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县遗址
Ⅰ 临沂费县离山涧历史
费县,隶属于山东临沂,是其西部卫星城。地处山东省中南部沂蒙山区腹地,居蒙山之阳、祊河中游。东临兰山区而西接平邑县;西南靠枣庄市而南望兰陵县;北沿蒙山自西北至东南连蒙阴县、沂南县。驻地东南距临沂市中心仅30公里,距连云港、日照港100公里,距青岛港200公里。总面积1660.11平方公里,辖12个乡镇、475个行政村。
费县历史悠久,是唐代杰出政治家、军事家、书法家颜真卿的故里,境内有大汶口文化遗址、商代文化遗址等150多处,素称“圣人化行之邦、贤人钟毓之地”;是革命老区、沂蒙山小调诞生地、山东省级园林城市和省级卫生县城,亦是“奇石之乡”。
Ⅱ 山东的名胜古迹有哪些
跨地区
大泽山 :在胶东半岛西部,主峰在平度、莱州间。
磨箕山 :在莒南县、莒县交界处。
龟蒙顶 :在蒙阴、平邑两县交界处。
孟良崮战役遗址: 在蒙阴、沂南两县交界的沂蒙山区。
昆嵛山 :横亘于文登、牟平两县市交界处。
德州市
苏禄王墓* :在德州市北郊北营村中。
乐陵市
文庙 :在乐陵市区内。
五里冢 :在乐陵市城关镇。
惠王冢龙山文化遗址; 在乐陵市杨安镇。
“魏王城”遗址: 在乐陵市大顾家村北。
“萃贤亭”遗址:在乐陵市旧乐陵村。
理元寺遗址 :在乐陵市奎台乡。
汉三女冢: 在乐陵市。
禹城市
双槐冢 :在禹城市禹城镇。
元孙郁墓 :在禹城市梁家乡。
邢寨汪龙山文化遗址; 在禹城市梁家乡。古高唐城遗址 :在禹城市袁营乡。
禹王亭遗址: 在禹城市。
八棱经幢: 在禹城市。
金代铁钟:在禹城市。
陵县
东方朔墓: 在陵县神头镇西南。
东方朔画赞碑: 在陵县城文化馆内。
汉神头墓群: 在陵县神头镇。
侯家古墓: 在陵县边临镇。
秦厌次古城遗址: 在陵县神头镇。
宁津县
明建清真寺: 在宁津县长官镇东街回民区。
齐河县
尹屯龙山文化遗址: 在齐河县。(有关龙山文化,见山东省章丘市的主页。)
商周文化遗址 :在齐河县。
晏婴冢 :在齐河县。
武城县
窦建德点将台: 在武城县。
庆云县
唐枣 :在庆云县周尹村东北。
无棣故城遗址: 在庆云县。
大丁庙古墓群:在庆云县。
平原县
千佛塔: 在平原县崔家庙。
龙门: 在平原县平原镇。
明建文昌阁: 在平原县恩城。
夏津县
大成殿: 在夏津县。
明植古枣树: 在夏津县三十里铺村东。
临邑县
龙泉寺: 在临邑县。
明监宗御史邢侗“来禽馆”遗址: 在临邑县临邑镇。
汉白玉丈八佛: 在临邑县德平镇。
汉末文人弥衡故里遗址: 在临邑县德平镇。
弥衡井: 在临邑县德平镇。
清凉禅院遗址: 在临邑县清凉店村北角。
东营市
南宋大殿: 在东营市。
营子遗址: 在东营市。
冢头墓群: 在东营市。
孤岛温泉: 在东营市河口区。
垦利县
胜利引黄闸: 在垦利县胜利乡。
广饶县
孙武园: 在广饶县城。
南宋大殿: 在广饶县城内西北隅。
冢头墓群: 在广饶县。
傅家遗址: 在广饶县广饶镇。
大汶口文化遗址: 在广饶县傅家。
马鸣寺碑 :在广饶县大王镇。
东吕古墓: 在广饶县大王镇。
东水磨遗址: 在广饶县稻庄镇。
营子遗址: 在广饶县石村镇。
寨村遗址 :在广饶县石村镇。
马跑泉 :在广饶县丁庄镇。
唐头营遗址: 在广饶县丁庄镇。
永宁寺石造像: 在广饶县李鹊乡。
百册石造像 :在广饶县李鹊乡。
西辛张遗址 :在广饶县李鹊乡。
张郭遗址: 在广饶县小张乡。
小张石造像: 在广饶县小张乡。
南赵石造像: 在广饶县小张乡。
草桥遗址: 在广饶县花官乡。
柏寝台: 在广饶县花官乡。
南口遗址: 在广饶县花官乡。
利津县
铁门关遗址: 在利津县前关村。
望参战国遗址: 在利津县。
元王升墓: 在利津县。
荷泽市
牡丹区
菏泽牡丹之乡: 在牡丹区。
曹州牡丹园: 在牡丹区。
鄄城县
尧王墓: 在鄄城县。
万全庄石狮: 在鄄城县。
杏花岗陈王台: 在鄄城县。
明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刘忠墓: 在鄄城县刘垓村。
单县
百狮坊-百寿坊: 在单县城内。
郓城县
肖堌堆商代文化遗址: 在郓城县。
五代唐塔: 在郓城县。
万人堌堆: 在郓城县武安镇。
明柏林寺: 在郓城县汉石桥乡。
曹县
安陵堌堌堆: 在曹县韩集镇。
郗堌堆: 在曹县。
梁堌堆: 在曹县。
郜堌堆:在曹县。
商、汉古遗址: 在曹县普连集镇。
定陶县
官堌堆龙山文化遗址: 在定陶县。(有关龙山文化,见山东省章丘市的主页。)
仿山: 在定陶县。
戚姬寺: 在定陶县杜堂乡。
梁王台: 在定陶县。
项梁墓: 在定陶县。
巨野县
五代唐永丰塔: 在巨野县巨野镇。
明建文庙 :在巨野县巨野镇。
西汉御史大夫卜式石碑: 在巨野县营里乡。
“巨野教案”遗址: 在巨野县夏官屯乡。
麒麟台古遗址: 在巨野县夏官屯。
