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陵塬遗址
① 大陆目前开放地宫的皇陵主要有哪些
除了十三陵,秦始皇陵,清东陵,清西陵,沈阳昭陵,福陵,李治乾陵,南京的明孝陵这些著名的皇陵之外,还有如下已开放的:
陕西省境内的西汉帝陵群——
有汉武帝刘彻的茂陵、汉昭帝刘弗陵平陵、汉成帝刘骜延陵、汉平帝刘衎康陵、汉元帝刘奭渭陵、汉哀帝刘欣义陵、汉惠帝刘盈安陵、汉高帝刘邦长陵、汉景帝刘启阳陵、汉文帝刘恒霸陵和汉宣帝刘询杜陵等西汉11个皇帝的陵墓,分布在西安市郊和咸阳市北塬(亦称五陵塬)上,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建有茂陵博物馆、汉阳陵考古陈列馆等
河南省境内的洛阳偃师东汉帝陵与洛阳邙山墓群——
东汉王朝建造了12座帝陵,其中11座分布在洛阳附近。文献记载,汉魏洛阳故城的西北邙山地区有5座陵,故城的东南洛南地区有6座陵。洛南的6座陵分别为明帝显节陵、章帝敬陵、和帝慎陵、殇帝康陵、质帝静陵和桓帝宣陵。洛阳邙山地区为东汉、曹魏、西晋、北魏四代帝陵及其陪葬墓群,其中东汉5座陵,分别为:光武帝原陵、安帝恭陵、顺帝宪陵、冲帝怀陵、灵帝文陵;曹魏1陵:文帝首阳陵;西晋5陵:宣帝高原陵、景帝峻平陵、文帝崇阳陵、武帝峻阳陵、惠帝太阳陵;北魏4陵:孝文帝长陵、宣武帝景陵、孝明帝定陵、孝庄帝静陵。帝陵周围还密布着王公贵族、皇亲国戚的陪葬墓。邙山墓葬群曾遭到严重破坏,目前国家文物部门正在对邙山墓葬群进行大规模的考古调查与勘测,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开放有汉光武帝陵景区、洛阳古墓博物馆等
河南省境内的北宋皇陵——
位于河南省巩义市(旧巩县)西南部,北宋9个皇帝,除徽、钦二帝被金所虏囚死漠北外,7个皇帝以及被追尊为宣祖的赵弘殷(赵匡胤之父)均葬于此,统称"巩县八陵"。宋陵主要分布在4个区域,西村区:赵匡胤之父宣祖赵宏殷和其母杜氏合葬墓永安陵、太祖赵匡胤永昌陵和太宗赵光义永熙陵;蔡庄陵区:真宗赵恒永定陵,另有高怀德、蔡京、寇准、包拯墓;孝义陵区有仁宗赵祯永昭陵、英宗赵曙永厚陵;八陵陵区:神宗赵顼永裕陵、哲宗赵熙永泰陵。巩县八陵历史上曾遭到多次严重破坏,地面建筑全部被毁,仅存石雕。今天的宋陵已成为北宋王朝惟一可追寻的纪念地,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宁夏回族自治区的西夏王陵——在银川市西约30公里的贺兰山东麓,是西夏王朝的皇家陵寝,在方圆53平方公里的陵区内,分布着九座帝陵,253 座陪葬墓,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地面遗址最完整的帝王陵园之一。 1988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被世人誉为“神秘的奇迹”、“东方金字塔”。
陕西省隋文帝泰陵——大约在今天的陕西省扶风县城附近。它南面靠近一个小村镇,东面就是杨陵火车站。所以如果你想实地探访一下泰陵是比较便利的。陵墓顶部是平坦的长方形,而陵冢的底部和四周已经被挖去了很多,想来是历代盗墓者所为。陵园的建筑早已经毁废,现在地面的遗存物也已经难以找到了。按照史书的记载,这里应该建有高耸的阕楼。泰陵东南走,在不远的陵角和陵东两块高地上,还有当年隋文帝庙的遗迹。今天俗称"祭祀坛"。原祀庙的垣墙建筑早已经毁掉,现在只能够看到残砖碎瓦了
江苏省隋炀帝陵——在今天的江苏省扬州市北雷塘村,清代时重修
