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岗遗址
A. 从布吉镇这边去横岗圆山公园怎么去
很肯定地告诉你,没有直达车,要转一次车。
不知道你在布吉哪个位置呢?
最好版能坐357、380B过来,到横岗大权厦下车。
这两趟车是在松柏路这边靠站的,其它车虽然也到横岗大厦站台,但是在深惠路边的站台。
下车后,在站台直接转车。
小巴907:园山生态公园------228工业区
到终点站下车,票价2元/人。
玩得愉快喔
B. 哪个是国家级重点保护单位
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单:大鹏所城(古城址·明、清)龙岗区大鹏街道鹏城社区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单:南头古城垣(古城址·明)南山区南头古城曾氏大宗祠(古建筑·清)宝安区沙井街道新桥社区元勋旧址(古建筑·明)罗湖区笋岗街道笋岗社区黄默堂墓(古墓葬·宋)福田区莲花山西北坡土洋东纵司令部旧址 (近现代重要史迹·抗日战争时期)龙岗区葵涌街道土洋社区大万世居(古建筑·清)龙岗区坪山街道大万社区鹤湖新居(古建筑·清)龙岗区龙岗街道罗瑞合社区龙田世居(古建筑·清)龙岗区坑梓街道田段心社区茂盛世居(古建筑·清)龙岗区横岗街道茂盛社区中英街界碑 (近现代重要史迹·清)盐田区沙头角街道中英街内 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单:赤湾烟墩(古建筑·清)南山区赤湾港海湾赤湾左炮台(古建筑·清)南山区赤湾港海湾宋少帝陵(古墓葬·清)南山区赤湾港海湾赤湾天后宫(古建筑·清)南山区赤湾港海湾信国公文氏祠(古建筑·清)南山区南头古城内育婴堂(近现代重要史迹·清末)南山区南头古城内汪刘二公祠(古建筑·清)南头街道一甲社区解放内伶仃纪念碑 (当代文物·1950年)南山区中山公园内陈郁故居(近现代重要史迹·当代)南山区南园社区东莞会馆(古建筑·清)南山区南头古城内绮云书室(古建筑·清)宝安区西乡街道乐群社区永兴桥(古建筑·清)宝安区沙井街道新桥社区凤凰塔(古建筑·清)宝安区福永街道凤凰社区文昌阁(古建筑·清)宝安区西乡街道固戍社区黄氏宗祠(古建筑群·清)宝安区新安街道上合社区省港大罢工委员会接待站旧址 (近现代重要史迹·1927年)罗湖区老东门东江游击队指挥部旧址(近现代重要史迹·抗日战争时期)罗湖区老东门深圳革命烈士纪念碑 (当代文物·现代)福田区烈士陵园黄思铭公世祠(古建筑·清)福田区下沙社区振威将军第(古建筑·清)龙岗区大鹏街道大鹏古城刘起龙将军第(古建筑·清)龙岗区大鹏街道大鹏古城东纵军政干校旧址 (近现代重要史迹·抗日战争时期)龙岗区大鹏街道鹏城社区振威将军赖恩爵墓 (古墓葬·清)龙岗区大鹏街道鹏城社区赖太母墓(古墓葬·清)龙岗区大鹏街道鹏城社区大坑烟墩(构筑物·清)龙岗区大鹏街道大亚湾东江纵队《前进报社》旧址 (近现代重要史迹·抗日战争时期)龙岗区坪山街道石灰陂社区文武帝宫(古建筑·清)龙岗区坪山街道坪山墟刘起龙墓(古墓葬·清)龙岗区大鹏街道鹏城社区沙栏吓天后宫(古建筑·清)盐田区沙头角街道中英街沙栏吓吴氏宗祠(古建筑·清)盐田区沙头角街道中英街大梅沙古遗址(古遗址·史前)盐田区大梅沙海湾沙头角中英街
C. 游玩小记:你知道深圳还有哪些古迹遗址试着列举两个