东明县
窦堌堆龙山文化遗址: 在东明县。(有关龙山文化,见山东省章丘市的主页。)
荆台集龙山文化遗址: 在东明县。
唐单雄信墓: 在东明县城关镇。
清大成殿: 在东明县城关镇。
黄河渡口: 在东明县高村集北。
成武县
大台龙山文化遗址: 在成武县。(有关龙山文化,见山东省章丘市的主页。)
唐开元石塔: 在成武县。
寿峰: 在成武县。
文亭山: 在成武县成武镇城西。
春秋防城遗址: 在成武县孙庙乡。
济南市
七十二泉 多分布于济南市旧城区。
趵突泉: 在济南市西门桥南。
李清照纪念堂: 在济南市趵突泉公园内漱玉泉北。
珍珠泉: 在济南市泉城路北。
黑虎泉: 在济南市黑虎泉西路 。
五龙潭: 在济南市旧城西门外,南距趵突泉约0.5公里。
大明湖: 在济南市旧城北部。
小沧浪: 在大明湖西北岸亭园。
厉下亭: 在大明湖中小岛上。
北极阁: 在大明湖东北岸。
遐园: 在大明湖南岸、南门西侧。
辛稼轩纪念祠: 在大明湖南岸原李公 (鸿章) 祠内。
解放阁: 在济南市黑虎泉西路,隔护城河与黑虎泉相望。
万竹园: 在济南市西青龙街与花墙子街的转角处。
广智院旧址: 在济南市广智院街 (今文化西路103号)。
济南道院: 在济南市上新街南首。
南大寺: 在济南市礼拜寺街。
千佛山: 在济南市南郊。
兴国禅寺:* 在千佛山之阴半山坳中。
黄石崖造像: 在济南市东南螺丝顶山主峰西侧黄石崖。
大佛头造像: 在济南市历城区佛慧山北。
大佛寺造像: 在济南市历城区西南青铜山南壁悬崖上。
玉函山造像: 在济南市历城区玉函山上。
龙洞山: 在济南市历城区东南。
四门塔*: 在济南市历城区柳埠村青龙山麓神通寺遗址东侧。
龙虎塔: 在济南市历城区柳埠村四门塔西北白虎山下。
千佛崖造像: 在济南市历城区柳埠村龙虎塔西白虎山崖壁上。
九顶塔: 在济南市历城区柳埠村灵鹫山九塔寺内。
华不注山: 在济南市历城区北部。
张养浩墓: 在济南市历城区北园张庄村东。
房彦谦墓: 在济南市历城区西采石村东北。
章丘市
城子崖遗址:* 在章丘市龙山镇东北。
李开先墓: 在章丘市埠村镇东稻庄村南。
百脉泉: 在章丘市明水镇。
旧军: 在章丘市明水北19公里刁镇。
赫胥氏陵: 在章丘市临济村。
汉代郦食其墓: 在章丘市临济村。
终军墓: 在章丘市临济村。
马融墓: 在章丘市临济村。
汉平陵王墓: 在章丘市山后寨。
董东大汶口文化遗址: 在章丘市。(有关大汶口文化,请见山东泰安市名胜古迹中的介绍。)
齐长城遗址: 在章丘市。
东平陵故城遗址: 在章丘市。
赵八洞石刻造像: 在章丘市。
长清区
五峰山: 在长清区城东南,为泰山支脉。
洞真观: 在五峰山东侧志仙峰下。
莲花洞石刻造像: 在五峰山西峭壁上。
孝堂山郭氏墓石祠:* 在长清区孝堂山上。
灵岩寺*: 在长清区东南方山下、泰山西北麓。
千佛殿 :在灵岩寺内。
辟支塔 :在灵岩寺内。
墓塔林: 在灵岩寺西。
积翠证明龛 在长清区灵岩寺后方山之巅。
济阳县
商周时期邝 冢遗址: 在济阳县。
小李遗址: 在济阳县。
刘台遗址: 在济阳县。
玉皇冢遗址: 在济阳县。
龙山文化遗址: 在济阳县邝家村。(有关龙山文化,见山东省章丘市的主页。)
平阴县
洪范池: 在平阴县洪范池乡。
多宝佛塔: 在平阴县翠屏山 (水山) 顶的玉皇阁院内。
书院泉: 在平阴县。
石门邑大汶口文化遗址: 在平阴县。(有关大汶口文化,请见山东泰安市名胜古迹中的介绍。)
斗祭台商周文化遗址: 在平阴县。
项王墓 :在平阴县。
明文学家于慎行墓: 在平阴县。
北安故城遗址: 在平阴县安城。
商河县
商芦坊遗址: 在商河县。
汉小宫庄墓群: 在商河县。
济宁市
太白楼: 在济宁市南部旧城墙之上。
浣笔泉: 在济宁市浣笔泉路西。
崇觉寺铁塔*: 在济宁市铁塔寺内。
汉碑群: 在济宁市铁塔寺街市教育局院内东北隅。
声远楼: 在济宁市铁塔寺街。
东大寺: 在济宁市小闸口古运河西岸。
曲阜市
鲁国故城:* 在曲阜市旧城区。
仰圣门: 即曲阜市旧城正南门,正对孔庙。
阙里坊: 在曲阜市孔庙东墙外阙里街。
孔庙*: 在曲阜市旧城内。
棂星门 :即孔庙大门。
奎文阁: 在孔庙同文门与十三御碑亭之间。
十三御碑亭: 在孔庙大成门前。
杏坛: 在孔庙大成殿前甬道正中。
大城殿: 孔庙内宫殿式主体建筑。
寝殿: 在大成殿之后,为孔庙三大殿之一。
圣迹殿: 在孔庙寝殿之后。
汉魏六朝碑刻陈列馆: 在孔庙东庑。
玉虹楼法帖石刻: 嵌于孔庙东西庑北端。
孔子故宅: 在孔庙东路承圣门内。
诗礼堂: 在孔庙故宅井前。
鲁壁: 在孔庙故宅井之后。
孔府*: 在曲阜市城内,西与孔庙毗邻。
孔府大门: 在曲阜孔府。
重光门: 在孔府大堂前。
六厅: 在孔府大堂东西两厢。
大堂: 在孔府二门内。
二堂: 在孔府大堂之后。
三堂: 在孔府二堂之后。
内宅门: 在孔府三堂之后。
