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昆虫记
① 从下列书目中任选一本:《钢铁是怎么样炼成的》《西游记》《童年》《鲁滨孙漂流记》《昆虫记》
《西游记》是一部中国古典神魔小说,为中国“四大名著”之一。书中讲述唐朝法师西天取经的故事,表现了惩恶扬善的古老主题。《西游记》主要描写的是孙悟空保唐僧西天取经,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的故事。
唐僧取经是历史上一件真实的事。大约距今一千三百多年前,即唐太宗贞观元年(627),年仅25岁的青年和尚玄奘离开京城长安,只身到天竺(印度)游学。他从长安出发后,途经中亚、阿富汗、巴基斯坦,历尽艰难险阻,最后到达了印度。他在那里学习了两年多,并在一次大型佛教经学辩论会任主讲,受到了赞誉。贞观十九年(645)玄奘回到了长安,带回佛经657部。他这次西天取经,前后十九年,行程几万里,是一次传奇式的万里长征,轰动一时。后来玄奘口述西行见闻,由弟子辩机辑录成《大唐西域记》十二卷。但这部书主要讲述了路上所见各国的历史、地理及交通,没有什么故事。及到他的弟子慧立、彦琮撰写的《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则为玄奘的经历增添了许多神话色彩,从此,唐僧取经的故事便开始在民间广为流传。南宋有《大唐三藏取经诗话》,金代院本有《唐三藏》、《蟠桃会》等,元杂剧有吴昌龄的《唐三藏西天取经》、无名氏的《二郎神锁齐大圣》等,这些都为《西游记》的创作奠定了基础。吴承恩也正是在民间传说和话本、戏曲的基础上,经过艰苦的再创造,完成了这部文学巨著。
作者吴承恩,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淮安府山阳(今江苏省淮安市)人。约生于明弘治十三年至正德初年之间(1500—1510),约卒于万历十年(1582)。吴承恩的曾祖父、祖父都是读书人,任过县学的训导、教谕。但到了他父亲吴锐这一辈,由于家贫困,出赘徐家,“遂袭徐氏业,坐肆中”,当起了小商人。尽管如此,吴家却不失读书的传统。据说其父吴锐虽为商人,不仅为人正派,而且好读书,好谈时政,这自然对吴承恩产生较大影响。
孙悟空是《西游记》中第一主人公,是个非常了不起的英雄。他有无穷的本领,天不怕地不怕,具有不屈的反抗精神。他有着大英雄的不凡气度,也有爱听恭维话的缺点。他机智勇敢又诙谐好闹。而他最大的特点就是敢斗。与至高至尊的玉皇大帝敢斗,楞是叫响了“齐天大圣”的美名;与妖魔鬼怪敢斗,火眼金睛决不放过一个妖魔,如意金箍棒下决不对妖魔留情;与一切困难敢斗,决不退却低头。这就是孙悟空,他嫉恶如仇,不怕困难,坚韧不拔,英勇无畏,取经后被封为斗战胜佛,一个光彩夺目的神话英雄。
唐僧(602年-644年/664年)唐朝著名的三藏法师,俗家姓陈,本名袆,乳名江流,法名玄奘,出生于河南洛阳洛州缑氏县(今河南省偃师市南境),佛教法相宗创始人,唐朝第一高僧,所以被人们称为唐僧。西行取经时,唐朝太宗皇帝李世民赐法名三藏。唐僧十八岁出家皈依佛门,经常青灯夜读,对佛家经典研修不断,而且悟性极高,二十来岁便名冠中国佛教,倍受唐朝太宗皇帝厚爱。后来被如来佛祖暗中选中去西天取经,并赐宝物三件,即袈裟、九环锡杖、金箍咒。唐僧身材高大,举止文雅、性情和善,佛经造诣极高。
唐僧:中国礼教文化中温良恭俭让的典型代表。其正面意义是谦恭儒雅,温柔敦厚,忠贞笃诚,有君子之风;其负面影响是愚善固执,没有风险和危机意识,缺少应变能力。
