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度侯遗址
㈠ 西侯度遗址的介绍
西侯度遗址位于黄河中游山西省芮城县西侯度村。遗址高出河面约170米的古老阶地上。西侯度遗址是中国早期猿人阶段文化遗存的典型代表之一,遗址中带切痕的鹿角和动物烧骨的发现,昭示出他们已将“火神”征服在脚下,显露出“万灵之灵”的神韵。1西侯度遗址为目前中国境内已知的最古老的一处旧石器时代遗址,是目前中国最早的人类用火证据。1988年西侯度遗址被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㈡ 西侯度人化石是怎样被发现的
1959年10月,著名考古学家王建听说西侯度村有人发现“龙骨”,他便到附近的山头转悠,观察附近环境。一天,他在西侯度村后的山脚下看化石时,累了坐下来歇脚,随手抓起一把沙土碎石在手中把玩。突然,一块石头令他大吃一惊,这不是一块普通的石头,而是一件早更新世轴鹿角化石。他当即将情况向国家考古部门进行汇报。1961年,王建同一些考古工作者对西侯度遗址进行第一次发掘。1962年,又进行第二次发掘,前后两次发掘都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出土了一批人类文化遗物和脊椎动物化石。
㈢ 西侯度文化遗址发现动物化石说明了什么问题
动物化石有巨河狸、鲤、山西轴鹿、粗面轴鹿、粗壮丽牛、山西披毛犀、三门马、古中国野牛、晋南麋鹿、步氏羚羊、李氏野猪、纳玛象等。
在动物化石中,有一个保存两段鹿角的步氏真梳鹿的头盖骨。它的左角靠近角节的主枝上,有一个横断面底部较窄的沟槽,其上具有明显的人为切割或砍斫的痕迹。右角也有刮削痕。
这表明,当时人们可能已制作骨器。化石中还有一些颜色呈黑、灰和灰绿色的鹿角、马牙和动物肋骨,说明西侯度人已经学会取火,开始食熟食了。
㈣ 西侯度文化的介绍
中国华北地区的旧石器时代早期文化。发现于山西芮城西侯度村高出黄河河面约170米的阶地上。1961~1962年发掘。出土剑齿象、纳玛象、野牛、三趾马、三门马、巨河狸等早更新世灭绝动物化石。文化遗物有石制品32件和烧骨、有砍痕的鹿角。研究者推测,该文化距今已有180万年。因石制品被流水冲磨,不易同自然石块区分,有人对其是否人工制品持怀疑态度。
㈤ 西侯度村有怎样的文化遗址
西侯度村位于山西西南部中条山西南麓,南距芮城风陵渡约10千米,黄河在这里拐了一个大弯,从西侯度的西侧和南侧流过。
这一地区在远古时期就成为人类优良的栖息地,约180万年前后,原始人类就繁衍生息在这里。西侯度文化遗存是我国发现的最早的人类文化遗存,其位于黄河中游左岸高出河面约170米的古老阶地上。
文化遗物和动物化石集中分布在平均约一米厚的交错砂层中,砂层夹在早更新世的砂砾层之内。砂砾层上面覆盖着中更新世的红色土,再上为晚更新世的黄土层。
㈥ 山西芮城西侯度原始人遗址中和在陕西蓝田县出土的原始人遗址中发现了哪些石器
在山西芮城西侯度原始人遗址中,我们发现了不少石器。石器有刮削器和三棱大尖状器等。
在陕西蓝田县出土的原始人遗址中,我们发现了更多的石器,有砍砸器、刮削器、三棱尖状器、石球,还有一些无以名状的石制工具。
㈦ 70万年前的北京人西侯度遗址是怎么由来的
在山西省南部芮城县西北隅,有一个地方叫西侯度,黄河从这里的西边和南边绕过,在村后的北坡,考古学家发现了一批石制品,其中包括有切割痕迹的鹿角、烧骨和大量动物化石。这批石制品共有32件,包含的类型有石核、石片和石器,原料主要为各色石英岩,也有少量的脉石英和火山岩。从石核和石片打制精度来看,打制的技术虽然比较原始,但已包括了锤击、砸击、碰撞等方法。石器种类已初步分化,可大致分为单面或双面的砍斫器,凹刃、直刃、圆刃的刮削器和三棱大尖状器等。这些石器大多由石片加工而成。
在与石器一起的一些遗物中,有带切割或刮削痕迹的鹿角,有烧过的动物骨骸、角和牙齿,许多动物的头骨被砸碎。说明当时的人们猎取动物后,曾经肢解、烧烤猎物,甚至砸开猎物的头骨,并将余下的碎骨随地抛弃,而将长角加工成某种器具。与这批石制品共存的动物化石种类也很多,主要有兔、刺猬、大河狸、大象、麋鹿、野牛、野猪、羚羊等。根据古地磁法的年代测定,西侯度石器的年代距今已有180万年。