前上房: 孔府内宅第一进院落的正厅。
堂楼: 在孔府前上房之后。
铁山园: 即孔府后花园。
孔府西学院: 在孔府西路。
慕恩堂: 在孔府东路。
孔林*: 在曲阜市城北1.5公里。
享殿: 在孔林洙水桥北。
万古长春坊: 在曲阜城北通向孔林的神道中。
孔子墓: 在孔林内东享殿后。
孔尚任墓: 在孔林东北隅、环林路外侧。
孔令贻墓: 在孔林东偏北、环林公路东侧。
尼山孔子庙: 在曲阜市东南30公里尼山东麓。
洙泗书院: 在山东曲阜市旧城东北4公里,面洙 (水) 背泗 (水)。
颜庙: 在曲阜市旧城北部陋巷街。
梁公林: 在曲阜市旧城东13公里防山之北。
孟母林: 在曲阜市小雪乡凫村东、马鞍山麓。
周公庙: 在曲阜市旧城东北1公里周、汉宫殿旧址上。
少昊陵: 在曲阜市区东4公里旧县村东北。
石门山: 在曲阜市区东北25公里处。
九龙山崖墓: 在曲阜市九龙山南坡。
兖州市
兴隆塔: 在兖州市城东北隅原兴隆寺中。
西吴寺新石器遗址:在兖州市小孟乡。
北辛文化遗址: 在兖州市小孟村北。
屯头大汶口-龙山遗址: 在兖州市。
新峄商周文化遗址:在兖州市。
春秋瑕邱故城址: 在兖州市。
春秋、秦汉遗址 :在兖州市二十里铺。
古乘丘城遗址 :在兖州市故县村北。
旧石器人类墓葬群: 在兖州市王因。
汉樊城遗址: 在兖州市黄屯。
元高唐州判薛瑞墓碑: 在兖州市薛家庙村东南。
邹城市
孟庙*: 在邹城市区南关。
孟府*: 在邹城市区南关,东与孟庙毗邻。
孟林: 在邹城市区东北四基山西麓。
朱檀墓: 在邹城市区北九龙山南麓。
铁山摩崖石刻*: 在邹城市区西北铁山之阳。
岗山摩崖石刻*: 在邹城市区北岗山北麓,分布在名叫“狼沟”的山谷中。
葛山摩崖石刻: 在邹城市东北葛炉山西麓花岗岩石坪上。
峄山 :在邹城市东南。
鱼台县
武景亭遗址 :在鱼台县。
孔庙大殿: 在鱼台县。
鱼台旧城遗址: 在鱼台县。
栖霞堌堆新石器遗址: 在鱼台县李阁乡。
武棠序遗址: 在鱼台县武台乡。
金乡县
文峰塔: 在金乡县。
鱼山堌堆商文化: 在金乡县。
白垞集: 在金乡县。
嘉祥县
青山寺: 在嘉祥县城西南7.5公里。
武氏祠: 在嘉祥县武翟山 (一作武宅山)下。
武氏墓群石刻 :在武氏祠内。
刘贺废圹: 在嘉祥县金山之阳山腰处。
曾庙: 在嘉祥县城南20公里南武山南麓。
微山县
微山岛: 在微山县南、微山湖中。
仲子庙: 在微山县鲁桥镇仲浅村。
伏羲庙: 在微山县两城乡刘庄西。
汶上县
宝相寺塔: 在汶上县城西北隅。
分水龙王庙: 在汶上县南旺镇北。
关帝庙: 在汶上县汶上镇。
唐故城遗址: 在汶上县汶上镇。
古阚城遗址: 在汶上县南旺镇。
鲁桓公墓遗址: 在汶上县南旺镇。
明建宋公祠: 在汶上县南旺镇。
白英祠: 在汶上县南旺镇。
古桃城遗址 :在汶上县军屯乡南桃村。
军屯汉墓葬群:在汶上县军屯乡。
任庄金代石刻: 在汶上县军屯乡。
古阳城遗址: 在汶上县郭楼乡。
文殊般若碑: 在汶上县白石。
唐郑王城遗址: 在汶上县白石乡郑城村。
北齐水牛山摩崖石刻: 在汶上县白石。
明代郭林石刻群: 在汶上县白石。
界牌周代文化遗址: 在汶上县苑庄。
唐阳城故址: 在汶上县义桥。
周马神庙遗址: 在汶上县义桥。
大徐龙山文化遗址 :在汶上县康驿乡。
徐海大汶口文化遗址: 在汶上县康驿乡。
中店汉文化遗址: 在汶上县次丘乡。
东周文化遗址: 在汶上县次丘乡。
泗水县
卞桥: 在泗水县城东25公里卞桥村东,横跨泗河上游支流上。
泗水泉林: 在泗水县城东25公里陪尾山下。
小黄沟大汶口遗址: 在泗水县。
下芦城遗址: 在泗水县。
古卞城遗址: 在泗水县。
仲庙遗址: 在泗水县泗水镇。
北魏汉阳县故城遗址: 在泗水县故县村北0.5公里。
安山寺: 在泗水县泗张乡。
梁山县
马刨泉: 在梁山县北昆山上。
梁山: 在梁山县南,北濒东平湖。
梁孝王墓: 在梁山县。
十里杏花村: 在梁山县。
聊城市
光岳楼: 在聊城市旧城中心。
傅家茔: 在聊城市旧城城南1.5公里。
山陕会馆:* 在聊城市东关古运河西岸。
隆兴寺铁塔: 在聊城市东关原隆兴寺内。
临清市
舍利宝塔; 在临清市西北运河东岸。
清真寺: 在临清市西、卫运河东岸先锋桥畔。
螯头矶: 在临清市汶河分汊处。
高唐县
梁村塔: 在高唐县城北梁村。
战国齐盼子墓: 在高唐县涸河西南。
东汉华歆墓: 在高唐县涸河西南。
高唐文庙: 在高唐县高唐镇。
大观八行碑: 在高唐县高唐镇。
唐代大觉寺遗址: 在高唐县梁村镇。
清平县迎旭门遗址: 在高唐县清平镇。
金代信武将军虞寅墓: 在高唐县谷官屯村。
阳谷县
古阿井: 在阳谷县东北阿城镇。
景阳岗: 在阳谷县城东南17.5公里。
茬平县
三十里铺龙山-战国文化遗址: 在茬平县。
孟尝君练兵场遗址: 在茬平县。
鲁连仲祠堂: 在茬平县王老乡。
尚庄遗址: 在茬平县。
台子高遗址: 在茬平县孙桥乡。
教场铺龙山文化遗址: 在茬平县。