孙悟空:本为石猴,得日月精华而生,非中华正体,有类于中国北方强悍的少数民族,其性格中精明、勇猛、善斗、疾恶如仇,是中原汉族人性格的反面。而正是这种性格元素的加入,使西天取经有了武力的保证,作为文化元素的渗入,也使中华民族孱弱的脉搏跳动的更坚定有力一些。
猪八戒:是中原汉族人世俗性格的典型代表,贪、嗔、痴、惧、色、懒,但此人比较好管理,只要驭用得法,还很能干,也不怕脏和累。这是一个真实的人物,一个可爱的人物,一个更接近人本质的世俗人物。
沙和尚:这是一个中性人物,个性忠厚,态度随和,负责尽职,平息争论,体现的是儒家的“中庸”的理念,在师徒四人中起着黏合剂的作用。
唐僧是一种理性文化的代表,虽然文弱、愚执,但他的信念是坚定的,追求是不变的,他代表着一种前进的方向。孙悟空是现实的,是生存在真实环境中的一个“圣斗士”。他是善与恶的判官,“火眼金睛”给了他裁断的利器。有了他,唐僧取经的坚定信念才有了坚实的安全保障。如果说唐僧是“性”,那悟空就是“命”,两者是缺一不可的,性与命必须双修。但两者之间仍要有主次之分,以修性为主,修命为辅,以修性引导修命,因为“性”毕竟是人类文化意蕴的根本。
白龙马待人真诚,凡事泰然处之。
白骨精野心大、擅变化、妖娆妩媚,心狠手辣
观音 如来佛中性形象,神圣而不可侵犯。
② 急求读《三国演义》《西游记》《昆虫记》读后感(800字)提纲也行
昆虫记》是法国杰出昆虫学家、文学家法布尔的传世佳作,亦是一部不朽的著作。它熔作者毕生研究成果和人生感悟于一炉,以为性观照虫性,将昆虫世界化作供人类获得知识、趣味、美感和思想的美文一书以忠实于法文原著整体风貌及表达特色为选择原则, 让中国读者首次领略《昆虫记》的真实面目。一个人耗费一生的光阴来观察、研究“虫子”,已经算是奇迹了;一个人一生专为“虫子”写出十卷大部头的书,更不能不说是奇迹;而这些写“虫子”的书居然一版再版,先后被翻译成50多种文字,直到百年之后还会在读书界一次又一次引起轰动,更是奇迹中的奇迹。这些奇迹的创造者就是《昆虫记》的作者法布尔。法布尔拥有“哲学家一般的思,美术家一般的看,文学家一般的感受与抒写”。在本书中,作者将专业知识与人生感悟融于一炉,娓娓道来,在对一种种昆虫、日常生活习性、特征的描述中体现出作者对生活世事特有的眼光。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本人对生命的尊重与热爱。 本书的问世被看作动物心理学的诞生。 《昆虫记》不仅是一部研究昆虫的科学巨著,同时也是一部讴歌生命的宏伟诗篇,法布尔也由此获得了“科学诗人”、“昆虫荷马”、“昆虫世界的维吉尔”等桂冠。 人类并不是一个孤立的存在,地球上的所有生命、包括“蜘蛛”“黄蜂”“蝎子”“象鼻虫”在内,都在同一个紧密联系的系统之中,昆虫也是地球生物链上不可缺少的一环,昆虫的生命也应当得到尊重。《昆虫记》的确是一个奇迹,是由人类杰出的代表法布尔与自然界众多的平凡子民――昆虫,共同谱写的一部生命的乐章,一部永远解读不尽的书。这样一个奇迹,在人类即将迈进新世纪大门、地球即将迎来生态学时代的紧要关头,也许会为我们提供更珍贵的启示
