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游记遗址 » 宣化区战国遗址

宣化区战国遗址

发布时间: 2021-01-22 00:48:15

⑴ 河北省宣化区在秦朝属哪个诸侯国

如果是想问这些个事情的话你得先学一学历史到历史上问一问再不聊就是到限制上问一问到齐的这个历史上太有呢你问这个里头一下回答

⑵ 宣化区和宣化县的区别

两个不同的行政区,管辖的地域也不同,宣化区主要管宣化城区,宣化县主要管宣化区周围的众多乡镇。宣化县管的面积比宣化区大多了,但是宣化区的经济比宣化县好多了。之所以叫宣化县,是因为宣化县政府的所在地在宣化区,也就是说,宣化县政府及政府各职能部门盖在了宣化区的地面上,换句话说就是说宣化县没有县城。在我国2800多个县当中,唯一一个没有县城的县,就是宣化县。但是没有县城并不代表没有管辖地域,只是它的县政府没有盖在它自己的地域里。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区也好县也好它们都叫宣化,重名也是一个主要原因。
宣化区位于北纬40°37′,东经115°03′,东南近临首都北京150公里,西连晋蒙。宣化区辖7个街道、1个镇、3个乡:天泰寺街道、皇城街道、南关街道、南大街街道、大北街街道、工业街街道、建国街街道、庞家堡镇、河子西乡、春光乡、侯家庙乡。
宣化位于河北省西北部,北依明长城,南跨桑干河,腹穿洋河与京包铁路。经济以农业为主,金、铁等矿物质资源丰富。近年工业发展较快,材料试验机厂生产的试验机,多次获部、省科技成果奖。文物古迹有明长城,柏林寺,小白阳古墓群及西阳城遗址等。
战国、秦汉时,天下分36郡,宣化属上谷郡。唐代始置武州和文德县(州县同治),明代为宣府镇,清朝改为直隶省宣化府。解放后,曾属察哈尔省,置宣化市,后改属河北省,直到1963年改市为区,属张家口市。
全区总人口为41万人(户籍人口数39.4万人),其中非农产业人口33.9万人,辖区面积为264.2平方公里。 宣化虽地处燕山丛中,但地势平坦开阔,汇集洋河、柳川河、龙洋河三大水系,水力资源丰富,属东亚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7.6℃。
自然资源比较丰富,已发现有开采价值的矿藏达数十余种,煤炭、铁矿石、黄金、膨润土、辉绿岩、富钾页岩、白云岩等储量丰富,城区东郊的宣东二矿煤矿年产原煤30万吨,远景年产原煤100万吨。
全区GDP完成118.8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0.6亿元,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额达21.51亿元,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7132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805元。
编辑本段经济发展
工业:基本形成了一个以冶金、机械制造、酿酒、电力、化工等行业为骨干的门类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全区民营企业有830户,从业人员2.01万人,注册资金100万元以上的民营企业近千户。
农业:宣化系城郊型农业,以种植蔬菜、葡萄为主,初步形成以精、细、特蔬菜为主导产业,以白牛奶葡萄等鲜食果品为特色产业的两大产业格局。蔬菜种植面积达2.5万亩,年产量达12.1万吨。已有800年栽培历史的牛奶葡萄久负盛名,种植面积5000亩,年产量达1220多吨。2003年,农业总产值达1.42亿元,农业增加值0.77亿元。
财贸金融:宣化古有“商埠”之称,改革开放以来,宣化商贸优势得到进一步发挥,市场繁荣,购销两旺。2003年全区社会消费品总额达到12190万元,居全市前列。全区营业面积3000平方米以上的商场达16个。同时,宣化还拥有四星级宣化宾馆和宣化裕华大酒店、宣化得月楼等多家高档次餐饮名店,为宣化的开放开发提供便利,创造条件。个体私营经济发展迅速,全区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业户发展到15263户,从业人员达27720人,产值达到15970万元,营业额72670万元。辖区内有中行、人行、工行、农行、建行、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可办理国内外一切资金往来业务。
编辑本段社会事业
交通通讯: 宣化距首都机场仅150公里,110、117和207国道广连全国,京包铁路穿境而过,宣大、丹拉、京张三条高速公路在这里交汇。全区公路硬化率达到95%以上。通讯发达,拥有装机容量10万门的国际国内程控电话网,实现了区、乡镇、村三级与国内数字直拨通讯,移动电话使用户数达7.8万户。
文教科技: 全区设有文化馆、图书馆、剧场、电影院等文化机构,建有电视台、有线电视台各一座,家庭电视和闭路电视普及率达98%以上。全区共有完全中学3所、纯高中1所、初级中学15所、小学49所,幼儿园39所,在校学生达43058人;学龄前儿童入学率达100%,小学生升学率达100%,全部实行了九年义务教育,教育普及率100%,脱盲率100%。另有中等职业成人学校9所,军地高等学校3所。全区拥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4959名,其中、高级职称1855名。1995年以来,共获省级科技进步奖8项、市级30多项。
1948年12月7日,宣化县再次解放,属察哈尔省察南专区。1952年11月,政务院撤销察哈尔省建制。宣化县改属河北省张家口地区。1958年10月,撤销宣化县建制,化稍营、定方水、沙岭子等少部分地区分别划归蔚县和张家口市下花园区、茶坊区,大部分地区则并入张家口市宣化镇。1960年7月1日,宣化镇升格为宣化市,仍隶属于张家口市。1961年6月1日,恢复宣化县建制,除原属宣化县之化稍营地区仍属阳原县外,沙岭子、定方水等地区回归宣化县,并新划入赵川地区(原属龙关县,1960年7月划入宣化市),改属张家口地区。1984年1月,省政府决定,将宣化县改为张家口市辖县,至今。
编辑本段位置气候
宣化县具有良好的区位优势,环张宣,近京津,连晋蒙,西北距张家口市区30公里,东南距北京170公里,西邻煤海大同180公里。地貌呈盆地状,地形主要由河川平原、浅山丘陵和深山区三部分组成。气候属中温带亚干旱气候,年降雨量300-400mm,无霜期110-140天,年均气温7.7℃。主要农作物有玉米、谷子、高粱、马铃薯、大豆、菜籽等。
编辑本段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全县土地面积2107.7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61.54万亩,人均耕地2.22亩;林地面积88万亩,草地面积100万亩。在耕地中,水浇地38.99万亩(节水灌溉面积28.64万亩),占耕地面积的63%。
水利资源
宣化县地处永定河上游,国家2级河流洋河和桑干河两条大河流经县境,3级标准河流有清水河、盘长河、龙洋河、水泉河等40条,4至5级的支流百余条,过境河径流量每年可达6.1亿立方米。全县现有机井1041眼,小型水库7座,供水能力总计0.8亿立方米。
矿产资源
宣化县矿产资源丰富,全县已探明储量的矿产有9种,矿产地67处,其中大型矿床4处,中型矿床7处。有储量占全省第二位的金矿石,储量在千万吨以上的赤铁矿和磁铁矿,锰、砩石、蛭石、膨润土、麦饭石、矿泉水等金属和非金属矿储量都很丰富。 膨润土储量位居全国前10名,金矿石储量位居全省前5名。 已探明的矿产地和矿化点达50多处。
编辑本段旅游资源
境内有战国遗址、元明建筑和明代长城,北魏年间的柏林寺佛像、石雕造型工艺精湛;省级重点保护文物辽代迤逻尼塔具有较高的历史研究和欣赏价值;海拔1997米的凤凰山,具有多季景色汇集一山的美丽风光;东望山外长城旅游区集生态旅游、革命历史教育为一体。
1、宣化古城