象赤湾古炮台,大鹏古镇,新安古城,龙岗客家民居,山岗遗迹,咸头岭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沙井龙津古石塔,笋岗老围元勋旧址,赤注天妃庙,中英街,赤湾天后宫.不深圳博物馆
大鹏所城
国家级文件保护单位。位于龙岗区大鹏镇鹏城村。建于明洪武二十七年,历经600多年风雨仍巍然屹立。鸦片战争时抗英名将广东水师提督赖恩爵的“振威将军第”和福建水师提督刘启龙的“将军第”规模宏大,气势不凡。此外还有县丞署、关帝庙、候王庙、赵公祠等。大鹏所城博物馆已正式开放。1839年9月,赖恩爵指挥抗英取得胜利的九龙海战,拉开了鸦片战争的序幕。这里是访古凭吊、了解历史、领略明清古风的好地方。
振威将军赖恩爵墓
位于大鹏镇王岐塘。赖恩爵原葬于大坑上村,清光绪三年迁移到此。
大万世居
位于龙岗区坪山镇大万围村,建于清乾隆五十六年,是深圳市较为典型的客家寨堡式建筑。规模宏大,占地1.5万平方米,平面呈方形,四角建有炮楼,正面有大门楼,均由高高的围墙相连,围墙上有走马廊相通,围龙屋大门向南,门楼上塑有“大万世居”四个大字。大门前为禾坪,再前是月形池塘,禾坪侧仍保留有旗杆石。
鹤湖新居
位于龙岗区龙岗镇罗瑞合村,始建于清乾隆年间,历经三代人22年建成,是广东省保存较好的大型客家民居建筑。鹤湖新居位于龙岗镇罗瑞合村,为龙岗罗氏家族聚居地,呈城堡式围楼。1000多年前,北族南侵,战乱连年,不少居住在中原一带的百姓为躲避战火兵灾,纷纷举族南迁。200多年前,在这群背井离乡的人当中,有一名河南籍男子罗瑞凤,他初为小贩,因擅长经商,勤俭致富,后积聚了百万家财。嘉庆22年(1817年),他在龙岗河的冲积平原上发现了“鹤湖山”,于是,罗瑞凤选择在此兴建家园,取名鹤湖新居。而鹤湖新居的最后完工耗费了罗氏三代人数十年的心血。老屋大门横额上“聚族于斯”的镌刻向我们昭示着罗氏家族兴建围屋的愿望。传说当年围屋之地被周围的大小7个岭岗包围,围屋自居于中间的小土墩之上,构成“七星伴月”的格局。明显不同于一般的坐北向南。
文武帝宫
位于龙岗区坪山镇,是深圳保存最为完整的文武帝宫。“文帝代表孔子,武帝代表关公,文武帝宫是当地客家文化的象征与体现,客家人崇尚孔子关公,把他们当作神供奉,说明客家文化与儒家文化是相吻合的。”
龙田世居 省级 清 龙岗坑梓镇田段心村 2002.7.17 黄姓客家围屋(清道光年)
茂盛世居 省级 清 龙岗区横岗镇茂盛村 2002.7.17 何姓客家围屋(清咸丰年)
大坑烟墩 市级 明 龙岗区大鹏镇大亚湾 1984.9.6 大鹏古城附属军事设施,历代均有修葺
赖恩爵将军墓 市级 清 龙岗区大鹏镇 1984.9.6 古墓葬
赖太母墓 市级 清 龙岗区大鹏镇 1984.9.6 古墓葬
刘起龙将军墓 市级 清 龙岗区大鹏镇大坑山 1983.5.30 古墓葬
振威将军府 市级 清 龙岗区大鹏镇古城内 1984.9.6 即赖恩爵府,应并入大鹏古城内。
刘起龙将军府 市级 清 龙岗区大鹏镇古城内 1984.9.6 应并入大鹏古城内
D. 被列为国家级重点保护单位的是()A大鹏古城,B南头古城,C中英街界碑,D大梅沙古遗迹