㈧ 喜迎西侯度圣火作文
长城网5月19日运城电(记者 董云鹏 何震)“原来这样在古代称之为河东昂?原来这里是五帝之一舜帝的故土昂?原来这里的圣火把华夏古老文明推到距今180万年前昂?原来运城的历史文化如此厚重昂?如果不是来到这古魏大地,还真不会了解到运城蕴育着如此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来着中国日报网的记者说到。
5月19日在中国第六个旅游日来临之际。由山西省运城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邀请的全国主流媒体记者及网络达人来到运城市芮城县西侯度遗址火种采集仪式活动现场,“西侯度遗址火种采集仪式”的启帷拉开了运城舜帝文化、旅游、招商系列活动的序幕。
山西省政协副主席李悦娥、运城市委书记王宇燕、芮城县委书记董旭光高举圣火火把。长城网 董云鹏 摄
此次活动由山西省委宣传部、山西省文化厅、运城市委、市政府主办,芮城县委、芮城县人民政府承办。
据悉,西侯度遗址是目前发现最早的旧时器时代遗址之一。在西侯度遗址发掘出土的动物火烧骨,将人类用火的历史推到距今180万年前。火种采集仪式以“一堆圣火·文明之源”为主题,借鉴了奥运会火种采集方式并加以创新,突出了文化传承的深刻内涵,古朴神圣。整个仪式分为火之源、火之颂、火之魂三部分。
采集仪式伴随着优美典雅的音乐,18名小天使头戴花环,身着洁白的长裙,缓步走上天火台迎取天之火。随后,小天使们步行至圣火坛点燃西侯度文明圣火,百余人组成的合唱团齐声合唱西侯度遗址火种采集仪式主题曲《西侯度·火之魂》。大气磅礴的歌声回荡在遗址上空,撞击着人们的心灵,把火种采集仪式推向了高潮。
圣火在芮城县西侯度遗址开始传递。长城网 董云鹏 摄
运城市委书记王宇燕在致辞中指出,我们在西侯度遗址点燃“圣火”,这既是对华夏古老文明的历史再现,更是对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承和弘扬。这把熊熊燃烧的“圣火”,一定会点燃全市干部群众奋勇争先、干事创业的豪迈激情,一定会传递河东儿女攻坚克难、砥砺奋进的文化自信,一定会照亮运城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光明前景,让527万父老乡亲过上红红火火、更加幸福美好的新生活。
圣火传递至芮城县大禹渡风景区。长城网 董云鹏 摄
据了解,西侯度遗址采集到的文明火种将于5月19日在芮城县境内传递,5月20日圣火传递到关帝庙、盐池等地,5月21日传递到舜帝德孝主题公园“弘扬传统文化·践行核心价值”舜帝德孝文化实践活动启动仪式现场。
另外,此次运城舜帝文化、旅游、招商系列活动期间,还将举办“治国与齐家”虞舜德孝文化研讨会、“花之海·俏运城”美丽乡村游活动、“古中国”文化体验游活动、招商引资暨文化旅游产业推介会、郭沫若书画艺术展、关公文化研讨会暨关帝庙摄影展等八项活动。
希望本文运城市点燃古老文明之源 西侯度遗址火种采集举行能帮到你。
㈨ 西侯度文化遗址中的石器有哪些
遗址中的石器主要以石英岩为原料,类型有石核、石片、砍斫器、刮削器和三棱大尖状器。其中最大的石核为一件重达8300克的石片状石核,最小的则是仅有33克重的漏斗状石核。
三棱尖状器是用以挖掘根茎类植物的工具,一般个体较为粗大,多用巨厚石片制成,从平坦的一面向背面加工,使背部成棱脊或高背状。
西侯度人制造、使用的石器是旧石器时代人类常用的工具,刮削器可以用来刮削木棒、割剥兽皮;砍斫器主要用于砍伐,大型的砍斫器可以砍伐树木;三棱大尖状器是用来挖掘的工具,可以用来挖掘可以食用的植物块根。
西侯度尖状器
㈩ 西侯度人是什么样的
西侯度遗址是我国最早的古人类文化遗址之一。180万年前,西侯度人就在此采集、渔猎。他们打制的刮削器、砍斫器等已具备了人类制造石器的成分,遗址中带切痕的鹿角和动物烧骨的发现,昭示出他们已将“火神”征服在脚下,显露出“万灵之灵”的神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