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中的晒经石在哪
Ⅰ 晒经石在哪
晒经石位于四川省广元市旺苍县木门镇木门寺右侧20米处。
在这里文物专家发现了唐代章怀太子李贤“晒经石”。晒经石有20多立方,位于木门寺旁一田边。巨石面向西面一方雕有一龛3尊较大佛像;佛像面向东面一方有一级一级的台阶,每级台阶阶壁上都雕有一龛连一龛的小佛像。
巨石的南面和北面雕有多龛较大的佛像。巨石上共雕刻有佛像700多尊,由于年代久远,佛像已经风化。据当地老百姓讲,石上曾经盖有亭子,1933年毁于战火。
(1)西游记中的晒经石在哪扩展阅读:
关于晒经石的故事:
上官婉儿自幼随母配入内廷为奴,十五岁时成为武则天的侍从女官,入宫掌诏命。传说当时因为婉儿侍奉武则天左右,时常可以见到进宫的太子李贤,少女心事懵懂,日久天长,便与“容止端雅”的李贤之间产生感情。然而,据历史记载,当二十七岁的李贤被废去太子位时,起草废黜诏书的正是十七岁的上官婉儿。
公元684年,上官婉儿前去巴州看望李贤,闻听太子已经被害,就在木门寺旁李贤曾经翻晒经书的“晒经石”上修建亭子,并赋诗一首题于亭上,怀念李贤。至此,这段传说中的感情完结。
Ⅱ 西游记晒经石在哪
在甘肃嘉峪关附近,有一块洁白的晾经石,传说是玄奘晾经的地方。
Ⅲ 急急急!西游记都写过哪些地方
“地府”、“奈何桥”、“酆都峪”、“蒿里山”、“傲来国”、“晒经石回”、“奈何桥”、答“南天门”、“地府”、“花果山”、“水晶宫”、“天竺”、“女儿国”、“高老庄”、“花萼社”
《西游记》中孙悟空的老家“花果山”究竟在哪里?当全国许多地方纷纷以“猴王故里”自居时,山东一学者考证得出:花果山的原型应为泰山。
近日,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生导师杜贵晨教授在其刚刚完成的《孙悟空“籍贯”“故里”考论》和《〈西游记〉与泰山关系论》两篇论文中,结合学术界相关成果,考证并从理论上说明:泰山是《西游记》中花果山的原型、孙悟空的“老家”。
《西游记》中提到的一些具体地名,如“傲来国”“晒经石”“奈何桥”“南天门”“地府”等,都可以在泰山上找到,并大都为泰山所独有。
“东胜神州”原型是山东,《西游记》描写的广阔空间其实就浓缩在泰山。他认为,泰山是小说中天宫、人间、地狱的浓缩,其中“天宫”的创意来源于泰山的南天门、东天门等;“人间”里的高老庄、晒经石,能与泰山的高老桥、晒经石相对应;《西游记》对“地狱”的描述,也是源自泰山的“地府”“奈何桥”“酆都峪”等地。
Ⅳ 西游记里的晒经石晒写着神马字
哈哈,我也看到了,禁止饮用,禁止吃食物。
Ⅳ 西游记里取回的经书中哪一卷在 晒经石 上残缺了 请详解
那陈澄拜请甚恳,
三藏无已,遂收拾经卷。不期石上把《佛本行经》沾住了几卷,遂将经尾回沾破了。
所以至今《答本行经》不全,晒经石上犹有字迹。三藏懊悔道:“是我们怠慢了,不
曾看顾得!”行者笑道:“不在此,不在此!盖天地不全。这经原是全全的,今沾破
了,乃是应不全之奥妙也。岂人力所能与耶!”师徒们果收拾毕,同陈澄赴庄。
第九十九回 九九数完魔灭尽 三三行满道归根
http://chinese.pku.e.cn/wenxianzl/zhongwai/chinese/xy/099.htm
Ⅵ 简述晒经石留迹(西游记中第八十一难)
唐僧师徒过凌云渡,乘无底船,终达彼岸,得以脱胎换骨,来到灵山。佛祖命二尊者回引他们到珍楼答用斋,入宝阁选经。不料二尊者却向他们索取“人事”。悟空不肯行贿,结果取来的竟是无字白精。他们重返灵山告状,佛祖却不责怪二尊者。师徒们只好把紫金钵盂送给尊者,才取得有字真经,并一一受封佛号。回返途中,重遇通天河老龟。老龟曾托唐僧向佛祖打问自己的归宿,不想唐僧忘却了此事。老龟一怒,沉下河去。师徒们挣扎着上了岸,又得八戒用耙捞上经包,在石上晾晒经文,不料不少经页沾在了石上……师徒们经历八十一难,终于取得真经,回返东土,普济众生。久已盼望的唐王君臣,正在殷殷迎接师徒四人。
Ⅶ 晒经石在什么地方
晒经石位于四川省广元市旺苍县木门镇木门寺右侧20米处。在这里文物专家发现了唐代章怀太子李贤“晒经石”。晒经石有20多立方,位于木门寺旁一田边。巨石面向西面一方雕有一龛3尊较大佛像;
佛像面向东面一方有一级一级的台阶,每级台阶阶壁上都雕有一龛连一龛的小佛像。巨石的南面和北面雕有多龛较大的佛像。巨石上共雕刻有佛像700多尊,由于年代久远,佛像已经风化。据当地老百姓讲,石上曾经盖有亭子,1933年毁于战火。