亨利·法布尔(1823—1915)法国著名科学家,科普作家。出生于农民家庭,从小生活极其穷困,作过中学教师,*业余自学,花十二年的时间,先后取得业士、双学士和博士学位,中学教书二十余年兢兢业业,同时业余观察研究昆虫及植物,发表过非常出色的论文,得到达尔文的肯定,帝国教育部奖励他,但他想“登上大学讲台”的梦始终没有实现,开辟独立的昆虫学实验室的愿望始终得不到支持。他的前半生一贫如洗,后半生勉强温饱,但法布尔没有向“偏见”和“贫穷”屈服。他依然勤于自修,扩充知识储备,精心把定研究方向,坚持不懈地观察实验,不断获得新成果,一次又一次回击“偏见”。他向学生传授自然科学新知识,也得罪了不少以生理功能解释本能的生物学同行,他不怕人们指责自己没有与“十九世纪自然科学三大发现”中的细胞学说和进化论保持一致,他几乎是在忘却一切。法布尔一生最大兴趣,尽在于探索生命世界的真面目,发现自然界蕴含着的科学真理。正因为他热爱真理所以他撰写《昆虫记》时,一贯“准确记述观察得到的事实,既不添加什么,也不忽略什么”。法布尔为之献身的,正是这种揭示把握“真相——真理”的伟大事业。这成了他一生的至高理想和崇高劳动,他为此幸福与安慰。他将一切品质和才华汇集在这种精神之下,为人类作出自己独特的奉献。
法布尔是第一位在自然环境中研究昆虫的科学家,他穷毕生之力深入昆虫世界,在自然环境中对昆虫进行观察与实验,真实地记录下昆虫的本能与习性,著成了《昆虫记》这部昆虫学巨著。法布尔的心中充满了对生命的关爱之情和对自然万物的赞美之情,他以人性观照虫性,昆虫的本能、习性、劳动、婚恋、繁衍和死亡无不渗透着人文关怀;并以虫性反观社会人生,睿智的哲思跃然纸上。在其朴素的笔下,一部严肃的学术著作如优美的散文,人们不仅能从中获得知识和思想,阅读本身就是一次独特的审美过程。
《昆虫记》不仅仅浸淫着对生命的敬畏之情,更蕴含着某种精神。那种精神就是求真,即追求真理,探求真相。这就是法布尔精神。如果没有那样的精神,就没有《昆虫记》,人类的精神之树上将少掉一颗智慧之果。
③ 《朝花夕拾》,《昆虫记》,《西游记》三部书的读书笔记谢谢了,大神帮忙啊
《西游记》读书笔记 ① 每当我翻开《西游记》时,总有不同的心情。它在四大名著中,是最生动活泼的,小时候的我读起它来总觉得既过瘾又有趣。但今时今日,不变的是那光怪陆离,色彩斑斓的神话世界,我的领悟却变了。 然而,目前社会上还有许多人被一些价值不大的东西所束缚,却自得其乐,还觉得很满足。经过几百年的探索和发展,人们对物质需求已不再迫切,但对于精神自由的需求却无端被抹杀了。总之,我认为现代人最缺乏的就是一种开阔进取,寻找最大自由的精神。 在厉尽时间锤炼的《西游记》中,竟深深蕴含着新世纪人们最渴望的自由精神……我更明白为什么它能够传承至今了。 《西游记》读书笔记 ② 看到这个题目,或许很多人会觉得很好笑:到今天才看《西游记》,会不会太幽默了。说起来很惭愧,虽然我在很小的时候已经接触过少儿图书版的《西游记》,也看过不少于十次的电视剧,动画片,对其中的各个角色的性格和曲折有趣情节可以说是耳熟能详,但真正品读整本书,却是近段时间的事情。我曾经认为,看电视剧多好啊,既简单易懂,又有充分的视觉和听觉享受,何必拿起一本厚厚的书去钻那些自己不懂得文字。现在看来,我当时是大错特错了,一样的故事,一样的人物,书中比电视剧更精彩更扣人心弦,让人恍若进入了一个光怪陆离、色彩斑斓的神话世界,全然忘记了身外的世界。书中主要讲述了唐僧、孙悟空、猪八戒和沙僧四师徒历尽九九八十一难,最终取得真经的故事。 看完这部小说,有很大的感悟,我觉得学习唐僧的全心全意,孙悟空的不怕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的精神. 这本书把一个从石头里“蹦“出来的泼猴勾勒得栩栩如生,写它从天不怕地不怕变为一个恭敬的猴子,为了师傅的安危他奋不顾身,他并不像猪八戒那样好吃懒惰,也不像沙僧那样憨厚,作者更是借助他这一点勾勒出孙悟空的大智大勇,自从唐三藏把孙悟空从五指山解救出来到取得了真经,这期间经理九九八十一难,每次劫难都是孙悟空全心全意去解救师傅的,最后才圆满的取回真经. 