莘县
马陵道古战场遗址: 在莘县西南大张村附近。
东鲁店遗址: 在莘县。
齐桓公会盟台遗址: 在莘县朝城镇。
郑板桥县衙旧址: 在莘县古城镇。
韩国昌墓: 在莘县董杜庄乡。
东阿县
曹子建墓碑: 在东阿县城南20公里鱼山西麓曹植墓北侧。
青冢子龙山文化遗址 :在东阿县杨柳乡。(有关龙山文化,见山东省章丘市的主页。)
冠县
黑旗军起义纪念地: 在冠县。
萧城遗址: 在冠县北馆陶镇。
武训大殿: 在冠县。
临沂市
罗炳辉墓: 在华东革命烈士陵园内。
洗砚池: 在临沂市区考棚路西侧北段。
银雀山金雀山汉墓群 :在临沂市区东南部,东临沂水河。
汉竹简墓: 在临沂市内。
王羲之故居: 在临沂市内兰山区洗砚池街。
宝泉寺遗址: 在临沂市罗庄区。
汤头温泉: 在临沂市河东区汤头镇。
东周-汉代墓葬群: 在临沂市黑墩乡凤凰岭一带有墓葬88座。
沂南县
汉画像石墓: 在沂南县城西北寨村。
阳都故城遗址: 在沂南县砖埠镇沂河西岸。
郯城县
郯国故城: 在郯城县郯城镇北。
观竹寺遗址: 在郯城县新村北。
黑龙潭遗址: 在郯城县。
郯子林: 在郯城县。
沂水县
穆陵关齐长城遗址: 在沂水县城北50公里。
汉东安故城: 在沂水县后朱雀村南。
西汉皇冢子汉墓群 :在沂水县后朱雀村北。
北代庄周、汉遗址: 在沂水县北代庄村东。
崮子顶大汶口文化遗址: 在沂水县。
薛王台龙山文化遗址: 在沂水县高庄乡马兰村。(
苍山县
荀子墓 :在苍山县兰陵东南1.5公里。
兰陵古墓: 在苍山县。
南朝梁诗人何逊墓 :在苍山县长城村内。
费县
费县故城遗址: 在费县。
玉环山仙人洞: 在费县。
上冶玉泉观: 在费县上冶村。
西蒋龙山文化遗址: 在费县新桥乡石桥村。(有关龙山文化,见山东省章丘市的主页。)
玉泉书院 :在费县上冶村
战国防城遗址: 在费县方城村。
苑上商代遗址: 在费县朱田乡。
汉墓群: 在费县朱田乡。
唐银杏树: 在费县朱田乡。
春秋古台遗址: 在费县刘庄乡。
鲁郎城故址: 在费县刘庄乡。
平邑县
功曹阙 :在平邑县城。
天宝山: 在平邑县天宝乡境内。
左宝贵衣冠冢 :在平邑县地方镇地方村西,北依红石岭。
曾点基墓: 在平邑县南武城。
澹台灭明墓: 在平邑县南武城。
“康成石室”: 在平邑县南武城山。
莒南县
向国故城遗址: 在营南县。
旧石器遗址: 在莒南县朱芦。
龙山文化遗址: 在莒南县朱芦
蒙阴县
蒙山三关:白马关、九女关、紫荆关 在蒙阴县。
“中山晚照” 在蒙阴县坦埠镇中山之阳。
西汉卢县故城遗址 :在蒙阴县故县村。
“堂阜遗址”: 在蒙阴县常路村北。
岱崮保卫战遗址: 在蒙阴县岱崮镇。
孟良崮战役遗址: 在蒙阴县垛庄镇泉桥村东。
清建清真寺大殿: 在蒙阴县南芙蓉村。
临沭县
郭家山遗址: 在临沭县。
北构头古墓群: 在临沭县郑山乡。
新石器龙山、岳石山遗址: 在临沭县北沟头村东北50米。
徐贺城古遗址: 在临沭县醋庄乡。
卡麻科古遗址: 在临沭县店头乡。
案子古遗址: 在临沭县周庄乡。
冠山仙人洞: 在临沭县山里村。
长春寺银杏树: 在临沭县山里村。
后利城遗址: 在临沭县蛟龙镇。
马庄古遗址: 在临沭县曹庄镇。
西南岭古墓群: 在临沭县曹庄镇。
明建清真寺; 在临沭县张贺城村北。
陈官庄古墓群遗址: 在临沭县石门镇。
青云山古墓群: 在临沭县青云乡。
坊口北岭古墓群: 在临沭县青云乡。
黄家屯古槐: 在临沭县青云乡。
青岛市
前海栈桥: 在青岛市南青岛湾中。
八大关: 在青岛市东部。
汇泉: 在青岛市东南。
小青岛: 在青岛市南青岛湾中,与前海栈桥隔海相望。
湛山寺: 在青岛市东部湛山西南、太平山东麓。
康有为墓: 在青岛市浮山南麓,大麦岛村北山。
小鱼山: 在青岛市市南区福山支路西端。
观象台: 在青岛市市南区观象二路15号。
崂山: 在山东半岛西南、青岛市区东部。
太清宫: 在崂山东南蟠桃峰下、崂山湾畔。
上清宫: 在崂山东南部、太清宫西北。
华严寺: 在崂山东部那罗延山 (亦称华严山) 麓。
太平宫: 在崂山东部上苑山北麓、仰口湾畔。
明霞洞:在崂山南部昆仑山 (亦称玄武峰) 腰。
华楼宫: 在崂山北部华楼山。
九水: 在崂山白沙河上游。
龙潭瀑: 在崂山南部八水河上游,北距上清宫约1公里。
胶南市
琅琊台 在胶南市夏河城东南5公里。
东皂户遗址 在胶南市。
向阳村遗址 在胶南市宝山乡。
齐长城遗址 在胶南市市美乡徐家前夼。
龙山文化遗址 在胶南市西南部。(有关龙山文化,见山东省章丘市的主页。)
西汉祝兹城遗址 在胶南市胶河乡柏乡。
胶州市
三里河文化遗址 在胶南市。
西庵遗址 在胶南市张家屯镇。
秦柏栏将军墓 在胶南市柏兰村。
元武义将军卢琮墓 在胶南市柏兰村。
牧马城 在胶南市。
汉祓国古城 在胶南市。
三官庙 在胶州市双京村。
Ⅲ 费县的历史沿革