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单:大鹏所城(古城址·明、清)龙岗区大鹏街道鹏城社区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单:南头古城垣(古城址·明)南山区南头古城曾氏大宗祠(古建筑·清)宝安区沙井街道新桥社区元勋旧址(古建筑·明)罗湖区笋岗街道笋岗社区黄默堂墓(古墓葬·宋)福田区莲花山西北坡土洋东纵司令部旧址
(近现代重要史迹·抗日战争时期)龙岗区葵涌街道土洋社区大万世居(古建筑·清)龙岗区坪山街道大万社区鹤湖新居(古建筑·清)龙岗区龙岗街道罗瑞合社区龙田世居(古建筑·清)龙岗区坑梓街道田段心社区茂盛世居(古建筑·清)龙岗区横岗街道茂盛社区中英街界碑
(近现代重要史迹·清)盐田区沙头角街道中英街内
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单:赤湾烟墩(古建筑·清)南山区赤湾港海湾赤湾左炮台(古建筑·清)南山区赤湾港海湾宋少帝陵(古墓葬·清)南山区赤湾港海湾赤湾天后宫(古建筑·清)南山区赤湾港海湾信国公文氏祠(古建筑·清)南山区南头古城内育婴堂(近现代重要史迹·清末)南山区南头古城内汪刘二公祠(古建筑·清)南头街道一甲社区解放内伶仃纪念碑
(当代文物·1950年)南山区中山公园内陈郁故居(近现代重要史迹·当代)南山区南园社区东莞会馆(古建筑·清)南山区南头古城内绮云书室(古建筑·清)宝安区西乡街道乐群社区永兴桥(古建筑·清)宝安区沙井街道新桥社区凤凰塔(古建筑·清)宝安区福永街道凤凰社区文昌阁(古建筑·清)宝安区西乡街道固戍社区黄氏宗祠(古建筑群·清)宝安区新安街道上合社区省港大罢工委员会接待站旧址
(近现代重要史迹·1927年)罗湖区老东门东江游击队指挥部旧址(近现代重要史迹·抗日战争时期)罗湖区老东门深圳革命烈士纪念碑
(当代文物·现代)福田区烈士陵园黄思铭公世祠(古建筑·清)福田区下沙社区振威将军第(古建筑·清)龙岗区大鹏街道大鹏古城刘起龙将军第(古建筑·清)龙岗区大鹏街道大鹏古城东纵军政干校旧址
(近现代重要史迹·抗日战争时期)龙岗区大鹏街道鹏城社区振威将军赖恩爵墓
(古墓葬·清)龙岗区大鹏街道鹏城社区赖太母墓(古墓葬·清)龙岗区大鹏街道鹏城社区大坑烟墩(构筑物·清)龙岗区大鹏街道大亚湾东江纵队《前进报社》旧址
(近现代重要史迹·抗日战争时期)龙岗区坪山街道石灰陂社区文武帝宫(古建筑·清)龙岗区坪山街道坪山墟刘起龙墓(古墓葬·清)龙岗区大鹏街道鹏城社区沙栏吓天后宫(古建筑·清)盐田区沙头角街道中英街沙栏吓吴氏宗祠(古建筑·清)盐田区沙头角街道中英街大梅沙古遗址(古遗址·史前)盐田区大梅沙海湾沙头角中英街
选A啊 平头
E. 深圳的名胜古迹
楼上的是现代的,有些没有古迹成分
象赤湾古炮台,大鹏古镇,新安古城,龙岗客家民居,山岗遗迹,咸头岭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沙井龙津古石塔,笋岗老围元勋旧址,赤注天妃庙,中英街,赤湾天后宫.不深圳博物馆
大鹏所城
国家级文件保护单位。位于龙岗区大鹏镇鹏城村。建于明洪武二十七年,历经600多年风雨仍巍然屹立。鸦片战争时抗英名将广东水师提督赖恩爵的“振威将军第”和福建水师提督刘启龙的“将军第”规模宏大,气势不凡。此外还有县丞署、关帝庙、候王庙、赵公祠等。大鹏所城博物馆已正式开放。1839年9月,赖恩爵指挥抗英取得胜利的九龙海战,拉开了鸦片战争的序幕。这里是访古凭吊、了解历史、领略明清古风的好地方。
振威将军赖恩爵墓