俗话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书读多了总是有好处的,在当今的社会里没有文化是不行的,会被社会淘汰,从我们呱呱落地,父母就教我门说话,识字,等大一点儿他们又教我们怎样做人,我们在学校里不仅是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学做人,只有学会了怎样做人,才能学会更多的知识,才能广交益友,可见书何其的重要. 从书中我们会悟出许多真理,所以我们应该多读书,读好书. 《西游记》读书笔记④ 从小到大,我读过很多回《西游记》,第一次读时,纯粹是为了它曲折有趣的情节;后来再读,对书中的各个人物的性格和行为就有了一些看法。 《西游记》中我最喜欢的是孙悟空,喜欢他的善良、调皮、机灵、法力无边、对各天神说话时的直率、打妖怪时的执着(尤其是在三打白骨精那一回)和对兄弟、师傅和猴子猴孙的情谊。在唐僧师徒四人中,孙悟空经常第一个发现妖怪,可是他的师傅唐僧却总是轻易地被那些装扮成好人的妖怪欺骗,而对打死妖怪的悟空念紧箍咒惩罚,甚至不顾他的解释把他赶走。悟空虽然心有不甘,但还是听师傅的话,没有死皮赖脸地跟着师傅。但是当八戒又来找他帮忙时,他一听到师傅有难,就不记前嫌、义无返顾地跑去救师傅,没有半句怨言。他虽然天生比较冲动,性格比较火爆,有时会因为一时冲动而杀生,但是在我看来,那些人都是罪有应得的,都是些杀人无数的强盗啊,暴君啊等等,可是相信佛教的唐僧却不信,他不管怎么样都不让悟空杀人,却不去管那些恶人去害人,我总是觉得悟空很冤枉。 唐僧在他们师徒四人中是让我比较难以理解的人,他总是被妖怪抓走。在师徒四人之中,他总是带来麻烦,没有什么本事,只知道念南无阿弥陀佛,有时还会添乱,要是没有悟空,我想,他一定已经去另外一个西天了。他是一个善良、乐于助人却分不清是人是妖的师傅,见到妖怪害人时,总要叫悟空等三人去抓妖怪。可是当悟空打死那些祸害苍生的人时,他却大惊失色,不仅念紧箍咒,有时还要赶走他,难道他就不会想一下,如果悟空不把那些害人的家伙给杀了,他们又会去祸害别人,这样,岂不是为了一条人命而害了更多的人命吗?但是,唐僧却也有着超乎常人的执着,为了到达西天取得真经造福苍生,他不仅不要快速到达西天而不让悟空自己飞去取,甚至要求自己每一步都是脚踏实地的,也从没让悟空帮他飞过。唐僧在一路上遇见了不少人善意或恶意地极力挽留他,甚至给他金山银山,乃至整个国家,可是他都拒绝了,我
采纳哦
④ 《昆虫记》精彩片段和赏析
作者把毕生从事昆虫研究的成果和经历用散文的形式记录下来,以人文精神统领在自然科学的庞杂实据,虫性,人性交融,使昆虫世界成为人类获得知识,趣味,美感和思想的文学形态,将区区小虫的话题书写成层次意味,全方位价值的巨制鸿篇,这样的作品在世界上诚属空前绝后。没有哪位昆虫学家具备如此高明的文学表达才能,没有哪位作家具备如此博大精深的昆虫学造诣。若不是有位如此顽强的法布尔,我们的世界也就永远读不到一部《昆虫记》了。 更令人赞叹的是,法布尔对昆虫倒挂姿势的描写:如在金属笼子里,椎头螳螂的幼虫停在一个地方后姿势始终如一,毫不改变。它用四只后爪的爪尖钩住网子,后背朝下,纹丝不动,高高挂在笼顶,四个悬点承受着整个身体的重量。倒挂栖驻姿势是如此艰难,然而苍蝇的倒挂姿势却截然不同。苍蝇虽然也抓挂在天花板上,但是它总要抽出时间松弛一下,随便飞一飞,操起正常姿势走一走,肚皮贴地,肢体舒展开晒晒太阳。法布尔对昆虫的描写,真是细致入微,令人赞叹。试问一下,哪个人没看到过苍蝇倒挂的姿势,但又有谁去注意它呢?