费县历史悠久。上冶镇翟家村、朱田镇兴富庄等大汶口文化遗址和新桥镇西西蒋村、方城镇古城里村等龙山文化遗址的发现和发掘,证明至迟在公元前4000年前,即原始父系氏族公社时期,即有先民在此活动。
上古时期,费县为东夷部落首领少皞近畿之地。
鲁僖公元年(公元前659年),鄪邑成为鲁国上卿季友的私邑(又叫采邑)。鲁元公二年(公元前427年)以后,季友后裔季孙氏据鄪邑自立为费国。
秦昭王五十二年(公元前255年)前后,费国又被楚国吞并。
秦始皇二十四年(公元前223年),楚国为秦国所灭。两年后,秦始皇统一天下,建立秦朝,分天下为三十六郡,费地属薛郡。
西汉高帝六年(公元前201年)正月,韩信被封为楚王,费地属楚国。刘邦统一天下,分封诸侯,设立郡县,费地始为费县。
王莽新朝始建国元年(公元9年),全国郡县更名,费县改为顺从县。
东汉光武帝建武六年(公元30年),费城改隶兖州刺史部泰山郡,为侯国,属泰山郡十二城之一。
献帝建安三年(公元198年),费城又改隶徐州琅琊国。
永嘉之乱(时在公元311年)以后不久,西晋灭亡,淮水以北地区先后被前赵、后赵、前燕、前秦、后燕、南燕等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占据,历时约120年。费县隶琅琊郡。
东晋政权建立后,晋元帝司马睿为了安置随其南迁的原琅琊国士族和流民,于大兴三年(公元320年)在江乘县(今属南京市)境内侨置怀德县,属丹阳郡。
咸和“土断”(时在公元326—334年)后,怀德县更名为费县,有实土,属南徐州琅琊郡。至南朝宋文帝元嘉十五年(公元438年)废置。
唐平隋乱,于武德四年(公元621年)重建费县,属河南道沂州(琅琊郡)。
元朝在地方设行中书省,今山东地区直属中书省,称腹里。费县属腹里山东益都路沂州。
明代,改行中书省为承宣布政使司。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沂州属山东承宣布政使司济宁府。五年,改隶济南府。七年,属青州府。十八年,属兖州府。费县均属沂州。
清朝初年,费县仍属兖州府沂州。雍正二年(公元1724年),沂州由散州改为直隶州。十二年,沂州升府,费县属沂州府。
民国二年(1913年)废州府,设道。费县属山东省岱南道,次年改属济宁道。十四年(1925年)改属山东省琅琊道。十七年(1928年)废道,费县直属山东省政府。二十五年(1936年)设督察专员公署,费县属山东省第三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
1937年11月,在尚岩乡沟西村(今属兰陵县)成立临郯费峄四县边区联庄会办事处。1939年2月改称临郯费峄四县边联办事处。
1939年7月,在康埠庄(今属平邑县)成立费县办事处,又称四区(指一、四、五、六四个区)联合办事处。
1940年2月,在大夫宁村(今属平邑县)成立费县抗日民主政府。6月,划滋(阳)临(沂)公路以北、汶河以西为费北行署,属鲁中行政区;滋临公路以南的西半路为费南县,属鲁南行政区。8月,在大冯家楼子(今属沂南县)成立临费沂边联县,属鲁中行政区。
1941年1月,在薛庄成立费东行署。3月,临郯费峄四县边联办事处改称临郯费峄四县边区抗日民主政府(以下简称四县边联县)。
1942年5月,费北行署改称费北县,属鲁中行署。6月,析费南县南部和滕县东部成立费滕边办事处,又称鲁南实验县。8月,成立临费办事处。11月,成立费西办事处。
1943年1月,成立临西办事处。秋,改费东行署为费东县。10月,撤销费滕边办事处。成立费滕峄办事处,又称费滕峄县。11月,撤销费西办事处。
1944年1月,撤销临费办事处。成立温河县。费南县改称费县。2月,四县边联县改称赵鎛县。临费沂边联县改称沂临边联县。6月,沂临边联县改称沂临县。8月,临西办事处撤销。费滕峄县改为双山县。
1945年10月,撤销沂临县,大部并入沂南县。
1946年1月,费东县、费北县合并为蒙山县。4月,费县改称平邑县。温河县改称费县,隶属鲁南行政区第一专区。双山县改称麓水县。
1947年3月,赵鎛县分为赵鎛、苍山二县。10月,成立白彦县和临西县。
1948年1月,费县改隶鲁南行政区第三专区。7月,费县又改隶鲁中南行政区第五专区。10月,临西县并入临沂县。
1949年7月,费县隶鲁中南行政区台枣专区。
1950年5月,麓水县、赵鎛县撤销,费县改隶临沂专区。
1953年8月,白彦县撤销。
1953年11月,费县人民政府改称费县人民委员会。
1967年3月,费县革命委员会取代了费县人民委员会,隶属临沂地区革命委员会。
1978年7月,费县革命委员会属临沂行署。
1981年5月,费县革命委员会改称费县人民政府。
1994年12月,临沂行署改设临沂市,费县仍隶属之。
Ⅳ 费县还有邴邑遗址吗
有的。。。
Ⅳ 山东费县薛庄镇宋河村有古庙遗址吗
一下当地村民或者是政府,会告诉你有没有的?