宣化古城有上千年的历史,保存着诸多的文物古迹,是省级历史文化名城。 如今的宣化城,建于明洪武二十七年,周长二十四里。在南北的一条中轴线上,座落着雄伟、高大的拱极楼、镇朔楼和清远楼,它们是古城宣化的象征。清远楼、又名钟楼,始建于明成化十八年,位于古城中心,楼高25米,台下十字拱门,台上亚字形三层楼阁,造型别致,全国罕见。十字拱门上悬巨钟一口,重一万斤, 声音宏亮。四十里以外清晰可闻,属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镇朔楼,又名鼓楼,建于明正五年。为重檐歇山式,瓦顶二层门楼。楼上悬有清高宗乾隆御笔"神京屏翰"四个大字,列为省级重点文物。拱极楼,也叫南门楼,是宣化的门户,最早建于永乐年间,坚实古朴,是城防建设精华,为省级重点文物。辽代壁画墓,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在宣化下八里北出土,共有九座。据墓志介绍,为辽代晚期归化川汉人豪族之墓。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壁画,它们绘制精美,内容别具特色,色泽仍鲜艳夺目,是罕见的辽代地下艺术画廊。再有辽墓墓顶的星象图,融佛道中西方化为一体,在我国绝无仅有,有很高的天文史学研究价值,堪称国宝,为国家级文物。
2、古遗址
县境内古迹较多,其内涵时间上溯夏商,下迄明清民国。已查知有古代化石点4处,古墓26处,古遗址82处,古建筑70处。通过发掘,获一批石、骨、陶、铜、铁器珍贵文物。解放后,又新建革命纪念文物。
(一)化石、古墓
(1)化石点:发现4处。古脊椎动物化石点有两处,一处在马圈乡将台梁村;一处在罗家洼乡海儿洼村。出纳马象牙化石一处,在辛庄子乡响水铺村。庞骨鹿化石一处,在定方水乡定方水村。
(2)古墓葬:发现26处,已发掘3处。
小白阳古墓葬:位于李家堡乡小白阳村西1000米处。1985年4月进行发掘,历时3个月。清理出土坑竖穴墓48座,灰坑11个。出土文物陶器有鬲、罐、壶;铜器有刀、剑、镞、斧、锛、凿、饰品;以及骨器一部。均交张家口市文物保管所收藏。据考,为春秋至战国墓葬。
李大人庄古墓葬:位于小村乡李大人庄村南500米处。1984年发现,1986年发掘。清理单体土扩墓6座。获陶鬲、陶盆、骨铲、石镰、石斧、骨雕等文物。经考,为夏商时期文物。已交张家口市文物保管所收藏。
高家疙哒古墓葬:位于江家屯乡高家疙哒村南300米处。由群众挖土暴露而初步发掘。清理两个单体墓。出土带箭人头骨、石串珠等文物。据考,属战国时期墓葬。
(二)其它古遗址
仰韶文化遗址1处,龙山文化遗址18处,夏商遗址2处,春秋遗址2处,战国遗址27处,汗代遗址5处,辽金遗址10处
(三) 重点保护的古遗址
经过调查,县境内发现遗址82处,其中4处列为重点保护。
王家窑遗址:位于塔儿村乡王家窑村南1000米处。遗址面积为9600平方米,文化层深度1米。遗址内暴露有大量红灰陶片,以泥质陶为主,亦有少量夹沙红陶;纹饰以绳纹见多。属战国时代遗址。
水泉遗址:位于水泉乡政府驻地北300米处。遗址面积1600平方米。遗址内暴露有红、灰、彩色陶片;纹饰以绳纹、兰纹;可辨器形有罐、豆、石镞,以及未能分辨的大量石片石器。系仰韶文化遗址。1987年已报经中国科学院批准发掘,但至今尚未动工。
关子口遗址:位于小村乡关子口村西150米处。遗址面积约30000平方米。遗址内明显暴露有红烧土、房基痕迹,有红、褐陶片,木炭、兽骨等。可辨器形有鬲、盆、罐等,属龙山文化遗址。文化层深度1.5米。
龙门堡遗址:位于崞村乡龙门堡村东400米处。遗址面积约30000平方米,文化层深度1.5米。内有红、灰、褐彩陶片和打制石片,可辨别器形有鬲、钵、罐等。系仰韶文化遗址。
编辑本段支柱产业
(1)农业特色产业。宣化县是农业大县,是国家级粮棉大县和商品粮基地县、国家和省级农业示范县。近年来,通过调整农业结构,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已经形成了高产玉米、玉米制种、无公害蔬菜、规模养殖、果品等主导产业。玉米产业,以沙岭子、江家屯、大仓盖、洋河南、顾家营等河川区乡镇为主,面积稳定在20万亩左右,年产量约12万吨。玉米制种业,以宣化巡天种业为龙头,基地面积保持在4万亩左右,主要分布在贾家营、大仓盖、洋河南、江家屯、顾家营等乡镇,年产量约1万吨。无公害蔬菜产业,在县外贸公司建有5000立方米高标准恒温库、低温冷藏库各1座,500立方米净菜加工车间1处,带动全县无公害蔬菜、特菜种植面积发展到5万亩,年产量约20万吨。规模养殖业,依托京津张宣市场,发展城郊型质量规模畜牧业,已经形成450万只蛋鸡、34.85万头生猪、51.47万只良种羊、1.75万头奶牛的养殖规模,并在王家湾、塔儿村等山区乡镇,建成了獭兔、北京油鸡等特种畜禽养殖基地。果品产业,现有经济林41.44万亩,其中杏扁19.78万亩,葡萄、苹果、梨、杏、李子等21.66万亩。
(2)工业经济发展。目前,工业主要有矿产开发、煤炭开采加工、新型化工、机械制造等四大产业。矿产开发产业,主要是依托北部山区较为丰富的矿产(铁、金、钼等)资源,在李家堡、赵川、贾家营、东望山、大仓盖等5个乡镇,建有矿产品精选、深加工企业70多家。主要有兴宫矿业、坤源公司、华峰矿业、大白阳金矿等骨干企业。煤炭开采加工产业,在顾家营镇建有盛源宣东煤矿和华东煤焦、同利机焦等加工企业,在深井镇正在建设和泰煤矿,在宣大高速公路、112国道等晋煤外运通道,建有煤炭营销企业100多家,年实现市场交易额60多亿元。新型化工产业,引进建成了粤华煤化工、艾科精细化工、京西糠醛化工、工业亚麻油等新型化工企业,主要分布在洋河南到沙岭子一线。机械制造产业,依托宣化钢铁公司、宣化工程机械集团公司等大企业,为其生产配套产品,主要企业有恒泰履带、泰龙带钢、粉末冶金等。
编辑本段基础设施
1、道路交通:境内有京包、大秦、宣庞三条铁路干线,主要公路干线有110、112两条国道,宣大、京张、丹拉和正在修建的张石高速公路跨越县境。全县13个乡镇全部通油路,306个行政村全部通公路。
2、通讯电力:全县拥有邮政支局10个、电信分所7个,13个乡镇全部开通了程控电话,移动通讯网络基本覆盖县境。境内有张家口沙岭子发电总厂,110千伏变电站2座,35千伏变电站6座,总供电量1.57亿千瓦时。
3、科教文卫:全县共有各级各类学校137所,其中教师进修学校1所,职业中学2所,普通高中2所,初中14所,小学116所、民办学校2所(宣化县双语学校、塞北武术学校)。全县共有各类文化活动场所38个,其中文化馆、图书馆、文物机构、电视台各1处。2006年,县文教局获宣化县委、县政府2004-2005年度县级文明单位,市委教工委、市教育局2005年度教育工作优秀单位,河北省教育厅2005年学校安全工作先进集体,市教育局2005年度德育工作先进单位,河北省人民政府全省职业教育先进集体,张家口市2004-2005年度文明单位等。
全县共有各类医疗机构20个,其中县直医疗单位6个(县医院、中医院、保健站、疾控中心、卫生监督所、卫校),乡镇卫生院13个,民办医院1所(赵川盛达医院)。2006年,卫生局荣获市卫生局度目标考核优胜单位,获市爱委会市爱委会授予的2005年灭鼠先进县,2005目标管理考核优秀单位;县医院获全国十佳人民医院、市文明单位、中华医学会专家协会称号,申忠院长被中华医学会专家协会评为全国十佳院长。卫生监督所获场所卫生监督、职业卫生监督、地方病防治、慢病先进单位。
4、城市化建设:我县城镇市场建设基本健全,近年来先后建成了沙岭子、洋河南、赵川、顾家营等10个农村集贸市场,沙岭子太师湾建材市场,深井、洋河南、顾家营煤炭交易市场,以及赵川冀东龙汽车交易市场。2005年以来,按照全市城镇化建设总体规划,坚持高起点、高标准,不断加快沙岭子新区建设步伐,已投入资金350多万元聘请中国城市规划建设研究院,对沙岭子新区建设进行总体规划。《宣化县沙岭子新区总体规划纲要》经过去年9月和今年3月两次论证修改后,已经基本完成,目前正在向上级有关部门报批。
编辑本段历史名人
平文皇后王氏
平文皇后王氏(228年-355年)。北魏时期广宁(今宣化县)人。十三岁入宫,得幸于平文帝(即拓拔郁律),生昭成帝(即拓拔什翼犍)。平文帝崩时,昭成党在襁褓中。其时,国内动乱,有人蓄意谋害皇子。王氏将昭成藏在褶衣内,暗自祈祷说:"如果国运未终,你便不要出声。"昭成果然长时未啼,得免于难。昭成继位,意在垒源川定都,修筑城廓,建造宫室,但计议不决。王氏闻后,劝说归成:"我国从祖辈起常常迁徙,如今刚刚经历国难不久,基业党未巩固,如果修建城池定居下来,一旦外敌入侵,伧促间难以尽快迁动。况且兴师动众,劳民伤财,于国无益。"昭成听劝,才未大兴土木。国家危难之时,昭志帝复兴大业,多赖平文皇后之力。王氏于昭成十八年卒,葬于云中金陵。享年57岁。