(7)西游记中的晒经石在哪扩展阅读:
据《巴州府志》记载,木门寺始建于南梁,毁于隋,重修于唐太宗贞观年间。公元680年,唐章怀太子李贤被其母武则天贬为庶人。公元682年,李贤被流放巴州,途经旺苍县木门镇,在木门寺留居数日,与木门寺住持方丈一起在寺侧一石面上翻晒经书,写下“明允(太子的字号)受谪庶巴州,身携大云梁潮洪,晒经古刹顺母意,堪叹神龙云不逢”的诗句惋惜自己。
公元684年,唐代才女、太子妃上官婉儿前去巴州看望李贤,行至此地,闻太子被害,就在木门寺旁李贤曾经翻晒经书的“晒经石”上修建亭子,题写《由巴南赴静州(木门当时叫静州)》:“米仓青青米仓碧,残阳如诉亦如泣。瓜藤绵瓞瓜潮落,不似从前在芳时。”的诗句于亭上,怀念章怀太子李贤。
据广元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专家考证,该石一直作为该寺翻晒经书的地方,该石上打造的石阶就是木门寺晒经所用,李贤当年在此石上晒经无疑。有关专家介绍,巨石上的佛像雕刻圆润,该石的发现对于研究唐代的历史、佛教文化、雕刻艺术提供了珍贵的资料,具有较高的价值。
Ⅷ 西游记86版八十一难里晒经的那块石头叫什么
叫 “ 晒经石 ”,真的。
不信你自己看:从右往左念,那是繁体字。 晒经石
Ⅸ 西游记里晒经石那集孙悟空说:凡事自有定数,非人力可为。原话是什么_
原话为:“不在此!不在此!盖天地不全,这经原是全全的,今沾破了,乃是应不全之奥妙也,岂人力所能与耶!”
意思是:天地本不全,这经文原本是完整的,现在沾湿破损了,也应不全之理,不是人力所能干预的。
出自明代吴承恩《西游记》“第九十九回:九九数完魔灭尽,三三行满道归根”:
唐僧师徒四人在取经而归的途中,因忘记答应老鼋向佛祖问年寿之事,落入河中,经这第八十一难。经卷全部打湿,师徒四人只好在河边石头上晒起经卷。经卷晒干取下时沾破了几页,石头上还有字迹,三藏懊悔道:“是我们怠慢了,不曾看顾得!”
孙悟空笑道:“不在此!不在此!盖天地不全,这经原是全全的,今沾破了,乃是应不全之奥妙也,岂人力所能与耶!”师徒们收拾完毕,同陈澄赴庄。
(9)西游记中的晒经石在哪扩展阅读:
唐三藏的佛经落水造成经书不全,其所根据的也是历史上真实的玄奘法师的经历。
据法师弟子慧立和彦悰所作《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载,法师取经归国路经朅槃陀国时遭遇强盗,载驼经卷和行李的大象被强盗驱赶,落水而死,行李和佛经也有了不少损失。
后来法师到达于阗国后,一方面派人去给大唐中央政府上表,一方面“为渡河失经。到此更使人往屈支疏勒访本”,派人到邻国去寻访佛经。这便是《西游记》中渡河落水以及佛经残缺的由来。
Ⅹ 西游记里面有个石经什么
西游记最后一集当中晒经书的石头上面的字写的字是晒经石
这天,天气特别炎热,烈日当头,如焚 似火,一望无际的戈壁滩更是热得无处藏身,石块被烤得滚烫滚烫,好象天上下火一般,玄奘骑马在前,三个徒弟背着经卷紧跟后面,没走几步就个个被烈日烤得汗流 浃背,唇干舌燥,面红耳赤。猪八戒实在忍受不了,便苦苦哀求师父道:"这天要热死人,还是找个树荫歇息一下再赶路不迟。"玄奘听后立即呵斥道:"这一片戈壁荒原千里,连棵草都不长,哪里来的树,还是赶快赶路要紧!"八戒无奈,只得撅着大嘴,气喘嘘嘘地向前赶路,一边走一边向天上看去,只见天上蓝蓝的,一丝云彩也没有,顺便说了一句:"这会儿要是下一场雨该多痛快呀。"不料。话音刚落,立即乌云密布,电闪雷鸣,瓢泼大雨倾盆而下,师徒四人被淋成了落汤鸡,经卷也全被淋湿透了。天晴后,玄奘急忙命悟空前去探路,找个好地方好把经卷摊开晾晒一下。悟空一个跟头翻上云端,发现不远处有一座黑油油的黑石山,一打听得知此山叫洞庭山。悟空赶紧带师傅来到山上,玄奘一看十分满意,并指着一块黑油油的大石头说:"这块石头正是晾经的好地方,你们赶快打开经卷摊开晾晒,并令八戒看守经卷,不得有误。"很快,经卷晾晒干了,师徒四人急忙收拾经卷,准备赶路。不料有几张紧紧粘在石头之上,怎么揭也揭不下来。没办法,只好抄录在别的纸上。不久,这块晾晒过经卷的黑石突然变成白色。
以后,人们便把这块洁白如玉的石头称为"晾经石"从此,这个民间传说就流传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