵是目前所知中国最早的青铜容器。
2、殷墟
中国商朝晚期都城遗址,古称“北蒙”,甲骨卜辞中又称为“商邑”、“大邑商”,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献可考、并为考古学和甲骨文所证实的都城遗址,位于河南安阳市西北殷都区小屯村周围,由殷墟王陵遗址、殷墟宫殿宗庙遗址、洹北商城遗址等构成。殷墟出土了大量都城建筑遗址和以甲骨文、青铜器为代表的丰富的文化遗存,系统展现了中国商代晚期辉煌灿烂的青铜文明,确立了殷商社会作为信史的科学地位。
3、四川三星堆遗址
三星堆距今已有3000年历史,是迄今为止在中国境内发现的范围最大、延续时间最长、文化内涵最丰富的古城、古国、古文化遗址。
4、武汉盘龙城遗址
武汉盘龙城遗址为中国商代前期城市遗址。城址兴建年代约在公元前15世纪前后。它的发现对于研究南方商代文化面貌、城市的布局与性质、宫殿的形制及建筑技术,都具有重要的价值。遗址的城外有约100万平方米的商代遗址。
5、江西吴城遗址
位于江西樟树市的吴城遗址发现于1973年,同年开始发掘。这是中国长江以南地区最早发现的商代遗址,其发现、发掘标志着江西早期文明研究进入了崭新的阶段,揭开了南方地区商代考古的新篇章。随后的系列研究发现,吴城遗址出土文物既有自身浓厚的地方特色,又受到中原商殷青铜文化的深刻影响。
6、大洋洲商代遗址
濒于赣江东岸的大洋洲程家涝背沙洲上,发掘出一座大型商代墓葬。商墓共出土青铜器480件,玉器100余件,陶器300余件。这批出土文物中,以青铜器最引人注目。据专家们评论,其数量之多,品类之全,造型之奇特,纹锦之精美,铸工之精巧,堪称江南之冠,在全国也罕见。出土的青铜器数量超过了河南殷墟妇好墓,名列全国第一,许多品种也为国内绝无仅有。
F. 从武汉出土的文物有哪些
从武汉出土的文物有哪些
盘龙城遗址出土的青铜器、陶器、玉器;蔡甸区常福镇东周墓、蔡甸土山塔子湾玉器;沌口战国楚墓越式铜器;丁家嘴战国墓出土的竹简等精品文物近200件。
G. 考古学家在盘龙城遗址的李家咀遗址有哪些发现
盘龙城遗址的李家咀遗址面积约10万平方米,文化层厚约1米,是贵族墓的主要集中地。经过考古发掘,共发掘30多座,大致可分3类:甲种墓,已发现4座,墓室面积在10平方米以上,均为长方形土坑竖穴,有棺、椁。椁板外壁雕刻精细的饕餮花纹,内侧涂朱漆。椁外有殉人。墓底设“腰坑”,随葬有成套的青铜礼器、玉器和陶器。这类墓主的身份应为显贵阶层。乙种墓,已发现8座,为长方形土坑竖穴,长2米,宽1米左右,有棺、椁和腰坑。葬式多仰身直肢。随葬品有青铜礼器和武器、工具、印纹硬陶器、原始瓷器,但未见殉人。这类墓葬应属下层贵族。丙种墓,为平民墓,形制与乙种墓近似,墓室窄小,面积在1平方米左右。仅有单薄木棺,无腰坑,随葬品以陶器为主。墓葬中有数百件青铜器、陶器、玉器、石器和骨器等遗物,制作精美,花纹别致,特别是出土的铜圆鼎、铜锁、铜提梁卤和玉戈等,都是我国极为罕见的珍品。李家咀一带分布有大型墓葬,一座贵族墓中使用了雕花木椁,随葬品有青铜器、玉器、漆器、陶器等,还有3名随葬的奴隶。墓中青铜器共63件,分为礼器、兵器和生产工具三大类。其中一件青铜鼎,高达0.55米,仅次于郑州出土的王室大方鼎。兵器有戈、矛、钺、斧、镞等,有一件青铜大钺其上雕饰龙纹,为军事统帅所有。墓葬的玉器中,还有一件长达0.94米的玉戈,是我国最大的一件商代玉戈。
H. 盘龙城遗址有什么研究价值
盘龙城遗址是商代前期城市遗址,位于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叶店乡杨家湾盘龙湖畔。城址兴建年代约在公元前15世纪,相当于商代二里岗期。盘龙城遗址为研究商代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对于研究南方商代文化面貌、城市的布局与性质、宫殿的形制及建筑技术,都具有重要的价值。
I. 盘龙城遗址的城内构造是怎样的
盘龙城遗址的城内仅有宫殿,整座城坐落在遗址的东南部,平面近方形,城墙是夯筑的,四面各有一个缺口,可能是城门。城墙分段版筑,分主城墙和护城坡。城墙南部和北部发现有壕沟遗迹。城内东北部发现大型宫殿建筑夯土台基,西南部为一片洼地,未见遗迹。城内东北部有宫殿建筑,在东西60米、南北100米的夯土台基上,建筑基址分上下两层,依南北中轴线筑起3座坐北朝南、前后并列的大型建筑,方向同城垣一致。其中两座在同一中轴线上,保存有较完整的墙基、柱础、柱子洞和阶前的散水。前面的一座宫殿是不分室的通体大厅堂,平面呈长方形,上面建有四间横列的居室。各室都在南壁中间开一门,中间两室又在北壁偏东处开一后门。室外沿排列43个大檐柱穴,每个柱穴底置有巨形石础,穴外两侧有两个小柱洞。台基四周略倾斜,上铺碎陶片,作为散水。整个基址可复原为一座周围有回廊,中央为四室的高台寝殿建筑。后面一座位于前面建筑之南约13米,平面长方形,基址四边有前后左右对称的大檐柱穴27个。是四周有回廊、中间分为四室的寝殿,是重檐四阿顶式建筑。这座建筑西侧台基下有一排陶质水管道,宫殿中间未见隔墙,可复原为一座大空间的厅堂,与前面的宫殿基址形成前朝后寝的格局。盘龙城遗址的城外有约100万平方米的商代遗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