武恪
武恪(1329年前后)字伯威,宣化人,元代诗人。著有《水云集》、《武伯威诗集》。
倪岳
倪岳(1443-1501年),明代宣府人。天顺八年(1464年)进士。初任翰林学士,后进礼部任左右侍郎。弘治六年拜礼部尚书。其时,四方所报灾异,礼部于年底一律定成文章,分类奏报。倪岳均详注日期,博引经史,验证后呈报皇帝。平时还常劝皇帝勤讲学,开言路,宽赋役,慎弄罚,黜奸贪,奖忠直,汰冗员,破迷信,省营造,止滥赏,帝对这些建议十分欣赏,多有采纳。弘治九年(1497年),倪岳改任南兵部参赞机务,后又任吏部尚手。倪岳文有才,武有略,善决断大事。先后向对上陈请多件事,对辅佐国是兴利利弊多有成效。因而倪岳奏疏一出,朝廷命官便争相传录。 倪岳病故后圣上赠封少保,谥文毅明世。
张俊
张俊(?-?)字世良。明代宣府人。成化末年,历任赤城、龙门、葛峪马营守备,不久改任游击。弘治已未年(1499年),外族侵犯大同,张俊奉命领兵前往支援,遇敌数万,陷入重围。但张俊面无惧色,英勇奋战,血战一日一夜,身负重伤,仍身先士卒,最后迫使来犯敌人溃退。朝廷因此提升张俊为都督同知,后又合其佩戴征西印,镇守大同。第二年,改镇宣府,佩镇朔印。张俊在宣府尽心竭力,忠于职守。外敌见无隙可击,便退兵远去。因此孝宗帝特降旨予以奖励。正德年间,张俊奉诏入中府,宿卫皇宫。武宗对其十分器重,平日以"张总兵"称呼,从不直叫其名。张俊作为将帅,对下能宽简待人,对敌能以少胜多。先后经历二十多次战斗,受伤三十多处,却从未战败。后因病解甲回乡调养,病故于家。
熊伟
熊伟(?-?),字彦卿,明代宣府人。自幼苦读书史,勤奋自勉。弘治丙辰年(1496年)登进士,被任命为兵科给事中。熊伟博学广识,所提的建议大多数被采纳实行,很受朝廷器重。已未年(1499年),被提升为通政参议。每日入朝议事,站立端正,出语响亮,意见深邃,孝宗帝很欣赏。弘治甲子年(1504年),北部少数民族有犯境的迹象,孝宗皇帝召集群臣计议,要九卿衙门中有才望者去治理边关,熊伟受到举荐。皇帝因平日感到"此人身体魁伟,声音宏亮,"而准奏。熊伟到居庸关和紫荆关后,立即上疏十议:精简将帅,增加戍卒,分别勇怯,核实功罪,多储粮草,学习骑射,设置险阻,明确侦探,慎用机权,任用间谍。皇帝阅后很赏识,降旨熊伟依次实行。从此,边防日渐稳固。正德戊寅年,熊伟还朝。论其功绩理应晋级,正值大同巡抚缺员,于是朝廷升熊伟为右佥都御史。赴任后,熊伟一心想有所作为,却因宦官专权而屡受制约。在任一年时间,朝中奸宦还派人向熊伟索要财物,熊伟未给,便被罢官落职。回乡后,熊伟专心研读经书,学作诗文,夏忘挥调扇,冬忘拥炉。所著诗文,清雅流畅。一作出就被众人争相传诵,熊伟亦从中获得乐趣,安度晚年,至88岁病故。晚年著有《双溪诗文集》,正式刊行。
杨百之
杨百之(?-?),字允成,明代宣府人。生性敏锐,正德甲戍年(1514年)报考进士,被授为行人。戊寅年(1518年)被提升为山西道监察御史。杨百之这官清正,不攀附权势。其时,有同乡人江彬,很受皇帝宠爱,权倾天下。同僚中不时有人暗示杨百之登门同江彬交结,杨百之始终委婉推辞谢绝,未登江彬家门。后来,杨百之从山西还朝,又十分痛恨某些朝臣败坏国纪、残害民众的行为,曾劝说皇帝应"行以至公之道。" 杨百之后升任广西按察使佥事。最后因待奉老人,辞去官职回归乡里。
穆得海、王羊儿
穆得海(?-1527年),宣化县葛峪堡人。王羊儿(?-1527年),宣化县小白阳人。二人俱为戍卒。明嘉靖丁亥年(1527年),外族入侵,二人随主将赴关山抗敌。双方对阵,得海跃入敌阵生擒一人,当即斩首以激励同营将士。敌聚集围射得海。得海英勇无畏,东奔西突,又连砍数敌,最后力竭,战死疆场。王羊儿面对强敌,亦毫无惧色,蹲下身子,与敌对射,箭无虚发,杀死敌多人。后因箭尽,被敌围攻,力战而死。战后,王羊儿父亲收尸,见王羊儿手上还紧提一敌的头颅。乡人见后都王羊儿的骁勇误伤不已。
孙世芳
孙世芳(?-?),字克承,宣府人。明嘉靖丁未年(1535年)会试获第六。入馆试,世宗皇帝亲自圈定第一,授翰林院庶吉士,后升检讨分校。穆宗登基后,常叫孙世芳至宫辽撰释讲议,多受启发,后任孙世芳为国子监司业,命孙世芳以选拔人才、兴起斯文为职任。孙世芳 曾于嘉靖年辛酉年(1561年),著《宣府镇志》,记述明代边关宣府镇事,与尹耕的《两镇三关志》同受世人称道。
董一奎
董一奎(?-?),字天宿,号北山,明代宣府人。学业成就后袭父职,最初任宣府游击。嘉靖乙卯年(1555年),升任指挥佥事,历任宣大、宁武、古北、延绥、洮岷总兵。万历壬辰年(1592年),佩征西将军印,镇守宁夏。其时,叛军许朝嗦、刘樱据守城池。董一奎不得入内,就在城外办公,八十多日昼夜不解铠甲,致使铠叶被汗水浸蚀透孔。癸巳年冬,日本派遣使臣经朝鲜来明王朝求封。兵部尚书石星因董一奎曾带兵援助过朝鲜,了解日方情况,特意让董一奎主持接待日使,并欲推举他为封倭正使出使朝鲜。期间,游击沈惟敬暗中与日本人勾结,前往拜见董一奎,打听日本人求封内情。董一奎坦然相告:"待我到了朝鲜,详细察看日人求封情意真伪,再做道理。"沈惟敬害怕通日败露,极力阻止董一奎出使,向兵部尚书石星进谗言:"日本人擅长诗词,恐一奎一能胜任。"石星被其蒙蔽,旋另派他人前往,中日会盟的事亦未获结果。不少人叹惜朝廷未用董一奎,惋惜董一奎的才华未得到发挥。乙未年(1595年),董一奎调镇山西,后年迈解职回乡。
胡以温
胡以温(1624-?)字公峤,宣化人,清代著作家。著有《辨学编》、《洙泗言仁录补》、《道因集》、《蠡测编》、《文章具体》、《山堂清玩》、《骚体集》、《读书论世管见》、《见山堂诗文集》、《续宣府镇志》、《孝士家谱》等。
胡守训
胡守训(1625年前后)宣化人,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进士。博通经史,尤精理学,著有《在慈堂稿》。
孙衍策
孙衍策(1700-1793年),字围之,宣化县人,系武进士孙锡龄之子。自幼生性聪敏。乾隆年间学至廪贡生即任济南南阳府通判,后卸任归家养亲。每遇亲族中有人请求资助时,孙衍策总是慷慨解囊,毫无吝色。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宣化府知府张志奇,知县黄可润率各县绅士捐建柳川书院(后改为直隶第十六中学校,今宣化一中),孙衍策又捐助一笔巨资。闻听老龙背地险难行,又出资独修通下花园的大路。为此,后人赠"乐善不倦"匾额,以颂扬孙衍策的功德。乾隆五十八年,孙衍策病故,享年93岁。
郑魁士
郑魁士(?-?),字鳌峰,宣化县人。道光初年,因参战屡建功,官至直隶提督。郑魁士从戎征战,先后治军四十多年。亦曾参与过镇压太平天国起义及捻军起义。晚年回归宣化后,做了不少有意义的事。如:筑永固坝发兴水利,修四牌楼以壮观瞻,建镇朔楼以司昏晓,开火石坡以利交通,等等。郑魁士享年73岁,赐谥忠烈。
郭维成
郭维成(1866-1931年)字效宗,宣化人。1905年赴日本留学,归国任宣化府劝学所总监、宣化府教育会会长,创办并自任《教育丛录》总编辑。
编辑本段建设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宣化县经济有了长足的发展。工业基础日渐雄厚,初步形成了机械、化工、冶金、建材、食品、医药等骨干行业。农业产业化进程不断加快。被国家计委、农业部确定为粮棉大县和商品粮基地县。出口贸易较为活跃,农副土特产品和工业品出口世界10多个国家和地区。县属外贸公司具有进出口经营权,承担着张家口市所辖各县区及河北省其他市县外贸加工出口冻肉的代存中转任务。1997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完成12.4亿元(1990年不变价),财政收入达到7564万元。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快,投资环境及基础条件优越。县境内京包、大秦两条铁路干线贯穿东西,110、112、207国道纵横贯通,乡村公路已成网络。电力、邮电、金融、保险事业设施先进,服务周到。邮政开通了国内外特快专递业务,全县电话实现程控联网,中国银行等金融专业办事机构可办理人民币、外币存贷款,国内及国际结算、非贸易结算等业务。