Ⅵ 山东临沂费县在那里位置
费县地处山东省东南部的沂蒙山区,位于蒙山之阳,总面积189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01万亩,山丘面积占76.4%,辖18个乡镇,565个行政村,92万人。 春秋时期称鄪(bì)邑,战国时期称鄪国,西汉初年置县,春秋时期孔子的著名弟子“笃圣”闵子、唐代著名书法家颜真卿、明代监察御史王雅量、大学士张四知等的祖籍均在于此,被誉为“圣人化行之邦,贤人钟毓之地”。境内有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商代文化等遗址150多处,有国家二级文物徐子鼎、王莽新币等馆藏文物2000多种,乾隆皇帝下江南时留下的诗文和米芾、秦观等历史名人留下的墨宝。
Ⅶ 费县在那里
你好,我就是费县人现在在外地工作对老家还算熟悉,费县位于临沂市的西中部山区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小城
Ⅷ 山东费县在哪儿
费县地处山东省东南部的沂蒙山区,位于蒙山之阳,总面积189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01万亩,山丘面积占76.4%,辖18个乡镇,565个行政村,92万人。
费县历史悠久。春秋时期称费阝邑,战国时期称费阝 国,西汉初年置县,是孔子的弟子闵子骞和唐代政治家、书法家颜真卿的故里。境内有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商代文化等遗址150多处,有国家二级文物徐子鼎、王莽新币等馆藏文物2000多种,有乾隆皇帝下江南时留下的诗文和米芾、秦观等历史名人留下的墨宝。
费县是革命老区。1929年建立共产党的组织,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有1.2万人参军,15.6万人支前,1730名优秀儿女为国捐躯。陈毅、罗荣桓、徐向前、谷牧等老一辈革命家曾在这里战斗生活,进行过大青山突围战、柱子山歼灭战等大小战斗百余次。
费县区位优越。县城距临沂市40公里,距青岛港300公里、连云港150公里、日照港100公里;京沪高速与日东高速公路在境内交汇,327国道、017省道、文泗公路横穿东西,沂蒙公路、沂邳公路、兴郝公路纵贯南北,兖石铁路与全国铁路网相连,实现了县乡道路和乡村道路柏油化。
费县山清水秀。境内有大小山头1400多座,有名的山峰近百座,森林覆盖率达到34%,大青山自然保护区是蒙山旅游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著名的《沂蒙山小调》就诞生在我县薛庄镇白石屋村,抗日战争时期,著名的大青山突围也发生在我县薛庄镇,突围战旧址已被团中央命名为“全国青少年爱国教育基地”。费县有“百库万塘”之称,全县水资源总量约12.3亿立方米,人均占有量是全省人均的3倍。
费县石奇物丰。素有“奇石之乡”的美称,“费县石”生成于4亿年前,储量约为30万块,集瘦、漏、皱、透、丑诸特点于一身,被誉为“世纪之交在中国北方发现的最伟大的自然奇迹”,正在建设的“沂蒙石林”被列为省旅游开发重点项目。此外,还有金星石、燕子石、天景石等,也属石中珍品。矿产资源主要有花岗石、石灰石、大理石、水晶石、硅石、膨润土、石膏等20多种。费县自然资源条件较好,生物物种多样,有农作物352种,蔬菜161种,林木348种,畜禽36种,淡水鱼类47种,野生药材925种。
改革开放以来,费县经济社会进入快速发展的新时期。特别是近几年,县委、县政府团结带领全县人民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立足费县实际,确立了建设临沂市的卫星城市、临沂商贸城的加工基地、临沂百万居民的大公园“三大目标”,大力实施工业化、外向化、城市化“三大战略”,加快医药化工、纺织服装、木业建材“三城”建设,全面提升招商引资、民营经济、城镇建设“三个亮点”,突破“三农”瓶颈制约,培植壮大特色经济、规模经济、劳务经济。按照“实施七个强力推进,实现七个全面提升”的总体部署,解放思想,干事创业,把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推向了一个新平台。2004年,全县完成国内生产总值78.14亿元,增长19.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4.61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37.42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26.11亿元,分别增长5.5%、25.5%和22.6%。全县财政总收入3.88亿元,增长20%,其中,地方财政收入达到1.73亿元,增长28.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8.39亿元,增长61.5%。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36.1亿元,贷款余额19.1亿元,分别增长21.1%和12.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255元,增长12%。农民人均纯收入3016元,增长15.1%。今年1—6月份,全县实现国内生产总值49.68亿元,同比增长22.3%;实现地方财政收入1.31亿元,增长37.2%;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1.9亿元,增长5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60元,增长9.8%;农民人均现金收入1619元,增长20.6%。