但法布尔在《昆虫记》中对上千种昆虫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描写,这也正是法布尔的成功之处。 然而,法布尔的成功不是一蹴而就的,他的一生面临着两大难题:一是“偏见”,二是“贫穷”。法布尔勤奋刻苦,锐意进取,从农民后代变成一位中学教师:中学教书二十余年他兢兢业业,同时业余观察研究昆虫及植物,发表过出色的论文。尽管如此,他想“登上大学讲堂”的梦想始终没有实现,开辟独立的昆虫实验室的愿望始终得不到支持。教育,科学界权威们,骨子里看不起他的自学学历,看不贯他的研究方向。这种漠视与某些人的虚伪,庸俗,妒忌心理合拍,长期构成对法布尔的偏见。法布尔生在穷苦人家,靠自己打工,读完了小学,中学;成年后只靠中学教师的工资,要顾虑七口之家的生活,前半生一贫如洗,后半生勉强温饱。然而,法布尔没有向“偏见”和“贫困”屈服。他依然勤于自修,扩充知识储蓄,坚持不懈地观察试验,不断获得新成果,一次又一次回击“偏见”。他挤出每一分钱,购买坛、罐、箱、笼,日复一日,月复一月,年复一年的积累研究资料,化教书匠之“贫困”为昆虫学之富有。 他为了完成《昆虫记》几乎是牺牲了一切。他没有抓住一生中出现的许多机遇去巧取功利,过上幻想中的“好日子”却安于清苦,坐了一辈子冷板凳,甚至不惜把一家老小也捆在自己这张“板凳上”。 法布尔曾经提出一个问题:“只为活命,吃苦是否值得?”为何吃苦的问题,他已经用自己的九十二个春秋做出了回答:迎着“偏见”,伴着“贫穷”,不怕“牺牲”,“冒犯”和“忘却”,这一切,就是为了那个“真”字。追求真理,探索真相,可谓“求真”。求真,这就是“法布尔的精神”。 在这本《昆虫记》中,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昆虫的大千世界,更应该领略到的是法布尔“追求真理”“探索真理”的精神。
⑤ 昆虫记一百中国孩子梦西游记这三本书我的理解150字左右
一生要读知的100本中国名书内容如下:
001 《尚书》
002 《周易》
003 《春秋》
004 《老子》
005 《诗经》
006 《论语》
007 《尔雅》
008 《孟子》
009 《荀子》
010 《庄子》
011 《孙子兵法》
012 《楚辞》
013 《韩非子》
014 《吕氏春秋》
015 《战国策》
016 《淮南子》
017 《史记》
018 《周礼》
019 《九章算术》
020 《论衡》
021 《汉书》
022 《古诗十九首》
023 《针灸甲乙经》
024 《搜神记》
025 《抱朴子》
026 《陶渊明集》
027 《文心雕龙》
028 《诗品》
029 《水经注》
030 《文选》
031 《颜氏家训》
032 《齐民要术》
033 《三十六计》
034 《李太白集》
035 《杜工部集》
036 《通典》
037 《历代名画记》
038 《资治通鉴》
039 《东坡集》
040 《通志》
041 《四书章句集注》
042 《三字经》
043 《宋史》
044 《文献通考》
045 《西厢记》
046 《三国演义》
047 《琵琶记》
048 《水浒》
049 《永乐大典》
050 《本草纲目》
051 《西游记》
052 《阳明全书》
053 《焚书》
054 《元曲选》
055 《金瓶梅》
056 《三言二拍》
057 《徐霞客游记》
058 《牡丹亭》
059 《农政全书》
060 《王季重集》
061 《天工开物》
062 《明儒学案》
063 《明夷待访录》
064 《日知录》