⑶ 宣化历史

宣化地处河北省西北部,在张家口市东南30公里处,为张家口市辖区,位于东经115°03′,北纬40°37′。东偏南距首都北京170公里,南偏西距省会石家庄280公里,西距大同200公里。总面积264.3平方公里。居住着汉、回、满、蒙、朝鲜、壮、纳西、布依、白、彝、侗、土家、达斡尔等13个民族。共29万人。
宣化历史悠久,形势险要,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有着灿烂的民族文化和众多文物古迹。从先秦开始,这里是历代府、州、郡、道、县和省、市治所的首府。1991年经河北省人民政府批准并公布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
一、悠久历史
宣化历史渊远流长,是我国开发较早地区之一,从宣化西南60公里处我国著名的泥河湾旧石器遗址和宣化城附近的刘家窑、王河湾、水泉、龙门、赵川、关子口、西望山、李大人庄、小白杨等仰韶、龙山文化遗址的发现,证实这里在6000年前人类活动就已遍及宣化各地。
夏、商时期宣化先属冀洲后属幽州。
周武王灭纣后宣化属燕国领地。
战国时期(公元前403年至221年)民族割据,宣化曾属东湖族占地。
秦始皇(公元前221年)统一六国后。分天下为36郡,宣化属上谷郡。
魏、晋、南北朝时期宣化属广宁郡。
随、唐时期先后置涿郡、武州。
五代时(公元907--960年)石敬割燕(北京)、云(大同)16州给辽国,其中包括武州。辽改武州为归化州。宣化为归化州治所。 金灭辽后,大定七年(公元1167年)改归化州为宣化州。翌年又改为宣德州。元初改宣德州为顺宁府,宣化为顺宁府治所。
明初年沿长城设九镇。宣化改为宣府镇,辖左、右、前三卫。为万全都司镇守总兵元帅驻地。
清康熙三十二年(公元1693年)改置宣化府。辖一厅三洲七县。宣化为府城治所,始定今名。
民国二年(公元1913年)设直隶省口北观察使(俗称道)。辖3厅10县。宣化为口北道治所。
1937年8月日本侵占后,成立伪察南自治政府。1943年又将察南自治政府改为宣化省。辖11县,省会定于宣化。
1945年宣化解放后察哈尔省在宣化成立。省会设在宣化。1946年1月设宣化市。1948年12月第二次解放。恢复察哈尔省建制。省会迁张家口市。
1963年3月改宣化市为张家口市辖区至今。
二、形势险要
宣化位于冀北山间盆地边缘,地势险要,气势顽固,战略地位重要,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诚如旧志所述“宣化全境飞孤(今山西代城飞孤关)紫荆(今河北易县紫荆关)控其南;长城、独石(口)枕其北;居庸(关)屹险于左;云中(大同)固结于右,群山叠障,盘踞峙列,足以拱卫京师……”。素有“神京屏翰”之称。
据志书记载概略统计,仅汉、唐、宋、明四个朝代,北方部族经宣化南入的较大战争达70多次。所以历代汉民族朝代都非常重视北部边防,并选派重兵固守。特别是明王朝先后18次增筑和修葺长城,沿长城设九镇驻兵防守。其中宣府镇担负着东起四海,西至大同长达1030里的防守任务。洪武、隆庆年间宣府驻扎新旧官军达151452人。明太祖朱元璋封其十九子朱惠为谷王,在宣化建谷王府(皇城),常驻宣府。明武宗朱厚照在宣府建镇国府第。清康熙皇帝7次征西,北巡时均路经宣化。乾隆皇帝亲书《神京屏翰
》巨匾,悬挂于镇朔楼上。据《宣府镇志》载:嘉靖年间,宣化城内有军户127497人,官户4551人,民户2035人。由此可见,宣府镇是一座名副其实的“军城”。
三、人杰地灵
宣化自古为交通要冲,军事政治重地,工商业繁荣,文化教育发达。因此,涌现出一批又一批仁人志士和民族精英。据《宣化县新志》载:元朝设有“景贤书院”,明朝有“上谷书院”。清乾隆二十一年(公元1758年)创立古城最高学府“柳川书院”。光绪二十八年设宣化府中学堂(现宣化一中前身)。革命前辈张苏、林枫等同志边任教,边从事革命活动。尔后宣化府立师范学校、府立中等农业学堂,府立艺徒学堂和上谷大戏院相继成立,就学者逾千人。
光绪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宣化府从中学堂挑选吕复等19人及州县志士9人,共28人赴日本留学,开辟了旅外求学之先声。
由于文化教育事业的发达,宣化涌现了大量历史文化名人。仅明清两代中进士者36人、举人113人、武举人165人、贡生390人。诸如:
孙世芳:进士出身,官至明翰林院庶吉士,太使,曾主持编篡《宣府镇志》。
张镗:进士出身,曾任山西按察副使。
姚世卿:武进士出身,曾任明京城永定门总兵元帅。
张世卿:地方绅士出身,曾任大辽国国子监,监察御史,死后葬于宣化区下八里村北。
郭维城:清末举人出身,曾任柳川书院院长,从日本考察回国后任府城教育会长。深得地方学子拥戴。
马 信:1917年生于宣化城内,1936年高中毕业后从事抗日救亡活动,曾任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书记,政府主席。现为全国政协常委,民族事务委员会主任。
谷凤翔:龙关人,宣化师范学校毕业,曾任国民党中央党部秘书长,监察部长,司法行政部长。现为台湾察哈尔同乡会理事。
筱桂挑:女,晋剧表演艺术家,曾任宣化晋剧团团长,全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严于治艺,造脂深沉,多次受到周总理等国家领导人接见。1973年去世。四、灿烂文化 灿烂的民族文化是构成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条件。宣化历史悠久,遗存在地上、地下历史文物、古迹十分丰富。现在,宣化地区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1处,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处。库藏文物1000余件,其中三级以上国家珍贵文物100余件。
清远楼:始建于明成化十八年(公元1482年)。是一座重檐,多角,十字脊,歇山顶式的宏伟建筑。面宽三跨间,外观三层,楼高7米,建在高8米的墩台上。墩台下的十字券洞与宣化城四门通衢,与镇朔楼,拱极楼成一轴线。券洞内的500年前的铁轮车辙依稀可见。楼体造型别致新颖,具有明显的明代建筑艺术风格。楼上悬有嘉靖十八年铸造的“宣府镇城钟”,高2.5米,重万斤,钟声宏亮悠扬,可传声40里。楼的东、西、北三面悬挂《耸峙岩疆》、《震靖边氛》、《声通天籁》木制匾。日本学者伊东忠太博士在《东洋建筑史的研究》一书中,曾向全世界做过介绍。1984年大修后的清远楼,青砖碧瓦,玲珑剔透,格外引人注目,已成为古城一大重要文物景观。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镇朔楼:北距清远楼200米。建于明正统5年(公元1440年)。系重檐九脊歇山顶建筑。面宽五跨间,楼高二层15米。建在8米高的墩台上。二层檐下有两块匾额。南曰《镇朔楼》,以明代宣府镇总兵例佩“镇朔将军印”故名。北曰《神京屏翰》为清高宗乾隆皇帝亲书,由直隶总督那苏图刊悬。楼内置巨大更鼓一面,鼓高2.2米,面径1.4米。廊下立有4幢石碑,记述宣化历史和修建镇朔楼经过。现为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拱极楼:又名著耕楼,昌平门楼。建于明洪成二十七年(公元1394年)。置于宣化城墙之上。为城防建筑。楼高14米。楼体二层,墩台9米。下有南北走向券洞。与清远、镇朔两楼成一轴线。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宣化城:始建于唐朝。明洪武二十七年展筑包砖。展筑后的宣化城垣为正方形,每边六里多,周长24里有余。城高2丈8尺、雉堞高7尺。通高3丈5尺。环城设7门,南有昌平、宣德、承安三门;北有广灵,高远二门;东有安定一门;西有泰新一门,门外设关,环有瓮城、瓮城外连月城,城四角建有角楼,城外设隍堑、护城河、吊桥等。其布局俨然为明代北京城之缩本,仅规模较小、门制不同而已。现在城体虽破环严重,但土垣基本完好。为全国少有明城之一。已列入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古长城:始建于秦明,位于宣化北部与崇礼县为界,经人头山由张家口入境,境内长52公里。在永乐至万历年间重修加固。因这段古长城位于明长城之北,故又称“二道边”。系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泥河湾遗址:位于宣化城西南60公里处的泥河湾村。属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晚新生代地层发育,出露完好,化石丰富。其中含有早更新世(距今200万年)哺乳动物化石。为举世公认的早更新世标准地层。是研究地层变动、构造和寻找早期人类化石的重点地区,已列入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柏林寺:位于宣化柏化寺村西,小环山坡下,有原山凿就的多宝佛塔一座,通高12米,上刻石佛数十;石窟三个,内凿大小石佛300个余尊,兴建年代不详。但《宣化县志》记载,明龙庆元年(公元1567年)大修,清代又建龙王殿、三宫殿及禅房等。山上林木丛葱郁,风景优美。现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砖雕五龙壁:在宣化师范学校(原弥陀寺)内,全高4.5米,宽4米,中间是飞腾于云涛雾海中的五条砖雕巨龙。上檐雕五踩仿木斗拱,下刻飞禽走兽,两边是奇花异草。为清初雕刻艺术珍品,现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立化寺塔:位于宣化城内西南隅(现驻军占地)。该塔始建于元朝。清道光二十二年重修。塔身高14米。为五级8面。下有莲花座,顶部为铸铁宝顶,各角有合角吻兽,造型美观,工艺精细。据考立化祖师系日本国佛教日莲宗传人日持上人。为弘扬南无妙法莲花经,西渡中国,担任立化寺主持。并于立化寺坐化圆寂。在日本佛教界颇有影响。近几年来多有日僧前来朝拜。现为张家口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古上谷郡牌坊:位于天泰寺街东口。清道光十七年重修,是一座两柱单孔歇山布瓦建筑。牌坊上方雕有五层九踩斗拱。斗拱下的匾板上刻有《古上谷郡》4个楷书大字。字体雄浑有力。刀工精湛道劲。相传为清宣化知府方观承所书。牌坊建筑纤巧玲珑,结构严谨,别具一格。原为省级重点文物,可惜毁于“文革”。现在重新规划设计,正待恢复建筑。

