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襄汾遗址
❶ 程婴到底葬到哪里。为什么山西襄汾也有他的墓
我是襄汾县汾城镇孝村人,程公村离我家两千米。那里是真正的程婴故乡,而且程婴墓就在村旁边。
而且我们村以前叫孝子村,是因为李牧将军的墓在我们村,我们村是守陵墓的,到清明都有给李牧将军上坟,但是现在不知道为什么网上都说李牧将军的墓在别的地方。
❷ 临汾有哪些历史遗迹
华门能算历史遗迹吗?
临汾好像就是尧庙了,但是多年前让火烧了一次,后面修缮过。
襄汾有个丁村遗址,洪洞有苏三监狱,广胜寺,大槐树。
蒲县有东岳庙,隰县有小西天。仙洞沟(什么位置我忘了)。
❸ 山西省襄汾县丁村遗址的门票多少钱
不要钱.
要钱的是丁村民俗博物馆和丁村文化馆,一张门票.
如果你喜欢摄影,绘画,考古,建筑以及民俗,还是不错的.
❹ 山西有那些古遗迹他们在哪儿简要介绍.
世界文化遗产平遥古城、云冈石窟、五台山,涌现出一批风景区入选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世界纪录。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大同(第一批)、平遥(第二批)、祁县 、新绛、代县(第三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山西省灵石县静升镇(第一批)、山西省临县碛口镇(第二批)、山西省襄汾县汾城镇 (第三批)、山西省平定县娘子关镇 (第三批)
❺ 山西省临汾市襄汾县的丁陶
“丁陶文化”如今被叫得山响,成了襄汾县打出的一张份量极重的文化牌,逐渐在城乡间产生了巨大的回响,襄汾人已经承认并接受了它。如果你随便拉出一个人问他,何谓“丁陶文化”,他会毫不犹豫地回答你:丁村文化和陶寺文化!极对,两个地方都说对了,好像可打一百分了。但是,且慢!如今叫得山响的“丁陶文化”文化课没那么简单,它已经远远超出这个带地域文化色彩的考古文化范畴,被赋予了新的更广阔的内涵。
“丁村文化”是指丁村旧石器时代中期阶段文化的,是我国具有代表性的学术命名。只要一提“丁村文化”,它就意味着中国旧石器时代的中期文化。随着对丁村文化发掘研究的
深入,丁村文化已经是包括旧石器早中晚期在内的一种地域文化总体,已经和上世纪五十年代的命名内涵有了很大的不同。但它仍然还是一个考古学文化命名,这在国内外考古学领域是得到承认的。“陶寺文化”同样也是一个考古学文化命名。最初,在上世纪五十年到调查时,以其“灰陶”被纳入了龙山文化系列,后来经过发掘研究,发现陶寺遗址所出土的陶器从类型上与周边一些龙山文化遗址所出土的有较大的区别,而且分布范围只在襄汾、临汾、曲沃、侯马等处,基本在汾浍三角地带分布,属于龙山文化时期一支突出的地域性文化,因而将之另称为“龙山文化陶寺类型”。随着考古研究的不断深入,新的类型与遗迹的不断出现加之同位素年龄测定老在4500至4000之间回旋,而且其文化类型仅在上述汾浍交叉地域重复显现,并不见于该地域之外的其他任何遗址,因而其地域文化之特性被认识和肯定,将其“陶寺类型”正式定名为“陶寺文化”。它和“丁村文化”一样,都是单纯的考古学命名,尚不具备今天“丁陶文化”的更深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丁陶文化”,狭义上说,是“丁村文化”和“陶寺文化”两种不同性质文化的结合体,它们一个是若干万年前的事,一个是史书有记载民间有传说的几千年前的事,两者似乎毫不搭界。若从广义上说,丁陶文化应该是包括了远古人类文明和国家起源文明以及上下五千年这块土地上中华儿女的精神和物质文明的总合,它是襄汾大地乃至汾浍三角地区人类文化的总载体。给与丁陶文化这样的定位和价值,决非空穴来风、耸人听闻、哗众取宠。