065 《天下郡国利病书》
066 《长生殿》
067 《桃花扇》
068 《红楼梦》
069 《聊斋志异》
070 《儒林外史》
071 《唐诗三百首》
072 《古文观止》
073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074 《说文解字注》
075 《文史通义》
076 《曾国藩家书》
077 《艺概》
078 《大同书》
079 《人间词话》
080 《清史稿》
081 《中国历史研究法》
082 《沉沦》
083 《呐喊》
084 《女神》
085 《徐志摩诗全编》
086 《子夜》
087 《骆驼祥子》
088 《雷雨》
089 《金粉世家》
090 《激流三部曲》
091 《上海屋檐下》
092 《围城》
093 《吾国与吾民》
094 《青春之歌》
095 《红岩》
096 《鹿鼎记》
097 《万历十五年》
098 《美的历程》
099 《活动变人形》
100 《平凡的世界》
⑥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昆虫记》,《西游记》,《童年》读书笔记
人物关系图我办不到,尤其是西游记(人物太多)和昆虫记(主要人物就一个),我就写其他几项吧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作者简介:19世纪美国盲聋作家、教育家、慈善家、社会活动家。享年88岁。87年生活在无声、无光的世界中。在十九个月时因猩红热而导致双目失明,双耳失聪。她完成了她的一系列著作,并致力于为残疾人造福,建立慈善机构,1964年荣获“总统自由勋章”,次年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二十世纪美国十大英雄偶像之一。(这段是网络,如果需要添加对作者的感想我再补充)
主要故事内容:该书是该作者的自传。海伦作为一个自幼失去视觉和听觉的人,在她的沙利文老师的帮助下懂得了生活中无处不在的爱与热情,顽强不息自主学习,虽然身为聋哑人遇到的很对困难,但她总是相信人是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自己的人生和命运,而她也确实做到了。她就读于哈佛大学,还掌握了英语、法语、德语、拉丁语和希腊语五种语言。毕业后的她投身于慈善事业,为人类社会做贡献。
主要人物性格:
海伦:小时候的海伦是一个脾气暴躁的女孩,因为她不懂生活的美,觉得自己的生活毫无乐趣可言。遇到莎莉文老师后,海伦渐渐开始热爱生活,热爱生命,对生后充满希望,对生命充满感激。
莎莉文老师:她是一个充满爱的老师,有耐心也有智慧,可能通过这么多年,在她心中,海伦就是她的女儿。
(上次看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是六七年前的事了,记得不是很清楚,见谅。)
昆虫记:
作者简介:让·亨利·卡西米尔·法布尔(Jean-Henri Casimir Fabre )(1823--1915),法国昆虫学家,动物行为学家,文学家。被世人称为“昆虫界的荷马(相传荷马为古代希腊两部著名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的作者)”,昆虫界的“维吉尔”。(同上)
主要故事内容:本书主要讲述了在作者的观察下的各种奇妙的昆虫的不为人知的行为和习性。(需要逐个昆虫介绍我再补充)