位于大鹏镇王岐塘。赖恩爵原葬于大坑上村,清光绪三年迁移到此。
大万世居
位于龙岗区坪山镇大万围村,建于清乾隆五十六年,是深圳市较为典型的客家寨堡式建筑。规模宏大,占地1.5万平方米,平面呈方形,四角建有炮楼,正面有大门楼,均由高高的围墙相连,围墙上有走马廊相通,围龙屋大门向南,门楼上塑有“大万世居”四个大字。大门前为禾坪,再前是月形池塘,禾坪侧仍保留有旗杆石。
鹤湖新居
位于龙岗区龙岗镇罗瑞合村,始建于清乾隆年间,历经三代人22年建成,是广东省保存较好的大型客家民居建筑。鹤湖新居位于龙岗镇罗瑞合村,为龙岗罗氏家族聚居地,呈城堡式围楼。1000多年前,北族南侵,战乱连年,不少居住在中原一带的百姓为躲避战火兵灾,纷纷举族南迁。200多年前,在这群背井离乡的人当中,有一名河南籍男子罗瑞凤,他初为小贩,因擅长经商,勤俭致富,后积聚了百万家财。嘉庆22年(1817年),他在龙岗河的冲积平原上发现了“鹤湖山”,于是,罗瑞凤选择在此兴建家园,取名鹤湖新居。而鹤湖新居的最后完工耗费了罗氏三代人数十年的心血。老屋大门横额上“聚族于斯”的镌刻向我们昭示着罗氏家族兴建围屋的愿望。传说当年围屋之地被周围的大小7个岭岗包围,围屋自居于中间的小土墩之上,构成“七星伴月”的格局。明显不同于一般的坐北向南。
文武帝宫
位于龙岗区坪山镇,是深圳保存最为完整的文武帝宫。“文帝代表孔子,武帝代表关公,文武帝宫是当地客家文化的象征与体现,客家人崇尚孔子关公,把他们当作神供奉,说明客家文化与儒家文化是相吻合的。”
龙田世居 省级 清 龙岗坑梓镇田段心村 2002.7.17 黄姓客家围屋(清道光年)
茂盛世居 省级 清 龙岗区横岗镇茂盛村 2002.7.17 何姓客家围屋(清咸丰年)
大坑烟墩 市级 明 龙岗区大鹏镇大亚湾 1984.9.6 大鹏古城附属军事设施,历代均有修葺
赖恩爵将军墓 市级 清 龙岗区大鹏镇 1984.9.6 古墓葬
赖太母墓 市级 清 龙岗区大鹏镇 1984.9.6 古墓葬
刘起龙将军墓 市级 清 龙岗区大鹏镇大坑山 1983.5.30 古墓葬
振威将军府 市级 清 龙岗区大鹏镇古城内 1984.9.6 即赖恩爵府,应并入大鹏古城内。
刘起龙将军府 市级 清 龙岗区大鹏镇古城内 1984.9.6 应并入大鹏古城内
F. 厦门大学长汀旧址在哪(具体位置)
“在长汀县教育局李老师的带领下,实践队来到了国立厦门大学的旧址——长汀中区小学”
就是这个地址了:
长汀县汀州镇东门街横岗岭8号
G. 南丹八圩谣族乡起点一深圳横岗多少公里
风水的实质用现代汉语表达就是:创造、选择具有更优越的生存条件、生存优势;合理利用自然客观条件和规律;符合规整、对称、必须、合理、舒服、实用、方便、有利、安全、美观、卫生的要点;合乎力学、科学原理;合乎常识、逻辑,就是好风水。不存在令人费解的特别神秘风水!古代风水,实质就是正确选择优越的自然条件,适应人类生存。不适合人类的地方,本人从见过的上百处遗址中的结论是:人类在那里已被彻底陶汰,没有再延续种群到今天。风水强调的就是有利、方便、实用,是更好地适合人类生存和生活。用传统风水理论,切入现代建筑设计领域,只怕是盲人摸象,用现代高科技术设计理论切入传统风水领域应游刃有余。对风水要有正确认识:比如植物,可以净化空气,美化环境,这些能促进人的身体健康,也就是植物有旺风水作用。身体健康
H. 需要赫图阿拉城的资料