举世闻名的丁村人绘制了人类进化的蓝图,精明强干的陶寺人推进了华夏文明的进程,霸业兴隆的古晋国开拓了三晋工商之道,之后的各朝各代也都是文才武略英雄辈出。赵有镇守代边的李牧,汉有功封绛侯的周勃,唐有双鞭救主的敬德,元有下笔惊神的德辉;进入明朝,更是枚不胜举,诸如王体杨天高帮佐、芦秉纯乃至近代的刘笃敬等等,哪一个不是生长在这块热土之上的英才骄子!他们为中华为故土为社稷为乡民竭心尽力披肝沥胆,创建了辉煌业绩,书写了不朽篇章,都是丁陶文化的光耀,都是丁陶文化的内涵。
综上所述,丁陶文化不是指考古学文化,而是丁陶大地亘古至今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的总合,是一张地域文化品牌,它有自身非常宝贵的历史价值,又有非常切实的现实意义。打好“丁陶文化”这张大牌,对于襄汾的腾飞定会产生不可估量的源动力和向心力。因为它是属于贴切民族心理文化意识的传统文化,所以,最容易被接受和消化,并以此产生出与时俱进和谐健康的新文化,这就是“丁陶文化”的定位与价值。
❻ 山西哪有些革命旧址、遗址、历史古迹
山西的古迹
世界文化遗产
平遥古城、云冈石窟、五台山,涌现出一批风景区入选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世界纪录。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大同(第一批)、平遥(第二批)、祁县 、新绛、代县(第三批)
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山西省灵石县静升镇(第一批)、山西省临县碛口镇(第二批)、山西省襄汾县汾城镇 (第三批)、山西省平定县娘子关镇 (第三批)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临汾市(13处)
丁村遗址 旧石器时代 山西省临汾县丁村,位于襄汾县城南五公里的地方
丁村民宅 明至清 山西省襄汾县山西襄汾县城南4公里丁村
陶寺遗址 新石器时代 山西省襄汾县陶寺村
牛王庙戏台 元 山西省临汾市临汾县魏村
霍州州署大堂 元 山西省霍州市霍州市东大街北一侧
千佛庵 明 山西省隰县城西一里许的凤凰山巅
山东岳庙元至清山西省蒲县城东二公里的柏山之巅
柿子滩遗址旧石器时代山西省吉县东城乡西村
曲村--天马遗址 周 山西省曲沃县曲村、翼城县
大悲院宋、金山西省曲沃县曲村北
侯马晋国遗址 东周 山西省侯马市遗址在侯马市汾、浍两河交汇处
广胜寺 元、明 山西省洪洞县东北17公里霍山南麓
洪洞玉皇庙元山西省洪洞县
晋城市 (14处)
姬氏民居 元 山西省高平市城东北18公里的陈怄镇中庄村
崇明寺北宋至明山西省高平市东南15公里的圣佛山东麓
开化寺北宋至清山西省高平市城东北17公里的舍利山腰
游仙寺北宋至清山西省高平市城南10公里的游仙山麓
定林寺元至清山西省高平市城东南5公里的七佛山南麓
南、北吉祥寺 宋~清 山西省陵川县城西15公里的礼义镇
龙岩寺金、明山西省陵川县晋城市陵川县梁泉村
小会岭二仙庙北宋至清山西省陵川县晋城市陵川县小会村
崔府君庙金至清山西省陵川县晋城市陵川县礼义镇
西溪二仙庙金至清山西省陵川县晋城市陵川县西溪村
青莲寺 唐至清 山西省晋城市东南17公里的泽州县硖石山腰
玉皇庙 宋至清 山西省晋城市东13公里府城村后的黄土岗上
晋城二仙庙 宋 山西省晋城市东12公里的泽州县金村乡东南村
泽州岱庙宋至明山西省泽州县晋城市冶底村
长治市 (18处)
正觉寺金至明山西省长治县看寺村
观音堂明山西省长治市
潞安府城隍庙元至清山西省长治市