南宋六陵——南宋九个皇帝中的六个都葬在绍兴,后人称为"攒宫"。南宋的陵园建筑大体沿袭北宋,但是规模已经远远不如巩县宋陵,既没有高崇的陵台,也没有神道两侧制做精美的石雕,加上千百年来的破坏,现在陵区已经荒烟蔓草了。原有的诸陵只剩下几个土墩头和明代以后所立的碑石,刻有帝名和陵名。巍巍皇陵,如今只剩下一丛丛稀疏的古松树,还昭示着昔日皇家的威严,象征着南宋皇陵的存在。现为浙江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② 袁天罡墓有多牛,为何摆在那历经千年却无一人敢盗
从古到今,摸金校尉层出不穷,不论是皇陵还是高官的陵墓,几乎都惨遭破坏。那些曾经不可一世的大人物死后也没能得到安宁,真是让人唏嘘。
话说回来,毕竟我中华民族能人辈出,总有少数人的墓穴历经千年却纹丝未动,得以长眠于地下。一代神算袁天罡无疑就是其中一位。袁天罡是唐代最著名的易学大师,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而且精通风水。当时和他齐名的还有一位大人物叫做李淳风,两人都拥有神奇的预测推算之术。
原来唐亡宋立之后,朝廷在长安县设有军营。而袁天罡之墓就在军营范围内,李淳风之墓虽相隔不远,却被划在外边。由于军营乃禁地,盗墓贼无法进入,因而袁墓得以保全。更巧合的是,之后的历代朝廷都选择在此驻扎军营,因而千百年来,袁天罡之墓可以平安无事。新中国成立后,袁天罡之墓周边依然驻有军队,盗墓贼始终无机可乘。后来,随着国家对古代文物的重视,袁天罡墓成了重点文物被保护起来。
袁天罡的墓地能够历经千年依然保存完好。
③ 咸阳五陵塬上的苹果好,还是其他地方的苹果好,请大家
咸阳五陵原上苹果不怎么好,产量大,其实要到礼泉,乾县一上山往北的苹果好
④ 咸阳都有哪些名胜古迹
1、乾陵
位于陕西省咸阳市乾县县城北部6千米的梁山上,为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的合葬墓,占地面积40平方千米。乾陵是唐十八陵中主墓保存最完好的一个,也是唐陵中唯一一座没有被盗的陵墓。1961年03月04日,乾陵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阳陵
又称汉阳陵,是汉景帝刘启及其皇后王氏同茔异穴的合葬陵园,位于今陕西省咸阳市渭城区正阳镇张家湾、后沟村北的咸阳原上,地跨咸阳市渭城区、泾阳县、西安市高陵区三县区。
3、茂陵
位于陕西省咸阳市兴平市,是汉武帝刘彻的陵寝,是汉代帝王陵墓中规模最大、修造时间最长、陪葬品最丰富的一座,被称为“中国的金字塔”。
4、秦咸阳宫遗址博物馆
秦咸阳宫遗址是我国战国时期秦国的都城遗址,位于陕西省咸阳市渭城区窑店镇北塬一带,西距咸阳城区15公里。北起高干渠,南至渭河,西起渭阳镇塔尔坡,东至正阳镇柏家咀,东西12公里,南北6公里,保护面积72平方公里。
5、顺陵
是武则天之母杨氏之墓,位于咸阳城东北20千米处渭城区底张镇韩家村。杨氏死于咸亨元年(670年),先以王妃礼安葬。天授元年(690年)武则天追封杨氏为孝明高皇后,改墓称陵。
⑤ 白鹿仓旁边是谁的陵墓
距离白鹿仓景区最近抄的是白鹿原西汉薄太后陵,又称南陵。
南陵门口,破败萧条,只留下石碑和台阶。清代陕西巡抚毕沅在薄太后墓前立碑并书有“汉薄太后南陵”六字以表敬意。
薄太后,汉高祖刘邦侧室,汉文帝之母。一生从出身卑微走到身份显赫,与朝无争,后被尊为皇太后。
公元前155年,母德慈仁的薄太后与世长辞,被葬于白鹿原立南陵。
西晋末年,薄太后的陵墓遭人盗掘。史书《晋书·帝纪第五·孝怀帝、孝愍帝》记载:“五月,刘聪寇并州。六月,盗发汉霸、杜二陵及薄太后陵,太后面如生,得金玉彩帛不可胜记。”可见薄太后陵墓中陪葬了无数金银珠宝。