“赫图阿拉”是满语,汉意为“横岗”,即平顶的山岗。而事实上,它却也建在横岗之上。“潆洄千曲水,盘迭百重山”,手扶古城墙垛口,极目远眺,你不难想象当年康熙皇帝东巡祭祖时来此的那种心境。赫图阿拉城由内城和外城组成,其中位于城北的“汗宫大衙门”是全城的“心脏”所在。它欲称金鸾殿,又叫尊号台,是1616年努尔哈赤建立后金政权“称汗”的地方。置身其间,但见八角飞檐冲天而起,御座、御案闪闪生辉,气势辉宏。另有两处景致让人拍手称奇:殿左侧断崖处有一深潭,面阔水幽,荷花争艳;殿右侧陡坡下是一池塘,清水粼粼,鱼虾竞游,名曰“神龙二目”。
内城中部地势低洼,形若盆地,有全城唯一的饮水井。井深丈余,井水充盈,俯身可取。因传现在井下之木板框仍是当年努尔哈赤时所为,故名“罕王井”。赫图阿拉城西南角建有普觉寺,即关帝庙。寺内雕塑生动,贴金彩绘,姿态各异,栩栩如生。每年农历四月十八庙会之日,各地进香者、朝拜者如潮水涌来,蔚为壮观。
出赫图阿拉城东行约二百米,山岗上有两处建筑群古朴典雅、庄严肃穆。这就是被合称为“皇寺”的地藏寺和显佑宫。地藏寺是满族人民最早修建的寺院,一度为辽东佛教名胜之地,曾红火近三百年。至今,寺内香火仍长年萦绕。钟鼓之声不绝于耳。显佑宫亦是满族人民最早接受汉族文化中道教文化的实物力证。相传,清太祖努尔哈赤每遇战事或重大活动之前,都要入宫进香,祈求神明保佑。宫内有神奇榆树一株,已历四百年风雨,仍生机盎然。现在,这两处建筑群已和山下的赫城湖有机地融为一体,成为新兴的“满族风情园”中最独特的人文景观。
人们追忆历史上辉煌的后金第一都城,但却更喜欢现在古朴自然的老城。因为,虽然城内的古建筑都是按历史原貌恢复,但其中毕竟有了许多鲜活有趣的景致。比如满族舞蹈、婚俗表演,比如农家小院满族饮食,无一不体现出浓郁的满乡风情。
赫图阿拉城,是努尔哈赤建国称汗的地方,也是清王朝在塞外建的第一个都城。全城依山而筑,垒土为廊,万山朝拱,峭壁峥嵘,三面环水,易守难攻。内城周五里,外城周十里。城内地势南高北低,四周筑有高高的城垣。城周十里设九门即南三门、北三门、东二门、西一门。内城布设,颇有谋略。 赫图阿拉城又叫老城,位于新宾满族自治县境内,是清太祖发祥肇兴之地,始建于1603年。现已修复了汗宫大衙门、北城门、普觉寺、白旗衙门、清前史满族文化馆。历史上的南城门、罕王井依然如故。赫图阿拉,满语意为“横冈”。明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努尔哈赤从旧老城费阿拉迁居于此,后金天聪八年(1634年)改称兴京,后人又称其为老城。老城位于永陵东南八里,苏子河与二道河汇合处的左岸山岗上。有内外两城。内城周长五里,有南、北、东三个城门;外城周长九里,有南三门、 北三门、东二门、西一门。城墙高七尺,土石杂筑。内城住的是努尔哈赤的家属和亲族,外城住的是八旗兵丁,城外住的是各种工匠,有二万多户。内城现存“尊号台”遗址,是明万历四十四年(后金天命元年,1616年)努尔哈赤称汗的地方。正白旗衙门在内城的东侧,保存得较为完好。关帝庙,位于南门内西侧,为努尔哈赤在位时所建,现已经过翻修。皇寺(地藏寺)已经荒废,仅存满汉文碑刻、铜钟及础石。古井位于城内最低处,井水甘甜,长年不竭,是当年和现在内城唯一的一口水井,至今当地人仍在饮用。内外城的城墙、城门还在,仍可供旅游者登临怀古. 赫图阿拉作为后金的第一个都城,具有很高的历史研究价值,现已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