八路军总司令部旧址 1938年 山西省武乡县
洪济院金至清山西省武乡县沁县城北30公里的南涅水村北隅
武乡县大云寺宋至清山西省武乡县
会仙观金至清山西省武乡县东25公里的监漳村西
沁县大云院宋至清山西省沁县郭镇
原起寺宋山西省长治市潞城市辛安村
法兴寺 唐 山西省长子县 城东南15公里的慈林山
崇庆寺 宋 山西省长子县紫云山
三嵕庙金至清山西省壶关县乡南阳护村
天台庵 唐 山西省平顺县东北25公里王曲村
大云院 五代至清 山西省平顺县西北23公里的实会乡实会村北龙耳山中
龙门寺 五代~清 山西省平顺县西北65公里的石城乡源头村北二里许的龙门山腰
淳化寺金山西省平顺县
明惠大师塔五代山西省平顺县长治市平顺县虹霓村
九天圣母庙北宋至清山西省平顺县城西10公里处的北社乡东河村西的土丘上
吕梁市(6处)
马茂庄墓群东汉山西省离石市
安国寺明山西省离石市
太符观金至清山西省汾阳市
兴东垣东岳庙金至清山西省石楼县
香严寺金至明山西省柳林县
则天庙 金 山西省文水县
晋中市(11处)
榆次城隍庙 元~清 山西省榆次市
乔家大院清山西省祁县
平遥城墙 明 山西省平遥县
镇国寺 五代至清 山西省平遥县
双林寺 明 山西省平遥县
慈相寺北宋至清山西省平遥县
平遥文庙金至清山西省平遥县
祆神楼 清 山西省介休市
介休后土庙明、清山西省介休市
旌介遗址 商 山西省灵石县
资寿寺明山西省灵石县
阳泉市 (2处)
关王庙 宋 山西省阳泉市
大王庙金至明山西省盂县
朔州市(3处)
广武汉墓群 汉 山西省山阴县
佛宫寺释迦塔(应县木塔) 辽 山西省应县
崇福寺 金 山西省朔县
运城市(22处)
马村砖雕墓宋、金山西省稷山县
青龙寺元山西省稷山县
绛州大堂 元 山西省新绛县
福胜寺元、明山西省新绛县
稷益庙明山西省新绛县
太阴寺金山西省绛县
万荣东岳庙 元至清 山西省万荣县
万荣后土庙 清 山西省万荣县
万荣稷王庙金山西省万荣县
临晋县衙元至近代山西省临猗县
禹王城遗址 东周至汉 山西省夏县
司马光墓 北宋 山西省夏县
西阴村遗址 新石器时代 山西省夏县
东下冯遗址新石器时代至商山西省夏县
解州关帝庙 清 山西省运城市
泛舟禅师塔唐山西省运城市
蒲津渡与蒲州故城遗址唐至明山西省永济县
永乐宫 元 山西省芮城县
西侯度遗址 旧石器时代 山西省芮城县
清凉寺元山西省芮城县
广仁王庙唐山西省芮城县
芮城城隍庙北宋至清山西省芮城县
忻州市(11处)
洪福寺金山西省定襄县
阿育王塔元山西省代县
边靖楼明山西省代县
雁门关明山西省代县
平型关战役遗址 1937年 山西省繁峙县
岩山寺 金 山西省繁峙县
南禅寺大殿 唐 山西省五台县
佛光寺 唐至清 山西省五台县
白求恩模范病室旧址 1938年 山西省五台县
显通寺 明至清 山西省五台县
广济寺大雄宝殿元山西省五台县
大同市(12处)
云冈石窟 北魏 山西省大同市
善化寺 辽、金 山西省大同市
华严寺 辽、金、清 山西省大同市
平城遗址 北魏 山西省大同市
方山永固陵北魏山西省大同市
大同九龙壁明山西省大同市
悬空寺 明 山西省浑源县
荆庄大云寺大雄宝殿金山西省浑源县
浑源永安寺元山西省浑源县
曲回寺石像冢唐山西省灵丘县
觉山寺塔辽山西省灵丘县
许家窑一侯家窑遗址 旧石器时代 山西省阳高县、河北省阳原县
太原市 (5处)
晋祠 宋 山西省太原市
龙山石窟 元 山西省太原市
晋阳古城遗址春秋至五代山西省太原市
窦大夫祠元至清山西省太原市
天龙山石窟东魏至唐山西省太原市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历山、交城庞泉沟、宁武芦芽山、阳城莽河、五鹿山
国家地质公园
黄河壶口瀑布、宁武万年冰洞、五台山、壶关太行山大峡谷、大同火山群
第一批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名单