今日,南陵被保护,并修建了陵园大门。里面草木繁盛,墓碑正前面的方形铜鼎,常燃香火,以表示人们对薄太后敬仰。
⑥ 五陵塬 咸阳原上第一陵是哪一陵
茂陵无疑。汉武帝北驱匈奴,功高盖世。规模也最大,周边还有霍去病、卫青等的陪葬墓,蔚为壮观。威武遗风尚存。
⑦ 请问西汉皇陵有哪几个墓穴是开放游览的
有汉武帝刘彻的茂陵、汉昭帝刘弗陵平陵、汉成帝刘骜延陵、汉版平帝刘衎康陵、汉权元帝刘奭渭陵、汉哀帝刘欣义陵、汉惠帝刘盈安陵、汉高帝刘邦长陵、汉景帝刘启阳陵、汉文帝刘恒霸陵和汉宣帝刘询杜陵等西汉11个皇帝的陵墓,分布在西安市郊和咸阳市北塬(亦称五陵塬)上,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建有茂陵博物馆、汉阳陵考古陈列馆等
⑧ 想知道:全国 西安西咸新区的范围 在哪
新区规划折叠编辑本段
总体规划折叠新区沿承西安国际化大都市的空间结构,回在新区形成"一河两答带四轴五组团"的空 新区规划间结构。一河: 渭河两带:五陵塬遗址、周秦汉都城遗址。四轴:沿正阳大道拓展城市功能,对接
西安钟楼南北线
,构建大都市南北主轴带;以沣泾大道为轴带,对接大都市开发区经济发展带;以红光大道为轴带对接大都市东西主轴带,完善大都市发展格局; 以秦汉大道为轴带,连接秦咸阳宫与汉长安城遗址,构建大都市秦汉文化主轴带。五组团:空港新城、沣东新城、秦汉新城、沣西新城和泾河新城。
道路交通折叠
按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和支路四个等级规划建设。由快速路和主干路主通道共同形成 "五横五纵"骨架路网。"五横":红光大道、西咸快速干道、兰池大道、
沣泾大道北段
、高泾大道。"五纵":沣渭大道、迎宾大道、
沣泾大道南段
、秦汉大道、正阳大道。
⑨ 咸阳有哪些名胜古迹
咸阳市区名胜古迹
汉阳陵博物馆、咸阳博物馆、咸阳楼、沙河古桥风情园、五陵版塬、北杜铁塔权、唐顺陵、秦咸阳宫遗址博物馆、周陵(周文王、周武王陵墓)!
咸阳远郊名胜古迹:兴平茂陵博物馆、杨贵妃墓、大地原点、程家大院、三原城隍庙、于右任纪念馆、孟店民宅古建筑群、昭陵、后稽教稼台、隋泰陵、武功姜嫄墓、苏武墓、秦郑国渠遗址、崇文塔、咸阳石门山、彬县大佛寺石窟、开元古塔、懿德太子墓、彬县大佛寺、昭仁寺、甘泉宫遗址、爷台山、乾县弥陀寺、乾陵、永泰公主墓、黄土民俗村、乾陵博物馆、唐家大院、长孙无忌墓、永寿县古豹榆木树。
⑩ 写五陵塬的古诗词
桃花源记_古诗文网
作者:陶渊明 (魏晋)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回。缘溪答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
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
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
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
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
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
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
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