察哈尔省民主政府旧址:位于宣化牌楼西街天主教堂东侧。始建于1930年,院落为中西结合的三进四合院。1943年日伪宣化省公署所在地。1945年宣化首次解放,全国第一个省级民主政府在这里诞生,为省府办公驻地。已列入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时恩寺大殿:位于镇朔楼西侧百米处。始建于明代成化六年,具有典型的明初建筑艺术特点,为宣化地区唯一庑殿顶式建筑。顶部为黄色琉璃瓦。建筑面积为388平方米。已列入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辽代壁画墓群:位于下八里村北。从1973年首次发掘出辽代监察御史张世卿墓葬后,最近又在张世卿墓地附近清理发掘出张世本、张公诱、张世右、张匡正、韩师训、张文藻等9座辽代壁画墓葬,已构成张家世族壁画墓群。在墓群发掘中,除出土一大批珍贵文物外,还发现300余平方米保存完好的辽代彩色壁画。其中的散乐图、茶道图、天文图、出行图、侍女图、备经图等是在国内首次发现。对研究辽代历史、文化、天文、民俗、服饰等有着重大意义。墓群中的壁画技艺之高。墓室结构之新颖考究,随葬品之丰富多彩,宛如地下艺术殿堂,在辽代考古发掘中是罕见的,颇有研究观赏价值。被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在,1998年9月,下八里村北又清理抢救出两座辽代壁画墓,出土了铜丝网络和木偶真人雕像,这在河北省属首次发现,为研究辽代历史、经济、文化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另外,具有文物保护价值的玄空寺、清真寺、天主教徒会堂等一批古代建筑和遗址,也有待于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加双保护、开发、利用,使历史文化重放异彩。

⑷ 关于宣化区的历史文化和名人轶事

历史沿革

宣化历史悠久。战国至秦汉属上谷郡,唐代置武洲,文德元年(888年),设文德县,始建宣化城。辽改武州为归化州,金改归化州为宣德州,元中统四年(1263年),始置宣德府。明洪武三年(1370年),朱元璋改宣德府为宣府。次年,置前卫、左卫、右卫,遣将卒把守。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展筑宣府城,边长“六里十三步”,周长达12公里。次年皇子朱橞受封谷王,就藩宣府,宣府成为边防重地。明正统五年(1440年),城垣包砖,6年后竣工,城高池深,气象雄伟。清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废宣府卫所,取宣扬教化之意,改置宣化府。宣化县,府县治所均在宣化城内,宣化由此得名。因其为北京城西第一座府城,人称“京西第一府”。 1913年(民国2年),废宣化府,存宣化县,属直隶省口北道。宣化为宣化县治所。1929年(民国18年),废道,宣化县直属察哈尔省。日伪盘据时期,宣化县初属伪察南自治区;1939年,日伪建蒙疆联合自治政府,设察南政厅领辖宣化县;1943年复改置伪宣化省,宣化县为伪宣化省省会。此段时期宣化仍为宣化县治所。 1945年9月,宣化首次解放。1946年1月,市、县分设,置宣化县城区及近效为宣化市,并为察哈尔省省会。当年10月,国民党政府占领宣化,仍单置宣化县。 1948年12月,宣化二次解放,仍市、县分置。宣化市辖现宣化市及庞家堡和下花园,属察哈尔省。 1949年10月至1950年1月,宣化市曾改为察南专属宣化镇。1950年2月仍恢复市建制,并于1952年底改隶河北省。 1955年11月,撤销宣化市,置宣化城区为宣化镇,属张家口市。 1958年11月,宣化县、镇合并。1959年6月,改合并后的宣化镇为宣化区,仍属张家口市。 1960年7月,撤宣化区,改置宣化市,属张家口地区,由张家口市代管。1961年6月,恢复宣化县建制,仍市、县分设。 1963年3月,复改宣化市为宣化区,属张家口市。

⑸ 宣化区的历史沿革

在一万年以前的旧石器时代,就有先民在宣化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据对宣化西南60公里处的泥河湾遗址和宣化城及附近的刘家夭、王河湾、水泉、赵川、关子口、白庙等地发现的仰韶、龙山文化遗址及出土的石器、陶器等物考证,远在6000年前人类活动已遍及宣化各地。考古专家论证说,宣化属中国华北燕山山脉北缘,既有黄河流域的文化特征,又有北方红山文化的遗存,是中华民族南北文化交融汇聚的中心地带,文化积淀丰富,对研究史前文化有重要意义。
夏、商时期中华分九州,宣化先属幽州、后属冀州。
周武王灭商纣后,封台公姬爽建立燕国,宣化属燕国领地。
战国时期(公元前403年至公元前221年),由东胡族占据。燕王派秦开破袭东胡,置之不理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等郡,宣化属上谷郡。
秦始皇(公元前221年)统一六国后,分天下为36郡、宣化为其一的上谷郡,置守尉监,因在谷之上,直名上谷。
汉置幽州刺史部上谷郡,宣化属上谷郡下洛县。濡子婴居摄三年,王莽篡汉,改上谷郡为朔调,并改上谷各县名。
三国黄初元年(公元220年)改下洛县为广宁县。
晋太康年间(公元228年至280年)宣属广宁郡地。
南北朝时期(公元488年至550年)设永丰郡,宣化辖境属怀戍县。
隋大业三年(公元607年)设涿郡怀戍县,宣化仍属怀戍县置。
唐初改为妫州,属河北道。僖宗年间(公元885年)设武州、文德县、宣化为州、县治所。
五代时,西晋石敬瑭割燕,分16州给契丹,其中包括武州。契丹建辽国,辽改武州为归化州,仍辖文德县,属西京道。宣化为当时州、县治所。
金大定七年(公元1167年)改归化州为宣化州,八年改为宣德州,九年复设宣德州、领文德县,宣化仍为州、县治所。
元初,改宣德州为宣宁府,后又改为宣德州。至元三年(公元1337年)因地震原因又改为顺宁府和宣德县治所。
明代,宣化是北部边防重镇,不设地方政府,只沿长城设九镇,宣府镇为九镇之一,辖四海县至大同1300里的防御任务,是宣府镇总兵驻地和指挥中心,又称宣府镇城。
清康熙三十二年(公元1693年)废宣府卫所,改置宣化府辖一厅、三州、七县,宣化为府城所在地。
1913年废宣化府,存宣化县,属直隶省口北道。1929年废道,宣化县直属察哈尔省。1939年日伪建蒙疆联合自治政府,在宣化设察南政厅。1943年改置宣化省,为伪宣化省会所在地。
1945年9月,宣化首次解放。1946年1月设立宣化市,为察哈尔省会。当年10月,国民党政府占领宣化,置宣化县。
1948年12月,宣化二次解放,恢复宣化市建置,属察哈尔省。
1949年10月至1950年1月,宣化市曾改为察南专区宣化镇。1950年2月仍恢复市建制并于1952年底改隶河北省。
1955年11月,撤销宣化市,置宣化城区为宣化镇,属张家口市。
1958年11月,宣化县、镇合并。1959年6月,改合并后的宣化镇为宣化区,仍属张家口市。
1960年7月,撤宣化区,改置宣化市,属张家口地区,由张家口市代管。1961年6月,恢复宣化县建制,仍市、县分设。
1963年3月改宣化市为张家口市辖区。
2016年,同意撤销宣化县、宣化区,设立新的宣化区,以原宣化县、宣化区的行政区域为新的宣化区的行政区域,政府驻地在原宣化区人民政府驻地。

⑹ 谁来就有分拿.说说宣化的历史

宣化历史悠久。战国至秦汉属上谷郡,唐代置武洲,文德元年(年),设文德县,始建宣化城。辽改武州为归化州,金改归化州为宣德州,元中统四年(1263年),始置宣德府。明洪武三年(1370年),朱元璋改宣德府为宣府。次年,置前卫、左卫、右卫,遣将卒把守。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展筑宣府城,边长“六里十三步”,周长达12公里。次年皇子朱橞受封谷王,就藩宣府,宣府成为边防重地。明正统五年(1440年),城垣包砖,6年后竣工,城高池深,气象雄伟。清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废宣府卫所,取宣扬教化之意,改置宣化府。宣化县,府县治所均在宣化城内,宣化由此得名。因其为北京城西第一座府城,人称“京西第一府”。 1913年(民国2年),废宣化府,存宣化县,属直隶省口北道。宣化为宣化县治所。1929年(民国18年),废道,宣化县直属察哈尔省。日伪盘据时期,宣化县初属伪察南自治区;1939年,日伪建蒙疆联合自治政府,设察南政厅领辖宣化县;1943年复改置伪宣化省,宣化县为伪宣化省省会。此段时期宣化仍为宣化县治所。 1945年9月,宣化首次解放。1946年1月,市、县分设,置宣化县城区及近效为宣化市,并为察哈尔省省会。当年10月,国民党政府占领宣化,仍单置宣化县。 1948年12月,宣化二次解放,仍市、县分置。宣化市辖现宣化市及庞家堡和下花园,属察哈尔省。 1949年10月至1950年1月,宣化市曾改为察南专属宣化镇。1950年2月仍恢复市建制,并于1952年底改隶河北省。 1955年11月,撤销宣化市,置宣化城区为宣化镇,属张家口市。 1958年11月,宣化县、镇合并。1959年6月,改合并后的宣化镇为宣化区,仍属张家口市。 1960年7月,撤宣化区,改置宣化市,属张家口地区,由张家口市代管。1961年6月,恢复宣化县建制,仍市、县分设。 1963年3月,复改宣化市为宣化区,属张家口市。