编辑本段自然地理
地形地貌
费县地形复杂,北面山峰重叠, 西面与南面也为山岭地环绕 , 东面为较开阔的平原。全县海拔均在75米以上,最高点为北部蒙山挂心崛子,海拔1026米,最低点在汪沟镇与临沂界的山水口,海拔75.3米,平原海拔一般为75至100米,丘岭海拔l00—200米,山地海拔在200米以上。费县属低山丘陵区,可分为南北两地形区域。以浚河、祊河为界,以北为低山区,其面积为772.3平方公里,占县总面积的40.6%;以南为低山丘陵区,其面为1131.72平方公里,占县总面积的59.4%。两个区域地形起伏不平,山丘连绵,共有大小山头1400个。
其中:海拔300米以上的大山头就有378座。地势是北高、中低、西南次高,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地貌特征是低山地、丘陵地、倾斜的山前平原,海拔由1000米降至300米以上的山地899.55平方公里,占全总面积的47.25%。海拔由300降至120米以上的丘陵地615.1平方方里,占32.31%;海拔由120米降至75.3米的倾斜的山前平原为25.73平方公里,占13.52%,较四周为低;小而浅的洼地为131.8平方公里,占6.92%。比较高的山地主要在北部,丘陵地主要在南部;只有浚、祊两河北岸至蒙山前狭长地带和探沂镇大部为倾斜的山前平原,
县境内以断裂地貌为主要构造地貌,平原由冲积、洪积而成。自中生代起,因燕山造山运动影响,特别受第三纪喜马拉雅山造山运动影响,形成若干断块山(又叫块状山)和个别断块盆地等正负地形。
就地表形态和成因而言,全县可划分为3个地貌单元。
北部蒙山和西南部老虎山区系变质岩与火成岩,在内外力的作用下,地表风化侵蚀严重,山谷多呈V型,山势陡峻,岩石裸露,山峰林立。
南部山区多维寒武系、奥陶系底层,页岩、灰岩相间摆列,且承单斜构造向东北倾覆。断层纵横交错,V型谷发育,山坡徒,山顶平,多悬崖峭壁,具有岩溶地貌特征。
中部为山前倾斜平原,大都是冲积、洪积和破积平原,地表为亚砂土和亚粘土,地势平缓,河床低于地面2—5米,一级阶地成条带状分布于祊河凸岸处。
费县地貌特征是低山地、丘陵地和倾斜的山前平原。
地势:费县地势南北高,中间低,西部高,东部较低,呈现自西北向东南倾斜的趋势。
山丘:费县多山,共有大小山头1400个,海拔高度在1000米以上的山峰有两个,500米以上的山峰有75个。大体上分为南北两条山脉,北条蒙山山脉和南条尼山山脉。
地质构造
费县是断裂结构较发育、岩性条件较复杂、各类岩山(土)均有出露的地区。在大地构造上属鲁中南台隆。由于历次构造运动,别是燕山运动的作用,分割成许多凸起和凹陷单元,产生了北有横亘东西的蒙山大断裂;西有朱田至新庄断裂;东有肖山至万家庄断裂;西南有脱衣至关阳司断裂。这四大断裂主要为蒙阴、临沭、苍山三大断裂的次级构造,控制着全县的地貌形态及小型褶皱的形成。为新的沉积建造创造了条件。因此沉积岩、火成岩、变质岩皆有广泛出露,其所属古生界寒武系、奥陶系、石灰系;中生界侏罗系、白垩系;新生界第三系、第四系地层亦有大面积分布。自蒙山向西南,除山前倾斜平原被第四系松散堆积层覆盖外,大都基岩裸露,走向北南又倾向北东,倾角5—10°,除上述出露地层外,还有不同时期侵入岩分布,岩层 从东北向西南呈单斜排列,向东北倾斜,在内外应力地质作用的影响下,岩溶裂隙比较发育,给地下水储存和运移提供了良好的空间。
岩性不同的构造特点,与地形地貌条件形成明显的一致性,使境内地表形态表现出崎岖褶叠、错综复杂的特点。除北蒙山和西南部老虎山为砂石山区外,其他大部分为青石山区,面积为740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38.92%,青石山区土地瘠薄,灰岩出露较广,是全县重点缺水区
Ⅸ 费县公布县级文物保护单位都有哪些啊
1.岐山寺遗址(明) 此寺位于费县刘庄镇寺口村西北300米处的岐山下,南临小河,庙已无存,原六塔仅存一塔,塔为石结构,塔身自上而下,第一层为四方石,第二层为莲花宝座,第三层为六角石,第四层为莲花石,第五层为雕龙石盆,第六层为石鼓,上有三字因年代久远漫漶不清,第七层为上翘八角石,第八层为上翘八角石,第九层为秃圆形莲花石塔帽。在该塔东边有一石碑,碑刻“故禅塔庶师铭”六字。其碑内容已看不清。经考证,该塔始建于明代,历代重修碑均破坏。清同治年间毁于大火。现庙址前有银杏树三株。附近有和尚灵塔石散落于田间地堰。为县级保护单位。