主要人物性格:法布尔是一个十分有耐心而且十分细心的人,而且他还富有童心,安于贫穷,热爱大自然,让他一直充满热情地与他的昆虫们生活下去。
(昆虫记也有六七年没看了,见谅)
西游记:
作者简介:吴承恩(1500年-1582年),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汉族,淮安府山阳县(今江苏省淮安区)人,祖籍安徽省桐城县高甸(今枞阳县雨坛乡高甸),以祖先聚居枞阳高甸,故称高甸吴氏。因随祖父迁徙至淮安府(今江苏省淮安市楚州区)。中国明代杰出的小说家,是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的作者。其故里江苏淮安东南马甸乡二堡村有修葺一新的墓园,淮安市有其纪念馆。吴承恩一生创作丰富,但是由于家贫,又没有子女,作品多散失。据记载有志怪小说集《禹鼎记》已失传。吴承恩的外甥孙丘度搜集其残存之稿,仅“存十一于千百”,包括诗一卷、散文三卷。后人将其诗文编成《射阳先生存稿》。(同上)
主要故事内容:金蝉子转世的陈玄奘与五百年前大闹天宫的孙悟空和被贬下凡间变成猪的银河天蓬元帅猪悟能以及因打碎琉璃盏被贬至流沙河的沙悟净在观音菩萨的指示下从唐朝长安城出发经过漫长的旅程与重重磨难战胜无数孙悟空的旧识和偷跑下凡的各路神仙的随从和座骑一路救苦救难最终到达西天大雷音寺取得大乘佛法封神封佛普度众生。
主要人物性格:陈玄奘:大慈大悲优容寡断坚守执着知错就改
孙悟空:脾气暴躁爱憎分明忠心不二崇尚自由不畏强权广交天下豪杰
猪悟能:唉
沙悟净:兢兢业业坚守岗位忠心不二
(还需要哪个人物我再补充)
(西游记是这四个中我最喜欢的,可能有一点恶搞,抄写时请自行修改)
童年:
作者介绍:马克西姆·高尔基,原名阿列克谢·马克西莫维奇·彼什科夫,生于1868年3月16日,是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奠基人,无产阶级艺术最伟大的代表者、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导师、苏联文学的创始人之一,政治活动家、诗人。他是前苏联下诺夫哥罗德人,俄罗斯族。(同上)
主要故事内容:年有丧父的阿廖沙随母亲来到外公家生活,以一个孩子的视角观察到了一个大家庭专权贪财的家族掌权者及各家庭成员的丑恶嘴脸。在这群人中慈祥善良的外婆成为了他的依靠。母亲改嫁的不幸及外公的破产使阿廖沙愈发失望。上完三年级的阿廖沙结束了他的童年。
主要人物性格:阿廖沙:他是一个善于观察和非常敏感的孩子,能辨别好坏,在外祖父、外祖母、房客等的影响和在现实生活的压力下度过自己的童年,但他在黑暗污浊的环境中仍保持着生活的勇气和信心,并逐渐成长为一个坚强、勇敢、正直和充满爱心的人。
外祖母:她善良、聪明、能干、充满爱心,是千千万万俄罗斯优秀女性的代表,对“我”的一生有着非常大的影响。
外祖父:自私残忍,野蛮粗暴,动不动就打人骂人,哪怕遇上一点不如意的事情也要歇斯底里的发作。
(因为对童年的印象十分模糊,人物性格来源于网络,需要其他人物的性格也请自行网络)
(网络里有童年的人物关系图)
望采纳,谢谢。
⑦ 《昆虫记》和《西游记》的读后感怎么写。要有一个确切的思路。写出来不少于600字,谢谢!
昆虫记:
⑧ 《昆虫记》 《爱的教育》 《西游记》 的读书笔记
⑨ 昆虫记情节体验和感悟
西游记 孙悟空3打白骨精唐僧却将他赶走 事后知道真像后悔
⑩ 童年、昆虫记和西游记读书笔记各500字
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