宣化地处河北省西北部,在张家口市东南30公里处,为张家口市辖区,位于东经115°03′,北纬40°37′。东偏南距首都北京170公里,南偏西距省会石家庄280公里,西距大同200公里。总面积264.3平方公里。居住着汉、回、满、蒙、朝鲜、壮、纳西、布依、白、彝、侗、土家、达斡尔等13个民族。共29万人。
宣化历史悠久,形势险要,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有着灿烂的民族文化和众多文物古迹。从先秦开始,这里是历代府、州、郡、道、县和省、市治所的首府。1991年经河北省人民政府批准并公布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
一、悠久历史
宣化历史渊远流长,是我国开发较早地区之一,从宣化西南60公里处我国著名的泥河湾旧石器遗址和宣化城附近的刘家窑、王河湾、水泉、龙门、赵川、关子口、西望山、李大人庄、小白杨等仰韶、龙山文化遗址的发现,证实这里在6000年前人类活动就已遍及宣化各地。
夏、商时期宣化先属冀洲后属幽州。
周武王灭纣后宣化属燕国领地。
战国时期(公元前403年至221年)民族割据,宣化曾属东湖族占地。
秦始皇(公元前221年)统一六国后。分天下为36郡,宣化属上谷郡。
魏、晋、南北朝时期宣化属广宁郡。
随、唐时期先后置涿郡、武州。
五代时(公元907--960年)石敬割燕(北京)、云(大同)16州给辽国,其中包括武州。辽改武州为归化州。宣化为归化州治所。 金灭辽后,大定七年(公元1167年)改归化州为宣化州。翌年又改为宣德州。元初改宣德州为顺宁府,宣化为顺宁府治所。
明初年沿长城设九镇。宣化改为宣府镇,辖左、右、前三卫。为万全都司镇守总兵元帅驻地。
清康熙三十二年(公元1693年)改置宣化府。辖一厅三洲七县。宣化为府城治所,始定今名。
民国二年(公元1913年)设直隶省口北观察使(俗称道)。辖3厅10县。宣化为口北道治所。
1937年8月日本侵占后,成立伪察南自治政府。1943年又将察南自治政府改为宣化省。辖11县,省会定于宣化。
1945年宣化解放后察哈尔省在宣化成立。省会设在宣化。1946年1月设宣化市。1948年12月第二次解放。恢复察哈尔省建制。省会迁张家口市。
1963年3月改宣化市为张家口市辖区至今。
二、形势险要
宣化位于冀北山间盆地边缘,地势险要,气势顽固,战略地位重要,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诚如旧志所述“宣化全境飞孤(今山西代城飞孤关)紫荆(今河北易县紫荆关)控其南;长城、独石(口)枕其北;居庸(关)屹险于左;云中(大同)固结于右,群山叠障,盘踞峙列,足以拱卫京师……”。素有“神京屏翰”之称。
据志书记载概略统计,仅汉、唐、宋、明四个朝代,北方部族经宣化南入的较大战争达70多次。所以历代汉民族朝代都非常重视北部边防,并选派重兵固守。特别是明王朝先后18次增筑和修葺长城,沿长城设九镇驻兵防守。其中宣府镇担负着东起四海,西至大同长达1030里的防守任务。洪武、隆庆年间宣府驻扎新旧官军达151452人。明太祖朱元璋封其十九子朱惠为谷王,在宣化建谷王府(皇城),常驻宣府。明武宗朱厚照在宣府建镇国府第。清康熙皇帝7次征西,北巡时均路经宣化。乾隆皇帝亲书《神京屏翰
》巨匾,悬挂于镇朔楼上。据《宣府镇志》载:嘉靖年间,宣化城内有军户127497人,官户4551人,民户2035人。由此可见,宣府镇是一座名副其实的“军城”。
三、人杰地灵
宣化自古为交通要冲,军事政治重地,工商业繁荣,文化教育发达。因此,涌现出一批又一批仁人志士和民族精英。据《宣化县新志》载:元朝设有“景贤书院”,明朝有“上谷书院”。清乾隆二十一年(公元1758年)创立古城最高学府“柳川书院”。光绪二十八年设宣化府中学堂(现宣化一中前身)。革命前辈张苏、林枫等同志边任教,边从事革命活动。尔后宣化府立师范学校、府立中等农业学堂,府立艺徒学堂和上谷大戏院相继成立,就学者逾千人。
光绪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宣化府从中学堂挑选吕复等19人及州县志士9人,共28人赴日本留学,开辟了旅外求学之先声。
由于文化教育事业的发达,宣化涌现了大量历史文化名人。仅明清两代中进士者36人、举人113人、武举人165人、贡生390人。诸如:
孙世芳:进士出身,官至明翰林院庶吉士,太使,曾主持编篡《宣府镇志》。
张镗:进士出身,曾任山西按察副使。
姚世卿:武进士出身,曾任明京城永定门总兵元帅。
张世卿:地方绅士出身,曾任大辽国国子监,监察御史,死后葬于宣化区下八里村北。
郭维城:清末举人出身,曾任柳川书院院长,从日本考察回国后任府城教育会长。深得地方学子拥戴。
马 信:1917年生于宣化城内,1936年高中毕业后从事抗日救亡活动,曾任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书记,政府主席。现为全国政协常委,民族事务委员会主任。
谷凤翔:龙关人,宣化师范学校毕业,曾任国民党中央党部秘书长,监察部长,司法行政部长。现为台湾察哈尔同乡会理事。
筱桂挑:女,晋剧表演艺术家,曾任宣化晋剧团团长,全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严于治艺,造脂深沉,多次受到周总理等国家领导人接见。1973年去世。四、灿烂文化 灿烂的民族文化是构成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条件。宣化历史悠久,遗存在地上、地下历史文物、古迹十分丰富。现在,宣化地区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1处,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处。库藏文物1000余件,其中三级以上国家珍贵文物100余件。
清远楼:始建于明成化十八年(公元1482年)。是一座重檐,多角,十字脊,歇山顶式的宏伟建筑。面宽三跨间,外观三层,楼高7米,建在高8米的墩台上。墩台下的十字券洞与宣化城四门通衢,与镇朔楼,拱极楼成一轴线。券洞内的500年前的铁轮车辙依稀可见。楼体造型别致新颖,具有明显的明代建筑艺术风格。楼上悬有嘉靖十八年铸造的“宣府镇城钟”,高2.5米,重万斤,钟声宏亮悠扬,可传声40里。楼的东、西、北三面悬挂《耸峙岩疆》、《震靖边氛》、《声通天籁》木制匾。日本学者伊东忠太博士在《东洋建筑史的研究》一书中,曾向全世界做过介绍。1984年大修后的清远楼,青砖碧瓦,玲珑剔透,格外引人注目,已成为古城一大重要文物景观。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镇朔楼:北距清远楼200米。建于明正统5年(公元1440年)。系重檐九脊歇山顶建筑。面宽五跨间,楼高二层15米。建在8米高的墩台上。二层檐下有两块匾额。南曰《镇朔楼》,以明代宣府镇总兵例佩“镇朔将军印”故名。北曰《神京屏翰》为清高宗乾隆皇帝亲书,由直隶总督那苏图刊悬。楼内置巨大更鼓一面,鼓高2.2米,面径1.4米。廊下立有4幢石碑,记述宣化历史和修建镇朔楼经过。现为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拱极楼:又名著耕楼,昌平门楼。建于明洪成二十七年(公元1394年)。置于宣化城墙之上。为城防建筑。楼高14米。楼体二层,墩台9米。下有南北走向券洞。与清远、镇朔两楼成一轴线。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宣化城:始建于唐朝。明洪武二十七年展筑包砖。展筑后的宣化城垣为正方形,每边六里多,周长24里有余。城高2丈8尺、雉堞高7尺。通高3丈5尺。环城设7门,南有昌平、宣德、承安三门;北有广灵,高远二门;东有安定一门;西有泰新一门,门外设关,环有瓮城、瓮城外连月城,城四角建有角楼,城外设隍堑、护城河、吊桥等。其布局俨然为明代北京城之缩本,仅规模较小、门制不同而已。现在城体虽破环严重,但土垣基本完好。为全国少有明城之一。已列入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古长城:始建于秦明,位于宣化北部与崇礼县为界,经人头山由张家口入境,境内长52公里。在永乐至万历年间重修加固。因这段古长城位于明长城之北,故又称“二道边”。系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泥河湾遗址:位于宣化城西南60公里处的泥河湾村。属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晚新生代地层发育,出露完好,化石丰富。其中含有早更新世(距今200万年)哺乳动物化石。为举世公认的早更新世标准地层。是研究地层变动、构造和寻找早期人类化石的重点地区,已列入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柏林寺:位于宣化柏化寺村西,小环山坡下,有原山凿就的多宝佛塔一座,通高12米,上刻石佛数十;石窟三个,内凿大小石佛300个余尊,兴建年代不详。但《宣化县志》记载,明龙庆元年(公元1567年)大修,清代又建龙王殿、三宫殿及禅房等。山上林木丛葱郁,风景优美。现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砖雕五龙壁:在宣化师范学校(原弥陀寺)内,全高4.5米,宽4米,中间是飞腾于云涛雾海中的五条砖雕巨龙。上檐雕五踩仿木斗拱,下刻飞禽走兽,两边是奇花异草。为清初雕刻艺术珍品,现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立化寺塔:位于宣化城内西南隅(现驻军占地)。该塔始建于元朝。清道光二十二年重修。塔身高14米。为五级8面。下有莲花座,顶部为铸铁宝顶,各角有合角吻兽,造型美观,工艺精细。据考立化祖师系日本国佛教日莲宗传人日持上人。为弘扬南无妙法莲花经,西渡中国,担任立化寺主持。并于立化寺坐化圆寂。在日本佛教界颇有影响。近几年来多有日僧前来朝拜。现为张家口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古上谷郡牌坊:位于天泰寺街东口。清道光十七年重修,是一座两柱单孔歇山布瓦建筑。牌坊上方雕有五层九踩斗拱。斗拱下的匾板上刻有《古上谷郡》4个楷书大字。字体雄浑有力。刀工精湛道劲。相传为清宣化知府方观承所书。牌坊建筑纤巧玲珑,结构严谨,别具一格。原为省级重点文物,可惜毁于“文革”。现在重新规划设计,正待恢复建筑。