2.圣渊寺遗址 位于城北乡院上村南,西临浚河,地势东高西低。遗址东西约100米,南北约150米,总面积约15000平方米。寺始建于年代不详,后遭毁坏。现存大殿三间,西配殿三间和天王殿,其余的龙王堂、和尚住处、厨房、方楼(三层)、马棚、过道大门、唱戏人的住处及天王殿东侧的三间房子、和尚塔均遭破坏,仅存塔基。寺内存碑5幢,有大明万历六年三月“重修圣渊寺记”;有大清乾隆年七年“重修神像碑记”碑以及残碑3幢。2002年11月29日被费县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四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3.丛柏庵、仙人洞 位于费城镇小南峪村东,玉环山之阳,小凉山半腰。洞蜿蜒曲折,长50余米,可容数百人,有上下出入口,下洞口向西,宽约2米,高6米。上洞口在下洞口北约32米处,洞口向西,但较下洞口要低小。在下洞口南约15米处还有一洞口悬于崖壁之上。洞内宽度不一,高矮不同,洞中时而弯曲,时而平直,时而向上,洞内有洞。洞中钟乳倒垂,岩壁滴水,凉气袭人。洞壁上有方形柱洞,系明代大学士张四知在此避署时所遗。洞外四周悬崖环列,危岩欲坠,翠柏掩映,古木峥嵘。出洞往北拾级而上是“丛柏庵”,庵内原有玉皇殿、泰山殿、关公殿、灵官殿、金姑殿等。因数次战祸,相继倾圮,仅存残垣断壁。庵内外有明、清及民国年间碑碣16幢。庵前有泉,名响水泉,清明如镜,冬暖夏凉。泉边有银杏树一株,树围8米,高20余米。1996年,原许家崖乡政府开发仙人洞时,曾在洞内挖出野猪骨、鹿茸化石,且有烧烤及加工痕迹。
1996年,在原址重建“丛柏庵”,由山门、三圣殿、念经堂、龙王殿、五观堂、钟鼓楼、碑廊等组成。1981年9月21日被费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4.《大众日报》印刷厂旧址 位于薛庄镇上白石屋村南,保存尚好。1940年11月28日,中共山东省委分局机关由费北县转移到石岚村,大众日报社编辑部、营业部随分局机关驻石岚。12月初,《大众日报》第二印刷厂迁至费东县薛庄镇上白石屋村。排字、印刷等各车间分别设在农户家里。铸字车间设在一个三面用秫秸搭的敞棚里。在人民群众的支持下,二厂任务每月都完成的很好,该厂组版组七小时完成十小时的工作,机印超过定额的三分之一以上。同年五月初,驻费东县八路军山东纵队独立支队邵子厚率部叛变,为防不测,六月初,第二印刷厂迁走。现存北屋四间,西侧两间房已塌。据村民讲,原有西屋两间,用来编辑、整理来稿。北屋东两间搞印刷,西两间住宿。该院南边还各有房屋一套,用于住人或当仓库,现已被村民改造为瓦房。2002年11月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5.原中共临费县委、八路军山东纵队费县抗日游击第二游击大队驻地旧址 位于马庄镇光山头村,旧址为民房。房址东西长约40米,南北长约52米,占地面积约2080平方米。现有房屋11间,残址4间,建筑面积约300平方米。民房为石头垒砌,上苫黄草。当时为八路军山东纵队费县第二游击大队大队长徐子仁之家宅,在附近的其他民房也曾驻过我工作人员。2002年11月29日费县人民政府在旧址南立碑,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6.孙隆三墓 位于南张庄乡白埠村南,原址在白埠村西偏南约300米处,1979年秋后整地时,迁移今址。
孙隆三(1880-1943),南张庄乡白埠村人。因年轻时铡草失去右手拇指,人称“九爪龙”。1907年9月,他聚众500人,在白埠集将德国传教士华德胜的走狗孙隆典杀死,并烧了白埠天主教堂,被县衙逮捕,在押解去济南途中,孙隆三乘机逃脱,流亡关外。“九·一八”事变后,参加了抗日义勇军。1941年回到原籍,已经年逾花甲,仍要求参加费东县白埠区中队,因杀敌勇敢,敌伪闻之胆破,互相告诫:“谁要做事心不平,出门碰上‘九爪龙’”。1943年9月,在平顶山反“扫荡”战斗中牺牲。
费东县人民武装委员会和白埠区人民武装委员会1944年2月为孙隆三烈士立碑(附照片)。碑文记载了孙隆三烈士生前反洋教、抗日的英雄事迹,该碑1982年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7.胜良村古槐树 俗称“八里槐”,位于方城镇胜良庄村南,文泗公路北侧。树的栽植年代为唐,现仅存主干,树围残存2米,树冠较小。于2002年公布为第四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仲口屯娑罗树 位于上冶镇仲口屯村内,周围为民居。树的栽植年代为明。现树枝繁叶茂,生长旺盛,树围1.8米,高约8米。该树种为国内稀有,系我省该树种第二大树。2002年公布为第四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昌国庄古槐 位于方城镇昌国庄村小学校内,当地人习称“唐槐”,其栽植年代为唐。树干已遭雷击,分为东西两半,树干中心已腐朽,树高10余米,树围7.5米。1979年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8.
诸葛始兴碑 原位于方城镇诸满村北(现存县文物管理所),此地原为兴圣寺。据《费邑古迹考》记载,碑立于北齐武平三年(公元576年),正书额题“兴圣寺主诸葛始兴”八字,隶书两行,左右及额下俱题名,碑前置年号一行,篆书带隶意,文十二行,行二十七字,共三百二十四字,后复题名二行,字径寸许,隶篆,碑首下深浮雕佛教人物三十二个。碑由于长期受风雨剥蚀和人为的破坏,碑文字迹多已模糊不清。1979年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城头寺造像碑 原位于胡阳镇城头村城头小学院内,此地原为福胜院、城头寺。据《费邑古迹考》记载,碑立于隋开皇六年(公元586年),上造佛教人物数尊,皆为深浮雕,下四面刻文,字体遒劲,界九宫,已开欧褚之先。碑虽年久,但造像及刻文均清晰可辨。遗憾的是“文革”中被拦腰砸断,残高1.90米、宽0.38米,厚0.4米。1979年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