山西省图书馆、山西博物院
❼ 远古时期西河度文化和什么遗址位于山西临汾地区
襄汾丁村文化。
丁村遗址(第一批国保)
时代:旧石器
地址:襄汾县丁村汾河东岸回的第三阶地上答
为华北地区旧石器时代中期遗址。1953年发现,1954年由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和山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进行了调查发掘,发现含有旧石器和动物化石的14个地点,获得了3枚“丁村人”牙齿化石,2005件石制品,27种哺乳动物化石。1958年裴文中、贾兰坡先生对石制品进行了深入研究,出版《山西襄汾丁村旧石器时代遗址发掘报告》,确立了丁村文化。1976年以来,又多次进行了调查和发掘,发现了数十件石制品和一块幼儿顶骨化石,新发现旧石器时代地点12处,分别代表了旧石器时代早、中、晚三个时期的人类文化遗存,称之为“新丁村文化”,目前可以确认的共包括31个地点、5个文化层的遗址群。进一步扩大了对丁村文化分布范围和内容的了解。
❽ “唐尧帝都”可能为山西襄汾陶寺遗址吗
不是很明确,估计在今河南山西一带。
2004年6月28日,记者从省考古研究所获悉,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与省考古研究所的考古专家一致认定:近4年来,在襄汾陶寺遗址连续发掘出土的陶寺早、中期城址,宫殿区核心建筑,大墓出土的精美玉器、彩绘陶器等72件套随葬品,及以观天授时为主并兼有祭祀功能的观象台,通过进一步考证,证实襄汾陶寺遗址极可能为4000多年前尧时代的“唐尧帝都”。
20世纪七八十年代,陶寺墓地的发现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有关陶寺文化族属问题的讨论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1984年,王文清先生首先提出了陶寺文化“很可能是陶唐氏文化遗存”的观点。1999年秋季,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山西省考古研究所、临汾市文物局联合组队对陶寺遗址进行了连续4年8个季度的发掘。截至目前,累计发掘近3000平方米,钻探500000平方米。发掘出土的陶寺城址平面呈圆角长方形,总面积约为280万平方米。由早期小城、中期大城、中期小城三部分组成,已考证中期的祭祀观象区与墓葬区就在中期小城中。观象台位于中期小城内祭祀区,总面积大约在1400平方米左右。目前清理的观象台遗迹共为四个层面,遗迹压在陶寺文化晚期文化层之下,由此推断,应以观象授时功能为核心、兼有观象功能的复合建筑。宫殿区位于早期小城的中南部,其三面有围壕,一面紧南墙,面积约50000平方米。从宫殿核心建筑区北入口遗迹的发掘,进一步证实陶寺城址内早、中期宫殿区奢华建筑的存在。
据省考古所有关专家介绍,通过4年的考古发掘工作,确立了规模空前的史前城址以及与城垣相匹配的贵族大墓。这些发现从聚落形态、社会形态以及文明程度等方面证实了陶寺遗址极可能为“唐尧帝都”。陶寺遗址不仅确证了5000年中华文明及其生生不息的延续性,而且为我们托出了一个清晰可鉴的具有重大历史意义和广泛认识价值的尧及尧的时代,并以其自身长久积淀的文明印痕遂使4000多年前的人文社会景观突现眼前。
❾ 请问从临汾市火车站到襄汾县陶寺遗址,该怎么走
坐5路公交车,到终点再坐到襄汾的公车,再转到陶寺乡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