察哈尔省民主政府旧址:位于宣化牌楼西街天主教堂东侧。始建于1930年,院落为中西结合的三进四合院。1943年日伪宣化省公署所在地。1945年宣化首次解放,全国第一个省级民主政府在这里诞生,为省府办公驻地。已列入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时恩寺大殿:位于镇朔楼西侧百米处。始建于明代成化六年,具有典型的明初建筑艺术特点,为宣化地区唯一庑殿顶式建筑。顶部为黄色琉璃瓦。建筑面积为388平方米。已列入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辽代壁画墓群:位于下八里村北。从1973年首次发掘出辽代监察御史张世卿墓葬后,最近又在张世卿墓地附近清理发掘出张世本、张公诱、张世右、张匡正、韩师训、张文藻等9座辽代壁画墓葬,已构成张家世族壁画墓群。在墓群发掘中,除出土一大批珍贵文物外,还发现300余平方米保存完好的辽代彩色壁画。其中的散乐图、茶道图、天文图、出行图、侍女图、备经图等是在国内首次发现。对研究辽代历史、文化、天文、民俗、服饰等有着重大意义。墓群中的壁画技艺之高。墓室结构之新颖考究,随葬品之丰富多彩,宛如地下艺术殿堂,在辽代考古发掘中是罕见的,颇有研究观赏价值。被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在,1998年9月,下八里村北又清理抢救出两座辽代壁画墓,出土了铜丝网络和木偶真人雕像,这在河北省属首次发现,为研究辽代历史、经济、文化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另外,具有文物保护价值的玄空寺、清真寺、天主教徒会堂等一批古代建筑和遗址,也有待于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加双保护、开发、利用,使历史文化重放异彩。

⑺ WHAT'S宣化的来历和传说

宣化区位于北纬40°37′,东经115°03′,东南近临首都北京150公里,西连晋蒙。宣化区辖7个街道、1个镇、3个乡:天泰寺街道、皇城街道、南关街道、南大街街道、大北街街道、工业街街道、建国街街道、庞家堡镇、河子西乡、春光乡、侯家庙乡。

宣化位于河北省西北部,北依明长城,南跨桑干河,腹穿洋河与京包铁路。经济以农业为主,金、铁等矿物质资源丰富。近年工业发展较快,材料试验机厂生产的试验机,多次获部、省科技成果奖。文物古迹有明长城,柏林寺,小白阳古墓群及西阳城遗址等。

战国、秦汉时,天下分36郡,宣化属上谷郡。唐代始置武州和文德县(州县同治),明代为宣府镇,清朝改为直隶省宣化府。解放后,曾属察哈尔省,置宣化市,后改属河北省,直到1963年改市为区,属张家口市。

全区总人口为41万人(户籍人口数39.4万人),其中非农产业人口33.9万人,辖区面积为264.2平方公里。 宣化虽地处燕山丛中,但地势平坦开阔,汇集洋河、柳川河、龙洋河三大水系,水力资源丰富,属东亚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7.6℃。

自然资源比较丰富,已发现有开采价值的矿藏达数十余种,煤炭、铁矿石、黄金、膨润土、辉绿岩、富钾页岩、白云岩等储量丰富,城区东郊的宣东二矿煤矿年产原煤30万吨,远景年产原煤100万吨。

全区GDP完成118.8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0.6亿元,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额达21.51亿元,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7132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805元。

经济发展
工业:基本形成了一个以冶金、机械制造、酿酒、电力、化工等行业为骨干的门类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全区民营企业有830户,从业人员2.01万人,注册资金100万元以上的民营企业近千户。

农业:宣化系城郊型农业,以种植蔬菜、葡萄为主,初步形成以精、细、特蔬菜为主导产业,以白牛奶葡萄等鲜食果品为特色产业的两大产业格局。蔬菜种植面积达2.5万亩,年产量达12.1万吨。已有800年栽培历史的牛奶葡萄久负盛名,种植面积5000亩,年产量达1220多吨。2003年,农业总产值达1.42亿元,农业增加值0.77亿元。

财贸金融:宣化古有“商埠”之称,改革开放以来,宣化商贸优势得到进一步发挥,市场繁荣,购销两旺。2003年全区社会消费品总额达到12190万元,居全市前列。全区营业面积3000平方米以上的商场达16个。同时,宣化还拥有三星级宣化宾馆和宣化裕华大酒店、宣化得月楼等多家高档次餐饮名店,为宣化的开放开发提供便利,创造条件。个体私营经济发展迅速,全区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业户发展到15263户,从业人员达27720人,产值达到15970万元,营业额72670万元。辖区内有中行、人行、工行、农行、建行、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可办理国内外一切资金往来业务。

社会事业
交通通讯: 宣化距首都机场仅150公里,110、117和207国道广连全国,京包铁路穿境而过,宣大、丹拉、京张三条高速公路在这里交汇。全区公路硬化率达到95%以上。通讯发达,拥有装机容量10万门的国际国内程控电话网,实现了区、乡镇、村三级与国内数字直拨通讯,移动电话使用户数达7.8万户。

文教科技: 全区设有文化馆、图书馆、剧场、电影院等文化机构,建有电视台、有线电视台各一座,家庭电视和闭路电视普及率达98%以上。全区共有完全中学3所、纯高中1所、初级中学15所、小学49所,幼儿园39所,在校学生达43058人;学龄前儿童入学率达100%,小学生升学率达100%,全部实行了九年义务教育,教育普及率100%,脱盲率100%。另有中等职业成人学校9所,军地高等学校3所。全区拥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4959名,其中、高级职称1855名。1995年以来,共获省级科技进步奖8项、市级30多项。

体育卫生:有武术、足球、棋类、乒乓球等11个体育协会,业余体校1所。近年来,全区获全国性各类奖励40多项,省级奖励100多项。全区有医院17个(不包括部队医院),总床位数达到1365张。

社会保险保障:保险业务已有财产险、人寿险等4个险种,承保金额30多亿元,职工劳动保险取得了长足发展。全区有社会福利院1所,敬老院4所,共收养150人。社会福利厂13个,固定资产10242万元,年产值12055万元。

旅游资源
京西第一府旅游区文物古迹众多,有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处:清远楼、镇朔楼及辽墓壁画;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处:拱极楼、察哈尔省民主政府旧址、五龙壁砖雕、旧城垣、时恩寺及辽代壁画墓群二区。此外,还拥有一批如立化寺塔、大北街的马宅和都司街的南宅四合院、六中院内的“武庙”大殿、按院街内的张自忠将军故居、慈清西行时的行宫等人文旅游资源;有9个“京西第一”,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京西第一钟楼——清远楼、京西第一鼓楼——镇朔楼、京西第一墓——下八里张世卿墓、京西第一砖雕——宣化五龙壁砖雕、京西第一日僧塔——立化寺塔、京西第一石塔——柏林寺石塔以及宣化拱极楼、九龙壁等景观,丰富精深的古城文化、建筑文化、佛教文化、辽代墓葬文化,使人在游览的同时增长见识,开间视野,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爱国情怀,增进身心健康。游客在这里可以观赏宣化古城的雄姿,体验塞外古城的风土人情。

宣化为历代军事重镇。有“京师锁钥”、‘析京屏翰”之称。《宣化府志》记载:“宣化全境,飞狐、紫荆控其南,长城独石枕其北,居庸屹险干左,云中固结于右,群山叠蟑,盘踞峙列,足以拱卫京师。”明代为九重镇之一,因其地理位置重要和屯兵最多,号称“九镇之首”。从明英宗开始,朝廷向宣府派遣级别高于都指挥使的镇守总兵,佩镇朔将军印,原万全都司最高长官,正二品大员都指挥使,也直接隶属总兵调遣。宣化府军事工事坚固。历代修筑墩台 1948座。据志书记载,仅唐、宋、明、清四个朝代,北方部落经宣化南入的较大战争就达70余次。乾宁元年(894年),太原李克用大举出兵攻幽州,并占领武州。元太祖八年门刀3年),铁木真率兵攻陷宣德。明永乐八年至二十二年(141~1424年),明成祖朱橡五次北伐,驾巡宣府镇地。正统十四年(1449年)六月,蒙古族瓦剌答部也先入侵宣府;崇帧十七年( 644年)三月,李自成率兵攻破宣府,巡抚未之冯自杀,总兵王承允迎降。在宣化历代战役中涌现出了一批如于谦、杨洪、罗亨信等文武兼备、忘身爱国的忠烈之士。

宣化是文化教育中心。嘉靖七年门528年),建立上谷书院。嘉靖三十五年(175年),开设柳川书院(今宣化一中)。清末民初,文化教育迅速发展,培养了一大批仁人志土。宣化是内地同蒙古进行商品交换的集散地,素有“陆路商埠”之称。明嘉靖年间,宣化开设“马市”,官方以布帛易锡靶马匹、皮张。隆庆元年门567年),宣大总督王崇古再开市场。万历年间,民市已具相当规模。清朝统治稳定后,贸易又趋繁荣。大德泉缸房、太和春药店、朝阳楼饭店、吴德裕茶店、四和顺茶铺等均在这一时期开张。光绪年间,山羊皮褥一度成为宣化销往外地的抢手商品,并曾向英国、美国、日本等国出口。宣统h年(191年),宣化商号达160余家。

宣化是葡萄城。宣化白牛奶葡萄,已有近千年的种植历史,为河北省名牌产品。传说宣化葡萄的种植来源于张赛。据史料记载,唐朝始种,辽金时推广,明清时全盛。宣化白牛奶葡萄色泽绿中泛乳白,如碧玉晶莹耀眼,脆嫩欲滴,且皮薄肉映汁丰,味道清甜爽口,素有“刀切牛奶不流汁”的赞誉。明、清时期,被列为皇家贡品。1905年和 1922年两次在巴拿马国际物产博览会上荣获金奖。

旅游景点:

宣府镇(今宣化城区)建于明代,是我国保存较为完好的古城区,特别是镇朔楼(鼓楼),清远楼(钟楼),拱极楼很有特色。建于南北中轴线正中的钟楼(清远楼)有“第二黄鹤楼之美誉”。楼下十字拱门,上悬巨钟重万于斤,据说40里外可闻钟声。

钟楼南面是鼓楼(镇朔楼)。是河北省少存的门楼建筑之一。乾隆亲书的“神京屏翰”匾额,悬挂在镇朔楼上。
宣化辽墓在市宣化区下八里村。为辽检校国子监祭酒兼监察御史张世卿的墓。由墓道、墓门和前后二室组成,室内壁画有80平方米,分布于墓室四壁和顶部,绘出行、伎乐、宴饮等活动,描写了墓主人生前是的豪奢生活,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的一个侧面。

墓顶绘彩色星象图,它是以中国古代二十八宿为主,吸取古代巴比伦黄道十二宫之说,组成中外合璧的星图。壁画内容丰富,彩色鲜艳,年代准确,为我国已发现的辽代壁画中所少见。

⑻ 宣化区的历史文化

“上谷郡”,是宣化载入史册最古老最响亮的名字。位于桑干河流域,宣涿盆地的这块古老的土地,应该是人类祖先的东方故乡。在它西南60公里处的泥河湾旧石器时代遗址群证明,早在二百多万年前,人类就开始在这块土地上生活。在它东南40公里处的涿鹿,黄帝和炎帝部落之间曾展开阪泉。涿鹿大战,从而融合发祥了中华文明。
从文献记载看,宣化城的规模从唐至今变化不大。宣化城城墙每边边长约500米左右,这与《周礼.考工记》中“天子之城方九里,则知公七里,伯侯五里,子男三里”的规模大致相符。城池的位置大致在钟楼西街,皇城桥北街以东的范围内。最初的宣化城均为土城。
宣化府由于是北京城西的第一座府城,所以人称“京西第一府”。竖立在镇朔楼西侧,由明代都御使罗享信所撰的《宣化新城之记》碑文这样描述:“宣府古幽州属地,秦上谷郡,元宣德府,星野当析木之次,入尾一度,壤土沃衍,四山明秀,洋河经其南,柳川出其北,古今斯为巨镇,恒宿重兵以控御北狄。”
宣化古城经历了太多的沧桑。“一抓一把历史,一靠一身长城”,是人们对古城的赞誉。虽然如今“古上谷郡”的牌坊已难觅踪迹,屹立不倒的万米城垣。
文物资源
古城宣化,早在秦朝时就成为上谷郡,明朝时为著名的长城九镇之一,清朝时是全国72府之一,现今为河北省历史文化名城,被誉为“京西第一府”。
宣化区境内各个历史时期的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古城址、古寺庙和革命文物建筑极为丰富,主要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处,清远楼、镇朔楼、下八里辽墓群(1区);河北省文物保护单位5处,宣化城(含拱极楼)、五龙壁、时恩寺大殿、察哈尔省民主政府旧址、下八里辽墓群(2区);张家口市文物保护单位1处,立化寺塔;区级文物保护单位24处。

⑼ 宣化古城的区域历史

早在一万年以前的旧石器时代,就有先民在宣化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清康熙三十二年(公元1693年)废宣府卫所,改置宣化府辖一厅、三州、七县,宣化为府城所在地。
宣化市古为上谷郡地;唐末置武州、文德县,此后历为州、府、县治所。1946年1月,市、县分设,方析城区及近郊为宣化市。40余年来,置市、置镇、置区,屡有变化,1963年,又改建为宣化区,2010年又改为地级市。兹述其沿革。周初,宣化及其邻近地区,还是北方游牧部族放牧地带,战国时由东胡占据。燕国用大将秦开计,击破东胡,拓地1000余里,置上谷、渔阳、右北平、辽东、辽西等郡。宣化区地属上谷郡。
秦,仍置上谷郡。宣化市辖境属上谷郡沮阳县。
西汉基本沿用郡县制,但又分全国为13刺史部,设刺史监察郡县。宣化地方属幽州刺史部上谷郡下落县。《宣化县新志》载:汉武帝时,幽州部设有?瞀县,即今宣化北境;有下落县,即今宣化地,城在今城东。
东汉时,宣化市辖境仍属下落县。
晋太康年间(280----289年),析上谷郡西部置广宁郡,属幽州,辖下洛、潘、涿鹿三县。宣化市辖境属幽州广宁郡下洛县。下洛即两汉时的下落。《晋书.地理志》称,广宁故属上谷,太康中置郡都尉,统三县,下洛、潘、涿鹿。《宣化县新志》对此作注:潘、涿鹿,今保安州也。
南北朝时,北魏孝文帝太和十年(486),合上谷、广宁为东燕州,置广宁郡广宁县,并将下洛并入广宁。《水经注》指出,下洛为魏燕州广宁县,是广宁郡治。据此,则宣化市辖境在北魏时属东燕州广宁郡广宁县。
北齐文宣帝天保元年(550),改东燕州为北燕州,领长宁、永丰二郡。宣化市辖境属北燕州永丰郡怀戎县。郡、县均治今怀来城。
隋大业三年(607),废北燕州,改置涿郡,辖今赤城、涿鹿,直至北京、天津的广大地区。宣化市辖境仍属改隶涿郡的怀戎县。
唐初复置北燕州,后改为妫州,属河北道。僖宗光启至昭宗龙纪年间(885---889),析其西部置武州、文德县,属河东道。宣化市为当时州、县治所。
五代时,石敬瑭割让幽(今北京)、云(今大同)等16州给契丹,其中就包括武州。契丹改武州为归化州,仍辖文德县,属西京道。宣化市仍为归化州和文德县治所。
辽大定七年(1167),改归化州为宣化州;大定八年,又改为宣德州,仍领文德县;大定九年,复改文德县为宣德县,州县均属西京路。宣化市为宣德州、县治所。
元初,改宣德州为宣宁府,后又改为宣德府,至元三年(1337),因地震复改为顺宁府。府辖三县:宣德、宣平、顺圣,属中书省上都路。宣化市为顺宁府和宣德县治所。
明代,宣化是边防重镇,不设地方政府。宣化市既是当时宣府左卫、右卫、前卫的治所,又是镇守总兵官的驻地,称宣府镇城。
清康熙三十二年(1693),废宣府卫所,改置宣化府,宣化县。宣化市为宣化府、县治所。
1913年(民国2年),废宣化府,存宣化县,属直隶省口北道。宣化市为宣化县治所。1929年(民国18年),废道,宣化县直属察哈尔省。日伪盘据时期,宣化县初属伪察南自治区;1939年,日伪建蒙疆联合自治政府,设察南政厅领辖宣化县;1943年复改置伪宣化省,宣化县为伪宣化省省会。此段时期宣化市仍为宣化县治所。
1945年9月,宣化首次解放。1946年1月,市、县分设,置宣化县城区及近效为宣化市,并为察哈尔省省会。当年10月,国民党政府占领宣化,仍单置宣化县。
1948年12月,宣化二次解放,仍市、县分置。宣化市辖现宣化市及庞家堡和下花园,属察哈尔省。
1949年10月至1950年1月,宣化市曾改为察南专属宣化镇。1950年2月仍恢复市建制,并于1952年底改隶河北省。
1955年11月,撤销宣化市,置宣化城区为宣化镇,属张家口市。
1958年11月,宣化县、镇合并。1959年6月,改合并后的宣化镇为宣化区,仍属张家口市。
1960年7月,撤宣化区,改置宣化市,属张家口地区,由张家口市代管。1961年6月,恢复宣化县建制,仍市、县分设。
1963年3月,复改宣化市为宣化区,属张家口市。
至今。

热点内容
一部国外电影,一个老男人骑个摩托车 发布:2024-08-19 09:13:10 浏览: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么电影 发布:2024-08-19 09:03:17 浏览:374
变形金刚撒谁家的 发布:2024-08-19 08:43:06 浏览:478
美国男电影双胞胎 发布:2024-08-19 08:42:20 浏览:764
黑人橄榄球少年收养电影 发布:2024-08-19 08:25:26 浏览:918
夏目哉大片 发布:2024-08-19 08:09:22 浏览: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电视剧是,的英语 发布:2024-08-19 08:07:54 浏览:654
电影检索 发布:2024-08-19 07:48:52 浏览:198
谁有视频 发布:2024-08-19 07:41:55 浏览:141
成龙香港鬼片电影大全 发布:2024-08-19 07:39:46 浏览: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